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t708-200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708-200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708-200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708-200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 708-2004 (2004-03-12 发布,2004-08-01 实施)

冃U 言

随着汽车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需求高速增长,虽然我

国汽车空调风机生产厂家众多,但至今尚无成文的行业标准。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行业标准,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岀。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汽长电股份有限公司空调电器厂、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浙江瑞安台兴车辆附件厂等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辉根、闵跃进、皮红莲、张维仁等。

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岀热量或送岀冷气的风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R;'「1??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l}:' | 2423,1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 : 1988)G1VI'4942.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

GB比宓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QCT4B-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UT I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电流。

3.2 额定转速rated speed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转速。

3.3 压差pressure difference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进风口静压与岀风口的全压之差。

3.4 风量flowrate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规定压差下单位时间内的空气体积的流量。

3.5 风机compressor blower and fan

由电机、风叶和外壳组成的空气驱动组件。

3.6 蒸发风机evaporator blower

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风轮送岀蒸发器冷气的风机。

3.7 冷凝风机condenser blower

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风叶排岀冷凝器热量的风机。

4要求

4.1风机的通用规定

4.1.1风机的通用要求:

风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风机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4.1.2风机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风机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按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4.1.3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4.1.3.1蒸发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40?70Co

4.1.3.2冷凝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40?85'Co

4.2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4.2.1风机的产品技术条件中应规定:

;仃额定电流与额定转速;

hj在压差为lOOPa时风机的风量或根据用户指定的压差时风机的风量。

4.2.2风机采用的低压电线束、插接器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及插拔力等应符合QC/T 29106的规定。

4.2.3风机上机械紧固件的拧紧力矩要求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

4.3风机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

风机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按QC/T 413-2002中3.3.3及3, 3.4的规定。

4.4风机的噪声

风机在噪声试验室中运行时,应无异常的机械噪声,测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噪声限值,蒸发风机应符合表1的规定,冷凝风机应符合表

2的规定,对于多速的风机以高速档为准。

4.5风机的超速性能

风机应具有承受1.2倍额定转速(高速档)历时2min的超速能力,试验后风机应无损伤,性能应符合本标准中4.2.1及4.2.3的规定。

4.6风机的淋水性能

冷凝风机的电机按实际装车位置应进行淋水试验。

表1蒸发风机噪声限值dB(A)

表2冷凝风机噪声限值JB(Ai

4.7风机的绝缘耐压性能

各个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机壳之间应耐受50Hz、550V正弦波形电压历时1min 的试验,绝缘不被击穿。在大批量连续生产时,可用电压50Hz、660V,历时1s的试验代替。

4.8风机的电磁骚扰性能

风机的电磁骚扰性能应符合GB 18655的规定。

4.9风机的耐温度性能

4.9.1耐低温性能:

风机的耐低温性能按QC/T 413-2002中3.10.1的规定。

4.9.2耐高温性能:

风机的耐高温性能按QC/T 413-2002中3.10.2的规定。

4.9.3耐温度变化性能:

风机的耐温度变化性能按QC/T 413-2002中3.10.3的规定。

4.10风机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

风机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按QC/T 413-2002中3.11的规定。

4.11风机的耐振动性能

风机的耐振动性能按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4.12风机的耐盐雾性能

风机应进行盐雾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蒸发风机的持续试验时间为48h,冷凝风机的持续试验时间为96h。试验后,风机应符合本标准中 4.2.1的规定。

4.13风机的表面防护性能

风机表面防护性能按QC/T 413-2002中3.15的规定。

4.14风机的动平衡性能

4.14.1蒸发风机的动不平衡量应不大于15gmm。

4.14.2冷凝风机的动不平衡量按表3规定。

表3冷凝风机的动不平衡量

4.15耐久性

风机的耐久性不低于2000h,试验后本标准4.2.1规定的基本性能允许下降10%。

4.16冷凝风机耐堵转力矩性能

冷凝风机的任一风扇翼片应能承受试验电压下通电30s的堵转力矩试验。试验后,风机不应有任何损

坏现象,其性能应符合本标准 4.2.1的规定。

4.17冷凝风机电机-风扇的连接强度性能

冷凝风机的电机-风扇应能承受8倍堵转力矩的连接强度试验。试验后不能引起断裂或肉眼可见的变形。 4.18冷凝风机运行中的风扇变形性能

常温下,冷凝风机运行中风扇的最大变形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冷凝风机风扇变形量[)]]]]

5试验方法

5.1通用试验条件

风机的试验环境、试验电压、试验用仪表及设备等均按QC/T 413-2002中4.1的规定进行。

5.2外形和性能参数试验

风量测试方法按GB/T 1236的规定进行。其他按QC/T 413-2002中4.2的规定进行。

5.3温升试验

风机的温升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3.1、4.3.2及4.3.5的规定进行。

5.4噪声试验

测量风机的A计权声功率级,风机应采用弹性安装并在自由通风状态下运行。蒸发风机噪声试验按图1所示进行。吸风型冷凝风机和排风型冷凝风机噪声试验分别按图2和图3所示进行。

5.5超速试验

风机的超速试验力法按QC/T 413-2002中4.5的规定进行。

5.6淋水试验

冷凝风机的电机以实际安装方式按GB/T 4942.1的规定进行。

w

电薄

戟秆礴山幣坏博 輪声

小于林瞅树

臭盂减机

喘户仗根头

伽(工件距務)

直擁按?

图1蒸发风机噪声试验示意图

冷毅K 机

桂声仪探头

内祁环境

!m(XftB*?)

图2吸风型冷凝风机噪声试验示意图

C2)

冲?戻机

哦皆硯横”内磊呼堆

*<向仅探火

antts

图3排风型冷凝风机噪声试验示意图

5.7绝缘耐压试验

风机的绝缘耐压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8的规定进行。

5.8风机的电磁骚扰性试验风机的电磁骚扰性试验方法按GB 18655的规定进行。

5.9温度试验

5.9.1低温试验:

风机的低温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10.1的规定进行。

5.9.2高温试验:

风机的高温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10.2的规定进行。

5.9.3温度变化试验:

风机的温度变化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10.3的规定进行。

5.10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风机的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11的规定进行。

5.11耐振动试验

风机的耐振动试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12的规定进行。

5.12盐雾试验

风机的盐雾试验方法按GB/T 2423.17中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5.13风机表面防护检验

风机表面防护检验方法按QC/T 413-2002中4.15的规定进行。

5.14动平衡试验

常温下,在专用动平衡试验设备上,试验电压条件下进行试验。

5.15耐久性试验

5.15.1风机的耐久性试验,在专用试验台上或在相配套的车用空调上进行。在专用试验台上试验时,风机

在压差为0Pa时,在试验电压下进行,蒸发风机在常温下,冷凝风机在环境温度为55'C± 'C时连续运行。

5.15.2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可采用如下强化耐久性试验方法。

5.15.2.1蒸发风机强化耐久性试验:

在工作温度为55Ci2C、1.1倍试验电压条件下,连续高速运行50min,再停止运行10min为一个循环,共做200个循环。试验后,轴承运行应自如,各个零部件不应有损伤,电刷和换向器的磨损不能超过其有效磨损量的15%。

5.15.2.2冷凝风机强化耐久性试验:

在工作温度为85Ci2C、1.1倍试验电压条件下,连续运行50min,再停止运行10min为一个循环,

共做200个循环。试验后,轴承运行应自如,各个零部件不应有损伤,电刷和换向器的磨损不能超过其有效磨损量的15%。

5.16冷凝风机堵转力矩试验

常温下,卡住冷凝风机的任一一个风扇翼片,并在试验电压下通电30s。

5.17冷凝风机电机-风扇连接强度试验

常温下,固定风扇,在电机轴上施加8倍的堵转力矩。

5.18冷凝风机运行中风扇的变形试验

常温下,压差为0Pa,试验电压条件下,用激光探头测量冷凝风机叶片的最大变形量。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按本标准中4.1.1和4.2.1a)的规定进行100%出厂检验。

6.2验收检验

按QC/T 413-2002中5.4的规定进行。

6.3型式检验

6.3.1风机型式检验的样品平均分成4组,按下列分组及项目顺序试验:

;11第1组:噪声试验、温升试验、电磁骚扰性试验、绝缘耐压试验、盐雾试验;

hj第2组:温度试验、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超速试验、淋水试验;

ci第3组:耐振动试验、表面防护检验、动平衡试验、堵转力矩试验、连接强度试验、变形试验; 询第4组:耐久性试验。

6.3.2其他规定按QC/T 413-2002中5.5的规定进行。

7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风机的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413-2002中第6章的规定。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的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 1.1 风道介绍 (4) 1.2 出风口介绍 (4)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 2.1.1风道结构 (7) 2.1.2出风口结构 (7)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 2.1.4材料 (8)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 2.2.1风道整车布置 (8)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 2.3通风性能 (10)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 2.3.2出风量 (10) 2.3.3通风有效面积 (10)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 2.4.1叶片数量 (11) 2.4.2叶片尺寸要求 (11) 2.5.3叶片间距 (13)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 2.5.1叶片数量 (13) 2.5.2叶片尺寸要求 (13) 2.5.3叶片间距 (13) 2.6 气流性能 (13) 2.6.1气流方向性 (13) 2.6.2泄漏量 (17) 2.7 出风口手感 (17) 2.7.1拨钮操作力 (17) 2.7.2拨轮操作力 (17)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 3.1 设计验证流程 (18)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 第4章附录 (19)

4.1 术语和缩写 (19) 4.2 设计工具 (19) 4.3 参考 (19)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1.1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1.2 出风口介绍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GBT5173.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光学性能试验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标准代码:GB/T 5137点击量:35 评论数:0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 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9.4572 775 0.01 0.0005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 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 射比”; ——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 ——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 ——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环境温度:20℃±5℃; b) 压力:8.60×104Pa~1.06×105Pa; c) 相对湿度:40%~80%。 3 试验应用条件 对某些类型的安全玻璃而言,如果试验结果可以根据其某些已知的性能所预测,则无须进行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 4 可见光透射比试验比 4.1 试验目的 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4.2 试样 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片可以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取。 4.3 仪器

GB-9656安全玻璃

GB-9656安全玻璃

GB 9656-2003 代替GB 9656-1996 前言 本标准第4.1条、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他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的ECE R43-2000《安全玻璃材料的统一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技术差异为: ——本标准未对塑料安全材料及经过处理类夹层玻璃进行规定; ——ECE R43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应同时满足制品人头模型冲击及试样片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 本标准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只需满足上述两种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之一即可。 ——本标准将塑玻复合材料耐燃烧试验速率降为100mm/min。 本标准代替GB9656-1996《汽车用安全玻璃》,与GB9656-1996相比主要技术差异为: ——取消了第3章中对具体术语的解释,所有术语均采用相关的汽车玻璃术语标准及汽车术语标准;

——取消了A、B类夹层玻璃分类,统称为夹层玻璃; ——限制使用风窗用区域钢化玻璃; ——增加了风窗及风窗以外用塑玻复合材料 ——增加了风窗以外用中空安全玻璃; ——允许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风窗使用钢化玻璃; ——对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原片质量提出了要求; ——增加了塑玻复合材料的耐温度变化性、耐燃烧性、耐化学侵蚀性试验; ——增加了一般技术要求条款。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军、莫娇、石新勇、韩松、王文彪、张大顺、王睿、周军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9656-1988、GB9656-1996 汽车安全玻璃

GB T 5137.2-200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B/T 5137.2-2002 (2002-12-20发布,2003-05-01实施)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 ——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 ——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 试验条件

汽车风道设计

3. I 汽车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GB-9656安全玻璃

GB 9656-2003 代替GB 9656-1996 前言 本标准第4.1条、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他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的ECE R43-2000《安全玻璃材料的统一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技术差异为: ——本标准未对塑料安全材料及经过处理类夹层玻璃进行规定; ——ECE R43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应同时满足制品人头模型冲击及试样片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 本标准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只需满足上述两种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之一即可。 ——本标准将塑玻复合材料耐燃烧试验速率降为100mm/min。 本标准代替GB9656-1996《汽车用安全玻璃》,与GB9656-1996相比主要技术差异为: ——取消了第3章中对具体术语的解释,所有术语均采用相关的汽车玻璃术语标准及汽车术语标准; ——取消了A、B类夹层玻璃分类,统称为夹层玻璃; ——限制使用风窗用区域钢化玻璃; ——增加了风窗及风窗以外用塑玻复合材料 ——增加了风窗以外用中空安全玻璃; ——允许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风窗使用钢化玻璃; ——对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原片质量提出了要求; ——增加了塑玻复合材料的耐温度变化性、耐燃烧性、耐化学侵蚀性试验; ——增加了一般技术要求条款。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军、莫娇、石新勇、韩松、王文彪、张大顺、王睿、周军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9656-1988、GB9656-1996 汽车安全玻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

汽车玻璃检验标准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 汽车安全玻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 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 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 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11614 浮法玻璃 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 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 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 3 分类 3.1 按加工工艺分类 a)夹层玻璃; b)区域钢化玻璃; c)钢化玻璃; d)中空安全玻璃; 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 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

安全玻璃3c认证规则.doc

附件: 编号:CNCA—04C—028:2006 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安全玻璃产品 2006-07-12发布 2006-07-12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认证模式…………………………………………………………………‥3 3.认证实施基本要求 (3) 3.1认证申请 (3) 3.2产品抽样检验 (5) 3.3初始工厂审查 (5) 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6) 3.5获证后的监督 (7) 4.认证证书的保持和变更 (7) 4.1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7) 4.2认证证书的变更 (7) 4.3认证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8) 5.认证标志使用的规定 (8) 5.1认证标志的使用 (8) 5.2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8) 5.3 加施方式 (8) 6.收费 (8) 附件1 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9) 附件2 安全玻璃品种及规格型号汇总表 (12) 附件3 汽车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 (16) 附件4 建筑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 (18) 附件5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 (19) 附件6 确认检验项目及最低频次要求 (25)

1.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建筑及铁道车辆用与安全性能相关的玻璃产品、也适用于汽车、农用车及其它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以下简称汽车用安全玻璃)。其中与安全性能相关的汽车用玻璃包括风窗用夹层玻璃、区域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和塑玻复合材料;风窗以外用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钢化玻璃和安全中空玻璃;与安全性能相关的建筑用玻璃产品:包括夹层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与安全性能相关的铁道车辆用玻璃产品包括前窗玻璃,前窗以外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及安全中空玻璃。 2.认证模式 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3.认证实施基本要求 3.1认证申请 3.1.1申请单元划分原则 3.1.1.1 认证单元的划分原则上根据认证产品的种类、厚度、结构和透射比进行划分。 3.1.1.2与安全性能相关的汽车用玻璃 a) 风窗用夹层玻璃 风窗用夹层玻璃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划分,即相同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的夹层玻璃为同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1填报。 b) 风窗用区域钢化玻璃 风窗用区域钢化玻璃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划分单元,即相同公称厚度的区域钢化玻璃为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2填报。 c) 风窗用塑玻复合材料 风窗用塑玻复合材料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及结构划分单元,即相同公称厚度及相同结构的塑玻复合材料为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3填报。 d) 风窗用钢化玻璃 风窗用钢化玻璃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划分单元,即相同公称厚度的钢化玻璃为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4填报。 e) 风窗以外用夹层玻璃 风窗以外用夹层玻璃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及透射比划分单元,即相同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及同类透射比的夹层玻璃为同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1填报。 注:透射比分为≥70%和<70%两个类别。 f) 风窗以外用塑玻复合材料 风窗以外用塑玻复合材料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结构及透射比类别划分单

汽车安全玻璃的工艺流程

一、汽车安全玻璃的生产及工艺流程 1.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2.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 3.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 A.人工成形。(1)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3)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4)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 B.机械成形。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1)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2)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3)离心浇铸法,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这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4)烧结法,用于生产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让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属(锡)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玻璃质量高(平整、光洁),拉引速度快,产量大。 4.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以后的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俗称玻璃的冷爆)。为了消除冷爆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 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

GBT173401998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

GBT173401998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 前言 本标准是依照日本JASO M501—94《汽车用安全玻璃》和GB 9656—88《汽车用安全玻璃》中“尺寸偏差”及“外观要求”两部分内容进行编制的,在技术内容上与JASO M504—94等效。 由于GB 9656—88为强制性标准,而“尺寸偏差”及“外观要求”两部分内容不属于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范畴,因此将此两部分内容单列为一举荐性国家标准,即本标准。与GB 9656—88相比,本标准取消了对优等品的规定;对平型制品弯曲度的规定有所改变,其他技术指标无大变化。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莫娇、戴克攻、杨建军、石新勇、张大顺、王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40—1998 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 Road vehicles-Safety glasses-Dimensions,shapes and appearances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适用于汽车用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C/T 632—1996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曲线部:图1中的R部分(图1中R部分的终止点包含于曲线部)。3.2 设计线:检验样架上画的基准形线。 3.3 基准边:玻璃上预先确定的一条边,通常为最长的边。 3.4 基准边偏差:玻璃基准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A)。 3.5 纵向尺寸偏差:玻璃周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B)。 3.6 横向尺寸偏差:玻璃周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C)。 3.7 曲线部偏差:玻璃曲线部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D)。 本标准其他名词术语与JC/T 632一致。 4 种类、符号及应用 安全玻璃的种类、符号及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种类、符号及应用如表1所示 种类符号应用A类夹层玻璃LA 前风窗和前风窗以外 B类夹层玻璃LB 前风窗和前风窗以外 区域钢化玻璃Z 前风窗钢化玻璃T 前风窗以外 5 尺寸偏差 平型制品和单曲面玻璃的尺寸偏差应符号表2的规定;复合曲面玻璃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制品长宽比大于3∶1时,尺寸偏差由供需双方商定。

汽车知识之教您看懂汽车玻璃隐藏的玄机

汽车知识之教您看懂汽车玻璃隐藏的玄机 通常买车时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内饰做工,再专业一些的朋友可能还会注意到汽车轮胎的装配情况,但汽车玻璃这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掉的一项考虑内容,其实一块好的汽车玻璃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阻挡热量、减弱速度感,同时也是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根据有关部分的统计,在近些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0%的驾乘者就是因为不合格的汽车玻璃,而受到了伤害。而有些换过汽车玻璃的人,因为玻璃的光畸变不合格,而产生了开车犯困,头晕眼花的问题。为了让您更加清楚的了解玻璃上的玄机,下面我们就用实际例子来教您看懂玻璃上的秘密。 事先说明,由于汽车玻璃涉及到多个参数,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档次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能单凭进口或者名牌大厂就断定一块玻璃的好坏。因此,本篇文章只作介绍不做评比,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您更加清楚的了解爱车,而孰优孰劣相信消费者心中自会有评判。由于汽配市场上汽车玻璃鱼龙混杂,所以本文中的实例我们均是使用原厂玻璃做介绍。 基础知识:看懂车窗上隐藏的信息 一般来讲,国产汽车玻璃上的标志可分为四大类:国家安全认证标志、国外认证标志、汽车生产厂标志、玻璃生产企业标志。汽车用安全玻璃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所以汽车上的每块玻璃都应有国家安全认证标志,也就是俗称的“方圆标志”,这是汽车玻璃上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标志。其它的还有国外认证标志,如美国的“DOT”标志、欧ECE 的“E”标志等,表示该产品也经过了这些国外认证机构的认证许可,并可以向国外出口。 为了避免枯燥,我们不做专业性质的讲解,只是介绍,相信您在看完本文的几个实例后都能够对自己的车玻璃有个大致了解,至少在以后挑选新车、甚至更换玻璃时能够明明白白。 长安福特-福克斯 这是一块福克斯的后风挡玻璃,在其右下角有一组商标代码,这是国家法规强制规定的,凡是汽车玻璃都要有,它们一般位玻璃的左下或者右下底角上。其中:FORD的含义是……专门为福特配套生产的贴牌产品

安全玻璃标准

国内外安全玻璃标准面面观 安全玻璃是指平板玻璃经强化处理或与其他材料复合,从而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抗震性能,提高玻璃产品安全性。安全玻璃产品根据用途可分为建筑用、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机车、船舶和飞机)用及家居用等种类。根据安全玻璃的实际应用,国内外均出台了相应的产品及试验方法标准。本文主要将介绍建筑、汽车、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国内外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建筑用安全玻璃标准 建筑用安全玻璃即指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以及由这两种玻璃组合而成的构件,如安全中空玻璃等。我国已颁布的建筑用安全玻璃标准主要有GB9963《钢化玻璃》、GB9962《夹层玻璃》及GB17841《幕墙用钢化玻璃及半钢化玻璃》。GB9962《夹层玻璃》已立项修订,修订稿的草案已完成,即将向各夹层玻璃生产企业征求意见。草案与原标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依据ISO12543-1~6及EN12600对夹层玻璃的定义、外观质量、耐湿性、耐辐照、摆锤冲击性能进行了较大的修订。特别是摆锤冲击性能,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分类,采用了EN12600的分类方法。 国外相关标准主要有欧洲的EN12150和EN12600、美国的ANSIZ97.1、日本的JISR3206及JISR3205、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2543-1~6及BS6202等。建筑用安全玻璃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见表1. GB15763.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是在原95版国家标准《防火玻璃》基础上修订的,并参考了BS476第22部分、ISO3009、DIN4102等标准。新版标准已于2001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对防火玻璃和耐火等级进行了重新分类,增加了单片防火玻璃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同时,由于船用防火玻璃的性能指标与建筑用防火玻璃相差很大,该标准删去了船用防火玻璃的相关部分。 汽车用安全玻璃标准 目前,国内汽车玻璃标准已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包括术语标准、包装标准、产品性能标准相应的试验方法标准等。GB9656《汽车安全玻璃》是汽车安全玻璃的产品标准,对汽车安全玻璃材料的安全性能(标准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及一般性能(标准中的一般技术要求)规定了技术指标和判定准则。 国外标准主要有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ECER43《安全玻璃材料的统一规定》、美国国家标准ANSIZ26.1《陆地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用安全窗用玻璃材料规范》、日本汽车行业协会标准JISOM503《汽车用风挡玻璃》、JISOM504《风挡以外用汽车玻璃》及日本工业标准JISR3211《汽车用安全玻璃》标准等。 我国国家标准GB9656《汽车安全玻璃》最早制定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迄今为止,已先后经过3次修订。最新版本为2003版,并于2004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最新版本与过去版本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增加了汽车安全玻璃材料的种类,除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及夹层玻璃材料外,增加了中空安全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并相应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耐燃烧性和耐化学侵蚀性等性能要求。其次,对安全玻璃材料分类及应用部位进行了修订。取消了A类夹层玻璃及B类夹层玻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 范(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FCC相关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有效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方向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泄漏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手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cas1402007国家玻璃安全膜标准

国家玻璃安全膜标准CAS140-2007 前言 中国标准化协会(CAS)是组织开展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制定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以下简称:中国标协标准),满足企业需要,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这也是中国标准化协会的工作内容之一。中国境内的团体和个人,均可提出制、修订中国标协标准的建议并参与有关工作。 中国标协标准按《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按CAS 1.1—2001《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结构及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制。 中国标协标准草案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得到参加审定会议的75%以上的专家、成员的投票赞同,方可作为中国标协标准予以发布。 使用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的单位,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标准备案,并对技术内容负责。 本标准首次制定。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中国标准化协会,以便修订时参考。 玻璃安全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玻璃安全膜(车用和建筑用)的性能要求与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车用及建筑用玻璃安全膜(以下简称“安全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80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 2790 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耐辐照、高温、潮湿试验方法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2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汽车空调的组成结构按其功能可有: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分配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五大部分。 2.1 汽车空调制热系统原理 加热系统也称为采暖系统。汽车空调的采暖装置按热量来源可分为余热式和独立式两类。余热式采暖是利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剩余热量采暖,它又分为水暖式和气暖式两种。 为了节省能源,大多数汽车空调采暖使用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即水暖式。在制暖时,空调压缩机、冷媒体等制冷系统部件不参加工作,热能来源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发动机的热量以传导方式被冷却液吸收,流动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加热器,使加热器得到加温,低温空气流经加热器,空气被加热,达到制热的目的。(而有的柴油车由于水温上升慢,为了一发动车就能享受到暖风,所以在暖风机里面加有电热丝)制热系统的部件有:加热器、节温器、水泵、散热器、热水阀、等等。 2.2 汽车空调分配通风系统 空气分配主要是利用空气分配箱,其原理参见图2-1 所示。空气分配箱的结构大同小异,与空气分配箱连接的是空气输送(送风)机构,它主要由送风道(或通风软管)和通风口等部件组成。 汽车空调器要满足向乘员头部、足部、左右方向送出冷风、热风或新风,以及风窗送风除霜除雾,所以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风门控制系统。空气输送机构的构造与分布因车而异。

图 2-1 空气分配箱(空调总成)的工作原理 Figure 2-1 air distribution box (air conditioning assembly) principle of work 通风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 自然通风是利用汽车行驶时,根据车外所产生的风压不同,在适当的地方,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来实现通风换氧。强制通风是采用鼓风机强制空气进入和流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汽车行驶时,常与自然通风一起工作。 通风将外部新鲜空气吸进车室内,起通风、换气和调湿作用。同时,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流动,对防止风窗玻璃起雾也起着良好作用。如果通风口阻塞,车窗玻璃上可能出现雾气。 2.3 空气净化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一般由鼓风机、空气过滤器、杀菌器、负氧离子发生器和进、出风口等组成。作用是使车厢内空气保持清新洁净。 空气净化方式有过滤式和静电集尘式两种。在一些高级轿车上,除了使用以上的除尘方法外,还装用了负氧离子发生器,以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使车内空气更加清新洁净,利于人体健康。 过滤式空气净化方式是在空调系统的进风口和回风口设置滤清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优点,但功能不全面,其基本结构原理参见图2-2所示。

GBT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 B/T5137.2-2002(2002-12-20发布,2003-05-01实施) 前言 GB/T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5137的第2部分。 GB/T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5137.2—1985、GB/T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范围 GB/T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20℃±5℃; b)压力:8.60×104Pa~1.06×105Pa; c)相对湿度:40%~80%。 3试验应用条件 对某些类型的安全玻璃而言,如果试验结果可以根据其某些已知的性能所预测,则无须进行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 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比 4.1试验目的 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4.2试样 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片可以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取。 4.3仪器 4.3.1光源:白炽灯,其灯丝包含在1.5mm×1.5mm×3mm的平行六面体内。加于灯丝两端的电压应使色温为2856K±50K,该电压稳定在±0.1%内。用来测量电压的仪表应有相应的精度。 4.3.2光学系统:(见图1)由焦距f不小于500mm并经过色差校正的两个透镜L1和L2组成。透镜的净口径不超过f/20。透镜L1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应能调节,以便获得基本平行的光束。在离透镜L1100mm±50mm处远离光源的一侧装一光阑A1,把光束的直径限制在7mm±1mm内。第二个光阑A2,应放在与L1具有相同性能的透镜L2前,光源的成像应位于接受器的中心。第三个光阑A3,其直径稍大于光源像最大尺寸的横断面,应放在接受器前,以避免由试样产生的散射光落到接受器上。测量点应位于光束中心。 图1可见光透射比τr的测定 4.3.3测量装置:接受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应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规定的白昼视觉光度接受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基本一致。接受器的敏感表面应用散射介质覆盖,并且至少应是光源像最大尺寸横断面的两倍。若使用积分球,则球的孔截面至少应为光源像最大尺寸横断面的两倍。 接受器及配套指示仪器的线性应等于或在满刻度的±2%内或在读数量程的±10%之内,选择小值。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

空调风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进行空调风道及空气过滤器设计时提供应遵循和考虑的要素,明确应完成的主要设计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进行空调风道与空气过滤器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道 指空调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及相关部件,包括进风管路、出风管路、除霜管路。本标准也包含了进风管路中设置的新风口、过滤网及粉尘过滤器。 3.2 过渡分配风道 指从HVAC出风口到各个风道之间的过渡管段,起到连接风管、分配空气流量、改变气流方向、分解加工难度的作用。 3.3 新风口 指将车外新鲜空气导入车内的部件。 3.4 新风过渡风道 指从新风口到HVAC入风口之间的进风管道。 3.5 前风道 指输送前HVAC出风的管道。 3.6 后风道 指输送后HVAC出风的管道。 4空调风道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 配合样件测量。 4.2 根据点云逆向初步设计。 4.3 确定风道布置方式与安装方式。 4.4 确定风道的成型加工方式。 4.5 建立三维数模。 4.6 根据造型改动要求修改风道设计。 4.7 进行二维图设计。 4.8 与模具厂及制造厂进行协调,修改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