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治未病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医学体操出五禽戏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人教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1.文化的的内涵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③精神活动离不开 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 (1)对国家的影响:①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社会的影响: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 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借助文化渗透的方 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 (3)对个人的影响:①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③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④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强人们的 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3.民族文化 (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①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 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 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途径: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 进人类文化繁荣进步;③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 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复习案 一、知识框架: 意识形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内容值观 非意识形态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内涵: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一般量,对个人、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传承性文化继承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文相对独立性文化建设 化特点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是多样性(形式角度)原因: 什怎样对待及其原因 么双重性(性质角度)国家、企业、个人怎么做 表现形式: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 我国的传统文化 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我国源远流长 的中华文化(特征)(见证、原因)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文化结 晶 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1、总述 ①来源(途径)②表现③特点 2、对人④优秀文化的影响⑤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一般3、对经济、政治(具体) 什4、对文化自身(3点) 么5、对综合国力(2段) 要6、对社会 发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影响;传统建筑是.....重要标志;传统思想 展对中国人的.....具有深刻影响 文我国传统文化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化的作用③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文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化我国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反。 作的①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用)文化中华文化族凝聚力。 的作用②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具体) ③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见“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从文化的作用角度一一阐述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一、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生产的青铜器中,著名的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第8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做金文,也称铭文。 3.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就是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创造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创作的《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现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 7.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8.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第9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二)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3.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善于启发,重视学习方法等。 4.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兼爱、非公。 6.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孟子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7.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主无为而治。 8.法家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非,他提倡法治。 9.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武,著有《子兵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军事格言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第16课昌盛的汉文化(一)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玉门关和阳关称西域。 2.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輸入中国地。 4.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最新《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文化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发展中国家应对文化挑战的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总结:文化的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庆祝民族节日的活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C.1951.10 D.1952.10 19、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夫差 B.勾践 C.伍子胥 D.孟尝君 20、司母戊鼎铸造于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春秋 23、墨家的代表思想是? A.无为 B.中庸 C.兼爱、非攻 D.法治 2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哪一个诸侯国? A.赵 B.秦 C.楚 D.魏 26、和陈胜一起发起大泽乡起义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当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点:已经有了审美的观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能够抵风挡雨,又能够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合自然环境。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形式Ⅱ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Ⅰ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Ⅰ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Ⅰ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Ⅱ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Ⅱ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