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 (6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关、技艺精湛而________。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________,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自然气息浓厚。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________的一大特色。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装饰性与实用性________,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声名鹊起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得益彰

B . 声名鹊起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辅相成

C . 闻名遐迩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辅相成

D . 闻名遐迩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得益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 . 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 . 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D . 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 . 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 . 东阳木雕采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 . 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2. (2分) (2016高三上·通渭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来到巴西,在此生活的中国人同样会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但又安慰你市区大多数街道还是安全的,不必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近期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个别人容易变成_________________。

③他们将贪污受贿的不法资产转移至国外,而我国的反腐职能部门对此却鞭长莫及,一些腐败分子得以成为_________________。

A . 杯弓蛇影漏网之鱼惊弓之鸟

B . 漏网之鱼惊弓之鸟杯弓蛇影

C . 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漏网之鱼

D . 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漏网之鱼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3. (6分)(2017·山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文学没有专门隶属于自己的媒介,在语言用法上无疑存在着许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转折变化。要把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区别开来还比较容易;然而,仅仅将它们看作是“思想”与“情感”或“感觉”之间的不同,还是不够的。文学必定包含思想,而感情的语言也决非文学所仅有,这只要听听一对情人的谈话或一场普通的吵嘴就可以明白。尽管如此,理想的科学语言仍纯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因此一种符号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代替;语言符号又是简洁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所指称的对象。

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词)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简而言之,它是高度“内涵”的。再说,文学语言远非仅仅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它还有表现情意的一面,可以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和态度。它不仅陈述和表达所要说的意思,而且要影响读者的态度,要劝说读者并最终改变读者的想法。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之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即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人们发明出各种文学技巧来突出强调这一点,如格律、头韵和声音模式等。

与科学语言不同的这些特点,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例如声音模式在小说中就不如在某些抒情诗中那么重要,抒情诗有时就因此难以完全翻译出来。在一部“客观的小说”中,作者的态度可能已经伪装起来或者几乎隐藏不见了,因此表现情意的因素将远比在“表现自我的抒情诗”中少。语言的实用成分在“纯”诗中显得无足轻重,而在一部有目的的小说、一首讽刺,诗或一首教谕诗里,则可能占有很大的比重。再者,语言的理智化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哲理诗和教谕诗以及问题小说中的语言,至少有时就与语言的科学用法很接近。文学语言深深地植狠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强调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具有表现情意和实用的一面,而科学语言总是尽可能地消除这两方面的因素。

日常用语也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等:可以是官方的一份平淡无奇的公告,也可以是情急而发的激动言辞。虽然日常语言有时也用来获致近似于科学语言的那种精确性,但它有许许多多地方还是非理性的,带有历史性语言的种种语境变化。日常用语仅仅在有的时候注意到符号本身。在名称和动作的语音象征中,或者在双关语中,确实表现出对符号本身的注意。毋庸置疑,日常语言往往极其着意于达到某种目的,即要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但是仅把日常语言局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是错误的。一个孩子说了半天的话,可以不要一个听众;一个成年人也会跟别人几乎毫无意义地闲聊。这些都说明语言有许多用场,不必硬性地限于交流,或者至少不是主要地用于交流。

(摘自[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1)

下列关于“文学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学语言表现情感、感觉,也包含一定的思想,能够明确地告诉读者它所指称的对象,但它并不是文学作品的专属语言。

B . 文学语言是高度“内涵”的,准确理解文学语言的意义,必须联系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联想等。

C . 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和语词的声音象征,它还可以表现情意,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态度等。

D . 文学语言表现情意的因素,在作者态度比较鲜明的作品中相对较多,而在作者态度不明显的作品中则相对较少。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科学语言追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一一吻合,而文学语言除了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还要劝说读者改变自己的想法。

B . 文学语言植根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而科学语言则尽可能地消除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避免受到语言情感和实用因素的影响。

C . 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都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也着意于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但两种语言对符号本身的注意有所不同。

D . 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有时难以区分,它与科学语言都有很强的精确性,与文学语言一样在许多地方有着非理性的因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以“一对情人的谈话或一场普通的吵嘴”为例,能够说明日常语言也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从而证明感情并非文学语言所独有。

B . 传统抒情诗中常用“月”表达思乡之情,如“月是故乡明”等,这说明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和它的实用成分。

C . 从数学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看出,理想的科学语言纯然是“直指式”的,可以简洁明了地告诉人们它所表达的意思。

D . 文中用“一个成年人也会跟别人几乎毫无意义地闲聊”的例子,说明仅把日常语言局限于交流是错误的,它还有很多用途。

4. (10分)(2019·青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⑥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⑦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令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⑧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⑨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分析文章第③段刻画国文老师形象的用意。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赏析。

(3)文章第⑨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评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鼐(清)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 且

B . 故

C . 而

D . 其

(4)给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B . 复溯朝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C .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D .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平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5)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 (11分) (2017高二上·汪清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方丈:一丈见方

B .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往往:到处

C . 已为墙,凡再变矣。再:第二次

D .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 .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 .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 顷之,持一象笏至凌万顷之茫然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是对项脊轩环境的介绍,把原来的情况同修葺后的情况比照起来写,十分生动。景物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感情。写项脊轩旧状和新貌,把一间极普通的斗室写得那么可爱,正是作者喜爱这间书房的感情的反映。

B . 第二段写轩中怀旧,先用“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作承上启下的过渡,接着用“先是”转入追叙,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 . 第三段写他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这里稍加点染,不仅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对项脊轩的深情。

D . 本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文章写于不同时期,写的是生活琐事,但作者以项脊轩为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又以或喜或悲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全文浑然一体,一点没有松散凌乱的感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7. (11分)(2017·青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厌:讨厌

B . 辞咎犯,问雍季辞:拒绝

C . 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遇:对待

D .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亲:恩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或无功而先举唇亡而齿寒

B . 君其正之而已矣其孰能讥之乎

C . 晋阳之存,张盂谈之功也苟以天下之大

D . 吾是以先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4)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 . 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 . 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 . 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②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③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墨梅①

王冕

我空洗砚池头树② ,朵朵花开淡墨③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 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晋代书法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树:这里指梅花。③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有淡墨、浓墨、焦墨等。

(1)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

借助画梅花表达了怎样一种人生态度?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向当权者发出的警告。

(2)《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__”是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年复一

年没有什么变化。

(3)《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天生丽质,百般娇媚(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下·石嘴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白杨说:“是的,我很平常,春天来了,我吐芽,我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我简单。”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白杨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1、

1-2、

1-3、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3-1、

3-2、

3-3、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1、

9-2、

9-3、

9-4、

9-5、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