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浓缩要点,值得印发)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浓缩要点,值得印发)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浓缩要点,值得印发)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浓缩要点,值得印发)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浓缩要点,值得印发)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有16本。高中教学时间紧,无法穷尽这些教材和知识,但应该把重点教材的要点知识给学生讲解或者复印给学生。

小说几乎是全国卷必考文本。今天推送《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知识要点梳理,由某名校高三备课组整理,也适用于中国小说欣赏。刚好一张8K双面纸,试卷大小。值得印发给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很有必要。

比如2018年全国卷三考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有道问答题是: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 显然就和《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虚构”一章不无关联。

附录: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有16本。其中标为红色的教材,是各地选修较多,或者和高考关联相对紧密的。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

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

16.《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叙述

1. 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如鲁迅的《祝福》。

2.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内心独白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如《墙上的斑点》。

4. 冰山理论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他认为,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5. 以小见大

小:一幅画面、一段对话、一个老人——小格局,小人物

大:宏大的战争主题

《桥边的老人》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第二单元:场景

1. 场景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场景即“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有大场景和小场景之分,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2.把握场景的功能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④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之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⑤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⑥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

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3. 风景的意义

①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作用。

②风景也可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的作用。

③风景还有营造氛围、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4.对照手法

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也称对比。

第三单元: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

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但凡优秀的小说,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来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见出其中复杂多义的世界,从而充分展示其无穷魅力。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说的正是小说主题具有复杂多义的特点,这就使得小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该相对合理而不能离谱地误读。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第四单元:人物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它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语言也是一种行为。

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

2.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住住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如《飘》中的斯佳丽。

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一般来说,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的做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着阐释主题的任务。

第五单元:情节

1.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快捷方式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小说情节安排常见的技巧:

①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可形成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效果。

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④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⑤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⑥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第六单元:结构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第七单元:情感

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无论何种文学样式,它在字里行间总是浸润著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表达作者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情怀。

节制胜于放纵

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热烈。并不是作者越大力气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适当的隐忍与节制,让小说情节与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第八单元:虚构

1.“虚构”的意义: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真实,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它并不与现实的客观事物一一对应。

3.小说中的真实: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需要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这就是艺术的虚构。

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事情是假的,但让人感觉像真的一样,“把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虚构的几种情况:

⑴煞有介事,写得像真有其事,尽管内容是荒诞不经的,如博尔赫斯《沙之书》;

⑵老实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是自己脑子里的产物,像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⑶完全是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暧昧态度,像卡夫卡《变形记》。

补充知识

虚构手法: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在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图画。

荒诞手法:西方文学中表现主义文学流派,主张用主观感受的真实去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在艺术表现上则任意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用来强化和外化主观的思想感情,或则采用象征的手法用以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 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 放失旧闻。失,通“佚”。 5.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 1. 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 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被动句 1.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 1.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 1. 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七) 多义词 1. 胜 (1) 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 不可胜记。尽。 (3) 百战百胜。胜利。 (4) 引人入胜。优美的。 2. 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 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 厥 (1) 思厥先祖父。他的。 (2) 大放厥词。他的。 (3) 厥有《国语》。于是,就。 4. 焉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 (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 (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5. 非 (1)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 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第 2 页 (八)异义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 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 2.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塌实。 3.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 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 副词,不同寻常。 6. 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附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

《春》知识点梳理

《春》(七上)知识点梳理 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 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④段春花图。⑤段春风图。⑥段春雨图。⑦段迎春图。{描写具体,绘春} 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1、简析: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 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 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 2、考题再现吴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选文描绘了春雨的什么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这段文字中,除写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特征:细密、轻盈(1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分) 1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1分)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1分) 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三下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盘点 1、易错读音 绸(chóu)带开垦(k?n) 蕴(yùn)藏贮(zhù)存一簇簇(cù) 不仅(j?n) 笼罩(lǒng zhào) 浏览(lǎn) 奇迹(jì) 嘉(jiā)峪(yù)关花束(shù) 一缕(lǚ) 增(zēng)添曾(zēng)母暗沙难以计数(shǔ) 2、加点字解释 星罗(罗列)棋布(分布)用之不竭(尽)心旷(开阔)神怡(愉快) 瞬(一眨眼)息(呼吸)万变蔚(盛大)为壮观 白云苍(灰白色)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也作“白衣苍狗”。 3、课文内容梳理 《长城和运河》 (1)本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 (2)课文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巨龙,突出长城的雄伟壮观,把运河比作绸带,突出运河的轻柔壮丽。 (3)诗歌两部分结构相同,采用反复的写法,每小节一、二行,七、八行诗句相同。 《美丽的南沙群岛》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南沙群岛的传说、地理位置和历史。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物产丰富,第三自然介绍南沙群岛景色迷人。 (2)第二自然段以总分方式构段,全段围绕中心句“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来写,分别从“珍贵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三个方面具体展示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3)第三段也以总分方式构段,围绕中心句“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描述了南沙海天合璧、蔚为壮观;鱼虾海龟、五彩缤纷;浪花跳跃、犹如花束的绮丽画面。文段的第二句话将天比作蓝玉,将海比作翡翠。 《庐山的云雾》 (1)庐山云雾具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2)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来写。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分别将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3)第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是围绕中心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作者联想丰富,以轻烟、银河、白马、冰山等形象,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此书与《》、《》、《》合称为“四书”。 二、课文解析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 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三.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苟得(gǒu)一箪食(dān)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 ◆2.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 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3.一词多义 ⑴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 ⑵而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曷足贵乎曷,通“何”。 2.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3.其次剔毛发。剔,通“剃”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 5.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 6.及以至是。以,通“已” 7.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11.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14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 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16.退而论书策通。策,“册”。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用法,使……流传。6.衣赭衣,关三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 7.倡优所畜。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 8.曷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三)一词多义 实词 1. 胜 (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尽。 (3)百战百胜。胜利。 (4)引人入胜。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词。他的。 (3)厥有《国语》。于是,就。 4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虚词 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马思知识要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述要点梳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831年与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8—1848年间英国工人为争取自身政治权利,进行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来源及重要成就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成就: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6.马克思诞生的标志是《共产生宣言》 7..方法论和世界观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产,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的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论和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根本上说,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8.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是依赖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重大的理论价值 一、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11.物质与运动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A早读材料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1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 2

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 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3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要点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 1()着()的衣裳 2()着()的眼睛 3()着()的肚皮 4()着()的尾巴 5 小水滴聚在一起()下来,人们管我叫雨。 6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7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8 《梅花》作者是()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为有()()()。 二、组词 袋()()()() 迎()()()() 塘()()()() 三、连线 灌溉破坏发动淹没冲毁滋润 房屋河堤庄稼土壤田地机器 四、选词填空 1 迎上去追上去 早晨,我看见老师,()打招呼。 我从地上捡到一个钱包,发现是前面叔叔掉的,赶忙()把钱包还给他。 2 穿衣裳披红袍 哥哥当兵去了,我们全家给他戴红花,()。 早晨起床,我会自己()。 3 甩甩头摇摇头 看到我的考试卷,妈妈无可奈何地()。 小鲤鱼在池塘里摇摇尾巴()。 五、造句

1 有时候... ...有时候... ... 2 在... ...在... ...在... ...在... ... 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量词填空 一()海鸥,一()沙滩。一()军舰,一()帆船。 一()鱼塘,一()稻田。一()垂柳,一()花园。 一()小溪,一()石桥。一()翠竹,一()飞鸟。 一()队旗,一()铜号。一()“红领巾”,一()欢笑。 二、填空 ()高,()壮,()树叶像手掌。()秋天叶儿红,()四季批绿装。 ()喜暖在南方,()耐寒守边疆。()()活化石,()开花满院香。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 树高百尺,___________________。 树无根不长,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皆图画,_______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书继世长。 三、说说各个季节的农事活动 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 春季:夏季: 秋季:冬季: 四、查字典 要查的字音序音节部首去掉部首剩几画读音 葡 桃 狐 狸 笨 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典型例题(一) 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例3.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百分之几? 例4.一种电子产品,原价每台5000元,现在降低到3000元。降价百分之几? 例5.一项工程,原计划10天完成,实际8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例6.益民五金公司去年的营业总额为4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去年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例7.王叔叔买了一辆价值16000元的摩托车。按规定,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钱? 例8.扬州某风景区2007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9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70 万元。按门票的5%缴纳营业税计算,“十一”黄金周期间应缴纳营业税0.45万元。 典型例题(二) 例1.(解决税前利息)李明把500元钱按三年期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到期后应 例2.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例1中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例3.方明将1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50%。两年后方明取款时要按5%缴纳利息税,到期后方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息税的,比如:国家建设债券、教育储蓄等。 例4.一本书现价6.4元,比原价便宜1.6元。这本书是打几折出售的?

例5.“国庆”商场促销,一套西服打八五折出售是1020元,这套西服原价多少元? 例6.一台液晶电视6000元,若打七五折出售,可降价2000元。 例7.一批电冰箱,原来每台售价2000元,现促销打九折出售,有一顾客购买时,要求再打九折,如果能够成交,售价是多少元? 例8.商店以40元的价钱卖出一件商品,亏了20%。这件商品原价多少元,亏了多少元? 例9.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3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本?具体是多少?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典型例题(三) 例1.(列方程解答和倍问题) 一根绳子长48米,截成甲、乙两段,其中乙绳长度是甲绳的60%。甲、乙两绳各长多少米? 例2.(列方程解答差倍问题) 体育馆内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篮球比排球多6个。篮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 例3.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少40人,六年级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40%,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例4.(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白兔有36只,比灰兔少20%。灰兔有多少只? 例5.(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白兔有48只,比灰兔多20%。灰兔有多少只? 例6.某商品如果按现价18元出售,则亏了25%,原来成本是多少元?如果想盈利25%,应按多少元出售该商品? 例7.水果批发部要运进一批水果,第一次运进总量的22%,第二次运进 1.5吨,两次共运进这批水果的62%,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吨?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四) 例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我会写 春风冬雪花飞入姓什么双国王方 青清气晴情请生字左右红时动万

二、易错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 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我会认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 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 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 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 [luò] (飘落)[lào](落枕) [là](丢三落四) 的: [de](红的)[dì](目的)[dí ](的确)[dī ](的士)降: [jiàng] (降落)[xiáng](投降) 什:[shí] (什锦) [shén](什么) 少:[shǎo] (多少) [shào](少年) 好:[hǎo](好坏) [hào] (爱好) 重:[chóng](重复)[zhòng](重要) 相:[xiāng] (相信)[xiàng](相片) 五、近义词 保护——爱护喜欢——喜爱

六、反义词 保护——破坏喜欢——讨厌 七、词语积累 万里无云纯净透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雪花飞舞 第二单元 一、我会写 吃叫主江住没以会走北京门广过 各种样伙伴这太阳片金秋因为 二、易错字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 北:第四笔是“丿”,不要写成“一”。 广:上面有“丶”,不要写成“厂”。 各:上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种:“禾”的捺要写成点。 样:“木”的捺要写成点。 这:“文”的捺要写成长点。 为: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 三、我会认 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想告 诉路京安门广非常壮观接觉再做各 种样梦伙伴却趣这太阳道送忙尝香 甜温暖该颜因辆匹册支铅棵架 四、多音字 觉 [jué] (知觉)[jiào](睡觉) 解[jiě](分解) [jiè] (押解) [xiè](姓解) 着 [zhe](走着) [zhuó] (穿着)[zháo](着凉)[zhāo](着数)会 [huì] (开会) [kuài](会计) 别 [bié] (分别) [biè] (别扭) 为[wéi] (为人)[wèi] (为了) 看 [kàn] (看见)[kān] (看护) 五、近义词

(完整版)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docx

《任安》知点 (一)通假字 1.曷足乎曷,通“何”。 2.其次体受辱。,通“屈” 3.其次剔毛。剔,通“剃”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 5.吏地。,通“ ” 6.及以至是。以,通“已” 7.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而名摩。摩,通“磨” 9.大底圣之所作也。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通“ ” 11.放失旧。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仆前世之。,通“ ”。 14 其次关木索。关,通“ ”,套上。 15 居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16. 退而策通。策,“册”。 (二)活用 1.子脚。 ,名作,受刑。 2.以辱先人。 辱,形容作使用法,使??受辱。

3.略固陋 固陋:形容活用名,固陋的意 4.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死,用法,??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垂,使用法,使?? 流。 6.衣赭衣,关三木。衣,名作,穿衣。 7.倡所畜。倡,名作状,像倡一。 8.曷足乎,形容作,称道。(三)一多1. (1)任。能承担或承受。 (2)不可。尽。 (3)百百。利。 (4)引人入。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走司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再出。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他的。 (3)厥有《国》。于是,就。 4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不。 (2)无可厚非。反,。 虚 焉 1、用作兼。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焉(在其中)。(《》) 土成山,雨焉(从里)。(《学》) 2)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 1)相当于“之”犹且从而焉。(《》) 2)疑代,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 割焉用牛刀(《》) 3、气 1)句末气,了、啊、呢怯夫慕,何不勉焉 2)作句中气,表示停,相当于“也”。句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或否焉,小学而大少焉,月出于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3)作尾,相当于“然”,“??的子”“??地”。焉,囷囷焉,蜂房水,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梳理汇总(新人教版),数学老师整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

排列知识要点梳理

排列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排列的概念 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说明: 1.一个排列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否则只能用分步记数原理求解; 2.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 ①先取出元素; ②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先取再排; 3.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 ①元素完全相同; ②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 知识点二:排列数 1.排列数的定义 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元素中取出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2.排列数公式 公式一:连乘表示式 公式特征: 第一个因数是,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共有个因数。 公式推导: ①的意义:假定有排好顺序的2个空位,从个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去填空,一个空位填 一个元素,每一种填法就得到一个排列,反过来,任一个排列总可以由这样的一种填法得到。 第一步:在第一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第二步:在第二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由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上述填空共有种填法,

∴=. ②求可以理解为:从个元素中任取个不同的元素去填空(不能重复), 第一步:在第一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第二步:在第二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第三步:在第三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 第步:在第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依据分步记数原理,共有种方法。 公式二:阶乘表示式 推导: 即=. 知识点四:n的阶乘 1.全排列: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全排列.

2.阶乘的概念: 把正整数1到的连乘积,叫做的阶乘.表示:,即. 规定:. 规律方法指导 1.排列和排列数的区别 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是具体的形式,不是数;“排列数”是指从个不同元素中, 任取()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是一个数.所以符号只表示排列数,而不表示具体的排列. 2.如何选择运用排列数的两个公式? 对于排列数的两个形式的公式,连乘表示式常用于计算具体的含有数字的排列数的值;阶乘表示式则常用于汉字母的排列数的变形和有关等式的证明。 3.排列的常见类型与处理方法 ①捆绑法:相邻或者要求几个元素必须在一起的排列,常用捆绑法; ②插空法:不相邻排列,常用插空法; ③排除法:直接考虑情况较多,但其对立面情况较少,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排列数,再减去不合 要求的排列数。 ④元素分析法:以元素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受限)元素的要求,再处理其他元素,有两个以上的 约束条件,往往是考虑一个元素的同时要兼顾其他元素。 ⑤位置分析法:以位置为主考虑,先满足特殊(受限)位置的要求,再处理其他位置,有两个以上的约 束条件,往往是考虑一个条件的同时要兼顾其他条件。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 曩者辱赐书 2. 若望仆不相师 3. 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 文史星历 5.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畜之 7.不与能死节者比 8.卒就死耳 9.用之所趋异也 10.用之所趋异也 11.太上不辱先 12.关木索、被箠楚受辱13.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4.传曰刑不上大夫15.积威约之渐 16.幽于圜墙之中

17.所谓强颜耳 18.受械于陈 19.权倾五伯 20.季布为朱家钳奴21.不能引决自裁 22.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23.以稍陵迟 24.以稍陵迟 25.乃欲引节 26.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27.且夫臧获婢妾 28.鄙陋没世 29.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2.仲尼厄而作《春秋》33.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34.思垂空文以自见35.思垂空文以自见 3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37.究天人之际 38.通邑大都 39.且负下未易居 40.重为乡党所笑 41.虽累百世 42.垢弥甚耳 43.身直为闺合之臣 44.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45.以通其狂惑 4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47.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 6.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7.故述往事,思来者: 8.请略陈固陋: 9.衣赭衣: 10.流俗之所轻也: 11.幸勿为过: 四、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五、一词多义 1.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 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 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数字表示 … …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 曩者辱赐书 2. 若望仆不相师 3. 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 文史星历 5.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畜之 7.不与能死节者比 8.卒就死耳 9.用之所趋异也 10.用之所趋异也 11.太上不辱先 12.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13.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4.传曰刑不上大夫 15.积威约之渐 16.幽于圜墙之中 17.所谓强颜耳 18.受械于陈 19.权倾五伯 20.季布为朱家钳奴 21.不能引决自裁 22.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23.以稍陵迟 24.以稍陵迟 25.乃欲引节 26.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27.且夫臧获婢妾 28.鄙陋没世 29.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2.仲尼厄而作《春秋》33.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34.思垂空文以自见35.思垂空文以自见 3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37.究天人之际 38.通邑大都 39.且负下未易居 40.重为乡党所笑 41.虽累百世 42.垢弥甚耳 43.身直为闺閤之臣 44.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45.以通其狂惑 4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47.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2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一、虚词 1.以 (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 (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 来) (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 (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 (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

2.为 (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 成) (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 (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 (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 (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 (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 3.且 (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 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4.于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 (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 被) (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5.乃 (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 (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 6.然

(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 样) (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 (3) 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1.通假字 (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 光) (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 (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 (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