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背诵条文共108条

伤寒论背诵条文共108条

伤寒论背诵条文共108条
伤寒论背诵条文共108条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A)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而成。()

2、使药即指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保和丸中配用连翘的意义是疏散风热。()

4、杏苏散是治疗外感温燥证的代表方。()

5、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温中行气,散寒止痛。()

6、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7、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功用。()

8、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组成。()

9、青蒿鳖甲汤的功用是养阴透热,主治风劳骨蒸。()

10、六一散主治外感暑湿证,症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八法"之说载于()

A张仲景《伤寒论》B程钟龄《医学心悟》C王焘《外台秘要》D张介宾《景岳全书》E汪昂《医方集解》

12、百合固金汤的君药是()

A百合麦冬B百合贝母C生地熟地D玄参麦冬E百合生地13、十灰散主治的出血证是由()所致

A阳虚失血B气不摄血C瘀血阻络,血不归经D血热妄行E外伤

14、仙方活命饮中配伍贝母、花粉的意义是()

A清热散结B清热泻火C清热生津D清热排脓E清燥润肺15、半夏白术天麻汤属于()

A平熄内风剂B燥湿化痰剂C祛风胜湿剂D治风化痰剂E 疏散外风剂

16、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主要目的是()

A益气补虚B扶正祛邪C补气生血D益气生津E补脾和中17、二陈汤的君药是()

A陈皮B陈皮半夏C陈皮茯苓D半夏E半夏茯苓

18、肾气丸中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是()

A肉桂附子B肉桂干姜C桂枝干姜D桂枝附子E熟地附子19、肾气丸主治症状临床表现,除外()

A腰痛腿软B少腹拘急C小便不利D小便清长E大便秘结20、组成药物中不含大黄的方剂是()

A温脾汤B麻子仁丸C芍药汤D独活寄生汤E十灰散21、六昧地黄丸中的"三补"药是()

A熟地黄麦冬石斛B生地黄龟板鹿胶C熟地黄麦冬枸杞D 山药山茱萸熟地黄E生地黄山茱萸鹿胶

22、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养血补心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清心安神滋阴养血D养心安神和中缓急E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23、补阳还五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生黄芪B地龙C赤芍D当归尾E川芎

24、生化汤的功用是()

A活血通络调经止痛B活血化瘀养血调经C活血通络养血调经D活血化瘀温经止痛E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25、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宜首选()

A平胃散B实脾散C霍香正气散D败毒散E桂枝汤

26、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B凉肝熄风增液舒筋C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D平肝熄风滋阴安神E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27、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是()

A肝阳上亢B风痰上扰C肝风上扰D心肝阳亢E外风挟痰28、玉屏风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表虚不固B阴虚火扰C虚阳外浮D脾胃气虚E肺阴亏损2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

A往来寒热B 胸胁苦满C口苦咽干D大便秘结E苔白脉弦30、茵陈蒿汤的主治证是()

A伤寒少阳证B肝郁脾滞证C胆胃湿热证D肝郁血虚证E 湿热黄症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31、十枣汤配伍大枣的意义是()

A益气护胃B缓和逐水药的峻烈之性C缓解逐水药的毒性D补脾胃之虚E使下不伤正

32、桃核承气汤主治证候临床表现可见()

A少腹急结B小便自利C其人如狂D妇人闭经、痛经E脉象沉实

33、大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大便燥结B脘腹痞满C腹痛拒按D久利赤白E苔黄脉实34、凉开"三宝"是指()

A安宫牛黄丸B苏合香丸C紫雪D至宝丹E行军散

35、四神丸的组成药物有()

A五味子B白术C肉豆蔻D吴茱萸E补骨脂

36、犀角地黄汤主治()

A热伤血络B胃火牙痛C蓄血留瘀D热扰心营E邪热传营37、川芎茶调散以清茶调服的目的是()

A止痛B解毒C上清头目D疏散风热E制约风药温燥升散之性

38、平胃散的药物组成有()

A厚朴B陈皮C甘草D半夏E白术

39、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痢B调和气血C清热燥湿D清热解毒E凉血止痢

40、下列属于朱砂安神丸组成药物的是()

A黄连B生地C柏子仁D当归E茯苓

四、填空题(每题0.5分,共16分)

41、佐药有三种类型,即、、。

42、清胃散具有功用,主治

43、白虎汤由、、、组成,具有功用,其使用要点是。

44、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配,去,加、、而成。

45、血府逐瘀汤主治;普济消毒饮主治;金锁固精丸主治;

半夏厚朴汤主治。

46、龙胆泻肝汤具有、功用,主治、。

47、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主治。

48、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证,方中治疗"上实"的药物有、、、。

49、保和丸方中君药是,主治。

五、默写方歌(每首2分,共20分)

50、龙胆泻肝汤

51、五苓散

52、仙方活命饮

53、四物汤

54、血府逐瘀汤

55、补阳还五汤

56、理中丸

57、桂枝汤

58、保和丸

59、小柴胡汤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60、试述泻下剂的定义、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61、试述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配伍特点。

62、试比较桑菊饮与银翘散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A)答案

一、是非题

×××××√√××√

二、单项选择题

BCDADBDDED,DAADCBBADE

三、多项选择题

ABCEABCDEABCEACDACDE,ACDCEABCCEABD

四、填空题

41、佐助佐制反佐

42、清胃凉血胃火牙痛

43、石膏知母粳米大枣清热生津四大(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44、大枣生姜通草细辛当归

45、胸中血瘀,血行不畅大头瘟肾亏精虚梅核气

46、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下焦湿热

47、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48、苏子前胡半夏厚朴

49、山楂一切食积

五、方歌默写(略)

六、问答题。

60、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在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3分)。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每个0.5分)里实兼有表证,可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年老体弱,津液亏虚者,应兼顾其虚,或攻补兼施;峻下之剂,孕妇慎用;得效既止,慎勿过剂;注意饮食,慎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每个0.5分)

61、功用:滋补肝肾。(2分)主治:肝肾阴虚。(2分)配伍意义: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2分)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脏同补,以补肾为主。(2分)

62、桑菊饮与银翘散二方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等药,都有辛凉透表、疏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温病初起之证。(2分)桑菊饮另有桑叶地、菊花、杏仁,(1分)肃肺止咳作用较大,(1分)主治风温初起之咳嗽。(1分)银翘散组成中另有银花、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等,(1分)清热解表作用强,(1分)主治温病初起之发热汗出,头痛口渴,咽痛等症。(1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B)

一、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正确者选A,错误者选B)

1、《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实、厚朴、芍药而成。

3、普济消毒饮中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是升阳举陷。

4、阳和汤中配伍少量麻黄,意在发汗解表。

5、定喘汤以麻黄为君解表散寒,故痰热内蕴之哮喘而无表寒证者,不可使用该方。

6、十灰散的"灰",是指方中诸药均炒至完全炭化。

7、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药组成。

8、二陈汤中用少许乌梅是为了制约半夏之毒性。

9、当归补血汤中重用当归以补血生血。

10、龙胆泻肝汤组成中配有生地、当归,故其主治虚实错杂之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1、仙方活命饮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B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柔肝缓急C清热解毒,利水养阴,消肿溃坚D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化痈通络

E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12、麻黄汤证与小青龙汤证的主要区别在于

A表实与否B有内热与否C有喘咳与否D有水饮与否E有脉浮与否

13、当归四逆汤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A肝郁气滞B阳气内郁不达四末C元气大亏,阳气欲脱D肾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煦四末

14、脾肾虚寒,久泻久痢者。治宜选用

A葛根黄芩黄连汤B白头翁汤C真人养脏汤D芍药汤E参苓白术散

15、主治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宜首选

A柴胡疏肝散B越鞠丸C厚朴温中汤D半夏厚朴汤E枳实消痞丸

16、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共有的药物为

A前胡B白芥子C杏仁D厚朴E苏子

17、血府逐瘀汤擅治

A头部瘀血证B胸中血瘀证C膈下血瘀证D少腹血瘀证E 周身血瘀证

18、补阳还五汤的功用为

A活血祛瘀通络B活血行气通络C补气行气活血D行气养血通络E补气活血通络

19、黄土汤的功用为

A温阳健脾,补气摄血B温阳补脾,化瘀止血C益气健脾,收敛止血

D补气养血,温经止血E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20、治疗痰热咳嗽之代表方是

A清气化痰丸B贝母瓜蒌散C苓甘五味姜辛汤D二陈汤E 温胆汤

21、左金丸中吴茱萸与黄连用量之比为

A1︰6B6︰1C2︰1D1︰2E1︰1

22、芍药汤与白头翁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黄连B黄芩C黄连黄芩D黄连黄柏E黄芩大黄

23、被《医宗金鉴》称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A白虎汤B黄连解毒汤C清暑益气汤D竹叶石膏汤E清营汤

24、消风散中不含A牛蒡子、蝉蜕B石膏、知母C苦参、苍术D荆芥、防风E竹叶、熟地

25、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脾虚生痰,风痰上扰B胆胃不和,痰热内扰C实热老痰,上蒙清窍D阳虚阴盛,水饮内停E火热犯肺,灼津为痰26、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意义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E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27、治疗肾虚喑痱的主方是

A龟鹿二仙胶B地黄饮子C百合固金汤D大补阴丸E炙甘草汤

28、越鞠丸所治郁证的成因包括

A气血痰虫水湿B风寒痰湿燥食C气血痰火食湿D风寒暑湿燥火E气血痰火暑燥

29、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代表方剂为

A十灰散B导赤散C小蓟饮子D槐花散E咳血方

30、汤剂的特点是

A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B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C易于发散,助长药效D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

E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每题请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31、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芍药B桂枝C甘草D生姜E大枣

32、下列方剂主治证候中可见“胁痛”的有

A凉膈散B龙胆泻肝汤C左金丸D一贯煎E逍遥散

33、药物配伍中体现“火郁发之”的方剂有

A麻杏甘石汤B清胃散C普济消毒饮D凉膈散E小青龙汤34、桂枝、芍药同用的方剂有

A炙甘草汤B桂枝汤C芍药汤D小青龙汤E当归四逆汤35、二陈汤与清气化痰丸中共有的药物是

A橘皮B半夏C甘草D杏仁E茯苓

36、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中均有

A山楂B陈皮C茯苓D甘草E半夏

37、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A连翘B荆芥C竹叶D薄荷E芦根

38、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B清热凉血C健脾和营D清热散结E活血止痛39、真人养脏汤的组成中有

A肉豆蔻B肉桂C五味子D诃子E补骨脂

40、天王补心丹中的“三参”是指

A人参B沙参C玄参D丹参E苦参

四、方剂歌诀测试题(每题1分,计20分。本题得分只有满分与零分二个等级,凡正确默写方剂歌诀20首或以上者计20分,否则计0分)1九味羌活汤

2败毒散

3小柴胡汤

4逍遥散

5清营汤

6导赤散

7清胃散

8清暑益气汤

9理中丸

10补中益气汤

11归脾汤

12完带汤

13金锁固金丸

14朱砂安神丸

15柴胡疏肝散

16生化汤

17复元活血汤

18羚角钩藤汤

19百合固金汤

20八正散

21止嗽散

22乌梅丸

23藿香正气散

24参苓白术散

25麻子仁

五、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9分)

1、竹叶石膏汤的组成是由白虎汤去______,加人参、麦冬、竹叶、______而成。

2、乌梅丸主治蛔厥证,亦主______之久泻、久痢。

3、大承气汤据原方煎法,应先煎,后下,再纳。这种方法煎煮之目的是为了。

4、凉开“三宝”从清热解毒之力而论,《温病条辨》说:“大抵______最凉,______次之,______又次之。

5、桃核承气汤为调胃承气汤加______、______而成。

6、《温病条辨》针对三仁汤的应用提出“湿温三禁”,即禁用______、______、______三法。

7、真武汤中白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每题3分,计9分)

1、薄荷在逍遥散、川芎茶调散、桑菊饮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2、十枣汤应如何服用?方中配伍大枣的目的如何?

3、天台乌药散用法中,巴豆与川楝子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其用意如何?

七、论述题(每题8分,计16分)

1、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均可治咳喘。如何区别运用?

2、试论述泻下药在清热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及祛痰剂中的配伍意义。并举方分析说明之。八、模拟处方题(计6分。分析病例,写出主要病机或证型,拟定治法、方剂,并简要分析方义)

某女,28岁。腹痛,腹泻7天,便脓血2天。患者由外地来穗打工,舟车劳顿。1周前在车站小食档就餐后,出现腹痛泄泻,发热。曾自服藿香正气丸等,病未好转,亦未积极治疗。昨天始病情加剧,腹痛频作,肠鸣腹泻,泻下脓血样大便,赤多于白,量少而不畅,里急后重,发热,口渴,渴欲饮水,舌红稍绛,苔黄,脉弦数。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B)标准答案

一、是非题

1、A

2、B

3、B

4、B

5、B

6、B

7、A

8、B

9、B10、B

二、单项选择题

11、A12、D13、E14、C15D16、E17、B18、E19、E20、A 21、A22、A23、D24、E25、A26、B27、B28、C29、C30、E

三、多项选择题

31、ABCDE32、BCDE33、ABCD34、BDE35、ABE36、ABC37、ADE38、AC39、ABD40、ACD

四、方剂歌诀测试题(略)

五、填空题

1、知母半夏

2、脾肾虚寒

3、枳实、厚朴大黄芒硝增强本方泻下作用

4、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5、桔梗牛膝

6、忌汗忌下忌润

7、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肉目闰

六、简答题

1、薄荷在逍遥散中的作用是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1分)在川芎茶调散中的作用是疏风止痛,并能清利头目;(1分)在桑菊饮中的作用是疏散风热。(1分)

2、十枣汤的正确服用方法是:将甘遂、大戟、芫花三药等分为末,(1分)每服0.5-1克,早晨空腹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1分)因三药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正不伤。(1分)

3、川楝子苦寒,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的作用,巴豆辛热,有散寒行气破积之功。巴豆与川楝子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的炮制法是本方妙处所在。(1分)这种做法既可制川楝子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且避免了巴豆泻下之弊。(2分)

七、论述题

1、麻杏石甘汤选用石膏、麻黄清泄肺胃,透热生津,杏仁平喘,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肺热壅盛之咳喘证。以身热,喘急,脉数为用方依据。(2分)

小青龙汤用麻、桂配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风寒客表,寒饮内停之咳喘。以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胸满,口不渴,苔薄白,脉浮为使用指征。(2分)

苏子降气汤用苏子、厚朴、半夏、前胡与肉桂、当归相伍,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证。以咳喘气急,痰多稀白,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为使用依据。(2分) 定喘汤用麻黄、白果与苏子、半夏、杏仁、冬花、黄芩、桑白皮等相配伍,共奏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功。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以咳喘气急,痰多色黄,苔黄腻,脉滑数为使用依据。(2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C)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是《太平圣惠方》。

2、桑杏汤是治疗温燥袭肺之轻证的代表方剂。

3、温脾汤主治里寒证。

4、当归四逆汤主治阳气虚衰,血虚有寒之手足厥寒。

5、朱砂安神丸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失眠证。

6、金锁固精丸中专以龙骨、牡蛎、莲肉涩精为用。

7、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之泄泻。(

8、茵陈蒿汤适用于黄疸病属湿热俱盛者。(

9、半夏白术天麻汤是由二陈汤加天麻、白术而成。(

10、清胃散中配伍升麻散火解毒,并为阳明引经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银翘散的功用是()

A疏风清热,宣肺止咳B辛凉宣泄,清热解毒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D辛凉解表,清泄肺胃E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12、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伤寒论》

13、下列何项不是导赤散的主治证()

A心胸烦热B面赤口渴C意欲温饮D口舌生疮E小溲赤涩刺痛

14、大黄在芍药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泻热通便,凉血止血B泻热通便,祛瘀解毒C泄热祛瘀,软坚散结D通因通用,清泻湿热E荡涤泻下,通导积滞

15、麻黄汤中的杏仁属于()

A君B臣C佐制D佐助E使药

16、关于当归六黄汤中的药物用量,正确的是()

A倍用熟地黄B倍用生地黄C倍用黄柏D倍用当归E倍用黄芪

17、逍遥散主治()

A肝郁血虚脾弱证B肝气郁结证C肝胃不和证D脾胃气虚证E肝郁血瘀证

18、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不含()

A黄芩B人参C干姜D炙甘草E半夏

19、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引饮,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治宜首选

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苏合香丸E大承气汤20、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功用的方剂是()

A朱砂安神丸B六昧地黄丸C四物汤D归脾汤E天王补心丹

21、表虚自汗,易感风邪,宜选用()

A麻黄汤B当归六黄汤C四君子汤D玉屏风散E桂枝汤22、黄土汤的功用是()

A补气健牌,养血止血B温中健脾,活血止血C温阳健脾,养血止血D温中健脾,补气摄血E补气健脾,活血止血

23、定喘汤所治哮喘的病机是()

A风寒束表,肺气不宣B痰热内蕴,肺失肃降C痰浊阻肺,肺失清肃D肺有痰阻,肾不纳气E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哪项不是二陈汤的组成药物()

A枳壳B陈皮C茯苓D半夏E炙草

25、羚角钩藤汤的组成除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甘草外,还有()

A鲜生地白芍浙贝母竹茹茯神木B熟地黄白芍川贝母竹茹茯神木C鲜生地白芍川贝母竹茹茯神木D熟地黄白芍浙贝母竹沥茯苓E鲜生地赤芍川贝母竹沥茯神木

26、治疗气虚发热证的代表方是()

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玉屏风散D败毒散E生脉散27、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治宜首选()

A平胃散B甘露消毒丹C三仁汤D五苓散E藿香正气散28、下列何方具有轻宣凉燥,宣肺化痰的功用()

A麻黄汤B桑杏汤C定喘汤D杏苏散E小青龙汤

29、白虎汤的功用是()

A清胃凉血B滋阴清热C清热泻火D凉血泻火E清热生津30、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4:1B3:1C2:1D1:1E1:2

本资料要谨防以下哪个偷去:(E)A秦某B某丹C钢叉D叉牙E以上全选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31、桑菊饮的组成除桑叶、菊花外,尚有()

A桔梗连翘B杏仁甘草C薄荷芦根D桔梗连翘银花苇根E薄荷荆芥

32、百合固金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咳痰带血B咽喉燥痛C手足心热D骨蒸盗汗E舌红少苔33、半夏泻心汤中具有苦寒降泄除热作用的药物是()

A黄连B黄柏C黄芩D栀子E大黄

34、一贯煎组成药物中含()

A生地B当归C天冬D川楝子E木香

35、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

A清热生津B清热化痰C凉肝熄风D增液舒筋E治痰熄风36、杏苏散主治证候临床表现有()

A恶寒无汗B干咳无痰C鼻塞咽干D咳嗽痰稀E胸满胁痛37、麻子仁丸的功用是()

A攻逐燥结B润肠泄热C泻结行滞D行气通便E温肾益精38、血府逐瘀汤中含有下列哪些药物()

A熟地黄B川芎C柴胡D白芍E牛膝

39、下列关于川芎茶调散主治证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感风邪头痛B风中经络C恶寒发热D皮肤出疹色红E 目眩鼻塞

40、清营汤中具有清热解毒,透热转气作用的药物是()A丹参B银花C连翘D竹叶E黄连

四、填空题(每题0.5分,共16分)

41.常用八法是指:、、、、、、、。

42.佐药有三种类型,即、、。

43.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是,此药在方中的用量宜。用该方治疗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者,属法。

44.乌梅丸主治。又可治疗。

45.十灰散中诸药烧炭存性的意义是。

46.大承气汤由、、、组成,其煎煮方法。目的是。

47.越鞠丸以为君,主治气、、、、六郁。

48.普济消毒饮主治;保和丸主治;消风散主治。

五、默写方歌(每题2分,共20分)

49、麻黄汤

50、大承气汤

51、龙胆泻肝汤

52、四物汤

53、六味地黄丸

54、玉屏风散

55、平胃散

56、五苓散

57、保和丸

58、仙方活命饮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59、试述解表剂的定义、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60、试述龙胆泻肝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61、试比较六昧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C)

答案

一、是非题

×√×√√√√√√√

二、单项选择题

CACDDEACBE

DCEABBCDED

三、多项选择题

ABCABCDEACABDCD

ACDBDBCDEACEBCDE

四、填空题

41、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42、佐助佐制反佐

43、扶正祛邪少(轻)逆流挽舟

44、蛔厥证久泻、久利

45、加强收涩止血

46、大黄

47、香附血痰火湿食

48、大头瘟一切食积风疹、湿疹

五、默写方歌(略)

六、问答题

59、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2分)

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三类(3分)

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服药后以遍身微汗为宜;表里同病,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疮疡已溃、麻疹已透均不宜使用。(3分)

60、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2分)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湿热下注。(2分)

配伍意义: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为君;黄芩、栀子苦寒泻火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共为佐药;柴胡引经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4分)

61、

共同点不同点

组成功用主治组成功用主治

六味地黄丸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

(1分)补肾

(0.5分)肾虚

(0.5分)熟地黄

(1分)滋补肝肾(1分)肝肾阴虚(1分)

肾气丸生地黄、桂枝、附子

(1分)温补肾阳(1分)肾阳不足(1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D)

一、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正确者选A,错误者选B)

1、方剂中君臣佐使各类药物不一定齐备,但君药是不可缺少的。

2、大承气汤主治热结旁流,体现了“急下存阴”的治法。

3、四逆散治疗的手足不温,是由于阳衰阴盛,阳气不能达于四肢而致。

4、大补阴丸是纯甘壮水,补而无泻之剂。

5、半夏厚朴汤配伍苏叶是为了辛温解表。

6、气为血之帅,故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血。

7、越鞠丸主治六郁.但以气郁为主。故方中重用柴胡为君。

8、香砂六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木香、砂仁而成。

9、白虎汤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成的。

10、六味地黄丸之“三泻”包括泽泻、山药、丹皮。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1、“痰饮不化”者,治宜何法

A清法B消法C和法D下法E汗法

1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伤寒杂病论》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济方》

D《黄帝内经》E《五十二病方》

13、十枣汤的服药时间是

A平旦B临卧C饭前D不拘时E饭后

14、被《医宗金鉴》称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A白虎汤B黄连解毒汤C清暑益气汤D竹叶石膏汤E清营汤

15、定喘汤的组成中不包括

A苏子B生姜C半夏D白果E麻黄

16、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为A行气止痛B活血祛瘀C祛瘀养血D破血下瘀E行气活血17、下列哪项不是独活寄生汤的功效A熄内风B祛风湿C 补气血D止痹痛E益肝肾

18、消风散中不含

A牛蒡子蝉蜕B石膏知母C苦参苍术

D荆芥防风E竹叶熟地

19、体现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代表方剂是

A三仁汤B藿香正气散C甘露消毒丹D藿朴夏苓汤E黄芩滑石汤20、治疗痰热咳嗽之代表方

A清气化痰丸B贝母瓜蒌散C苓甘五味姜辛汤D二陈汤E 温胆汤

21、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B小建中汤C阳和汤D四妙勇安汤E五味消毒饮

22、可用于脾气虚统摄无权所致出血证的方剂是

A归脾汤B理中丸C四君子汤D犀角地黄汤E补中益气汤23、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宜首选

A苏子降气汤B定喘汤C麻黄汤D小青龙汤E都气丸24、主治胸中瘀血证的代表方剂是

A桃核承气汤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 复元活血汤

25、补阳还五汤主治证候的病机为

A气虚血滞,脉络不畅B阳虚血滞,脉络不畅C寒凝气滞,瘀血阻络

D风寒湿邪,阻于经络E痰湿血瘀,脉络不畅

26、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A芍药B桂枝C饴糖D炙甘草E生姜

27、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首选方剂是

A十灰散B四生丸C小蓟饮子D槐花散E咳血方

28、症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治宜首选

A温经汤B少腹逐瘀汤C四物汤D桂枝茯苓丸E生化汤29、主治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越鞠丸C厚朴温中汤D半夏厚朴汤E枳实消痞丸

30、左金丸中吴茱萸与黄连用量之比是

A1︰6B6︰1C2︰1D1︰2E1︰1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每题请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31、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B清热凉血C健脾和营D清热散结E活血止痛32、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共有的药物是

A人参B干姜C茯苓D白术E甘草

33、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有

A肉豆蔻B肉桂C五味子D诃子E白芍

34、方剂的组成变化形式主要包括

A方名的变化B药味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服药时间的变化E药量增减变化

35、附子在薏苡附子败酱散中的配伍意义是

A消肿排脓B温助阳气C散寒止痛D行郁化滞E温阳利水36、固涩剂的类型包括

A固表止汗剂B敛肺止咳剂C涩肠固脱剂D涩精止遗剂E 固崩止带剂

37、开窍剂多制成

A丸剂B散剂C膏剂D汤剂E注射剂

38、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中均有

A山楂B陈皮C茯苓D甘草E半夏

39、天王补心丹中的“三参”是指

A人参B沙参C玄参D丹参E苦参

40、药物配伍中体现“火郁发之”的方剂有

A麻杏甘石汤B清胃散C普济消毒饮D凉膈散E小青龙汤本资料要谨防以下哪个偷去:(E)

A秦某B某丹C钢叉D叉牙E以上全选

试题册二]

四、方剂歌诀测试题(每题1分,计20分。本题得分只有满分与零分二个等级,凡正确默写方剂歌诀20首或以上者计20分,否则计0分)

1桂枝汤2银翘散3麻子仁丸4半夏泻心汤5清胃散6芍药汤7香薷散8当归四逆汤9大柴胡汤10生脉散11炙甘草汤12四神丸13完带汤14酸枣仁汤15柴胡疏肝散16复元活血汤

17牵正散

18天麻钩藤饮

19养阴清肺汤

20实脾散

21二陈汤

22木香槟榔丸

23乌梅丸

24仙方活命饮

25藿香正气散

五、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9分)

1、枳实消痞丸是由、、三方加减变化而成。

2、具有“辛开苦降”制方特点的方剂有、、。

3、“治诸虚不足”,自汗,盗汗的方剂是。

4、桑杏汤主治;甘麦大枣汤主治。

5、用于治疗风疹、湿疹的代表方剂是。

6、归脾汤中木香的作用是。

7、当归补血汤由______组成,其用量比例为______。

8、肾气丸中附子、桂枝的作用是______。

9、十灰散用藕汁或萝卜汁磨京磨调服,意在增强_____之功。

10、白芍在真武汤中的作用是,一者;一者;一者。

六、简答题(每题3分,计9分)

1、试述黄芪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中的配伍意义。

2、龙胆泻肝汤中为何配伍疏肝养血药?

3.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有何特点?为什么?

七、论述题(每题8分,计16分)

1、试论补气药在温里剂、补血剂、活血祛瘀剂以及止血剂中的配伍作用。并举方分析说明之。

2、白虎汤、大补阴丸、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可用于发热证,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八、模拟处方题(计6分。分析病例,写出主要病机或证型,拟定治法、方剂,并简要分析方义)

某男,58岁。主诉:咳嗽、哮喘4天。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6年。几天前不慎淋雨受寒,而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膈痞闷,咳嗽,轻微哮喘,痰多色白清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浮。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D)

标准答案:

试题册一

一、是非题

1、A

2、B

3、B

4、B

5、B

6、B

7、B

8、A

9、A10、B

二、单项选择题

11、B12、E13、A14、D15、B16、D17、A18、E19、A20、A

21、C22、A23、A24、B25、A26、C27、C28、E29、D30、A

三、多项选择题

31、AC32、ADE33、ABDE34、BCE35、ABD

36、ABCDE37、ABE38、ABC39、ACD40、ABCD

试题册二

四、方剂歌诀测试(略)

五、填空题

1、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

2、半夏泻心汤连朴饮小陷胸汤

3、牡蛎散

4、外感温燥证心阴受损,肝气失和之脏躁

5、消风散

6、理气醒脾

7、黄芪、当归5:1

8、少火生气

9、收涩止血

10、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肉(左目右闰)

六、简答题

1、补中益气汤:补气固表升阳;(1分)

玉屏风散:补气固表止汗;(1分)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1分)

2、龙胆泻肝汤中用疏肝养血药主要是为了顺从肝脏,照顾到肝的生理特点,使该方泻中有补,苦寒而不耗伤阴血。(1分)因肝藏血,肝经火旺,易伤阴血,同时本方所用之药,又多苦燥渗利,极易伤阴,故用生地、当归,一则补血养阴,又可防苦燥之品耗伤阴血,(1分)而用柴胡,即可疏肝解郁,顺其条达之性,并引诸药入肝,以达到泻中有补,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1分)

3、旋复代赭汤原方中代赭石只用一两,用量较轻。(1分)因为本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致的心下痞,噫气不除。(1分)代赭石乃金石之品,用量过重,易于克伐脾胃,使胃气更虚,与病情不利。故代赭石原方只用一两,方中另配生姜、半夏等以增强全方降逆化痰除噫之功。(1分)

七、论述题

1、温里剂:寒邪易伤阳气,阳虚易生内寒。温里剂配伍补气药可助脾胃之阳气,增强温里祛寒的作用。如理中丸中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助温里之力。(2分)

补血剂:气可生血,补血剂中配伍补气药有利于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与当归相伍,增强全方补血之力;(2分)

活血祛瘀剂:气旺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故活血祛瘀剂中配伍补气药,可增强全方行血之功。如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补气行血,增强全活血化瘀的作用。(2分)

止血剂:气可摄血,气虚则摄血之力不足而溢于脉外。故止血剂配伍补气药可增强补气摄血之力。如黄土汤中配伍白术,以复脾气统摄之功。(2分)

2、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为其主要表现。(2分)

大补阴丸主治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之阴虚火旺证。主要症见以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2分) 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可见气虚之象,舌淡,脉虚大无力。(2分)

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类白虎,但此乃虚证,口渴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2分)

八、病案分析题

辨证:风寒束表,寒饮蕴肺之咳喘。(1分)

立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1分)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1分)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芍药、炙甘草(剂量酌定)。(1分)

方义: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利肺气;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桂解表之力;五味子敛气,芍药养阴,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祛痰和胃;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使风寒散,水饮去,肺气舒,诸症平。(2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一

一、是非题(对的请打√,错的打×,并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麻黄汤服后须啜热粥,温覆以助发汗。

2、银翘散是主治风温初起的代表方。

3、丸剂只能用于治疗慢性和虚弱性疾病。

4、十枣汤中的芫花、甘遂、大戟均为峻泻有毒之品,易伤胃气,故宜食后服用。

5、蒿芩清胆汤主治热重寒轻,湿重于热之少阳湿热痰阻证。

6、桃核承气汤是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而成。

7、暖肝煎的功效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8、五苓散重用茯苓以利水渗湿,为君药。

9、阳和汤中配伍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10、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桃仁”、“杏仁”、“薏苡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书的问世体现了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A《医方集解》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医方考》D《伤寒杂病论》E《普济方》

2、症见烦热干渴,头痛,牙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治宜首选()

A清胃散B竹叶石膏汤C玉女煎D玉液汤E麦门冬汤

3、逍遥散的主治证是

A肝胃不和B胆胃不和C肝郁血虚D肝气郁滞E阴虚肝郁4、小承气汤变化为厚朴三物汤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加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 数方相合的变化E药味兼药量加减变化

5、风邪犯肺,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治宜首选

A桑菊饮B泻白散C杏苏散D止嗽散E桑杏汤

6、症见脘腹胀满,纳呆,口淡,嗳气吞酸,肢体困重,苔白厚腻,脉缓。治宜首选

A厚朴温中汤B藿香正气散C平胃散D越鞠丸E三仁汤7、除……之外均属汤剂的特点。

A吸收快B迅速发挥药效C便于加减使用D药效持久E临床使用最广的剂型

8、补阳还五汤所治中风后遗症的病机是

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风痰壅阻D风邪痹阻经络E痰瘀交阻

9、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数。治宜首选

A消风散B大秦艽汤C九味羌活汤D川芎茶调散E大定风珠

10、芍药汤组成中含下列何药

A香附B桂枝C莲子D木香E归尾

11、四神丸的组成药物是

A肉豆蔻赤石脂五味子吴茱萸B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诃子C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D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干姜E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干姜

12、半夏厚朴汤所治梅核气之病机为

A寒凝气滞B肝郁血虚C痰气交阻D痰瘀交阻E寒痰凝滞13、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意义是

A清热祛风B清热泻火C清热散结D清热解毒E清热止痛14、越鞠丸的君药是

A香附B苍术C川芎D栀子E神曲

15、被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

A桑菊饮B麻杏石甘汤C银翘散D白虎汤E竹叶石膏汤16、祛湿剂中常配伍理气药,其主要机理是

A健脾助运B宣降肺气C助膀胱气化D行气以消胀E气化则湿化

17、败毒散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祛风散寒B发汗解表,疏风解毒C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D发汗解表,散风祛湿E发汗解表,益气补虚18、体现“以泻代清”配伍方法的方剂是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麻子仁丸D大黄牡丹汤E凉膈散19、真人养脏汤重用何药为君

A人参B肉豆蔻C诃子D罂粟壳E白术

20、下列何项不是十灰散的组成药物

A大蓟小蓟B栀子大黄C参三七蒲黄D荷叶侧柏叶E丹皮棕榈皮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2~5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中共有的药物包括

A苏子B杏仁C半夏D厚朴E甘草

2、组成中含有四物汤的方剂有

A温经汤B独活寄生汤C大秦艽汤D八珍汤E泰山磐石散3、下列方剂中,体现“通因通用”之法的有

A大承气汤B芍药汤C木香槟榔丸D白头翁汤E枳实导滞丸

4、仙方活命饮的功用包括

A清热解毒B泻火通便C消肿溃坚D凉血散瘀E活血止痛5、乌梅丸主治

A蛔厥B虫疳C黄肿病D久泻、久痢E食积

6、归脾汤的功用是

A益气补血B滋阴降火C健脾养心D补气升提E健脾止泻7、药物配伍中体现“火郁发之”的方剂有

A普济消毒饮B清胃散C麻杏石甘汤D泻白散E清营汤8、黄芪、当归两药同用的方剂有

A玉屏风散B黄芪桂枝五物汤C当归补血汤D补中益气汤E泰山磐石散

9、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而成

A生地B当归C通草D甘草E细辛

10、吴茱萸汤证候病机,涉及哪些脏腑?

A少阴经B太阴经C阳明经D厥阴经E少阳经

四、默写下列方歌歌诀(每首1分,共10分)

1、柴胡疏肝散

2、龙胆泻肝汤

3、清暑益气汤

4、一贯煎

5、右归丸

6、完带汤

7、天台乌药散

8、血府逐瘀汤

9、镇肝熄风汤

10、健脾丸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

1、佐药有三种类型,即、、。

2、生脉散主治证;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证;八正散主治证;清燥救肺汤主治证;小蓟饮子主治。

3、清营汤中具有透热转气作用的药物有、。

4、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

5、温经汤配伍半夏的意义、、。

6、补中益气汤主治证、证、证。

六、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简述桂枝在桂枝汤、桃核承气汤、肾气丸中的配伍意义。

2、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合称“三宝”,功用、主治各有何特点?

3、大承气汤功用如何?如何煎煮?为什么?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半夏泻心汤与旋覆代赭汤均可治疗“心下痞”,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为什么?(联系药物配伍与功用分析之)

2、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行气药或补气药,止血剂中常配伍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其理何在?并举例说明。

3、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可治疗咳喘,试从组成、功用、主

治三方面比较二方之异同。

八、分析题(8分)

分析下列病案,写出其证候病机,立法和处方(包括方名、药物),并简要分析制方原理。

陈某,男,52岁。2002年5月12日就诊。失眠6月余,伴有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经常口舌生疮,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病机):

立法:

处方:

制方原理:

答案

一、是非题

1、ⅹ

2、ⅹ

3、ⅹ

4、ⅹ

5、ⅹ

6、ⅹ

7、ⅹ

8、ⅹ9√10、ⅹ

二、单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C

7、D

8、B

9、A10、D11、C12、C13、C14、A15、A16、E17、D18、E19、D20、C

三、多项选择题

1、ACE

2、CDE

3、ABCE

4、ACE

5、AD

6、AC

7、ABC

8、CDE

9、BCE10、ACD

四、方歌默写(略)

五、填空题

1、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2、气阴两伤;风痰上扰;湿热淋;燥热伤肺重;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3、银花连翘

4、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脏同补,以补肾为主

5、和中降逆散结燥湿止带

6、脾不升清气虚下陷气虚发热

六、简答题

1、桂枝汤------解肌散寒(1分)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1分)肾气丸-------少火生气(1分)

2、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0.5分)适用于邪热较重,身热为甚者;(0.5分)紫雪长于熄风止痉,(0.5分)适用于兼有热极生风而抽搐痉厥者;(0.5分)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0.5分)适用于痰浊偏盛,昏迷较重者。(0.5分)

3、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1分)

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1分)因为大黄、芒硝与厚朴、枳实同煎,其泻下作用会减弱(1分)

七、论述题

1、半夏泻心汤以黄芩、黄连配伍干姜、半夏以辛开苦降,温清并用,(1分)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1分)适用于症见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1分)辨证属于中虚寒热互结之痞证;(1分)旋覆代赭汤以旋覆花、代赭石之降逆下气配伍半夏、生姜之化痰和胃为主,(1分)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1分)适用于症见心下痞硬,噫气频作或呕逆,苔白滑,脉弦虚,(1分)辨证属于中虚痰阻气逆之痞证。(1分)

2、活血祛瘀剂配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1分)如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桔梗、枳壳。(1分)

配伍补气药:气旺则血行。(1分)如补阳还五汤中配伍黄芪。(1分)

止血剂配伍清热药: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清热有利于止血。(1分)如十灰散中配伍大黄、栀子。(1分)

配伍活血药:止血而不留瘀。(1分)如小蓟饮子中配伍藕节、蒲黄。(1分)

3、二方均含有麻黄、杏仁、半夏、甘草,(0.5分)均有平喘止咳与解表散寒的作用,(0.5分)都可治疗兼外感风寒(0.5分)的哮喘咳嗽证。(0.5分)

小青龙汤另配伍桂枝、干姜、五味子、芍药,(1分)功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1分)适宜于内有寒饮,(0.5分)又兼表寒之喘咳,其特点是喘咳,痰稀白量多。(0.5分)定喘汤另用白果、款冬药、桑白皮、黄芩、苏子等,(1分)功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兼解表散寒,(1分)用于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咳嗽,(0.5分)以咳喘痰稠色黄为特点。(0.5分)

八、分析题

辨证:心肾阴虚,虚火内扰(2分)

立法:补心安神,滋阴清热(2分)

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2分主要药物写出或组方思想合理便可)

生地人参丹参玄参茯苓远志桔梗五味子当归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

制方原理:(2分分析中写出滋阴清热给1分,写出养心安神给1分)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壮水制火。(1分)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当归、人参、茯苓养心安神,合用五味子、远志、朱砂安神之功更著,桔梗载药上行。(1分)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作用,以治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二

一、是非题(对的请打√,错的打Ⅹ,并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服桂枝汤后须啜热粥,温覆以助发汗。

2、桑菊饮是主治风温初起的代表方。

3、丹剂没有固定的型态。

4、十枣汤中的芫花、甘遂、大戟均为峻泻有毒之品,易伤胃气,故宜食后服用。、

5、竹叶石膏汤主治热邪炽盛,气津两伤证。、

6、清营汤中体现透热转气作用的药物是银花、连翘。、

7、甘露消毒丹的功效是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8、五苓散重用茯苓以利水渗湿,为君药。、

9、阳和汤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10、天王补心丹中的“三参”是指人参、丹参、沙参。、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载方数量最多的一部方书是、

A《普济方》B《外台秘要》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圣济总录》E《备急千金要方》

2、作为组方结构,方剂结构的君臣佐使概念源于、

A《伤寒论》B《医方集解》C《内经》D《景岳全书》E《五十二病方》

3、下列哪一组药物为银翘散和桑菊饮所共有、

A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B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C银花连翘薄荷菊花芦根

D连翘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E连翘竹叶桔梗甘草芦根

4、体现“寓通于补,寄降于升”配伍特点的方剂是()

A温脾汤B理中丸C麻子仁丸D黄龙汤E济川煎

5、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功效的方剂是、

A蒿芩清胆汤B温胆汤C龙胆泻肝汤D连朴饮E甘露消毒丹

6、四逆散的功效是、

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B透解郁热理气止痛C疏肝理气活血止痛D疏肝解郁健脾养血E疏肝理脾活血通络

7、患者,女,29岁,数月来两胁隐痛,精神不振,不思饮食,月经错后,经前乳房作胀,舌淡,脉弦细,治宜首选

A加味乌药汤B柴胡疏肝散C逍遥散D四物汤E左金丸8、治疗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宜首选

A清瘟败毒饮B普济消毒饮C银翘散D黄连解毒汤E仙方活命饮

9、下列何项是龙胆泻肝汤的组成药物

A木通车前子滑石白芍生地B木通泽泻茯苓当归白芍C车

前子泽泻茯苓当归生地D木通车前子猪苓生地白芍E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

10、玉女煎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脾胃伏火B胃热阴虚C胃有积热D肝火犯胃E肝胆实火11、芍药汤中含有下列何药

A香附B草果C秦皮D肉桂E冰片

12、营血亏虚,经脉受寒,而致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而欲绝者。治宜首选()

A四逆散B四逆汤C当归四逆汤D通脉四逆汤E四逆加人参汤

13、方剂组成中体现“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配伍意义的方剂是

A理中丸B小建中汤C吴茱萸汤D四逆汤E当归四逆汤14、具有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作用的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B归脾汤C补中益气汤D小建中汤E当归补血汤

15、玉屏风散中黄芪配伍防风的意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固表止汗B补中有散C散中有补D固表不留邪E祛邪不伤正

16、炙甘草汤中配伍桂枝、生姜的目的是

A温经散寒B温肾暖脾C温阳化气D温阳活血E温阳通脉17、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足冷面赤,脉沉细”者。治宜首选()

A六味地黄丸B肾气丸C左归丸D右归丸E地黄饮子18、固涩剂中常配伍补益药意在

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兼顾D防祛邪伤正E防止复发

19、症见心烦失眠,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淡红,脉弦细。治宜首选()

A甘麦大枣汤B酸枣仁汤C交泰丸D天王补心丹E归脾汤20、关于开窍剂的使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辨清闭证和脱证,脱证禁用B阳明腑实而见谵语者,治宜寒下C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

D有碍胎元,孕妇慎用E为迅速发挥药效,宜制为汤剂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2~5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组成中含有大黄、芒硝、炙甘草三药的方剂有

A大承气汤B防风通圣散C复元活血汤D黄龙汤E桃核承气汤

2、半夏泻心汤与旋覆代赭汤共有的药物是

A生姜B半夏C人参D干姜E大枣

3、下列方剂中,体现“通因通用”之法的有

A大承气汤B芍药汤C木香槟榔丸D白头翁汤E枳实导滞丸

4、六味地黄丸三阴并补之“三阴”是指

A肝阴B脾阴C肺阴D心阴E肾阴

5、真武汤配伍芍药的意义有

A养血敛阴B缓急止痛C利小便D制附子温燥E滋阴柔肝6、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有

A人参当归B白术肉豆蔻C肉桂炙甘草D白芍木香E诃子罂粟壳

7、药物配伍中体现“火郁发之”的方剂有

A普济消毒饮B清胃散C麻杏石甘汤D泻白散E清营汤8、复元活血汤的组成药物有

A柴胡瓜蒌根B当归红花C穿山甲甘草D大黄桃仁E生地白芍

9、方剂中的使药包括

A反佐药B调和药C引经药D佐制药E佐助药

10、下列方剂中,含有干姜、炙甘草二药的有

A半夏泻心汤B痛泻要方C实脾散D理中丸E逍遥散

四、默写下列方剂歌诀(每首1分,共10分)1、败毒散

2、大柴胡汤

3、当归拈痛汤

4、十灰散

5、半夏厚朴汤

6、枳实消痞丸

7、三仁汤

8、贝母瓜蒌散

9、乌梅丸

10、羚角钩藤汤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

1、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

2、下列四方均常用于治疗咳喘,其中小青龙汤宜于证;麻杏石甘汤宜于证;定喘汤宜于证;苏子降气汤宜于证。

3、血府逐瘀汤是由方合方加、组成。

4、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解表药是、。

5、理气剂分为、二类。

6、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原治:、、三种证候。

六、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分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凉膈散、桃核承气汤中的配伍意义。

2、镇肝熄风汤主治何证?方中为何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

3、简述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意义。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小蓟饮子与八正散均可用于治疗淋证,临床如何区别应用?为什么?(联系药物配伍与功用分析之)

2、祛痰剂中常配伍行气药与健脾渗湿药,其理何在?并举例说明。

3、保和丸与健脾丸均可治疗食积证,试从组成、功用、主治三方面比较二方之异同。

八、分析题(8分)

分析下列病案,写出其证候(病机),立法和处方(包括方名,药物),并简要分析制方原理。

陈某,男,52岁。2002年5月12日就诊。大便溏泄3年余,日行2~4次。伴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胸脘痞闷,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辨证(病机):

立法:

处方:

制方原理:

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ⅹ

5、ⅹ

6、√

7、ⅹ

8、ⅹ

9、ⅹ10ⅹ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E

5、A

6、A

7、C、

8、B

9、E10、B11、D12、C13、B14、C15、A16、E17、E18、C19、B20、E

三、多项选择题

1、BDE

2、ABCE

3、ABCE

4、ABE

5、ABCD

6、ABCDE

7、ABC

8、ABCD

9、BC10、ACD

四、方歌默写(略)

五、填空题

1、药味增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

2、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肺热壅盛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上实下虚之喘咳

3、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

4、荆芥淡豆豉

5、行气降气

6、阳明寒呕少阴吐利厥阴头痛

六、简答题

1、大承气汤------泄热通便(1分)

凉膈散------泻火通便(以泻代清)(1分)

桃核承气汤------下瘀泄热(1分)

2、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1分)条达肝气,(1分)兼清肝热(1分)

3、和中(1分),降逆散结,有助于祛瘀(1分),燥湿止带(1分)

七、论述题

1、小蓟饮子以小蓟、蒲黄、藕节配伍滑石、木通、竹叶、栀子相配伍,(1分)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1分)适用于症见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血尿,舌红苔黄,脉数,(1分)辨证属于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1分)八正散选用扁蓄、车前子、瞿麦、滑石、木通与栀子仁、大黄相配伍,(1分)功能清热泄火,利水通淋,(1分)适用于症见小便浑浊,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小腹急痛,舌苔黄腻,脉滑数,(1分)辨证属于湿热下注,蕴结膀胱之湿热淋证(1分)。

2、配伍行气药: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2分)如二陈汤中配伍陈皮。(2分)

健脾渗湿药: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又可杜生痰之源。(2分)如二陈汤中配伍茯苓。(2分)

3、二方均配伍山楂、神曲、陈皮、茯苓,(0.5分)均有消食健脾之功,(0.5分)以治疗脘腹胀满,大便泻泄,食物难消之食积内停证。(1分)

保和丸另配伍连翘、莱菔子、半夏(1分)理气化滞,清热散积,和胃止呕,消食积之功全面,能消一切饮食积滞,(1分)适用于食积内停而无脾虚之象。(1分)健脾丸则另选用白术、人参、麦芽、山药、木香、黄连、甘草、砂仁、肉豆蔻等药,(1分)健脾作用较强,兼可清热燥湿,(1分)适用于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之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证。(1分)

八、分析题

病机:脾虚夹湿(2分)

立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2分)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2分写出主要药物或组方思想合理便可)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陈皮山药砂仁焦山楂桔梗大枣

制方原理:(2分分析中写出益气健脾给1分,写出渗湿止泻给1分)

人参、甘草、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1分)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砂仁、陈皮行气化湿。(1分)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三

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每题1分,计10分)

1.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主治恶寒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2.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杏仁、桃仁、薏苡仁。()3.十枣汤的剂型是散剂,因为方中药物性味峻烈,所以应在饭后服用。()

4.生脉散主治气阴两伤证,全方由黄芪、麦冬、五味子组成。()

5.五苓散配伍桂枝的目的是解表化饮。()

6.桃核承气汤以桃仁为君,主治下焦蓄血证。()

7.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主治湿热黄疸。()

8.理中丸变化为人参汤属于剂型更换的变化。()

9.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

10.四神丸属于安神剂。()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英文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是()A.《五十二病方》B.《备急千金要方》C.《伤寒杂病论》D.《小品方》E.《普济方》

2.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辛温发表,化痰止咳

D.发汗解表,化痰平喘

E.解肌发表,宣肺止咳3.济川煎常用于治疗下列何证()

A.热结

B.燥结

C.寒结

D.水结

E.痰结

4.左归丸和右归丸组成中都不含有下列何药()

A.山茱萸B.熟地黄C.鹿角胶D.枸杞子E.猪脊髓5.四逆散所治“四逆”的病机是()

A.血虚寒凝,经脉不利

B.肾阳衰微,阴寒内盛

C.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D.无形热盛,阳极似阴

E.里热结实,阳气被遏

6.治疗湿热霍乱,宜首选下列何方()

A.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连朴饮

E.甘露消毒丹7.理中丸、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甘草

B.白术、甘草

C.人参、白术

D.干姜、人参

E.人参、白术、甘草

8.下列何药不属于小柴胡汤的组成()

A.芍药

B.黄芩

C.生姜

D.半夏

E.人参

9.四物汤的组成药物是()

A.熟地、当归、白芍、川芎B.熟地、枸杞子、阿胶、川芎C.阿胶、当归、白芍、川芎D.熟地、当归、白芍、阿胶E.枸杞子、熟地、当归、白芍

10.一贯煎的功用是()

A.滋阴疏肝

B.滋肾养肝

C.滋阴降火

D.滋阴养血

E.疏肝解郁11.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指()

A.人参、玄参、苦参

B.人参、丹参、沙参

C.人参、玄参、丹参

D.丹参、玄参、沙参

E.丹参、沙参、苦参

12.治疗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首选()

A.四君子汤

B.桂枝汤

C.败毒散

D.玉屏风散

E.补中益气汤13.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病机是()

A.血瘀气滞

B.湿困中焦

C.脾胃气滞

D.痰阻气滞

E.胃气不和14.症见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腰疼脚弱,舌苔白腻者,治宜首选下列何方()

A.半夏泻心汤

B.定喘汤

C.苏子降气汤

D.小青龙汤

E.二陈汤15.治疗大头瘟,宜首选()

A.清瘟败毒饮

B.普济消毒饮

C.败毒散

D.黄连解毒汤

E.仙方活命饮

16.治疗外感风邪头痛,宜首选()

A.止嗽散

B.大定风珠

C.香薷散

D.桑菊饮

E.川芎茶调散17.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A.风痰眩晕

B.湿痰眩晕

C.寒痰眩晕

D.燥痰眩晕

E.热痰眩晕18.治疗肾阳虚弱,水气内停之水肿,宜选用下列何方()A.猪苓汤B.防己黄芪汤C.五苓散D.真武汤E.独活寄生汤19.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黄芩、黄连的是()

A.半夏泻心汤

B.普济消毒饮

C.当归六黄汤

D.黄连解毒汤

E.龙胆泻肝汤

20.由柴胡、芍药、香附、甘草、川芎、枳壳、陈皮组成的方剂是()

A.逍遥散B.四逆散C.越鞠丸D.大柴胡汤E.柴胡疏肝散

三、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5分)

1.常用“八法”是指汗、吐、下、、、、、补。

2.方剂的组成原则是。

3.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主要目的是,此药在方中的用量宜。4.小蓟饮子中具有滋养阴血作用的药物是、。

5.越鞠丸和固经丸组成中都有药物。

6.消风散具有,功用,主治。

7.保和丸主治;乌梅丸主治或。

8.当归补血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补中益气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防己黄芪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补阳还五汤

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

9.龙胆泻肝汤主治证,证。

10.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的炮制方法是,其目的是。11.酸枣仁汤由酸枣仁、、、茯苓、甘草组成。

12.八正散中具有利水通淋作用的药物是车前子、木通、滑石、、。

13.“凉开三宝”是指安宫牛黄丸、、。

四、默写下列方剂歌诀(或写出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每题1分,计15分)

1.银翘散

2.吴茱萸汤

3.白虎汤

4.大柴胡汤

5.金锁固精丸

6.完带汤

7.复元活血汤

8.桑杏汤

9.平胃散

10.清营汤

11.桂枝茯苓丸

12.桑菊饮

13.清暑益气汤

14.凉膈散

15.半夏泻心汤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大承气汤的组成、配伍意义、功用、主治及煎煮方法。

2.试比较六味地黄丸和肾气丸在组成、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3.活血祛瘀剂和祛痰剂为何常配伍理气药?试述其机理,并举方分析说明。

六、分析题(10分)

运用所学方剂学知识,分析下述病案,写出其病证、治法和处方(包括方名,药物及用量),并简要分析其配伍意义。张××,女,39岁。前天晚间与朋友一起去一小饭馆吃饭,昨天出现阵阵腹痛,但较轻微,今天腹痛加剧,并伴见大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便后肛门灼热,小便少而色黄,舌苔黄腻,脉数。

病证:

治法:

处方:

配伍意义

标准答案(试卷A)

一、是非题:

1、√;

2、×;

3、×;

4、√;

5、√;6×;7√;8√;9√;10×

二、选择题:

1、C;

2、B;

3、B;

4、E;

5、C;

6、D;

7、E;

8、A;

9、A;10、A;

11、C;12、D;13、D;14、C;15、B;16、E;17、A;

18、D;19、E;20、E

三、填空题:

1、和、温、清、消;

2、君臣佐使;

3、扶正祛邪;小;

4、生地、当归;

5、香附;

6、疏风养血,清热除湿;风疹、湿疹;

7、食积;蛔厥证,久泻久痢;

8、补气生血;益气升阳;益气行水;补气活血;9、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

10、与巴豆同炒后,去巴豆;减川楝子苦寒之性,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

11、知母、川芎;12、瞿麦、扁蓄;13、紫雪,至宝丹

四、默写方歌(略) 五、问答题

1.组成(1分):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配伍意义(4分):大黄——泻热通便;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助硝黄泻下。功用:峻下热结(1分)。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的热厥、痉病、发狂(3分)。

煎煮方法: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1分)2.组成:同: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2分);不同:熟地黄(六味)(1分),生地黄、桂枝、附子(肾气)(1分)。

功用:同:补肾(1分);不同:滋补肾阴(六味)(1分),温补肾阳(肾气)(1分)。

主治:同:肾虚(肾精不足)(1分);不同:肾阴虚证(六味)(1分),肾阳虚证(肾气)(1分)。

3.血瘀气滞(1分),气行则血行(2分),如血府逐瘀汤(1分)之用柴胡、枳壳、桔梗(1分)

湿阻气滞(1分),气行则湿化(2分),如平胃散之用陈皮(1+1分)

六、分析题

病证:湿热痢(1分)

治法:清热燥湿,调和气血(2分)

处方:芍药汤(1分)

芍药30g当归9g黄连9g黄芩9g槟榔6g木香6g大黄6g 官桂3g甘草6g(2分)

配伍意义:(4分)

君:芍药——柔肝理脾,止腹痛

臣: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燥湿

佐:大黄——泻热祛积破瘀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当归——柔肝和血

官桂——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

助行血之力

使:甘草——调和;合芍药缓急止痛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四

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每题1分,计10分)

1.《医学心悟》中提出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仙方活命饮的功用是疏风散邪,消肿止痛。()

3.生化汤重用全当归为君药,主治产后寒凝血瘀,恶露不行。()

4.小蓟饮子中配伍的滋养阴血药是阿胶、生地。()5.活血祛瘀剂之所以常配理气药,是因为气能生血。()6.地黄饮子的功用是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7.旋复代赭汤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

8.汤剂作用快而力峻,开窍剂主要用于急救,故其剂型多用作汤剂。()

9.清胃散与玉女煎均可治疗胃热牙痛。()

10.竹叶石膏汤是由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麦冬、沙参、半夏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英文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剖析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医方考》C.《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D.《医方集解》E.《古今名医方论》

2.麻黄汤组成中的杏仁属于()

A.君药

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

E.反佐药

3.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主要意义是()

A.益气补虚

B.扶正祛邪

C.补气安神

D.益气生津

E.补脾和中4.越鞠丸主治六郁证,方中以何药为君()

A.苍术

B.川芎

C.栀子

D.香附

E.神曲

5.下列何药不是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A.柴胡

B.苍术

C.当归

D.白芍

E.炙甘草

6.四逆汤的功用是()

A.回阳救逆

B.温经散寒

C.益气救脱

D.疏肝解郁

E.温阳通脉7.下列方剂组成中包含枳实、厚朴的是()

A.调胃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半夏厚朴汤

D.枳术丸E.黄龙汤

8.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

A.脾胃气虚肝郁证B.脾胃气虚湿盛证C.脾胃气虚伤食证

D.脾胃气虚夹瘀证E.脾胃气虚虫积证

9.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的配伍意义主要是()

A.益气升阳

B.补气生血

C.益气行水

D.补气摄血

E.补气活血10.半夏泻心汤组成中具有“苦降”意义的药物是()

A.黄芩、半夏

B.黄连、半夏

C.黄芩、黄连

D.黄连、黄柏

E.黄芩、黄柏

11.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B.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C.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D.清热开窍,活血止痛

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2.治疗大便秘结,小便频数之脾约证,首选下列何方()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麻子仁丸D.十枣汤E.大黄牡丹汤13.平胃散的组成中包含()

A.沉香

B.枳壳

C.木香

D.甘草

E.白术

14.治疗肺肾阴虚,咳痰带血之证,宜首选下列何方()A.百合固金汤B.清燥救肺汤C.咳血方D.杏苏散E.十灰散

15.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A.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B.辛散表邪,化湿和中

C.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D.发散风寒,理气和中

E.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16.泰山磐石散属于()

A.补气剂B.补血剂C.气血双补剂D.补阳剂E.补阴剂

17.“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是下列何方的辨证要点()

A.槐花散B.十灰散C.四生丸D.黄土汤E.白头翁汤18.半夏白术天麻汤由下列何方加减变化而成()

A.平胃散B.二陈汤C.天麻汤D.五苓散E.理中丸19.保和丸主治()

A.一切食积

B.食积脾虚

C.湿热食积

D.脾虚气滞食停

E.脾虚食积化热

20.由乌药、小茴香、沉香、肉桂、当归、枸杞子、茯苓、生姜组成的方剂是()

A.加味乌药汤

B.苏子降气汤

C.一贯煎

D.天台乌药散

E.暖肝煎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导赤散主治,或。

2.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之比是。

3.方剂的组成变化有、、三种形式。

4.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

5.补阳还五汤重用药为君,主治证。

6.川芎茶调散用茶清调服的意义是。

7.治疗气虚发热,首选方;治疗血虚发热,首选方。8.大承气汤的煎煮方法是,其目的是。

9.茵陈蒿汤是由茵陈蒿、、组成,主治。

10.十灰散中各药均炒炭用的目的是。

11.桂枝汤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桃核承气汤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肾气丸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

12.方、方、方均可治疗脾不统血之崩漏、便血。13.清营汤中、二药与清营解毒药相伍,可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功。

14.白虎汤主治证,其辨证要点是。

四、默写下列方剂歌诀(或写出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每首1分,共15分)

1.定喘汤

2.三仁汤

3.猪苓汤

4.乌梅丸

5.半夏厚朴汤

6.玉屏风散

7.朱砂安神丸

8.八正散

9.复元活血汤

10.真武汤

11.贝母瓜蒌散

12.麦门冬汤

13.桑杏汤

14.消风散

15.青蒿鳖甲汤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具体涵义。

2.试比较桑菊饮和银翘散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3.为什么补阳剂常配伍补阴药,止血剂常配伍活血祛瘀药?试述其机理,并举方分析说明。

六、分析题(10分)

运用所学方剂学知识,分析下述病案,写出其病证、治法和处方(包括方名,药物及用量),并简要分析其配伍意义。陈××,男,42岁,有“胆囊炎”病史2年。近3天来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时时呕吐,胃脘部胀满疼痛,大便4天未解,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证:

治法:

处方:

配伍意义:

标准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

5、×;6√;7×;8×;9√;10×

二、选择题:

1、C;

2、C;

3、B;

4、D;

5、B;

2、6、A;7、E;8、B;9、C;10、C;

11、E;12、C;13、D;14、A;15、C;

16、C;17、A;18、B;19、A;20、E

三、填空题:

1、心经热盛;心热下移小肠;

2、6:1;

3、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加减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4、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5、黄芪;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

6、清利头目,并制约诸风药之升散和温燥;

7、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

8、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熔服;加强泻下作用;

9、栀子、大黄;湿热黄疸;10、加强收涩止血作用;

11、解肌发表;通行血脉;温补肾阳;解表化饮;

12、黄土汤、归脾汤、理中丸(或固冲汤);

13、银花、连翘;14、阳明气分热盛;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四、默写方歌(略)

五、问答题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1分)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分)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分)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分)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2分)

2、银翘散与桑菊饮二方中均用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2分),具有疏风清热之功(1分),用于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1分)。

银翘散中还有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1分),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属于“辛凉平剂”(1分),适用于风热表证,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表热重证)(1分);

桑菊饮中还有桑叶、菊花、杏仁(1分),肃肺止咳之力较大,属于“辛凉轻剂”(1分),适用于风热表证,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表热轻证)(1分)。

3.阴阳互根,孤阳不生(1分),故补阳剂中常配补阴药以阴中求阳,并防温燥伤阴(2分),如肾气丸(1分)之用熟地、山茱萸、山药(1分)

止血之剂大多寒凉、收涩,止血过急可致留瘀,且离经之血即为瘀血(1分),故止血剂中常配活血祛瘀药以防血止留瘀(2分),如十灰散(1分)之用大黄、丹皮(1分)六、分析题

病证:少阳阳明合病(1分)

治法:和解少阳,泻下热结(2分)

处方:大柴胡汤(1分)

柴胡15g黄芩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芍药9g大枣5个生姜15g(2分)

配伍意义:(4分)

君:柴胡和解

臣:黄芩少阳

大黄——内泻热结

枳实——行气除痞

佐: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五

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每题1分,计10分)

1.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主治恶寒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2.理中丸变化为人参汤属于剂型更换的变化。

3.十枣汤的剂型是散剂,宜清晨空腹服用。

4.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组成,功用是泻火解毒。

5.生脉散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益气固表止汗。

6.桃核承气汤由小承气汤加味而成,主治下焦蓄血证。7.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主治湿热黄疸。8.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杏仁、桃仁、薏苡仁。

9.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均可治疗外感凉燥证。

10.四神丸由二神丸与五味子散合方而成,属于安神剂。二、单选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是

A.《五十二病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伤寒杂病论》

D.《小品方》

E.《普济方》

2.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辛温发表,化痰止咳

D.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E.解肌发表,宣肺止咳3.济川煎所治便秘的病机是

A.热结

B.燥结

C.寒结

D.水结

E.痰结4.左归丸和右归丸组成中都不含有下列何药

A.山茱萸B.熟地黄C.鹿角胶D.枸杞子E.猪脊髓5.四逆散所治“四逆”的病机是

A.血虚寒凝,经脉不利

B.肾阳衰微,阴寒内盛

C.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D.无形热盛,阳极似阴

E.里热结实,阳气被遏

6.治疗湿热霍乱,应首选下列何方

A.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连朴饮

E.甘露消毒丹7.异功散是由四君子汤加下列何药组成

A.半夏、陈皮

B.半夏

C.陈皮

D.木香

E.木香、砂仁

8.下列何药不属于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A.芍药

B.黄芩

C.生姜

D.半夏

E.甘草

9.四物汤的组成药物是

A.熟地、当归、白芍、川芎B.熟地、生地、当归、川芎C.生地、当归、白芍、川芎D.熟地、当归、白芍、阿胶E.生地、阿胶、当归、白芍

10.白虎汤的功用是

A.清热凉血

B.清热解毒

C.清热燥湿

D.清热泻火

E.清热生津11.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生地

B.当归、远志

C.远志、菖蒲

D.丹参、生地

E.丹参、当归

12.治疗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首选下列何方

A.四君子汤

B.桂枝汤

C.败毒散

D.玉屏风散

E.补中益气汤13.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病机是

A.血瘀气滞

B.肝气郁滞

C.脾胃气滞

D.痰阻气滞

E.胃气不和14.症见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腰疼脚弱,舌苔白腻者,治宜首选下列何方

A.苏子降气汤

B.定喘汤

C.半夏泻心汤

D.小青龙汤

E.二陈汤15.治疗大头瘟,应首选

A.清瘟败毒饮

B.普济消毒饮

C.败毒散

D.黄连解毒汤

E.仙方活命饮

16.治疗外感风邪头痛,应首选

A.止嗽散

B.大定风珠

C.香薷散

D.桑菊饮

E.川芎茶调散17.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A.风痰眩晕

B.湿痰眩晕

C.寒痰眩晕

D.燥痰眩晕

E.热痰眩晕18.治疗肾阳虚弱,水气内停之水肿,宜选用下列何方A.猪苓汤B.小蓟饮子C.五苓散D.真武汤E.独活寄生汤19.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黄芩、黄连的是

A.半夏泻心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黄连解毒汤

E.当归六黄汤

20.由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大黄组成的方剂是A.理中丸B.四逆汤C.四逆散D.温脾汤E.附子理中丸

三、多选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1分,计10分)

1.下列哪些是越鞠丸的组成药物

A.木香

B.香附

C.川芎

D.白术

E.神曲

2.消风散的功用是

A.疏风养血

B.滋阴潜阳

C.化痰通络

D.清热除湿

E.凉肝熄风3.八正散中具有利水通淋作用的药物是

A.滑石

B.木通

C.车前子

D.瞿麦

E.萹蓄

4.复元活血汤的君药是

A.当归B.桃仁C.大黄D.牛膝E.柴胡

5.下列哪些方剂组成中含有当归、生地

A.清胃散

B.犀角地黄汤

C.当归四逆汤

D.小蓟饮子

E.地黄饮子

6.保和丸中具有消食作用的药物是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谷芽

E.莱菔子

7.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中共有的药物是

A.苍术

B.白术

C.陈皮

D.厚朴

E.甘草

8.芍药汤中配伍官桂的意义是

A.防止苦寒伤阳

B.防止冰伏湿热之邪

C.加强行血之功

D.引火归原

E.散寒止痛

9.下列哪些可见于小柴胡汤主治证候

A.往来寒热

B.胸胁苦满

C.默默不欲饮食

D.心烦喜呕

E.手足不温

10.酸枣仁汤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外,还有

A.知母

B.川芎

C.甘草

D.生地

E.茯苓

四、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0分)

1.常用“八法”是指汗、吐、下、、、、、补。

2.方剂的组成原则是。

3.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主要目的是,此药在方中的用量宜。4.乌梅丸主治或。

5.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之比是。

6.当归补血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补中益气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防己黄芪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补阳还五汤中配伍黄芪的意义是。

7.龙胆泻肝汤主治证,证。

8.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的炮制方法是,其目的是。9.“凉开三宝”是指安宫牛黄丸、、。

五、默写方歌(或写出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每题1分,计10分)

1.银翘散

2.吴茱萸汤

3.百合固金汤

4.金锁固精丸

5.完带汤

6.清营汤

7.清气化痰丸

8.逍遥散

9.清暑益气汤

10.半夏泻心汤

六、问答题(每题10分,计30分)

4.试述大承气汤的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煎煮方法。5.试比较六味地黄丸和肾气丸在组成、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6.活血祛瘀剂为何常配理气药,止血剂中为何常配活血祛瘀药?试述其机理,并举方分析说明。

七、分析题(计10分)

运用所学中医学知识,分析下述病案,写出本案辨证、立法和处方(包括方名、药物及其用量)。

病案:患者,张××,女,49岁,形体较瘦,数日前因与他人发生争吵,心情一直抑郁不舒。3天来出现胸胁隐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

标准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

5、×;6×;7√;8×;9√;10×

二、单选题:

1、C;

2、B;

3、B;

4、E;

5、C;

6、D;

7、C;

8、E;

9、A;10、E;

11、B;12、D;13、D;14、C;15、B;16、E;17、A;

18、D;19、C;20、E

三、多选题:

1、BCE;

2、AD;

3、ABCDE;

4、CE;

5、AD;

6、ABE;

7、CDE;

8、ABC;

9、ABCD;10、ABCE;

四、填空题:

1、和、温、清、消;

2、君臣佐使;

3、扶正祛邪;小;

4、食积;蛔厥证,久泻久痢;

5、1:2;

6、补气生血;益气升阳;益气行水;补气活血;

7、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

8、与巴豆同炒后,去巴豆;减川楝子苦寒之性,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

9、紫雪,至宝丹

五、默写方歌(略)

六、问答题1、配伍意义(4分):

大黄——泻热通便;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助硝、黄泻下。

功用:峻下热结(1分)。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的热厥、痉病、发狂(3分)。

煎煮方法: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2分)2、组成:同: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不同:熟地黄(六味),生地黄、桂枝、附子(肾气)。(4分)功用:同:补肾;不同:滋补肾阴(六味),温补肾阳(肾气)。(3分)

主治:同:肾虚(肾精不足);不同:肾阴虚证(六味),肾阳虚证(肾气)。(3分)

3、血瘀可致气滞,气滞又可加重血瘀,故活血祛瘀剂中常配行气以使气行则血行(3分),如血府逐瘀汤用柴胡、枳壳行气疏肝(2分)

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止血剂中常配活血祛瘀药以防血止留瘀(3分),如十灰散用大黄、丹皮活血化瘀(2分)

七、分析题

病证:阴虚肝郁证

治法:滋阴疏肝

处方(方名、药物及其用量):一贯煎

生地20g、当归10g、枸杞子10g、北沙参10g、麦冬10g、川楝子5g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六

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每题1分,计10分)

1.《医学心悟》中提出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涩、补。

2.大黄牡丹汤主治肺痈初起。

3.生化汤重用当归为君药,主治产后血虚受寒,寒凝血瘀之证。

4.小蓟饮子中配伍的滋养阴血药是阿胶、生地。

5.“阳中求阴”是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提出的补阴方剂的配伍方法。

6.地黄饮子的功用是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7.旋复代赭汤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

8.汤剂作用快而力峻,开窍剂主要用于急救,故其剂型多用作汤剂。

9.清胃散与玉女煎均可治疗胃热牙痛。

10.青蒿鳖甲汤、犀角地黄汤组成中均有丹皮。

二、单选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第一部剖析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B.《医方考》C.《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D.《医方集解》E.《古今名医方论》

2.麻子仁丸中配伍杏仁的意义是

A.润肠通便

B.止咳平喘

C.降气润肠

D.活血祛瘀

E.滋补阴血3.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主要意义是

A.益气补虚

B.扶正祛邪

C.补气安神

D.益气生津

E.补脾和中4.越鞠丸主治六郁证,方中主治火郁的药物是

A.栀子

B.石膏

C.黄芩

D.黄连

E.黄柏

5.加味逍遥散是由逍遥散加下列何药组成

A.丹皮、生地

B.栀子、生地

C.生地、当归

D.生地、熟地

E.丹皮、栀子

6.四逆汤的功用是

A.回阳救逆

B.温经散寒

C.益气救脱

D.疏肝解郁

E.温阳通脉7.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大黄的是

A.调胃承气汤B.大承气汤C.小承气汤D.大柴胡汤E.小柴胡汤

8.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

A.脾胃气虚肝郁证B.脾胃气虚湿盛证C.脾胃气虚伤食证

D.脾胃气虚夹瘀证E.脾胃气虚虫积证

9.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配伍意义主要是

A.益气升阳

B.补气生血

C.益气行水

D.补气摄血

E.补气活血10.半夏泻心汤组成中具有“苦降”意义的药物是

A.黄芩、半夏

B.黄连、半夏

C.黄芩、黄连

D.黄连、黄柏

E.黄芩、黄柏

11.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B.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C.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D.清热开窍,活血止痛

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2.肾气丸主治证候表现中一般无

A.腰痛脚软

B.小腹拘急

C.小便不利

D.小便反多

E.舌红少苔13.二陈汤组成中无下列何药

A.半夏

B.陈皮

C.生姜

D.甘草

E.大枣

14.治疗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应首选下列何方()A.镇肝熄风汤B.消风散C.羚角钩藤汤D.天麻钩藤饮E.地黄饮子

15.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A.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B.辛散表邪,化湿和中

C.发散风寒,理气和中

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E.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16.泰山磐石散属于()

A.补气剂B.补血剂C.补阳剂D.气血双补剂E.补阴剂

17.“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是下列何方的辨证要点()

A.槐花散B.十灰散C.四生丸D.黄土汤E.白头翁汤18.温胆汤由下列何方加减变化而成()

A.平胃散B.二陈汤C.龙胆泻肝汤D.蒿芩清胆汤E.理中丸

19.枳实导滞丸的主治病证是()

A.一切食积

B.食积脾虚

C.脾虚气滞食停

D.湿热食积

E.脾虚食积化热

20.由茯苓、白术、芍药、生姜、附子组成的方剂是()

A.四君子汤

B.温脾汤

C.真武汤

D.附子理中丸

E.理中丸

三、多选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1分,计10分)

1.清营汤中具有“清热解毒以透邪热,使入营之邪促其透出气分而解”作用的药物是

A.银花

B.连翘

C.黄连

D.竹叶

E.麦冬

2.下列哪些是一贯煎的组成药物

A.生地

B.当归

C.枸杞子

D.川楝子

E.北沙参

3.龙胆泻肝汤中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是

A.泽泻

B.木通

C.猪苓

D.茯苓

E.车前子

4.咳血方的君药是

A.青黛B.瓜蒌仁C.海石D.诃子E.山栀子

5.下列哪些方剂组成中含有熟地黄、生地黄

A.百合固金汤

B.左归丸

C.四物汤

D.天王补心丹

E.当归六黄汤

6.保和丸中具有消食作用的药物是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谷芽

E.莱菔子

7.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A.薏苡仁

B.火麻仁

C.杏仁

D.白蔻仁

E.桃仁

8.川芎茶调散中配伍清茶的意义是

A.清利头目

B.疏风止痛

C.制约风药过于升散

D.制约风药过于温燥

E.制约风药过于降泄

9.下列哪些症状可见于桂枝汤证

A.汗出恶风

B.口苦而渴

C.头痛发热

D.鼻鸣干呕

E.脉浮缓10.生脉散的组成药物是A.黄芪B.人参C.天冬D.麦冬E.五味子

四、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0分)

3.导赤散主治,或。

4.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之比是。

3.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

4.治疗气虚发热,首选方;治疗血虚发热,首选方。5.大承气汤的煎煮方法是,其目的是。

6.茵陈蒿汤是由茵陈蒿、、组成,主治。

7.十灰散中各药均炒炭用的目的是。

8.桃核承气汤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肾气丸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

9.乌梅丸中具有“苦能下蛔,寒能清上热”作用的药物是、。10.白虎汤主治证,其辨证要点是。

五、默写方歌(或写出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每首1分,计10分)

4.定喘汤

5.猪苓汤

3.半夏厚朴汤

4.玉屏风散

5.朱砂安神丸

6.八正散

7.复元活血汤

8.贝母瓜蒌散

9.麦门冬汤

10.桑杏汤

六、问答题(每题10分,计30分)

1.试述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具体涵义。

2.试比较桑菊饮和银翘散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3.为什么祛痰剂中常配健脾药,止血剂常配活血祛瘀药?试述其机理,并举方分析说明。

七、分析题(计10分)

运用所学中医学知识,分析下述病案,写出本案辨证、立法和处方(包括方名、药物及其用量)。

病案:患者,陈××,男,65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6年。近日气候转冷,3天来出现咳嗽气喘,痰涎壅盛,质稀色白,胸膈满闷,短气,伴腰疼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

标准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

5、√;6√;7×;8×;9√;10√

二、单选题:

1、C;

2、C;

3、B;

4、A;

5、E;

6、A;

7、E;

8、B;

9、E;10、C;

11、E;12、E;13、E;14、C;15、D;16、D;17、A;

18、B;19、D;20、C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BE;

4、AE;

5、AE;

6、ABE;

7、ACD;

8、ACD;

9、ACDE;10、BDE;

四、填空题:

1、心经热盛;心热下移小肠;

2、6:1;

3、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4、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

5、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熔服;加强泻下作用;

6、栀子、大黄;湿热黄疸

7、加强收涩止血作用;

8、通行血脉;温补肾阳(通阳化气);解表化饮;

9、黄连、黄柏;10、阳明气分热盛;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五、默写方歌(略)

六、问答题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1分)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分)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分)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分)

(4)使药:①引经药,即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性能的药物。(2分)

2、相同:组成: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功用:疏风清热;主治: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者。(4分)

不同:银翘散中还有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属于“辛凉平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较高,咽喉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等(3分);桑菊饮中还有桑叶、菊花、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大,属于“辛凉轻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等(3分)。

3、脾虚则运化失常,湿聚成痰,故祛痰剂常配健脾药以杜生痰之源(3分),如二陈汤用茯苓渗湿健脾(2分)。

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止血剂中常配活血祛瘀药以防血止留瘀(3分),如十灰散用大黄、丹皮活血化瘀(2分)

七、分析题

病证:上实下虚之喘咳

治法:降逆平喘,化痰止咳

处方:苏子降气汤

苏子9g、半夏9g、厚朴6g、前胡6g、肉桂3g(后下)、当归6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1个(陈皮6g、苏叶3g)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训练试题七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治疗主病B治疗主证C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E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防风、苍术B细辛、川芎C生地、黄芩D白芷、甘草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B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D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A大黄B枳实C芒硝D厚朴E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 黄连、栀子

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B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C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D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

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血虚寒厥B阳郁厥逆C阳虚寒厥D亡阳肢厥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治宜首选()

A补中益气汤B健脾丸C参苓白术散D真人养脏汤E四君子汤

16.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续断、糯米、黄芩、砂仁组成的方剂是()

A归脾汤B生脉散C补中益气汤D泰山磐石散E玉屏风散17.肾气丸中轻用附子、桂枝的意义主要是()

A温肾壮阳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少火生气E温阳化气18.治疗喑痱,应选用下列何方()

A龟鹿二仙胶B七宝美髯丹C右归丸D左归丸E地黄饮子19.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

A人参、沙参、丹参B人参、玄参、丹参C沙参、玄参、丹参

D人参、玄参、苦参E人参、丹参、苦参

20.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行气开窍,温中止痛B化痰开窍,辟秽解毒C芳香开窍,消肿止痛

D芳香辟秽,温中止痛E行气解郁,化痰定惊

21.胃虚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治宜选用()

A旋覆代赭汤B橘皮竹茹汤C丁香柿蒂汤D半夏厚朴汤E 半夏泻心汤

22.定喘汤的用方要点不包括()

A咳嗽气喘B痰多色黄C壮热烦渴D舌苔黄腻E脉滑数23.温经汤的主治证是()

A冲任虚寒,瘀血阻滞B血海虚寒C产后瘀阻胞宫D血虚寒凝经脉

E冲任不足,血虚瘀阻

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

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

荆芥

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

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

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

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

28.实脾散与真武汤两方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

A附子白术干姜B附子白芍茯苓C附子白芍生姜

D附子茯苓干姜E附子茯苓白术

29.下列哪项属于清气化痰丸的组成部分()

A瓜蒌、黄芩、胆南星、枳实B瓜蒌、黄芩、杏仁、甘草C瓜蒌、黄芩、陈皮、甘草D桔梗、黄芩、半夏、枳实

E桑皮、黄芩、半夏、茯苓

30.下列哪项不是乌梅丸的组成部分()

A黄连黄柏B生姜半夏C附子桂枝D人参当归E蜀椒细辛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止嗽散的组成中有()

A桔梗、荆芥B紫菀、百部C白前、甘草D前胡、杏仁E 半夏、茯苓

2.普济消毒饮中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是()

A疏散风热B升提清气C引经D火郁发之E解肌透疹3.清暑益气汤的组成中有()

A石斛、甘草B麦冬、甘草C黄连、知母D竹叶、西瓜翠衣E西洋参、粳米

4.仙方活命饮的功用是()

A化痰通络B清热解毒C活血止痛D消肿溃坚E分利湿热5.黄龙汤的组成中有()

A大黄B人参C芒硝D枳实E当归

6.炙甘草汤的功用是()

A益气养血B滋阴降火C通阳复脉D滋阴补肺E健脾和胃7.半夏厚朴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咽中如有物阻B舌苔白腻C口苦口干D脉弦滑E进食时吞咽困难

8.涩精止遗的代表方有()

A固冲汤B金锁固金丸C缩泉丸D四神丸E桑螵蛸散9.清燥救肺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头痛身热B干咳无痰C气逆而喘D舌红少苔E脉虚大而数

10.组成中含有二陈汤的方剂是()

A半夏白术天麻汤B杏苏散C温胆汤D清气化痰丸E贝母瓜蒌散

四、默写方剂歌诀(每首1分,共10分)

1.清营汤

2.蒿芩清胆汤

3.芍药汤

4.玉女煎

5.吴茱萸汤

6.完带汤

7.八正散

8.朱砂安神丸

9.复元活血汤

10.连朴饮

五、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14分)

1.“七方”是指。

2.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并举,但以为主,主治证。3.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加、、组成。4.写出黄芪在下列方剂中的主要配伍意义: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

5.十灰散方名中“灰”的含义是;方中所配、药有防止血留瘀之意。

6.治疗肝气郁滞之胁肋疼痛,宜选方;治疗阴虚肝郁之胁肋疼痛,宜选方;治疗风痰上扰之头痛眩晕,宜选方;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宜选方。

7.独活寄生汤中具有补肝肾、壮筋骨作用的药物是桑寄生、、,该方的功用是,主治。

8.茵陈蒿汤由茵陈蒿配伍、药组成,具有功用,主治。9.祛痰剂常配渗湿健脾药,其机理主要是。

六、问答题(共26分)

1.试述半夏泻心汤的组成、配伍意义、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8分)

2.苏子降气汤和小青龙汤均可治疗咳喘,临床应如何区别运用?为什么(请结合两方的组成、配伍意义和功用回答)?(10分)

3.为什么活血祛瘀剂常配理气药、治风剂常配补血活血药?请分述其机理,并举方分析说明之。(8分)

标准答案

一、1-2-3+4-5-6+7?-8-9+10-

二、1E2D3E4B5A6D7B8B9B10C11D12D13B14A15C16D17D18 E19B20A

21A22C23A24C25C26C27D28E29A30B

三、1ABC2ACD3ABCDE4BCD5ABCDE6ACD7ABD8BCE9AB CDE10ABC

五、1大小缓急奇偶复2清里,表证未解邪热入里3人参、甘草,枳实、大黄、芍药

4补气升阳,补气生血,益气固表止汗,补气活血5烧炭存性,大黄、丹皮

6柴胡疏肝散,一贯煎,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

7杜仲、牛膝,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痹证

8大黄、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9脾为生痰之源,湿聚可生痰,故配渗湿健脾药以杜生痰之源

六、1组成写全2分

配伍: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0.5)

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消痞(0.5)

黄连黄芩清泻里热(0.5)

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0.5)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0.5)

特点:寒热并用,辛苦并进,补泻兼施(0.5+0.5+0.5)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1)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薄黄而腻.(0.5+0.5分)

2区别: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症见短气,腰痛脚软者(1);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症见恶寒发热者(1).

原因:苏子降气汤由苏子、半夏、厚朴、前胡、肉桂、当归和甘草组成(2分)。方中苏子半夏厚朴前胡降气化痰,平喘止咳;肉桂温肾纳气,当归养血补虚,治”咳逆上气”(1分)。具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温肾纳气之功(1)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和甘草组成(2分)。方用麻黄、桂枝、芍药发汗解表,配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1分),具有化饮解表作用(1分)。

3.活血祛瘀剂常配理气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2分);如血府逐瘀汤之配桔梗、柴胡、枳壳(方名1,药物1)

治风剂常配补血活血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2);如消风散之配当归、生地(1+1)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考试重点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重点背诵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

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伤寒论》背诵条文内容

《傷寒論》背誦條文內容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6、(上)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sun,此為逆也。 39、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41、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最新伤寒论重点条文-一般考试必考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3 6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13 20 26 31 34 35 38 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

319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1 378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伤寒论背诵的重点条文精简郝万山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sè)啬恶寒,淅(xī)淅恶风,翕(xī)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6.太阳病,项背强几(shū)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7.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8.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9.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10.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

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1. (26)- 12.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1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14.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15.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16.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suì)不止,脉促者,表未 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34)- 1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1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shùn),此为逆也。(38)- 1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2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y ē),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2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背诵条文内容

《傷寒論》背誦條文內容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6、(上)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

《伤寒论》108条必须背诵熟记的条文!

《伤寒论》108条必须背诵熟记的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6.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7.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8.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9.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10.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1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12.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1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14.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15.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16.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34) 1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1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此为逆也。(38) 1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2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2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22.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23.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54)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 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各三分一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麻黄炙甘草各一两 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个发汗轻剂,表郁轻证 0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2:1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杏仁十六个炙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表郁不解轻证,辛温轻剂

伤寒论条文

伤寒论条文 一、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太阳病分类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技汤。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

伤寒论条文归纳 (2)

伤寒论条文归纳 提纲: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0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0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0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0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0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0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0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0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解析

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 方药| 桂枝汤方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方义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为辛温解表轻剂。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互相参看。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汗出营弱,脉应之缓。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 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同,所以经又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证状之和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伤寒论》背诵篇 太阳病辩证纲要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6】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8】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9】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5】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6】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7】太阳中风,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

肉瞤,此为逆也。 【1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1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2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24】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变证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皓月) 一,问答: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简述太阳病伤寒、中风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③无汗—寒性收引,汗孔闭塞。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袭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3、猪苓汤与五苓散区别? 证型病因病机证侯治则方药鉴别要点 五苓散 证 膀胱气化 失职表邪入腑,水 蓄下焦 发热、 口渴、 小便不 利、 脉浮 烦渴、饮不解 渴,水入即吐, 兼有表证 利水 通阳化 气兼解 表邪 猪苓 茯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尚有表邪水蓄 下焦津液未伤 猪苓汤证阳明病下后伤 津,水热结于 下焦 心烦不得眠,咳 而呕渴,发热不 恶寒 养阴清 热 阿胶 滑石 阴虚有热水热 互结津液不足 ①五苓散②猪苓汤病机及治法特点比较。 脉浮:①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②里热外蒸,必浮而有力。发热:汗随热泄,其热较轻,只是微热。②里热外蒸,其热较重。渴:①三焦膀胱功能失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渴、水逆。②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无吐。小便不利:①三焦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必清。②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治疗:①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②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阴行水使湿热下泄。 4、结胸三症? 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标准表格.doc

翕翕发热12 邪在肌表头痛发热13 调和营卫桂枝汤营卫不和时发热自汗出54 发热汗出95 寒邪束表头痛发热35 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46 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 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 表邪未解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郁热在里 卫阳受遏 翕翕发热、无汗、心下微满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发热 内停水饮 表症 40 风寒束表发热而咳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心下有水发热不渴41 风寒束表热汗烦躁38 解表发越大青龙汤 邪郁肌表身热恶风99 解肌清热小柴胡汤 表邪未解发热微恶寒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 阳虚感寒反发热、脉沉者301 温阳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 表邪未解 中风发热74 发热汗出244 化湿解表五苓散水湿不化 头痛发热386 表邪未解 头痛发热、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邪热结胸 热入血室续得寒热,发作有时144 清热化瘀 小柴胡汤热郁表里呕而发热379 清热散邪 表邪入里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165 泻热解表大柴胡汤结滞中脘 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77 清热解郁 栀子豉汤余热不清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228 清宣余热 热郁胸膈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热除烦栀子干姜汤 发热 发热汗出者? 里证236 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湿热瘀蒸 伤寒身黄发热261 消热利湿栀子柏皮汤血瘀在里发热七八日?有瘀血257 化瘀清热抵当汤 水热内蓄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 热瘀下焦伤寒有热,少腹满126 下血退热抵当丸 胃热炽盛主里俱热?欲饮水数升者168 清热生津 白虎加人参汤此表有热176 辛寒清热

伤寒论背诵条文60条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 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紧紧,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8.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1.太阳病, 项背强紧紧、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五十二。(用前第五十一方。)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090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气 062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麻黄汤主之。 各三分一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麻黄炙甘草各一 0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 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1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 大枣五枚表郁不解轻证,辛温轻剂 0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 0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 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葛根四两麻黄生姜三两桂枝炙甘草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不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