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

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

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90%。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

②调节悬浮液的pH值,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何谓混凝?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

3、常用的凝聚剂有哪些?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

(1)凝聚作用:凝聚作用是指在某些投加的化学物质的作用下,胶体粒子脱稳并使

粒子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这些物质称为凝聚剂。

凝聚剂的作用机理:凝聚剂的加入可使胶粒之间双电层电位下降或者使胶体表面水化层破坏或变薄,导致胶体颗粒间的排斥作用降低,吸引作用加强,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导致颗粒凝聚。

工业上常用的凝聚剂大多为阳离子型,无机盐类:AlCl3·6H2O、

FeCl3·6H2O 、Al2(SO4)3·18H2O、K2SO4·Al2(SO4)3·24H2O、FeSO4·7H2O、ZnSO4,MgCO3等;金属氧化物类: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等;聚合无机盐类:聚合铝、聚合铁

凝聚值:电解质凝聚能力可用凝聚值来表示,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mmol/L)称为凝聚值。阳离子的价数越高,该值就越小,即凝聚能力越强。

(2)絮凝作用:絮凝作用是利用带有许多活性官能团的高分子线状化合物(絮凝

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凝絮团的过程。

絮凝作用的机理:实现絮凝作用的关键在于长链状结构的多个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如—COOH)或阳离子(如—NH2)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它们通过静电引力、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强烈地吸附在胶粒表面。即架桥作用。

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分类: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类衍生物阴离子型絮凝剂;②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③生物絮凝剂,主要有蛋白质、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

(3)混凝:在实际应用中,絮凝剂与无机电解质凝聚剂经常搭配在一起使用,加入

无机电解质使悬浮粒子间的排斥能力降低而凝聚成微粒,然后加入絮凝剂,两者相辅相成,二者结合的方法称为混凝。混凝可有效提高凝聚和絮凝效果。

4、何为惰性助滤剂?其使用方法有哪些?

惰性助滤剂是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不可压缩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用围,使非常稀薄和非常细小的悬浮液在过滤时发生的快速挤压和介质堵塞现象得到减轻,易于过滤。

原理:助滤剂能吸附胶体,且形成的滤饼具有网格型结构,不可压缩,滤孔不会被堵塞,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常用的助滤剂有硅藻土、纤维素、石棉粉、珍珠岩、白土、炭粒、淀粉等。最常用的是硅藻土

助滤剂的使用方法:①将助滤剂在支持介质(滤布)的表面上预涂薄层1~2mm;

②将助滤剂分散在待过滤的悬浮液中.

补充:生化产品固液分离方法:过滤、沉降和离心分离。过滤是以某种多孔性物质作为介质,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流体通过介质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沉降是依靠外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固相)与分散介质(液相)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离心分离是利用装置所提供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来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5、深层过滤和饼层过滤的异同点?

依据过滤介质所起主要作用不同可分为:饼层过滤或深层过滤。

深层过滤:过滤介质(如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等)起主要过滤作用,当悬浮液通过过滤层时,固体颗粒被阻拦或吸附在滤层颗粒上,使滤液得以澄清,这种方法

适合于固体含量少于0.001g/mL,颗粒直径在(5~100)μm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如河水、麦芽汁、酒类和饮料的过滤澄清; 饼层过滤:沉积于过滤介质上的饼层起主要过滤作用,过滤介质为滤布,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所阻拦而逐渐形成滤饼,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过滤作用,此时滤布主要起支撑作用。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固体含量大于0.001g/mL的悬浮液。

6、影响过滤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响过滤性能的因素主要有:①混合物中悬浮微粒的性质和大小;②混合液的粘度;

③操作条件:固液分离操作中温度、pH、操作压力、滤饼厚度等;④助滤剂的使用;⑤固液分离设备和技术

改善过滤性能的方法:工艺上一般采用降低混合液粘度的方法、增大被分离颗粒的粒度或者在混合液中加入助滤剂的方法、提高离心机的转速或提高操作压力、增大真空度、降低滤饼层的厚度,或除去滤饼等方法以改善过滤性能。

7、真空过滤机与压力式过滤机的适用围?

真空转鼓过滤机特别适合于固体含量较大(>10%)的悬浮液的分离。由于受推动力(真空度)的限制,真空转鼓过滤机一般不适合于菌体较小和粘度较大的细菌发酵液的过滤,而且采用真空转鼓过滤机过滤所得固相的干度不如加压过滤。应用:大规模生物分离的主要过滤设备,用于较难分离的低黏度发酵液

板框过滤机比较适合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板框过滤机过滤面积大,过滤推动力能大幅度调整,能耐受较高的压力差,固相含水分低,能适应不同过滤特性的发酵液的过滤。

应用:用于很难处理的、高黏度、高细颗粒含量的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8、机械法细胞破碎与非机械破碎相比有何特点?

9、细胞破碎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10、何谓化学法破碎细胞?其原理是什么?包括那几种?

细胞破碎技术:(一)机械法①珠磨法:在磨腔中装入小玻璃球或小钢球,由电动机带动搅拌碟片高速搅拌微生物细胞悬浮物和小磨球而产生剪切力,将细胞破碎,释放出含物。一般有立式或卧式两种珠磨机;②高速匀浆法:利用高压使悬浮液通过针形阀,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设备是高速匀浆器,由高压泵和均压阀组成;③超声破碎法:另一种液相剪切破碎法,常为实验室方法.当通过超声探头向悬浮液输入声能,大量声能转化成弹性波形式的机械能,引起局部的剪切梯度,使细胞破碎。(二)非机械方法①酶法溶胞:利用酶分解细胞壁上特殊的化学键使之破裂。②化学法:用某些化学试剂溶解细胞壁或抽提细胞中某些组分,改变细胞壁或膜的通透性,从而使含物有选择性地渗透出来。包括酸碱条件改变pH、有机溶剂法、表面活性剂法等。③物理法如渗透压冲击法、冻融法、干燥法等。

11、何为包涵体?包涵体中分离产物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所谓包涵体是指蛋白质分子本身及与其周围的杂蛋白、核酸等形成不溶性的,无活性的聚集体,其部分是克隆表达的目标产物蛋白。

从包涵体中分离产物的处理步骤为:收集菌体细胞→细胞破碎→离心分离→包涵体的洗涤→目标蛋白的变性溶解→目标蛋白的复性。

第三章萃取单元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液液萃取是以液体为萃取剂,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也为液体。液固萃取或浸取是以液体为萃取剂,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也为固体。

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

萃取方法分物理萃取(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用乙酸丁酯萃取青霉素);化学萃取(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包括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

1、何谓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水相与有机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过程,也称溶媒萃取。特点是浓缩倍数和纯化倍数较高,可连续、多级操作,溶剂耗量大,对设备、安全要求高;应用在生物小分子物质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等。操作的一般过程:萃取–洗涤–反萃取

2‘分配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分配定律:在温恒压条件下,溶质A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如果两相中以相同的分子形态存在,则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常数,称为分配常数,这就是溶质的分配定律.K=y/x,y是A在萃取相E中的浓度mol/L,x是A在萃余相中的浓度mol/L

适应条件: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相同分子形态(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存在于两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不合适弱电解质的萃取;也不适合于化学萃取,因溶质在各相中并非以同一种分子形态存在

2、在溶剂萃取过程中pH值是如何影响酸碱弱电解质的提取和离子交换(化学)萃取?

弱电解质分配定律公式推导得出:有机相和水相表面的K表与温度压力有关,还与萃取达到平衡时水相的pH密切相关

①酸性电解质:K表=[AH]/[AH]+[A-]=K/1+10(pH-pKp)

②碱性电解质:K表=[AH]/[AH]+[A-]=K/1+10(pKp-pH)

化学萃取目的:由于氨基酸aa和一些极性较大的抗生素的水溶性很强,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很小甚至为零,利用一般的物理萃取效率很低,甚至无法萃取。化学萃取有阴离子交换萃取和阳离子交换萃取

水相条件的选择:pH值影响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β以及稳定性

3、何谓乳化现象?生物料液萃取时形成乳化形成的原因?

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产生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①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②有机溶剂中夹带发酵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产生原因: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表面活剂性的作用,使有机溶剂和水的表面力降低,水易于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油相称为油包水型W/O乳浊液;相反,为O/W型乳浊液。在发酵液溶剂萃取中,有蛋白质引起的乳状液是水包油型(O/W)的,此界面乳状液可放数月不凝聚

4、何为反胶团和反胶团萃取?

反胶团: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聚集而成的,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是一种自我组织和排列而成的,并具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造。

反胶团萃取: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溶解于其中的一种生物分离技术.其本质仍是液液有机溶剂萃取。

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反胶团萃取是有机相-水相间的分配萃取,是从主体水相向溶解于有机溶剂相中反胶团微水相中的分配萃取,时也是一个浓缩操作,改变水相条件可实现反萃取。蛋白质融入反胶团的推动力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分子的静电作用力(影响因素是pH值和离子强度)和位阻效应(与含水率W有关)

影响反胶团萃取的主要因素:水相pH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其浓度5、反胶团萃取的特点是什么?其中尤其突出的优点(见划线)是什么?

反胶团萃取技术的突出优点:①有很高的萃取率和反萃取率并具有选择性;②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过程简便;③能解决蛋白质(如胞酶)在非细胞环境中迅速失活的问题;④表面活性剂往往具有细胞破壁功效,可直接从完整细胞中提取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和酶;⑤成本低,溶剂可反复使用等。

6、水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是如何影响反胶团萃取的?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①水相pH值对萃取的影响:蛋白质溶入反胶团的推动力是静电引力,而决定蛋白质表面电荷的状态是水相的pH值,因此水相的pH值是影响反胶团的最主要因素.当pH>pI时,蛋白质不能溶入胶团,但在等电点附近,急速变为可溶。当pH <pI时,即在蛋白质带正电荷的pH围,它们几乎完全溶入胶团。但当pH很低

时萃取率急速减小,这是由于蛋白质和微量的AOT在静电、疏水性等的相互作用下,在水相中生成了复合体而变性所造成的。

②离子强度对萃取的影响:反胶团相接触的水溶液离子强度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蛋白质的分配。如添加KCl等无机盐,萃取率下降。机理:随着离子强度(即盐浓度)的增大,反胶团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减弱了蛋白质与反胶团表面的静电吸引,从而减弱了蛋白质的溶解度;另外,离子强度增加时,反胶团的含水率降低,使反胶团变小,同时增大了离子向反胶团”水池”的迁移并取代其中蛋白质的倾向,蛋白质从反胶团被盐析出来。

7、何谓双水相萃取?目前常用的体系有那两种?

双水相系统是指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之间或亲水性聚合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超过一定浓度后形成不相容的两相,并且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典型的例子是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ex)形成的双水相系统。双水相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体系: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ex)体系和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形成的双水相体系如PEG/磷酸钾、PEG/磷酸铵、PEG/硫酸钠等。

8、为什么说双水相萃取适用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分离?

在双水相系统中,两相的水分都在85%-95%,且成相的高聚物与无机盐都是生物相容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不会丧失活性,而且还会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9、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那些?

①聚合物及成相盐的种类及浓度②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③体系的pH值及其他盐的种类及浓度④菌体或细胞的种类及含量、体系温度等。

10、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其特点有哪些?

超临界流体萃取:使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进行萃取,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超临界流体: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临界温度:高于此温度时,无任加压多大也不能使气体液化;临界压力:是指在临界温度下,液化气体所需的压力。

超临界流体特点: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其密度接近液体,具有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因此萃取能力强;其粘度接近气体,传质阻力小,传质速率大于其处于液态下的溶剂萃取速率,因此传质性能好

11、二氧化碳作为重要的超临界介质的原因?

CO2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它无毒,无腐蚀性,不可燃烧,纯度高且价格低。又有优良的传质性能,扩散系数大,粘度低,而且和其他用做超临界流体的溶剂相比,CO2具有相对较低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适合于处理某些热敏性生物制品和天然物产品。

第四章膜分离

1、何谓膜分离?常用和新型膜分离方法那几种?

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无机或有机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通称为膜分离法. 膜分离实质: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赖于膜孔径大小和分离物质。

常用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纳滤

新型膜分离技术:亲和膜过滤、渗透蒸发、膜蒸馏、膜萃取、液膜分离

2、简述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纲领性语言即可)(见笔记)

各种膜分离按动力本质分类:

①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微滤(MF)、反渗透(RO)、超滤(UF)、纳滤(NF)

②以蒸汽分压为推动力的过程:膜蒸馏(MD)、渗透蒸发(PV)

③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渗析(D)

④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过程:电渗析(ED)

3、膜在结构上可分为那几种?各自的特点?

在一定流体相中,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在结构上可分为:①对称膜:结构与方向无关,厚度0.2mm。

②不对称膜:非对称膜有一个很薄的(0.2 m )但比较致密的分离层和一个较厚的(0.2mm)多孔支撑层。两层材质相同。

③复合膜:这种膜的选择性膜层(活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底膜(支撑层)表面上,但表层与底层的材质不同。复合膜的性能受上下两层材料的影响。

4、膜组件在形式上主要有那几种?

管式膜组件、螺旋卷式组件、中空纤维(毛细管)式膜组件和平板式膜组件5、何谓截留率和膜截留分子量?

截留率:是指对一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膜能截留的程度。δ= 1-C P / C B, C P是指某一瞬间透过液浓度(kmol/m3);C B是指截留液浓度(kmol/m3)。截留分子量( MWCO):相当于一定截留率(通常为90%或95%)的相对分子质量。

6、何谓浓差极化现象和凝胶极化现象?它是如何影响膜分离的?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

浓差极化:浓差极化是指在膜分离过程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使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影响: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增加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使有效压差减小,渗透通量降低。

措施:为了减少浓差极化,通常采用错流操作如错流过滤。

凝胶极化:膜表面附近浓度超过溶质的溶解度时,溶质呈最紧密排列,或析出形成凝胶层,使流体通过膜的阻力增大,渗透通量降低。在分离喊有菌体、细胞或其它固形成分的料液时,也会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这种现象叫凝胶极化。影响:凝胶层的形成对透过形成附加的传质阻力

7、膜性能降低的原因及清洗方法?

原因:①膜的劣化.包括化学性劣化(水解,氧化)和物理性劣化(挤压,干燥)以及生物性劣化(供给液中微生物或其代产物引起),另外还有PH值,温度和压力等

②水生物(附生)污垢.形成附着层和堵塞等外因而引起的膜性能变化

清洗方法:①物理方法:将海绵球通到管式膜中进行洗涤,或利用供给液本身间歇地冲洗膜组件部,并利用其产生的剪切力来洗涤膜面附着层。

②化学清洗:根据所形成的附着层的性质,可分别采用EDTA和表面活性剂、酶洗涤剂、酸碱洗涤剂等。

8、亲和膜技术中的亲和膜分离与亲和膜过滤的工作原理和区别

膜亲和层析包括两个分支:

①亲和膜分离技术:制备带有亲和配基的分离膜,直接进行产物分离;

将带有亲和配基的分离膜直接进行底物分离。该技术首先要在膜的某些官能团上联接一个“间隔臂”分子,合适的亲和配基与间隔臂分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带有亲和配基的亲和膜。亲和膜分离过程:当样品混合液缓慢地通过膜时,样品中欲分离的目标物与配基产生生物特异性结合,生成复合物而被保留,其它分子则随流动相被冲洗掉。最后,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使被吸附的生物分子从配基上选择性地解吸出来从而被分离。分离膜的改性→亲和膜的制备→亲和络合→洗脱→

亲和膜再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膜表面有足够数量的可利用化学基团,以便接着间隔臂和配基;有足够高的表面积、足够大的孔径;孔分布窄而均匀;有一定机械强度;耐酸、碱、高浓度的缓冲液和有机溶剂。应用:亲和膜分离配体如单克隆抗体、肝素、胶原、胰蛋白酶等配基.其与被分离的生物分子间的亲和作用模拟了生物体发生的特异性作用,可在温和的条件下洗脱,并保留生物分子的天然构象,因此它适应用生物分子的制备.

②亲和-错流膜过滤:将水溶性或非水溶性高分子亲和载体与产物进行特异反应,然后用膜进行错流过滤。将亲和层析与超滤技术结合,高分子底物经专一可逆的亲和反应后,用膜进行错流过滤,兼有亲和层析和膜过滤的优点。原理:基质常是聚合物(多为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等)组成的核;大分子的亲和配基连接在核表面;配基对目标物专一可逆的吸附,形成复合体;用膜对混合液进行错流过滤,复合体因分子巨大可被保留,杂质则随液体透过膜;洗脱,分离得到产物。所用的膜需具备的条件:对溶剂具有高渗透压;分子截流围窄;具有相应的机械强度、化学及热稳定性;抗污染能力强;容易清洗和灭菌;操作寿命长。

第五章泡沫分离

1、泡沫分离的定义

泡沫分离是以气泡为介质,利用组分的表面活性差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2、泡沫分离的原理及其本质

基本原理:泡沫分离过程是利用待分离物质本身具有表面活性(如表面活性剂)或者能与表面活性剂通过化学的、物理的力结合在一起(如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酶等),在鼓泡塔中被吸附在气泡表面,得到富集,籍气泡上升带出溶剂主体,达到净化主体液、浓缩待分离物质的目的。

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组分在气-液界面上吸附的选择性和程度。

本质:各种物质在溶液中表面活性的差异。

基本过程:待分离的物质吸附到气-液界面;被泡沫吸附的溶质进行收集并用化学、热或机械的方法破坏泡沫,将溶质提取出来。

3、泡沫分离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式

主要设备:泡沫塔和破沫器

操作方式:间歇式泡沫分离过程和连续式泡沫分离过程

第六章蛋白质沉淀

1、蛋白质沉淀的主要方法

①盐析法②有机溶剂沉淀法③|pH水–pI|Value调节法④亲水聚合物沉淀法

⑤聚电解质絮凝法⑥高价金属离子沉淀法⑦亲和沉淀法

2、盐析法沉淀的作用机理

盐析是指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下,使目标产物的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的过程。

盐析沉淀机理:减弱静电斥力;去水化膜.亲水胶体在水中稳定的因素有两个,即电荷和水膜,蛋白质分子表面极性基团越厚,蛋白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亲和力越大,溶解也越大,而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于蛋白质和酶分子的亲水性,所以加入大量的中性盐后,夺走了水分子,破坏了水膜,暴露了疏水区域,同时又中和了电荷,破坏了亲和胶体,蛋白质分子即形成沉淀。

3、何为“Ks”分级盐析法、“β”分级盐析法?蛋白质沉淀的先后顺序?

什么是亲和沉淀?

①“K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pH值及温度下,改变盐浓度(即I)达到沉淀的目的

②“β”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盐浓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及温度达到沉淀的目的顺序:一般的初步分离用第①种方法,进一步纯化时用第②种方法。

亲和沉淀: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生物的或合成的分子(免疫配位体、基质、辅酶等)之间高度专一的相互作用而设计出来的一种特殊选择性的分离技术.该技术不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而是依据“吸附”有特殊蛋白质的聚合物的溶解度大小。

4、盐析法中常用无机盐是什么?为何选用它们?

无机盐的挑选原则:a较高的盐析效能;b高溶解度,能配置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c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d盐溶液的密度不高,便于蛋白质沉淀和离心分离;

e不易引起蛋白质的变性;f格低廉.

最常用(NH4)2SO4. 优点:符合上述要求;缺点:水解后溶液pH降低,在高pH 下产氨,腐蚀性强,有异味,有毒,终产物必须除尽。

次常用Na2SO4.缺点:在400C以下溶解度较低,主要用于热稳定蛋白。

盐析法影响因素:①无机盐的种类(不同种类的盐主要影响Ks;离子半径小,带电多,电荷密度高,盐析效果好);②无机盐的添加方式(分批操作和连续操作);

③溶液pH(pH影响Cohnx方程中的β值);④温度(T亦影响β值,T↑β↓,T↓β↑) Cohnx经验公式: ;

式中, S为蛋白质的溶解度(g/L);I为离子强度;m为盐的摩尔浓度;

β值指盐浓度为0时,蛋白质溶解度的对数值。与蛋白质种类、温度、pH值有关,与盐无关;Ks为盐析常数,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种类有关,与温度、pH值无关. 第七章吸附

1、吸附的概念及类型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吸附的类型:①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力(德华力)产生的吸附;②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库仑力而吸附;③交换吸附:吸附剂与吸附物之间发生离子交换而吸附。

2、吸附过程的流程

吸附过程: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

3、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规律

大孔网状吸附树脂的种类:非极性吸附树脂;中等极性吸附树脂;极性吸附剂

遵循规律:①非极性吸附剂可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溶质;②极性吸附剂可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③中等极性吸附剂兼有以上两种能力.

4、吸附等温线?

当固体吸附剂从溶液中吸附溶质到达平衡时,其吸附量与溶液组成和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5、亲和吸附的概念?亲和技术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综述?

亲和吸附分离是利用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特殊的化学作用,从而实现分离。吸附剂由载体(载体通常是惰性的,须先活化然后与配基偶联)和配位体组成.

6、固定床、流化床、膨胀床吸附的特点及区别?

7、离子交换的定义?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静电引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8、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组成?

①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结构的网络骨架;

②联接在骨架上的活性基团

③活性基团所带的相反电荷的活性离子(可交换离子)

9、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方法、再生及洗脱?

离子交换操作方法:树脂预处理→离子交换吸附→洗脱

树脂预处理方法:①物理处理:水洗、过筛,去杂,以获得粒度均匀的树脂颗粒;

②化学处理:用8-10倍树脂体积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交替搅拌浸泡.阳离子树脂:酸—碱—酸;阴离子树脂:碱—酸—碱.最后以去离子水或缓冲液平衡

洗脱方式:①改变溶液pH值;②改变溶液离子强度

树脂再生是指使离子交换树脂重新具有交换能力的过程。酸性阳离子树脂:

酸-碱-酸-缓冲溶液淋洗;碱性阴离子树脂:碱-酸-碱-缓冲溶液淋洗。方式有顺流再生和逆流再生。

蛋白质离子交换分离的基本步骤:平衡,上样吸附,洗脱,再生

第八章色谱分离

1、色谱法的概念

色谱分离也称色谱层析、色谱、色层,是指样品中各组成依据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作用行为的差别进行多次分离的过程。

2据溶质分子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而分类的色谱技术主要有几种?

根据溶质分子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可分为吸附层析法、分配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三大类。其中吸附层析法又包含离子交换色层分离法、疏水作用色层分离法、金属螯合色层分离法和共价作用色层分离法四种。

3、各色谱技术的作用机理?

⑴柱色谱;①常用柱色谱介质分无机物色谱介质(氧化铝、硅胶、活性炭、膨润土、磷酸钙(凝胶型和晶型)、氧化钛和氢氧化锌凝胶等)和聚合物色谱介质(如琼脂糖、葡聚糖、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②洗脱方法:恒定洗脱法;逐次洗脱法;梯度洗脱法(最常用)

⑵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鉴定方法,可用于定性分析以及确定分离方案,但一般不用于定量分析。介质:滤纸;固定相:水。操作方法:将试样溶于适当溶剂中,点样于滤纸的一端;选用适当的展开剂,借助毛细管现象从点样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展开结束后,取下滤纸,晾干,染色显迹

⑶薄层色谱法:将固定相涂布在惰性固体上,形成薄层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操作要点:铺板,点样,点样量展开,显色

⑷吸附色谱: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⑸新的吸附色谱技术,如疏水作用色谱、金属螯合作用色谱和共价作用色谱等,所用吸附剂一般为有机基质并通过化学修饰后制成,它们都有比较明确的作用机理,即疏水作用、螯合作用和共价作用。

⑹亲和色谱(AFC):是将与目的产物具有特异亲和力的生物分子固定化后作为固定相从混合物中分离目的产物的过程。亲和作用是特殊的吸附作用。过程:载体活化、配基连接、吸附、洗脱

⑺分配色谱又称为液液色谱,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要素:固定相、载体、流动相⑻凝胶色谱(见下第5题)

⑼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系统

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

⑽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

4、柱色谱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蠕动泵、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以及部分收集器等几个部分构成。5、凝胶色谱的定义?

凝胶色谱:以一定孔径的凝胶为固定相,是一种根据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因而又称为分子筛色谱、空间排阻色谱。

凝胶色谱分为两大类:凝胶过滤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

6、阻滞因子(Rf)?

2019年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一)1人类的物理环境包括( ) A 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 B 能量和信息交换 C 生活和生态环境 D 朋友和同事的交往 2水的污染主要原因是( ) A 人为污染 B 自然污染 C 土壤污染 D 食物污染 3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D 土壤污染 4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 ) A 18~20℃ B 18~22℃ C 20~24℃ D 22~24℃ 5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6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 ) A 心力衰竭 B 支气管哮喘 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 7符合病人休养要求的环境是( ) 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30℃B 儿科病人、室内温度宜23℃左右 C 气管切开的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左右 D 产妇病室、应保温、不可开窗 8病室通风的目的,下列何项不妥( ) A 可减少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散使病室空气新鲜 B 使患者舒适愉快

C 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9按国际标准,病区噪声强度宜控制在( ) A 30d B B 40dB C 50dB D 60dB 10破伤风病室应( ) A 安静、整洁 B 适宜的湿度、温度 C 安静、光线暗淡 D 空气流通、光线适中 11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欠妥( ) A 推平车进门时,先开门后推车 B 轮椅应定时注润滑油 C 医护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 D 医护人员穿软底鞋 12病室湿度过低可导致( ) A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 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 C 影响机体散热 D 闷热、难受 13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 )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 14病室群体气氛的主要调节者是() A 病员 B 家属 C 护士 D 伴护人员 15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 A 医院内感染 B 医源性损伤 C 无菌观念不强 D 责任心不强 16下列哪项不是病室通风的目的( ) A 净化空气 B 抑制细菌生长 C 减少细菌数量 D 增加氧含量 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 ) A 核实情况 B 沉默的运用 C 触摸的方式 D 用心倾听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内呼吸是指() A.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呼吸肌的舒缩 C.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4.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 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末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初 D.呼气末和吸气末 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D.高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9.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以上都存在 10.肺泡表明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13.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 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 H 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试题(附答案)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考核试题(附答案)姓名:科别: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 D 、土壤污染 2、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 A 、心力衰竭 B 、支气管哮喘 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 3、铺床时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为() A、10cm B、15cm C、20cm D、5cm 4、病人取被迫卧位是为了() A、保证安全 B、减轻痛苦 C、配合治疗 D、预防并发症 5、休克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A、头低脚高位 B、平卧头部抬高20°角,抬高下肢30°角 C、头高脚低位 D、平卧头部抬高30°角,抬高下肢20°角 6、中毒较深病人洗胃时应采取() A 、左侧卧位 B 、右侧卧位 C 、患侧卧位 D 、半卧位 7、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药物灌肠时可采取() A 、左侧卧位,保留灌肠 B 、右侧卧位,保留灌肠 C、右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D、右侧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 8、选择拐杖长度,下列哪项不正确() A、患者身高减去40cm B、患者下肢长度加上40cm C、拐杖顶垫间相距约2~3cm D、拐杖底端应该侧离足跟15~20cm 9、一位长期卧床的病员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可诱发() A、慢性支气管炎 B、坠积性肺炎 C、自发性气胸 D、吸入性肺炎 10、2人搬运病员正确方法是() A、甲托背部,乙托臀部 B、甲托头部,乙托臀部 C、甲托头、背部,乙托臀、膝部 D、甲托头、颈、肩、腰,乙托臀、膝部 11、某孕妇妊娠30周,胎位是臀先露,可用于纠正胎位的卧位() A、截石位 B、屈膝仰卧位 C、膝胸位 D、头低足高位 12、肌肉的等长练习的主要作用() A、可改变肌肉长度 B、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 C、可锻炼肌肉收缩对抗一定的负荷 D、作关节的活动锻炼 13、杀死病毒与芽胞的高效消毒剂是() A、70%酒精 B、95%酒精 C、0.5%碘酊 D、0.5%过氧乙酸 14、煮沸消毒时,加入1%~2%碳酸氢钠,其沸点可提高到()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化工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教学内容

《化工分离工程》试 卷及答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 ,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 区,出现在 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 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 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 的定义是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 )/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0L ) 。 5. 对普通的N 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 个,建立的MESH 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η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 必定 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 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 压 ,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1(1) 0(1) 1c i i i i z K K ψ=-=-+∑ 式中: K i ——相平衡常数; ψ ——气相分率(气体量/进料量)。 2. 精馏塔第j 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 方程。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y i/x i。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分配 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0.6(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101.3kPa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10=152.56kPa P20=61.59kPa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2=0.65(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求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0.50、丙烷0.4、丁烷0.1(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1.26,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收率可达到多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完整版)物化实验考前必备思考题答案.doc

试验四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 为什么 AB 弯管中的空气要干净?怎样操作?怎样防止空气倒灌? 答: AB 弯管空间内的压力包括两部分:一是待测液的蒸气压;另一部分是空气的压力。测定时, 必须将其中的空气排除后,才能保证 B 管液面上的压力为液体的蒸气压;将水浴温度升高 到 85° C 沸腾 3 分钟即可;检漏之后要关闭阀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缓冲气体罐内。 (2)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为什么? 答:溶液不是纯净物,其沸点不稳定,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判断是否已达到其沸点。 (3)为什么实验完毕以后必须使系统和真空泵与大气相通才能关闭 真空泵? 答:如果不与大气相通,球管内的液体可能会被吸入到缓冲储气罐。 (4)如果用升温法测定乙醇的饱和蒸汽压,用该实验装置是否可行? 若行,如何操作? 答:升温法可行。先打开阀2,关闭阀1,使储气管内压强达-50kPa 左右,关闭阀2,温度每升高3-5° C,打开阀1,增大压强使球形管内液面相平。 (5)将所测摩尔汽化热与文献值相比较,结果如何? 答:由于当地大气压及实验误差,结果将偏小。 (6)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答:当地大气压、判断液面是否相平的标准、液面相平时数据的采集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 响。 1.如果等压计的A,B 管内空气未被驱除干净,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把等压计中的空气驱除干净是为了使AB 上方充满异丙醇,若有空气存在则所测的饱和 蒸气压不是所求压力。当观察到冷凝管壁上有液体回流时则证明空气已排净。当体系的气体部分含有空气等惰性气体时,饱和蒸气压有以下公式: 公式中pg* 为没有惰性气体存在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g 为有惰性气体存在且总压为pe 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2.本实验的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 答:分情况,测定过程中若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则不能测;但是对于难溶物的饱和溶液或 者恒沸物等可以使用本方法测定。 3.U 型管 B 中封闭液体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答:有以下三点作用:①起到一个液体活塞(或液封)的作用,用于分隔体系与环境;同时通过该液体活塞,可将体系中的空气排除到环境中去)②起到检测压力的作用。(当A,B 管中的液面等高时,说明体系的压力等于环境的压力,可以通过测量环境的压力来代表 体系的压力)③当 A,B 管中的液面等高时既可测定温度和压力的数据,也可保持多次测量数 1.测定液测量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有哪些?我院物理化学实验室采用的是什 么方法? 答: (1) 静态法:在某一温度下直接饱和蒸汽压。 (2)动态法:在不同外界压力下测定沸点。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 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下游技术:Downstream Processing也称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指对于由生物 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1) 2.双水相萃取:当两种聚合物、一种聚合物与一种亲液盐或是两种盐(一种是离散盐且另 一种是亲液盐)在适当的浓度或是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相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双水相系统。利用物质形成的双水相系统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待定) 3.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是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 溶剂的一种萃取技术,它兼有传统的蒸馏技术和液液萃取技术的特征,超临界流体(SF)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4.反胶团萃取: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反胶团萃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 形成的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于溶解在有机相中或在有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 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内聚集而成的,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是一种自我组织和排列而成的,并具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造。 5.膜组件:膜分离装置的核心部分,指膜的规则排列(188) 6.超滤:(Ultrafiltration ,UF)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上的高分 子的膜分离过程。(192) 7.反渗透:(RO或HF)在渗透实验装置的膜两侧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 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得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的现象。(171)8.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MF)主要用于分离流体中尺寸为0.1~10μm的 微生物和微粒子,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9.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浓差极化,是指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 膜上,因而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这种浓度差导致溶质自膜面反扩散至主体中。(177) 10.纳米过滤:(Nanofiltration,NF)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以压力差为推动 力,从溶液中分离出300~1000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膜分离过程。(195)11.色谱分离:(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CR)也称为色层分离或层析分离, 在分析检测中常称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ic Analysis,CA),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力、分子极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各组分以不同速率移动时,使物质分离。(252) 12.分配色谱:(Distribution chromatography)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 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其过程相当于连续性的溶剂抽提。(264) 13.阻滞因素,阻滞因数:也称比移值,指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 度与流动相移动速度之比,以R f 表示,因而也称为R f 值。(265)

第7章 天津大学化工分离工程教案.

7.1.1 最小分离功 分离的最小功表示了分离过程耗能的最低限。 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物质分离的难易程度,实际分离过程能耗应尽量 接近最小功。 图 7-1 连续稳定分离系统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7-1 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等温可逆过程): (7-2 得到等温下稳定流动的分离过程所需最小功的表达式: ( 7-3 ) 即 或表示为自由能的形式: ( 7-4 )

或表示为逸度的形式: ( 7-7 ) 一、分离理想气体混合物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7-8 对于由混合物分离成纯组分的情况: ( 7-9 ) 在等摩尔进料下,无因次最小功的最大值是 0.6931 。 对于分离产品不是纯组分的情况:过程的最小分离功等于原料分离成纯组分的最小分离功减去产品分离成纯组分所需的分离功。 [例7-1] 二、分离低压下的液体混合物 ( 7-10 ) 对于二元液体混合物分离成纯组分液体产品的情况: ( 7-11 ) 可见,除温度以外,最小功仅决定于进料组成和性质,活度系数大于 1 的混合物比活度系数小于 1 的混合物需较小的分离功。当进料中两组分不互溶 时,—W min,T =0 。 [例7-2][例7-3]

7.1.2 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 当分离过程的产品温度和进料温度不同时,不能用自由能增量计算最小 功,而应根据有效能来计算。 有效能定义: 有效能是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函数。 稳态下的有效能平衡方程: ( 7-18 ) 等当功: ( 7-19 ) 系统的净功(总功): ( 7-20 ) 过程可逆时,可得最小分离功: ( 7-21a ) 该式表明,稳态过程最小分离功等于物流的有效能增量。 7.1.3 热力学效率和净功消耗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系统有效能的改变与过程所消耗的净功之比。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化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 1、凝固点降低法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答案:在稀溶液且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的情 况下适用。【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案:首先要能很好的溶解溶质当溶质在溶液里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形成配合物等情况时不适用一般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其次凝固点不应太高或太低应在常温下易达到。如水、苯、环己烷等。】 2、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如何控制过冷程度? 答案:过冷现象是 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 原因是刚刚析出的固体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吉布斯函数高。为了控制过冷程度,因而寒剂的温度不能大大低于待测的凝固点,而且在凝固点附近时应该加速搅拌。当过冷后温度回升,立即改用原先较缓慢的搅拌方式。 3、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会有何影响?答案:根据稀溶液依数性,溶 质加入量要少,而对于称量相对精密度来说,溶质又不能太少。 实验二 1、在实验步骤1中配置1、 2、3号样品时,加入的各物质的量是否准确对分配系数的测定 结果有无影响?答案:1,2号样品对分配系数的测量没有影响,分配系数为两相对浓度的比值,不准确不影响测量。 2、滴定CCl4层中的I2时,为何要先加入KI溶液?此处加入的KI溶液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 没有影响?答案:用KI可以有助于CCl4中的I2被提取到水层,有利于Na2SO3的滴定顺利进行;无影响。 实验三 1、本实验如何达到汽液两相平衡?答案:在实验条件下,液相的饱和蒸气压与气相的压 力相等时,两相就达到平衡了。 2、若沸点仪中冷凝管底部的小球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答案:若体积过大, 冷凝回流回来的液体不能回到溶液中,使得所测得的不是此溶液的气相组成,而是偏向于分馏,影响实验结果;若体积过小,则小球室里面的液体量不足,不够测2次(或有些实验要求测3次)折射率,从而会加大实验的偶然误差。【沸点仪中的小球E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答案:过大——冷凝出来的液体过多,体系偏向分馏,影响测量结果;过小——液体量不足,不够实验三次取用。】 3、【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是否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对测量有何影响答案:不一样,由于 仪器保温欠佳,使蒸汽还没有到达冷凝小球就因冷凝而成为液相。】【平衡时,气液两相温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 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 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 者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呼吸过速B.呼吸过缓C.潮式呼吸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

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A.上呼吸道狭窄B.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 A.0.1-0.2MPa B.0.2-0.3MPa C.0.3-0.4MPa D.0.4-0.5M Pa E.0.5-0.6MPa(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

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 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40.3℃,最低39.0℃,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题2及答案教学提纲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题 2及答案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处理、细胞分离、纯化、产品加工。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沉淀法和结晶法等。 3.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4.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简单洗脱和梯度洗脱。 5. 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各种蛋白质等电点 的不同。 6. 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板框压滤机和转筒真空过滤机。 9.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扩散性能,与液体有相似的密度。 二、单选题 1.供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资源不包括( D ) A. 动物 B. 植物 C. 微生物 D. 矿物质 2.下列哪个不属于初步纯化:( C ) A. 沉淀法 B. 吸附法 C. 亲和层析 D. 萃取法 3.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4.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那种固液分离手段( B ) A. 离心分离 B. 过滤 C. 沉降 D. 超滤 5.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C ) A. 高压匀浆法 B. 超声破碎法 C. 高速珠磨法 D. 高压挤压法 6.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D ) A. 乙酸乙酯 B. 正丁醇 C. 苯 D. 丙酮 7.液-液萃取时常发生乳化作用,如何避免( D ) A. 剧烈搅拌 B. 低温 C. 静止 D. 加热 8.盐析法与有机溶剂沉淀法比较,其优点是( B ) A.分辨率高 B.变性作用小 C.杂质易除 D.沉淀易分离 9.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 D ) A. 织物介质 B. 堆积介质 C. 多孔固体介质 D. 真空介质 10.哪一种膜孔径最小( C ) A. 微滤 B. 超滤 C. 反渗透 D. 纳米过滤 11.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 亲和色谱 C. 凝胶过滤色谱 D. 反相色谱 1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B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水 D.溶剂 13.下列细胞破碎的方法中,哪个方法属于非机械破碎法( A ) A. 化学法 B. 高压匀浆 C. 超声波破碎 D. 高速珠磨 14.离子交换树脂适用( A )进行溶胀 A. 水 B. 乙醇 C. 氢氧化钠 D. 盐酸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doc

1.恒温槽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恒温水浴主要组成部件有: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器。浴槽用来盛装恒温介质;在要求恒定的温度高于室温时,加热器可不断向水浴供给热量以补偿其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搅拌器一般安装在加热器附近,使热量迅速传递,槽内各部位温度均匀;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恒温水浴的温度;感温元件的作用是感知恒温水浴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变为电信号发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继电器和控制电路,当恒温水浴的温度被加热或冷却到指定值时,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控制电路放大后,推动继电器去开关加热器。 2.为什么开动恒温槽之前,要将接触温度计的标铁上端面所指的温度调节到低于所需温度处,如果高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由于这种温度控制装置属于“通”“断”类型,当加热器接通后传热质温度上升并传递给接触温度计,使它的水银柱上升。因为传质、传热都有一个速度,因此,出现温度传递的滞后。即当接触温度计的水银触及钨丝时,实际上电热器附近的水温已超过了指定温度。因此,恒温槽温度必高于指定温度。同理,降温时也会出现滞后状太。 3.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以哪些方面改进? 答:①恒温槽的热容要大些,传热质的热容越大越好。②尽可能加快电热器与接触温度计间传热的速度,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量小,感温元件与电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搅拌器效率要高。③做调节温度的加热器功率要小。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 答:通过辅助装臵引入低温,如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水浴,或者溶解吸热的盐类盐水浴冷却(硝铵,镁盐等)3.在本实验装置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那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 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环境;外筒水 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如: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这些热辐射将会降低被测物的燃烧热。 4.使用氧气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由于氧气只要接触油脂类物质,就会氧化发热,甚至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不要把氧气装入盛过油类物质之类的容器里,或把它置于这类容器的附近或火源附近;使用时,要把钢瓶牢牢固定,以免摇动或翻倒;开关气门阀要慢慢地操作,切不可过急地或强行用力把它拧开。 5.搅拌过快或过慢有何影响? 答:搅拌太快则散热过多,测得反应热偏低;搅拌过慢则热量分布不均匀,误差较大。 2.本实验产生温差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如何修正? 答:本实验产生温差的原因:(1)电流电压不稳定;(2)加入样品速度太快堵住搅拌棒或加样速度太慢;(3)样品颗粒太大,溶解速度太慢;(4)装置绝热密闭性差,与外界有热交换。修正:(1)仪器先预热,使实验室电流电压比较稳定;(2)加样速度适中;(3)将颗粒尽量研磨细。 3.如何判断等压计中式样球与等压计间空气已全部排出?如未排尽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⑴应使试样球内液体沸腾3--5 分钟,可认为其中空气已被赶净;⑵在试样球与等压计间有空气会使所测蒸汽压降低,导致所测沸点降低。 测定蒸汽压时为何要严格控制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真空密闭容器内的液体能很快和它的蒸汽相建立动态平衡,即蒸汽分子向液面凝结和液体中分子从表面逃逸的速率相等.此时液面上的蒸汽压力就是液体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速,因而在单位时间内从液相进入气相的分子数增加,蒸汽压升高.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