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温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浙江温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浙江温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浙江温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2020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温州市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

....的一项是(3分)( )

A.馈赠茏罩眼花瞭乱锲而不舍

B.烦燥怅然通霄达旦芸芸众生

C.静穆亢奋叱咤风云大彻大悟

D.寂莫辐射遮天敝日相得益彰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①至⑧题选做六题,⑨⑩两题必做)

①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④,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学而》)

⑦子曰:“人无远虑, 。”(《论语·卫灵公》)

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⑨赵师秀《约客》中描写江南雨夜自然景象的诗句是: , 。

⑩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只要有王安石登飞来峰时“, ”的见识和胸襟,你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就能把握自己,不会迷惘。

3.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图,任选两幅

....,根据图意和图上文字写出人物姓名或绰号。(2分)

我选图( )和图( ),人物分别是和。

(2)下面这段心理描写选自哪一部作品?请写出书名。(2分)

有时候他真想责骂自己,为什么这样自苦;可是,一个车夫而想月间剩下俩钱,不这么办怎成呢?他狠了心。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答:

(3)阅读下面《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对话,写出简因为什么事离开罗切斯特。(2分)

“你走了,简?”

“我走了,先生。”

“你离开我了?”

“是的。”

“你不来了?你不愿来抚慰我,拯救我?——我深沉的爱,凄楚的悲苦,疯狂的祈求,你都无动于衷?”

答:

4.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瓯越》是温州市初中文学社联盟主办的文学刊物。为了使刊物更贴近生活,编辑部邀请同学参加编辑工作。

(1)右图是温州市初中文学社联盟标志图案,圆环内的拱形象征天空,下方是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三个张开双臂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说说图案的寓意。(45字以内)(3分)答:

(2)刊物新增的栏目要拟一个栏目名。请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

...的一项(2分)( )

A.成长笔记

B.名作品悟

C.

(3)刊物要开设“跟琦君学写作”栏目。下列材料是琦君关于写作的体会,请你从中提炼对写作有帮助的两点经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3分)

材料一:青年人喜欢新奇是好事,但一味追逐新奇,模仿新奇,而不凭自己深切的感受而写,纵然可以取宠于一时,却不是永久的。我国古典文学宝藏无穷,可以由浅入深,慢慢地读,慢慢地培植起深厚根基。

材料二:在一篇稿子写完以后,总要来回读好几遍,检讨上下文语气是否贯穿,全文前后是否呼应,是否有矛盾。遇有句中声音太接近的字或重复的字,总要尽量修改,尽量做到“文从字顺”。至于历代大家诗词,选若干篇,自己所喜爱的,时时默念背诵,则有陶冶性灵,拓展胸襟之功。

答: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周涛

(1)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蜷缩着也不逃窜。近前细看,竟万万没有料到是一只老鹰——天空的遗物!这家伙也许刚才盘旋得过分悠然自得、忘乎所以,它自以为熟悉风云变幻,却不想竟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全身湿淋淋的,涂满泥浆,比一只老鼠还糟糕。

(2)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楞着的嶙峋瘦骨。它的两只爪是用来抓捕猎物而不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它移动起来十分别扭,像个瘸子。就连那双眼睛,黄眼珠,圆圆的,外圈镶着一圈金丝,据说平时在空中相当锐利的眼睛,也毫无凶悍的光芒了,只剩下哀告无援的神色。

(3)他捡它的时候,它丝毫也没有挣扎,很顺从地被他用外衣兜起来,提走了,一直提回到

他住的泥巴房,顺手将它放在堆炭的土房的顶上。那房顶很矮,个儿高的人伸手就可以够着它。它像一截老树根那样,一动不动并涂满泥浆地被扔在那上面,任凭雨水冲洗着泥浆,它无动于衷,而且毫不引人注意。他这时的心情,就像意外地捡了个古陶瓷瓶,可惜碰缺了一角,成了弄坏的宝物,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得来容易,便也没多少珍惜和遗憾。他把那只湿不拉叽

了,他完的倒霉老鹰的事,很快就丢在脑后了。而且,应该承认,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

..

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家伙会飞。

(4)后来,天放晴了。

(5)他忘了当时是被什么鬼名堂给吸引住了,大概是读一本哈萨克大诗人写的《箴言①》,那里边有些话他现在还记得:“如果不了解世界上我们见到的或没见到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奥秘,人就不能称其为人。”还有:“畜牲是不懂,但它并不装懂。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

(6)当他隐约觉得似乎忘记了什么而伸着懒腰走出屋门的时候,矮屋顶上的声响提醒了他。他转过头,看见那涂满泥浆的老树根活了。

(7)它正拍打着翅膀,头颈向前伸着。

(8)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气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鳞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这是它离开屋顶的前几秒钟,恰恰被他看见。

(9)他站在那儿没动,根本没有打算扑上去抓它,只是眼睁睁地望着它起飞。甚至心里还暗暗替它担着一份心,害怕它丧失了飞的能力。

(10)它飞走了,先是低低地滑翔,有时候离地面很贴近,像个小孩做的飞行玩具。不一会儿,它就升起来,飞进了天空,盘旋,徜徉,就在这屋顶的上空,遥远成一个黑点。

(11)他仰起脸,注视着它,看那黑点儿的移动,看那放晴了的天空中(A.大朵大

朵爆裂 B.朵朵飘浮)在阳光下的云,这时,他觉得那只鹰神奇而又陌生。

(选自《高榻》,原题为《天空》,有删改) [注] ①箴言:规劝告诫的话。

5.文中第(3)段写到“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为什么说“他”被鹰“蒙骗”了?结合全

...文.,简要概括原因。(3分)

答:

6.文中第(2)段和第(8)段画线句写了鹰翅膀和羽毛前后的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7.根据上下文,为第(11)段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

....说说理由。(4分)

答:

8.文中第(5)段《箴言》中的两句话,意味深长,是理解本文的关键。仔细品读这两句话,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加以阐述。(6分)

答:

(二)(13分)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

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

1.在东海大学时,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诗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

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

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

5.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

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评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张晓风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鹡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个注释本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淡水寒烟@2013Baidu使用百度前必读|百科协议|百度百科合作平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摘自互联网,有删改) 9.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

10.【人物轶事】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

要回答。(3分)

答:

11.【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请结合上述材料

......谈谈。(3分)

a.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以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b.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答:

12.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5分)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 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②霁:雨止。

13.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了柏林寺的环境特点。(2分)

14.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答:

(二)(12分)

公输(节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3分)

(1)楚王问其故.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虽杀臣,不能绝.也

16.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A.乃记之.而去

B.辍耕之.垄上

C.子墨子九距之.

D.公输盘之.攻械尽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答:

18.文章画线句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3分)答:

(三)(11分)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注] ①牛公:即牛僧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

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

19.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以海客遇.之( ) (2)于公大恨.( )

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曰:“已去。”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答:

22.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读下面这几行诗,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3分)C A.“茏”应为“笼”;“瞭”应为“缭”。B.“燥”应为“躁”;“霄”应为“宵”。D.“莫”应为“寞”;“敝”应为“蔽”。

2.答案(10分)①志在千里②大漠孤烟直③落日故人情

④水是眼波横⑤不尽长江滚滚流⑥不亦君子乎⑦必有近忧⑧先天下之忧而忧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⑩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①—⑧为直接型默写;⑨⑩为理解型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漏字、添字。“不尽长江滚滚流”不要写成“不尽长江滚滚来”。

3.答案(6分)(1)图1:高俅图2:林冲或豹子头图3:杨志或青面兽

(2)骆驼祥子

(3)简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识记能力,图文并茂,有一定的新意。(1)除了仔细读图之外,最重要的提示信息是旁边的三段文字,非常凸显人物的性格。即使没有图,仅仅凭着这三句话,也应该能正确写出水浒人物来。(2)车夫的身份是关键,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中,非《骆驼祥子》无他。

(3)语段中并没有揭示简离开罗切斯特的原因,需要认真阅读原著,或者对名著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解答。

4.答案(3分)(1)示例:我们共同阅读,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抒写青春,拥抱文学的天空。

(2)B

(3)写自己有深切感受的内容;读古典文学作品,培植深厚根基;通过来回地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解析(1)研究图片和提示,进行一定的想象,把想到的寓意都写下来。打开的书意味着:倡导读书理念,从书中汲取营养;张开手臂,拥抱天空意味着:抒写青春,拥抱文学的天空。(2)入选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谈及阅读体会感受的,所以最合适的栏目自然是第二个:名作品悟。(3)材料一可以提取两点经验,一是写自己深切的感受;二是慢慢品读古典文学作品,培植深厚根基。材料二可以提取一点: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尽量做到“文从字顺”。

5.答案(3分)被暴雨凌空击落的鹰的那种可怜相,让他忘了鹰会飞;可是后来鹰还是重新恢复活力,飞进天空。所以说,他被鹰蒙骗了。

解析第(3)段那句话的后面就写到他“忘了”鹰“会飞”。为什么会忘?受骗了,就是第(1)段提到的“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后面第(7)(8)段还有照应,鹰恢复以后飞走了。

6.答案(4分)鹰的翅膀和羽毛,先前是“淋湿”“塌陷”,后来却“鳞光闪闪”“凌空扇动”,这样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鹰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突出了鹰的雄姿与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解析第(2)段写鹰淋湿的时候是“非常小”“塌陷”“‘瘦骨’‘嶙峋’”。第(8)段写鹰恢复以后却是“生气勃勃”“鳞光闪闪”“凌空扇动”。鲜明的对比,要凸显的是老鹰后面的形象,前面的弱小和悲惨形象为后面蓄势张本,突出鹰的气势雄姿,给人强烈震撼。

评析本题考查联系语段综合分析词语作用的能力,难度较大。

7.答案(4分)选A项,理由:经过一场暴雨后,天空刚刚放晴,阳光灿烂。“大朵大朵”能表现出云朵层叠的壮美,而“爆裂”更有力度,传神地写出云朵翻涌的状态,烘托出鹰的生命力爆发时的张扬和神奇,表现了“他”此时对鹰的敬仰。

解析A和B比较,明显A生动形象得多,毫不犹豫选择A,再具体分析“大朵大朵”和“爆裂”的表现力。“大朵大朵”形容词叠加,体现了一种云层叠加的壮美;“爆裂”则是力度美的表现,有气势、有力量,甚至有动态感,把云朵翻涌的动态过程写出来了,还写出了鹰生命力的张扬。评析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选用词语的能力,难度较大。

8.答案(6分)示例一:世界原本比我们所了解的更神奇,更丰富,人类太自以为是。就像文中的“他”,起初捡到鹰时,觉得鹰连老鼠、黄鼠狼都不如,到后来却发现鹰变得生气勃勃,不经意间给他带来震撼。鹰是他观照自己的一面镜子,让他明白: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要以谦逊的态度去了解自然,敬畏自然,认识世界的丰富和阔大。

示例二:他可以称为“真正的人”。他看见一只被暴雨击落的鹰就用外衣包起来带回家,表明他天生有一颗怜悯之心。后来他目睹了鹰从落魄到恢复神力的过程,感受到鹰的生命之美。他

对鹰的生命力和神奇怀有敬畏之心。鹰给了他人生启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一些原以为熟悉的事物,却常常让人感到陌生;而这种“陌生”恰恰是对事物更深入的认识。

示例三:“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这句话其实是他的一种自我反省,同时也表明了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懂了。鹰被暴雨击落后,毫无生气,以致他没有意识到鹰的价值。可见他起先并不懂。可是,这鹰在天晴后却能自己恢复神力,飞进天空,给他带来强烈的震撼。仰望之时,他已经懂得了鹰,也懂得人类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示例四:畜牲并不装懂,就像鹰。困顿时,它就是一副落魄的样子;雨水冲洗它,它就任其冲洗;天晴了,它就坦然地在人的面前飞起。“不装懂”,是鹰的生活态度,也应是人的生活态度。也只有“不装懂”,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包括鹰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鹰教会我们应该以一种谦卑的态度面对一切。

解析需要结合文本来展开阐述,还需要有自己的感悟体会,两者缺一不可。虽然可以自由发挥,但也不能胡扯,必须有一定的主旨,不能离开关键句来自由发挥。

评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中关键语句的能力,答案开放,难度较大。

9.答案(3分)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画方面,多次举办画展,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解析主要成就可在“艺术人生”和“人物写真”中找到,从文学、书画、美学教育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评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10.答案(3分)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布道者”。

解析“人物轶事”部分里谈到的“他想找到自己”和“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可以从“人物写真”和“个人语录”中得到印证,从语段中提炼关键词来回答。

11.答案(3分)示例一: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不遗余力,在两岸掀起了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

示例二: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个有成就的人,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了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解析可以从正面肯定(瑕不掩瑜)或者从反面否定两个角度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注意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来展开论述。

12.答案(4分)示例一: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听一首美妙的乐曲,那一个个音符会点点入心,心中会涌起一些美妙的感受;欣赏一朵小花,悠然心会间,一些细腻的情感就悄然苏醒过来。母亲的一句叮咛,朋友的一次回眸,春天的一声鸟鸣……都会唤醒我,让我感受到生活处处都闪烁着美,让我一点点调整自己,去领悟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美妙。

示例二: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布满美点,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之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觉察的美妙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车辇、海滩、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点点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闪亮、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解析本题的难点有二。首先是找准切入点,其次是如何联系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蒋勋的这句话可以提炼三个关键词:美的力量、唤醒心灵、改变自己。其中核心词是“美的力量”。联系生活,可以找同样抽象的音乐,也可以从对具体可感的形象(花鸟鱼虫)的欣赏谈起。谈阅读体验,可以谈有美感、美点的文章,比如经典名著作品等等。

评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拓展的能力,把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难度较大。

13.答案(2分)幽静或幽深

解析首句写在溪上已闻寺庙钟声,表现四周安静;次句写登岸后走过松径小道才到山寺,可见其地清幽。前者言“静”,后者现“幽”,合在一起就是“幽静”或“幽深”。

14.答案(3分)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解析所谓描写,只需在翻译的基础之上,适当润色修饰即可。如更形象的描述:雨后的青山,云蒸雾腾,群峰吞吐着云雾,又为云雾所掩覆;云海雾涛中唯有三点两点山尖显露,犹如一幅富于神韵的水墨山水图,被造化神秀的笔触画出。

15.答案(3分)(1)原因,缘故(2)入侵(3)尽,完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意思,只要注重积累,认真复习,不难正确作答。

16.(3分)D 之:例句,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代文章;B项,动词,到,往;C项,代词,代公输盘的进攻;D项,结构助词,的。

17.答案(3分)(如果)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注意几个关键词的翻译:莫,不;乃,就;攻,攻下。同时需要注意,这种情况是一种假设,还没有发生,所以开头需要加上表示假设的词语“如果”。18.答案(3分)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

解析公输盘想杀人的心理,考生一定想得起来,但是光填这几个字还是不够的。既然有3分,就需要把这个阴暗的心理分成三个层次来写。起杀机的原因是公输盘意识到了墨子守城太厉害了,既然我不能攻破你,那么我杀掉你就可以了,把你这个障碍除掉。起杀机后,还要盘算如何做成这件事。如此,就有了认识危害、陡起杀机、阴暗盘算三个层次。

19.答案(1)C (2)A

解析(1)理解“遇”字,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海客”。海客,浪迹天涯的人,也指走江湖的人。因此,“以海客遇之”是一种接待的规格,比较低的档次。(2)B、C代入原文语境,都解释不通,因此用排除法也只能选择A,“遗憾、后悔”是最合理的,所以才有后面的追人之举。

20.答案(3分)牛公于客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三个要填写的人物前面都已经出现过,只需要稍稍联系上下文,即能正确解答。

21.答案(3分)(于)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追赶他。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注意补充主语,还要注意古文中数量词的特殊表达,需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形式。

22.答案(3分)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派人追

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解析牛公的性格,需要根据他的遭遇和态度反应来分析,基本就是把全文情节大体梳理一遍。遭冷遇,怒而去,即有气节;赠钱不受,即有骨气,有傲气;派人追赶,奉上绢绸书信,作揖而回绝,即率性而为。

[译文]

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钱。”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非常后悔,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他立刻叫手下带着五百匹绢绸和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

他带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连信都不开封,就作揖回绝了。

2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较适合写记叙文。虽然不限文体,但议论文不适合写,散文又很不好写,所以就只能写记叙文了。能否得高分的关键,就看你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字里行间蕴含着什么情,从情里生发出来的是什么理,事、情、理三者是否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统一体,那“情”那“理”,是否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是否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是否使人们得到教化与启示。

此外,写作时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把“原来”的过程,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翔实地反映出来。而这件“原来”的事,应该是“我”曾经历过的事,并且还应是一件(诸如对青春、对母爱、对友情等)有误会或误解的事,要写出在这件事中如何缺乏对情感与理性关系的认识,后来才醍醐灌顶,明白其中原委的过程。

(2)要写出“没懂”的具体过程。即写出“我”对那件事产生误解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写出“我”对那件事的认识态度以及消除误解的经过。

总之,写记叙文要把事情经过写得具体翔实,更重要的是,还要把事情里所蕴含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那个“情”最终获得“理”的升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