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莱芜钢铁物流中心可行性报告

1-莱芜钢铁物流中心可行性报告

莱芜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基本情况 (1)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2)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3)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 (6)

第一节莱芜市概况 (6)

第二节莱钢集团概况 (7)

第三节项目公司各投资方概况 (8)

第四节物流中心的产生与发展 (10)

第五节物流中心的功能 (12)

第六节莱芜市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第三章建设莱芜钢铁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16)

第四章市场需求分析 (20)

第五章地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23)

第一节场址选择 (23)

第二节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 (23)

第三节配套条件分析 (24)

第六章工程方案、设备方案和技术方案 (25)

第一节工程方案 (25)

第二节主要设备方案 (28)

第三节信息系统方案 (28)

第四节电子合同交易方案 (33)

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37)

第一节总图布置 (37)

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 (38)

第八章环境保护 (41)

第九章进度计划 (45)

第十章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46)

第一节机构设置 (46)

第二节人员编制 (47)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说明 (49)

第二节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49)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50)

第一节财务基础数据 (50)

第二节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2)

第三节不确定性分析 (52)

第四节综合评价 (53)

附表

附表一总投资估算一览表 (54)

附表二折旧费估算表 (55)

附表三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56)

附表四成本费用估算表 (57)

附表五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估算表 (58)

附表六损益表 (59)

附表七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60)

附件

附件一:营业执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二营业执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三营业执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四委托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莱芜钢铁物流中心

二、项目建设地址

莱芜市钢城经济开发区,济青高速引线以西,郑王庄村西北,东田庄以南,韩莱路以北

三、项目规模

项目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45684万元。

四、建设期

该项目工程建设期2年。

五、项目承建单位

山东鲁中钢铁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由以下三个公司合资组建,:

1、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春玉

法定地址: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

注册资本:2460万元

联系电话:139********

联系人:吴修江

经营范围:普通货运,仓储服务(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除外),钢铁产品的加工配送、制造、销售。

2、莱芜钢城云通物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春玉

法定地址:莱芜市钢城区钢都大街140号

注册资本:2300万元

经营范围:普通货运、信息配载、仓储服务(化学危险品除外);汽车维修、汽车小修、专项修理、货运汽车及汽车配件销售;货运汽车租赁。

3、莱芜市联众储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春玉

法定地址: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

注册资本:400万元

经营范围:普通货运,仓储服务(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除外),钢铁产品的加工配送、制造、销售。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定;

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

莱芜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莱芜市钢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莱芜钢铁集团发展战略;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证明;

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市场需求分析;

建设规模需求;

项目的选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方案设计;

建设规模及实施方案;

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济评价。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莱芜钢铁集团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及产品外运等年物流量达6000万吨左右,莱钢集团“十一五”的发展规模将达到1500-2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该项目占地1000亩,采用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现代物流管理运作模式,银行、税务、海关、商检、保税仓库等设施完善,以服务莱钢集团为主,立足山东,面向华东、华北地区,提供仓储、加工、装卸、信息发布、电子交易、配送、包装等服务,符合莱芜市发展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地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单位具有多年的物流业务实践经验,势力雄厚,项目可行必要。

根据莱芜钢铁物流中心的作业功能需要和各项作业量预测,在对项目建设规模测算的基础上,确定该物流中心的各项设施建设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商务大厦、高标准仓库、加工中心、露天仓库、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区、停车场、宿舍楼、食堂、修理车间、加油中心、单身职工公寓、道路、绿化、其他设施以及设备、车辆、计算机系统等。

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474000平方米,停车场、露天货场、道路面积共10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2000平方米。

2、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2006年开工,主要安排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征地手续等;2007年为建设关键期,安排项目全部主体工程建设,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各项设施与设备安装工程,于年底投产试运营,2009年正式投产运营。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568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45184.0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7460万元,设备购臵安装费1560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7247万元,预备费3560万元,建设期利息1317万元。

本项目的资金筹措渠道:项目承办单位自有资金投入25684万元,银行贷款20000万元,2007年和2008年各贷款10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全部使用银行贷款。

4、经济效益

经计算,项目经营期内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6470万元,年均实现利润7647万元,年均实现利税8598万元。累计税后利润51235万元,年均税后利润5124万元。

主要指标汇总表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

第一节莱芜市概况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西依泰山,北接济南,东临淄博,南靠新泰。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19分至117度58分,北纬36度02分至36度33分,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人口123.46万。整个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半圆形盆地,中部为低缓起伏的平原,为“泰莱肥宁平原”东起点,西部开阔,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南、北三面群山逶迤,并向盆地中部倾斜。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3米,汉族占总人口的99.7%。

莱芜市交通便利,处于我国华北与华东、沿海与内陆、鲁中山地与黄淮大平原等多标准划分地域的结合部,与淄博、临沂两市毗邻,战略地位重要,区位条件十分有利,交通和农业、矿产、钢铁等资源优势很大。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莱芜市已经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56亿元,年均增长15.5%,比“九五”期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616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三次产业比例达到7.1:67.3:25.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4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4亿元,年均增长13.4%;完成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实现了五年翻两番。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0.2亿元和216.7亿元,五年增加173亿元和142.6亿元。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56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4倍和3.5倍,各项社会事业在“十五”期间均取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莱芜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服务更加完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社会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平安莱芜”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第二节莱钢集团概况

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控股莱钢股份等29个子公司,拥有总资产340亿元,具有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企业之一,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认证企业。莱钢被授予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AAA级信誉企业等荣誉称号。《以提高创造力为核心的学习型企业创建》课题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莱钢主要产品有H型钢、热轧卷板、宽厚板、螺纹钢、特殊钢、热轧带肋钢筋等系列。轴承钢、齿轮钢、热轧H型钢和热轧带钢是“山东省免检产品”;热轧H型钢、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带钢、轴承钢、齿轮钢、船用锚链钢6种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热轧H型钢、热轧带肋钢筋、轴承钢、齿轮钢4种产品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其中热轧H型钢还荣膺“中国名牌”称号,这也是全国冶金行业首批、山东省冶金行业第一个钢材类的中国名牌;20CrMnTiH齿轮钢产销量全国第一,并依靠过硬的质量打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美国福特等著名汽车制造企业。

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使莱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十五”期间虽然能达到千万吨钢的规模,将跨入国内

十大钢行列,但工艺装备和产品结构与国家第一梯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员素质、研发能力、营销体制等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千万吨级企业管理的要求。为此,今后一个时期,莱钢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加快建设“科技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和“人文莱钢”,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尽快实现莱钢发展的阶段性战略转移。即:实现由规模扩张为主向以品种质量效益为主的阶段性战略转移。也就是说,在继续做大的同时,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做强”上。按照调整、优化、完善、提高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打造比较优势,在优化提升中做强,在低成本扩张中做大,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莱钢打造成为装备先进、结构合理、管理优良、机制灵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钢铁强企。

第三节项目公司各投资方概况

一、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注册资本2460万元,是山东莱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拥有国家运输企业二级资质,主要从事汽车货运、汽车修理、设备修造、吊装、钢材仓储和销售业务;主要承担莱钢工艺运输和进出厂原材物料、产品的汽车运输,大宗建材、卷材、钢坯、方坯的储存和莱钢生产线备品备件及技改项目设备的存放。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稳步发展"的原则,全身心致力于市场开发,公司业务量不断扩大。2005年完成货运量2647.37万吨,比2004年上升44.93%;货运周转量84227万吨公里,比2004年增长18.96%。2006年1-9月份货运周转量达到114874万吨公里,比2005年全年周转量增长36%。

目前,公司拥有10个货运车队,1个汽车大修厂,1个修造厂,1个汽车维修服务中心,1个汽车吊装车队,固定资产原

值21598万元(净值10912万元)。下设安全科、财务科、机动技术科、运营控制中心、战略研究室、人力资源科、企业管理科、工会等管理部门。

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发展、超越领先"的企业精神,奉行以人为本,以企业整体形象设计和先进企业文化为导向,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力争打造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二、莱芜钢城云通物流有限公司

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扩股重组于2004年11月份,资本金2300万元,其中汽运公司出资1173万元,占51%;银山型钢公司(莱钢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出资897万元,占39%;汽运公司职工持股会出资230万元,占10%。

2006年9月底资产负债状况:

总资产6868.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2661.03万元,净值1548.37万元,其余为流动资产;负债总额3350.63万元,资产负债率48.78%。公司净资产3517.63万元,其中未分配利润885.52万元,资产权益率51.22%。

2006年经营情况:

该公司主要资产是长途运输半挂汽车,主要经营业务定位是莱钢大宗原材料(进口矿粉)的长途运输,即从青岛、黄岛、日照等港口运进铁矿精粉,同时去程运输销售钢材、钢坯等产品。2006年1-9月份运输收入5300万元,预计全年可达7000万元以上,同时,该公司利用运输资源,组织大批社会车辆参与莱钢货源运输,(社会车辆运输收入未反映,只反映收取管理费部分)是莱钢大宗原材料的主要运输单位。

三、莱芜市联众储运有限公司

联众储运公司是汽运公司参股(实际控股)的子公司,实收资本400万元,其中汽运公司出资80万元,占20%;汽运公司职工持股会出资320万元,占80%。其主要资产是吊装、运输车辆,主营业务是为莱钢建设、维修提供储、运、吊装等服

务。

2006年9月末资产负债状况:

该公司2006年9月末总资产683.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718.18万元,净值502.58万元。负债148.08万元,负债率21.66%;公司净资产535.74万元,其中未分配利润73.03万元,权益率78.34%。

2006年1-9月份经营情况:

该公司主要经营方式是以租用场地,为莱钢储存建设、维修用设备材料、配件并进行相应的吊装运输等为主。1-9月份主营业务收入557.10万元,预计全年可达74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148.80万元,预计全年可达200万元。

第四节物流中心的产生与发展

物流中心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工商企业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供应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中心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现代物流中心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物流中心,也称物流团地,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近十多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出现,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

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分析物流中心在一些发达国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交通问题是世界任何大城市都难以避免的,通过建立物流中心将货运交通尽量安排在市中心区外是国外不少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措施。如日本东京60年代在它的内环线外的市郊边缘带建设了四个“物流团地”,使进入市区的货物先集中在物流中心,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路线统一分送,限制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市区;出市区的货物集中到物流中心,集零为整,再统一运输,提高车辆利用率。

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物流除了会对城市交通带来压力和产生噪声污染,物流中心本身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因而在空间布局上受到规划的限制和制约。如大型仓库本身就不太容易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会带来对城市景观的破坏,不宜过分零散布局,物流园地的建设将散布的物流中心集中于一处,有利于物流中心产生的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这是近年来大型物流中心出现在欧洲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随着市区不断扩展,原来的城市边缘区成为市中心区,商贸、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在此集中,大型配送中心因无力支付上涨的地价和对城市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需要迁出中心区,物流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城市用地结构亟待调整。物流中心的出现既为配送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组织建设物流园区,可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这些企业还可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

满足仓库建设的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仓库单体体制建设有一个朝

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在城市中心地区,大面积的可用于大型仓库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必然迫使其向城市中心以外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集中布局的物流中心的出现。

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

第五节物流中心的功能

现代物流中心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一、物流中心的物流组织与管理功能

物流中心在功能上首先是物流的核心内涵所含盖的物流服务组织与物流运作管理的功能,即物流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存储、运输、装卸、简单流通加工等功能,但与传统的货物运输组织中心所不同的是组成物流中心的各个要素要具有高科技、高效率特征。

物流中心的物流组织与管理的功能一般包括: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储存、保管、集疏中转、市场信息、货物配载、业务受理等,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不同节点将这些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而体现的,从而在物流中心形成了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服务系统。

物流中心是物流组织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外在形态上所有物流中心有相似之处,但是,物流的组织功能因物流中心的地理位臵、服务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及企业的物流组织内容和形式、区位交通运输地位及条件等存在较大不同或差异,因此,物流中心的功能不应有统一的界定。

二、物流中心的经济开发功能

物流中心概念的提出,很重要的原因不是由于其在物流发展和运作本身的作用,而在于其经济开发功能。

物流中心的经济开发功能首先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及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开发上。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开

发性的功能和作用,已为宏观及微观经济领域所认识。

新建设施的开发功能。物流中心一般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城市物流功能区的角度进行建设,具有较大的规模,国内目前较大的物流中心一般占地均在千亩之上,经济发达国家更有占地在数平方公里之多。因此,物流中心的开发和建设,将因在局部地区的大量基本建设投入,而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增长。

此外,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物流管理技术的落后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缺乏,均是阻碍物流快速发展的因素,加快物流中心大量、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及基础条件,培育物流产业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物流中心将因带动物流业发展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开发出新的经济发展领域。

既有设施及资源的整合功能。开发和建设物流中心,将因物流中心在物流组织规模较大和管理水平较高等因素而对既有物流设施在功能上产生替代效应,在既有设施已客观存在局部过剩的情况下,物流中心并非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通过在功能设计和布局上对当前及未来物流组织管理的适应,并通过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从而实现对既有设施的合理整合。即将加速不适应设施的淘汰和退出,使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使用价值的增值,必将带来较好的经济开发效应;物流中心的物流运作的集中,为运输组织资源调整与整合创造了条件。

第六节莱芜市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个莱芜地区

由于现代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一些本应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交给第三、四方企业来经营的物流业务仍然滞留在企业内部。影响了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同全国的物流形

势相类似,目前莱芜市尚存在着物流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观在:政府管理职能整合不够、审批物流配送企业的标准及认定标准不统一。三是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复合产业,人才匿乏,认识不到位,目前普遍存在者“小、散、弱”的状况,表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小、信誉度不高、专业人员少、素质低和服务水平待提高。四是政策滞后。就全国而言、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还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目前,莱芜市还没有制定专门相应的扶持政策。上级已有的相关政策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制定和执行、常出现政策“撞车”现象。在本市不同区域间的经济执法部门执行的政策还不一致、有的物流企业租用社会车辆在业务往来结算上仍有障碍,物流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比较普遍。

二、莱钢交通周边地区

以莱钢产品为纽带,沿205国道自莱芜至新泰,有上百家物流企业,拥有运输车辆2000辆左右,其中山东莱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700辆,泰航物流200辆,泰捷信物流100辆,其余1000辆分散上百家物流公司。这些企业基本是“类物流”性质的企业,即最初的专门从事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某一单一功能服务提供的企业转变而来。由于其功能的单一性,这种类物流服务提供企业的决定优势是成本,即只能在市场上以比自营物流更低的成本赢得客户信任。企业之所以愿意将部分物流功能外包,更多是迫于物流资源(物流设备、设施、资金、人力等)缺乏或自身能力不足以支付该项目开支,以及为寻求更高运做效率等为目的。随着莱钢登上千万吨钢的台阶,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集成物流方式,即个性化物流服务,它包含从制造网络、分销网络以及为保证实体和信息有效流通的贯穿于整个销售链的一体化、个性化。这种物流服务和莱钢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合同关系或者契约关系,更不是简单追求效益的短期利益关系,而是彼

此融合、相互渗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制造物流、销售物流等紧密衔接的,融合准时化生产方式、柔性制造单元、精益生产方式、快速顾客反应等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物流系统。

第三章建设莱芜钢铁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各级政府逐步把发展现代物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在"十五"规划中,第一次将物流列入发展的重点。为了切实推动中国物流的发展,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其他几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从政府的角度下发的第一个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为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原国家经贸委公布的2002年90亿元技改国债贴息重点支持行业中,流通业首次成为10大行业国债技改支持重点之一。这次技改国债贴息支持流通业的核心内容是: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快速低成本的增值服务,降低中国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加强物流物流中心的规划和服务;重点推进流通企业现代化,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得到发展,培育5至10家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在20亿至50亿元的连锁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交通部为加快物流发展也颁发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物流服务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为促进国际贸易及物流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原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审批程序方面做了规定,以起到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整顿和规范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及以连锁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