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Ⅹ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建立真实、全面、动态反映非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管理体系,增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的能力,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ⅩⅩ]29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甘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分类目的

(一)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

(二)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三)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置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四)为判断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充足性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

(五)为计量、监测资本充足率,评价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既指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也包括各级行(联)社机关本身及省联社办事处的非信贷资产。其根据风险和损失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安全性和风险性两类。

(一)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周转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等非信贷资产项目。

(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

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类资产、委托及代理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历年亏损挂账等非信贷资产项目。

第四条分类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以非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以预计损失程度为主要分类标准;

(二)真实原则。广泛搜集非信贷资产的各类信息,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与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评估,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类别。对减值迹象判断困难或计量精确性受到影响的,应运用审慎的专业判断和稳妥的分类方法;

(四)动态原则。当出现有可能影响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因素时,应适时、动态地对相关资产进行重新认定与分类。

第五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实施的原则,由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落实组织、培训、试点、推行、考核等工作。

第六条本细则适用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第二章分类方法

第七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信贷资产的形态、对象、权属、账龄等因素,对不同的非信贷资产相应使用风险分类法、账面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专家判定法等分类方法进行质量分

类。

(一)风险分类法:根据资产账龄、交易对手履行合同和债务偿还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投资类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

(二)账面价值法:根据资产的特性、合同及账面的价值,能直接确认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将资产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和损失程度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待处理财产损溢、历年亏损挂账等。

(三)可变现净值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是指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相关处置税费后的金额。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可(已)变现净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 ×100%。

主要适用于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四)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根据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估算投资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

主要适用于投资类资产等。

(五)专家判定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专家组综合判断确定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主要适用于资产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使用上述分类方法确认损失的资产。专家组可由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

第三章核心定义

第八条本细则按照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和预计损失程度,依据一定分类标准和方法,将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非信贷资产。

第九条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

(一)正常类: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能够正常回收,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资产及收益会发生损失。其基本特征为“一切正常”;

(二)关注类:资产未发生减值,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其基本特征为“潜在缺陷”;

(三)次级类:资产已出现显著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其基本特征为“缺陷明显,损失较小”;

(四)可疑类:资产已显著减值,即使采取措施,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其基本特征为“肯定损失,损失较大”;

(五)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其基本特征为“基本损失”。

第四章分类标准

第十条现金及周转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依照账面价值法一般可认定为正常类。

第十一条专项央行票据分类标准:

(一)在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认定为正常类。

(二)在延长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认定为关注类。

第十二条同业债权分类标准:

“同业债权”包括:拆放同业(含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

和调出调剂资金)、存放同业款项(含存放联社款项)和买入返售资产等,均采用风险分类法进行质量分类。

(一)拆放同业分类标准:

1、交易对手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拆借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可以划分为正常类:(1)交易对手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能正常足额偿还债务;

(2)拆借未到期;

(3)本笔拆借能按期支付利息;

(4)如有担保,担保合法、有效、足值。

2、尽管交易对手目前有能力偿还拆借本息,但存在影响债务偿还的不利因素,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可划分为关注类:(1)宏观经济、行业、市场、交易对手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2)交易对手改制(如合并、分立等)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3)交易对手还款意愿差,不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合作;

(4)交易对手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但担保合法、有效、足值,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债务;

(5)担保有效性有瑕疵,可能影响债务归还。

3、交易对手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可划分为次级类:

(1)交易对手支付出现困难;

(2)交易对手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足额收回债权;

(3)因交易对手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拆借合同的还款条款做出较大调整;

(4)拆借款项本息逾期30天(含)以内;

(6)预计损失率30%(含)以内的。

4、交易对手无法足额偿还拆借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会造成较大损失,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可划分为可疑类:

(1)因交易对手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拆借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后,仍然逾期或仍然无力归还;

(2)交易对手资金来源不稳定,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3)交易对手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且当年继续亏损;

(4)农村信用社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债权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

(5)拆借款项本息逾期30天以上;

(6)预计损失率30-80%(含)。

5、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下列拆借款项应认定为损失类:(1)交易对手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农村信用社经对交易对手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

(2)交易对手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拆借款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

(3)交易对手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并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对交易对手和担保人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

(4)因交易对手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诉诸法律,经法院对交易对手和担保人强制执行,交易对手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无法收回债权。

(5)因上述(1)至(4)项原因,交易对手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相关费用,小于拆借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

(6)由于上述(1)至(5)项以外原因,交易对手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且拆借款项逾期2年(不含)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

(7)预计损失率为80%以上。

(二)“存放同业款项”分类标准:

根据存放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状况,约定期限、预计损失率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款项所有权是否受到限制,确定风险类别。

1、存放金融机构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存放款

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可以划分为正常类: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款项的所有权有争议的,至少分为关注类,至少分为关注类;

3、存放款项到期不能支取逾期1至30天(含),或预计损失率30%(含)以下的,至少分为次级类;

4、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采取法律手段,但可以预计即是执行法律程序仍将发生较大损失,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或经多次谈判和追索交易对手明显没有还款意愿的,或存放款项逾期30天至90天(含)的,至少应划分为可疑。

5、对交易对手的诉讼(仲裁)程序已经完结,但资产本息仍只能收回极少部分或完全损失,损失率在80%以上的,或因各种原因决定不能提起诉讼(仲裁)的,或逾期超过180天的,应至少划分为损

失类。

(三)“买入返售资产”分类标准:

1、买入返售资产以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作为质押券,且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冻结的,原则上分为正常类。其余划分为关注类;

2、买入返售资产已出现逾期的,或预计损失率30%(含)以内的,至少划分为次级类;

3、买入返售证券属无券买卖或买空卖空,或交易对手存在挪用回购资金从事非法活动等违规行为的,或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至少分为可疑类;

4、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权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预计损失率在80%以上的分为损失类。

第十三条待处理抵债资产分类标准

“待处理抵债资产”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

待处理抵债资产的分类主要运用可变现净值法,并考虑资产状况、处置变现难易程度、可收回价值与账面价值对比情况等因素,逐笔确定预计损失,进行质量分类。至少划分为关注类。分类标准为:(一)能在市场上随时变现,且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扣除各项处置税费后不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认定为关注类;

(二)市场变现能力一般,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扣除各项处置税费后低于其账面价值,一旦变现将造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预计损失率小于30%(含)的认定为次级类;

(三)变现能力差,产权未过户,存在严重法律瑕疵,或严重毁损、贬值,变现后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预计损失率为30%—80%(含)的,认定为可疑类;

(四)难以变现且使用价值很低,存在严重法律瑕疵,或严重毁损、贬值,预计资产将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资金,预计损失率在80%(含)以上的认定为损失类。

未在《ⅩⅩ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时间内处置的抵债资产的,至少应下调一级。

第十四条应收账款分类标准

“应收账款”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及投资等,按照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应收取的利息。主要按照风险分类法确定其分类标准。

凡表内应收利息在90天以内的,原则上不高于相对应的主债权五级分类情况。ⅩⅩ年以前形成的应收利息全部划为损失类。

第十五条其他应收款分类标准

“其他应收款”包括各类垫款、挂账和暂付及应收款项。主要运用风险分类法,并考虑预期损失程度等因素,进行质量分类。账龄分类标准为:

具有以下特征的直接认定为损失类:

(一)经济案件经仲裁机构仲裁或经司法机关判决生效、并已执行终止不能弥补的损失。

(二)刑事案件在追赃完结或民事案件执行终止后尚不能弥补的损失。

(三)内部劳动争议纠纷中被仲裁机关裁定承担付款责任而形成的损失。

(四)因突发事故等造成的扣除保险赔偿后仍不能弥补的其他应收款损失。

(五)责任人赔偿后仍不能弥补的结算、出纳短款损失等。

第十六条投资类资产分类标准:

“投资类资产”指债券投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主要按照风险分类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分类。

(一)债券投资分类标准:

1、对于以长期投资为目的、准备持有至到期日的债券,主要考虑发债主体的资信状况和债券本息的可收回性,按照风险分类法进行质量分类。

(1)国家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券等直接划入正常类。

(2)其他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应根据债券存续期、发行人信用前景和信用等级等,按照风险分类法进行质量分类。分类时可将专业评级机构的债券评级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①债券处于存续期内,评级高于BBB-及Baa3(含),或债券发行人经营正常,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券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认定为正常类:

②债券评级高于BB-及Ba3(含),或债券发行人有能力偿还债券本息,但存在对偿还债券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以及没有债券评级的中央企业债券,认定为关注类;

③债券处于存续期内,但债券评级低于B+或B1(含),或债券发行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以及没有债券评级的地方企业债券;或债

券本金、分期付息债券欠息均逾期30天(含)以上的或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认定为次级类;

④债券到期后未能得到足额偿付,或者债券虽然处于存续期内,但已经宣布违约;或债券本金、分期付息债券欠息均逾期30天以上至2年(含)以内的,或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认定为可疑类;

⑤债券融资方已经破产或虽未破产但已经关门停业的,且没有债券偿还能力以及融资行为存在严重法律瑕疵的债券投资;或由于债券发行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且债券投资款项逾期2年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或预计损失率在80%以上的,认定为损失类。

2、对于以交易为目的、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根据分类时点证券市场收盘价格计算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率=[(账面价值-市场价值)/账面价值]×100%)进行分类。

(1)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一般可划分为正常类。

(2)若公允价值呈不利变动趋势,可划分为关注类。

(3)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可划分为次级类。

(4)对已关闭、破产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的债券,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之间的,划分为可疑类。

(5)预计损失率80%以上的,划分为损失类。

(二)股权投资分类标准:

1、对于可以获得股权市场公允价值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分类。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为:如存在活跃市场的,则其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

(1)公允价值高于投资的账面价值,没有影响股权投资的不利因素的认定为正常类;

(2)公允价值虽高于投资的账面价值,但估计存在影响股权投

资的不利因素,认定为关注类;

(3)公允价值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股权投资存在一定风险,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下的,认定为次级类;

(4)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股权投资存在较大风险,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以内的,认定为可疑类;

(5)公允价值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股权投资肯定损失,预计损失率在80%以上的,认定为损失类。

2、对于无法获得股权市场公允价值的,如果企业财务报表经审计可认为是真实可信的,依据每股净资产计算预计损失率。

预计损失率=[(投资的账面价值 - 每股净资产×本机构持股数)/投资的账面价值] ×100%

同时,结合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债权产权是否明晰以及影响被投资单位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社会等因素分析,整体评价其风险状况和预计损失程度,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1)持股净资产总数高于投资的账面价值,没有影响股权投资的不利因素,认定为正常类;

(2)持股净资产总数虽高于投资的账面价值,但估计存在影响股权投资的不利因素,认定为关注类;

(3)持股净资产总数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经营出现不畅;或有违规行为;股权投资存在一定风险,预计损失30%(含)以内的,认定为次级类;

(4)持股净资产总数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出现经营危机或有重大违规问题,监管当局已对其发出警示或整改通知;被投资单位已被宣告破产、接管、撤销,或停止经营、名存实亡,进入清算程序;股权投资存在较大风险,预计损失30%-80%(含)的,认定为可疑类;

(5)持股净资产总数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股权投资肯定损失,

预计损失80%以上的,认定为损失类。

3、对于无市场公允价值且无法保证企业财务报表可信度的股权投资。

(1)至少划分为次级类;

(2)被投资企业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无法获得有关信息的,至少划分为可疑类;

(3)具有以下特征的划分为损失类:

①被投资单位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②被投资单位或被持股企业亏损严重,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经清算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③通过拍卖、出售、协议转让等形式处置被投资单位后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④已采取法律诉讼手段,但被投资单位仍无法偿还投资而形成的损失。

⑤转让、出售股权后形成的账面实际投资损失。

(三)入股联社资金直接认定为正常类。

(四)投资资产科目中核算的“应收债券利息”,原则上不高于相应主债权的五级分类情况。

第十七条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分类标准

(一)委托及代理资产应依据操作风险进行质量分类。对于按委托协议约定,由委托单位指定贷款单位(投资项目)、用途、期限、利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的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若有关法律文件齐全,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已按约定尽到管理职责的,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二)出现法律文件缺陷,可能导致法律纠纷,但可以采取补救

措施的,应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三)对于经法院判决应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预计损失率30%(含)以内的,应至少划分为次级类。

(四)经法院判决应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预计损失率30%-80%(含)的,划分为可疑类。

(五)行社脱钩前代理农行的委托贷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垫款并确实无法增补贷款基金(资金)的,划分为损失类。

(六)实际由农村信用社承担风险的假委托实自营、假委托实垫款,按照贷款或投资的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七)预计损失率80%以上的,划分为损失类。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分类标准: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一)只针对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确定是否存在价值变动迹象,采用可变现净值法,按账面价值(此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预计损失并据以进行质量分类。

1、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无产权争议的,认定为正常类;

2、房产类固定资产暂无产权证、土地证,其他资产暂无所有权证,但无产权争议或闲置时间在6个月至1年以内,评估价不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的,认定关注类;

3、存在产权争议或闲置时间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认定为次级类;

4、评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固定资产认定为可疑类;

5、二年以上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使用,且无转让

价值的固定资产;已被淘汰或即将淘汰,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严重毁损、有账无实、存在法律瑕疵无法变现的固定资产;预计损失率在80%以上的固定资产,认定为损失类。

(二)账面上反映、但房产实际上已卖给职工的房屋,全部列为“房改”类固定资产,按照财政部《关于金融企业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财金[ⅩⅩ]28号)有关意见,对已批准为损失但尚未消化完的房改损失,直接认定为损失类。

第十九条在建工程分类标准:

“在建工程”指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或虽交付使用但工程未决算的各项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和大修理工程。按照专家判定法进行分类。

(一)法律手续齐全、运行规范、正常建设的认定为正常类;

(二)非正常原因停建3个月(含),认定为关注类;

(三)非正常原因停建3至6个月(含),认定为次级类;

(四)非正常原因停建6个月至1年(含),认定为可疑类;

(五)非正常原因停建1年,认定为损失类。

被查出有严重违规问题的在建工程、存在各类法律纠纷的在建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风险类别,但至少应划分为次级类。

第二十条无形资产分类标准:

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软件及其他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采取可变现净值法进行分类,按照账面余额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和实际受益期(指资产已使用年限与预计继续正常使用的年限之和)长短预计损失,确定风险类别。

(一)实际受益期不小于规定摊销期的、且预期可收回金额不小于账面价值的,划为正常类。

(二)实际受益期小于规定摊销期的,至少划入关注类,并按预计损失率[公式:(1-实际受益期/规定摊销期)×100%] 分类

1、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认定为次级类;

2、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认定为可疑类;

3、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认定为损失类。

(三)对未摊销完毕的可能具有价值变动迹象的无形资产,采用“可变现净值法”,按照账面余额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预计损失进行分类。

1、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认定为次级类;

2、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认定为可疑类;

3、预计损失率在80%以上的,认定为损失类

(四)对无形资产中核算的各种软件,在经营过程中正常使用的视同正常类资产,原则上不作预计损失;由于各种原因今后不再使用的,应按照账面余额100% 预计损失。

(五)对其他无形资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并预计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当由于市价波动、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预计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应当将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预计损失,按本条(三)项规定损失率档次进行分类。

(六)以下项目直接划分为损失类: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且已不能带来经济利益。

2、该无形资产不再受法律的保护,且不能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十一条递延资产分类标准:

“递延资产”指已经对与经营有关的事项支付了一定费用,但效果不仅在本期体现,还可有益于以后各期的资产。按照摊销期确定分类标准。

(一)“递延资产”在正常摊销的基础上认定为正常类;

(二)若遇特殊原因导致“递延资产”受益期小于规定摊销期的,

按预计损失率确定风险类别。

预计损失率=(1-实际收益期)/规定摊销期)×100%

1、预计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划分为次级类;

2、预计损失率在30-80%(含)的,划分为可疑类;

3、预计损失率在80%以上的,或如因网点撤并或其他

原因导致摊销期间无法正常摊销的,划为损失类。

第二十二条待处理财产损溢分类标准:

“待处理财产损溢”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按照账面价值法,依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面反映的金额,损失部分直接划为损失类,盈余部分最多划为关注类。

第二十三条固定资产清理分类标准:

“固定资产清理”按照可变现净值法,进行质量分类。

(一)可变现金额等于或超过账面价值,且清理手续齐全,划分为正常类;

(二)可变现金额虽等于或超过账面价值,但清理手续存在瑕疵,划分为关注类。

(三)现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损失率在30%(含)以内的,划分为次级类;

(四)损失率在30%-80%(含)的,划分为可疑类;

(五)损失率在80%以上的,划分为损失类。

第二十四条历年挂账损失的分类标准:

本细则按照账面价值法,历年挂账损失直接划为损失类。

第二十五条特别规定

(一)未准确核算的项目,或由于分类所需的资料不全,导致风险分类判断困难的项目,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非信贷资产的有关制度规定的,除已划分为损失类的,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

(三)非信贷资产的数据应与“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保持一致

第五章操作规程

第二十六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为初分、初审、认定三个程序:

(一)初分

1、核对会计核算科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科目的核对要做到准确无误,即各类非信贷资产的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务均要相符。

2、收集整理资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建立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档案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和有关初分人员按风险分类要求,收集完善分类信息资料,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准备工作,确保非信贷资产档案完整和真实。其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1)背景资料(撰写)。

①非信贷资产的形成过程及现状;

②非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履约意愿等,及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③非信贷资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往资产处置、变现损失率等;

④非信贷资产有关操作管理情况。

(2)分类工作底稿,附表二-1至18;

(3)分类认定表,附表四-4;

(4)附件材料。指该项资产所涉及有关资料的复印件,主要包括:

①法律文书,主要包括交易性非信贷资产的协议、审批文件、担保文件等,非交易性非信贷资产的产权证书或权利证书,开发、购买、新建、改造、维修、投资转入、以资抵债的协议及;有关非信贷资

产按规定挂账的批文件等。

②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主要包括非信贷资产资金支付结算的原始凭证和有关原始计录;

③司法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主要包括取得有关非信贷资产法律部门的判决、裁定、仲裁文书及政府部门的文件;

④本机构已有的调查分析报告;

⑤原认定的风险分类资料,包括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记录、批复文件等。

⑥特殊原因造成权属资料不全、对手信息不全等风险分类依据信息资料不完整时,必须书面说明形成经过和原因,经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作为风险分类依据备查。

非信贷资产档案建立,有交易对手按户建立,无交易对手的按业务品种建立。

3、提出初分意见。初分人员依据分类标准,对风险分类做出初步判断,提出初分类理由和初步分类意见,形成背景资料(表四-3),并按不同的风险资产逐笔(户)分别建立工作底稿(附表二-1至18)填写非信贷资产认定表(表四-4)。

4、上报初分结果。将工作底稿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及其他资料呈交农村合作金融基层机构(信用社)风险分类工作小组进行初审。

(二)初审

1、审核初分结果。农村合作金融基层机构(信用社)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对上报的初分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审核资料完整性、程序合规性、分类理由的充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2、实地核查。根据初分情况选择重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对初分结果不准确或有疑问的,要逐笔实地进行核实,并形成风险分类核查报告。

金融扶贫信贷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甲方: 乙方: 丙方: 丁方: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甲乙丙丁四方就金融扶贫信贷合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四方根据诚信、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信贷政策、文件,本着“甲方积极推动,乙方独立评审,丙方提供担保,丁方监管监督,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开展合作,共同积极促进全县金融扶贫信贷工作开展。 第二条支持对象主要为养驴扶贫产业、高效智能温室蔬菜扶贫大棚及其他特色种植、养殖扶贫项目、各种扶贫合作社和其他参与扶贫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第三条风险补偿金规模暂定为万元,由甲方安排筹集到位。风险补偿金存入丙方在乙方开立的账户,专户管理。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 (一)甲方有权向乙丙两方推荐符合条件的客户。 (二)对风险补偿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 第四条甲方的义务 (一)当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账户余额不足风险补偿金总量的20%时,甲方应及时补足余额,资

金未到账前乙方可以暂停发放新的贷款。 (二)甲方根据乙方出具的利息结算凭证,择优向借款对象支付相应的利息补贴。 第五条乙方的权利 (一)对于甲方推荐的客户,经乙方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可以不予发放贷款。 (二)当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未到位或余额不足担保资金总额的%时,乙方有权暂停发放贷款。 (三)乙方可在小额扶贫信贷本金逾期30天以上、欠息60天以上,追偿无果后,从风险补偿金账户中按比例扣划资金,用于代偿客户拖欠的本金。 (四)经营主体抵押资产购买保险受益人为乙方,财产抵押权为乙方。 第六条乙方的义务 (一)乙方执行优惠利率,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二)乙方或其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信用环境、产业特色前景、风险管控能力等因素,安排扶贫专项扶持资金,资金规模按照风险补偿金的10倍投放。 (三)对丙方存入的风险补偿金,从签署协议之日起第一年乙方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当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第二年贷款无不良,乙方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当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贷款如有不良,风险补偿金余额转存定期。 (四)当出现贷款逾期需要代偿时,乙方应根据本协议,优先从风险准备金(根据甲丙双方签订的风险补偿金委托管理协议书风险准备金来源如下:①受托方从本风险补偿金支持的扶贫小额信贷担保项目的担保费收入中提取50%,作为风险准备金;②委托方风险补偿金的定期存款收益全部作为风险准备金;③接受的其它专项风险补偿或补助金。)中支付代偿,不足部分由甲丙双方按照90%支付代偿,乙方按照10%支付代偿。其中甲方以风险补偿金及其收益为代偿底线,仍不足部分由丙方兜底垫付。逾期代偿后,甲方配合乙方、丙方启动代偿资金追偿程序,依法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追偿。追偿回来的资金按代偿比例归还各方,再次归还风险准备金。 (五)如出现第五条第(三)款情况,乙方在扣划资金前7个工作日书面告知甲方、丙方和丁方,以便进行相应账务处理。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析报告模板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析报告为了做好**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确实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资产的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和《省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以及《**市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县联社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组织机构》、《**县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工作估价小组》。按照文件精神,我们认真核对帐务,查找资料,严格审核,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现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县原非信贷资产总计**万元,合并抵销后资产总计**万元,其中: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万元;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万元。初分情况:正常类**万元(其中:正常类**万元,关注类**万元);不良类**万元(其中:次级类**万元;可疑类**万元;损失类**万元)。 二、风险分类结果如下: (一)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共计**万元,包括现金**万元和准备金存款**万元,这两项资产都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依照账面价值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共计**万元,其中: 1、专项央行票据**万元,2005年9月1日,根据人民银行\银监

会精神,置换不良资产,其中置换不良贷款**万元,置换历年亏损**万元,到2007年9月到期,根据《实施细则》在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2、存放同业款项**万元,是各社在县农行、县工行、市御河分社为了方便结算的款项,各行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且能按期支付利息,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正常类。 3、入股联社资金**万元,是县联社入省联社清算中心的资金,为了方便资金结算,按照《实施细则》入股联社资金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4、待处理抵债资产总计**万元,其中:(1)**信用社**万元,是**年依法起诉贷户**和**年起诉**而收回的抵债资产,分别是**作价**万元和**作价**万元;(2)**信用社** 万元,是**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3)**信用社**万元, 是**年依法起诉贷户**而收回的抵债资产——**,作价**万元。这些抵债资产不论是车辆、设备,还是厂房都已严重毁损、贬值,使用价值低,难以变现,持有年限最短的达5年多,最长的也达10年多,预计损失率都在90%以上,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损失类。 5、其他应收款共计**万元,其中: (1)诉讼费共计**万元,包括**信用社共计**户**万元;**信用社共计**户**元;**信用社共计**户**元;**信用社共计**户**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超75精编版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超75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超75% 家庭金融资产(单位:元) 家庭金融资产构成 和讯银行消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5月13日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其中,城市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11.20万元;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3.1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显著,金融资产在家庭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最高,为57.75%;现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占2.43%。银行存款和现金等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介绍,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是经过对全国25个省、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8438份有效样本的科学分析形成的,是我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家庭金融状况的数据,其中包括: ——家庭储蓄。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 10%的家庭,其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増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 ——住房资产。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世界平均的60%。其中,城市家庭为85.39%。城市家庭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 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

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各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五条根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的核心定义分别为: (一)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

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 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 (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 (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 (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 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

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

阿荣旗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讲义 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此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新课题,为了将全区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完成,便于各级农村信用社对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我们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作了相关分类工具表。现就操作步骤、现金、业务周转金类资产、同业债权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固定资产类、在建工程类相应工具表的填制讲解如下: 操作步骤 一、各信用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和《阿荣旗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二、核对账务、收集有关资料; 三、编制工作底稿 1、资产项目:填列资产所属会计科目名称; 2、资产名称:填列具体资产名称; 3、编制内容应具体包括:资产形成时间及原因、资产

现状、具体分类理由及依据、分类结果。 四、填制工具表 现金类资产、存放联行款项等(附表1-1) 在填制工具表前必须按分类程序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填制工作底稿确定分类结果,然后按分类结果填制认定工具表。 1、现金资产、存放联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由于风险很低或无风险,风险分类时可直接依照账面净值法认定为正常类。分类前应收集如下资料: (1)分类日期的现金日记账(复印件);(2)日报表(复印件);(3)对账单(复印件)。这些能较全面的证明这些资产的状态,当然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分类社要多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证明材料。但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历史问题,出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不能划分为正常类的情况,比如前些年有的信用社在人民银行融资中心的钱,现在融资中心取消了,但这部分资金就不应该仍放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而应根据资金的性质调整到相应的科目。 填这张表时在填报说明中要注意第二项,现解释如下: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7]5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0七年四月三日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

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03-15T15:13:20.010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12期作者:白秀林[导读] 立足金融服务扶贫开发实际情况,必须面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走出金融扶贫的困境。 中国人民银行宁武县支行白秀林山西宁武 036700 摘要:立足金融服务扶贫开发实际情况,必须面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走出金融扶贫的困境。 关键词:金融扶贫;问题;对策 金融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保障,没有金融支持,扶贫很难执行。为了引导金融机构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强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我们必须面对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走出金融扶困贫境。 1金融扶贫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金融机构、各单位之间缺乏换位思考 部分单位负责人认为,脱贫攻坚,就得有钱有项目,单位不具备这些条件,就觉得脱贫无从下手,没有挖掘出将本单位的优势,工作中陷于被动。金融机构埋怨条件不成熟,业务量大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贫困户认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要苛刻、程序烦琐,急需用钱却贷不到款,特别是部分银行在乡镇没有营业网点,群众贷款只能到县城办理,十分不方便。 1.2投入少、见效慢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空间大,道路、饮水、等工程量大,有的至今道路还没有硬化,个别村庄三通还没有完成,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1.3识别难度大、贷款难度大 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金融企业站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贫困户属于低收入人群,绝大多数不符合贷款条件,贷款风险大,存在不敢贷款的情况。放贷金额少,利息收益小,贫困户时常因为无担保等情况贷不到款,制约自身发展。 1.4脱贫难度加大、互相间很难配合 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政府、金融部门、贫困户三者之间对接机制简单,沟通配合难度大。金融机构在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中,没有资源共享,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没有相互补台。 1.5贷不出去、贷不到 当前,绝大多数贫困户存在年龄偏大、偿还能力低、无抵押和不良信用等情况,与现行金融政策相违背,导致金融机构放款额度较少,速度推进缓慢,形成了“两张皮”情况,金融机构有钱贷不出去,贫困户需要用钱却贷不到款。走出金融扶贫困境,破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2金融扶贫的对策 2.1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大力推广“小额贷款”等贷款品种,有效提高农民工贷款可获得性。信贷员工坚持“八不准”制度,对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并不断改进贷款流程,建立了限时审批限时发放的“绿色通道”。同时,积极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推出“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进一步丰富贷款品种,持续扩大信贷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得到资金支持。 2.2针对农村地区和扶贫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扶贫政策的落地,往往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提高信贷可及性,强化普惠金融,是金融扶贫的攻坚内容。我行将定点帮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让广大农民兄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创新农户贷款产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农户贷款运行规律,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双联农户贷款、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三农“市场+商户”贷款等多项特色农户贷款产品,满足了农户金融需求,推动了农户贷款投放。 2.3建立健全扶贫机制,有效提高透明度和办贷效率。通过向农户公开贷款种类、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和贷款程序等,使农户清楚了解互助资金贷款的基本信息。同时,进一步简化办贷流程,开辟互助资金贷款“绿色通道”,优先发放互助资金贷款,确保项目村贫困农户能及时获得信贷资金。创新工作,精细实施。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贫困农户为工作重点,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强化保障,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生态环境建设、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微型金融服务“六大扶贫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健全干部驻村工作队、落实干部帮扶责任人制度。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原则,让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责任人,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驻村工作队依据村情,充分尊重民意,制定帮扶规划,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民居改造、产业发展、能力提升。 2.4坚持服务优化,防范风险。借助政府平台,通过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多村信贷项目资金等扶贫资金规模,不断延伸金融机构服务领域,延长金融服务链条,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增强了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了金融支持贫困户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对因为逾期、担保等只要不是恶意借贷,借款已经还清而在金融机构“黑名单”不能享受金融机构服务的人员,我们设计了依托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和村两委班子、启动扶贫资金风险代偿功能的“诚信复活”功能。对“黑名单”人员贷款前置程序设计为:互助资金合作社社员--个人申请--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保--互助资金合作社审核推荐--扶贫办、信用社复核--办理手续、发放贷款。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2.5“扶贫先扶智”,我们通过专门的宣传,传递金融知识和致富信息,以送服务、送知识、送信息到村到户,着力提升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节假休息时间向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和政策信息,让贫困地区群众切身感受到金融资源和扶贫政策的有效利用对自身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激发扶贫对象的干事创业热情。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熟悉金融工作的优势,帮助村寨理清发展思路,让农户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有本“明白账”,明确脱贫致富的重点及方向。参考文献: [1]叶华职,孙家雨;把扶贫贷款送到农民手中[J];老区建设;2002年01期.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我们**信用社现所辖17个行政村,农户**户,**余人,职工总数14人。截止3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股金余额**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今年5月份,在信用联社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培训,对我社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掌握了贷款的真实情况:分类前我社正常贷款**笔、**万元、占比**%;逾期贷款**笔、**万元、占比**%;呆滞贷款**笔、**万元、占比**%。其中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分类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占比分别为**%、**%、*%、*%、*%,笔数分别为**笔、**笔、**笔、**笔、**笔。其中后三类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发现不良贷款在分类后增加了*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 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

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XX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年月中旬联社召开的信贷业务培训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业务培训以来,紧紧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严格按照《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贷款风险操作流程对我社现有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小结: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以来,我社信贷人员在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收集贷款户信息,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由有关部门出据了证明材料。截止月末,全社各项贷款共笔,金额为元。按四级期限管理统计:正常贷款余额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元,(其中:逾期元,呆滞元),占比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统计:企业贷款1笔金额元,占比为 %,初分结果为可疑类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881笔,金额元,占比 %;其中:正常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关注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次级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可疑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损失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

中美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研究

时代经贸 2010 年 12 月 中旬刊 总第190期 中美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研究 赵 燕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摘 要】在经济波动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资产价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各国家庭不得不直面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家庭实际的金融资产组合配置行为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出各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规律,并提出了改善和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家庭储蓄;金融中介 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波动,很多家庭开始意识到财富保障的重要性。财富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容易受到经济起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多样的投资需求。居民所持有的家庭资产组合主要包括实物资产(土地、房屋等)和金融资产(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国债、保险和外汇存款)。家庭资产组合理论一直是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家庭实际的金融资产组合配置行为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出各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规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我国金融投资工具创新指明方向,并且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虽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如果将储蓄存款、现金和国债算作非风险性资产,而将股票、保险和外汇存款视为风险性资产。在中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非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超过了80%,风险性资产不超过20%。即使是在储蓄存款“大搬家”、股指最高达到6000多点的2007年,我国家庭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两者相加所占的比例也仅为16%。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这些资金是家庭为自己及其家人未来储备的购买力,所以大部分对市场利率几乎没有弹性。 表1 我国家庭部门的流量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单位:亿元,%) 19982001200420062007现金851(7)874(6)1434(7)2524(7)2741(8) 储蓄存款9257(74)9973(72)15678(74)21284(62)10407(30) 国债1372(11)711(5)-740(-4)410(1)-236(-1) 股票766(6)1114(8)717(3)672(2)2148(6)保险准备金298(2)1156(8)3516(17)4365(13)6221(18)证券投资基金份额1519(4)3438(10)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3416(10)8986(2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0-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 注:从2005年起,中国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的统计指标中增加了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和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两种金融工具类型。 二、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Bertaut(2003)和Aizcorbe(2003)根据美国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认为90%的美国家庭进行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25%的家庭拥有5种以上不同金融资产,持有安全性资产和较安全资产比重较以前没有多大变化,但风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在上升,持有股票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收入、教育群体中都有表现。根据美联储2009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数据库(见表2),可以看到,虽然从2004年到2007年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绝对量在上升,但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了1.8个百分点,至33.9%,这一比例从2001年的42.2%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各类金融资产的相对份额也有所改变。表2中,美国家庭直接持有股票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由1998年的22.7%下降到2007年的17.9%(不过,这一比例仍然比中国家庭的要高);债券与其他托管资产所占的百分比有所下降,由退休账户的股份和投资基金组合(Pooled investment funds )比例的上升所抵消。共同基金和退休账户这两类金融资产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50.5%。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投资品种非常发达,房产、基金、股票、债券和外汇等投资方式应有尽有,而对投资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在共同基金有八十多年年历史的美国市场上,根据美国基金协会的调查,约84%的基金投资者声明其投资目标是为将来退休而进行储蓄金。 表2 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与变化(%) 金融资产类型1998200120042007 交易账户①11.411.413.211可转让定期存单 4.3 3.1 3.7 4.1储蓄债券②7754 债券 4.3 4.5 5.3 4.2 股票22.721.517.617.9投资基金组合(货币市场基金除外)12.412.114.715.9退休账户27.628.93234.6人寿保险账户现金价值 6.4 5.33 3.2其他资产管理账户8.610.58 6.5其他 1.7 1.9 2.1 2.1 总 计100100100100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40.742.235.733.9 资料来源:美联储2009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数据库(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SCF是由美联储三年一次发起的关于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养老、收入和其他人口特征等的调查。 对于各国居民而言,房屋财富一般占家庭总财富的一个大的组成部分;在2007年,美国居民的房屋财富占家庭总资产的平均水平是31.8%。在2004-07年期间,这一比例整体略有下降。在不同的收入分布中,房屋对于家庭总资产组合的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很大。一般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屋财富占家庭总财富的比例变得较小。(资料来源: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 三、日本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表3 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与变化(单位:兆日元,%) 19982001200420072008金融资产余额1327.71371.11427.11464.51409.3现金30.0(2.2)38.0(2.7)41.7(2.9)43.0(2.9)43.7(3.1)银行存款693.7(52.2)727.3(53.0)730.7(51.2)732.2(49.9)742.7(52.6)股票外证券81.4(6.1)72.2(5.2)73.8(5.1)107.3(7.3)90.2(6.4)股票96.2(7.2)85.3(6.2)133.5(9.3)119.7(8.1)84.5(5.9) 保险、年金准 备金 358.9(27.0)379.0(27.6)382.2(26.7)402.6(27.4)393.3(27.9)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http://www.boj.or.jp/theme/research/stat/sj/index.htm 从表3可以看到,日本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与银行存款和保险以及年金准备金,两者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之和甚至接近于80%。日本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模式表明,日本家庭的投资确实是保守的;家庭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表现出风险厌恶:家庭过多投资于银行存款和人寿保险。这种资产选择行为模式背后的最主要的经济原因在于:日本在走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后致富之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高经济增长模式日益难以为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被迫开放市场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政府转型的政策措施,市场风险迅速蔓延,家庭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面临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引发了日本家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 风险管理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及时的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监测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的质量;(二)发现信贷资产审批、发放、贷后管理、清收等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风险防范; (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四)为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信贷资产包括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和零售业务信贷资产。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公司客户发放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信用证、保函和承兑汇票等各类表内外公司授信业务(以下简称公司业务贷款)。零售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自然人客户发放的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业务(以下简称零售业务贷款)。本办法所指的借款人包括公司和零售各类表内外授信业务的申请人。 本办法所指的贷后检查包括对各类授信业务的授信后检查。 第五条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当真实客观的反映信贷资产的实际的风险状况,不可人为高估或低估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的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原则上我行每月对于全行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发现预警信息或其他影响贷款归还的不利因素,随时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 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扶贫模式单一、发展不均衡。 目前尽管扶贫的模式比较多,但实践中,金融扶贫主要以扶贫贴息贷款为主。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扶贫贴息资金主要依靠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受制于贴息限额的控制,每年能够获得贴息贷款的农民十分有限。财政扶贫资金在贫困户的选择上缺乏有效的精准机制,扶贫贴息贷款由于按商业化操作,在投向上往往向非贫困户和产业转移的现象较为普遍。金融扶贫的方式仅局限于贴息贷款,模式单一,国际上小额信贷扶贫手段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均衡。 2、贫困地区金融生态较差。 贫困与信用总是背道而驰。越是贫困的地方,金融生态越差。社会信用意识淡薄,贷款违约率高,导致金融部门对扶贫贷款“惜贷、慎贷”现象严重,贫困地区金融生态建设是金融扶贫必须破解的难题。 3、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贫困地区大多位于交通偏远、自然环境较差的区域,文化教育等公关服务发展滞后,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较弱,当前我国扶贫的模式主要通过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外部项目的“输血式”扶贫,没有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的“造血式”扶贫结合起来,导致扶贫项目很多,但真正贫困户没有通过扶贫项目的设施实现脱贫致富。 二、新时期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1、创新和发展金融扶贫模式。一是金融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旅游业一般都是当地的首位产业或支柱产业。金融机构可通过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如我行对国家贫困县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小火车项目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000万元,支持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较好地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在开展金融扶贫时,可以将龙头企业引进贫困地区,实行”龙头企业+金融+贫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可有效降低农户的创业风险。三试行“贴改保”。即尝试将财政贴息资金用作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建立贫困地区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制度,逐步建立扶贫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解决扶贫贷款担保难问题,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机制体制。 2、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贫困地区扶贫贷款担保方式。探索扩大贫困地区抵押担保品范围(农地、宅基地、林权等等),增加金融供给。二是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加大贫困地区电子化金融服务力度,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如扎实推进“惠农通”工程建设。三是加强银政合作。既要实现金融扶贫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要实现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加强扶贫政策制定和过程参与,避免金融扶贫只“输血”,不“造血”。四是加强与同业合作。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当地微型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委托贷款,把信贷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农户,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扶贫社会效益最大化。 3、加强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就必须从这二方面入手:一是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信用观念和意识。加强公民信用教育,净化信用制度的生存环境;规范政府行为,建立诚信政府,发挥政府在信用意识中的示范作用;二是建立失信公示约束机制,通过道德惩戒,法制惩戒和舆论监督等手段,规范信用秩序,优化信用环境。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报告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报告 xxxx市农村信用联社: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面提升资产质量,根据省、地联社制定的《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方案》要求,xxx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现将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信用社辖四个行政村,截止今年12月末我社总资产xxxx 万元,(比资产负债表多xx万元,其中,累计折旧x万元,呆帐准备xx万元)其中信贷资产xxxx万元,占资产总额xxxx%,非信贷资产xxx万元占资产总额xxx%。 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结果 1、非信贷资产总额xxx万元,其中安全性非信贷资产x万元,占非信贷资产总额2.72%,其中现金及业务周转金x万元,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2、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总额xxx万元,占非信贷资产总额97.27%,其中(1)专项央行票据金额为xx万元,占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总额20%。我社于xxxx年x月x日入帐,未超过三年兑付期,按照风险分类法规定为正常。 (2)同业债权 1)存放同业款项xx万元,占风险性非信贷资产6.27%,即存放联

社款项xx 万元,能正常支取,存取方便,经营良好,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2)入股联社资金,我社98年7月3日入股联社资金5万元,交易对手为xxxx联社,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3)固定资产,今年末我社现有固定资产xx万元,占风险性非信 贷资产10%,其中房屋建筑面积120㎡,金额x万元,交通工具x 台,金额x万元,累计折旧x万元,固定资产净值x万元,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三、为了有效开展xxx农村信用社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工作,我社成立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组织。 组长:xxx 副组长:xxx成员:xx xxx 办公室设在我社营业室.负责我社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初分工作。 以上就是我社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初分情况,请联社领导批示!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三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 第四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流程 第五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职责分工 第六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督与管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准确、全面、动态衡量信贷资产风险程度,提高风险敏感度与前瞻性,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并为准确计提信贷资产专项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银监发[2007]63号),结合x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x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要求等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五个级别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是指由x银行发放、提供信用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具体包括: (一)各类本外币贷款:纳入本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贷款及垫款”科目核算的全部资产。包括公司类贷款(含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汽车经销商贸易融资贷款、国内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银团贷款、法人按揭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贷款、透支、免费供、小企业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中小企业“手拉手”贷款、“流贷易”

贷款、“商贷易”贷款、商业汇票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各类外汇贷款等)及个人类贷款(含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商用车消费贷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权利质押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 (二)表外授信中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各类保函、信贷证明、保理担保付款、贷款承诺(限于已经签定了借款合同或合作协议的帐户透支业务中未支用的额度、借款合同中分期用款尚未支用的贷款)。 (三)公务卡或信用卡透支。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各经营机构及部门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授信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银行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三)重要性原则。各经营机构及部门应根据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区别其重要程度,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