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炭种类与资源分布

煤炭种类与资源分布

煤炭种类与资源分布
煤炭种类与资源分布

煤炭分类、煤田简介及煤炭大省介绍

1煤的分类

煤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也就是碳化过程。煤的碳化程度与成煤时间,所处地层的压力和温度有关。煤炭的演变是逐级进行的。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碳化程度越高。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1.1褐煤

所有煤中最低级的煤,多为块状,褐色或褐黑色,水分含量高且含有腐植酸,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发热量明显低于其他煤种,远距离运输经济性差,主要用于就近发电,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煤变油)。

产地:中国内蒙霍林河及云南小龙潭矿区是典型褐煤产地。

1.2长焰煤

碳化程度最低的烟煤,由褐煤演变而来,燃烧时火焰长,适用于各种锅炉。主要用于发电、电站锅炉燃料等。

产地:辽宁省的长焰煤储量是全国最大的,辽宁省阜新、铁法及内蒙准格尔是长烟煤基地。

1.3不粘煤

成煤初期已受到一定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烟煤,几乎没有粘结性,适用于各种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

产地:主要产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中国东胜、神府矿区和靖远、哈密矿区产典型的不粘煤。

1.4弱粘煤

煤化程度较低或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其粘结性很差,典型的弱粘煤产于山西省大同市。

产地:大同、左云的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弱粘煤是闻名中外的优质动力煤,大同马武等矿山弱粘煤是较好的炼焦配煤。

1.5气煤

炼焦煤种,加热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易碎易裂,一般与肥煤,焦煤,瘦煤配合炼焦。

地产:大同、左云、霍县、右玉、平鲁、朔县、怀仁、河曲、偏关、原平、宁武、浑源、兴县、娄烦和岚县大量产出,抚顺老虎台,山西平朔产典型的气煤。

1.6肥煤

炼焦煤种,粘结性最强,加热时产生大量的胶体,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耐磨性好,但横裂纹多,气孔多,一般与气煤,焦煤,瘦煤配合炼焦。

产地:原平、五台、宁武、怀仁、临县、方山、岚县、保德、静乐、兴县、汾西、霍县、灵石、蒲县、交口、静乐和古交均有产出。

1.7 焦煤

炼焦煤种,粘结性较强,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块度大,抗碎强度高,裂纹少,但膨胀压力大,造成推焦困难,一般与气煤,肥煤,瘦煤配合炼焦。

产地:山西河东煤田中、南部的离石、柳林和乡矿区属低硫、低灰主焦煤。所产焦炭为特优焦,列为全国之重点,另外,在丰丰五矿、淮北后石台及古交生产典型的焦煤。

1.8 瘦煤

炼焦煤种,粘结性中等,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块度大,抗碎强度高,裂纹少,但耐磨性差,一般与气煤,肥煤,焦煤配合炼焦。

产地:西山、清徐、离石、交城、东山、长治、襄垣、临汾、洪洞、沁源、古县、盂县、乡宁、襄汾、武乡、翼城和屯留等地均有产出,在丰四矿产典型的瘦煤。

1.9贫煤

碳化程度最高的烟煤,是无烟煤的前身,加热时几乎不产生胶体,所以叫贫煤。燃点高,燃烧时火焰短,主要用于发电,低硫低灰的优质贫煤还可用于高炉喷吹,替代部分焦炭。

产地:西山、古交、清徐、东山、交城、文水、平遥、沁源、古县、襄垣、长治、屯留、武乡、左权、盂县和寿阳均有产出。

1.10 无烟煤

碳化程度最高的煤,燃点高,燃烧时火焰短,不冒烟。低硫低灰的优质无烟煤用途广泛,可用于合成氨工业制氢,高炉喷吹,制造电石,电极,人造石墨,碳化硅,碳纤维等,劣质无烟煤则用于发电。

以上只是粗略的划分,相同的煤种由于其产地的不同,也会存在着明显的质量差异,影响到具体用途,煤炭选用既要看煤种,也要看煤质。

2主要煤田简介

2.1 大同煤田

位于山西最北端,探明地质储量373亿吨,煤种为弱粘煤,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大同侏罗纪矿区已充分开发,今后无增产潜力,最近开发了石炭二叠纪矿区,煤种为气煤,同样作为动力煤使用。

2.2 宁武煤田

位于山西北部,以石炭二叠纪煤为主,仅在中部有少量侏罗纪煤,且未进行开发。宁武煤田探明地质储量412亿吨,其中气煤395亿吨,主要作为动力煤使用。宁武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平朔,轩岗,岚县,朔南。其中平朔矿区112亿吨的储量中有60亿吨适合露天开采,规划建三座大型露

天矿:安太堡,安家岭,东露天。其中安太堡和安家领两座露天矿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建设东露天矿。

2.3 西山煤田

位于太原西侧,探明地质储量193亿吨,其中焦煤80亿吨,贫煤62亿吨,瘦煤25亿吨,肥煤20亿吨,无烟煤6亿吨。西山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古交,西山,清交,东社。其中古交矿区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焦煤矿区。

2.4 霍西煤田

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309亿吨,其中焦煤102亿吨,肥煤98亿吨,瘦煤69亿吨,气煤20亿吨,无烟煤13亿吨,贫煤7亿吨。霍西煤田是一个典型的炼焦煤田,也是我国肥煤储量最多的煤田。霍西煤田划分为汾西矿区和霍州矿区。

2.5 沁水煤田

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843亿吨,其中无烟煤436亿吨,贫煤287亿吨,瘦煤83亿吨,焦煤37亿吨。沁水煤田是山西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沁水煤田划分为六个矿区:霍东,阳泉,潞安,晋城,武夏,东山。

2.6 河东煤田

位于黄河以东,吕梁山以西。探明地质储量515亿吨,其中气煤169亿吨,焦煤123亿吨,瘦煤95亿吨,贫煤61亿吨,肥煤41亿吨,长焰煤26亿吨。河东煤田是我国焦煤储量最多的煤田。河东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河保偏,离柳,乡宁,石隰。

2.7 焦作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24亿吨,煤种为无烟煤。

2.8 新密煤田

位于河南嵩山东边,探明地质储量27亿吨,煤种为贫煤和无烟煤。

2.9 禹州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17亿吨,煤种以贫煤和瘦煤为主。

2.10 平顶山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50亿吨,煤种以焦煤和肥煤为主。

2.11 永夏煤田

位于河南永城和夏邑境内,探明地质储量25亿吨,煤种为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2.12 淮南煤田

以淮南市为主体,跨淮河两岸。探明地质储量153亿吨,煤种为气煤。淮南煤田划分为三个矿区:淮南,潘谢,新集。

2.13 淮北煤田

位于安徽北部,探明地质储量67亿吨,煤种范围从气煤到贫煤,其中肥煤和焦煤占储量的一半以上。淮北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闸河,宿州,临涣,涡阳。

2.14 徐州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34亿吨,煤种以气煤为主。徐州煤田是江苏唯一的煤炭产地,分为徐州矿区和丰沛矿区。

2.15 滕州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37亿吨,煤种为气煤。

2.16 兖州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33亿吨,煤种为气煤。

2.17 济宁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32亿吨,煤种以气煤为主,有少量肥煤。

2.18 巨野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55亿吨,煤种为气煤和肥煤。

2.19 黄河北煤田

位于山东西北部,探明地质储量25亿吨,煤种以气煤和肥煤为主。

2.20 龙口煤田

位于龙口和蓬莱一带,是我国唯一的滨海煤田,探明地质储量27亿吨,其中陆地14亿吨,海底13亿吨,煤种为褐煤和长焰煤,目前海底煤炭也已进行了开采。

2.21 邯邢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57亿吨,煤种以肥煤和焦煤为主,包括邯郸峰峰矿区和邢台临城矿区。

2.22 蔚县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14亿吨,煤种以长焰煤为主。

2.23 开滦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43亿吨,煤种以气煤和肥煤为主。

2.24 京西煤田

位于北京西南部,探明地质储量20亿吨,煤种均为无烟煤。

2.25 铁法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19亿吨,煤种为长焰煤。由于抚顺和阜新的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铁法煤田目前已成为辽宁最重要的煤炭产地。

2.26 鸡西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23亿吨,煤种以气煤为主。

2.27 七台河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17亿吨,其中焦煤约10亿吨,七台河煤田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炼焦煤基地。

2.28 双鸭山煤田

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市,探明地质储量25亿吨,煤种以气煤为主,包括三个矿区:双鸭山,集贤,双桦。

2.29 宝清煤田

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市,探明地质储量65亿吨,煤种为褐煤。

2.30 鹤岗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20亿吨,煤种以气煤为主。

2.31 大雁煤田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西南,探明地质储量36亿吨,煤种为褐煤。

2.32 宝日希勒煤田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探明地质储量41亿吨(其中26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

2.33 呼山煤田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探明地质储量23亿吨,煤种为褐煤。

2.34 伊敏煤田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探明地质储量48亿吨(其中25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伊敏煤田是我国第一个采取煤电联营的方式建设的煤田,通过建设坑口电厂,将褐煤就地转化成电力输出

2.35 伊敏五牧场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53亿吨,煤种为长焰煤和褐煤

2.36 红花尔基煤田

位于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探明地质储量27亿吨,煤种为褐煤。

2.37 呼和诺尔煤田

白垩纪煤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范围跨鄂温克旗和新巴尔虎左旗,探明地质储量104亿吨,煤种为褐煤。

2.38 扎赉诺尔煤田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探明地质储量83亿吨,煤种为褐煤。

2.39 霍林河煤田

位于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探明地质储量131亿吨(其中30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

2.40 乌尼特煤田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探明地质储量69亿吨,煤种为褐煤。

2.41 白音华煤田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探明地质储量140亿吨(其中45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

2.42 胜利煤田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锡林浩特市,伴生有锗矿,探明地质储量214亿吨(其中122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是我国可供露天开采量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国最大的锗矿。胜利煤田规划建设五个露天矿和五个井矿,此外还有一个露天锗矿。

2.43 白音乌拉煤田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苏尼特左旗,探明地质储量30亿吨,煤种为褐煤。

2.44 平庄元宝山煤田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探明地质储量16亿吨,煤种为褐煤。

2.45 桌子山煤田

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交界处,探明地质储量29亿吨,煤种以肥煤和焦煤为主,是内蒙古最重要的炼焦煤基地。

2.46 准格尔煤田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探明地质储量253亿吨(其中40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长焰煤。

2.47 神府东胜煤田

从陕北的神木,府谷,榆林,横山,靖边一带向北延伸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探明地质储量2236亿吨(陕西1300多亿吨,内蒙古900多亿吨),是我国最大的煤田,煤种以不粘煤为主,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神府东胜煤田划分为六个矿区:神东,万利,新街,呼吉尔特,榆神,榆横。

2.48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该煤田其实与山西河东煤田同属一个煤田,被黄河切成了两部份。探明地质储量54亿吨,划分为府谷矿区和吴堡矿区,府谷矿区以气煤为主,吴堡矿区以焦煤为主。

2.49 陕北三叠纪煤田

位于延安,子长,横山等地,探明地质储量20亿吨,是我国最大的三叠纪煤田,煤种为气煤。

2.50 渭北煤田

位于渭河以北陕西中东部,探明地质储量62亿吨,煤种为焦煤,瘦煤,贫煤。渭北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铜川,蒲白,澄合,韩城。

2.51 黄陇煤田

位于陕西中西部,探明地质储量140亿吨,煤种为长焰煤和弱粘煤。黄陇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黄陵,焦坪,旬耀,彬长。

2.52 华亭煤田

位于甘肃陇东地区的华亭县,探明地质储量33亿吨,煤种为长焰煤。

2.53 贺兰山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25亿吨,划分为三个石炭二叠纪矿区(石嘴山,石炭井,呼鲁斯太)和一个侏罗纪矿区(汝箕沟)。除呼鲁斯太矿区位于内蒙古境内外,其他三个矿区均位于宁夏境内。石嘴山矿区煤种为气煤,主要作为动力煤使用;石炭井矿区和呼鲁斯太矿区以焦煤为主;汝箕沟矿区的无烟煤质量是全国最好的,被称为"太西煤"以区别于一般的无烟煤。

2.54 宁东煤田

位于宁夏东部,探明地质储量269亿吨,划分为五个侏罗纪矿区(灵武,鸳鸯湖,马家滩,积家井,萌城)和两个石炭二叠纪矿区(横城,韦州)。侏罗纪矿区煤种为不粘煤和长焰煤,石炭二叠纪矿区煤种为气煤。

2.55 木里煤田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探明地质储量33亿吨,其中焦煤31亿吨。木里煤田划分为江仓矿区和聚乎更矿区。

2.56 吐哈煤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探明地质储量441亿吨,煤种为长焰煤和气煤。

2.57 塔北煤田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探明地质储量16亿吨,煤种为气煤。

2.58 准东煤田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探明地质储量138亿吨,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和气煤。

2.59 准南煤田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探明地质储量259亿吨,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和气煤。

2.60 准北煤田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探明地质储量53亿吨,煤种为长焰煤和气煤。

2.61 伊犁煤田

位于新疆伊犁,探明地质储量22亿吨,煤种为长焰煤和气煤。

2.62 筠连煤田

位于宜宾市筠连县,探明地质储量28亿吨,煤种为无烟煤。

2.63 古叙煤田

位于泸州市古蔺,叙永两县境内,探明地质储量37亿吨,煤种为无烟煤。

2.64 黔北煤田

位于贵州北部,探明地质储量151亿吨,煤种以无烟煤为主。

2.65 织纳煤田

位于贵州织金,纳雍一带,探明地质储量172亿吨,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田,煤种为无烟煤。

2.66 六盘水煤田

位于贵州六枝,盘县,水城一带,探明地质储量147亿吨,其中炼焦煤种约占60%,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基地。

2.67 兴义煤田

探明地质储量17亿吨,煤种以无烟煤为主。

2.68 昭通煤田

位于云南昭通,探明地质储量80亿吨(其中59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

2.69 老厂煤田

位于云南曲靖市,探明地质储量38亿吨,煤种为无烟煤。

2.70 恩洪煤田

位于云南曲靖市,探明地质储量24亿吨,煤种以焦煤和瘦煤为主。

3 主要煤炭资源大省

3.1 山西

山西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4,居第1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3位。山西煤种齐全,以炼焦煤和无烟煤优势突出,炼焦煤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50%,无烟煤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40%,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2 内蒙古

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2位。内蒙古的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鄂尔多斯市的低变质烟煤;东部地区的褐煤。鄂尔多斯市拥有神府东胜煤田的北半部和准格尔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种为不粘煤,准格尔煤田的煤种是长焰煤。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褐煤带,分布着十几个大型褐煤田以及大量的中小褐煤田。鄂尔多斯市的不粘煤和长焰煤,以及东部地区的褐煤都属动力煤种。内蒙古的炼焦煤主要分布在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探明储量不大,其中桌子山煤田的焦煤预测储量很大,找煤前景广阔。在内蒙古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炼焦煤占2%。

3.3 新疆

新疆是我国找煤潜力最大的省区,探明储量居全国第4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1位。新疆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其中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谷资源最为密集。新疆的煤炭资源以低变质烟煤和气煤为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91%,气煤占8%,其他占1%。

3.4 陕西

陕西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3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4位。陕西拥有神府东胜煤田的南半部和黄陇煤田两大侏罗纪煤基地,两者占陕西煤炭探明储量的91%。与其他侏罗纪煤田相同,煤种也主要是低变质烟煤,低硫低灰,属优质的动力煤。陕西的炼焦煤资源主要来自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3.5 贵州

贵州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5位。贵州是我国南方晚二叠纪聚煤区的主体,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超过其他南方省区的总和。由于晚二叠纪的成煤特点,贵州的煤炭资源以无烟煤居多。在探明储量中,无烟煤占67%,贫煤占12%,炼焦煤种占21%。

3.6 宁夏

宁夏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6位。宁夏的煤炭资源集中于东部,以侏罗纪煤为主,宁夏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81%。

3.7 甘肃

甘肃的煤炭探明储量较少,居全国第13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7位,找煤潜力较大。甘肃煤炭资源集中于陇东地区,已发现的主要是华亭煤田,在尚未探明的预测储量中,庆阳占了全省的94%,但由于埋藏较深,目前仍停留在预测阶段。

3.8 河南

河南的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9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8位。河南煤炭资源在成煤年代及煤种结构方面与山西类似,除义马有少量侏罗纪长焰煤,其他皆为石炭二叠纪煤。河南是一个传统产煤大省,且仍有较大的找煤潜力,但由于河南的煤炭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了,因而今后的增产潜力不大。

3.9 安徽

安徽的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7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9位,安徽煤炭高度集中于皖北地区的淮南和淮北两大煤田。安徽的煤炭资源规模与河南接近,但开发程度要低得多,今后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分布特点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 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1997年超过5000万t的有9个省区。其中,山西居第一,达338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4;以下依次为:河南(10520万t)、山东(9090万t),黑龙江(8520万t)、内蒙古(8300万t)、河北(7880万t)、贵州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分析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 煤炭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之一。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2466.43亿吨)、俄罗斯(1570.10亿吨)、中国(1145亿吨)、澳大利亚(904亿吨)、印度(747.33亿吨)、德国(670亿吨)、南非(553.33亿吨)、乌克兰(343.56亿吨)、哈萨克斯坦(340亿吨)、波兰(143.09亿吨)、巴西(119.50亿吨)等国。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2]。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第二节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将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占85%以上。我国能源禀赋并不乐观,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一次能源禀赋结构被称为是“富煤,贫油、少气”,但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表1 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单位 2006年底 占全球比例(%)

储采比 世界平均储采比天然气 万亿立方米 2.45 1.3 41.8 63.3 石油 10亿桶

16.3 1.3 12.1 40.5 煤炭 亿吨 1145 12.6 48 147 图1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表2

根据BP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 表3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排名 国家 探明储量(百万吨) 所占份额(%)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 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 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 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精品文档5页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矿山铁(即铁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铁)储量为800亿吨,基础储量为1800亿吨。由表3—1可知,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210亿吨和18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8.8%、15.6%、13.1%、13.1%和工1.3%,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71.9%;另外,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委内瑞拉和瑞典也有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其铁矿石储量分别为83亿吨、69亿吨、66亿吨、40亿吨和35亿吨,分别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5.2%、4.3%、4.1%、2.5%和2.2%。同时,由表3—1还可看出,世界矿山铁储量主要集中在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140亿吨、140亿吨和11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7.5%、17.5%和13.8%,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48.8%。矿山铁储量和基础储量最能代表一国铁矿资源的丰富程度,因此,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同时也说明,乌克兰和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贫矿多、富矿少,铁矿石含铁量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矿山锰(即锰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锰)储量为3。8亿吨,基础储量为51亿吨。世界锰矿资源(基础储量)分布很不平衡,在已探明的51亿吨矿山锰基础储量中,南非独占40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近80%;乌克兰拥有5.2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lo%;而其它国家拥有的锰矿资源仅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10%。从储量方面来看,世界矿山锰的储量分布要相对均衡—些。乌克兰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储量的36.8%,居世界首位,其后依次为印度、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加蓬,储量分别为0.93亿吨、0.4亿吨、0.32亿吨、0.32亿吨、0.23亿吨和0.2亿吨,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5%、10.5%、8.4%、8.4%、6.1%和5.3%o上述七国储量之和几乎等于世界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铬铁矿储量为8.1亿吨,基础储量为18亿吨,但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非洲南部。哈萨克斯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为2.9亿吨和乙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5.8%和26.1%。南非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分别为1亿吨和2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12.3%和11.1%。哈萨克斯坦和南非两国铬铁矿储量之和占世界储量的48%,两国铬铁矿基础储量之和占世界基础储量的37%。另外,印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也比较丰富,分别为0.25亿吨和0.5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与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1%和3.2%。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一70。之间,约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有煤炭资源,其中60多个国家进行了规模性开采。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可采储量5190.6亿吨,占总储量的52.7%;褐煤和亚烟煤可采储量为4653.9亿吨,占47.3%。 尽管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储量分布极不平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的一半以上(52.9%)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和南非的探明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28.6%。上述七大产煤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 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 (二)、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 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 1、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 2、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二是煤层中的高岭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三是我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解析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2010-11-1 1 引言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能源。它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未来,煤炭不可避免地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积极寻求更有效、环境可接受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大力推广煤炭的有效利用技术,这是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了解和分析煤炭资源的现状和结构,这对于进一步合理配置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按照统计方法来划分,主要包括资源量、勘查储量和确认储量。根据有关国际能源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的煤炭资源量约达20万亿t,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等世界前10位主要产煤国的资源量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95%。但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而计算出的世界煤炭储量仅有48000多亿t,其中精度较高的确认储量只有12000多亿t。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如下: (1)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 世界煤炭资源的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70°之间,以亚洲最为丰富,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其次为美洲的北部,约占30%;欧洲北部约占8%;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和非洲东南部的煤炭资源量不到世界的10%。 ①主要产煤国家中,资源量的分布很不均衡。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煤资源分布顿涅茨煤田和伯朝拉煤田以及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等几个大煤田。美国的煤炭资源80%左右分布在东、西部的8个州内,其余42个州只占20%左右。澳大利亚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印度的煤炭则主要产于半岛的东北部。 ②在世界煤资源中,各类煤的分布不均衡。据估计,在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不足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34万亿t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来源:收录时间:2006年09月02日| 字号:大中小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原创)煤炭产量2010年03月29日 1、我国煤炭资源漫衍状态 为止1999年底,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总额为10 062.5亿t,其中漫衍于秦岭——大别山以北的为9 083.4亿t,占90.3%,漫衍于太行山——雪峰山以西的为8 747.85亿t,占87.0%。其中晋、陕、蒙三省(区)为6 458.51亿t,占64.2%。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漫衍总身子骨儿式是北富南贫,西多东少,从而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消费格式。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安徽六省(区)储存有的数量占储存有的数量总额的77.6%,六省(区)根蒂根基储存有的数量占根蒂根基储存有的数量总额的74.8%,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六省(区)资源量占资源量总额的87.80%。 二、煤炭资源的煤类煤质特征 1.煤类漫衍情况。 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煤类齐备。但各煤类数量和地舆漫衍差异较大。 ①炼焦用煤。全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炼焦用煤有2 645.11亿t,占资源/储存有的数量的26.3%。其中气煤1 223.22亿t,占炼焦用煤总额的46.3%;肥煤330.34亿t,占12.5%;焦煤616.84亿t,占23.3%;瘦煤421.23亿t,占15.9%;归属炼焦用煤而未分小类的53.48亿t,占2%。上述数值表明,我国炼焦用煤在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比例较少,只占1/4,且其中半壁是气煤,而强粘结的肥煤、焦煤只占炼焦用煤的1/3,炼焦用煤还受灰、硫、磷等有害身分及可选性影响,炼焦用煤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真正可作炼焦配煤的不足1/2。在地舆漫衍上更为不均衡,炼焦用煤首要漫衍在晋陕蒙和华东区,两区占全数炼焦用煤75.6%。其中山西、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河南等七省有2 222.09亿t,占炼焦用煤总量的84%。各大区中炼焦用配煤的煤类赋存也很不般配,如东北就缺肥煤和瘦煤,华东缺焦煤和瘦煤,中南缺气煤和肥煤,西南缺气煤和肥煤,甘、宁、青、新缺肥煤和瘦煤。 ②非炼焦用煤。全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非炼焦用煤有7 289.8亿t,占资源/储存有的数量总额的73.7%,其中贫煤589.70亿t,占8.1%;无气煤1 130.52亿t,占15.5%;弱粘煤161.23亿t,占2.2%;不粘煤1 619.1亿t,占22.2%;长焰煤1 488.46亿t,占20.4%;褐煤有1 312.26亿t,占18%;未分煤类的非炼焦用煤及天然焦988.53亿t,占13.6%。总体来讲,低变质气煤,包括弱粘、不粘、长焰煤,它们占非炼焦用煤的58.2%,其次是褐煤和无气煤。非炼焦用煤的各煤类在地舆漫衍上也极不平衡。无气煤首要漫衍在晋、陕、蒙和西南区占81.3%。其中山西(434.36亿t)、贵州(361.39亿t)两省就占70.3%,首要漫衍在山西阳泉、晋城矿区和贵州的织金、纳雍、毕节、大方等矿区。而东北、西北区无气煤则很缺乏。首要作为非炼焦用煤的低变质气煤(弱

云南省煤炭资源概况

一、概况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全省面积38.3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一般海拔为1000-2000米左右.地势西北高,南部低,地形错综复杂,切割强烈,形成高山狭谷.滇西北为高山区,海拔一般为2000-3800米,梅里雪山高达6740米.滇西南和滇南地区,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最低河谷低地仅500米.为亚热带气候. 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有贵(阳)昆(明),成(都)昆(明),昆(明)河(口),广(通)大(理),南(宁)昆(明)等线.主要矿区均有铁路专用线相通. 成煤期有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上第三纪等.其中晚二叠世,一第三纪等为主要成煤期.前者主要分布于滇东,后者分布于大小不等的盆地内.滇东北,滇西地区交通不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炭生产基地集中分布于滇东地区,滇西及滇南除一平浪煤矿,小龙潭煤矿外,均为地方小煤矿零星开采. 云南省煤类齐全.1992年底已探明的煤矿及煤产地共251处,探明储量240.8亿吨,其中炼焦用煤40.2亿吨,无烟煤41.4亿吨,褐煤155.5亿吨,其它煤类3.7亿吨,全省保有储量为236.9亿吨,预测总储量为442.6亿吨,其中早石炭世5.7亿吨,早二叠世8.5亿吨,晚二叠世388.8亿吨,晚三叠世20.1亿吨,上第三纪19.3亿吨.预测总储量中可靠级191.7亿吨.焦煤资源主要集中于滇东地区,滇中,滇西地区则较差.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 含煤地层特征下石炭统大塘阶万寿山段;主要分布于滇东,滇东北地区,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系含煤建造,厚几米-140米,一般厚20-50米,含煤0-7层,其中1-2层局部可采. 二叠系:下统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底部有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称“矿山组”成“梁山组”,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也有少量出露。厚约数米-200米,一般厚30米左右。含煤0-5层,其中一层局部可采,上统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峨眉山玄武岩,属海底喷发岩系,厚数十-数百米粉;上部为海陆交互或陆相含煤岩系,在滇东称“宣威组”,在滇东北,滇东南和滇西的部分地区则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浅海相碳酸盐岩。下部则为海陆交互相或陆相含煤碎屑岩系,称“龙潭组”。含煤最多达70余层,其中可采1-18层,可采总厚0。9-22.4米,是省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上三叠统:主要为浅海相至海陆交互相-陆相碎屑沉积.滇中元谋,一平浪,塔甸等地为陆相沉积,厚1800-2000米,底部普家村组含煤3-11层,可采2-5层.单层厚0.8-5.45米,极不稳定:中部干海资组含煤9-13层,可采1-5层,可采总厚0.8-5.5米.滇西祥云,宾川一带为海陆交互相,厚2000余米,含煤5层(组),可采1-5层,总厚0.8-6.7米.各地含煤性差异较大. 第三系: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内陆湖泊相,沼泽相及河流相含煤建造.厚数十-千余米,一般厚200-300米.含煤一-数十层.可分三个亚期:渐新世成煤范围小,含煤性差,如沧源芒回;中新世含煤性好,形成巨厚煤层,如开远小龙潭,寻甸先锋,上新世成煤范围广泛,含煤性最好,如昭通,跨竹,大猪街。上第三纪系具有储量大,煤层厚,埋浅,不少盆地宜于露采的特点。 (二)煤质特征早石炭世煤质为中灰-富灰,高硫、低磷、高发热量煤。牌号为瘦煤、瘦焦煤、无烟煤。早二叠世煤为富灰(滇南为高灰)、高硫(滇南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煤。牌号为瘦煤、贫煤、无烟煤。晚二叠世为中灰-富灰,或低灰、低硫-富硫煤。滇东宣威、恩洪、圭山等矿区为焦煤和少量瘦煤;富源庆去、后所为气煤;其它地区为无烟煤及少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来源:收录时间: 2006年09月02日| 字号: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 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 (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 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