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

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

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
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

第31卷第1期V ol.31No.1

控制与决策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6年1月

Jan.2016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

文章编号:1001-0920(2016)01-0030-07DOI:10.13195/j.kzyjc.2014.1588

陈圣群1,2,王应明1

(1.福州大学决策科学研究所,福州350108;2.福建江夏学院,福州350108)

摘要:离散信息在专家系统、模式识别、决策分析等领域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类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一种离散证据推理方法.首先,将每个离散证据拆分成一类单点值证据;然后,以冲突最小化为目标修正类内证据,并采用证据推理进行组合;最后,以同样的方法对类间证据进行修正与组合.所提出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离散证据的内外部冲突问题,而且能够克服运算量过大的问题.算例分析表明了所提出的方法是合理且有效的.

关键词:证据推理;离散值;证据冲突;优化组合

中图分类号:TP182;C391文献标志码:A

Discrete evidence based on grouping optimization

CHEN Sheng-qun1,2,WANG Ying-ming1

(1.Institute of Decision Sciences,Fuzhou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2.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Correspondent:WANG Ying-ming,E-mail:msymwang@https://www.doczj.com/doc/2016020685.html,)

Abstract:Discrete information widely exists in many areas such as expert systems,pattern classi?cation,and decision analysis.To solve the problem on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fusion,a method for the combining evidence of discrete interval-valued belief structures is proposed.Firstly,each discrete evidence is separated into a kind of single-valued evidences.Then, the bodies of intra-group evidences are modi?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evidence con?ict and combined by using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ER)approach.Finally,the bodies of extra-group evidences are modi?ed and combined by using the same method.It not only solv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ict problems of the discrete interval evidence,but also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The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e ef?cienc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Keywords:evidential reasoning;discrete valued;evidence con?ict;optimal combination

0引言

证据理论,又称D-S理论[1-2],是一种不确定推理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软测量[3]、决策分析[4]和目标识别[5]等众多领域.证据推理(ER)是在证据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近20年发展而来,并已成功地克服了证据理论的悖论问题.Yang等[6]将证据理论引入多属性决策方法中,形成了证据推理的雏形(它继承了证据理论的Dempster组合规则),并给出了整体合成的递推算法.Yang等[7]解决了指标间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的合成,并提出了基于等级评价的证据组合方法,但是评价值只能在相应等级或相邻两个等级中选择.由于决策信息的多样性,Yang[8]在原有基础上,引入了基于规则和效用的信息转换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证据推理的通用决策模型,使之能够处理多种数据形式的决策问题.Yang等[9]给出了ER组合规则,把未知置信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证据本身未知引起的,二是由其相对权重引起的,从而解决了证据理论的悖论问题.Guo等[10]提出了模糊证据推理,为模糊多属性决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Hu等[11]引入时间概念,给出了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证据推理.Wang等[12]对证据推理进行扩展,研究了区间证据推理.至此,基于证据推理的智能决策系统(IDS)软件包[13]已发布,进一步促进了证据推理的推广.近年来,证据推理的应用已包括了绩效评估[14]、风险分析[15]、库存管理[16]、系统预测[17]和工作选择[18]等方面.

证据理论或证据推理均已形成一套丰富的理论

收稿日期:2014-10-18;修回日期:2015-01-05.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0925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5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4322);福建江夏学院青年科研项目(JXZ2014003).

作者简介:陈圣群(1977?),男,副教授,博士,从事决策与优化算法的研究;王应明(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数据包络分析等研究.

第1期陈圣群等: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31

体系,并产生了一系列典型的应用案例.但是,现有的

研究成果中没有明确地给出离散证据组合方法.实际

上,离散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信号处理情境下,

一段时间内所获得信号A的置信度是0.4和0.5,信号

B是0.05和0.1,信号C是0.4、0.5和0.6.又如,在决

策情境下,代表A的2个评价专家中,一个专家认为

关于命题A的置信度是0.4,另一个认为是0.5;代表

B的2个评价专家中,一个专家认为关于命题B的置

信度是0.05,另一个认为是0.1;代表C的3个评价专

家中,一个专家认为关于命题C的置信度是0.4,一

个认为是0.5,另一个认为是0.6.在这些情境下,信息

均可以用离散证据表示为:辨识框架Θ={A,B,C},

它们的BPA值m分别为:m(A)={0.4,0.5},m(B)=

{0.05,0.1},m(C)={0.4,0.5,0.6}.即在许多情境下,

离散证据是常见的,因此对其如何组合便成为一个待

解决的新课题.

由于数据形式的不同,现有的证据理论一般很难

直接用于解决这类组合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

于离散值的证据推理方法.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离散证

据的内外部冲突问题,而且克服了运算量过大的问题.

1内外部冲突证据组合问题

设Θ为识别框架,若集函数m:2∣Θ∣→[0,1]满足

? ?

?m(?)=0,

A?Θ

m(A)=1,0?m(A)?1,(1)

则称m为基本可信度分配(BPA)或信念结构.证据理论的核心是Dempster组合规则,其公式如下:

mθ,12,???,n=m1⊕m2⊕???⊕m n(θ)=

A1∩A2∩???∩A n=θm A

1,1

m A

2,2

???m A

n,n

A1∩A2∩???∩A n=?m A

1,1

m A

2,2

???m A

n,n

,

θ=?,A1,A2,???,A n?Θ.(2)当证据BPA值属于离散值时,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去离散化,其组合结果的区间值可由下式实现:

? ?

?max/min mθ,1,2,???,n=m1⊕m2⊕???⊕m n(θ).

s.t.

mθ,i=

N

j=1

j,i

j,i

,i=1,2,???,n,θ?Θ;

N

j=1

j,i

=1,i=1,2,???,n,j=1,2,???,N;

j,i

=0或1,i=1,2,???,n,j=1,2,???,N;

θ?Θ

mθ,i=1,i=1,2,???,n.

(3)

其中:mθ,i表示第i个证据关于命题θ的BPA值,

j,i

表示mθ,i第j个离散值,N表示离散值个数.模

型(3)的目标函数是求出组合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约束条件的含义是:1)mθ,i取值为{mθ

1,i

,mθ

2,i

,

???,mθ

N,i

}中某个值,当mθ,i取值为mθ

j,i

时xθ

j,i

=

1,否则xθ

j,i

=0;2)证据关于各命题焦元BPA值之

和为1.此方法是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逐一直接组

合类间单点值证据.为了简便,下文称之为“直接组合

法”.

与单点值证据不同,离散证据不仅存在证据间外

部冲突,而且存在证据内部冲突,如算例1所示.

算例1设识别框架Θ={A,B,C},为了验证离

散证据源的冲突情况,选择3组数据如下.

第1组:非冲突证据.

证据1

m11(A)={0.30},m11(B)={0.30,0.35},

m11(C)={0.30,0.35};

证据2

m12(A)={0.30},m12(B)={0.30,0.35},

m12(C)={0.30,0.35};

证据3

m13(A)={0.30},m13(B)={0.30,0.35},

m13(C)={0.30,0.35}.

第2组:内部冲突证据.

证据1

m21(A)={0.00,0.98},m21(B)={0.01,0.99},

m21(C)={0.01,0.02};

证据2

m22(A)={0.00,0.98},m22(B)={0.01,0.99},

m22(C)={0.01,0.02};

证据3

m23(A)={0.00,0.98},m23(B)={0.01,0.99},

m23(C)={0.01,0.02}.

第3组:外部冲突证据.

证据1

m31(A)={0.98,0.99},m31(B)={0.00,0.01},

m31(C)={0.01,0.02};

证据2

m32(A)={0.00,0.01},m32(B)={0.98,0.99},

m32(C)={0.01,0.02};

32控制与决策第31卷

证据3

m33(A)={0.98,0.99},m33(B)={0.00,0.01},

m33(C)={0.01,0.02}.

其中:第1组是非冲突证据,即内外部证据均是不冲突的;第2组是内部冲突证据,即冲突源于证据内部的命题与命题间,例如离散证据1取值m21(A)=0.00, m21(B)=0.99,m21(C)=0.01与m21(A)=0.98, m21(B)=0.01,m21(C)=0.01是冲突的;第3组是外部冲突证据,即冲突源于证据与证据之间,例如证据2与证据1、证据3是冲突的.

针对算例1中不同证据的特征,采用直接融合法求出组合结果,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见表1,其中“→”左边表示最小值,右边表示最大值.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1组结果符合直观判断,而且区间宽度较小,例如关于命题A的区间宽度是0.093(即0.332~0.239),便于决策,此时组合结果是合理有效的;第2组结果符合直观判断,但是区间宽度很大,例如关于命题A 与命题B的区间宽度是1,无法决策,此时组合结果合理但是无效的;第3组结果存在悖论现象,按直观判断,关于命题A的置信度最高,命题B的次之,命题C 的最小,但是关于命题A、B、C的置信度区间宽度是一样的(即0.000→1.000),显然组合结果是不合理且无效的.

表1直接组合法的组合结果

组别命题A命题B命题CΘ

10.239→0.3320.286→0.4270.286→0.4270.000→0.000

20.000→1.0000.000→1.0000.000→0.0580.000→0.942

30.000→1.0000.000→1.0000.000→1.0000.000→0.000

从上述分析可知,直接组合法存在2个问题:1)运算量过大,设n个离散证据,每个证据分解成一类m个证据,则n个离散证据组合就转换成m n个单点值证据组合,从而时间复杂度为O(m n);2)当证据内部冲突或外部冲突时,方法失效.

2离散证据推理

证据推理通过权重修正证据,并采用ER组合规则进行组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值证据冲突组合问题.因此,针对上述组合问题的解决思路如下:1)关于冲突问题,首先求出证据的客观权重,然后采用ER组合规则进行组合;2)关于运算量过大问题,摈弃了类间证据直接组合,而是先组合类内证据,后组合类间证据,使得时间复杂度从O(m n)下降到O(n). 2.1证据权重最优分配

与文献[20]等求解权重分配方法不同,本文提出如下基于证据推理的加权修正方法来求解权重最优分配.

证据推理关于证据加权修正公式[9]如下:

?

?

?

Mθ,i=ωi mθ,i,i=1,2,???,n,θ?Θ;

MΘ,i=ˉMΘ,i+?MΘ,i=

1?w i

θ?Θ

mθ,i,i=1,2,???,n;

ˉM

Θ,i=1?w i,i=1,2,???,n;

?M

Θ,i=w i

(

1?

θ?Θ

mθ,i

)

,i=1,2,???,n.

(4)

其中:mθ,i表示第i证据焦元命题θ的BPA值,Mθ,i表示mθ,i的加权ωi修正值,?MΘ,i表示证据引起的未知部分,MΘ,i表示权重ωi引起的未知部分,MΘ,i表示总的未知部分.

Pignistic概率距离是很好的证据距离度量方法,不仅考虑了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系,而且考虑了本证据焦元与焦元间的相关性.下面是Pignistic概率距离的相关定义.

定义1[19]设m是Θ上的BPA函数,R是幂集2Θ中的一个集类,A是Θ上的一个子集,且满足

BetP m(θ)=

θ∈A?Θ

m(A)

∣A∣

.(5)

定义2[20]设BetP m

i

(θj)为证据m i(i=1,2,???,n)第j(j=1,2,???,∣Θ∣)个单命题焦元θj的Pignistic概率函数值,则m i与m k间的Pignistic概率距离为

difBetP m k m

i

=

1

2

∣Θ∣

j=1

∣BetP m

i

(θj)?BetP m

k

(θj)∣.(6)由式(4)和式(5)可求得证据M i的Pignistic概率函数为

BetP M

i

(θj)=

θj∈θ?Θ

Mθ,i

∣θ∣

+

M i(Θ)

∣Θ∣

=

θj∈θ?Θ

w i mθ,i

∣θ∣

+

1?w i

θ?Θ

mθ,i

∣Θ∣

=

w i

(∑

θj∈θ?Θ

mθ,i

∣θ∣

?

θ?Θ

mθ,i

∣Θ∣

)

+

1

∣Θ∣

.

?

?

?

z ij=

θj∈θ?Θ

mθ,i

∣θ∣

?

θ?Θ

mθ,i

∣Θ∣

,

z kj=

θj∈θ?Θ

mθ,k

∣θ∣

?

θ?Θ

mθ,k

∣Θ∣

,

(7)

第1期

陈圣群等: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

33

∣BetP M i (θj )?BetP M k (θj )∣=∣z ij w i ?z kj w k ∣.

由此可得出以下命题.

命题1

修正证据M i 与修正证据M k 的

Pignistic 概率距离difBetP M k

M i 为

? ? ?

difBetP M k M i =12

∣Θ∣

∑j =1

∣z ij w i ?z kj w k ∣;s .t .w 1+w 2+???+w n =1,w 1,w 2,???,w n ?0.

(8)

Liu [21]研究表明,证据冲突与证据Pignistic 概率距离有关,距离越小冲突就越小.因此,从整体角度让修正后所有证据之间Pignistic 概率距离最小化,即n ∑

i =1n ∑k =1

difBetP M k

M i 的值达到最小化,使得修正证据之间差异最小化.运用优化理论构建如下模型:? ?

?

min F =min n ∑i =1n ∑k =1∣Θ∣∑j =1

(z ij w i ?z kj w k )2;s .t .w 1+w 2+???+w n =1,w 1,w 2,???,w n ?0.

(9)

对式(9)变换,可得

?

??min F =min 12

w T Hw ;

s .t .w 1+w 2+???+w n =1,w i

?0.

(10)

其中:w =(w 1,w 2,...,w n )T ;H 为n ×n 实对称矩阵,

元素为?i,i =4(n ?1)∣Θ∣∑j =1

z 2

ij ,?i,k =?4∣Θ∣∑

j =1

z ij z kj ,

i =k .这是等式约束凸二次规划解法,可用拉格朗

日方法和Matlab 工具计算,求得修正证据权重向量

w =(w 1,w 2,...,w n )T 的值.

2.2证据分类优化组合

首先,将离散值证据分解成若干类单点值证据;

然后,对类内证据加权优化组合,再对类间证据加权优化组合.其中组合规则采用证据推理的ER 组合规

则[9]

,公式如下:

? ? ?

M θ,1,2,???,n =[M 1⊕M 2⊕???⊕M n ](θ)ˉ1ˉ2ˉn ;[M 1⊕M 2⊕???⊕M n ](θ)=∑A 1∩A 2∩???∩A n =θ

M A 1,1M A 2,2???M A n ,n ∑A 1∩A 2∩???∩A n =?M A 1,1M A 2,2???M A n ,n ,θ=?;

[ˉM 1⊕ˉM 2⊕???⊕ˉM n ](Θ)=ˉM Θ,1ˉM Θ,2???ˉM Θ,n ∑A 1∩A 2∩???∩A n =?

M A 1,1M A 2,2???M A n ,n .(11)

3应用算例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下面给出

具有非冲突证据、内部冲突证据和外部冲突证据的例1,同时给出关于方法应用的例2和例3.

例1具体求解步骤如下.

1)把各个离散证据拆分成各类单点值证据.把第i 组第j 个离散证据m i j 拆分成k 个精确值

证据m i j 1,m i j 2,???,m i

jk ,如表2所示.

表2

单点值证据

类1

类2

类3

组别

A

B

C

Θ

A

B

C

Θ

A

B

C

Θ

1

m 111

0.300.300.300.10m 1210.300.300.300.10m 1310.300.300.300.10m 1120.300.300.350.05m 1220.300.300.350.05m 1320.300.300.350.05m 1130.300.350.300.05m 1230.300.350.300.05m 1330.300.350.300.05m 1140.300.350.350.00m 1240.300.350.350.00m 1340.300.350.350.002

m 211

0.000.990.010.00m 2210.000.990.010.00m 2310.000.990.010.00m 2120.000.010.010.98m 2220.000.010.010.98m 2320.000.010.010.98m 2130.980.010.010.00m 2230.980.010.010.00m 2330.980.010.010.003

m 311

0.980.000.010.01m 3210.000.980.010.01m 3310.980.000.010.01m 3120.980.010.010.00m 3220.010.980.010.00m 3320.980.010.010.00m 3130.980.000.020.00m 3230.000.980.020.00m 3330.980.000.020.00m 314

0.99

0.00

0.01

0.00

m 324

0.00

0.99

0.01

0.00

m 334

0.99

0.00

0.01

0.00

2)求出类内各证据的相对权重,并采用ER 组合规则进行类内证据组合.

由式(10)求出第1组三类的类内证据间权重向

量w 11,w 12,w 13均等于(0.283,0.243,0.250,0.225),第2组向量w 21,w 22,w 23均等于(0.334,0.333,0.333),第3

组向量w 31,w 32,w 3

3均等于(0.251,0.250,0.250,0.248).利用ER 组合规则进行类内证据组合,即m i j =m i j 1⊕m i j 2⊕???⊕m i jk ,结果如表3所示.

3)求出类间各证据的相对权重,并采用ER 组合规则进行类间证据组合.

34

控制

与决策

第31卷

表3

类内证据优化组合

类1结果

类2结果

类3结果

组别A

B

C

Θ

A

B C

Θ

A

B

C

Θ

1m 110.300.330.330.05m 120.300.330.330.05m 130.300.330.330.052m 210.370.380.010.24m 220.370.380.010.24m 230.370.380.010.243

m 31

0.99

0.00

0.01

0.00

m 32

0.00

0.99

0.01

0.00

m 33

0.99

0.00

0.01

0.00

由式(10)求出例1中第1组三类间证据客观优化权重为0.333,0.333,0.333;第2组为0.333,0.333,

0.333;第3组为0.400,0.200,0.400.利用ER 组合规则

进行类间证据组合,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类间证据优化组合

组别A

B

C

Θ

1m 10.300.330.330.052m 20.370.380.010.243

m 3

0.87

0.12

0.01

0.00

由表4可知,证据在非冲突、外部冲突、内部冲突3种情况下,分类优化组合法的组合结果均是合理有效的.而且,它的组合次数大大减少,与直接组合法关于组合次数相比较,如图1所示.

1

2

3

204060

图1

组合次数比较

例2设有专家e 1,e 2,e 3,e 4对方案x 1,x 2,x 3,x 4

分别给出如表5所示的不确定偏好序评价信息[22],求出专家决策方案优先顺序.

表5

专家评价信息

专家

x 1

x 2

x 3

x 4

e 1[3,4][1,4][1,2][2,3]e 2[1,1][2,3][3,4][2,4]e 3

[1,3][2,4][1,3][2,4]e 4

[1,3]

[1,3]

[1,3]

[1,3]

构建证据识别框架Θ={H 1,H 2,H 3,H 4},其中

H 1,H 2,H 3,H 4分别表示偏好序1,2,3,4的评价等级.

根据文献[12]提出的证据BPA 的生成方法,表5中离散的区间偏好序可转换成等价的证据离散值,如表6所示.

下面是采用本文方法的决策分析过程:

1)把专家关于方案评价的离散证据拆分成一类单点值专家内部证据,并采用ER 组合规则进行专家内部证据组合.

由式(10)求出专家内部证据间相对权重是相等的,各类组合结果见表7.

2)采用ER 组合规则进行类间证据组合.由式(10)求出关于方案x 1,x 2,x 3,x 4的类间证据相对权重向量分别为

w (x 1)=0.180,0.128,0.346,0.346,w (x 2)=0.302,0.196,0.251,0.251,w (x 3)=0.216,0.146,0.319,0.319,w (x 4)=0.210,0.272,0.272,0.246.

表6

专家证据BPA 值

x 1

x 2

x 3

x 4

专家

H 1

H 2

H 3

H 4

H 1

H 2

H 3

H 4

H 1

H 2

H 3

H 4

H 1

H 2

H 3

H 4

e 1––0,10,10,10,10,10,10,10,1–––0,10,1–e 21––––0,10,1–––0,10,1–0,10,10,1e 30,10,10,1––0,10,10,10,10,10,1––0,10,10,1e 4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表7

专家内部证据组合

x 1

x 2

x 3

x 4

专家

H 1

H 2

H 3

H 4

H 1

H 2

H 3

H 4

H 1

H 2

H 3

H 4

H 1

H 2

H 3

H 4

e 1––0.500.500.250.250.250.250.500.50–––0.500.50–e 2 1.00––––0.50.5–––0.500.50–0.330.330.33e 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e 4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0.33

第1期陈圣群等:基于分类优化的离散证据推理35

专家证据组合结果如表8所示.

表8专家之间证据组合结果

方案H1H2H3H4

x10.360.240.330.07

x20.150.350.350.15

x30.330.330.290.05

x40.070.390.390.15

3)求出方案的先后排序.

根据Borda得分法,方案排序为1,2,3,4的得分分别为3,2,1,0,从而求出方案总得分值

x1=

0.36×3+0.24×2+0.33×1+0.07×0=1.89, x2=

0.15×3+0.35×2+0.35×1+0.15×0=1.50, x3=

0.33×3+0.33×2+0.29×1+0.05×0=1.94, x4=

0.07×3+0.39×2+0.39×1+0.15×0=1.35.因此,方案决策的先后顺序为x3>x1>x2>x4.

如果本文方法不考虑专家间冲突,则专家相对权重为等值,即w(x i)=(0.250,0.250,0.250,0.250)(i= 1,2,3,4),求出方案x1=1.91,x2=1.50,x3=1.78, x4=1.38,它的先后顺序为x1>x3>x2>x4,与文献[22]的结果一致.但是,本文方法是以专家间差异最小化为目标,而文献[22]是以群体一致性最大化为目标,最终结果有所偏差.由此可知,本文方法从差异最小化的角度为本算例提供了一个新的求解思路.

例3设病人头晕症状仅仅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3个病因有关,用Θ={A,B,C}表示.某个长年患头晕的病人先后咨询了12家医院,所获得的数据见表9,其中各行表示各家医院的专家对病人患病的诊断结果.

把各家医院诊断信息作为证据,构建证据识别框架Θ={A,B,C}.对各离散证据分类后,根据类内证据进行组合,结果见表10.

根据类内证据组合,12家医院会诊结果为

m1?12(A)=0.47,m1?12(B)=0.26,

m1?12(C)=0.21,m1?12(B,C)=0.01,

m1?12(Θ)=0.05.

显然,本例中的组合结果符合直观判断.由此可知,当离散证据具有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时,本文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而且当离散证据具有单命题、子集命题和全集命题时,本文方法也是可行的.

表9医院诊断信息

医院A B C A,B A,C B,CΘ

10.300.30,0.350.30,0.35––––

20.400.20,0.250.300,0.05–––

30.300.30,0.350.30,0.35––––

40.20,0.250.400.300,0.05––

50.300.30,0.350.30,0.35––––

60.100.50,0.550.20––0,0.1–

70,0.980.01,0.990.01,0.02––––

80.600.10,0.180.200,0.02–––

90.98,0.990,0.010.01,0.02––––

100.5,0.530.10.3–0,0.03––

110.60.10.1––0.1–

12––––––1

表10类内证据组合结果

证据A B C A,B A,C B,CΘ

m10.300.330.33–––0.05

m20.420.220.300.02–––

m30.300.330.33–––0.05

m40.220.410.30–0.02–0.04

m50.300.330.33–––0.05

m60.090.580.19––0.040.10

m70.370.380.01–––0.24

m80.650.120.180.01––0.04

m90.990.000.01––––

m100.550.090.29–0.01–0.06

m110.60.10.1––0.1–

m12––––––1

4结论

现实中离散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方法解决了这类信息融合过程的内外部证据冲突问题和时间复杂度过大的问题,不仅弥补了现有文献关于离散证据组合问题的缺失,丰富了证据推理的理论体系,而且拓展了其实际应用范围.该方法的思路简单、合理,给出的算例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empster A P.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1967,38(2):325-339.

[2]Shafer G.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1-50.

[3]王振雷,唐苦,王昕.一种基于D-S和ARIMA的多模型

软测量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4,29(7):1160-1166.

36控制与决策第31卷

(Wang Z L,Tang K,Wang X.A multi-model soft sensing method based on D-S and ARIMA model[J].Control and Decision,2014,29(7):1160-1166.)

[4]Fu C,Huhns M,Yang S.A consensus framework for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analysis in an evidential reasoning context[J].Information Fusion,2014,17:22-35.

[5]耿涛,卢广山,张安.基于直觉模糊证据合成的多传感器

目标识别[J].控制与决策,2012,27(11):1725-1728.

(Geng T,Lu G S,Zhang A.Intuitionistic fuzzy evidence combin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sensor target recognition[J].Control and Decision,2012,27(11):1725-1728.)

[6]Yang J B,Singh Madan G.An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ple-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with uncertainty[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94,24(1):1-18.

[7]Yang J B,Sen P.A general multi-level evaluation process

for hybrid MADM with uncertainty[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94,24(10):1458-1473.

[8]Yang J B.Rule and utility based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 under uncertainties[J].European J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131(1):31-61.

[9]Yang J B,Xu D L.On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lgorithm for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 under uncertainty[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A:Systems and Humans,2002,32(3): 289-304.

[10]Guo M,Yang J B,Chin K S,et al.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 under both fuzzy and interval uncertainty[J].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9,17(3):683-697.

[11]Hu C H,Si X S,Yang J B.Dynamic evidential reasoning

algorithm for systems reliability prediction[J].Int J of Systems Science,2010,41(7):783-796.

[12]Wang Y M,Yang J B,Xu D L,et al.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 using interval belief degrees[J].European J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5(1):35-66.[13]Xu D L,Yang J B.Intelligent deci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s[J].J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5, 27(3):73-80.

[14]Mahmud T,Rahman K N,Hossain M S.Evaluation of job

offers using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J].GJSFR-D:Agriculture and Veterinary,2013,13(2):34-44. [15]Tang D,Yang J B,Chin K S,et al.A methodology to

generate a belief rule base for customer perception risk analysi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5):5373-5383.

[16]Li B,Wang H W,Yang J B,et al.A belief-rule-

based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 under nonstationary and uncertain deman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38(12):14997-15008.

[17]Zhou Z J,Hu C H,Xu D L,et al.New model for system

behavior prediction based on belief rule based systems[J].

Information Sciences,2010,180(24):4834-4864.

[18]Mahmud T,Rahman K N,Hossain M S.Evaluation of job

offers using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J].GJSFR-D:Agriculture and Veterinary,2013,13(2):34-44. [19]Smets P,Kennes R.The transferable belief model[J].

Arti?cial Intelligence,1994,66(2):191-234.

[20]陈圣群,王应明.区间值信念结构下冲突证据组合[J].系

统工程理论实践,2014,34(1):256-261.

(Chen S Q,Wang Y M.Con?icting evidence combination of interval-valued belief structures[J].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Practice,2014,34(1):256-261.)

[21]Liu W R.Analyzing the degree of con?ict among belief

functions[J].Arti?cial Intelligence,2006,5(1):909-924.

[22]陈侠,陈岩.关于序区间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2011,26(5):614-619.

(Chen X,Chen Y.Study on the method of ranking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ordinal interval preference information[J].J of Systems Engineering,2011,26(5): 614-619.)

(责任编辑:李君玲)

新刑诉法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证据的种类,是指表现证据事实内容的各种外部形式。证据种类实际上是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是证据的法定形式。证据种类的划分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备法定的外部表现形式的证据资料不能进入诉讼程序。刑诉法第48条规定有8种。关于证据种类应该注意理解以下几点: 一、物证 物证以自身的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物理、化学、生物属性来证明待证事实,包括一切物质形态。笔迹是物证而不是书证。因为笔迹是物质痕迹,是以书写特征而不是以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二、书证 1、书证是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与案件的待证事实发生联系并证明案件情况的;其记载的思想和反映的内容能够为办案人员认识,至于以什么方式来记载在所不问。 2、物证和书证的区别 物证则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等与案件待证事项发生联系并证明案件情况的。如果一个物质载体同时具备两种证明方式,则既是书证又是物证,这在理论上称为物证书证同体。 【例】在犯罪现场收集到一封书信,内容与被害人死亡原因有关,如果用该书信的内容证明被害人的死亡原因,则属于书证;同时,如果需要判明该书信是否为被害人所写,需要作笔迹鉴定,这是用物的特征证明案件事实,这时该书信又是物证。 三、4种言词证据 (一)证人证言

1、主要理解证人资格、证人的不可替代性以及证人不是回避的对象这几个问题。这方面的内容在诉讼参与人一节已经作了详细介绍,请参阅第二章第二节三的相关内容。 2、证人证言只局限于案件情况,如果是分析案情或者是推测等则不属于证人证言。 (二)被害人陈述 被害人陈述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受害情况;2、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被害人的要求则不属于“被害人陈述”。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包括:1、供述;2、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内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已无罪、罪轻的辩解两个方面内容。识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正确理解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的排除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刑事诉讼中,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应当排除;但是,即使是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辩解仍然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不应当排除。“因为捶憷和诱骗之下仍然为自己辩解,可见其客观真实性较强”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他人犯罪是否属于这种证据,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共犯相互之间就共同犯罪情况相互揭发,与个人的罪责相关,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而单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他人犯罪事实的检举,或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非共同犯罪事实的检举,属于证人证言。 上述三种言词证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一定的主体陈述;2、各自的内容范围;3、都要向公安司法人员陈述。法律||教育网如被告人敲诈被害人的电话录音,就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因为不是向公安司法人员的陈述。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学习乃至科学研究中要求学习者思想上需要建立的一个强大武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科特点决定的对学习基本的要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学习者思想观念上的一种更深入的要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对学习者进入更高级层次,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素养要求。 首先谈谈对“证据推理”的理解。“证据”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获取证据、筛选证据的能力。先说证据的来源,学生获取证据来源可以是课本、课外书籍、网络资料、实验数据等等形式。获取证据后,还要具有要筛选证据的能力。尽量选择比较权威的证据,证据如果有冲突需要进一步分析比对择取其中较可靠的数据。有些证据是正面证明的,同时注意也有些数据是证伪的,找寻逆向证伪的证据也是一个好的思路。有了证据还要建立观点与证据之间的逻辑关联以进行推理。一种方法是证据正向支持观点,此时最好多方证据从不同角度佐证观点。另一种方法是逆向驳斥观点,这种证伪的方法往往很具杀伤力,但基于化学的学科特点证伪并非意味着观点完全错误。例如,我们说浓度越大反应越快这一观点。并不能因为某些极个别的反应完全推翻这一结论,这一点是化学科比较独特的一个特点。很多观点或结论往往不能放之四海皆准。只要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能解释说明绝大部分现象就不错了。通过正向、逆向多方证据的反复推理论证我们即可了解一

个观点或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以及适用范围。 接下来谈谈模型认知问题。模型含义是模式、样式的意思。分为实物模型和思想模型等类型。实物模型在化学上主要是用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因为此类微观的化学知识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及其抽象的特点,借助于实物模型(3d计算机模型也可归入此类,实际上实物模型的虚拟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相关知识。所以在此类教学中利用好实物模型,或教师制作精良的计算机3d模型、动画就非常有价值。思想模型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概念原理模型、数学模型、复合模型等类型。模型认知对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是建立学科理论框架的重要工作。教学中应该下大力气解决一些最基本的模型的认知与建立。模型认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步:①模型初步认识,解决模型是什么的问题;②模型建立的证据,解决模型为什么的问题;③模型的运用,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模型有啥用的问题;④模型的评价与重构,模型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适用的情况(尤其是化学学科),通过模型评价找出模型适用条件重构模型的内涵外延,甚至发展处高级的新模型。模型认知教学对于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的学科理论至关重要。所以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解决。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有八种,具体就包括了:1、当事人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鉴定意见。8、勘验笔录。 而民事诉讼证据类型与刑事诉讼证据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还有被害人陈述等等。 1、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种类划分中的特色。当事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与诉讼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决定了当事人陈述具有真实与虚假并存的特点。 因此,审判人员在运用这一证据时应注意防止将虚假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进行审查核实,以确定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书证的表达方式上来看,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商标图案等等。因此,书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书面文件,但有时也表现为各种物品。书证在民事诉讼中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物证 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是通过其外部特征和自身所体现的属性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它不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物证是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之一。民事诉讼中常见的物证有:争议的标的物(房屋、物品等);侵权所损害的物体(加工的物品、衣物等);遗留的痕迹(印记、指纹)等等。 4、视听资料

民事诉讼证据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 [提要]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在证据制度面前,证明责任和证明目标是关键, 它引导着当事人的举证和质证,影响和制约着法官对证据的采信。民谚曰:“打官司就是打 证据。”因此,本章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本章,要正确认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的基本原理和精神;理解和掌握证据的概念、特征、证据的分类和形式、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对象和证明标准;准确把握证明责任的概念、分配以及意义;正确理解和运用当事人的举证、 质证和人民法院查证、认证制度,提高运用证据实现司法公正,保障正当利益的能力。 重点问题: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作为法院定案根据的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三个基本属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证明责任的本质是事实真伪不明所引起的败诉风险,证明责任的功能是事实真伪不明 时引导法院作出裁判,即哪一方当事人负责任,便将不利的裁判后果判归该方当事人承担; ●我国宜采用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分配证明责任的学说,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 的一般规则是当事人须对法律规范中对其有利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提供证据的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避免败诉危险而向法院提供证据的必要,这一责任与证明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证明责任是固定的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不会发 生转移,提供证据的责任是动态的责任,会随着法官心证的变化而转移; ●证明标准,是指法官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民事诉讼通常的证 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即法官从证据中虽然尚未形成事实必定如此的确信,但在内心中形成 了事实极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如此的。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据界定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何谓民事诉讼证据呢?诉讼法学者的认识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1.客观事实说。主张者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2.手段说。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用以查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手段。 也称为证据形式,即法律明确规定的各种证据形式。如书证、物证、鉴定结论等。 3.内容与形式统一说。认为民事诉讼证据由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证据的内容即事实材料;证据的形式,也成为证明手段,它是证据的各种表现形式。所有诉讼上的证据都是事实与证明手段的统一体。 在上述的各种观点中,我们认为内容和形式统一说是正确的。所谓证据的内容是指各种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所谓证据的形式是指已为法律确认的各种形式。《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1)书证;(2)物证;(3)证人证言;(4)视听资料;(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对于民事诉讼证据特征问题,我国证据法学者认识不太一致。在法律真实证明目标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下,证据的特征应当是真实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为此,《若干规定》第50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

民事诉讼证据相关问题汇编

民事诉讼证据相关问题汇编 阅读提示:民事诉讼的核心就是证据,举证质证也是民事诉讼庭审最关键的部分,对证据本身的研究以及对证据规则的掌握,关系到诉讼的成败。本文对我们平时在民事诉讼中经常遇到的涉及证据的相关热点、难点、易混淆问题的法律规定、法理分析、法院裁判、专家解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汇编,以供大家在诉讼时参考使用。 一、在民事诉讼庭审中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质证? 在民事诉讼质证阶段,经常会遇到当事人这样发表质证意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证据的证明目的有异议”,甚至有些审判法官也要求当事人这样发表质证意见,这种质证方式严格来讲是不规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0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可见,在质证阶段,应首先对证据的三性进行质证,再对证明目的进行质证,而不是只对真实性和证明目的进行质证。 二、在质证中关于证据三性的顺序应如何排列? 证据的三性是指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其排列反映了法庭质证和认证的逻辑顺序或者思维逻辑,也是“三性”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的要求,贯穿于举证、质证和认证的全过程,决定着证据与非证据、定案根据与非定案根据之间的界限,也决定了证明力的有无及

大小。《民事证据规定》第50条对三性的排列顺序是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但随后最高院在《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9条中,将排列顺序修正为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个人认为按《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排列较为合理。对于证据材料,应首先审查是否与待证事实相关即是否具有关联性,如果不具有关联性,直接排除,无需对其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质证;如果具有关联性,再进一步审查是否具有合法性。如果不具有合法性,直接排除,不再继续审查其是否具有真实性;如果具有合法性,再进一步审查是否具有真实性。由于合法性是对证据的正当性的判断,即使证据是真实的,也应当因其违法而排除,因而在审查顺序上将合法性排在真实性前面,符合证据活动的规律。因此,个人理解应当按照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的顺序进行质证,而对证据证明力大小问题的质证应当放在最后进行。 三、在庭审过程中应当如何质证? 质证的内容或质证意见的类型包括: 1、无异议,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均没有争议。 2、有异议,包括以下类型: ①是否属于新的证据异议,认为证据的提供超过了举证期限,法院的举证期限如何规定。但是,要注意新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提交超过举证期限的新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放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 (1)书证。(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诉讼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当然,案件的性质不同,诉讼的证据也是不同的。那么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如何认定?下面,就让的小编详细的为您介绍一下吧! 一、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1、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书证的表达方式上来看,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

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商标图案等等。因此,书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书面文件,但有时也表现为各种物品。书证在民事诉讼中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物证。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是通过其外部特征和自身所体现的属性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它不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物证是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之一。民事诉讼中常见的物证有:争议的标的物(房屋、物品等);侵权所损害的物体(加工的物品、衣物等);遗留的痕迹(印记、指纹)等等。 3、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它包括录相带、录音片、传真资料、电影胶卷、微型胶卷、电话录音、雷达扫描资料和电脑贮存数据和资料等。外国民事诉讼法一般都没有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对待,仅将其归入书证和物证的种类中,我国民事诉讼法鉴于其具有独立的特点,将其归为一类独立的证据加以使用。 4、证人证言。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二,期末作业考核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二 问答题 1、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在法定证据制度中,裁判者不能自由地判断证据,只能机械地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标准认定案情。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在法律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所作的预先规定上。 (1),证明分类的法定性。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的职能就是根据法律的预先设定,机械地计算证据数量的多少和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这就限制了法官在判断证据及其证明力的专横武断。 (2),证据证明力的法定性。法律不仅预先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而且对证明力的规定也是根据形式来确定,而不是根据证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是被告人的自白被认为是最有价值和最完善的证据,对案件的判决和被告人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对书证的效力也作出了形式化的规定,如是原本还是副本,是公文还是私文等;三是对证人证言也有许多形式化的规则,如两个典型的证人证言就构成完全的证据,如果几个可靠证人的证言相互矛盾则按多数证人的证言来认定案情。 (3),证据证明力的等级化。法定证据制度中对证据证明力的规定,明显受到封建等级特权的影响,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对证言证明力的规定上。如1875年的《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记载:当几个地位或性别不同的证人的证言发生矛盾时,要依据地位之高低、男女之性别等来判定证言的证明力。通常是地位高的、男性、僧侣、学者的证言得到采信。(4),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合法方式。口供是定罪的主要依据,为获得口供,对被告人、证人的刑讯就是天经地义了。 2、正确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实践中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答:(1)办案人员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或人们的想象、假设、推理、臆断、虚构等等作为定案的证据适用; (2)在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不能把算大帐,即某人或某单位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加减得出的差数,就作为证据使用,应为算大帐还不真正具备客观性; (3)按照客观性的要求,证据必须要有正确的来源,对于没有正确来源的,由于无法进行查证,不具备客观真实性,当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3、诉讼中的书证所具有的特征是什么?

行政执法证据种类是怎样的

行政执法证据种类是怎样的 行政执法证据种类1、书证。2、物证。3、视听材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意见。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在实践中,行政执法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财产罚、行为罚、人身罚、申戒等,并且在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因为执法的类型有所不同,所以具体执行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但是,无论是怎样的执法类型或执法内容,都需要证据予以证明,需要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那么,行政执法证据种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的小编为您解答。 一、行政执法的含义 广义的执法是与立法相对应的,而行政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权力的立法、执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 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二、行政执法证据种类 因为行政执法仍然属于行政法律的范畴,需要遵循行政法的规定,所以,行政执法的证据种类与行政法律的规定一致。下面,就来看一看有哪些行政执法证据种类。 1、书证。 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 2、物证。 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 3、视听材料。 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材料。如用录音机录制的音响、语言;用录像机录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等。视听资料可以由当事人提供,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索取或复制。 4、证人证言。 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制作的对案件事实 的陈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诉讼代理人不能做为案件的证人外,任何公民和组织都有作

关于从一起案例看逻辑推理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及所引发的启

从一起案例看逻辑推理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及所引发的启示 胡建萍在司法的过程中,法律推理发生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推理表现在法官司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这个推理过程表达为:以选择的法律规则为大前提,以查明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方法推出案件的处理结论。但是在特殊意义上,法律推理也表现在法官解释法律和确认事实的过程中。从前者来说:很多情况下,作为司法推理的大前提之规则并不是意义明确而清晰的,即使有时候从字面上看它是明确和清晰的,但由于并不完全适合已经查实且不能作任何剪裁的小前提之事实,都只有经过法官解释明确其含义或引申出新的含义后才能作为法律适用推理的大前提。而法律解释特别是论理解释本身也带有推理性思维的特征,在这一推理过程中,大前提实际上是对法官选择规则起指导作用的东西,小前提就是现存的法律规范,然后通过推理论证,得出该实际的法律是否是应当适用的法律的结论。这里,法律推理是作为法律解释的手段和过程存在的。从后者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官都能够依靠查证属实的证据对事实作出明确的认定,即使在少数证据不能达到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而使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以法律确认的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来解决事实真伪不明时的裁判方法。但是,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法官需要依靠推理的方法确认案件事实的情况,尽管其普遍性和数量都远远低于解释法律时的推理。在这一推理过程中,通常是根据已经查明的某一基本事实,推定出另一事实存在,只要没有相反证据,就可以认定该事实真实而将其作为裁判的事实依据。 可见,法律推理不仅存在于法官司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而且还存在于法官解释法律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三个推理过程中,司法活动中的推理可以被称为”大推理”,而法律解释和认定事实过程中的推理可以被称为”小推理”,前者包括后两者,后两者是前者的一个成分或子系。

证据种类立法规定

证据种类立法规定 1、本证与反证本证与反证,是按照主张某种事实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来划分的。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是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的。 诉讼时效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财产保全证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刑事案件审理期限 众所周知,证据不管在何种诉讼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诉讼的结果。但是在三大诉讼中,对证据种类立法规定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些许差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 一、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种类的法律规定 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颁布,2013年1月1日起生效)第五章证据中之规定: 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二、民事诉讼法中证据种类的立法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 三、行政诉讼法中证据种类的立法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浅析证据推理

浅析证据推理 ---解读安东尼杀女案 想要正确理解证据推理,必先明确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全部诉讼活动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可分为七类,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证据推理,简称D-S推理,是运用证据推理案情的诉讼活动,重在获取案件的法律依据,还原事实真相,说服法官或者陪审团认定被告有罪或者无罪的法律事实。 首先,我们从一个与辛普森杀妻案极其类似的案例谈起。2008年震惊美国的凯西·安东尼涉嫌杀害3岁女儿凯丽的案件以弗洛里达州奥兰多法院做出的判处安东尼四年徒刑而告终。2008年6月16日,时年22岁的凯西·安东尼在与父母发生争执后带着2岁大的女儿凯丽离家出走。此后一个月中,凯西的母亲辛迪曾多次打电话给女儿说要见外孙女,但都被凯西以各种理由拒绝。之后,辛迪接到拖车场打来的要求其领取安东尼车辆的电话。到停车场准备领取时,发现后备箱有一股浓重的尸臭味,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报警求助。 警方在侦查案情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证明安东尼杀害女儿凯丽的有力证据。现将公诉方掌握的证据归纳如下:1、根据安东尼的供词,女儿凯丽被自己雇的一位名叫冈萨雷斯的保姆绑架了,但事后经警方查明,根本没有冈萨雷斯这个人的存在。2、2008年12月11日,警方在凯西家中附近的树林中发现了用塑料袋包裹的凯丽的遗骸,其身体已经严重腐烂,面部还粘着一块胶布。检方利用搜集到的毛发证据和气味分析测试,发现存在氯仿的成分。3、凯丽在6月就已经失踪,其母亲安东尼并没有立即报警,反而搬去和男友同居,成天饮酒取乐,甚至在肩膀上用意大利语刻上“美好生活”四个字,直到一个月后才告诉家人孩子失踪了。4、警犬曾在凯西车的行李箱里和她父母家的院子里嗅出过尸体的味道。5、在安东尼的电脑里发现她曾经在网上搜索过三氯甲烷和失踪儿童的信息。6、安东尼在凯丽失踪后两周后将车废弃。7、凯丽床上丢失的维尼熊毛毯,也在案发现场被找到。 辩护方基于安东尼的陈述提供了如下的抗辩理由:1、凯丽是在游泳池溺毙而亡。2、安东尼由于长期受到父亲和哥哥的性侵犯,所以只能隐忍沉默。3、有证人证明安东尼与女儿凯丽关系甚好。 本案最终判处安东尼向警方提供虚假信息等四项轻罪,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言。尽管透过我们的直接判断和情感倾向,我们几乎可以百分之一百的断定安东尼就是杀害凯丽的真凶,但是在讲求证据的法庭来看,直观的推断难以立足。在美国司法体系中,“无罪推论、程序正义、直接证据”是三个法庭审判的重要原则。在美国,有一个重要的司法定律“一碗面里只能有一只臭虫”,即正常人吃饭,若吃到一只臭虫,肯定会扔下碗筷,与之理论,而不会在碗里去找第二只臭虫。放在审判实践中,即无论你向法庭提供了多少足以证明被告有罪或是清白的证据,只要发现一个伪证,所有的证据都会视作无效。著名的辛普森案件就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实证。辩方通过质疑警方采集血迹样本的程序规范性、血手套与被告的手型不相符、证人福尔曼警官恶劣的种族歧视倾向造成其重要证言无法得到陪审团采信等等,这几只“致命”的臭虫让整碗检方精心酿制的看似天衣无缝的证据链功亏一篑。然而,在安东尼杀女的案件中,尽管存在诸多关键的间接证据,但是这一系列的证据很难串联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我们先来看这起案件中欠缺的几个关键点,这几个致命的缺陷也是陪审团最终判定安东尼无罪的着力点。1、案件中缺乏直接人证,即无人亲眼目睹或是间接看到安东尼杀害自己

证据种类及证明效力是什么,证据的意义是什么

证据种类及证明效力是什么,证据的 意义是什么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法庭上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不管是上诉什么行为我们都需要有证据去证明对方或者自身的行为,证据不仅可以指证对方的过错,还可以证明自身没有犯过哪些错误,当当前大多数人们对于这些都是不了解的,那证据种类及证明效力以及证据的分类意义是怎样的呢? 证据分类的意义 1、从理论上看,将证据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认识诉讼中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从而提出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各类证据的一般规则。

2、从实践上看,通过对证据的科学分类,能够使证据材料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便于司法人员和当事人等根据各种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客观、全面地收集和审查判断证据,正确运用证据查明案情,保证办案质量。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生证据与派生证据) 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依据,是以证据的来源,出处的不同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2、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例如,亲自看到或者听到案件事实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被害人对自己受害经过的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自己是否实施犯罪所作的供述或辩解,以及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的原件都是原始证据或者叫做原生证据。传来证据,是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即不是从第一来源直接获得,而是从原始出处之外的其他来源获得的证据。 3、它是原始证据派生出来的证据,因而又称派生证据。例如,现场痕迹的模型,书证的复印件或影印件,转述他人感知事实的证言等,都属于传来证据。需要说明的是,传来证据的概念和西方国家证据分类中的传闻证据有所不同。严格地说,传闻证据仅指言词证据,而传来证据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不仅涉及言词证据,也涉及实物证据。

从一起案例看逻辑推理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及启示

从一起案例看逻辑推理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及启示 在司法的过程中,法律推理发生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推理表现在法官司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这个推理过程表达为:以选择的法律规则为大前提,以查明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方法推出案件的处理结论。但是在特殊意义上,法律推理也表现在法官解释法律和确认事实的过程中。从前者来说:很多情况下,作为司法推理的大前提之规则并不是意义明确而清晰的,即使有时候从字面上看它是明确和清晰的,但由于并不完全适合已经查实且不能作任何剪裁的小前提之事实,都只有经过法官解释明确其含义或引申出新的含义后才能作为法律适用推理的大前提。而法律解释特别是论理解释本身也带有推理性思维的特征,在这一推理过程中,大前提实际上是对法官选择规则起指导作用的东西,小前提就是现存的法律规范,然后通过推理论证,得出该实际的法律是否是应当适用的法律的结论。这里,法律推理是作为法律解释的手段和过程存在的。从后者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官都能够依靠查证属实的证据对事实作出明确的认定,即使在少数证据不能达到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而使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以法律确认的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来解决事实真伪不明时的裁判方法。但是,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法官需要依靠推理的方法确认案件事实的情况,尽管其普遍性和数量都远远低于解释法律时的推理。在这一推理过程中,通常是根据已经查明的某一基本事实,推定出另一事实存在,只要没有相反证据,就可以认定该事实真实而将其作为裁判的事实依据。 可见,法律推理不仅存在于法官司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而且还存在于法官解释法律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三个推理过程中,司法活动中的推理可以被称为“大推理”,而法律解释和认定事实过程中的推理可以被称为“小推理”,前者包括后两者,后两者是前者的一个成分或子系。 关于法官在解释法律过程中的法律推理问题,笔者另文研究。本文拟以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详细分析法官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认定案件。 一、基本案情及当事人双方主张的事实 1995年12月1日,原告唐选礼与被告华康公司签订31和32号两份合同。31合同约定:唐选礼购买位于成都武侯区玉林小区兰天路5幢某小区某幢四、五层楼7号和9号两套房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2700元,合计房款967258元;另购两个车位,计10万元;共计应付房款1067258元。华康公司所建房屋定于1997年9月30日竣工。合同还约定了分期付款的具体方式及违约责任。

《简明证据法》考试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证据法在何处 一、概念:1、狭义的证据法是当事人在案件事实的认定时,解决一定的认定行为准则和事实认定标准问题及诉讼风险分担的法律。2、广义的证据法是有关证据收集、制作、保全、提交以及运用的法规的总和。 二、调整对象:证据和证明问题 三、渊源:1、法律层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基本法律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一般法律;2、法律解释:包括综合性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和单行司法解释;3、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颁布的有关适用证据的规范性文件;4、国际条约;5、其他规范性文件。 四、证据法模式:1、英美法系的证据法模式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即以成文证据法为主;2、大陆法系的证据法以法、德、俄、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高度的成文法典化是其共同特点。 五、证据法选择适用:一结合具体案情,确定需要解决的证据法问题,以此为联合点;二是结合现有证据法体系,确定可使用的法律条款,必要时正确化解法律条款间的冲突 第二章什么是证据 一、证据概念:是证明事实的依据,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 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 二、证据的真实性:1、证据的真实性也叫做证据的客观性或者确定性。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定案依据 中都存在着证据不完全属实的可能性。而且就每一个具体证据来说,其中也存在着不完全属实的可能性。2、就每一个具体案件来说,人们对证据和案件事实的认识都不是“绝对真理”,都只能是“相对真理”。 三、证据资格:是指证据能够被法庭采纳的资格。1、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应该具有客观存在的 属性,或者说,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2、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属于证据的自然属性。3、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主体、程序和表现形式都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主体合法、合法的形式、收集程序合法)。 第三~四章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一、证据的法定形式:1、证据的法定形式,是立法者根据证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所作的法律划分,可以简称为“证据在法律上的划分”,也叫“证据的种类”;法定形式:1、刑诉法42条规定有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2、民诉法63条第一款规定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3、行诉法31条规定: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二、证据的学理形式:指在理论上将刑事证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也叫“证据的分类”。二者区别,前者是一种立法规定,后者是一种学理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不同:言词证据与实务证据;2、按证据是否来源于案件事实: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3、根据证据与案件只要事实的关联性: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4、以证据的证明作用划分:控诉着呢根据与辩护证据。 第五、六、七章司法证明 一、司法证明概念:是指诉讼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通过举证和质证来反驳不利于自己的诉讼主张,追求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结果的法律行为。 二、司法证明的特点:1、规范性;2、对抗性,这是司法证明在程序方面的重要特征。3、时效性,也是程序方面的重要特征。 三、证明对象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证明对象是指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对诉辩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当事人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2、特征:与审理案件有关联的事实;必须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证明对象的确定与尸体法律规范中的要件事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三大诉讼法证明对象:(一)刑诉法: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的事实;4、排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实;5、刑事诉讼程序事实;6、办理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二)民诉法:一般性归类:按照部门法的规定对证明对象进行一般性的归类,调整范围和方法的共同性,同一部门法调整的所有案件的证明对象都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围绕特定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三)行诉法:1、与被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事实;

证据的种类及特征

1、证据的种类及特征 诉讼证据种类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分为三个基本特征: ①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不能有任何主观随意性,不能为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 ②相关性。即证据必须要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表现为两重情况:一是证据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二是虽不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但与待证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能够为待证事实提供证明情况。 ③合法性。即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形式并按法定程序取得,表现在:第一,证据的来源合法;第二,证据的收集方式合法;第三,具备合法的形式;第四,须经法定程序审查属实。 2、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3、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询问笔录的证据类别

询问笔录的证据类别 【摘要】询问笔录作为海洋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法律文书,是海洋行政执法人员为查清案情,向被检查人、证人或其他知晓案件情况的人员进行询问、调查时,就有关询问、调查情况和内容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字记录。其对挖掘案件线索,固定事实证据,以及对案件的定性和处罚种类与具体数额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海洋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关键词】询问;笔录;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了证据的七种类别: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那么,我们海洋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检查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询问笔录在进入行政诉讼程序中属于哪种证据类别呢? 在法定的七种证据类别中,可以排除的有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那么询问笔录究竟属于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中的哪类呢?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书证 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如行政决定书、公证书、证明书、许可证、执照、通知书以及行政相对人有关行政案件的各种文书等。书证是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其特征是通过记录内容来证明案件的事实。 (二)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行政处罚中关于案件事实,向行政机关所作的陈述或对其他当事人陈述的承认或反驳。作为证据的当事人陈述只限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当事人的陈述是一种应用广泛并且有较强证明力的证据形式。 (三)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行政机关或组织所作的陈述,是行政处罚中使用比较普遍的证据形式。 二、询问笔录的证据类别分析

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实正确么-及直接证据的特点

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实正确么?及直接证据的特点 直接证据是我国庭审过程中证据的一个种类,其在庭审 中扮演折重要的角色。一般情况下,直接证据多表现为当事 人的录音录像,和一些证人证言。那么,直接证据的特点是 什么?一种说法认为▲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 实,该说法正确么?针对此,小编做了以下相关分析。 ▲一、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实,该说法正 确么? 该说法不正确。 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的,单独一 个直接证据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证据,以直接证明的方式对案 件的主要事实起到证明作用。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 明,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以推论的方式即间接证明的 方式起证明作用单独一个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 要事实,它只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某一情节片断,同其他 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二、直接证据的特点 ▲(一)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截了当的 直接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即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也无需借助其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就可以直观地指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而运用直接证据认定案情的方法较简单,难度较小,运用起来比较便捷,只要一经查证属实,便可用作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依据,进而要做的工作就是查明其他次要的事实和情节,使证明的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和容易。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明性,是直接证据突出的特点和优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直接证据能够证明的情况范围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证明韵范围大,有的证明的范围小。例如,证人证言可能会详细地描述犯罪行为的全部实施经过,却无法说明犯罪行为实施者的主观方面。又如,被害人虽然可指认出犯罪行为人,却无法陈述犯罪行为的全部经过。因而,在具体案件中,一方面多收集直接证据,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迷信直接证据,只有在广泛收集证据,综合各种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充分地展示案件的全貌。 ▲(二)直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多表现为言词证据 言词证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2016020685.html,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是司法认证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主审法官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恰当自由裁量的基础和依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审判经验,略谈谈民事诉讼证据审查判断中的一些策略与技巧,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一、巧用证据交换手段,确保庭审质效 一般来说,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证据种类,数量较多,如把这些繁多且复杂的证据材料一下全部放置于庭审中“会诊”,势必会增加庭审负担,进而降低庭审质效,审判法官也很难在有限的庭审时间内对如此繁多的证据材料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审判法官如遇到复杂疑难案件,应主动启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促使当事人在庭前将其持有的证据予以提供,并通过证据交换、质辩,从而达到了整理和固点诉讼争点及确认证据证明力的效果,为开展好庭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保障了庭审质效,又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认证水平。

二、适度引导举证,明确举证、查证范围 由于当事人身份不同,固其文化素养、法律知识、诉讼技能等明显存在差异。为使当事人特别是弱势诉讼群体迅速明白诉讼旨意,更好地维好自己权益,审判法官应对弱势主体的举证要求适度加以引导,有利于庭审活动的顺利展开,既能明朗当事人的举证范围,又明晰了法官查证案件事实的审理方向,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打下坚实的裁判基础。 三、规范程序环节,处理好“辩”与“质”的关系 我们知道,质证权与辩论权是当事人在不同诉讼阶段中享有的两种性质不同的诉讼权利,实践中,当事人易把它们混淆起来,诸如在庭审中,当事人因不懂得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则,有时易把这两种程序权利混用起来,比如本应谈证据的质证意见,反谈案件的辩论意见,无意的打乱了庭审程序,降低了质证程序的功能,影响认证效果。为此,审判法官应及时向当事人释明质证与辩论的区别与要求,应规范约束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法官在质证程序中应做到“三步”到位:一要做到边听;二要做到边记;三要做到边思考。法官不仅要听好,还要善于思量证据的“三性”,为以后的认证做好准备工作。 四、准确适用采纳与采信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