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制定时间: 2015-05-12

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植物保护)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植物保护学作为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学科,通过研究植物病害、植物害虫、农田杂草、农业害鼠等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危害机理,并提出预防与控制有害生物的策略和综合治理技术。植物保护学与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及草业科学等一级学科联系密切、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且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动和促进了植物保护学的学科建设和快速发展,反过来植物保护学又丰富和发展了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为这些学科提供了研究材料。植物保护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高素质人才。

植物保护学由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等二级学科组成。植物病理学主要研究各种植物病原微生物和寄生线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害的危害机理和植物的抗病机理,并利用这些基础探讨植物病害防治的理论与技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主要研究各种农业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虫害的危害机理和植物的抗虫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害虫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农药学以农业化学品为基础,吸收和利用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和农药使用技术的开发,保证农药在生产中的应用达到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绿色标准;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以预防有害生物入侵和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主要开展植物检疫、杂草防治、鼠害防治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应用基础与实用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植物保护高级人才培育与科学研究的基地。其中,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具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与害

虫防治的发祥地之一;农药学科是1952年建立的国内第一个农药学专业;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于2003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自主设置。戴芳澜、俞大绂、刘崇乐、蔡邦华、裘维蕃、陆近仁、周明牂、沈其益、黄瑞纶、曾士迈、郭予元、康乐等许多国内知名科学家先后在植物保护学科进行教学和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奠定了本学科在国内的重要地位和对国际上同类学科的影响。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农药学于198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进入“985工程”建设学科。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一级学科被列入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06年、201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植物保护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均排名第一。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教学和研究队伍。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5%以上,45岁以下教师占70%;教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岗位专家7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本学科是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学科之一,是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种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种子病害检验与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的依托学科。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挂靠在本学科中的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和农药学等3个二级学科分别主办《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及《农药学学报》,为全国植保学科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历史积淀丰厚,发展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追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经过长期建设形成了学科方向齐全、均衡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13个研究方向:

1. 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

2. 植物抗病机理;

3. 病害生物学;

4. 植物病害防控原理及其应用;

5.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组学;

6. 昆虫分类与进化;

7. 昆虫生理与毒理学;

8. 昆虫遗传发育与基因组学;

9. 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

10. 昆虫行为与害虫生物防治;

11. 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

12. 杂草和鼠害综合防治;

13. 农产品安全生产。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获得植物保护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全面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方向、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动态,具有坚实宽广的植物保护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1. 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植物抗病机理、病害生物学、植物病害防控原理及其应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组学等方向的研究,应特别注重源于生产实践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或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扎实的植物病原学、病害流行学、植物抗病性遗传学、植物病害防治学、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组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生产管理、资源配置、机械化栽培、仪器分析、田间试验与数理统计分析等专门知识和技术研发能力。

2. 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昆虫分类与进化、昆虫生理与毒理学、昆虫遗传发育与基因组学、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昆虫行为与害虫生物防治等方向的研究,以研究农业害虫的识别、分布、成灾规律、预测预报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害虫的有效控制技术和措施为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扎实的昆虫分类学、昆虫病理毒理学、昆虫生理生化、昆虫遗传学、昆虫生态学、昆虫基因组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数理统计分析、田间试验、仪器分析等专门知识和技术研发能力。

3. 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杂草和鼠害综合防治、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方向的研究,研究有害生物入侵机制和风险评估、检疫鉴定、检疫处理等入侵防控技

术,研究杂草和害鼠生长发育、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果蔬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和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位获

得者应具备扎实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植物检疫原理与技术、农业生态

系统健康原理和评价方法、入侵生物学、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农

产品和食品安全评价、重要杂草和鼠害的防治技术等理论基础知识,具

备较强的生产管理、资源配置、机械化栽培、农田信息获取、试验设计

与数理统计分析等专门知识和技术研发能力。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素养

植物保护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对植物保护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较强的学术潜力;以

创新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植物保护领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植物健康生

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具有坚实宽广的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和

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及国际

学术研究前沿,全面掌握现代植物保护学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能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和掌握寄主植物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有害生物的为害规律以及综合控制的理论和技术;了解本学科科技政策、知识产权和研究伦理等有关法规和知识;具有较强的植物保护学科基础

研究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拓展学科新领域的学术潜力,敢于进行学科交叉和融合,进行集成创新。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还应掌握农学门类中其它一级学科,尤其是与自己主攻方向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的

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

有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

研究的能力,能组织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项目;能胜任植物保护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植物保护学科博士研究生应该具有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献身农业科学事业的理想;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

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勇于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能够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能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及成果;在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方案与实施、研究结果分析和成果形成的整个科

研过程中能善于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的作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体魄,

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任务。

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

科学知识有助于涵养博士的科学精神,人文科学知识则有助于涵养博士

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人、理解人,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面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更加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

2.学术道德

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讲求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树立学术自律意识。

在学术活动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遵守约定俗成的引证准则。承担学术著作发表或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应责任,根据实际参与者的贡献大小和自愿原则依次署名,或由作者共同约定署名顺序。成果发表时应实事求是,不得夸大学术价值和经济或社会效益,严禁重复发表。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名与利,严禁沽名钓誉、损人利己行为,反对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现象,不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

严格保守国家机密,遵守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国家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不抄袭、剽窃、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不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不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等。

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道德规范。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植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农业应用学科,以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机理和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和目标,并随着相关基础学科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提升。随着全球化研究的深入和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适应,植物保护学科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均得到迅速的发展,新的边缘学科、分支学科不断形成,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形成分支学科众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协调的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因此,博士研究生应通过阅览专业期刊杂志、网络信息、参与国际会议交流、定期与相关研究团队交流等方式,跟踪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要不断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中出现的植物保护相关问题及需求,重视在生产实践中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从客观性、理论性、逻辑性、创新性、规范性、实践性等方面对植

物保护学的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善于从事

物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去伪

存真;从事实、理论假设、归纳和演绎、逻辑推理、研究方法、试验结果、结论等方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在鉴别

过程中,要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只有培

养强烈的探索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学术鉴别能力。

因植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地域性,植物保护学的理论与

技术成果存在明显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因此博士研究生既要对学术成果

的普遍性进行辨别,同时,也要考虑相关成果在地域上的特殊适用性。应在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

势和学术研究前沿,能明辨研究工作或成果的先进性和局限性。既要对已经形成的成果进行系统判别,也能对将要研究的问题在植物保护学中

的重要性进行判别。要深入生产实践,了解和分析生产实际形势,能明

辨研究问题、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和价值。能正确评价和取舍

所参考的科学成果或学术论文,具备对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

进行综合评判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植物保护学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形成产品

或技术以及技术集成等方面的能力。植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

性农业应用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因此博士研究生要针

对植物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植保问题,寻找并凝练出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构建科学假设和研究思路,提出创新性的研究课题。根据研究任务要求,主笔撰写科学研究计划,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组织、协

调开展科研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试验研

究方法,掌握田间和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数据获取和综合分析技能、样品采集和测定技能。具备较强的学术成果综合表达的能力,在获得研

究结果后,要能采用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深入分析,

并用中、外文撰写学术论文,通过科技论文、学术报告、墙报展示等多

种形式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论文研究工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具备解决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植保技术问题的技术集成创新的工作

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

植物保护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本

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能够洞察和把握植物保护学科的前沿知

识、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掌握相关的专业研究方法和手段,同时对植

物保护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敏锐的科学洞察能力,善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捕捉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要具有敢于探索、勇

于创新,具有挑战学术难题的科学精神;要善于从生产实践中发现关键

性的植保问题,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能运

用创新性思维,在学术上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新途径、新方法、新材

料和新理论,并进行推理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5.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是发现问题、获取资料、获得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的

重要途径之一。植物保护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熟练进行学术交流、准确清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通过文字表达或者口头

交流,将学术成果适时展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学术网站、研讨会、国

际会议、科普读物、大众媒体等平台。同时,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多种通讯方式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建立广泛

的联系,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或者结合自己的科研进展交

换试验材料。

6. 教学能力

植物保护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在教学设计能力发面,应把握植物保护

学科的整体知识和系统结构,明确横向及纵向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教学

对象,清晰地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应掌握植物保护学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技能,语言精练、生动、准确,熟练应用多

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调控教学节奏等;在教

学评价能力方面,应掌握教学对象调查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考察

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

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和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应

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植物保护学科博士学位论

文总体要求是:具备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基本论点和结

果正确,方法可靠,数据真实,分析严谨,文字通顺,能反映作者具备

独立从事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论文成果应具备重要的科

学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应体现植物保护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农

业生产的技术发展要求和需要,解决重要的植物保护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创新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鼓励和支持开展基础性研究。前瞻性原则,即选择当前学科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或是某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博士学位论文的起点应处在学科的前沿。价值性原则,即论文研究成果应能对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应选择具有理论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论文题目,研究成果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可行性原则,即要考虑自身条件和所在课题组的研究经费、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方面因素,并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尽量结合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者重大工程项目来选题,选题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田间验证等多个方面。此外,选题还应恪守“小题目,大文章”的原则,做深做透,切忌贪大求全,四面开花。同时选题应兼顾个人兴趣、知识优势等,焕发出潜在的创造力,积极面对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选题论证的基本方式是充分且全面的文献综述,并结合广泛而深入的咨询与调研。在充分查阅、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本学科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筛选出与本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并认真阅读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知识的形成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已形成的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信息挖掘和综合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经与导师讨论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论文选题,确定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形成技术路线,设计试验方案。文献综述要体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并能准确地反映学位论文的主题内容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应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至少需要阅读学术期刊论文200篇以上(国外文献100篇以上),其中最近5年内的文献占60%以上,权威文献至少占30%以上,部分文献可以考虑从最早发表时期的经典文献开始阅读;对于应用技术和方法类研究选题,还要进行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专利文献的查询,并要求选题查新,以确保拟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在文献综述部分,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详尽的分析、阐述和总结。就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与国内外已开展的相关内容和方法、设计思想等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必要性和意义,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或是技术和理论的

创新研究。综述应至少包括如下几部分:1)研究问题在植物保护学科的地位与作用;2)研究问题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的科学意义或对农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3)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背景;4)研究问题的阶段性进展或已有的工作基础;5)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6)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预期目标,提出主要的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明确主要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等;如有必要,在最后还应该对本论文选题可能出现风险进行预评估,并提出风险规避的方案。综述应控制在10000字左右,图表不少于3-5幅,综述的参考文献在150-300篇之间。

通常,博士研究生应在完成文献综述后,与导师和指导小组讨论博士论文研究的选题、内容和设计,并在其指导下,完成论文设计书的撰写,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5人以上博士生导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前瞻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投入研究工作之后结合具体情况和问题,允许调整和改变研究内容,但必须在新的选题之后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工作。

2.规范性要求

植物保护学博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规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要准确、典型、客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结论科学。论文内容应以博士研究生本人从事的试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与数据为主。对于应用他人研究结果或者协作参与的工作,应该在致谢中加以说明。此外,植物保护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行文格式等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摘要、缩略词表、图表索引、主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作者简历等部分。论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四大模块,即文献综述、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在论文总体框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植物保护学二级学科的特点,文献综述可以与研究计划合并,研究结果与分析模块也可以再细分为若干篇章。讨论与结论模块一般要就论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或结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中隐藏的机制和规律,提升论文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该模块中还应明确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展望。因此,该模块一般包括全文讨论、主要结论、创新与展望等内容。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论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应本着遵循科学求实的严格要求,对于特殊数据的取舍或缺失数据的补充,必须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实施。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及规程应该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如果是本研究首创或完善的方法,必须详细说明。数据的有效小数点位数应该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设备检测限的位数,所有数据结果必须采用公认的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数据图表中标注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论文中使用到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该标注厂家和出厂年份等相关信息。

(3)行文格式。植物保护学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符合国际通用的图书格式要求基础上,特别注意学术论著的相关格式要求。引用前人的观点及成果时应做到客观公正,所有被引用的观点、数据、图表等均应在文中给出明显的文献标注,防止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尤其要杜绝有意或无意的学术侵权问题。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文章所参考的地方一一对应列举,参考文献标注格式规范。数据结果要使用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本学科通用的书写格式,重要试验材料要给出相关标准的学术名称。图表清晰,图表标题及其指标等文字信息,均应同时用中文和外文标注。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经过导师和所在学科审定同意,在答辩前进行盲审。盲审专家为相同或相近领域、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人员,数量不少于5名,其中非本学位授予权单位的人员不得少于3名。博士研究生及其导师在收到盲审意见后,对论文作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确保论文质量。经过修改并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后,学位论文还要通过5位教授以上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和毕业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是展示研究生全面工作、学术修养、研究水平的综合过程。博士研究生需要认真准备,直接、正面、简要回答问题;对于不清楚或者不了解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如实回答。根据答辩时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对论文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学位论文,报送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审定并存档。

3.成果创新性要求

植物保护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既要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

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更要体现在解决本学科重要科学问题或提升改进专门技术或方法上做

出的创新成果。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应结合可能的应用背景进行充分的前瞻性研究,要求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突破;应用研究论文要完成实验室或田间试验论证,要求在技术上或方法上有所创新。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课题或对国家

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博士研究生挑战科学前沿问题。论文创新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

(1)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论文能够针对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与众不同且具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思路,设计并研制新的先进的研究方法,取得更为科学的相关研究结果。论文所形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应该对本学科的方法体系有明显的补充和提升意义。

(2)学科理论与规律创新。论文针对本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明确有害生物的致害性机理,探索和利用植物的抗性机理,提高对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发现新的有害生物种类、特征、危害规律。这些理论与规律的创新将有助于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为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的建立提供参考。

(3)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论文能够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手段、技术方法、技术效果、技术规程等系统研究,建立突破环境限制的技术方案,并在生产上进行一定集成示范验证,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所建立的技术和模式必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或战略储备价值,有形成新材料、新产品(品种)、新工艺等物化技术的潜力。

论文所获得的创新成果必须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不涉及泄密的前提下,论文中的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应该在本学科国内外一流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或正在发表中,尤其是要能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在确保国家技术安全的前提下,论文中取得的关键技术、集成模式、工程方案、工艺流程应该已经取得或已经申报国内外的专利、标准或技术规程等证书,或被生产实践证明具有重要推广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五、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必须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但对论文发表不作要求。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获得植物保护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具备较全面的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相关知识,同时对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植物

病理学研究方法、分子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实验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理与方法、病原致病性及其分子机制、植物抗病性遗传、植物抗病分子生物学、植物病害流行学、种子病理学原理与应用、昆虫生态学、植物检疫原理与技术、昆虫遗传学等。在掌握已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共性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所属二级学科和培养方向要求,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在二级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内有所侧重。

1. 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植物抗病机理、病害生物学、植物病害防控原理及其应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组学等方向的研究,应掌握扎实的植物病理研究方法、分子植物病理学等理论知识,并对病原致病性及其分子机制、植物抗病性遗传、植物抗病分子生物学、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与分子育种、真菌生物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微生态学、种子病理学原理与应用等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试验及数据综合处理方法;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使用Office 办公软件、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和Photoshop等制图软件等;能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期刊、杂志等,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熟练进行中外文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使用;应熟悉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新技术推广服务、植物病害管理等综合素质。

2. 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学硕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昆虫生理与毒理学、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昆虫遗传发育与基因组学、昆虫分类与进化、昆虫行为与害虫生物防治等方向的研究,应具备较扎实的昆虫学、生理学、遗传学、毒理学、生态学和基因组学等理论基础,并对昆虫形态学、系统昆虫学与昆虫地理学、进化昆虫学、农药生物学、植物抗虫性原理及应用等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试验与数据综合处理方法;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和Photoshop等制图软件等;能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期刊、杂志等,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熟练进行中外文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使用;应熟悉农业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的实验室及田间工作流程,应了解农业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基本趋势,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新技术推广服务、农业虫害管理等综合素质。

3. 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硕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杂草与鼠害综合防治、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方向的研究,

应具备较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理与方法、植物检疫原理和技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原理和评价方法、入侵生物学、杂草防治原理、植保信息技术和应用等理论与技术的系统知识,并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评价、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农业生物安全、植物有害生物诊断与监测、植物保护研究技术等知识有所了解,应掌握国内外植物检疫技术的基本趋势;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和Photoshop等制图软件等;能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期刊、杂志等,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熟练进行中外文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使用;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新技术推广服务、植物检疫及农业生态健康管理等综合素质。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植物保护学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的目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和危害机制,探索经济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方法,提高植物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高素质人才。植物保护学硕士研究生以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和方法研究为主,以实用型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作为研究重点。获得植物保护学硕士学位者应该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能积极为植物保护、生物安全和“三农”建设服务。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应该具有较坚实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应用性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技政策、知识产权和研究伦理等有关法规和知识;具有较强的植物保护学研究能力和发现、分析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学科领域内存在的学术争论,通过实践,认真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洞察力,以及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田间试验和对所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工作意识。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勤于实践,并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和心理素质。

2.学术道德

获得植物保护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

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中国农业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恪守学术界所认可的基本学术规范,讲求学术诚信,具有学术自律意识。加强对学术规范的认知,把握学术道德的善恶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以坚定的意志克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困难和障碍,坚守科学伦理精神,锻炼自己的学术道德意志,正确看待功名与利禄。从基本行为习惯做起,在日常的生活、交往、学习、考试、科研和择业过程

中做到言行一致。

在学术活动中,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他人对学术成果和科技发展的贡献,遵守约定俗成的引证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

评价时,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和论证。承担学术著作发表或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应责任,根据实际参与者

的贡献大小和自愿原则依次署名,或由作者共同约定署名顺序。发表学术论文原始稿件必须经过导师审核,投稿前必须由导师签字同意。成果发表时应实事求是,不得夸大学术价值和经济或社会效益,严禁重复发

表或一稿多投。不抄袭、剽窃、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不伪造或者

篡改数据、文献,不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等。

严格保守国家机密,遵守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

全等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得将应保密的学术事项对外泄露。

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道德规范。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集成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应该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相关领域技术和方法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获取本学科相关技术与方法;能通过选听专题讲座、参加学术研讨和国

内外学术会议等途径,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深入生

产一线,了解生产现状和技术需求,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取真知;能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辨,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为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在试验及田间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持续学习先进技术与新知识,以提升植物保护生产技术与方法。

2. 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备从生产中或前人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开展应用性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研究方法提出假

设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生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应用型的

研究课题,明确试验目的并制定试验方案,确认试验计划及设计可行,并能独立完成试验研究;在科研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综合实验技能并具备较强的仪器操作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对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并结合试验现象与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论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所得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采用科技论文、学术报告、墙报展示等多

种形式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拓展研究思路。

3.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科学实践能力,能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和生产实践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实验室、试验田及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能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协调,完成一些应用性的科研任务和示范推广工作;应该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清晰阐述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技术示范。

4.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通过多种方式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建立广泛的联系,并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或者通过交换试验材料逐渐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学术

交流活动,勇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提升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要积极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成果;善于通过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技术示范现场等平台展示研究成果,锻炼学术成果表达能力。同时,还应该积极增强与政府、企业和农户进行技术交流和语言沟通的能力,促进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5. 其他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其他能力,主要包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应用水平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全面训练

的重要过程,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植物保护学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从事科

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技能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1.规范性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以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需求为依据,确定研究课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科学依据,要针对具体的理论或技术及方法问题,避免选题过大、过宽、过泛。论文选题应在阅读和分析一定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其中学术期刊的文献阅读量应在100篇以上,以近五年内公开发表的为主,且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完成大量的文献阅读后,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字数在5000字以上,开题报告经学科组论证委员会同意后,即进入论文研究和实施阶段。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可于1个月后3个月内再次申请,如果仍不通过者将终止培养。论文的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论文的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要准确、典型、客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结论科学。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写作规范》,保证语句通顺、图表清晰、前后一致、言之有理、数据合理、结论可靠。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在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行文格式等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文献综述(或引言)、试验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结果与分析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必须反映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撰写应该针对整篇学位论文的核心问题,得出结论,同时展开适当的讨论,解释和分析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不确定性。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论述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表述观点须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论据取材要可靠,对试验数据或现象观察须进行客观性分析或描述,数据统计分析要透彻、科学、合理;图表等要求规范清楚,自明性强。分析过程中,使用国际通用的数学公式、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学科认可的统计分析软件和统计结果表达方式。

(3)行文格式。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写作格式要规范,学术术语、缩写、符号与计量单位的使用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前后统一。另外,论文引用文献要正确,格式规范。凡是文中涉及到他人的理论、观点、方法、结论、推理等均应列出文献出处,并一一对应。

2.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应以硕士研究生本人从事的试验、观测和调查的数据和相关结论为主。在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论文撰写,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所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程度,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体现一定的学术价值或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学科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在质量上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论文主体应该是自己的主要研究结果。硕士学位论文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核心观点及相关的研究结果,不能仅仅是问题描述、情况说明、知识综述、工作总结等没有研究论证成分的报告类文字。

(2)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或较重要的实用价值。硕士学位论文应该针对一个具体的理论、技术或方法问题,展开相应的、独立的科学研究,获得一定的数据,得出一定的结论。研究内容应该在科学上有理论基础,或在技术上有标准依据。研究结论应该对学科某一方向的理论、技术或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或借鉴意义。

(3)论文格式应该符合本学科的基本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在满足科学论著的基本格式要求基础上,还应符合本学科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年。论文送审评阅前一个月完成论文审核。二级学科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提交的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工作量、撰写规范性、创新性、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审核,通过审核的学位论文方可送审评阅。经学科审阅合格后的硕士学位论文,送交2-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一名为校外专家,所有评阅专家全部同意进行答辩后,方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评阅未通过的学位论文三个月后可以再次送审评阅,但送审评阅专家名单不得进行变更。答辩之前半个月必须完成论文的评阅,收回评阅意见。论文的送审评阅由导师自行组织完成,但学校抽查的学位论文除外。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审阅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完善,达到要求后,才能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3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授予学位。答辩未通过的学位论文六个月后可以再次组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得变更。答辩通过后,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应进一步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论文质量,最后递交院学位委员会审阅并存档。

电力智能运维方案

XXXXX配用电智能运维管理项目方案 在国家大力提倡“城镇智能化,园区智慧化”形势的推动下,随着新技术浪潮的再次革命,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处理、分析、运用的升级,必将诞生全新行业的专业运作模式。 陕西瑞诚电力运维服务有限公司正是本着科学化、标准化、精准化、服务化的理念,为客户量身打造安全、高效、经济的专业用电维保方案及优化服务方案。 针对“XXXXX”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及特性用电场所,我们专门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安全用电维护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的 1、根据国家权威部门数据统计分析,电气火灾已被列入全国第二大火灾灾 害事故原因,因此“安全用电,预防为主”是作为用电的最基本保障。 2、瑞诚公司本着“安全、科学、标准、高效、经济”的原则,为“XXXXX” 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用电维保服务。 二、瑞诚公司具备的条件 1、瑞诚公司协同全国多家知名电力公司共同打造了“云联在线”平台—— 云联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数据采集、云计算分析、终端运行管 理的智能化运维支持平台。 2、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3、西北首家配电室托管运营维护服务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具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城市 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资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

5、陕西省节能协会理事单位。 6、具有丰富的变配电室专业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均依据国家相关行业标准)。 7、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每一位作业人员都具有电监会颁发认可的进网电 工作业资格证书)。 8、电力检修、维护保养、试验的专业仪器和检测设备。 9、我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的标准和规范《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 管理工作规定》及《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确保现场安 全文明生产。 三、运维/维护的工作主要内容 设备检修维护是指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必要的监视、维修和养护,通过日常的维护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它包含了对设备定期进行巡视检查、保持设备及场所的清洁、定期养(维)护设备、及时消除设备的各种缺陷、临时抢修、小型非标技改、治理设备“七漏”等检修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包含对系统设备的巡视、维护、保养工作,承担设备和系统的抢修、 更换设备、更换备品、配件等工作。 2、包含对设备、系统及区域内安全文明生产。 3、包含对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工作。 4、做好设备巡检记录、设备检修台帐记录。 5、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提出设备检修备品计划及材料计划。 6、设备消缺、消漏、抢修、小型非标技改。 7、备用设备的临修、事故性抢修。

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院(部)(盖章) 年月日

一、实验教学中心概况 含:二级学院概况(学科、专业、生师数等); 实验中心概况(中心设置、实验室数、面积数、设备总值等); 人员概况(专任管理员和实验教学老师等) 用1-2段文字叙述。 二、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 1、基本原则和依据 2、建设思路(含总体规划:分三阶段进行建设) 3、实验中心组织结构图(如下例)

三、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管理人员概况简述 XXX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一览表 注: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应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同一人不能兼任两个及以上中心主任。 四、实验室建设规划平面图(详附件1) 实验大楼实验室要求用CAD格式

五、实验室建设规划阶段 建设阶段规划概述 实验室建设规划一览表

六、特色实验室或特色实验项目介绍 各学院应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有针对性的重点建设若干间特色鲜明,能体现我校地方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室,并开设一些特色实验项目。在此做300-800字左右的介绍。 七、实验室建设情况 (一)XXX实验教学中心 1、XXX实验室 按各实验教学中心,对各实验室进行介绍,主要包括: (1)实验室简介 (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实验室服务的专业、承担的实验课程等内容。 (3)实验项目开设情况一览表。 XXX实验室实验项目开设情况一览表 注:1、实验类型分为:演示/验证/综合/设计性实验; 2、实验隶属课程信息应按按人才培养方案填写;其中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和拓展)、专业方向。简写为“基础/学科/专业/方向”。 (二)XXX实验教学中心 1、XXX实验室 ……..

实验室建设方案

土壤、水农业环境检测实验室 建设方案 年月日

目录 一、测试项目 二、现有条件 三、标准和方法 四、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内容 五、费用预算 六、项目实施进度 七、项目预期目标

一、测试项目 土壤速效氮、磷、钾;土壤有机质;土壤、水酸碱度;土壤、水 中的全盐含量。 二、现有条件 40m2房间一间。 三、标准和方法 1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2 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0.5mol/L NaHCO3法。 3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 4 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溶重法(外加热法)。 5 土壤、水酸碱度的测定-电位测定法。 6土壤、水-水溶性盐分(全盐量)的测定—电导法。 (具体方法见附件) 四、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内容 1、实验台、柜、通风柜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 备注 (元) 1 中央台3600*1500*850 1 10000 钢木结构,实芯理化板台 面 带试剂架3米 1 900 水槽和水龙头各2 800 2 实验边台2400*750*800 1 3500 钢木结构,实芯理化板台 面 3 天平台1200*700*800 1 2000 钢木结构,大理石台面 4 通风柜1200*750*2350 1 8500 钢木结构,具通风系统 5 药品柜900*400*1800 1 1200 铝木结构 6 器皿柜900*400*1800 1 1200*2 铝木结构 合计29300

2、仪器设备 序号名称规格单价 (元)数量总价 (元) 用途 1 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200-1100nm,波长 准确度:0.5 nm 37000 1 37000 P 2 红外消解炉可控温、20管14800 1 14800 有机质 3 火焰光度计WGH-1A 8500 1 8500 K 4 震荡器恒温往复震荡5800 1 5800 P\K 5 天平1/1000 6500 1 6500 6 天平1/10000 11000 1 11000 7 酸度计(配相应电 极) PH-3系列2200 1 2200 PH测定 8 电导仪Delta 326 3850 1 3850 全盐测定 9 培养箱BPX-524800 1 4800N 10 烘箱电热鼓风3000 1 3000 11 冰箱大冷藏3000 1 3000 12 电炉可调四联1000W 200 1 200 13 土壤筛(1-9)套400 1 400 14 土钻(取土器)套400 1 400 15 研钵中号100 2 200 16 蒸馏水制取设备套15000 1 15000 合计116650 3、玻璃器皿及试剂 序号规格单价 (元)数量总价 (元) 用途 氢氧化钠500g/分析 纯6.8 1瓶 6.8 见附件方 法 盐酸分析纯9 1 9 硼酸分析纯12 1 12 阿拉伯胶28 1 28 甘油21 1 21 碳酸钾分析纯12 1 12 硫酸亚铁分析纯8 1 8 碳酸氢钠分析纯11 1 11 酒石酸氧锑钾分析纯85 1 85 钼酸铵分析纯175 1 175 抗坏血酸分析纯7.5 1 7.5 磷酸二氢钾分析纯17.5 1 17.5 硫酸分析纯10 1 10

【优质】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 首先要知道实验目的,然后找到适合的实验方法,再根据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步 骤(如果是现成的方法更好),根据步骤归纳总结所需要的仪器试剂等,最后 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试剂,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这几部 分进行总结即可。 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怎么写 在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如:在统筹安排各班级上实验 课的时间需要人工实现,而且经常会出现同时有多个班级要使用实验室的冲突,并且调课后没有及时通知老师和班级同学。为了方便实验室的管理,我们提出 利用网络来管理实验室的上机情况。以学校的网络实验室为背景,开发一个开 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六.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描述:??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查看实验信息、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材料。实验室的管理员通过本系统可以清楚的掌握实 验室当时的使用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操作界面清楚地了解其中 任何一个实验室的试验信息(例如:实验项目的个数、预约的实验时间、实验 项目的名字、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人数等);当外界人员需要申请在某一 实验室做项目时,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而合理的给申请者安 排做实验的时间;为了方便增加实验项目输入实验信息,在系统中备份一些实 验常用的实验器材,但是每个实验对器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系统中我们可 以任意的加进实验所需器材,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系统将器材分为大型中型和小 型三类 学校下周让交一份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基本要求??a、实验题目。(如测量某一物理量)??b、写出实验的理论依据及实验公式的推导过程。??c、根据实验 要求合理选择所需仪器。??d、实验步骤、注意事项。??e、对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当然不是自己做的也差不多,推荐些网址也行。 实验目的:验证上端开口盛水容器底部小孔出水速度v与小孔离液面高度h之 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底部侧面钻有小孔的大容器、米尺、软木塞、铅直器。??实验步骤:??1.用软木塞封闭小孔;??2.将容器置于一定高度H处,并向其 中加深度为h的水,??3.拔开软木塞让水流流动一小段时间后再封闭小

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模板

检验实验室建设规 划

宇美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的筹建总规划原则应以自身检验需求为根本,附带厂区环境为参考,结合外部获得推广评审标准为主要,而拟定实验室总建设规划原则。 一、建设依据、目的。 1、为了满足自身生产检验及产品改良需求以及依据安徽省外墙建筑材料推广要求,“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对于评定推广新型外墙墙体建筑材料评审要求,主要依据《安徽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证书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外墙墙体建筑材料生产厂家需要获得推广,需要保证所生产的墙体材料质量达标,必须拥有自检相应实验室。因此需要建设相应标准的检验实验室。 2、在评定方面具体要求为:检测设备:配有恒温干燥箱、万能试验机(10-100kN)、养护箱、试模的出厂检测仪器。附有相关设备功能清单、购置发票和有效检定、校准证书。因此以上设备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配备。 二、建设期限 公司设定的试生产期限为5月20日,自试生产至投产阶段应至少有2个月时间,故而从总体估算实验室的的预期建设期限应为三个月。 三、硬件规划 根据“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安徽省建设新技术

新产品推广证书管理办法》所要求的检验设备硬件标准,所实行的检验实验项目必须按此标准建设,且结合公司自身对产品及原材料的检验需求以及未来的开发改良需求,具体的建设节点应该按照“投产前”“评审前”两个节点步骤实行,具体如下: 1、投产前 投产前的主要目标是为满足公司生产过程里原材料检验、成品检验的基本需求。所添置的实验设备应能满足以上两点的要求。 2、评审前 评审前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评审时“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所规定必须要有的检验项目能够得到满足,确保评审时能够顺利经过。进而对公司的内部检验也是一个提升。 四、场地规划 1、公司现有实验室场地位于一号生产车间内,内部尺寸为7500mm*6000mm,共计45m2。南侧有窗,出入门位于北侧厂房内。 2、按实验室基本建设规范,应将操作台布置于南侧有窗位置,小型称量设备及实验易损器具摆放于操作台上,水路管线分布于南侧。 3、东侧有良好的电力分部且背阴靠近工作台应摆放中、大型实验设备。 4、而北侧完全背阴,靠近出入门及厂区又不能在开门时及外部一眼望尽,是良好的摆放试件及实验完成件的位置,应当在此位置

测绘实验室建设思路与规划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测绘科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密切集成了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从而得以迅猛发展。它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获取地理坐标为目的的测量工程,而是成为一项重要的与地理相关的信息产业。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在不断扩大,已经从单纯的测绘基本地形图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军事、城市规划、环境、交通、土地利用等等。美国劳工部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将测绘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并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技术,是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一点已经从日益流行的地球空间查询系统“Google Earth”上得到证实。现在,通过“Google Earth”上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加上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任何一个地面建筑,小到楼梯口,甚至马路上的窨井盖。强大的微软公司也不惜代价开发了类似的基于测绘信息的虚拟地球系统“Virtual Earth”,以求在这一极大的潜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预计,未来的几年中,真实世界中的整个空间将会大量地出现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空间测绘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 我国也同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充分认识到基础空间测绘技术的重要性,在863计划中,特别在近年增加了“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成为863计划的十大领域之一。由于我国耕地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国家在两年之内要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并在以后进行常规性土地变更调查;此外,由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还处于开始阶段,公路、铁路、各种输电、输油管路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持续增长;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测绘人才。因此,许多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增设了测绘专业,或者在相关专业中增设了测绘相关的课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测绘人才需求。 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全面建设,淮海经济区的迅猛发展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快速推进都需要大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极富创新精神的测绘专门人才和相关专业人才。徐州师范大学作为苏北地区的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将会在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承担自己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对苏北地区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测绘学科是一个以应用为基础的工程学科,基础测绘数据的采集离不开大量的野外测量或室内计算机处理;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现代测绘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形式。无论是在基础测绘数据采集,还是在地理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测绘仪器操作或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这些特性决定了测绘专业人才必须要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作为拥有江苏省“测绘工程”特色专业的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新田县环境监测标准三级实验室建设方案(精)

新田县环境监测标准三级实验室建设方案.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新田县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为提高新田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根据《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39 号、《xx 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 xx 府办〔200 7〕44号、《xx 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xx 环〔2008〕101 号、《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 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紧紧围绕减排工作,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我县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充分、有效的技术支持,逐步改善我县环境质量。在“十二五”期间将我县环境监测站建设成为能掌握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容量和污染物状况,满足以“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的三级环境监测服务机构。 二、背景及现状 2.1 建设背景 新田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毗邻两广,隶属永州市,面积1022Km2,东接嘉禾县、桂阳县,南临蓝山县,西抵宁远县,北邻祁阳县、芝山区。 县环境监测站始建于 1984年5月,于 2006 年通过计量认证复审,是从事环境监测的服务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新田县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三级站。承担着新田县境内饮用水水源、地表水常规监测任务及县内所用污染源的监测监督任务。建站已有二十七年,虽然近几年在上级部门和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实验室的分析操作环境进行完善建设,购买了烟气自动监测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消解通风柜、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等一批仪器,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受人员、仪器装备和工作场所的限制,监测监

实验室建设方案

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六-2分部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崇靖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六-2分部项目经理部 2013年1月20日

1、工程概况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六-2分部项目经理部承担K110+550~K114+850段施工。项目全长4.3公里,位于广西省靖西县湖润镇,线路沿线经过新群村、坡州村和湖润镇。主要工程分布为:隧道3座,分别为坡州隧道、弄猴1号隧道、弄猴2号隧道,隧道总长1330m。桥梁5座,分别为新群大桥、湖润1号大桥、湖润2号大桥、湖润3号大桥、湖润4号大桥,桥梁全长1720m。路基5段,路基全长1250m。涵渠3座。 2、工地试验室建设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试验检测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施工建设,促进工地试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工地试验室的综合能力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3、试验室选址 受地形条件限制、及根据线路结构物分布情况,工地试验室建设于我分部搅拌站场内。具体位置为K112+900左侧800米处,距离316省道1100米。此处地形较为平坦,有乡村道路与316省道连接,路况较好。电力电线已牵至场内,满足用电要求。饮用水及施工用水经检测均符合使用。 4、试验室建设 4.1、人员配备

按照合同及标准化建设要求,试验室人员均持证上岗,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岗位职责。 4.2、仪器设备 按照合同及工程管理实际需要,配备合格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设专人进行管理。 (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定期对试验仪器进行效验检测。 (2)、所有检测仪器实行标识管理,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采用“三色标识”,表明其受控及检定或校准状态,并由设备管理人员将三色标识张贴在仪器醒目处。 (3)、所有检测仪器设置设备管理卡,标明其生产厂家、出场编号、管理编号、购置日期、启用日期、管理人等信息。 4.3、办公及试验场所配置要求 4.3.1、试验室驻地建设 工地试验室设置于搅拌场内、场地内底面均已全部采用砼硬化,水电满足使用要求。工地试验室采用活动板房材料拼建而成,试验室主任(李友存) 试验工程师(田刚刚) 试验员(胡云富) 试验员(李杨路) 试验员(张辽) 力学室 土工室 水泥室 样品室 标养室 资料管理 混凝土室

2020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新整理)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新整 理) The work plan has clear goals and specific steps to enhance work initiative,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work proceed in an orderly manner.

2020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新整理)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建立健全植保服务体系,推进植保规范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防治,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 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报准确率95%以上,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100%。 2、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5%

以下,稻飞虱为害连片穿顶不超过20亩,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成灾连片面积不超过10亩。 3、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下降2--3%,农民农药防治成本下降5%以上;植保新技术覆盖率90%以上,杜绝使用违禁农药。 4、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5、柑桔大实蝇为害面积不扩大,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柑桔大实蝇为害果100%不外出。 三、主要措施 1、继续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系统预测预报。主要做好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蔬菜、柑桔、梨树、桃树等病虫草鼠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集体会商,准确预报。 2、对新上升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为棉花盲蝽象、油菜根肿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 3、积极参谋,争取领导重视,配合市政府狠抓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 4、深入开展植保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力争推广1—2项新技术。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信息系统部分 2017年6月

目录 1. 综述 (4) 2. 建设思想与原则 (4) 2.1.1. 标准性原则 (4) 2.1.2. 先进性原则 (5) 2.1.3. 完整性原则 (5) 2.1.4. 实用性原则 (5) 2.1.5. 开放性原则 (6) 2.1.6. 安全性原则 (6) 2.1.7. 经济性原则 (6) 3. 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6) 3.1. 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6) 3.2. 信息系统硬件网络拓扑结构 (8) 4. 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11) 4.1. 生产管理部分 (11) 4.1.1. 运行工况监视与查询 (11) 4.1.2. 运行统计与考核 (15) 4.1.3. 性能计算 (17) 4.1.4. 耗差分析 (17) 4.1.5. 运行优化 (17) 4.1.6. 负荷优化分配 (19) 4.1.7. 控制系统优化 (20) 4.1.8. 应力与寿命管理 (21) 4.1.9.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1) 4.1.10. 数据归类统计 (22) 4.1.11. 设备可靠性管理 (22) 4.1.12.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23) 4.1.13. 参数劣化分析 (24) 4.1.14. 短消息中心 (24) 4.1.15.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25) 4.1.16.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25) 4.1.17. 金属安全监督 (26) 4.1.18. 系统管理 (26) 4.1.19. 氧化锆氧量分析 (27) 4.1.20. 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 (27) 4.1.2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28) 4.1.22. 汽机振轮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30) 4.1.23. 飞灰含碳在线检测 (31) 4.1.24. 磨煤机CO监测系统 (32) 4.1.25. 火焰检测系统 (33) 4.1.26. 运行管理系统 (34) 4.1.27. 安全监察管理系统 (35) 4.1.28. 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37) 4.1.29. 班组管理系统 (37)

试验室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长城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地试验室临建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南绕三分部 2015年5月

目录 一、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选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环境建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其他设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标牌、标志...........................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人员配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设备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办公设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交通工具.............................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体系建设...........................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二、试验室平面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 一、前言 根据厅质监字〔2012〕200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要点的通知和川交函〔2011〕98号关于四川省高速公路工地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和该项目的实际内容,本着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和经济适用的工作原则,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客观和准确性,不盲目过分加大投入,片面追求表面效应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二、选址 1、本着安全、环保、交通便利、及工程质量管理要求等因素,试验室驻地选址在佛现山隧道出口驻地区,周围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坍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隐患。房屋采用7.5彩钢活动板房,两层,位于佛现山隧道出口办公楼后面,相距8M。 2、安全环境均满足标准化要求,交通畅通,有水源、能源、信息交换和协作条件、通信畅通,满足信息化办公需求。 三、规划 1、试验室根据工作、生活所需面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地物和空间以及现有的设施等合理规划。 2、试验室新建房屋一栋两层,其中一楼为功能区,一楼功能区房间共九间,二楼为办公室资料室和试验室职工宿舍。功能室分别为

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⑴吸器,⑵菌核、菌索、子座。 2、植物病害的病状、病症类型有哪些? 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3、植物病毒主要有什么构成? 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4、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常见有哪些? 答:⑴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量 ⑵水分失衡 ⑶温度过高或过低,包括冷害、冻害、热害。 ⑷环境污染。 5、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侵染性病害?

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doc

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电气信息工程系 2006年4月6日 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必要性 为了适应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贯彻我院的教育宗旨—注重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对我院的现有实验条件的分析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应在现有实验设备基础上新建测试技术实验室,组建一个既能面向学生实验,又能有助于教师进行科研的具有先进水平的测试技术实验室。 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它们在各种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上的应用,使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领域以及仪器结构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在许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测试技术的概念。基于虚拟仪器的现代测试技术逐步形成了一种发展趋势。虚拟仪器是一种功能意义上的仪器,它是由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而孕育出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虚拟仪器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由强大的测试应用软件支持的,具有虚拟仪器面板,足够的仪器硬件及通信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例如,计算机加上A/D转换器及其他少量辅助电路,编制各种软件就可实现数据采集、波形显示、电压测量、时间测量、频率测量及频谱分析等各种功能,取代传统的示波器、电压表、频率计、频谱分析仪等仪器,配上相应的传感器,就可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可见,虚拟仪器可借助通用数据采集装置,通过编制不同的软件测试方案,可构造任意功能的仪器,即定义仪器的功能。与传统的仪器相比较,虚拟仪器具有模块化及开放性和互换性的特点和资源复用性,同时可方便、经济地组建或重构自动测试系统。因此,与传统的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4大优势: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功能。 将虚拟仪器引入测试系统,就可以建立便于更新、机动灵活、资源共享、功能强大、成本低廉、自主版权的测试系统。这种测试系统能够按工程测试的要求,自由增减系统模块,通过重新配置系统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标准化系统资源,以透明的方式提高工程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的效率。 现代测试技术知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学生所必须

国内外植保机械及植保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植保机械及植保技术研究现状 耿爱军,李法德,李陆星 (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药物防治是确保农业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要尽量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作物农药残留,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为此,介绍了国内外植保机械及植保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物保护;植保机械;综述;植保技术 中图分类号:S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7)04—0189—03 0 引言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植保机械被列入强制性产品目录。因此,了解国内外植保机械和植保技术的发展现状,学习和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国外植保机械及植保技术研究现状 20世纪中期,农业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大农场为主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采用大型悬挂式或牵引式喷杆喷雾机。其药液容量400~3000L,喷幅达18~34m。棉花、水稻和牧草采用农业专用飞机进行喷药。1912年,加拿大就有了喷洒农药的专用飞机[1]。目前,美国拥有农用飞机6000多架。日本以直升机为主,果树和啤酒花等经济作物采用风送式和高架喷雾机喷洒农药,形成了以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为主体的防治体系[2]。近年来,国外在植保机械上采用了系列新技术,大大改善了施药效果。 1.1 国外植保新机具 1.1.1农药直接注入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开发了Mid-West Technology CCI-2000型农药直接注入系统[3]。该系统将水与药液进行分置,由蠕动泵控制使药液定量进入主水管道与水混合。与传统喷雾机相比,农药直接注入系统在药液处理及清洗方面更加安全、方便。 1.1.2多级过滤系统 国外大中型喷雾机一般都具备4级过滤系统,即在药液箱加液口、加液斗和水源吸水头处都装有过滤网,在系统中还装有一种自洁压力过滤器。设置这4级过滤装置避免了系统堵塞、漏喷和雾化不良现象[2,3]。 1.1.3 防漂设施 雾滴漂移和沉降是喷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雾滴漂移和沉降严重时,引起的浪费可达施药量的70%~80%。少漂喷头和防风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少漂(LD)喷头是在扇形喷头后面安装一孔片,使药液环绕内腔“涡动”雾化成窄雾普雾滴,易漂移的雾滴大大减少[3,4]。防风屏则是辅助阻挡雾滴漂移和沉降的,有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种[3]。试验表明:机械式防风屏能使常规喷杆的漂移和沉降减少65%~81%[2],气力式则只在风速小于2m/s时起作用[3]。丹麦哈迪公司研制的ALPHA2000型风送式喷杆喷雾机,采用了气力辅助喷雾技术,大大提高了雾滴在作物各个部位的附着量[5]。Bertelli,Randell公司生产的静电喷头可用于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上,该喷头提高了雾滴的附着率,比普通喷头可减少药液损失65%以上[5]。 另外,吸油绳式涂抹机也克服了喷雾不易对靶与雾滴漂移等难题,在国外得到广泛使用[3]。 1.1.4 无人驾驶喷雾机 为避免对操作者的人身危害,日本开发了一种感应电缆式无人驾驶果树喷雾机。该机作业时无人操作,沿事先设好的感应电缆行走[3]。 1.1.5航空植保设备 农用飞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施药作业效率。有人驾驶的飞机效率高、省力且成本较低,但在农田与住宅混杂区以及轮作栽培区则难以使用。因此, 收稿日期:2006-07-14 作者简介:耿爱军(1973-),女,山东高青人,工程师,硕士,(E-mail)zhilan@https://www.doczj.com/doc/2d4411611.html,。 通讯作者:李法德(1962-),男,山东潍坊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年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目录 1. 综述 (2) 2. 建设思想与原则 (2) 2.1.1. 标准性原则 (2) 2.1.2. 先进性原则 (2) 2.1.3. 完整性原则 (3) 2.1.4. 实用性原则 (3) 2.1.5. 开放性原则 (3) 2.1.6. 安全性原则 (3) 2.1.7. 经济性原则 (4) 3. 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4) 3.1. 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4) 3.2. 信息系统硬件网络拓扑结构 (5) 4. 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8) 4.1. 生产管理部分 (8) 4.1.1. 运行工况监视与查询 (8) 4.1.2. 运行统计与考核 (12) 4.1.3. 性能计算 (13) 4.1.4. 耗差分析 (14) 4.1.5. 运行优化 (14) 4.1.6. 负荷优化分配 (16) 4.1.7. 控制系统优化 (17) 4.1.8. 应力与寿命管理 (17) 4.1.9.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8) 4.1.10. 数据归类统计 (18) 4.1.11. 设备可靠性管理 (19) 4.1.12.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19) 4.1.13. 参数劣化分析 (20) 4.1.14. 短消息中心 (20) 4.1.15.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21) 4.1.16.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21) 4.1.17. 金属安全监督 (22) 4.1.18. 系统管理 (22) 4.1.19. 氧化锆氧量分析 (23) 4.1.20. 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 (23) 4.1.2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24)

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方案样本

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方案 1.试验室基础建设 1.1.设置原则 1.1.1.一施工单位原则上设置一处工地试验室, 如果施工单位线路 跨度较大, 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分试验室。 1.1. 2.工地试验室应设置在监理、施工项目经理部驻地或集中拌合 场内, 其周边场所、交通通道均应硬化。 1.2.选址要求 1.2.1.工地试验室应选择在交通相对便利, 尽量靠近公路。通信、 电力相对畅通, 满足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1.2.2.严禁设置在泥石流、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 避开 取土、弃土场、坍方、落石、危岩等地段。必须距离集 中爆破区域500m以外。 1.3.硬件设施及环境要求 1.3.1.工地试验室原则上采用院落式封闭管理, 且生活区、工作区 必须分设。工作区设置科学合理, 办公区与功能室各功能区 面积应满足规定要求, 区内场地及主要通路应做硬化处理, 排水设施完善, 庭院适当绿化, 做到环境优美整洁。 1.3. 2.办公区内应设试验室主任办公室、技术员办公室、试验员 办公室、资料室等。功能室应根据工地内容和规模分设样品 间、土工室、集料室、化学分析室、水泥室、水泥混凝

土室、力学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检测室、标准 养护室等功能室。夏季在办公室设置防暑降温设施, 冬季在 办公室设置取暖设施。 1.3.3.工地试验室如采用板房, 其结构设计应考虑空间跨度、风雪 等极端气候的影响, 必要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保证其使用周 期内安全可靠。对砖混结构房屋, 其墙面抹灰刷白, 地面硬 化, 镶贴地板砖。 1.3.4.混凝土压完试件应划定集中区域, 集中管理。 1.4.工地试验室具体要求 1.4.1.功能室总面积应≥355m2, 其中样品间面积应≥20m2, 土工 室面积应≥35m2, 集料室面积应≥30m2, 化学分析室面积应 ≥15m2, 水泥室面积应≥30m2, 水泥混凝土室面积应≥30m2, 力学室面积应≥30m2, 沥青室面积应≥25m2, 沥青混合料室 面积应≥35m2, 检测室面积应≥20m2, 标准养护室面积应≥ 30m2。另外, 办公室面积应≥40m2, 资料室面积应≥15m2。1.4.2.仪器设备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 书或试验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安装。②设备需要安设基座与其 固定的, 应在试验室建设时根据布局设计设置基座, 基座顶 面应保持水平, 待设备就位调平后采用地脚螺栓进行固定。 对基座有隔振要求的应设立不与其它建筑物直接相连的独立 混凝土台座, 周围存在振源时应在地面与台座间设5mm厚橡 胶垫。③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力学设备应设置金属

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

宇美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的筹建总规划原则应以自身检验需求为根本,附带厂区环境为参考,结合外部获得推广评审标准为主要,而拟定实验室总建设规划原则。 一、建设依据、目的。 1、为了满足自身生产检验及产品改良需求以及依据安徽省外墙建筑材料推广要求,“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对于评定推广新型外墙墙体建筑材料评审要求,主要依据《安徽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证书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外墙墙体建筑材料生产厂家需要获得推广,需要保证所生产的墙体材料质量达标,必须拥有自检相应实验室。所以需要建设相应标准的检验实验室。 2、在评定方面具体要求为:检测设备:配有恒温干燥箱、万能试验机(10-100kN)、养护箱、试模的出厂检测仪器。附有相关设备功能清单、购置发票和有效检定、校准证书。所以以上设备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配备。 二、建设期限 公司设定的试生产期限为5月20日,自试生产至投产阶段应至少有2个月时间,故而从总体估算实验室的的预期建设期限应为三个月。 三、硬件规划 根据“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安徽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证书管理办法》所要求的检验设备硬件标准,所实行的检验实验项目必须按此标准建设,且结合公司自身对产品及原材料的检验需求以及未来的开发改良需求,具体的建设节点应该按照“投产前”“评审前”两个节点步骤实行,具体如下: 1、投产前 投产前的主要目标是为满足公司生产过程里原材料检验、成品检验的基本需求。所添置的实验设备应能满足以上两点的要求。 2、评审前 评审前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评审时“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所规定必须要有的检验项目能够得到满足,确保评审时能够顺利通过。进而对公司的内部检验也是一个提升。 四、场地规划 1、公司现有实验室场地位于一号生产车间内,内部尺寸为7500mm*6000mm,共计45m2。南侧有窗,出入门位于北侧厂房内。 2、按实验室基本建设规范,应将操作台布置于南侧有窗位置,小型称量设备及实验易损器具摆放于操作台上,水路管线分布于南侧。 3、东侧有良好的电力分部且背阴靠近工作台应摆放中、大型实验设备。 4、而北侧完全背阴,靠近出入门及厂区又不能在开门时及外部一眼望尽,是良好的摆放试件及实验完成件的位置,应当在此位置划定相应区域。 5、西侧背阴,又靠近出入门,开门及进入时可以被及时看见,应当相应的整洁于实验台相交互,而实验柜应整齐的码放于此位置,用于存放一些留存的标准样本。 6、应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批设施、器具、设备进入后,拟定完成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相应的设备操作手册,人员结构,并及时上墙公示警示。 7、实验室地面应采用地板砖,可以有效的清理及防止实验中有腐蚀性液体滴落在地面上对地面造成损害。

水稻植保新技术

黑龙江省水稻植保新技术 1.水稻病虫害近年来的变化 水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黑龙江省种植达6000多万亩。近年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病虫害种类增加,对生产造成很大威胁。水稻育苗问题较多,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多年以来,品种单一,缺少抗病品,使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等穗部病害每年都有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逐年加重,多次喷药防治效果不佳,水稻病害已成为影响产量的重大问题,必须更新防治技术。 1.1 旱育苗床病害防治 立枯病主要有镰孢菌属(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腐霉菌;青枯病;恶苗病(串珠镰孢菌)。采取以下综合防治: 1.2 旱育苗床健身防病培育壮秧: 采取生物肥或常规施肥+调酸培育健壮秧苗新技术,不但防治各种病害,对移栽后缓苗也十分有利。 1.3 水稻旱育苗床施化肥 置床: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硫酸钾2.5千克。 床土:每100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千克、硫酸钾1千克。 1.4调酸 ①置床调酸:98%硫酸3升+300升水混合后浇100平方米,使置床土壤pH值达到4.5~ 5.5之间。 ②床土调酸:为什么要自己调酸?自己调酸不会发生在市场购买含调节剂药剂所造成不可挽回的药害。 调酸方法:首先用pH试纸检验土壤pH值,每100平方米用硫酸(98%)9升+水30升混合,配成25%稀硫酸,分层浇洒在已筛好的500公斤床土上,闷24小时,充分混拌6~8次,配成酸化土小样,再与2000公斤床土拌匀,大约可使土壤pH值下降1~1.5,用试纸再测试,如果土壤pH值偏仍然偏高,可按此比例增加硫酸用量进行调酸,调酸后用pH值试纸检验,使土壤pH值达到4.5~5.5为止。 特别警告!!!硫酸与水混配时,千万不要把水往浓硫酸中倒,正确方法是用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因为水突然到入浓硫酸中会剧烈膨胀,飞溅出来伤人。硫酸瓶和配制的液体放在安全处,防止伤害儿童。 1.5种子浸种消毒处理: 农药市场销售的品种较多,许老品种多已过时,要选用安全的、杀菌效果好的,如以下几种: 1、100千克种子用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25毫升浸种+0.13%康凯20克浸种。 种衣剂拌种 2、2.5%适乐时200毫升+36%金阿普隆20毫升/100千克稻种拌种+丰业生物有机肥13千克/100m2 3、20%红种(多·福)种子衣剂2升/100千克稻种拌种+丰业生物有机肥13千克/100m2或酵素发酵有机肥或常规施肥+调酸。 1.6苗床消毒: 除了调整床土酸碱度、培育壮苗减轻发病外,要选择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床土处理,在发病前施药,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效果好。 ①生物农药2%菌克毒克水剂,在水稻1叶1心期,每20平方米用250毫升加水50升喷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