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解读《爬天都峰》教学解读

教材解读《爬天都峰》教学解读

教材解读《爬天都峰》教学解读

统编本教材解读

《爬天都峰》教学解读

《爬天都峰》是四年级上册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习把事情写清楚”。从交流平台看,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我们来剖析《爬天都峰》这篇原来作为“习作例文”出现的课文,因为它是从儿童视角写的,仿写就非常方便。标题“爬天都峰”已经概括了要写的事情。这一课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爬天都峰”的经过,第二部分是写爬到峰顶后的对话,这种结构是典型的“事—理”结构。如果去掉第二部分,这篇文章就缺少了内涵。第一部分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都写了清楚了:第1自段交待时间、地点;第2段写在山脚下的所见所思——山峰高耸,心中发颤;第3—5自然段是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老爷爷给了我信心;第6自然段简单写了我奋力爬天都峰的过程,用了“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和比喻的修辞,显得简洁生动;第7自然段写结果——爬上天都峰。这篇文章,虽然题目是写事情,但重点却是写事情背后得到的人生启发,爸爸的话“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要告诉读者的道理,这样写,借事寓理,发人深思。一

篇写事的文章,要么是借事抒情,比如《麻雀》,就是借老麻雀救小麻雀的事来赞颂伟大的母爱;要么是借事寓理,比如这一篇;要么是借事写人,比如《桥》……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写文章时就不会就事论事,单调乏味了。带入《主题阅读》的对读文章《迷途笛声》跟着后面的“我要做一做”学习,举一反三,教学效果更好。学习心得,欢迎批评指正,未完待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