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必看]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看题型变化趋势

[高考必看]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看题型变化趋势

[高考必看]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看题型变化趋势
[高考必看]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看题型变化趋势

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看题型变化趋势

纵观近5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原则突出了能力立意的主导思想,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对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从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看,都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但决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结合实际问题,把相关知识重新组合、迁移,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答案的编制;命题取材以生产、生活实际及科技前沿、理论前沿问题为切入点,突出考查考生的思考、应用能力;围绕中心问题设置情境,突出在动态过程中考查能力。从题型角度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选择题一般以2-3题为一组的形式出现,围绕中心问题,层层设问,具体的类型有:(1)比较型选择题;(2)材料解析型选择题;(3)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4)地图解读型选择题;(5)计算型选择题;(6)排序型选择题;(7)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8)组合型选择题;(9)正误型选择题;(10)示意图解读型选择题;(11)推理型选择题;(12)释疑型选择题。综合题可细分为以下这些题型:(1)地理基本技能型综合题;(2)地理特征比较型综合题;(3)地理原理运用型综合题;(4)读图分析型综合题;(5)数据解读型综合题;(6)综合问答型综合题。从2004年全国高考地理卷和文综卷中地理试题类型的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试题类型演变的趋势有以下特点:

1.题型变化相对稳定

从2004年的试题来看,选择题用的最多的是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和材料解读型选择题,像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题、河流流量和降水量题、台风过境气压变化题、全球气温变化趋势题、大气垂直分层题、棉纺织工业布局题、气温与降水和气候类型的关系题、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水平统计题、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题等都采用了坐标图解读的方法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之所以被广泛地使用,是由这种题型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坐标图能很好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和预测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地理学科描述地理现象变化的最佳手段,因此在今后的复习中要特别重视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另外,材料解读型选择题也用的较多,像三个城市气候资料题、陆路交通题、四个地区的人口资料题等都采用了这种题型。材料解读型选择题能提供一个用数据分析实际问题的平台,能很好地区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命题原则。

2004年的综合题仍然以读图分析型综合题为主,如全国文综卷的中亚"白风暴"题、天津文综卷的东北地形剖面图和气候资料题、四川文综卷的横断山区等高线图题、北京文综卷的西南地区等高线图题。究其原因,题型的选择是由命题的指导思想决定的,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①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即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为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同时也是考生思维活动的基础;②以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能力等,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思维过程与思维能力是考查重点;③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⑤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立意独特,情境设置新颖,设问灵活,多以教材上未见到、教师未讲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具有不可预测性(不能猜题)。地理高考命题的材料多来自社会,图表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所以,教师与考生都应关注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

地理。从命题的指导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综合题的题型以读图分析型和数据解读型综合题为主,这在近年来的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最近几年命题都有这样一种思路,第一步通过一个图像、地图或者图表确定一个空间;第二步让考生分析自然特征,涉及气温、降水量、等高线、太阳高度角、河流流量、交通线路、工业布局、产品流向等知识点;第三步往往让考生论述其跟人类的关系,如这一地方发展农业的优势或劣势;第四步让考生回答该采取什么对策,发展生产有什么限制因素,怎么克服,工厂该怎么布局,水库该建在哪里等。这种命题思路就决定了综合题题型以读图分析型综合题和数据解读型综合题为主。

2.强调"三基"、突出主干

(1)"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

强调"三基"、突出主干是高考文综试题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今年也不例外。例如高考试卷中所用的地图都标注了经纬度,表明经纬网和地理坐标在确定区域位置方面的重要性。如2004年全国文综卷第1-4题中的航线图;第36题中涉及等高线知识、区域特征、河流特征等知识的中亚图;第37题中的世界区域图;第39题中涉及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基本区域特征的图等。

(2)试题对系统知识的要求仍然不减

尽管现行教材不再过多强调学科体系,但在高考命题时,仍然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如2004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沙尘暴问题、海洋经济问题、东北振兴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农"问题、西南地区开发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全球增温问题等都反映了这个特点。整份试卷仍然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的比例较低。如老课程卷第4-5题以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过程统计图为切入点,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全球气温总体升高的基本地理事实;东部卷第36题通过分析中亚地区的河流特征、外力作用特征、盐碱化现象和"白风暴"等问题,考查了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中还可以看到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几个细微的变化,即"填空式"向"简答式"转变,"静态"分析向"动态""过程性"分析转变。

类似的例子:2004年西南卷第36题,题型是读图分析型综合题,以经纬网和等高线反映西南横断山区的基本地理事实,要求学生描述区域特征、河流特征,说明内外力作用过程、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第(1)小题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第(2)小题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第(3)小题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第(4)小题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第(5)小题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和。)

(3)试题力图体现地理学科所特有的思维特点

地理能力是由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综合而成的,主要包括地理思维、地理图像运用和地理记忆等。

地理思维是地理能力系统的核心,包括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较能力、地理判断推理能力。在试题中要求考生以地理视角和方法去审视、研究、分析、解决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

地理图像运用是地理能力系统的特色,包括地理图像的判读、再现、填绘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要求考生具有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而综合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诸多地理能力从应试的层面上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原是指讯息、消息等。信息源,主要有文字信息、图形信息、表格信息等,试题信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提示、暗示和渠道。信息类型包括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等。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试题信息的获取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获得,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具体表现有:能多角度地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收集相关信息;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公式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突出特点是,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而是通过提供背景知识(可能是新知识),要求考生通过阅读资料并结合所学的其他知识,进行分析、甄别、提取、使用。因此,试题类型常采用材料解读型选择题和材料解读型综合题。

地理图表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之一。在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基本上是一题或者一组题提供一个或若干个图表,要求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整份文综卷中,地理之外的历史、政治试题现在也大量采用图表这种有效的信息源。

除了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外,还要求考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及相关学科的内容中,把握相关的信息,这是获取地理信息的第二个重要途径。

信息的获取不能等同于知识的获取,因为它们在获取的渠道、目的等方面是不相同的。获取信息的过程,包含着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理性的思维过程和行为,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发现、获取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试卷中出现的信息是以前学习过程中未曾见过的,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判断和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另一种是通过试题信息的提示,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纵观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都是呈现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4年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更强化了这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另外,地理作为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实用性学科,如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有关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向,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内容,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这些内容也是命题者编制地理试题的重要素材,通过这类试题既考查了考生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向考生渗透了这些思想。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例如,东部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6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的变化趋势

分析问题的能力:所谓分析,是指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是与综合相对的基本思维过程和方法。分析能力的高低,反映出考生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能否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种能力是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和考生解

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

高考命题实际上就是努力提供各种层面、多个角度的分析空间,力求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如西北卷第1-3题从确定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境入手,其中第1题可以说是对考生最基本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要分析的仅仅是现有布局和风向的关系,从图例中可以看出,布局和风向直接发生联系的只有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由于已经假定布局是合理的,因此,只要按照教材中所介绍的城市工业布局--居住地--风向关系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第2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难度,首先在第1题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上进行,如果第1小题判断失误,正确答案就很难得出。其次,要建立新的居住用地和工业区之间的联系,这是和第1题难度相当的问题。但还不够,因为"合理的居住用地"不仅仅要考虑风向--居住用地--工业区之间的关系,还必须考虑土地的合理使用问题,即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这一基本原则。这样,选择就有了限制。第3题的分析难度进一步提高,首先必须了解各备选项的污染排放情况,其次必须考虑河流因素的影响。

可见,分析问题能力的展现,必须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占有足够多的相关资料或者信息,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踏在这两个立足点上是展现该项能力的第一步。

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主要包含三个层次:①综合应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②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③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是能用一般的原理来定性地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一些地理问题;二是能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问题;三是能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新获得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例如东部卷第36题实际上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教材中对中亚地区的介绍比较简单,解题时主要通过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主干知识灵活运用。

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知道该地区属于干旱气候(这是解答该题的立足点,如果考生不能从图上判读出该地区位置和区域特征的话,其他问题就无法回答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等高线确定河流的流向,然后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判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分析影响河流流量变化的因素;从应用能力的角度来看第(1)小题属于用一般的原理来定性地解释地理现象,第(2)-(5)小题考查学生对该区域基本特征的了解,或对地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把主干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说明问题的能力。其中第(4)、(5)两小题还起着对第(6)小题进行铺垫和提示的作用。第(6)小题可以说是能力水平上的飞跃,因为其信息的来源并非直接源自试题,解答本题的知识也非源自教材。需要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新获得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运用。

描述论证的能力:描述和论证能力是高考所考查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是体现考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术语使用情况。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术体系中的知识单元。一方面,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昭示出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考生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考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要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合理、层次分明

的论述,也是考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后地理复习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四点:

1.重视主干知识,熟练掌握复现率高的知识点

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和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最基本的内容或理论主体范围内。有些具体的知识点在最近几年试卷中多次出现,如各种形式的日照图、等值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相对高度的计算、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酸雨危害、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径流的补给与变化、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国的政区图、城市规划与布局、重点国家和重点区域特征的综合比较等。

2.重视培养学习能力,重点是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继续深造和创新的基础。在考查方法上,这种检测是通过获取信息、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辨别、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因带有地理学特色而表现出地理学的思维方法。如2003年第37题,其实就是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两岸气候的影响,涉及的知识点有:①正常年份,太平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②热力环流的成因;③下垫面因素的变化对热力环流的影响;④气流的垂直运动与降水的关系等。考生必须在熟练地掌握上述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准确提炼出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3.充分利用地图,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为切入点,然后再设置与历史、地理、政治3门学科相关的问题。考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明显的体现,新课程卷中近两年每组题都有图。

4.注意社会热点、焦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如地理学科内(或以地理学科为主)的热点知识有: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赤潮、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都要考虑与书本知识的结合。

高考地理应考要提高的三个能力

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达到最佳复习效果?下面就复习和应考,谈几点看法。

冲刺阶段复习

1、梳理知识。在最后阶段要认真对照考纲,抓住主干知识,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抓住地图。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角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这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3、精选习题。最后阶段要做习题,但题要精选,建议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能举一反三。

4、关注热点。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地理知识,要回归到课本,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有关区位条件、人地关系的内容在恢复综合考试的几年中,年年是考核的重点,决不可掉以轻心。另外国内要重视东北区、关注航天;世界适当关注中东、俄罗斯。

临场应试能力

1、准确审题,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穷尽一切条件,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弄清题意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条件与结论。忽视的信息就是我们丢分的地方。

2、确定思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清思路,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临场要注意你对于新问题的应变能力,拿到新问题,新资料,可能是没有学过的,你就要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迅速调集头脑中储备的信息,沉着应对。

3、科学、全面地表述答案的能力。答题要针对问题科学表述;全面到位,有因有果、上下联系;还要逻辑清晰,最好列出1、2、3点。地理语言决不能用"好像"、"可能"、"大概"这样的词来作答。要抓住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名词,答题时要面广点全。对于跨学科交叉渗透综合题,要根据题意确定运用各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回答。越是综合性强的题目,回答越要简练,不必过分展开。

高考选择题解读

材料解析型选择题

综述:

材料解析型选择题的题干由一段或数段材料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达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很好地区分考生的水平。所选材料有时是古代文献或古诗文,有时是数据和表格,有时是统计图表。不过无论材料如何复杂,都是为考查考生能力服务的,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目前,这类选择题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重点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文献类的要善于抠字眼,对于数据类的,要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要用数字说话。要准确判断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地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关键数字,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规定性。这是审题中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例题解析:

【考题1】(’04·浙江文综)《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1—4

题。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解题思路】本题为文献类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应是冬季,因为冬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季风,向南航行可以顺风顺水;从图中可以看出真腊地区位于中南半岛,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这种描述讲的是佛教徒的打扮,该宗教起源于印度;其早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迁移扩散。

【答案】 1.A2.B3.C4.B

【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将文字材料和图上地名对照起来认真分析,搞清已知条件,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A.①?B.②C.③D.④

6.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的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低,老年人口将不断增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不能只看国内生产总值,本题很容易把地区①当做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错的,地区①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地区②。

【答案】 5.B6.B

【点拨】数据解读型试题,往往设置一些陷阱,如第6题中很容易把国内生产总值当做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考题

7.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8.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9.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题思路】城市①最冷月均温大于0℃,7月雨热同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城市②最冷月均温也大于0℃且最冷月的降水多,为地

中海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于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城市③最冷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的气候类型,降水有干、湿季之分,可能为热带季风或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7.B8.A9.D

【点拨】判断气候类型,首先是“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在0—15℃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的为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然后是“以雨定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年雨型,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是夏雨型,地中海气候是冬雨型,其余是少雨型。

【考题4】题。

10

A.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

11.表中③地位于②地的A.东南方B.西北方C.西南方D.东北方

12.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材料给出的是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两者相减可得到昼长,由于冬至日越往北昼长越短,这样就可以把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出来;把③地和②地的日出时间和昼长进行比较和推敲,可知③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由于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值最大,找纬度最高的点,只要算一下每个地点的昼夜长短的差值即可。

【答案】10.A11.D12.C

【点拨】可通过昼长的长短比较得出纬度的高低,北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则与之相反。通过日出时间的早晚比较得出东西方向的相对位置,东边日出比西边早,新的一天的起点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

演练:

1.下列古诗词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

①构成c行星与e行星的成分一定有大的差异②大致存在着这种倾向,即离太阳越远,行星之间距离就越大③根据行星的物理量,可分成两类:a、b行星与c、d、e、f、g行星④行星密度和其与太阳的距离无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1800年前后,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应靠近

A.原料产地

B.燃料产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出现了

A.向煤炭产地布局的趋向

B.向铁矿石产地布局的趋向

C.向动力基地布局的趋向

D.向市场和交通发达地区布局的趋向

5.钢铁企业应考虑环境效益,结合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适宜布局在马鞍山

B.②适宜布局在敦刻尔克

C.③适宜布局在塔兰托

D.④适宜布局在加尔各答

6.现在许多钢铁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并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从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看,这类行为对企业来说属于改善

A.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协作因素

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优势比较(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据此回答7—8题。

7.

A.甲地适宜发展甜菜制糖业

B.乙地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C.丙地适宜发展煤炭工业

D.丁地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8.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9.

A.30°N,105°E

B.23.5°N,105°E

C.40°N,120°E

D.45°N,125°E?

10.该地形区的夜雨量约占总降水量的70%,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11.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登陆火星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根据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A. 1月14日14时21分

B. 1月15日16时21分

C. 1月14日15时51分

D. 1月15日17时51分

13. 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②火星、地球的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14.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参考答案】

1.D①指的是内蒙古高原,②指的是长江三峡,处于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③指的是庐山,位于江西,④指的是泰山,位于山东。

2.Ae行星比c行星的质量大的多,但密度却小很多,所以,c行星与e行星的成分一定有大的差异;②的说法可通过计算验证;a、b、 c、d行星的质量都比较小,可以分成一类;行星密度和其与太阳的距离大致成反比。

3.B

4.D

5.B

6.D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0年前后,炼钢所需的煤较多,所以,工厂应靠近燃料产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炼钢所需的原料和燃料都减少了,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有向市场和交通发达地区布局的趋向;马鞍山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敦刻尔克位于法国,终年盛行西风,塔兰托位于意大利,冬季盛行西风,加尔各答位于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现在

许多钢铁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并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信息,改善社会协作因素。

7.A8.B甲地的原料优势最明显,适合布局原料指向型企业;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建立自己的子公司,应布局在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的地区,乙地符合。

9.A10.C11.D最冷月均温在5—8℃,则该地形区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为1 000—1 300毫米,可知不是B项的云南南部,应该在A项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空气流动小,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夜雨量多;四川盆地的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光照不足。

12.D13.B14.B12题可通过计算得到;火星的质量小的多,不可能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火星的公转周期是1.9年,故和地球的四季更替长度不同。地球上液态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适宜,与质量、体积的适中无关。

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

等值线图是用来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示意图,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内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范围、等级或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地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pH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近几年高考地理卷和文综卷都考查了该知识点,出题角度很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把学科内的综合体现的淋漓尽致,是公认的好题,以后高考中出现的几率仍会很高,题目的设计将更加巧妙且有新意,综合性和能力要求将逐步提高,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重视。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能很好地体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值线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以等高线为例):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2)密度--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出,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地图解读型选择题

地图解读型选择题是地理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因为,地图是最直观的语言,能表达其他语言难以表达的信息。地图的类型很多,有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土地利用分布图,经纬线图,等值线图,景观图,农作物分布图等。读图的步奏是:首先,看标题,明确这是一幅什么图;其次,看图例,搞清楚图中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最后,结合地理知识对图中事象进行理性分析,并找出原因和规律。

计算型选择题

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历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即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这里我们对中学地理涉及的地理计算进行了归纳,并罗列了各类与计算有关的地理原理,以及解题方法。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变不惊。

计算型选择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处:

1.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比例尺的含义、表示方式以及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图上

量算实地距离,能根据图幅大小和内容判断比例尺的大小,也能依据各种条件选用合适的比例尺。

2.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会根据要求进行计算,或者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山峰、低谷、断崖等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3.能进行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温度差的计算,会分析当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并能运用计算结果进行气候特点的分析。

4.会人口密度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并能对某地区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全球时区是怎样划分的,以及各地所在时区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区时的含义,进行区时计算,并能结合国际旅行计算当地和到达地的实际时间,体现知识的实用性。

6.结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理解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并能结合本地经纬度进行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分析,或者结合太阳光照图像系统进行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全球昼夜状况的分析,努力培养自己的空间判断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排序型选择题

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记清楚,例如我国的山脉可以从东向西排列,也可以从北向南排列,城市的位置也要记清楚,重要的城市要熟记其经纬度,如:北京(40°N,116°E)、杭州(30°N,120°E)、拉萨(30°N,91°E)、乌鲁木齐(48°N,87°E)、伦敦(52°N,0°)、东京(40°N,140°E)、旧金山(37°N,122°W)、开罗(30°N,30°E)、纽约(40°N,74°W)、悉尼(32°S,150°E)、圣地亚哥(34°S,70°W)、圣保罗(23°26′S,47°W)等;对于地理事物的排序,要理清地球运动特点和世界各地地理环境特征的组合情况

坐标图解型选择题

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常见坐标图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平面正三角坐标系两类。前者又分为折线图、曲线图和柱状图,后者主要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需要说明的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结构比例,因此也是一种结构图。考虑到其表述形式是坐标系,且与一般结构图的几何比例分割有较大不同,因此归入坐标图讲解。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反映出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因而这类试题常出现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对图中点的对应数值要正确解读,然后,运用地理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平时,要多练习这方面的试题,力求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境界。

解读坐标图,可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 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让其既有定量认识,又做定性分析。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

2 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认识图像所蕴含的地理规律。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

3 要重视对地理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例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又如,陆地水循环不但与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为因素有关。综合分析,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认识地理内涵。

解读坐标图,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忽视图上定量信息而导致判断错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的降水量的多少,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相同,就认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二是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如"我国人口变化折线图"就表示了我国人口变化经历了不同阶段,且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十九)(解析版)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九)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1. 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气温 C. 降水 D. 河流 2. 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秋季晴朗少雨 D. 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考查自然灾害相关问题。 1. 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故选C。 2.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故选A。 3.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 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7~8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 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我国手机产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成本下降 B. 市场竞争激烈 C. 生产效率提高 D. 土地价格上涨 5. 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技术水平提高 B. 政府政策支持 C. 资金投入加大 D. 国外设备引进 【答案】4. B 5. A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4. 近年来,由于我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快技术研发,使得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故选B。 5. 我国手机产业从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中国制造”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直接原因是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故选A。 读M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版)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PDF.pdf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生长在海拔2 800~3 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经测定,野生黑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区() A. 昼夜温差大 B. 水源丰富 C. 人类活动少 D. 黑土广布 2. 观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状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3. 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大规模种植黑枸杞,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严重 B. 生物多样性增多 C. 酸雨频发 D. 土壤盐碱化加剧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环境问题。 1. 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在盆地沙漠地带,而沙漠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故选A。 2. 根据植物的光谱反射特性,遥感可以对植物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导航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分析和处理数据;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BCD错误。故选A。 3. 青海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若大规模种植黑枸杞,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可能加剧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D正确;青海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流水作用弱,因此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和酸雨的发生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答案】1. A 2. A 3. D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4.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 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主要是地形原因 C. 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 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 5. 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 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A. 湿地 B. 森林 C. 半融冰川 D. 古建筑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4.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该地区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水温较低,同纬度大陆东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水温较高,C正确;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地带,A错误;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的原因主要是受外力侵蚀作用,B错误;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降水量要小,D错误。故选C。 5. 该国家公园位于高原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古建筑极少。故选D。【答案】4. C 5. D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地理试题(试卷版+详解版)

2019年全国卷Ⅲ地理试题版 解析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生长在海拔2 800~3 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经测定,野生黑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区() A、昼夜温差大 B、水源丰富 C、人类活动少 D、黑土广布 2、观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状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就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3、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大规模种植黑枸杞,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生物多样性增多 C、酸雨频发 D、土壤盐碱化加剧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环境问题。 1、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在盆地沙漠地带,而沙漠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故选A。 2、根据植物的光谱反射特性,遥感可以对植物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导航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分析与处理数据;数字地球就是指数字化的地球,BCD错误。故选A。 3、青海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若大规模种植黑枸杞,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可能加剧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D正确;青海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流水作用弱,因此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与酸雨的发生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答案】1、A 2、A 3、D 下图就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近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lO.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第Ⅱ卷

完整版,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3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 (2018·全国卷Ⅲ·T1、2)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 此完成 1、2 题。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9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通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展示了我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重点对手工制作的油纸伞的优势进行分析。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走俏国际市场。与现代钢 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以竹为骨,不易折叠,携带不便;具有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缺点,在干燥地区 不宜使用;以纸或丝绸为面,耐用性较差。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17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油纸伞在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故适用于湿润、潮湿的环境,比较四个选项,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气候湿润,是使用油纸伞的理想环境,可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中亚大部 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的面积最大,在旱季时不易储存,同时油纸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意味更浓,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非洲,购买时会以耐用与实用性为主。 【方法技巧】由气候类型推断区域特征 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是世界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中亚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中东(西亚和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积广大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两季,旱季受来自内陆信风带影响,干旱少雨。 (2018·全国卷Ⅲ·T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 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 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3~5 题。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9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解析】选D。由材料、图可知,县城位于区域的中心,与周边的中心集镇和村相比,其等级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的种类更多,经济水平更高一些,资金也较为充裕;作为县城,其农业的生产地位有所下降, 所以县城居民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更多一些,人口更多,消费市场更广,而乡镇和村可以实现自给,中心集镇在这些 方面均比不上县城,不占优势;当地的加工企业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产品附加值低,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 而中心集镇更靠近农村,贫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多且人力成本低,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劳动力。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7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 民( )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含答案及解析),推荐文档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学&科网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模拟试题精编(十五)

模拟试题精编(十五)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区在种植草莓时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的方法,使产品质量优异。昌平草莓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并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完成1~3题。 1. 昌平区位于北纬40°附近,这一纬度带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下列不属于该纬度带上的优质农产品是( ) A.优质牛奶B.咖啡 C.葡萄酒D.枸杞 2.黑色地膜覆盖对草莓生长的可能影响有( ) A.避免大风及低温冻害 B.阻碍昆虫授粉 C.控制杂草,促进早熟 D.提高土壤肥力 3.昌平草莓能远销新加坡、香港主要是因为( ) ①自然环境改变②交通条件改善③市场需求量大④保鲜技术提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虚拟现实(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临其境。业内人士认为,VR将是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方向。深圳将建设VR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据此回答4~5题。 4.深圳建设VR产业园区或集聚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技术 5.深圳建设VR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有利于深圳市( ) ①加快主导产业聚集②提升工业发展水平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④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更路簿》记录了千百年来海南民间文字记载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据《更路簿》记载,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据此完成6~8题。 6.海南渔民在航行过程中主要利用( )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东南信风D.东南信风、西南季风 7.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 )

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

、选择题:本题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国卷I ) 图 1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 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3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 先河。至 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 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 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 4—5 题。 4. 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5.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 B. 价格低 C. 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脚杆, 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 但 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 题。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 2 000 毫米 B. 约为 2 000 毫米 C. 约为 210 毫米 D. 远小于 210 毫米 7.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而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A.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 不断刺 A. 市场营销成本 B. 原料成本 C. 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6-8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共60分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1 —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近年来増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 B.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 的减排压力 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 源短缺的问题 1.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 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 相对较弱。故选B。 2.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太阳能资 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不是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故选C。 3.莫斯料时间2015年5月9日上午10时,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当地时间9日上午10时30分许,由102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组成的方阵通过了莫斯科红场,顺利完成了受阅。此日后一个月内( A.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B.北京、莫斯科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扩大 C.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缩小 D.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3.5月9日至6月9日一个月内,北京、莫斯科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不变;南极圈内此时没有极昼;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A对。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 —5题。 4.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 及其分布的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寒流一55。 B.乙一暖流一55。 C.甲一暖流一25。 D.乙一寒流一25。 5.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 响可能有(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 高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③纽芬兰岛附近冰山漂流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4.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流向,判断甲洋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乙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又该洋流位于北半球大洋西侧,故甲属于北半球中低纬 度洋流圈,乙属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选C. 5.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是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故不符合题意;洋流的方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所以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甲是北半球的暖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在大洋的西侧,所以乙洋流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或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拉布拉多寒流有关.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是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是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这个洋流在大洋的东岸,故不符合题意.所以③④说法是对的,故选:B.读图,完成下列6-7题。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Ⅰ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1.【答案】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

2021届高考地理精选精编最新模拟试题(三)

2021年高考地理精选精编最新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1950~2011年渤海海域冬、夏季风向(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用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表示)与风速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图例表示夏季风风向的是() A.X B.Y C.M D.N 2.影响该海域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的差异B.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导致该海域冬季风风速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弱变化B.该海域结冰面积的大小 C.该海域面积的年际变化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边陲,主干流长72千米,流域面积约占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20%。位于该河流的艾尔瓦大坝、格林斯峡谷大坝分别建于1913年和1927年,大坝建成后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影响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破环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该地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拆除了这两座大坝。图为艾尔瓦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两座大坝运营后期,其经济效益日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区域用电量减少B.鲑鱼捕获量不断减少 C.修建国家公园的影响D.库区的泥沙淤积严重 5.艾尔瓦河原两座大坝之间的河段,在大坝拆除后() A.水体污染减轻B.地下水位上升 C.河面宽度增加D.洪涝灾害加剧 为研究新疆喀什地区降水日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将该地区气象站2010~2017年所测得的逐时降水量平均值(如下图)进行分析。据此完成6-7题。 6.与2010年相比,2017年降水日变化特点是() A.降水强度加剧B.降水频次降低 C.降水量变化减小D.降水量总量加大 7.该地一天中降水量最高值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全国卷高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全

绝密★启封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1高清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六)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六)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东黄河入海口一带盛产海盐,滨州是 我国较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读山东局 部区域图,完成1~3题。 1.黄河入海口一带盛产海盐的主要原 因是() A.河流带来大量盐类物质 B黄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高 C.海滩广阔,晴天多 D.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高 2.下列关于滨州和临沂两城市平均气温差异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7月滨州平均气温高于临沂 B.1月滨州平均气温高于临沂 C.7月滨州平均气温低于临沂 D.1月滨州平均气温低于临沂 3.滨州及其附近区域最有优势的工业是() A.化学工业B.制糖工业 C.造纸工业D.饮料工业

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 策符合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2016年全 国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是新增出 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右图为我国 2016年全国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分 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A.农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C.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 D.农村总数小于城镇 5.导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B.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老 C.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D.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低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 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 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 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右图 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6~8题。

2018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四)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四)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冀中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花产区之一,每年3、4月份为棉花播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采摘期。位于冀中的容城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的美称,是中国唯一的“中华国服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服装企业920家,其中外资企业29家,年生产能力达4.5亿多件,服装出口到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共谋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冀中南棉花生长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 播种期降水量大 B. 生长期土壤肥沃 C. 成熟期热量充足 D. 采摘期晴天多 2. 容城县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因素( ) A. 原料 B. 政策 C. 市场 D. 科技 3. 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主要是为了利用上海的( ) A. 广阔的市场 B. 先进的生产技术 C. 便捷的交通 D. 强大的生产能力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材料提示“冀中南每年3、4月份为棉花播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采摘期”。冀中南位于华北地区,3、4月份为春季,降水量小,故A错误;土壤肥沃不属于气候条件,故B错误;9、10月为采摘期,也就是成熟期,华北地区为秋季,晴天多,利于采摘,但秋季天气转凉,热量不够充足。故D正确,C错误。 2.由材料可知,冀中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花产区之一,位于冀中的荣城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所以原料是荣城县成为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因素。故A 正确。 3.荣城县拥有服装企业920家,其中外资企业29家,年生产能力达 4.5亿多件,服装出口到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容城县生产能力强,出口市场广阔;位于华北地区,主要利用渤海海港出口,不需要上海市港口出口,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主要是为了利用上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人才优势。故B正确、A、C、D错误。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影响酒泉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下列地区的人们可在当地日落时观看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直播画面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