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设喻讲述道理的写法。

二、复习过程:

1、导入复习课,明确复习内容。

2、自主复习,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意思(见上述教学目标),内容的理解等并找出疑难。

3、质疑讨论。

4、老师释疑后学生再读。

5、检测巩固(口答、检测)。

6、总结评价。

三、附知识点梳理:

一、重要的词语:

1.实词:

(1)孰视之(通“熟”,仔细)(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4)皆朝于齐(朝拜)

(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2.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整数之外还有零数)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3)令初下,群臣进谏(下,名词作动词,下达)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6)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多义词:

(1)朝:A.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 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2)孰:A.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3)若: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 门庭若市(如,像)

(4)方:A.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B.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论语〉十二章》)

(5)私:A. 莫不私王(偏爱)

B.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观刈麦》)

(6)上:A. 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等)

B. 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7)于:A. 皆以美于徐公(比)

B. 皆朝于齐(到)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8)之:A.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

C.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有:A.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B. 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

5. 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2)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

6.重要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自”做“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7.重要的句子: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恍然大悟)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对我有所求。”〕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3)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4)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二、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1. 邹忌这样劝谏何以能说服齐王?

1、语言委婉,巧妙设喻,以小见大(由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推己及人。

2、进谏的内容有针对性,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

3、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

4、齐威王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善于纳谏。

2、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

答:邹已忌运用的是以小见大,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齐威王的治国大事,现身说法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的统治地位,因而受蒙蔽也最深。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3、概括邹忌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邹忌是一个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有自知之明,善于反思;忠于职守巧于劝谏、深谙君王心理的谋臣策士。

4、齐威王是如何纳谏的?

答:广开言路,悬赏激励。勇于改错,修明政治。

5、概括齐威王的形象。

答:齐威王是一个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改错、明智果断的贤明君主。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此”指的是什么?

广开言路、内政修明,他国来朝。

7、有关纳谏、进谏的名言或故事。

答: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事:屈原向楚王进谏而放逐,最后投江而死。

比赶干向纣王进谏。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赵普进谏。

8、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要广开言路,富国安民;

人要有自知之明,对恭维的话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应广泛听取别人的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二、课文翻译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漂亮?”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那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那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的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课文说明 本文说明人君纳谏的重要.邹忌原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出于不同的原因,都赞誉他“美于徐公”;由此他悟到国君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邹忌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巧妙地讽喻齐王除蔽纳谏,果然十分有效;齐威王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改革朝政,使齐国大治,威震诸侯。这种开明的政治措施,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出色刻画了谋臣邹忌的鲜明形象。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娴于辞令。他始终没有向齐王说出“纳谏”二字,而是推己及人,由耐人寻味的生活小事引出深刻的道理,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言简意赅,发人深思。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曲折生动。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富有戏剧性。它显然出自作者的精心设计,颇类寓言故事。文章的语言含蓄、洗练,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所谓“虽欲言,无可进者”、“战胜于朝廷”等等,都是作者夸张虚构之辞,不可当做史实来看。 四、本文选项自《战国策·齐策一》,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五、段意:(一)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的冷静思考。 (二)邹忌入朝讽谏。(三)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六、重点词语解释: 1、纳:接受。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3、昳丽:光艳美丽。4、修:长,这里指身高。5、服:穿戴6、窥镜:照镜子。7、旦日:第二天。 8、孰.视之:同“熟”,仔细。9、美我:认为我美。10、私:偏爱。11、方:方圆。12、宫妇:宫里的妃子。13、蔽:受蒙蔽。14、面刺:当面指责。 15、谤讥:这里是谈论缺点。16、市朝:指公共场合。17、闻:这里是传到的意思。18:时时:有时。19、间:断断续续地。20、期年:一周年。 七:问题汇总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1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一些人生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点击积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三、文言积累 四、自主学习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 3、邹忌听了众人的夸赞后是怎么想的? 4、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 五、品读感悟 1、邹忌与家人的三问三答有何不同? 2、邹忌是怎样给齐王进谏的? 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五、检测反馈

1、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六、课外拓展延伸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2)臣之妻私臣() (3)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能谤讥于市朝 B:之(1)饱而知人之饥(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1)以与饥寒者(2)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八尺有余(yòu)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期年之后(jī)间(jiàn)进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动词)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5、皆以美于徐公(认为)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9、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10、期年之后(一周年)四、通假字五、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的近臣,左膀右臂)(3)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4)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5)暮寝而思之寝:古义:睡觉,脱衣而眠(6)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杂)六、相关成语门庭若市——门可罗雀七、原文填空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8、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八、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授予上等奖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授予下等奖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九、问题拓展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3、邹忌的劝谏艺术有什么特色?答:邹忌采用了设喻类比的方式婉言进谏;把家事与国事巧妙类比,以小见大,说理透彻,极具启发性与说服力什么是“设喻”和“类比”论证?(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类比推理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一)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A、君美【甚】。君最美。 B、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C、谤议【于市朝】。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错误)。 2、判断句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美丽的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句)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的国家。 3、宾语前置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忌不相信自己。 4、省略句 A、与坐谈。(忌)与(之)坐谈。省略代词。 B、问之客曰。问之(于)客曰。省略介词。 5、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大王被蒙蔽很深呀! 6、定语后置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群臣吏民,受上等赏赐。(二)词类活用现象 1、朝服衣冠。 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 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4、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古今义不同 1、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今,诽谤。 2、窥:古,照;今,偷看。 3、尺:古,一尺=0.23米,今,一尺=0.33米 4、讽:古,委婉的规劝;今,讽刺。 5、寝:古,躺而不睡;今,睡。 (四)通假字

孰视之。孰―――熟(仔细) 巩固练习 一、疏通文意 邹忌修( )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 )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 )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句 式:),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漂亮?”他妻子说:“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的相貌)远不如他的。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因为想求助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就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身边的侍卫,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大臣们还偶尔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后,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政治修明,不用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三、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启示: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及答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主预习案】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中生字词,在下面写一写。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展示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4、译读课文,合作交流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5、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上书谏寡人者: ⑤期年之后: ①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谏:接受②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③面刺:当面指责。④谏:规劝;劝谏。⑤期:一周年。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大意是说如果用铜做镜,则可以使自己穿戴端正、得体;如果以历史为镜,可以知晓国家之兴盛与衰亡;如果以人做镜,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则可以明知自己的优点与过失,也使自己在做人和待事方面更加完美,当时,直言敢谏的宰相魏征就充当了这位贤帝的镜子。我们知道: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大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凑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块来听著名播音员方明朗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听清生字字音;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生认真听范读,在书上做标记。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都听清了吗,会读了吗?还有困难吗?” 师生交流,学生说说感觉困惑的地方,暂不做解答 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几个加点字字音,同学们能读准吗?谁来试一下。” 生踊跃举手读。读完师生共同纠错、评价。 师:“会读生字词,是能准确朗读课文的前提,下面,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课文朗读得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设喻讲述道理的写法。 二、复习过程: 1、导入复习课,明确复习内容。 2、自主复习,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意思(见上述教学目标),内容的理解等并找出疑难。 3、质疑讨论。 4、老师释疑后学生再读。 5、检测巩固(口答、检测)。 6、总结评价。 三、附知识点梳理: 一、重要的词语: 1.实词: (1)孰视之(通“熟”,仔细)(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4)皆朝于齐(朝拜) (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2.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整数之外还有零数)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3)令初下,群臣进谏(下,名词作动词,下达)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6)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多义词: (1)朝:A.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 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2)孰:A.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3)若: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 门庭若市(如,像) (4)方:A.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B.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论语〉十二章》) (5)私:A. 莫不私王(偏爱) B.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观刈麦》) (6)上:A. 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等) B. 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7)于:A. 皆以美于徐公(比) B. 皆朝于齐(到)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8)之:A.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 C.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有:A.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B. 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 5. 古今异义

0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笔记、习题(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谓:对…说。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孰:谁,哪一个。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而:就,表顺承。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躺着。美,认为……美。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教 案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备课人:尹萍霞单位:姚桥中学审核人:殷朝锋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又名《国策》、《事语》、《短书》、《长书》、《修书》等,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二、实词积累 (1)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纳:接受。 (3)修:长,这里指身高。(3)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5)日矢丽:光艳美丽。(6)朝(zhāo):早上。 (7)服(衣冠):穿戴(衣帽)。(8)窥:照。 (9)孰:谁,哪个。(10)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11)私:偏爱。(12)旦日:第二天。(13)孰:谁。(14)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15)寝:睡觉。(16)地方:土地方圆。(17)(面)刺:(当面)职责。谤,公开职责别人的过错。 (18)谤讥:职责,劝谏。讥,谏。在这里指议论。 (19)市朝:即公共场所。(20)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21)间(进):间(jiàn)或。偶然。(22)期(jī)年:满一年。 (23)朝(于齐):朝见。(24)蔽:受蒙蔽。 三、一词多义 (1)朝:服衣冠窥镜(早晨)(2)孰:孰与徐公美(谁,哪一个)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孰视之(同“熟”,仔细)(3)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4)方: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5)善: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6)间:奉命予危险之间(中间)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王曰:“善。”(好,高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四、相关成语门庭若市 五、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偏私。 C、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他细地。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挖苦。 六、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同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七、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加点词同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B) A、朝服衣冠,窥镜 B、夫利其然也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八、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C)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旦日:明日,第二天。若:如。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私:动词,偏爱畏:害怕 欲:想要寝,躺在床上。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于,比。地方:土地方圆。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四.一字多义 (一)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m.数月之后(无意义) 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二)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zhāo) (三)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四)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五)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六)诚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附答案

————————————————————————————————作者:————————————————————————————————日期: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预习导学 1、《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体史书,所记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原著者名字已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作者刘向(约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2、人物简介 (1)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能力。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精讲释疑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阅读第一段,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 又想到了什么呢? 【交流点拨】“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3. 阅读第二段,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交流点拨】邹忌采用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一、词语解释: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王之蔽.甚矣( )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④今齐地方 ..千里() ⑤邹忌讽齐王纳谏()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⑦朝服.衣冠()⑧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⑨时时而间.进() 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⑾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⑿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⒀皆以.美于徐公()⒁.期年 ..之后() ⒂皆朝.于齐() 二、翻译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⑦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三、选择题 1、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 B. 吾妻之美我者 C. 君美甚 D. 皆以美于徐公 2、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私我也 B. 公而忘私 C.曹操绕寨私行 D. 不宜偏私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陈远辉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于作品的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识记文中一词多义,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高超的语言技巧,领会邹忌怎样用讽喻达到讽喻的目的。 复习重点: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复习难点:领会邹忌怎样用类比的逻辑推理来讽谏齐王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练习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授课地点:九(1)班 课文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片文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故事。以邹忌的讽喻来体现古人高超的劝谏技巧。本文被列入“广东省语文中考24篇课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中,多年来一直未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在复习过程中值得重视。 复习过程: 一、作品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由西汉末刘向编定。出自《战国策》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wèi)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qiè)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部编九下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与译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睡觉时(又)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朝见。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议论。编定者为西汉(朝代)的刘向,共33 篇. 【重点词义】 1.特殊用法 通假字: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服:穿戴。 (2)名词用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3)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优秀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了解《战国策》。 二、能力目标: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二)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2.掌握成语“一鸣惊人”、“门庭若市”及文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课。 教师备课内容: 课前,老师放一段名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导入,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婉言、隐语的妙处。 (二)文学常识介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及作品,讲述你知道的《战国策》中的故事给大家听。 (三)一读:读准字音,辨明字义: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

(5)今齐地方千里(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7)邹忌讽齐王纳谏(8)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忌不自信。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王之蔽甚矣。 (四)二读:读懂结构。 1.研习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二、课文分析 1.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齐威王接受邹忌劝谏而采纳群臣建议,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告诉我们“位高权重者容易受到阿谀和蒙蔽,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加以改正,才能修明政治”的道理。 2.人物形象特点: ①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 ②齐王:虚心纳谏并积极付诸行动的明君。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在妻、妾、客的赞美之余冷静反思,并从中悟 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说明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第二部分(第②段):邹忌以自身的经历(比美小事)与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婉转规劝 齐王除弊纳谏。(说明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爱国。) ●第三部分(第③④段):齐王纳谏及其付诸实践后的良好效果——在国内修明政治,在 国外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明齐王虚心纳谏,勇于实践。) 4.写作手法:类比说理。 三、习题 A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②—④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的意思是。(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是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考虑,有助于达成进谏的目的。B.邹忌运用类比推理,将国事与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C.齐王采纳邹忌建议,广开言路,不到一年,大臣们即使想说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D.由于齐王纳谏,齐国大治,燕、赵、韩、魏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朝见。 【答案】 1.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2.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关键字:谤讥、于、闻、之、者) 3.C(“期年之后”指“一年之后”) B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一书,它的编撰者是西汉的。(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