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百五十七节课

第一百五十七节课

第一百五十七节课
第一百五十七节课

第一百五十七节课

思考题

830、本品当中,唯识宗如何以比喻建立自己的观点,中观宗怎么样一一驳斥?831、假如有人说唯识宗是显宗最高的观点,千万不能破除。你该如何正确引导他?对于这种道理,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832、什么叫做观待?观待的法在什么情况下成立,什么情况下不成立?最终你得出什么结论?

833、怎样从意义上破斥自明自知心识的存在?这种分析方式,你能接受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破唯识宗的观点。

巳二(遣除迷乱)分二:一、比喻不成立;二、意义不相同。

午一(比喻不成立)分二:一、破灯火之比喻;二、破蓝色之比喻。

未一、破灯火之比喻:

若谓如灯火,如实明自身。

灯火非所明,其无暗蔽故。

昨天破了唯识宗的“自心了知自心”,今天他们又以两个比喻,试图建立这个观点合情合理。

首先是唯识宗的第一个比喻:犹如灯火既能遣除黑暗,又能照亮自己,心

识同样也能了知他法(他证)和了知自己(自证)。

(本品用了灯火和蓝色的比喻,在《入中论》中,唯识宗还有梦境、不净观等比喻1,说

明心识是实有的、外境是不存在的。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世间的哲学也有很多探索,但今天暂时不讨论。)

中观宗驳斥:比喻不成立。因为灯火本身并不是自己所照的对象。你们说灯火既是能明,又是所明,但所明是要遣除黑暗的,而灯火上本来就没有黑暗遮蔽。

反过来说,假如灯火上有黑暗,则可以说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遣除了自己的黑暗,既是能明又是所明。但灯火上根本没有黑暗,怎么说能它照亮自己呢?能明和所明是观待而安立的,所明不存在的话,能明也不存在,因此灯火照亮自己不成立。

或者说,如果灯火能照亮自己,那么以同等理来推,黑暗也能遮蔽自己了。《中论》云:“若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暗亦应自暗,亦能暗于彼。”黑暗有遮蔽万物的特性,如果它能遮蔽自己,那么整个世间就没有黑暗了,处处都是一片光明,我们也不用绞尽脑汁想要电了。(学院冬天时经常停电,晚上没有灯照明。偶尔来电了,很多道友就特别兴奋:“噢,有电啦!”形同见到本尊一样。)

中观宗承认的自证,是名言中如梦如幻的自证,并非像唯识宗所许的,本体实有、不可分割,同时自己能了知自己的自证。如果灯火真能照亮自己,黑暗也应该遮蔽自己,如此一来,自然规律会彻底混乱。还有一些论典说,假如灯能照亮自己,那它也应该照亮太阳、月亮2,许多规律都颠倒了。所以,由推理可知,唯识宗的某些观点不得不值得考虑。

汉传佛教个别法师认为唯识宗是显宗之顶,没有丝毫过失。这个我昨天也讲了,从名言的角度来讲,万法抉择为心非常合理,但依胜义量来观察,在中观应成派的正理面前,唯识宗的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听说某佛学院的有个法师,1梦境:做梦时有山河大地等,但这并非真实存在,唯是心识显现而已。不净观:修不净观的瑜伽士见大地充满白骨,但外境并无真实的白骨,唯是心识的自体显现。

2灯本来就有光明,如果它还要去照亮有光明的东西(它自己),那么太阳月亮也是有光明的东西,灯也能去照亮了。

对《入中论》特别不满3,他举不出任何理由,就开始对月称菩萨恶口相骂,这是极其愚痴的行为。作为一个法师,对圣者应当起恭敬心、清净心,即使你不懂他的甚深密意,也不应该这样造口业。

我们凡夫人骂圣者,就像三年级的小学生骂爱因斯坦,说他的《相对论》写得不好一样,自己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就随随便便表演,这样一点也不精彩。因此,现在的有些法师、知识分子、教授,不要太相信自己分别念的相似智慧了,对诸佛菩萨广大无边的清净智慧难以接受时,就认为统统是颠倒的,这种行为相当可笑!

大概二十年前,我翻译了一个《佛子行》,当时有个人根本不懂,就把它全部改了。后来我慢慢了解到,他对佛教术语一无所知,觉得佛法的甚深道理一定要结合他的分别念来诠释,所以就改得一塌糊涂。因此,每个人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分别念了,这方面理应值得注意!

第一个比喻破完了,下面讲第二个比喻。

未二、破蓝色之比喻:

如晶青依他,物青不依他,

如是亦得见,识依不依他。

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

唯识宗又举出一个比喻遮破中观宗。他们说万法的本体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尽管有些法不能对自己起作用,但有些法却可以。比如水晶的蓝色必须依他缘才能映现,但蓝宝石、蓝琉璃的蓝色却是本具的,并不需要依靠他缘。

假如在水晶下面放一块蓝布,水晶就会变成蓝色;如果窗帘是蓝色,窗玻璃也会变成蓝色,这种蓝色需要借助其他的力量。但有些蓝色不依靠任何因缘,就像蓝宝石、蓝琉璃的蓝色,它是纯天然的,不观待任何东西。

同样,识也有依靠他缘、不依他缘两种。依靠他缘的,就像眼根与色尘聚3其中有许多中观宗破唯识宗的辩论。

合形成眼识、耳根与声尘聚合形成耳识,这些识依靠他缘而生,如同水晶的蓝色。还有一种识不观待他法,即自明自知的心,它完全能了知自己,相当于琉璃的蓝色。唯识宗以这种比喻,认为自证应该成立。

对此,中观宗说:“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藏地有些论师和慧源论师的不同观点,《善说海》中都有宣讲4,希望你们看一下他们的回答方式。)大多数论师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说琉璃的蓝色自性成立,不观待外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它也是由一定因缘聚合而成,与水晶的蓝色无有本质的区别。

所谓的观待,是指一法的产生、改变、灭亡依靠其他因缘。如《释量论》云:“此有彼亦生,此变彼亦变,称此是彼因。”此法存在,彼法就会存在;此法改变,彼法也随之改变,这样,此法就叫彼法的因,此法可以改变彼法的性质。

琉璃的蓝色也要观待他法,它之所以是蓝色而不是白色,肯定有一种因缘。一个法的生住坏灭,是外十二缘起或内十二缘起在起作用,无情物依靠外十二缘起5,有情物依靠内十二缘起6,龙猛菩萨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既然如此,琉璃的蓝色也必定是因缘所生,只不过它的因不明显罢了。就好比蓝色的布匹,我们看不到它在工厂里怎么染的,但不能因为看不到就认为它是天然的蓝色。“不从因缘生”的法不可能存在,第二个比喻也不成立。因此,唯识宗所承认的何时也不破、胜义中存在的心识,在中观理证面前是可以遮破的。

在佛教宗派中,大乘是最为殊胜的,谁对大乘生起嗔恨心,罪过也是极大的。龙猛菩萨云:“如是诸智者,切莫嗔大乘。”智者绝对不会诽谤大乘,也不会对大乘生嗔恨心。不像有些孤陋寡闻的人,整天把“密宗不合理”、“中观不4藏地的某些智者对此驳斥说:实际上并非如此,蓝琉璃自然就成立蓝色,并非是本为非蓝色物自己将自己造作成蓝色的,

因此不能作为自明自知的比喻。

慧源尊者是这样驳斥的:青色成为青色本身也并非不观待他法,要观待因的缘故。假设不是由自己的因中产生蓝色,那么可以说不观待他缘而形成蓝色,需要自己将自己造成蓝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自己对自己起作用相违。

5外十二缘起:与因相关的有六个——种子、苗芽、茎、干、穗、果;与缘相关的有六个——地、水、火、风、空、时间。6内十二缘起: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十二、老死。

合理”、“唯识不合理”挂在嘴上,真正有智慧、有远见的人,不可能轻易诽谤大乘。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净土宗的,学习唯识宗的观点没有任何必要。千万不能这么想!从正面利益来说,掌握大乘佛法的观点后,对自己的修行有莫大帮助;从反面而言,我们对唯识宗、中观宗不了知的迷茫部分,也能依此予以遣除。因此,本品教义可以灭除内心的黑暗,增上智慧的光明,有许许多多的利益和功德。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就盲修瞎炼,要么就用考证研究的态度对待佛教,把佛教纯粹当成一种学术,这些没有多大意义。人生短暂,我们一方面要概括性地了解各教派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应该调伏自己的内心,这才最关键的。否则,心里希求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口头上说得再漂亮、给别人讲得再好听,到你死的那一天,这些也根本用不上,唯一阿赖耶上面的种子,生生世世都会跟着你,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会耗尽。

所以,大家要对佛教的所有教派观清净心,但在掌握他们的教义时,应该有一种取舍能力。有些人该信任的地方不信任,不该信任的地方很相信,正如根登群佩大师所说:“轻信无理法,有理不信任,世间愚人心,远离诸正量。”因果轮回、三宝加持等,以众多教证理证来观察时,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但很多人却偏偏不信。而不该信的引发贪嗔痴的虚幻世界,成千上万的人都趋之若鹜。愚痴的世间人离正量特别遥远,求真理的也少之又少、寥若晨星,从而灾难、恐怖、痛苦不断出现。因此大家在闻思过程中,既要了解一切宗派的教义,也要以这些具加持的教义调伏自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从比喻上破斥了唯识宗,下面再从意义上进一步破斥。

午二、意义不相同:

若谓识了知,故说灯能明。

自心本自明,由何识知耶?

中观宗说:名言中有自明自知的心识存在,这一点我们也承认。但若觉得这不够,胜义中还要存在的话,那就不合理了。

前面已破了灯火能自明的比喻,退一步说,假设灯火可以照亮自己,这并非是灯火自身了知的,而是灯火以外的有情心识了知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那么,心自己了知自己,是由哪个心识知道的呢?

如果说是自己的心,这不应理。因为按因明的推理方式,未成立的东西不能作为因。心自知自明的观点正在观察、尚未成立,属于一个未知数,故不能说是心识自己了知自己。

如果是由其他心来了知,那其他心又是谁来了知呢?假如甲的心需要乙来了知,乙的心需要丙来了知……这样推下去,则有无穷无尽的过失。

而且由其他心来了知,也有诸多理证妨害。假如这两个心一前一后,那么前念灭时,后念才生,二者无法相遇,不可能有了知与被了知的关系;假如这两个心同时产生,按照因明推理,同时产生的法互不观待,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能立为能知、所知。

因此,不管是自证、他证均不合理,这样一来,心的自明自知又从何谈起呢?

辰二(无有根据)分二:一、无有现量根据;二、无有比量根据。

巳一、无有现量根据:

若识皆不见,则明或不明,

如石女女媚,说彼亦无义。

无论通过比喻还是意义来观察,胜义中都不可能存在唯识宗所许的实有心识。(除非你以嗔恨心来骂月称论师,除此之外不可能推翻这种道理。大家也不要固执己见,认为:“我是学唯识宗的,不管怎么说,我都不承认!”然后用拳头来打人,这可不是智者的

行为。愚者用身体和口来“辩论”,不是拿刀子武器来伤人,就是用难听的脏话来骂人。以前有些外道实在没办法胜过佛教,就放火烧经堂,或者用权势镇压,或者通过武力战胜。而智者,是通过正理来论证的。如果你破不了他的观点,就应该像因明中所讲的,规规矩矩地跟

着他,这才是明智的选择。)既然实有心识不成立,那么争论它是明或者不明,就像讨论石女的女儿身姿是否娇媚一样,没有任何实义。

石女不可能生孩子,若评论她的女儿是否好看、身材是否婀娜,她穿着什么高跟鞋、头发是什么颜色、戴着什么样的眼镜……大家会觉得此人精神有问题,或者认为他特别愚蠢。同样,唯识宗所承认的实有心识根本不存在,假如还一直探讨它是自证还是他证,则无异于谈论空中花园,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大家要知道,唯识宗的观点是在胜义中破,世俗中不破。按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和其他密乘教言,万法抉择为心对修行帮助很大。比如你今天看见一个仇人,观想这一切是心的显现,如幻如梦,当下嗔恨心很容易消失;如果看见非常美妙的外境,生起极为强烈的贪心,把它当作彩虹或梦境,贪心的火焰也会顿时熄灭。

外面的居士最近在背《佛子行》,大家互相说话时,动不动就冒出一句“远离恶友佛子行”、“远离贪心佛子行”、“远离嗔恨佛子行”……前面的可能还背不下来,后面的已经用得滚瓜烂熟了。但是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其实——不说了,讲到这里吧!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教学内容:1. 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 2. 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 3.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标: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 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 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1.导言: 20世纪十一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等,引发了社会心理的变化,个人主义充分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追求创新求异,试图与传统技法与风格决裂,因而在各类艺术中都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现代”风格和流派。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把他们对世界所感悟到的内心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作品常与病态,失常,死亡等主题相联,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小人物,他们因饱受折磨和压抑而呈现出一种畸形,怪诞的形象。 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位作曲家。勋伯格对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技法的探索,引起20世纪音乐翻天覆地的变化。 2.名人名言: 艺术家并不创作其他人认为是美得那样的作品,而只是创作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的作品。 ------【奥】勋伯格 3.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展示: 《生与死》与克里姆特 《即兴》与康定斯基 4.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代表人物为奥地利的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由于他们以维也纳为活动中心,又称“第二维也纳乐派”。受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主张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将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扭曲和变形,以表现作者主观的心理冲动,创作技法广泛使用无调性,代表作品有勋伯格作于1921年的《月光下

第二十二节《庄子二则》

《<庄子>二则》 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 一、知识概述 本次学习《<庄子>二则》。学习文言文,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难词,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浑沌之死》,理解文中浪漫主义写法。学习《呆若木鸡》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作者及作品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周和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思想: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浑沌之死》 1、读准字音 浑(hún)沌(dùn)凿(záo)倏(shū)窍(qiào)

2、译读课文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3、把握文章内容 (1)这则寓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命名的意义。 (3)请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4、探讨文章主题 庄子的这则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 1、读准字音 渻(shěng)恃(shì) 2、译读课文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 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自 阿诺尔德·勋伯格

个人简介 编辑 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874年9月13日出生在维也纳,二十世纪 阿诺尔德·勋伯格的作品 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小时候家境贫寒,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这些不利的环境并没能阻止他热爱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决心。他八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他经常如饥似渴地去听音乐会和歌剧,从中得到学习和熏陶。 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家境日益困窘,他到一家银行当了办事员,以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对位法,而这就是后来成为现代音乐杰出作曲家的勋伯格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从此,他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 1897年,他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 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 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 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大约从1897年至1908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这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抛开调性。

第二十二节-《扁鹊见蔡桓公》

第二十二节-《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 一、知识概述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学习这篇课文,要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的方法。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译读课文 扁鹊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不医治的话,恐怕将会变严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 扁鹊又去见桓侯,(对桓

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和皮肤之间了,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到桓侯,掉头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的纹理,用热水焙,用药物热敷,可以治好;(病)到了肌肤,用针灸可以治好;(病)至厅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现在(病)已经到了骨髓,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 2、文言知识掌握

(1)通假字 ① 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② 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焙。) ③ 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 (2) —词多义 〔故使人间之.代询 代他跑的庶因」 之彳S )命之所眞?(结构助询 无实义.垢在生谓之佰]?取淆句子独立性?) 医之好泊不葯以淘功亠(从 介询“圮二) 臣是以无请也.(以,因为,由于」 (3)古今异义 (居:古义是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表示隔了一段 的意思。今义为“居住”或“住所”。) ② 不治将益深 (益:古义是“更加”的意思。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 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处”、“益虫”。) ③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是:古义相当于“此”,译为“这”、“这 个”、“这样”。现代汉语中是表判断的动词。 请:古义“问”的意思。现 代汉语多用作动词,有“求”、“邀”、“聘”的意思,是个敬辞。) ④ 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副词。此为古义。今义:“事故”,或表“所 以”、“因此”。) ⑤ 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为“跑”。今义是“行走”。) (4)古汉语句式 ① 判断句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也”表判断。句意:病在肌肉里,是针灸能 够治疗的。) ② 省略句 A.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此处为省略主语,“病在肌肤”,主语“病”, 承前省。句意:病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 {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时 间,有“停留”、“过了”

【VIP专享】60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二十二节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1.炎症性病变所致的急腹症一般不会出现 A.持续性腹痛 B.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 C.恶心、呕吐 D.固定压痛点 E.肠鸣音亢进 【答案】:E 【解析】:考察急腹症的体征。炎症性疾病所致急腹症一般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因此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男,48岁,突发持续剧烈腹痛,给予非手术治疗护理。观察病情时,最应注 意的局部体征是 A.肠鸣音的变化 B.腹壁静脉曲张 C.腹式呼吸运动的大小 D.腹膜刺激征 E.移动浊音 【答案】:D 【解析】:考察急腹症的体征。发生腹膜刺激征说明脏器穿孔破裂坏死等。 3.内脏性疼痛的特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内脏神经感觉纤维传入引起 B.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 C.对较强的张力及缺血、炎症等刺激不敏感 D.缓慢、持续,常伴有焦虑、恐怖、不安等情绪或精神反应 E.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 【答案】:C 【解析】:考察急腹症的分类。内脏痛由内脏神经感觉纤维传入引起,特点: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一般只对较强的张力(牵拉、膨胀、痉挛)及缺血、炎症等刺激较敏感,常伴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痛觉弥散,定位 不准确。

4.男,25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此压痛属于 A.内脏性疼痛 B.躯体性疼痛 C.牵涉性疼痛 D.弥散性疼痛 E.迟钝性疼痛 【答案】:B 【解析】:考察腹痛的分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当波及壁腹膜时,可出现明确的麦氏点疼痛和右下腹局限性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躯体性疼痛。 5.可以施行灌肠的急腹症是 A.结肠套叠早期 B.绞窄性肠梗阻 C.肠穿孔 D.肝癌破裂出血 E.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答案】:A 【解析】:考察急腹症的护理措施。急腹症病人一般禁止灌肠,禁止服用泻药,以免造成感染扩散或某种病情的加重。但蛔虫性肠梗阻病人口服液状石蜡或肠套叠早期灌肠复位等治疗性措施例外。 6.空腔脏器梗阻所致急腹症的表现应除外 A.早期多为阵发性绞痛 B.早期即出现腹膜刺激征 C.肠梗阻时多有肠鸣音变化 D.腹痛一般较重 E.输尿管结石疼痛常辗转不安 【答案】:B 【解析】:考察不同病理类型外科急腹症的特点。空腔脏器梗阻早期还没有发生血运障碍,因此没有腹膜刺激征。 7.实质性脏器破裂所致急腹症的表现除外

药理学 第二十二节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 一、A1 1、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是由于 A、抑制肾脏的稀释功能 B、抑制肾脏的浓缩功能 C、抑制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D、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E、阻滞Na+重吸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呋塞米干扰Na+- K+-2Cl-同向转运系统,抑制NaCl的重吸收,使管腔液中NaCl浓度增加,净水生成减少,尿的稀释功能受抑制。同时因NaCl向间质转运减少,使肾髓质间液渗透压梯度降低,导致尿液流经集合管时,水的重吸收减少,影响尿的浓缩过程,排出大量近等渗的尿液。 【该题针对“利尿药和脱水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764,点击提问】 2、用于治疗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药是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乙酰唑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氢氯噻嗪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是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利尿药,但与强心苷合用时应注意补钾。

【该题针对“利尿药和脱水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763,点击提问】 3、不属于保钾利尿药物的是 A、氨苯蝶啶 B、螺内酯 C、阿米洛利 D、乙酰唑胺 E、呋塞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呋塞米属于强项的排钾利尿药;其余几个选项的药物都是保钾利尿药。 【该题针对“利尿药和脱水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761,点击提问】 4、常用于抗高血压的利尿药是 A、布美他尼 B、氢氯噻嗪 C、阿米洛利 D、甘露醇 E、螺内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噻嗪类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氢氯噻嗪是本类药物中最为常用的药物。 【该题针对“利尿药和脱水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760,点击提问】 5、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内压,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物是

第二十二节-《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 一、知识概述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容浅显的寓言故事。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学习这篇课文,要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的方法。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译读课文 扁鹊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不医治的话,恐怕将会变严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和皮肤之间了,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到桓侯,掉头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的纹理,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可以治好;(病)到了肌肤,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现在(病)已经到了骨髓,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 2、文言知识掌握

(1)通假字 ①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②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 ③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古义是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停留”、“过了”的意思。今义为“居住”或“住所”。) ②不治将益深(益:古义是“更加”的意思。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处”、“益虫”。)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古义相当于“此”,译为“这”、“这个”、“这样”。现代汉语中是表判断的动词。请:古义“问”的意思。现代汉语多用作动词,有“求”、“邀”、“聘”的意思,是个敬辞。) ④故使人问之(故:特意,副词。此为古义。今义:“事故”,或表“所以”、“因此”。) ⑤望桓侯而还走(走:古义为“跑”。今义是“行走”。) (4)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也”表判断。句意:病在肌肉里,是针灸能够治疗的。) ②省略句 A.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此处为省略主语,“病在肌肤”,主语“病”,

第二十二节 思想的乌托邦

第二十二节思想的乌托邦 至此,我已把自己的生平作了一个简略的叙述。但我还没有告诉大家我是何等地嗜书如命。我对书籍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其他人通过视听获得的知识,我则是全靠书籍,因此,我要从我开始读书时说起。 1887年5月,我第一次读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那时我才7岁,从那时到现在,我如饥似渴地吞一食我的手指所接触到的一切书籍。 起初,我只有几本凸字书,一套启蒙读本,一套儿童故事和一本书名为《我们的世界》,叙述地球的书,这是我全部的书库。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上面的字磨损得无法辨认。有时候,莎莉文小一姐读给我“听”,把她认为我能懂得的故事和诗歌写在我手上。但我宁愿自己读,而不愿人家读给我“听”,因为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我觉得有趣的作品。 实际上,第一次去波士顿之行时,我才真正开始认真地读书。在

学校里,老师允许我每天花一些时间到图书馆看书,在书架前摸索着走来走去,随便取阅图书。 不管书中的文字我能认识多少,也不管能否看懂,我都照读不误。文字本身使我人了迷,而不管自己所读的究竟是什么。那段时期我的记忆力很好,许多字句虽然一点儿也不明白其涵义,但都能记在脑子里。后来当我开始学会说和写的时候,这些字句很自然地就冒了出来,朋友们都很惊奇我的词汇竟如此丰富。我准是不求甚解地读过很多书的片断(那段时期我从未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以及大量的诗歌,直到发现《方德诺小伯爵》这本书,我才算第一次把一本有价值的书读懂、读完。 8岁那年,莎莉文老师发现我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翻阅小说《红字》。她问我喜不喜欢书中的皮尔,还给我讲解了几个我不明白的字,然后说她有一本描写一个小男孩的小说,非常一精一彩,我读了一定会觉得比《红字》更有意思,这本小说的名字就叫《方德诺小伯爵》,她答应到夏天时读给我听,但我们直到8月才开始读这本书。

第二十二节:有理数章综合 教案

有理数章综合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掌握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五个重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 能力目标: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2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补全网络: 注意:不能将 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弄混淆了。 二、巩固练习: 1、将下列各数进行分类,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5,320,4.23,-14 1,-20%,0,6,-(-2),-︱-3︱。 正整数: ;负整数: ; 正数: ;负数: ; 整数: ;分数: ; 有理数: 。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按性质符号分: 有 理 数 分类 按定义分: 有理数 有理数 有关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乘方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① ② 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运算 运算法则 运算律 混合运算顺序: 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乘方(符号规则)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45 1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倒数是 ; 3、若x =5,那么x=_____ ; 2-的相反数是 ; 4、若,162=a 则a = , 若=-=x x 则,273 5、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6、数轴上与表示-3的点距离5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 回思:做5、6题时,可以结合数轴进行,这体现了哪种数学思想? 7、 比较大小:65- 7 6-;-3.14 |-π| 回思: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利用数轴;②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某地某日中午的温度为6℃,而夜间温度为–1℃,则中午比夜间温度 高 ℃。 9、( )+15=-17 ; ( )-(-56)=36 ; 18-( )=57 10、 三、范例: 例1.某巡警骑摩托车在一条南北大道上巡逻,某天他从岗亭出发,晚上停留在A 处,规定向北方向为正,当天行驶纪录如下(单位:千米) +12,-8,+9,-13,+7,-12,+5,-3 (1)A 在岗亭何方?距岗亭多远? (2)若摩托车行驶1千米耗油0.05升,这一天共耗油多少升? 例2. 计算: 回思:(1)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2)此题中哪里容易出错? (3)()的区别是什么?与4 411-- 四、反馈训练: 1.计算:(1)103 2)65()43(21---+--- (2)()8-)02.0()25.0(-?-? (3))(81436524-+-?- (4)()1-??? ??-÷??? ? ?-÷3114310 (5) )()()(964592-÷---?+- (6)[-212 (61121197+-)×36]÷5 =-?-)2()1(22002()()[] 3433315.011--??-+- 千万要仔细!力争全对,那你就是好样的!相信自己!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12岁开始作曲。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 中文名阿诺尔德·勋伯格外文名Arnold Sch?nberg国籍美国民族犹太人出生地维也纳出生日期 1874年9月13日逝世日期 1951年7月13日职业作曲家主要成就发明十二音体系,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升华之夜》《古勒之歌》《月迷彼埃罗》《摩西与亚伦》《华沙幸存者》 简历 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 自 阿诺尔德·勋伯格 阿诺尔德·勋伯格 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12岁开始作曲。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 1901年赴柏林,在一个酒馆乐队任指挥,后到斯特恩音乐学院任教。此后,来往于维也纳和柏林两地,几乎没有中断过教学活动。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A·贝尔格和A·von·韦贝恩(他们师生三人常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 1915—1917年勋伯格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 1918年组织维也纳私人音乐演出协会,专门演出20世纪的新音乐。 1933年,纳粹上台后移居美国。 1935—1944年先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1951年,勋伯格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77岁。 个人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874年9月13日出生在维也纳,二十世纪 阿诺尔德·勋伯格的作品 阿诺尔德·勋伯格的作品 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小时候家境贫寒,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这些不利的环境并没能阻止他热爱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决心。他八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他经常如饥似渴地去听音乐会和歌剧,从中得到学习和熏陶。 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家境日益困窘,他到一家银行当了办事员,以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对位法,而这就是后来成为现代音乐杰出作曲家的勋伯格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从此,他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 1897年,他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 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 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等知识能力目标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情意目标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知识教学难点对表现主义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教学方法讨论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备注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同认识了有关“印象主义”的相关知识,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的奥地利作曲家奥诺德·勋伯格。共同走近这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以及以他为代表“表现主义”音乐。作品赏析(一)、《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 1、思考:A、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B、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C、乐曲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2、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学过程备注3、教师小结:《预兆》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表明了无调性音乐非常适合于表现恐惧和焦虑一类的情绪。音乐展现了一个处于极度痛苦的幻觉世界。基本主题:上行旋律线条,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在作品中。(二)、《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往事” 1、思考:A、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B、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C、乐曲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2、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3、教师小结:《往事》具有抒情的风格,表现了一种好像在沉思的情绪。并带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特点。

三、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1、请一名同学朗读P156页“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2、请一名同学朗读P156页“十二音音乐”。3、教师和学生交流讨论并作简要补充。四、重复欣赏作品问:你喜不喜欢表现主义音乐?其理由是什么?请学生发展不同见解。五、拓展与探究观看绘画《生于死》,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于此画有何异同?教学过程备注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六、课堂小结1、勋伯格2、“表现主义”音乐3、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