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筑规范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筑规范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筑规范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筑规范强制性条文

第一章设计总则

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

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住宅建筑规范)

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

的不利影响。(住宅建筑规范)

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住宅

建筑规范)

6.1.4 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等

可再生资源。(省住宅设计标准)

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住宅建筑规范)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住宅建筑规范)

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住宅建筑规范)

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住宅建筑规范)

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住宅建筑规范)

5.2.6 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人员室时,应设管理人员使用的卫生间。(住宅建筑规范)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

要求。(住宅建筑规范)

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

间。(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5.1.1 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住宅建筑规范)

5.4.5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

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

4.3.1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4.3.2 厨房应配置洗涤池、操作台、灶台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省住宅设计

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4.4.2 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

不应该直接开在厨房内。(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4.4.4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餐厅的上层,并

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3.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

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

措施。(住宅设计规范)

4.14.1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

并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省住宅

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4.14.4 住宅地下室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4.4.1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

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住宅设计规范)

5.4.1 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

时,必须采取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措施。(住宅建

筑规范)(省住宅

设计标准)

5.4.2 住宅地下机动车库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建筑规范)

1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

2 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并不应设置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

3 库内车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车位净高不应低于2.OOm。

4 库内直通住宅单元的楼(电)梯间应设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进行自然通

风。

5.4.3 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OOm。(住宅建筑规范)

4.14.6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人员室时,应设管理人员使用的卫生间。(省住宅设计标准)

5.1.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省住宅设计标准)

5.1.2获得冬季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间,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1.2的规定。(省住宅设计标

准)

表5.1.2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注:1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详见该规范附录A节第A.0.1条的规定;

2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照1小时的

标准。“旧区”的范围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5.2.2 住宅采光标准应符合表5.2.2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规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表5.2.2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5.4.2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分户墙和楼板不应小于40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

楼板不应小于55 dB),外窗不应小于30 dB,户门不应小于25dB。

5.4.3 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在关窗状态下的白天允许噪声(A声级)为50 dB;

夜间允许噪声级(A声级)为40dB。(省住宅设计标准)

5.4.4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省住宅设计标准)

5.4.6 水、暖、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省

住宅设计标准)

5.4.7 管道井、水泵房、风机房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水泵、风机应采取减

振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

6.2.1 住宅节能设计的规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建筑物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各部分围

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阻)、外窗遮阳系数等。(省住宅设计标准)

6.3.1 性能性指标应以采暖、空调能耗指标作为节能控制标准。(省住宅设计标准)5.5.1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表5.5.1的规定。(省住宅设计

标准)

表5.5.1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限值

6.1.3住宅内使用的电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取节电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3.1.10住宅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住

宅建筑规范)

3.1.11住宅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住宅建筑规范)

3.1.12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或坠落伤人的措施。

(住宅建筑规范)

4.1.1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

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对于特

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建筑规范)

1 老年人住宅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2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

的标准。

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住宅建筑规

范)

4.1.3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

及受重压。(住宅建筑规范)

第二章面积标准及层高

4.7.2 套内使用空间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室、起居室(厅)不应低于

2.40 m,局部不应低于2.10 m,且其面积不

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住宅设计规范)(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

于2.10 m。(住宅设计规范)(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4.7.3(省住宅设计标准)

3.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00 m。

4.单元门厅、电梯间前室、公共走廊的净高不应低于2.20 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

m。

5.2.1 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OOm。(住

宅建筑规范)

第三章阳台及栏杆

4.6.4 6层及6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7层及7层以上的住宅栏

杆阳台净高不应低于1.10m。(省住宅设计标准)‘

3.7.3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

净高不应低于1.10m。(住宅设计规范)

4.6.5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 m,放置花

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4.6.7 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4.11.10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低、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 m;

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 m。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垂直杆件间净

空不应大于0.11 m。(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

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住宅设计规范)

5.1.5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

第三章门窗

4.8.5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 m时,应有防护设施。(省住宅设计标

准)(住宅设计规范)

第四章楼梯及电梯

4.9.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 m。6层及6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

宽不应小于1.00 m。(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注:楼梯梯段净宽

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住宅建筑规范)

4.9.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 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 m。楼梯扶手高度不

应小于0.90 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 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

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 m。(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

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4.9.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 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

(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第五章出入口及走道

4.10.1 7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楼层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00m以上的住宅

必须设置电梯。(省住宅设计标准)

4.11.1 住宅的公共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省住宅设计标准)(住

宅建筑规范)

4.11.2 设置电梯的住宅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省住宅设计标准)4.11.4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

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4.11.8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平台,7层及7层以上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00 m。(省

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4.11.9 住宅的公共走廊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0 m。(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

筑规范)

第六章无障碍设计

7.4.1 7层及7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省住宅设计标准)(住

宅建筑规范)

1 建筑入口;

2 入口平台;

3 候梯厅;

4 公共走道;

5 无障碍住房。

7.4.2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7.4.2的规定;

表7.4.2坡道的坡度

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

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 m的墙

面宽度;

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

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坡过渡。

7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2.5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住宅设计规

范)

4.5.4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住宅设计规范)

5.3.2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建筑规范)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

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

的墙面宽度;

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

下方应安装高O.35m的护门板;

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坡过渡。(住宅建筑

规范)

第四章消防设计

8.1.2 住宅建筑中严禁设置经营、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储藏

间及作坊。(省住宅设计标准)

8.1.6 住宅建筑中燃气、电气、空调等建筑设备的设置和管线敷设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省住宅设计标准)

8.2.1 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表8.2.1的规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表8.2.1 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

8.2.2住宅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8.2.2的规定。(省住宅设计

标准)

表8.2.2住宅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注:1 上人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 h和1.00h;

2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但其屋面防水层和绝热层可采用可燃材料;

3 外墙指除内外保温层外的主体构件。当外墙可燃保温层为可燃材料时,应采取防止延燃的措施,其外层应涂敷不燃材料。

4 耐火等级为三级的6层至9层住宅的楼板、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和疏散楼梯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8.3.2 住宅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8.3.2的规定;当建筑外墙采

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后,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或贴邻。(省住宅设计标准)

8.3.4 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8.3.4.1 低层、多层住宅的居住区应设置消防车道,其消防车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应大于

160.00 m;(省住宅设计标准)

8.3.4.2 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置环行消防车道,当设环行车道有困难时,至少沿住宅的一

个场边设置消防车道。商住楼的消防车道按有关规定执行;(省住宅设计标准)8.3.4.3 住宅群火沿街高层住宅,当一个方向的长度超过150.00 m,或总长度超过220.00

m,消防车道应设环形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应在家住的适中位置应设

有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当两个场边设置车道时,应设置连同消防车道的间距不

大于80.00 m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省住宅设计标准)

8.4.2 塔式住宅安全出口设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省住宅设计标

准)

8.4.2.1 6层及6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应超过650.00㎡,且每套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

离不应大于15.00m的塔式住宅,应设一座敞开楼梯间;(省住宅设计标准)8.4.2.2 7层至9层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应超过650.00㎡,且每套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不应大于15.00的塔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可不

设;(省住宅设计标准)

8.4.2.3 10层至18层的塔式住宅每层不超过八户,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m,应设一座

通向屋顶防烟楼梯间。(省住宅设计标准)

8.4.5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650.00㎡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

出口。(省住宅设计标准)

8.4.5.1 6层及6层一下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应设一座敞开楼梯间;(省住宅设计标准)8.4.5.2 7层至9层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应设一座通向屋顶敞开楼梯间;如分户们采取

乙级防火门,可不通至屋顶;(省住宅设计标准)

8.4.5.3 10层至11层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应设一座通向屋顶敞开楼梯间,单元之间的楼

梯通过屋顶连通,且满足8.4.5.6要求;(省住宅设计标准)

8.4.5.4 12层至18层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应设一座通向屋顶敞开楼梯间,单元之间的

楼梯通过屋顶连通,且满足8.4.5.6要求;(省住宅设计标准)

8.4.5.5 19层及19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应设一座通向屋顶防烟楼梯间,18层

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走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18层及

18层以下部分应满足8.4.5.6要求;(省住宅设计标准)

8.4.5.6 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看度不小于1.20m不

燃体墙;当的确有困难时,可设有防火挑檐,窗槛墙高度不小于0.80m,防火

挑檐出挑宽度不小于0.40 m,长度不应小于开洞口宽度,且耐火极限不小于

1.00 h的不燃烧体。(省住宅设计标准)

8.4.6 19层及19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设有两个安全出口时,每个单元楼梯间

应在屋顶上连通,且应满足8.4.5.6条要求。(省住宅设计标准)

8.4.15 高层住宅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时,应在首

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

防火门隔开,并应明显标志。(省住宅设计标准)

8.4.18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8.4.18.1 10层及10层以上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单元式高层住宅应设一台消防电

梯,消防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其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

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8.4.18.2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省住宅设计标准)

8.4.18.3 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4.5m2,前室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2.00m2,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00m2,合用前

室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3.00m2。(省住宅设计标准)

8.4.18.4 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

过长度不超过15.00m通道通向室外。(省住宅设计标准)

8.5.1 高层住宅相邻两单元之间的墙为防火墙,防火墙的构造应牢固、完整,防火墙上

不应开门窗洞口。(省住宅设计标准)

8.5.2 防火隔墙两侧窗洞设置应符合下列贵地农户:(省住宅设计标准)

8.5.2.1 防火隔墙两侧的窗口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20m;(省住宅设计标准)

8.5.2.2 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与房间窗口之间,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室)的窗口

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0m;(省住宅设计标准)

8.5.2.3 转角两侧的窗口之间最低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省住宅设计标准)8.2.2.4 单元之间的防火隔墙突出窗外沿不小于0.50m时,相邻窗的距离可不限。(省住

宅设计标准)

8.5.3 电梯井和管道井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省住宅设计标准)

8.5.3.1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省住宅设计标准)

8.5.3.2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燃气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

线等。电梯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电梯门不应

采用栅栏门;(省住宅设计标准)

8.5.3.3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其

井壁应为耐火极限1.00h的不燃性构件;(省住宅设计标准)

8.5.3.4 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性材料或防火封

堵材料封堵;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防火封

堵材料封堵。(省住宅设计标准)

8.5.4 防烟楼梯间及封闭楼梯间不应设置煤气管井、电缆井,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

置水管井。(省住宅设计标准)

8.5.4.1 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封堵,其厚度不应小于

0.10m;(省住宅设计标准)

8.5.4.2 井壁上的检修门采用丙级防火门。(省住宅设计标准)

8.5.5 电缆井和管道井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应符合下列条件:(省住宅

设计标准)

8.5.5.1 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封堵,其厚度不应小于

0.10m;(省住宅设计标准)

8.5.5.2 井壁上的检修门采用丙级防火门。(省住宅设计标准)

8.5.6 当住宅建筑中的楼梯电梯直通住宅楼层下部的其车库时,楼梯电梯在汽车库出入

口部位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

8.5.8 住宅建筑楼梯间前室、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省住宅设计标准)8.6.1 35层及35层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100.00m的住宅建筑,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省住宅设计标准)

8.7.1 一类高层住宅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住宅消防用电

设备的电源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省住宅设计标准)

8.7.2 高层住宅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走道长

度超过20.00m的内走到及相关相关的消防设备用房,应设应急照明。(省住

宅设计标准)

8.7.4 35层及35层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100.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省住宅设计标准)

2018最新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2018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1 总则 1.0.1 为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统一计算方法,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 筑面积计算。 1.0.3 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面积construction area 建筑物( 包括墙体) 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2.0.2 自然层floor 按楼地面结构分层的楼层。 2.0.3 结构层高structure story height 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4 围护结构building enclosure 围合建筑空间的墙体、门、窗。 2.0.5 建筑空间space 以建筑界面限定的、供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2.0.6 结构净高structure net height 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7 围护设施enclosure facilities 为保障安全而设置的栏杆、栏板等围挡。 2.0.8 地下室basement 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2 的房间。 2.0.9 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1

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3 ,且不超过 1/2 的房间。 2.0.10 架空层stilt floor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2.0.11 走廊corridor 建筑物中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2 架空走廊elevated corridor 专门设置在建筑物的二层或二层以上,作为不同建筑物之间水平交通的空间。 2.0.13 结构层structure layer 整体结构体系中承重的楼板层。 2.0.14 落地橱窗french window 突出外墙面且根基落地的橱窗。 2.0.15 凸窗( 飘窗) bay window 凸出建筑物外墙面的窗户。 2.0.16 檐廊eaves gallery 建筑物挑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7 挑廊overhanging corridor 挑出建筑物外墙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8 门斗air lock 建筑物入口处两道门之间的空间。 2.0.19 雨篷canopy 建筑出入口上方为遮挡雨水而设置的部件。 2.0.20 门廊porch 建筑物入口前有顶棚的半围合空间。 2.0.21 楼梯stairs 由连续行走的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 或栏板) 、扶手以及相应的支托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使用的建筑部件。 2.0.22 阳台balcony 2

常用结构规范强条总结

抗规 一、总则 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三、基本规定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 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3.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及版面布局

文章编号(黑体加粗):1000-7598-(2003) 02―0304―03(编号用Times New Roman) 空2行(单倍行距)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cm(首页)、2.5cm(奇偶页), 下:1.6cm, 左: 2cm, 右: 2cm; 距边界: 页眉: 1.5cm, 页脚: 1.6cm 文档网格: 每行46个字, 每页49行 论文标题(不超过20字):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作者:四号楷体加粗,居中 (单位、地址、邮编,6号宋体,居中) 摘要(小5宋加粗):控制在200~300字,能使人脱离您的文章独立理解,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的字样,也不要有引文号。(小5宋, 行距14磅) 关键词(小5宋加粗):内容:小5宋 中图分类号:TU 443(Times New Roman)文献标识码:A 空2行(固定值:12磅) Tiltle in English(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Author ( Address,Postalcode ) Abstract(小5加粗):,英文摘要和题名要准确规范,作者拼音和作者单位英译名要规范统一。(小5, 行距14磅) Key words(同上): soil(同上)。 文中所有英文字体均用Times New Roman 空1行,行距:单倍行距

1 一级标题4号宋体,顶格左排 作者需按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对自已的论文进行修改、排版,并将排版后的论文全文通过高质量软盘或E-mail 发送至组委会,同时寄全文的激光打印稿2份,以便校核论文。 正文部分分两栏(等宽, 每栏22个字,栏间距2个字, 行距:16磅, 一级标题段前段后空0.5行, 行距16磅。其中文字为正体,变量、矢量字体倾斜,包括公式、图表) 1.1 二级标题(5号宋加粗,左齐) 正文 1.1.1 三级标题(5号宋,左齐) (1)公式要求 公式编辑器中需定义的主要参数依次为:10.5, 6, 4.5。 公式编号右齐,单倍行距,公式变量用斜体,矢量、张量为斜体加黑;三角函数、双曲函数、对数、特殊函数的符号、圆周率π、自然对数底e 、虚数单位i 、j 、微分符号d 等均排正体。 第一次出现的公式符号需说明,如 i i i i P αδσcos = (1) 式中:i α为接触面法线与作用力的交角。 (2)表格要求 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 上下线为1磅, 次线为0.5磅, 表中字号为6号宋体,中、英文表名字号如表1,2。物理量应注明国际标准单位。 表1 中文表名(小5号宋体加粗,居中) Table 1 英文表名(小5号, 居中) 方法 水平位移 / mm 最大正弯矩 / kN ·m 最大负弯矩 / kN ·m 等效支撑计算 12.7 918 544 薄壳有限元计算 13.2 915 612 实测 10.6 表2 初始应力测值与反演应力值的比较 Table2 Comparison between initial stresses and stresses got in the back analysis (MPa ) 实测 点号 有剥蚀 无剥蚀 实测值 反演值 实测值 反演值 1# y σ -2.940 078 -2.933 090 -2.959 973 -2.959 840 z σ -1.214 175 -1.224 910 -1.113 686 -1.114 050 yz τ -0.054 067 -0.038 759 -0.040 554 -0.040 209 2# y σ -2.911 619 -2.913 150 -2.939 158 -2.939 190 z σ -1.287 029 -1.285 370 -1.174 628 -1.174 570 yz τ -0.040 637 -0.029 257 -0.030 542 -0.030 281 3# y σ -2.895 888 -2.902 190 -2.927 690 -2.927 820 z σ -1.329 857 -1.320 570 -1.210 195 -1.209 890 yz τ -0.021 250 -0.015 696 -0.016 272 -0.016 137

建筑安全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

《建筑安全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2012版) (一)《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3.2.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4.2.1办公用房、宿舍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4.2.2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4.3.3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 2)、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 4)、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

防设施、疏散通道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 5)、外脚手架搭设不应影响安全疏散、消防车正常通行及灭火救援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1/2。 5.1.4 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配电线路应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并应保持连续不间断供电。 5.3.5 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5的规定。 表5.3.5 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 临时用房的建筑面 积之和火灾延续时 间(h) 消防栓用水量 (L/s) 每支水枪最小 流量(L/s) 1000㎡<面积≤5000 ㎡ 1 10 5 面积>5000㎡15 5 5.3.6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6的规定。 表5.3.6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 在建工程(单体)体 积火灾延续时 间(h) 消防栓用水量 (L/s) 每支水枪最小 流量(L/s) 10000m3<体积≤ 30000 m3 1 15 5 体积>30000 m3 2 10 5

新版《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全文

新版《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2d2936014.html, 2014-07-17 09:07:47 来源:聊城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69号) 现批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53-2013,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19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建筑物架空层的面积计算规定,取消了深基础架空层;2.取消了有永久性顶盖的面积计算规定,增加了无围护结构有围护设施的面积计算规定;3.修订了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的面积计算规定;4.增加了凸(飘)窗的建筑面积计算要求;5.修订了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

沿的建筑物的面积计算规定;6.删除了原室外楼梯强调的有永久性顶盖的面积计算要求;7.修订了阳台的面积计算规定;8.修订了外保温 层的面积计算规定;9.修订了设备层、管道层的面积计算规定;10.增加了门廊的面积计算规定;11.增加了有顶盖的采光井的面积计算规定。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 本规范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陕西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李艳海王海宏胡晓丽陈国立徐成高 吴宏伟 王玉波胡建明程万里杜浐阳白洁如刘大同赵彬泽仁江措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2018年度

常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汇总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6.《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7.《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276-2012 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9.《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 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2014 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序号强条 编号 强条具体内容 一《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 3.4.3 可搞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 2 6.2. 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3 6.3.3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 (图 6.3.3)。 图6.3.3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 2-纵向扫地杆 4 6.3. 5 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 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 6.6.3 高度在24m 及以上的双 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 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 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 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 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 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 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 图6.6.3 高度24m以下剪刀撑布置 7 6.6.5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8 7.4.2 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9 7.4.5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10 8.1.4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 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11 9.0.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

建筑规范强制性条文

第一章设计总则 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 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住宅建筑规范) 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 等的不利影响。(住宅建筑规范) 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住 宅建筑规范) 6.1.4 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等 可再生资源。(省住宅设计标准) 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住宅建筑规范)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住宅建筑规范) 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住宅建筑规范)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住宅建筑规 范) 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住宅建筑规范) 5.2.6 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人员室时,应设管理人员使用的卫生间。(住宅建筑规范)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 本要求。(住宅建筑规范) 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 间。(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5.1.1 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住宅建筑规范) 5.4.5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 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 4.3.1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4.3.2 厨房应配置洗涤池、操作台、灶台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省住宅设 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4.4.2 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 门不应该直接开在厨房内。(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4.4.4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餐厅的上层, 并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3.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 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 措施。(住宅设计规范)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新标准2017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国家标准GBT 50353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新标准2017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国家标 准GBT 50353 2017年新《建筑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已经实施。新版规范变化非常大大,对当前很多“偷面积”的绝招有秒杀力,为让从事房地产研发工作的朋友不违反规范,不触红线,尽可能的偷面积。学赛网专家对《新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进行逐条解读,希望大家喜欢:2017最新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本规范主要内容技术是:1.总则;2.术语;3.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建筑物架空层的面积计算规定,取消了深基础架空层;2.取消了永久性顶盖的面积计算规定,增加了无围护结构有围护设施的面积计算规定;3.修订了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的面积计算规定;4.增加了凸(飘)窗的建筑面积计算要求;5.修订了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的面积计算规定;6,删除了原室外楼梯强调的有永久性顶盖的面积计算要求;7.修订了阳台的面积计算规定;8.修订了外保温层的面积计算规定;9.修订了设备层、管道层的面积计算规定;10.增加了门廊的面积计算规定;11.增加了有顶盖的采光井的面积计算规定。1 总则1.0.1 为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统一计算方法,制

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1.0.3 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建筑类术语2.0.1 建筑面积construction area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2.0.2 自然层floor按楼地面结构分层的楼层。2.0.3 结构层高structure story height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2.0.4 围护结构building enclosure围合建筑空间的墙体、门、窗。2.0.5 建筑空间space以建筑界面限定的、供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2.0.6 结构净高structure net height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2.0.7 围护设施enclosure facilities 为保障安全而设置的栏杆、栏板等围挡。2.0.8 地下室basement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2 的房间。2.0.9 半地下室semi-basement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 的房间。2.0.10 架空层stilt floor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2.0.11 走廊corridor建筑物中的水平交通空间。2.0.12 架空走廊elevated corridor专门设置在建筑物的二层或二层以上,作为不同建筑物之间水平交通的空间。2.0.13 结构层structure layer整体结构体系中承重的楼板层。2.0.14 落地橱窗french window突出外墙面且根基落

通信工程建设常用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_公共部分

目录 1、《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03-2014 (2) 2、《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YD/T 5047-2010 (2) 3、《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 5054-2010 (2) 4、《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YD 5184-2009 (3) 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05 (3) 6、《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 YD/T 5026-2005 (5) 7、《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YD 5191-2009 (5) 8、《通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YD 5192-2009 (5) 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 50689-2011 (6) 10、《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75-2009 (6) 11、《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YD 5039-2009 (7) 12、《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YD 5201-2014 (7)

1、《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03-2014 3.2.2 通信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其他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4.0.3 局、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4.0.4 局、站址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故河道、有可能塌方、滑坡、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段,不利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 4.0.5 局、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场地高程高于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仍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符合GB 50201《防洪标准》的要求: 1.城市已有防洪设施,并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时,可不采取防洪措施,但应防止内涝对生产的影响。 2.城市没有设防时,通信建筑应采取防洪措施,洪水计算水位应将浪高及其他原因的壅水增高考虑在内。 3.洪水频率应按通信建筑的等级确定: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防洪标准等级为I 级,重现期(年)为100年;其余的通信建筑为Ⅱ级,重现期(年)为50年。 4.0.9 局、站址选择时应符合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6.3.3 局址内禁止设置公众停车场。 8.3.2 在地震区,通信建筑应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当条件不允许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通信建筑,不应建造标准设防类(丙类)通信建筑。 13.0.8 通信建筑的接地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进行设计。 2、《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YD/T 5047-2010 2.0.2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不应设置在电信生产楼内。对于地(市)级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不宜设置在电信生产楼内。 3、《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 5054-2010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通信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的通信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3.0.1 通信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三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通信建筑工程和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通信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通信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通信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除1、2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通信建筑。简称丙类。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添加说明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1总则 1.0.1为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统一计算方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 1.0.3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面积construction area 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面积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建筑面积是墙体围合的楼地面面积(包括墙体的面 积) 建筑面积包括附属于建筑物的室外阳台、雨篷、檐廊、室外走廊、室外楼梯等。 2.0.2自然层floor 按楼地面结构分层的楼层。 2.0.3结构层高structure story height 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地面结构:建筑物最底层,从“混凝土构造” 间的垂直距离.分两种情况,一是有混凝土底板的,从底板上表面算起(如底板 ;二是无混凝土底板的,有地面构造的, . 2.0.4围护结构building enclosure

围合建筑空间的墙体、门、窗。 2.0.5建筑空间space 以建筑界面限定的、供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设计中可能标 明了使用用途,也可能没有标明使用用途或使用用途不明确) 于建筑空间。 2.0.6结构净高structure net height 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2.0.7围护设施enclosure facilities 为保障安全而设置的栏杆、栏板等围挡。 明确了栏杆、栏板不属于围护结构. 围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规定2.0.8地下室basement 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 2.0.9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 2.0.10架空层stilt floor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2.0.11走廊corridor 建筑物中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2架空走廊elevated corridor 专门设置在建筑物的二层或二层以上,作为不同建筑物之间水平交通的空间。 2.0.13结构层structure layer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格式要求精选文档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格式 要求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方法/步骤 论文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单位、姓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城乡规划部分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的通知 建标[2000]179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我部建标[2000]31号文的要求,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称《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包括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房屋建筑、工业建筑、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信息工程、水运工程、公路工程、铁道工程、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矿山工程、人防工程、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和民航机场工程等部分。《强制性条文》汇集了工程建设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考虑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都必须严格执行。 《强制性条文》是参与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政府对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的依据。 今后新批准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凡有强制性条文的,应在文本中明确表示,并应纳入《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已经我部组织审查批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由我部标准定额司负责具体管理和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0年8月19日

最新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2018国标梳理版文件.doc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8) 4 本规范用词说明 (22) 1 总则 1.0.1 为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 计算,统一计算方法,制定本规范。 我国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初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制订的,之后根据需要进行了多次修订。1982 年,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2) 经基设字58 号印发了《建筑面积计算 规则》,对20 世纪70 年代制订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 行了修订。1995 年建设部发布《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 量计算规则》( 土建工程GJDGZ—101—95) ,其中含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内容,是对1982 年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

行的修订。2005 年,建设部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了《建筑 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 此次修订是在总结《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鉴于建筑发展中出现 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方法,为了解决由于 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的面积计算问题,本着不重算、不漏算 的原则,对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统 一和完善。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筑面积计算。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条文中所称“建设全过 程”是指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至竣工验收、交付 使用的过程。 1.0.3 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面积construction area 建筑物( 包括墙体) 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建筑面积包括附属于建筑物的室外阳台、雨篷、檐廊、 室外走廊、室外楼梯等的面积。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全【最新版】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全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大全 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面积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建筑面积主要是墙体围合的楼地面面积。 建筑面积还包括附属于建筑物的室外阳台、雨篷、檐廊、室外走廊、室外楼梯等建筑部件的面积。建筑面积可以分为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一)应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及规则 1.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 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 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时不考虑勒脚)

2.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时,对于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且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3.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2.1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净高在1.20m及以上至2.10m以下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结构净高在1.20m以下的部位不应计算建筑面积。 4. 场馆看台下的建筑空间,结构净高在2.1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净高在1.20m及以上至2.10m以下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结构净高在1.20m以下的部位不应计算建筑面积。

有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面积。 室内单独设置的有围护设施的悬挑看台,应按看台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5.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按其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6.出入口外墙外侧坡道有顶盖的部位,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的1/2计算面积。 7.建筑物架空层及坡地建筑物吊脚架空层,应按其顶板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26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53-2013,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19日 2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建筑物架空层的面积计算规定,取消了深基础架空层;2.取消了有永久性顶盖的面积计算规定,增加了无围护结构有围护设施的面积计算规定;3.修订了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的面积计算规定;4.增加了凸(飘)窗的建筑面积计算要求;5.修订了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的面积计算规定;6.删除了原室外楼梯强调的有永久性顶盖的面积计算要求;7.修订了阳台的面积计算规定;8.修订了外保温层的面积计算规定;9.修订了设备层、管道层的面积计算规定;10.增加了门廊的面积计算规定;11.增加了有顶盖的采光井的面积计算规定。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新)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最新) 建筑面积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反映房屋建筑规模的实物量指标,它广泛应用于基本建设计划、统计、设计、施工和工程概预算等各个方面,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房屋建筑计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为帮助大家学习和使用规范,我在这里以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一下规范的内容,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规范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三个部分以及规范条文说明。现综合起来讲解。 第一部分总则阐述了规范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建筑面积计算应遵循的原则等。第二部分例举了25条术语,对建筑面积计算规定中涉及的建筑物有关部位的名词作了解释或定义。第三部分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共有25条,包括建筑面积计算范围、计算方法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规范条文说明对建筑面积计算规定中的具体内容、方法做了细部界定和说明,以便能准确地使用规定和方法。下面着重讲一下规范中的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一、房屋建筑的主体部分 1、单层建筑物 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勒脚是指建筑物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图1);高度是指室内地面至屋面(最低处)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图1 勒脚 单层建筑物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围护结构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 2、多层建筑物 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不同的层高划分界限分别计算。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这里我将这种算法简称为“层高界限计算法”。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地面至楼面)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最上一层的层高是其楼面至屋面(最低处)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3、单(多)层建筑物的坡屋顶内空间 单(多)层建筑物的坡屋顶内空间,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其净高超过2.1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m 至2.1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设计不利用时不应计算面积。这里我将这种算法简称为“净高界限计算法”。净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屋面板)底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图2:第(1)部分净高<1.2m,不计算面积;第(2)、(4)部分1.2m≤净高≤2.1m,计算1/2面积;第(3)部分净高>2.1m,应全部计算面积。 4、地下建筑、架空层 地下室、半地下室(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永久性顶盖是指经规划批准设计的永久使用的顶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