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_自尊的相关研究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_自尊的相关研究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_自尊的相关研究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_自尊的相关研究

第21卷第1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1No.1 2012年3月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Edition)Mar.2012

doi:10.3969/j.issn.1007-0834.2012.01.016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

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

马静1,2,邓欢1,2,纪婷婷1,2,江琦1,2

(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2.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要:对某市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年级576名学生(其中流动儿童242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探讨了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学校适应在流动时间上不存在差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只有师生关系存在差异;③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建立回归模型,成就动机、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贡献显著;④自尊对学校适应起负性的预测作用,而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起积极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学校适应;成就动机;自尊;流动儿童;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834(2012)01-0048-05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在加快,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形式也从单身流动逐渐过渡到“家庭化”流动,造成了流动儿童的数量急速增加.流动儿童,即6 14岁随父母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1].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表明,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比例的12.45%,约1834万人[2].流动儿童大多由留守状态———父母外出务工后,先留在家里,然后随父母到城市,随父母在城市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农村,随后,随着父母的流动,儿童也再次流动,流动到同一城市或是不同的城市,流动儿童就这样一直在流动中成长[3],严重影响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适应[4].流动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庞大特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种知识,形成了各种角色意识,并掌握了不同角色的行为规范;参与不同的活动并掌握了其规则;学习怎样与人相处并掌握交往技巧.有研究者认为,学校适应不良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样影响其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发展[5].学校适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情绪、心理、行为,对青少年将来的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外关于学校适应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结论[6-10],而国内研究则主要围绕3个领域展开:①人际互动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主要考察家庭教养方式、教师行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②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如社交退缩、攻击、欺负等;③个体的心理社会变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如自我概念、自尊、社会支持等[11].

李小青发现学业行为和师生关系的流动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显著相关[12],认为学业任务与师生关系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对自尊发生作用时均会受到另一方的影响.而学业行为和师生关系属于学校适应的范畴,即可以说学校适应相关因素的内部作用会和学生的自尊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本研究把自尊作为影响学校适应的一个因素,考虑它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1-11-2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SKXM2009062)

作者简介:马静(1986—),男,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习与评价.

第1期马静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49

李炳辉探讨了成就动机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校适应存在着显著的相关[13].张爱莲[14]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发现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周兆透[15]发现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对其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康育文[16]对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的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身症状与成就动机(总分)显著负相关,与争取成功的动机部分负相关,与回避失败的动机显著正相关.这些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会对工作绩效或学习成就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17].完整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校适应.

国外丰富的研究资料已为学校适应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参考的结论.国内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国内外学者对学校适应这个专题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对学校适应的看法不尽相同.在学校适应方面,研究者探讨多个或单个因素对流动儿童的总体适应或某一方面适应的影响.周海霞探究了班级环境、师生互动风格和同伴关系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制[18],何资桥探讨了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父母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制[19],有些研究则探究单个因素对流动儿童适应的影响,如研究学校环境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20],或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学习环境适应性的影响[21].还有研究对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干预,加强他们的学业求助技能,以促进学习适应[22].因此所用的测量指标也大不相同,部分研究缺乏严谨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之间缺少可比性.②缺乏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大多数研究探讨人际互动因素如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而很少从个体内部变量出发研究其对学校适应性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学校适应的特点,成就动机、自尊与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加深对学校适应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学校适应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学校适应的理论.

1方法

1.1被试

某市打工子弟学校小学选取四年级到初三年级学生576名,男生284名,女生292名,其中包括流动儿童242(男生133名,女生109名).

1.2研究工具

1.2.1成就动机测量表

该量表由挪威OSLO大学心理学家T GJESME和R NYGARD编制,并几经修订已趋完善,共30个项目,分为两个分量表,每个量表有15个问题.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被试根据题目内容回答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对问题的阐述按赞同程度,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数越高,成就动机越高.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效度为0.58.

1.2.2自尊问卷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包括1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其中项目3、5、9和10为反向计分.总分范围为10 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1.2.3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

采用2008年崔娜编制的初中生学校适应性问卷[23],该问卷共27个项目,分为学校态度、同学关系状况、师生关系状况、学业适应和常规适应5个维度.项目采取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逐步递增.分数越高,表明越适应学校.问卷一致性系数在0.78 0.95之间,分半信度在0.79 0.93之间,且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与内容效度.

1.3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用SPSS18.0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结果分析

2.1整体学生学校适应的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为因变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同伴关系(t=2.85,p<0.01)、师生关系(t=2.54,p<0.05)、常规适应维度(t=6.87,p<0.001)上,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流动时间差异,学校态度(F=0.245)、同伴关系(F=1.406)、师生关系(F=1.090)、学业适应(F=0.833)、常规适应(F=1.206)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家庭经济

50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状况差异,除师生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外(F=3.131,p<0.01),很贫困>比较贫困>一般>比较富裕>很富裕.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态度(F=1.357)、同伴关系(F=1.155)、学业适应(F= 1.052)、常规适应(F=0.985).

2.2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为因变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常规适应上(t=5.55,p<0.000)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流动时间差异,学校态度(F=1.053)、同伴关系(F=0.259)、师生关系(F= 1.157)、学业适应(F=0.395)、常规适应(F=0.939)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除师生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外(F=4.098,p<0.01),很贫困>比较贫困>比较富裕>一般>很富裕.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态度(F=0.625)、同伴关系(F=0.925)、学业适应(F=1.14)、常规适应(F=0.726).

2.3学校适应、成就动机、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对流动儿童在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方面进行性别差异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在避免失败和自尊上,还有在学校适应的学校态度、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业适应这几个维度上,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取得成功和常规适应上,男女差异显著,具体来说,在取得成功、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业适应、常规适应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在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上看,同样是男生高于女生;在避免失败这一维度上来看,女生高于男生.总体而言,男生的得分情况高于女生.

表1学校适应、成就动机、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Tab.1Variances of the gender among campus adaption,

achiev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男生(N=133)女生(N=109)t P

取得成功2.98?0.502.81?0.502.9640.003**

避免失败2.34?0.622.39?0.64-0.6210.535

自尊3.02?0.433.02?0.470.0860.932

学校态度2.24?0.532.24?0.600.0660.947

同伴关系1.82?0.741.68?0.831.4100.160

师生关系2.09?0.831.99?0.890.8690.386

学业适应2.95?0.552.90?0.610.7060.481

常规适应2.17?0.751.65?0.685.5550.000***

学校适应2.24?0.462.10?0.522.1480.033*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4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之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见,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各个维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取得成功同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同自尊却呈显著的正相关;避免失败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除学业适应外,同学校适应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除学业适应外,自尊同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

表2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之间的相关分析

Tab.2Correlations among campus adaption,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12345678

1取得成功1.000

2避免失败-0.165*1.000

3自尊0.346**-0.295**1.000

4学校态度-0.207**0.089-0.127*1.000

5同伴关系-0.213**0.207**-0.315**0.451**1.000

6师生关系-0.169**0.214**-0.309**0.565**0.462**1.000

7学业适应-0.009-0.0050.0990.184**0.0500.130**1.000

8常规适应-0.1030.137*-0.224**0.474**0.558**0.498**0.0801.000 2.5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之间的回归分析

第1期马静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51

将人口学变量性别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R 2为0.018,表明性别可以解释1.8%的变异.在先前的相

关分析中,发现自尊与学校适应有最大相关系数,所以先选择自尊进入方程,从t 值可知,该变量显著,对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 2为0.080,表明自尊可以解释8.0%的变异;再将成就动机下的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纳入回归方程,追求成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故没有被纳入方程,避免失败达到了显著水平,对回归方程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从ΔR 2

可知,避免失败可以解释变异的1.9%,具体数据见表3.表3成就动机、自尊对学校适应性的逐步回归分析Tab.3

Step regression of campus adaption wit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B

t ΔR 2

自尊-0.320-4.523***0.080

性别-0.132-2.541*0.018避免失败

-0.145

-2.226*

0.019

3讨论本研究从性别、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三方面探讨了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特点,同时也探讨了影响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因素,研究表明避免失败和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

对整个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分析其性别差异,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常规适应方面,表现出

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崔娜的研究结果一致[23]

.但是单独对该类学校中的流动儿童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时候,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差异已经不显著了,在常规适应上,同样表现出了男女性别差异.从流动儿童学生

和整体学生的比较结果可看出,

流动儿童学生在学校适应的某些维度上面表现出了比整体学生还要好,如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上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比总体学生还要好.

在分析学校适应的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时发现,不管是对打工子弟学校做整体分析,还是单独对流动儿童进行分析,学校适应的各维度在流动时间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流动学生和全体学生表现出了一致的结果.在学校适应各维度家庭经济状况上,师生关系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其他各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上,流动儿童学生和整体学生在学校适应上表现一致.从全体学生和流动儿童学生学校适应特点可看出,由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使得流动儿童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整个学校的环境中,没有表现出学校不适应,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表现出了更好的学校适应性.说明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

自尊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显著,说明自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进行解释.自尊与学

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和徐凤娇[24]

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价

值判断,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的经济收入、父母的职业、重视他人的评价、和周围朋友之间的关系等.流动儿童父母的收入都不会太高,而且城市人对他们父母的职业有一定的偏见,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

们的自我价值判断.再加上同龄儿童对他们的排挤和歧视会加大他们对自己进行否定的判断,使他们容易形

成低价值感,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所以,本调查结果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流动儿童越是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忽视、越是不在意父母的情况、周围人的评价,反而会促进他们对学校的

适应.

结果表明,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学校适应做出解释.除学业适应正相关不显著外,

避免失败和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从回归分析中可看出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这和陈权所得出的结论一致[25]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生活学习后,常对一个新的环

境没有归属感,

再加上作为流动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就会比较强烈[26]

.作为一个还不怎么懂事的孩子,为了消除这些隐性的问题,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表现好,尽可能地得到周围人,尤其是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他们避免失败的动机就会很强烈,他们不追求有多么大的成功,只要保证不失败就可以了,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4

结论

(1)在学校适应上,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流动儿童内部,性别差异也不显著.(2)在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上,流动儿童学生和整体学生在学校适应上表现一致.(3)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显著.(4)除学业适应正相关不显著外,避免失败和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1]王为,罗静,高文斌.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自我认同的因素探析[J ].心理科学,

2011,34(2):447-450.

52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2]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6):23-31.

[3]甘满堂.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0-35.

[4]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30(6):1426-1428.

[5]RC H B P.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 through eighth grade[J].Child Development,2001,72(2):625-628.

[6]LADD G W.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7,68(6):1181-1197.

[7]MOSS R H,MOSS B S.Classroom social climate and student absence and grad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8,70(2):263-269.

[8]PIANTA R C.Pattern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4,32(1):12-31.[9]CHEN XINYIN,RUBIN K H,LI DAN.Relation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adjustment:Evidence from Chinese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7,33(3):518-525.

[10]DORNBUSCH S M.The relation of parenting style to adolescent school performance[J].Child Development,1987,58(5):1244-1257.[11]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李小青,邹泓,王瑞敏,等.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4):909-913.

[13]李炳辉,刘天羽.初中生动机缺失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13(6):163-165.

[14]张爱莲,朱阿丽,李秀森.53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考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42-343.

[15]周兆透.大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5):80-85.

[16]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7]BRESLOW L.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 of health: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72,1(4):347-355.

[18]周海霞.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9]何资桥.进城农民工子女初中阶段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0]何资桥,黄宁,曹中平.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19-521.

[21]郑晓康,李新宇.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环境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5):499-502.

[22]张希,刘艳,李晓巍.流动人口子女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求助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3]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4]徐凤娇.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5]陈权,吴先林.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心理健康教育,2010(36):100-102.

[26]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33(3):695-697.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Adapt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MA Jing1,2,DENG Huan1,2,JI Ting-ting1,2,JIANG Qi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2.Research Centr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Investigaed on the576(242migrant children were included)students range from4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to9gra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a city,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dap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hievement,self-esteem and school adapt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①there is distinct differ-ence of the gender of the migrant children on the school adaptation;②no difference on the migrant time of the school adaptation,difference exists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different income condition;③regression is built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self-esteem and school adaptation,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chool adaptation;④self-esteem predicts the school adaptation nega-tively,while avoiding failure predicts school adaptation positively.

Key words:school adaptation;achievement motivation;self-esteem;migrant children;correlation research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以体育教学为例 王银晖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安阳455000) (P.E. Department,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 摘要:运动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于参与运动个体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参与运动个体心理特征以及对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培养运动动机体育教学 一运动动机的定义 运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活动的动力,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其以一定强度在运动中保持的特性。一般来说,运动动机可划分为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两个方面。在不同的领域中,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竞技体育中,对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上。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往往伴随有高成就动机,其运动参与动机也较一般人要高。而在大众体育这一领域,运动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参与动机上。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对运动员的训练有良好的影响,可以使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训练,最大程度调动运动员自己的身心力量去实现目标,在困难面前更加努力,坚持的时间更久。而低参与动机和成就动机则可使个体对运动本身缺乏兴趣,训练时积极性不高,有时甚至放弃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个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对运动行为的研究更离不开对动机的分析,不论是运动员为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刻苦训练,还是体育爱好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参与体育锻炼,或者是一个学生为了在体育课上取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反复练习,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 二恰当激发运动动机 1内部心理品质,转化学习动机 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内驱力由内部心理品质:好胜心、责任感、愿望、理想等来表现;内部心理品质可以直接转化参与运动动机,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内部心理品质对参与动机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以体质、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等内容为中心,为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在未来人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被国外心理学家莫里所提出的。 成就动机-是指人有一种力求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干好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的那种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喜欢追求成功,乐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不怕失败,有较高的抱负水平。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含两个部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而且这两者在强度上还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这种人叫作"力求成功者"。他们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叫作"避免失败者"也就是说,对于失败的恐惧将改变人们对一个目标的追求。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工作,选择简单的任务可能使他们免遭失败,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也能找到理由。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 1.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在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儿童后期和青年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一、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四、加强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 六、适当开展竞赛 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智力和知识的区别 智力和知识的关系 智力和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智力是以大脑活动的个人心理为特征。例如同样考试得100分的人,并不意味着两人智力相等。其中一个学生是靠死记硬背,而第二个学生能灵活思考甚至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前者的智力就不如后者。如高斯在解答1~100各数之和的算题中就表现了超常的理解能力,智力主要表现在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和速度上,

成就动机测验及答案

成就动机测验 姓名:应聘岗位:测评日期: 本问卷共30道题目,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陈述,请您根据陈述与自己的看法相符的程度作出判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有点符合D.完全不符合 1.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难度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及时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难度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由难得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那些我不能确定能否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景中工作 17.我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会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难度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20.我不喜欢那些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23.在那些测量能力的情景中,我感到不安 24.对需要有特定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时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希望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遇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我会焦虑不安。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动机理论

社区中的案例 1.一群富裕的高中运动员将一个弱智的邻家女孩拖入家中对其进行性侵犯 2.县政府——发展经济为由——将带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引进到了饮用水的源头。因此,十年间当地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而周边的县市却环境较好 3.一个年轻人放弃了买汽车的打算,转而将这笔钱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 4.一个高中生用三年的时间来设计一门和平研讨课(为了学分) 5.一个7岁的小孩子为孤儿收集了一千个箱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提着他们的家当在垃圾箱周围转悠了 6.一个商人将在其生意转手后所得1千万中的一部分分给了原来的雇员(他们在新雇主手下仍保留原有职位) 是什么促使人们有这样的行为呢?动机理论认为动机可以塑造吗?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理论中吸取哪些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激励或制止以上哪些行为呢? 系统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现实建构 社会交换理论和权力组织关系理论 冲突理论动机理论 生态理论 批判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混沌理论

动机理论概述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a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例如,大学生想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都是其成就动机作用的表现。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 阿特金森将麦克莱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

少),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然而,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因此,上述成就动机公式根据其方向的正负,可分别表现为:Ts=Ms×Ps×Is,Tf=Mf×Pf×If。其中,Pf=1-Ps,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则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T=Ts+Tf=(Ms×Ps×Is)+(Mf×Pf× If)=[Ms×Ps×(1-Ps)]+[Mf×Pf×(1-Pf)]=[Ms×Ps×(1-Ps)]+[Mf×(1-Ps)×(-Ps)]=[Ms×Ps×(1-Ps)]-[Mf×(1-Ps)×Ps]=(Ms-Mf)×[Ps×(1-Ps)]。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如果Ms>Mf,则T为正值,而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如果Ms<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试题及答案4

第四章大学生学习心理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攻读感兴趣的学科的研究生,主要在进行哪一类学习?(D)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2. 下列学习行为属于接受学习的是(B) A. 发现新的旅游线路 B. 看音乐录影带学唱新歌 C. 开始学一门新的外语 D. 攻读感兴趣的学科的研究生 3. 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属于下列哪一类学习(B)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4. 在大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前人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主动加深知识与自己的关系,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知识。这体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哪一特点?(A) A. 学习的探索性 B. 学习的自主性 C. 学习的实践性 D. 学习的专业性 5. 到了大学,学习就像进入自助餐厅,老师成了退守食物背后的“服务员”,要你来选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这体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哪一特点?(C) A. 学习的探索性 B. 学习的实践性 C. 学习的自主性 D. 学习的专业性 6.《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拉朱,因为肩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使命,进入最好的工程院校后很恐惧每一次失败,求助于神明保佑。拉朱的成就动机类型属于哪一种?(A) A. 高驱高避 B. 高驱低避 C. 低趋高避 D. 低趋低避

7.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克里斯·加德纳,生计的困苦并没有打到他,还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发挥所长,最终获得成功。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就动机类型属于哪一种?(B) A. 高驱高避 B. 高驱低避 C. 低趋高避 D. 低趋低避 8. 人类的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怎样的关系(B) A. “U”形曲线 B. 倒“U”形曲线 C. 正比关系 D. 反比关系 9.成就动机高的人会挑选什么难度的工作,从而最大化成功的机会?(C) A. 高难度 B. 低难度 C. 适中难度 D. 任意难度 10. 改变拖延的关键是(D) A. 制定计划 B. 锻炼自控力

教师专业发展试题及答案A电子版本

教师专业发展试题及 答案A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复习题 (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 _最早提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概念。 () A.罗森塔尔 B.班杜拉 C.斯金纳 D.皮亚杰 2.从经济收入看,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位于社会阶层的_ _。 () A.上层 B.中上层 C.中下层 D.下层 3.教师专业知识中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 () A.心理学知识 B.关于学生的知识 C.教育科研知识 D.学科知识和教学类知识 4.下列不属于专家型教师信念系统特征的是_________。 () A.整合性B.反思性C.有效性D.封闭性 5._________是指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重要而有价值,愿意认真地去完成,并欲达到既定目标或某种理想境界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

A.教师的理想 B.教师的认知能力 C.教师的职业道德D.教师成就动机6._________作为质的研究的一个表现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受到关注。 () A.叙事研究 B.调查研究 C.量化研究 D.课例研究 7.文化资本由_________首先提出。 () A.杜威 B.布鲁纳 C.哈里斯 D.布迪厄 8.以中小学为本的教师培训首先产生于_________。()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把教师知识结构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和教育宗旨、目的、价值等七个方面的学者是_________。() A.哈里斯 B.舒尔曼 C.考尔德海德 D.布迪厄 10.下列不属于教师实践智慧特征的是_________。()A.综合性 B.缄默性 C.具体性 D.集体性 1.B2.C3.D4.D5.D6.A7.D8.A9.B10.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3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究,建构新

国开(专科)《心理学》 第二次形考测验答案

国开(专科)《心理学》课程考核答案 第二次形考测验 1、在情绪表达中,非言语表达优于言语表达。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2、()是一种可以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 选择一项: A. 母性动机 B. 权力动机 C. 成就动机 D. 亲和动机 正确答案是:权力动机 3、()是指在问题情境中,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选择一项: A. 定势 B. 迁移 C. 功能固着 D. 知识经验 正确答案是:功能固着 4、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原因是()会泄露人的情绪。 选择一项: A. 姿态表情 B. 语调表情 C. 语言内容 D. 面部表情 正确答案是:姿态表情

5、德国心理学家杜克设计的墙壁蜡烛实验表明了()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选择一项: A. 功能固着 B. 迁移 C. 知识经验 D. 定势 正确答案是:功能固着 6、愉快、欢乐、大喜、狂喜这四个词汇反映了喜悦情绪的() 选择一项: A. 动力性 B. 激动性 C. 紧张度 D. 强度 正确答案是:强度 7、()是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认识。 选择一项: A. 再认 B. 思维 C. 意识 D. 知觉 正确答案是:思维 8、()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选择一项: A. 应激 B. 心情 C. 激情 D. 心境 正确答案是:应激 9、()是伴随着集中的烦躁不安和身体症状,对未来危险和不幸的忧虑状态。

传统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学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度(用T来表示)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成就需要,即个体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用M来表示);二是对成功的期待,即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三是成功的诱因值,即成功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用I来表示)。 影响动机强度三个因素的关系可表现为下面的公式: T=M×P×I。 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成功可能性越小,这时成功带来的满意感越强,即I=1-P。 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的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即避免失败的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用下式表示,即:Ts=Ms×Ps×Is; 避免失败的动机公式为:Tf=Mf×Pf×If。 其中成功的可能性与失败的可能性相加为1,因此,Pf=1-Ps。 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T=Ts-Tf =(Ms×Ps×Is)-(Mf×Pf×If) 因为Is=1-Ps, Pf=1-Ps,If=Ps,那么,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T=Ms×Ps×(1-Ps)-Mf×(1-Ps)×Ps =(Ms-Mf)〔Ps×(1-Ps)〕 合成成就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依赖于Ms和Mf的强度以及个体对成功可能性的估价(Ps)。当Ms>Mf时,T是正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高,表现为趋向成就活动,而且当Ps=0.5时,成就动机最高。当Mf>Ms时,T是负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低,表现为逃避或抑制参与成就活动。当Ps=1或Ps=0时,成就动机最低。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 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12.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和。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和。 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浏览次数:428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 Murray,1938)于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默里提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是麦克莱兰(Mcllelland)等人于1953年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他们在40年代末用主题统觉测验来测量成就动机,对默里提出的“成就动机”进行了实验研究。 成就动机的研究,首先回答的是成就动机概念的问题。但人们对此的回答不尽一致,究其共同之处有以下三点:第一,成就动机促使人追求某一社会条件下比较高的目标。第二,成就动机促使人以较高的水平达到其目标。第三,由于在追求某一社会目标时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所以成就动机促使人去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由此可见,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中,人们把成就动机看成是一种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社会目标的需要。 (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 阿特金森在60年代中期提出的成就动机模型影响较大,在七八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实证研究。 阿特金森(J.w.Atkinson,1963)指出,规定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其关系可以表现为下面的公式:动机的强度= f(动机期望诱因) 动机水平是一个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M),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P),诱因为成功得到的满足感(I)。一般来讲课题越难,解决时的满足感越大,所以P与I是互补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I=1-P 然而,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倾向(Ts),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Tf)。因此,上面的公式根据其方向的正负可分别表现为: (1)Ts=MS×Ps×Is (2)Tf=Mf×Pf×If 我们先来看看公式(1)。如果A课题的困难度,即完成A的可能性(Ps)是0.9,那么这时的满足感(1s)为0.1,如果Ms是2,那么Ts,就等于0.18。如果B课题的Ps为0.7,1s为0.3,那么Ms为1时的Ts为0.21,Ms为2时的Ts为0.42。 公式(2)中Tf的求法与此相同。 追求成功的倾向Ts在主观的成功率(Ps)为中等(0.5)的时候最大;回避失败的倾向Tf在主观失败率(Pf)为中等(0.5)的时候最大。 人的追求某一目标的动机强度是Ts和Tf两种倾向拮抗的结果,因此总动机为Ts+Tf,可以表现为下面的公式: Ts+Tf=Ms×Ps×Is)+(Mf×Pf×If) 其中Is=1-Ps,Pf=1-Ps,If=-Ps Ts+Tf=[Ms×Ps×(1- Ps)]+[Mf×(1- Ps)×(-Ps)] ={Ms×[Ps×(1- Ps)]}-{Mf×[(1- Ps)×Ps]} =(Ms - Mf)×[Ps×(1- Ps)] 从这一公式可以得出,如果Ms>Mf,总动机Ts十Tf为正值,而且当Ps=0.5时,总动机最大。相反,如果Ms<Mf,Ts+Tf为负值,当Pf=0.5时,总动机最小,如果Ms=Mf, Ts+Tf为零,这时不会出现追求目标的行为 根据上一理论模型,可以把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成就动机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Ms>Mf),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Ms<Mf)。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在完成任务和选择目标上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成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成就动机低的人在完成任务上防止失败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容易的或困难的目标和课题。其心理机制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 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成就动机的模型。在选择报考学校的问题上,成就动机比较高的学生(Ms>Mf)往往是追求成功而且不怕失败,所以他们选择成功的把握程度为50%的学校,竭尽全力去取得好成绩。而成就动机比较低的学生(Mf>Ms)害怕失败和产生失望,他们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领导一个小组致力于对成就动机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社会成就动机理论。他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而且,孩子在生活中独立的时间越早,他们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相反,父母期望孩子独立的时间越晚,儿童的成就需要越淡薄。因此,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麦克里兰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他采用档案法对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不同国家儿童书籍所包含的成就意向的数量作为成就动机指数,以总贸易量、电力消耗总量、煤的进口量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度量社会成就水平的客观指标,发现儿童的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麦克里兰的研究,激起了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研究的兴趣,确立了成就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他力图将成就动机与广泛的社会进程联系起来,试图寻找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心理原因,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儿童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与个人操作、学业成就之间的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 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 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 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 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 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 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 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详等特点。 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 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对于运动动机的研究历来都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运动动机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而出现成就动机理论,对当前各种运动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加以分析评价,探讨了实验内容和特点,并对运动动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运动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综述 1导言 动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时期,对动机的探讨主要采取一种哲学思辩、猜想的方式,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伊壁鸠鲁的趋乐避苦假说。边沁的“心理欢乐主义”,笛卡儿的二元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动机问题真正成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是在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动机理论的发展。[1]本文主要对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运动成就动机理论作一些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2运动动机的概念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s”,即推动的意思。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有三种机能一是始发机能,即行为的原动力二是选择机能,即选择行为的方向三是强化机能,行为的变动、加强、维持和中止,都受动机控制与调节[2]。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加集中注意,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的时间更长;低运动动机则可能使放弃并退出体育活动[3]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性动机,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历来受到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人员的选拔以及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其推动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 3.1成就动机概述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4]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Atkinson(1953)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希望成功与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