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某历史教师引用下图用以说明“明治维新”某一项措施,他要说明的这项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开始在何时?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17世纪到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个大国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旧制度,以不同方式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回答:(1)英国1 7世纪颁布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并由此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2)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此而做出的重大努力的美国领导人是谁?(3)法国再18世纪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俄国和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什么共同意义?(5)通过对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回顾,你认为在现代话建设的今天,它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的不足。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长期以来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摘自陈冰著《作坊里的日本》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0年后沙皇亚历山大是如何寻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的?它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回答: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现代化“神话”?

日本两国走上现代化的改革在内容的上与俄国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

土地是人类社会最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俄国三国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三国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分别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革命或改革对这三国的共同作用。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从产生建立到巩固与扩大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资本主义的产生】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分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莫定了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建立】17—18世纪英、美、法的资产阶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拉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彩响。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体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法律文献有哪些?这些文献中有哪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资本主义的巩国与扩大】19世纪60年代,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因与扩大。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经济根源是什么?哪一改革推动了近代日本成功实现社会转型?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发生了哪一类似性质的大事?

【答案】:无

【解析】:

第10题【综合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方式上显现出不同。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______和______。

通过资产阶级的民主独立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______。

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解析】: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摘要】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同属封建专制国家,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国处于相似的基础上或起点上,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国力全面上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个却是国力停滞不前,依然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本文分析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改革过程中的差异,对其成败原因做了探究。 【关键词】 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改革;成败原因 19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化浪潮正席卷世界各地,而中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两半社会时期,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后,腐朽的清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统治阶级内部兴起了一股“洋务”思潮,于是一场仿制求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此时此刻的日本,也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统治者公然说:“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这就是当时日本的基本形态。1853年,美国大炮轰开了闭关已久的日本国门,日本民族独立也受到威胁,有继中国而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明治政府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了“明治维新”。到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基本完成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在经济结构上,虽然保留了许多封建关系,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初步建立了近代科技文明体系。然而中国在这期间,却在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不仅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且还受到一衣带水的日本的侵略和压迫。中日两国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同一状况起步,却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对中日两国改革道路上的异同点兹略加以比较,探究其原因所在。 一、中日两国的改革背景的差异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命运相同,同遭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期起,日本商业性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同农业分离,从而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在日本,从18世纪上半期起,就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便形成了。到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在日本经济较为发达的许多地区和部门,手工工场的发展已经十分广泛。如,当时在制丝、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优质课教案_2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尊王攘夷”:识记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倒幕运动的兴起:识记“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识记“王政复古”、“辞官纳地”;伏见、鸟羽战役;“戊辰战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2、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比较,分析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2、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 3、伏见、鸟羽战役是明治维新的转折性战役,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

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法: 1861年6月初,时值太平天国革命正处于高潮中,有一位日本人逗留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中国政局的变动,也看到了外国舰炮的厉害。他感慨地说: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即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该年8月,他一回到长崎,就自作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商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为藩里拒绝,还被传为一时笑柄。这位日本人是谁呢?他就是日本尊攘派和倒幕派的著名领导人高杉晋作。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一、“尊王攘夷”: 1、兴起的原因:暗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件”(1860年)。 1858年6月,井伊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对外,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 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就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系别:土木工程系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2010140601 姓名:刘亚楠 学号:105140640035 指导老师:齐琳娜 日期:2011年6月14日

就日本“明治维新”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53年的“黑船事件”,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撞开了闭关自守的日本大门,让日本人领教了西方列强的厉害。自此,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的局势动荡,而两国也因此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都有了改革进取之心,并作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来改变现状。然而,同样是自救运动,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摆脱不幸的命运,甚至让历史上一直学习中国的“撮尔小国”——日本,以一场“甲午战争”将中国推入了屈辱的深渊!其中的反差之大,发人深省。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来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 正文: 在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时局的动荡。中日两国在被列强以武力打开大门后,都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都有了改革进取之心,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日本则开始了“明治维新”,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正如左宗棠所说的“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 剖析历史,就日本明治维新来分析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如下: 1、从两次运动历史背景及目的比较,来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日本同中国都是闭关自守的国家,发展水平相差不大,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又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很多主权,被西方列强视为不可救药的“劣等民族”!

微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倒幕运动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倒幕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内忧: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外患: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黑船事件: 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从此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倒幕运动:(拓展点)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倒幕运动胜利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易错微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易错: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例题1 19世纪中期,掌握日本实权的是() A.幕府将军 B.天皇 C.大名 D.武士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幕府将军掌握日本实权,天皇有名无实,大名、武士都要听命于幕府将军,故选A。 例题2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欧化”是指()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C。 1.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叩关 B.封建残余 C.幕府统治 D.殖民统治 2.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的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大名 D.商人 3.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4.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在世界近代史上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 A.英国 B.俄国 C.德国 D.美国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摘要:1861年,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洋务事宜。洋务运动是以创办机器大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也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868年起,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兴起了一场维新运动。也是以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使日本走向经济近代化潮流的变革运动,经过这场变革,日本发生了惊人的腾飞,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然而日本成绩显著而中国成效不大,进而决定了两国百年来的不同遭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派,自强运动,中日比较,启示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世界的完成,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远东。1840——1842,1856——1860年先后两次鸦片战争,敲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1853年美国伯利率舰队驶向日本,日本的国门继而被打开。这时的中日两国同时面临日趋严重的危机。为应对危机,来那个过也几乎是在同时分别搞起了两场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然而这两场自强运动无论是措施,影响结果都迥然不同。 最有力的实证,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在洋务运动中组建起来的在当时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则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而中国殖民灾祸进一步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话程度日益加深,险些遭受列强的瓜分。中日这两个曾站在近代化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何以三十年后会有如期大的差异呢? 一、政治与经济条件的比较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命运相同,同遭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期起,日本商业性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同农业分离,从而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在日本,从18世纪上半期起,就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便形成了。到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在日本经济较为发达的许多地区和部门,手工工场的发展已经十分广泛。如,当时在制丝、纺织、棉纺织、酱油、榨油等十几个部门都出现了手工工场。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日本已开始进入“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这不仅为明治维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而且使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日本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新兴地主、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都具有一定革命和改革要求。由此可见,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这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有利的内部条件。 洋务运动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腐朽的统治,中国资本主义并没有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前,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虽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分,但是顽固派的势力却异常强大,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尊攘派走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其主要活动不包括( ) A.刺杀媚外的幕府当权者 B.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商人和外交官 C.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船只 D.不断发动推翻幕府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D [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一支由下级武士、农民和市民组成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军队——奇兵队,其组织领导者是( ) A.井伊直弼B.高杉晋作 C.大久保利通D.西乡隆盛 【答案】B 3.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装备 C.幕府对外没能抵御外国侵略 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 【答案】D 4.下列关于戊辰战争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B.幕府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 C.对外,德川幕府不再代表国家 D.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 【答案】C 5.1868年初,倒幕派要求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实际上是( ) A.要求幕府把大政“奉还”天皇 B.准备以武力迫使幕府将军屈服 C.要以和平手段夺取政权 D.准备用战争彻底打垮幕府 【答案】C [“辞官纳地”就是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意即和平夺权,

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 材料二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其次,使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为主张倒幕。 (1)材料一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是否有道理?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 (2)简要比较尊王攘夷运动与武装倒幕运动的异同。 【答案】(1)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认识到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落后;政府腐败、因循守旧和武器落后只是加剧衰败。原因: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清政府腐败而被列强宰割为尊攘派提供教训;尊攘派认识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2)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都以西南强藩为主要根据地。不同点:前者重在抵御外来侵略,后者侧重反对幕府统治;前者失败,后者成功。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军队开始向京都进发。同时,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到京都与宫廷中的倒幕派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出谋划策,让15岁的睦仁天皇向萨摩、长州二藩发出讨幕密敕,萨、长二藩军队遵命开进京都,名正言顺的倒幕战争正式开始。 ——《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鸟羽、伏见战役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课题报告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课题报告 课题研究原因: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的时局动荡。然而,同样是自救运动,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洋务运动却并未使中国摆脱不幸的命运。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研究。 课题研究方式: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课题研究内容: 1.背景: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外又有西方列强残酷的侵略与剥削。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依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腐朽的封建统治以及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政策”是日本生产落后,人民穷困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日本被迫“开国”,同西方列强缔结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同中国一样,日本也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2.目的: 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明治维新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而不是为了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 3.领导人: 洋务运动是朝廷重臣,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下的下级武士。 4.上层建筑: 洋务运动:顽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 明治维新: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治政府。 5.途径: 洋务运动:在地方督抚的推动下进行。 明治维新:在武装推翻了幕府统治,消除改革阻力的后,由天皇政府进行改革。 6.改革内容比较: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他们不仅在器物技艺的层次上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而且在政治制度、经济组织、社会结构、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及文化思想等方面,也同样进行了全盘性的改革。然而首先,他们便改革了以前腐朽的政治制度。这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新政权区分与另一个政权的标志,更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意识到改革政治制度是一切变革的根本。政治方面,明治维新运动废除旧政治体制,建立起中央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之后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方面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这奠定了日本工业化基础,掀起工业革命热潮,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达到了殖产兴业的目的。军事方面,则实行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机构,扶植军事工业等等一系列基础而重要的改革措施。思想文化方面则通过教育改革,欧化运动,传播启蒙思想等途径达到了文明开化的目的。这一系列从上而下的改革措施,使日本快速的崛起。 而洋务运动相比之下,则仅仅局限与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的学习。洋务派的几个领军人物创办了军事工业,建立海军,设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科学,法律书籍。仅仅凭这几个大臣,搞一些与平民百姓意义不大的改革措施,就想改变中国当时的现状,可见统治者多么的迂腐愚蠢,又是多么的目光短浅。这些改革内容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中方的惨败宣布破产。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日语)

1. はじめに 19世紀中葉の後で、中日両国がすべて西洋の列強の勢力の巨大な衝撃と本国の国内の時局を受けたのが揺れ動いていて、そのため両国はすべて一連の改革の措置のその時を変えにくる現状を作り出して、このシリーズのふるまいも大体近代に両国のとても長い一定の時間に影響した更には内の異なる運命。しかし、同様に自らを救って運動するので、維新運動は明治に日本を迅速に近代溶けた道に上がらせて、洋務運動は中国が決して不幸な運命を抜け出さない。左宗棠のいうように、明治に維新は“舟を使って駿馬にまたがる”で、洋務運動は“いかだを結んでロバに乗る”だ。どうして2度の運動会はこのように巨大なギャップがあるか?日本は明治に維新運動はすべてどれらの依然として値打ちがある私達の参考にした改革のふるまいがあったか?2度の運動を研究する異なると相違、いくつかの肝心な原因に対して深くて全面的な分析と探究を行って、私達に歴史を分析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だけではなくて、歴史を銘記して、この分析の過程の反映した内容はその上今に社会も深遠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る。 2. 中国の洋務運動 2.1 洋務運動の背景 第1回のアヘンの時に、中国の主張の目を世界に向ける1世代の先駆者の林則徐、魏の源はまず“敵のやり方を学んで敵を制することを“出しました。敵のやり方を学んで敵を制するこの話は魏の源の《海国図志》から来て、この本は林則徐の約束する編纂に応じて1842年の時。この本の本は中国の近代の第1冊の全面的に西方を紹介する本で、そしてしかし中国で示して応用の重視を引き起こして、私達の隣近所の人の日本は至宝を手に入れたかのようで、まじめな研究、圭のニッケルに尊んでして、その向学心普通ではない。第1次アヘン戦争の後で、中国のいくつか交戦派、後れている中国と西洋の列強のギャップを見て、元来進言する朝庭は頑張りたいと思って、努力して先頭に追いついて、残念ながらこの人は敗戦した後で次から次へと下落して、流刑に処されて、講和派は上司を占めて、一回の効き目がある図強になって運動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 太平天国の戦争と第2次アヘン戦争の中で、曾国藩と李鴻章などは外国列強のかたい船の利の大砲と新型で外国の銃の威力を見て、中国に必ず自分の軍工場があるなくてはならないことを意識して、製造の新型の西洋の武器を生産して、内部の戦争に対処する需要と対抗列強、続いて影響に興って”の“洋務運動””が広範でした。李鴻章は更に“洋務運動”の”の代表の人物になって、その歴史の功績は評価が一定しない。 1865年、李鴻章は江南機械工場と金陵の製造局を始めて、主に銃砲、銃弾などを生産して、1866年左宗棠は福建で船の政局と馬の尾造船所を創建して、これらはすべて“洋務運動”の始まりで、“洋務運動”の中は重要な地位を占有している。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同步练习 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 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日本明治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革措施是()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富国强兵 D.文明开化 3.汉唐时期,东亚某国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该国又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该国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 5.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6.1853年,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 A.康华利 B.西摩尔 C.佩里 D.戈登 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了() A.废藩置县 B.取消特权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8.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 A.门户开放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 9.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保守民间团体“明治日推进协会”在东京举行集会,要求在2018年明治维新150周年将节日“文化日”改为“明治日”。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A.使日本进入到了封建社会 B.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C.使日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使日本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10.“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报告

关于《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开题报告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的时局动荡,因此两国都作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来改变当时的现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近代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不同命运。然而,同样是自救运动,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洋务运动却并未是中国摆脱不幸的命运。正如左宗棠所说,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为什么两次运动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日本明治维新运动都有哪些仍然值得我们借鉴的改革举措?研究两次运动的不同与差异,对一些关键因素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不仅能使我们剖析历史,铭记历史,而且这个分析的过程所反映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报告内容: 1. 两次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目的的比较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目的。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外又有西方列强残酷的侵略与剥削。所以,为了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清政府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便将“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为代表的人民革命运动镇压下去,然后在逐渐富强起来的过程中抵御外侮战胜侵略者。很明显,目的是富强起来,既将人民革命镇压下去,又战胜侵略者,以拯救清朝统治。而相比之下,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依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腐朽的封建统治以及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政策”是日本生产落后,人民穷困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日本被迫“开国”,同西方列强缔结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同中国一样,日本也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所以,当时的日本“倒幕派”呼声越来越高,最终,日本新政权于1868年建立,从而取代了封建而腐朽的德川幕府的统治,之后,新政权,也称为明治政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日本迅速由落后的农业社会跨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是由一群迫切渴望彻底改变社会现状的有志与有势之士来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日本维新诸领袖自始就拟定了全盘而富有长远性质的计划,将其政策与近代式的民族主义精神相结合,全面鼓动起日本整个民族的热情,而以争取日本国际地位的平等为其首要目标。反观洋务运动,却缺乏积极而长远性的目标。因为洋务运动仍然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这就注定洋务运动的不彻底性,以及它的封建性,腐朽性,局限性。清政府不过是想藉此对外吓阻列强勿再对华作进一步的侵略,并维持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既成事实;对内则想稳定住太平天国及捻回起义之后中国社会的旧秩序。它缺乏一种推动社会向一个新的方向继续发展的动力,也没有一项为达到"自强"目标而拟定的全盘性计划,更从未能鼓动起全国官民爱国的热情,以全力以赴推动此运动至较高的层次。因此,从动机上来看,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就比洋务运动要单纯而坚定,改革之士更加充满热情,信心与勇气。因此,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两次运动的结果。 2. 两次运动的具体改革内容比较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他们不仅在器物技艺的层次上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而且在政治制度、经济组织、社会结构、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及文化思想等方面,也同样进行了全盘性的改革。然而首先,他们便改革了以前腐朽的政治制度。这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新政权区分与另一个政权的标志,更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意识到改革政治制度是一切变革的根本。政治方面,明治维新运动废除旧政治体制,建立起中央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之后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方面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这奠定了日本工业化基础,掀起工业革命热潮,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达到了殖产兴业的目的。军事方面,则实行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机构,扶植军事工业等等一系列基础而重要的改革措施。思想文化方面则通过教育改革,欧化运动,传播启蒙思想等途径达到了文明开化的目的。这一系列从上而下的改革措施,使日本快速的崛起。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倒幕派;大政奉还;幕府被推翻;明治政府建立;通过了解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理解明治政府的成立的必然和改革的必然;了解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认识事物之间必然联系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危机导致了日本倒幕运动的出现,增强在民族危亡下的救亡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 教学难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幕府腐朽统治的黑暗,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幕府统治的运动由此展开,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尊王攘夷运动。 1.运动的兴起背景: (1)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内忧外患,根本原因) (2)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的不满,形成“尊攘派”。(直接原因) 2.标志:1860“樱田门事件”。 知识链接:“樱田门事件”。 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幕府实权派人物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

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 3.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攘夷是核心) 4.领导与主要参与者:尊攘派。 (1)尊攘派力量: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还包括大名、富农、手工共场主和商人。 为何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 (2)尊攘派的活动方式: 尊攘派除了刺杀与西方列强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外,还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民众参与的武装力量。高杉晋作的“奇兵队”,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结果:失败。 (1)时间:1863—1864年镇压。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人士被捕和被杀,支持尊攘的长州藩也在幕府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围攻下被迫屈服,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 (2)原因: 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局限) ②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过渡: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的开展。 1.背景: (1)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 (3)部分倒幕领袖(如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开始掌握藩政权,且实力大增; 1865年初高杉晋作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高杉晋作

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

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 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希望大家喜欢! 倒幕运动是日本政府推翻日益腐朽的幕府统治的运动,从1865年开始,“尊王攘夷”的口号得到许多藩部的拥戴,并且各藩部开始逐渐用武装的力量去进行倒幕运动。在1867年孝明天皇去世后,明治天皇继位,在明治天皇的全力支持下,倒幕运动于1869年彻底完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倒幕运动简介吧。 倒幕运动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因为当时的藩部已经逐渐认识到幕府统治带来的弊端,以及平民阶级日积月累对幕府统治的愤怒即将到达顶点。最先的倒幕运动发起者是身为下级武士的大盐平八郎,那是1837年的大阪,他率领几百个人参与了反对幕府政府暴政的起义,但可惜的是在一天之内便被镇压了。 之后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在幕府的压迫下逐渐开始了日渐激烈的倒幕运动。1863年6月,在大量下级武士们的逼迫下,幕府被迫宣布了“攘夷”,之后在1865年,高杉晋作又提出了“开港讨幕”的军事战略,下定决心先“倒幕”再“攘夷”。而英国也在观察日本国情之后决定帮助倒幕派。直到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

后,倒幕派更是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强力支持,并且明治天皇也直接下旨,让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回家,就地废除幕府。这一决定也使得德川庆喜集结了一万五千幕府军和天皇军作战,结果是惨败,逃亡江户城,并在之后的戊辰战争中一败到底,倒幕运动最终获得了成功。看完倒幕运动简介,想必大家对倒幕运动也有一定了解了吧。 倒幕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倒幕运动是发生在日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运动,倒幕派成员主要包括当时社会上的资本家、新地主、西南诸藩和大量的中下级武士等人,并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用武力手段推翻了当时幕府政府的统治。 当时的幕府政府是封建政府,有着所有封建统治者们的陋习,人民在幕府的统治下生活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日本资产阶级的兴起,而封建阶级的存在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获取,不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因此当时的资本家会想要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幕府政府的矛盾存在于土地的拥有权上,当时日本的新兴地主有着大量土地,并且能够依靠这些土地获得巨额财富,但由于封建本质,这些土地仍然是属于幕府政府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兴地主们更偏向资产阶级的做法,因此也是支持改革的。 除此之外,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本的西南诸藩也开展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买卖,因此他们和资本家们的关系十分亲近,也和资本家一样越来越不满阻碍自己利益获取的幕府政府。而那些中下层的武士们在当时也是最受幕府政府压迫的官职,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在经济上又常常受到剥削,因此急于改变自身处境。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摘要:在19世纪中期风起云涌的资本主义世界潮流的推动下,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两国的改革都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都是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但是,同时代的改革,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局和影响,中国洋务运动最终没有改变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日本的明治维新实实在在地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由被殖民、被侵略摇身一变而成为殖民者、侵略者。反思其中,我们研究这两个国家的成败的原因,以对今天有所裨益。 正文: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中国近代维新变法发起者梁启超说:“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人就已经提出了世间万物的发展都必须符合这一规律。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今天的改革开放,无一不使国家在当时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从十四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世界历史的主流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结果证明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同作为亚洲国家的中日两国,却在近代化的大潮当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做法,从而导致两国不同的结局。对比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同命不同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一点认识。 首先,从两国近代化起步的背景看。 1、国内社会背景:中国从秦王朝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两千多年一直是封建专制国家。历朝历代不断强化皇权,使封建制度发展成为庞然大物、盘根错节,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难以撼动。明清以来,为防止倭寇入侵以及其他国家进入,威胁封建统治,政府长期以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外界的交流少之又少,逐步地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世界发展的主流,仍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却不知他国不仅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甚至于完成了工业革命,已经从思想、政治、经济全面升级换代,我们已然从世界强国之列逐步退出。经济上,重农抑商,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地位,长达两千年。始终处于农业文明的框架之内而不能突破。思想上,农业文明决定了封闭保守,愚昧封建的思维模式。教育制度实行的科举制度,退变为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培养“奴才”式的人才和官员。缺乏自然科学的教育,缺乏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就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其实这是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加固封建专制,不断地加强皇权,不断地强化封建农业经济。不肯改变,不肯变革的后果。 日本是中国近邻,自古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生活等皆取之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衍生。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日本仿中国隋唐制度为蓝本,结合日本旧习,从政治到经济,进行了改革,从而进入到封建社会。因而其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中国非常相像,近代前夜的日本也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朝鲜、荷兰与之通商交往。可见,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国情背景。但是,日本也有其特点。政治上从12世纪以来,武士阶层掌握了政权,天皇成为傀儡,政权落入到将军幕府中,军人掌权,没有经济、文化作支撑,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将军下的大名及中下级武士与将军幕府也是矛盾重重。这势必造成日本中央集权的分化,弱化了将军幕府的封建集权,为以后变革减少了阻力。经济上日本也是封建经济,但其国土狭小、多山,耕地有限,故其手工业、商业相对发展较好。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是一个岛国,文化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某历史教师引用下图用以说明“明治维新”某一项措施,他要说明的这项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开始在何时?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17世纪到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个大国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旧制度,以不同方式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回答:(1)英国1 7世纪颁布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并由此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2)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此而做出的重大努力的美国领导人是谁?(3)法国再18世纪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俄国和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什么共同意义?(5)通过对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回顾,你认为在现代话建设的今天,它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的不足。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区别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区别 在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内,分别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但日本成功了,中国却失败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对于中国的衰落,中国的教科书多数只是口号式总结成“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出卖主权”、“内外勾结”、“丧权辱国”。这里我想从当时士大夫阶层思想认识的角度,对比着日本,探讨一下中国衰落的原因。 我认为,在客观上,近代中国实际上是接触到了西方的文明,即使是在鸦片战争后,也完全有可能踏进国际世界,经历大胆的改革之后,周旋于列国之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由于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中国从统治者到思想者,在观念上基本上都否认了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的存在。如前面所述,西方列国在中国近代大部分士大夫的思维中,被归为“夷狄”的范畴,西方制度,被视为“夷俗”。士大夫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吾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的正统思想,基本上断绝了他们主动学习西方先进国家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可能。 在对待外侮,中国也经历了否认、承认、图变自强的历程。1860年,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化进程终于艰难的启动。洋务派是比较具有危机意识的士大夫阶层。 但是洋务派毕竟是失败了。我认为原因在于: 其一、洋务派的这种图变自强的举措,仍然局限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框里面。洋务派对于西方的兴趣,并不包含着追求更高的社会目标与伦理思想的内在精神要求和丰富的社会内涵。洋务派妄图通过根基、功能的范畴把中学和西学加以分隔和联系,虽然从表面上解决了异质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式上的互容性,但是,根基和功能是不能机械分离的。因此,当洋务派把西学这一异质文化因素,勉强地安置在用的范畴位置上时,中学之体和西学之用之间,就实质上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其二、即便如此,国粹派仍然对洋务运动嗤之以鼻,不断加以怀疑和破坏。首先是反对,倭仁在听说恭亲王要办同文馆后,就上书说:“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当洋务出现差错时,尤其是甲午战败后,则不仅怀疑洋务思想,进而怀疑兵器的功效。 在自强维新方面,日本有与中国不同的理念,作出了与中国不同的选择。 日本学习西方,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技术,更多的成分是基于广泛的文化比较以及基于这种比较作出的选择。日本明治时代的思想先驱福泽谕吉在其《文明论概略》中明确地说道:“世界上的各种不同文化,可以通过开化程度的高低来进行横向的比较,人们可以通过这一比较来发现孰优孰劣”,他指出,正如一切事物的长短、轻重、是非、善恶都是相对的一样,世界上各种文明的开化程度也是相对的。福泽用“文明开化的相对性”这一概念作为分类标准,把欧洲各国和美国判为最为文明的国家;把土耳其、中国、日本判为半文明的国家;把非洲、澳洲等地的国家判为野蛮国家。福泽作出了的结论是,处于“半文明”的日本,必须以西洋各国的更加先进、更加发达的近代文明作为自己全面学习的榜样。同时,福泽根据其“开化的相对性”理论指出,西方国家对于未来尽善尽美的社会来说,,仍然是相对野蛮的。他认为,“文明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日本不应满足于目前的西洋文明。——以欧洲文明为学习目标,这是日本民族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作出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