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针刺益气固摄法和温箱灸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

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2组。试验组60例采用针刺益气固摄法合温箱灸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现代康复训练。2 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和小便症状量表评分情况及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

有效率分别为88.3%、7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小便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

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期间未发生局部烫伤、疼痛加重及其他不安全现象。【结论】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尿失禁量和失禁次数,改善相关症状,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病;尿失禁;针灸疗法;温箱灸;益气固摄

我国是脑卒中发病率极高的国家,在每年新发病的200多万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

不同程度的残障,主要包括肢体功能活动受限和认知损害,语言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而以往我们对肢体康复的研究较多,并已建立了成熟的肢体康复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尿失

禁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急迫性尿失禁为有强烈的尿意,尿液

又不能由意志控制而经尿道流出[1],尿失禁在脑卒中病人中是多见的,尤其是急性期,其发

病率高达38%-60% [2],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较大痛苦。其发病机制与脑损伤后内脏感觉通路损伤或旁中央小叶受损有关。中医认为,该

病是由于脑窍受阻、经络不通、肾气受损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表现为小便不能自控,严重

者排尿完全无感觉的一种病证。目前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且风险及创伤较大,我们采用益气固摄针法合温箱灸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诊断标准

根据2003年版国际尿控学会(ICS)标准[3]:(1)由脑卒中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2)伴有强烈尿意的不自主性漏尿,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患者虽知尿意,但控制

排尿困难。(3)尿流动力学检查示(根据ICS标准和瑞典Magnus Fall拟定的急迫性尿失禁

尿动学评价标准[4]):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充盈期间,存在逼尿肌

不自主收缩,这种收缩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诱发的,但是不能被意识所抑制。诱发因

素包括咳嗽、快速充盈、按压耻骨上部位等。膀胱感觉减弱或缺失,同时客观上证实有神经

源性疾病。

1. 2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源于 2014 年 10 月—2017 年 10月陕西省中医院脑病门诊及科住院患者120例。年龄35-75岁,性别不限,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能配合检查和治疗,符合上

述诊断标准并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尿失禁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3 纳入标准

(1)有下列疾病者: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或肿瘤);下泌尿道感染;子宫或直肠脱垂、膨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疾患或肝肾功能损害;脊髓和其他脑病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2)

由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者。(3)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4)中风前即有尿

失禁者。中医纳入标准按照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5],《中风诊断疗效

评定标准》中具备中风病5项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语言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中的2项,及排尿不能自主控制者,并符合脉沉,舌淡苔薄白或滑,或口渴喜热饮。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针刺益气固摄法和温箱灸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 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2组。试验组60例采用针刺益气固摄法合温箱灸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现代康复训练。2 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和小便症状量表评分情况及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 有效率分别为88.3%、7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小便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 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期间未发生局部烫伤、疼痛加重及其他不安全现象。【结论】回阳益气固摄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尿失禁量和失禁次数,改善相关症状,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病;尿失禁;针灸疗法;温箱灸;益气固摄 我国是脑卒中发病率极高的国家,在每年新发病的200多万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 不同程度的残障,主要包括肢体功能活动受限和认知损害,语言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而以往我们对肢体康复的研究较多,并已建立了成熟的肢体康复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尿失 禁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急迫性尿失禁为有强烈的尿意,尿液 又不能由意志控制而经尿道流出[1],尿失禁在脑卒中病人中是多见的,尤其是急性期,其发 病率高达38%-60% [2],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较大痛苦。其发病机制与脑损伤后内脏感觉通路损伤或旁中央小叶受损有关。中医认为,该 病是由于脑窍受阻、经络不通、肾气受损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表现为小便不能自控,严重 者排尿完全无感觉的一种病证。目前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且风险及创伤较大,我们采用益气固摄针法合温箱灸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诊断标准 根据2003年版国际尿控学会(ICS)标准[3]:(1)由脑卒中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2)伴有强烈尿意的不自主性漏尿,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患者虽知尿意,但控制 排尿困难。(3)尿流动力学检查示(根据ICS标准和瑞典Magnus Fall拟定的急迫性尿失禁 尿动学评价标准[4]):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充盈期间,存在逼尿肌 不自主收缩,这种收缩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诱发的,但是不能被意识所抑制。诱发因 素包括咳嗽、快速充盈、按压耻骨上部位等。膀胱感觉减弱或缺失,同时客观上证实有神经 源性疾病。 1. 2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源于 2014 年 10 月—2017 年 10月陕西省中医院脑病门诊及科住院患者120例。年龄35-75岁,性别不限,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能配合检查和治疗,符合上 述诊断标准并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尿失禁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3 纳入标准 (1)有下列疾病者: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或肿瘤);下泌尿道感染;子宫或直肠脱垂、膨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疾患或肝肾功能损害;脊髓和其他脑病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2) 由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者。(3)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4)中风前即有尿 失禁者。中医纳入标准按照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5],《中风诊断疗效 评定标准》中具备中风病5项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语言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中的2项,及排尿不能自主控制者,并符合脉沉,舌淡苔薄白或滑,或口渴喜热饮。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醒脑开窍法

“鬼手神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鬼手神针, 醒脑开窍, 石学敏, 中风, 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 法。 治疗方法 1.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尺泽(手太阴肺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 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操作方法 内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 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丘墟透向照海穴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 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 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 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石学敏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 亚誉为“鬼手神针”。石学敏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 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 《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石学敏

中风偏瘫,肌肉萎缩了,怎么办

中风偏瘫,肌肉萎缩了,怎么办 病情分析: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 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 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 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 看到。 意见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吃五种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 红萝卜才行。.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鱼。如 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中风的机会就比较少一点;而且即使中风,伤害也会比较小。..控制盐的摄取量。即使盐不会 使你的血压上升,它也可能对脑部组织有害,引起微小的中风。不妨 考虑喝茶,尤其是喝绿茶。 病情分析:你好,中风偏瘫完全治愈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可以好转 意见建议:平时要自己多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进行中医的针灸按摩,效果肯定,配合服用“通心络胶囊 3粒日三次,脑复康片 0.8 日 三次,肠溶阿司匹林片 75毫克日一次”.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很多患者脑中风后,部分大 脑运动神经细胞和纤维受到损害,由这些神经“管理”的肌肉丧失了 神经支配,自己不能产生运动,而不运动的肌肉,其营养、氧等的供 应会明显减少,肌力就会下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那么如何预防呢? 中风后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以下做详细介绍。

肌肉萎缩不光使胳膊、腿没劲,有时还能造成关节挛缩,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所以说,脑中风病人在急性期进行康复训练,是防止肌肉萎缩的最好办法。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肢肌力,恢复患肢功能有重要意义。 康复治疗的肌肉萎缩办法是在急性期根据病情进行患肢和健康肢各 关节的被动活动。由护理者用手指对病人四肢由上而下进行揉搓,每日进行5~6次,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尽可能地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肩关节外展、内旋,防止内收畸形。肘关节稍屈曲,也可变换伸值位。 腕关节稍背屈。手指轻度曲屈,最好握直径4~5厘米的长方形物体。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沙袋或枕头,防止下肢外展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止屈畸形,足与小腿呈90度角,防止足下垂,这样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提高肌力,防止肌肉萎缩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性期过后,在药物、针灸等治疗的同时,可由家人进行患侧肢体各关节各方面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限度,以带动患肢功能恢复。肩关节以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为主,也可以进行旋转活动。手指可以用屈伸、摇晃捋顺的方法。下肢的活动可以参照上肢的办法进行。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要用各种方法对上下肢的肌肉进行按揉搓。同时患者要主动配合练功,要做肌肉的假想运动。也可用健侧肢体带动患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治疗方法 1.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尺泽(手太阴肺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操作方法 内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 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丘墟透向照海穴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

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 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 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 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石学敏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 亚誉为“鬼手神针”。石学敏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 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 《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石学敏 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 ,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 脑开窍”针刺法。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 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以内关、水沟为主穴,注意了整体 的神的调整,同时根据各种不同的伴随症状,进行辨证随症加减,这样就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主方Ⅱ”取督脉上星、印堂、百会、内关、三 阴交为主穴,主要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遗尿、阳萎、遗精等。 2 “醒脑开窍”针法的处方特点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第25卷 第4期2001年8月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 F ZH EJ I AN G COLL EGE O F TC M69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沈思钰 蔡定芳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上海 200040) 摘要 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在临床上,中风的治疗已逐渐局限于平熄肝风、活血化淤等治法上。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分别论述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及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中风 综述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都高,根据卫生部统计,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居首位,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的患病人数约500~600万,而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本病者近100万,幸存者中3 4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40%以上,因此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醒脑开窍法作为中风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作一综述,权作抛砖引玉。 1 理论研究 中风的中医药研究始于《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由于所处历史条件以及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意见颇不一致。在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多采用疏风祛邪、扶助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出以“内风”立论,其中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热生痰”。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两证。至清代叶天士进一步阐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同时在治疗上提出:水不涵木,内风时起者,治宜滋液熄风、补阴潜阳;阴阳并损者,治宜温柔濡润;后遗症,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以及闭证开窍以至宝、脱证回阳以参附。至此明确提出了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使治法益趋完善。其后王清任又以气虚立说,爰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识到本病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张伯龙提出以“潜镇摄纳”为纲,张锡纯制镇肝熄风汤,使中风的治疗逐渐局限于补益肝肾、平熄肝风。建国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总结古典医籍的基础上,认识到“虚、火、风、痰、气、血”是中风的主因,醒脑开窍、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疏风通络及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中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属于临床急症,应抓紧时机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组织,而醒脑开窍法正是中风早期或超早期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虽然《内经》就提示中风的病位在脑,但至晚清张伯龙才得到肯定,说明中风研究史上虽有前进,但也确有重大问题,进展缓慢。从确立“凉开三宝”治疗热邪蒙蔽心窍,到引申出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实验研究,也必将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在理论完善前,尚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的补充。 2 临床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可见于诸多报道。吴燕燕等[1]总结名老中医经验,认为治疗中风可走上达外,用醒脑开窍法有良效。文玉凤[2]提出中风首当醒神开窍,并拟定了相应方药,组方仍应以“凉开三宝”为基础。张平等[3]采用针灸风池、风府及患侧上下肢穴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总显效率75%。提示针药并用有醒脑开窍、祛瘀通络作用。周继曾等[4]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后遗症期中风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与传统组相比,基本治愈率分别为28126%、5126%,显效率分别为47183%、23158%,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醒脑开窍刺法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组,说明醒脑开窍针刺法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及降血脂作用。 但是,张山雷著《中风校诠》指出“中风闭证投麝香、龙脑之类必速其危”,可见其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3 实验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诸多进展。解建国等[5]运用化瘀利水、醒脑开窍之纯中药制剂中风康必复,对脑梗塞家兔脑组织内环境失调影响的药效学机理进行了对照性研究,结果发现此疗法能有效恢复和提高脑梗塞时所引起的T3、皮质醇放免值的降低和纠正紊乱,其疗效恢复程度与健康组无显著性差异;且能明显降低和清除脑梗塞时的脑组织内大量有害自由基,与喜得镇对照有显著差异。从而提示化瘀利水、醒脑开窍法是脑血管病治疗的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李金坡等[6]采用脑地形图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表明本法可以减少中风患者病理性高功率(Η及?)波的出现,改善两侧脑电波的级差,从而提示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且发现针刺治疗即刻即有疗效,持续治疗效果更佳。胡国强等[7、8]将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缺血后再灌注组,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予以治疗,进行脑

中风偏瘫失语

中风偏瘫失语 李耀芳重症脑梗塞偏瘫、失语案(转摘 )我将花费一定时 日把 15 年来的中风病案进行一番总结,在病案的取舍上我 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1治疗上平淡无奇的不录,能收录的病案必须典型,在针药 运用上有特色,有启发意义!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我整理医 案的最主要的动力所在。 2要收录即是疑难重症,轻证我能治好,别人也能治好,不 算得什么本事;因此所收录病案必须是比较重的症情。这样 即能体现中医治疗重症的优势,具有说服力。 3不重复,不雷同。就是说所选医案,如果治疗方案相同,那么只选一个即可。免得浪费别人的时间。虽然少,但有启 迪,这是我的本意。 4有名姓,有具体地址,医案记录完整的收录,更重要的是 必须真名真姓,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不反对公之于众!这样做 的目的是保证所有医案的真实性,实事求是最有说服力。 欢迎大家对我的医案进行点评,热忱希望您提出宝贵意见! 欢迎治疗中风的同行拿出你的医案和独门绝招供大家分享! 我之所以把患者的真实姓名地址公之于众,就不怕别人无端 猜疑,要怀疑我的病案就要有相关证据,要言之有物;如不 然,恕我不敬!

最后,我希望的病案能给中医学院初毕业的中医学子带来希 望:学中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医可以治疗疑难大症,你 们只要奋发图强,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学好中医,特别是 针灸,你即可以短期内拿出成绩;中医就是你的“金饭碗” ,医院并非你的唯一出路!〖红军针药起大症系列〗李耀芳重症脑梗塞案李耀芳女 55 岁合阳县同家庄乡乌池村人。时间: 1994 年 6 月 这是一个重症脑梗塞案。 这个患者之所以找我求诊完全是一个偶然。 这也是我 15 年来治疗的众多偏瘫中第一个有完整记录的病 案。 这个患者的诊治过程,针药方法都值得我总结其中的经验。 正是这个患者的治愈逐渐使我在合阳县治疗偏瘫病具有了 一定的名声,为我以后的行医打开了局面。我是 92 年毕业后开 始桑梓行医的,在诊治这个患者之前,已经治愈了几例 中风患者。惜乎当时认识上不到位,觉得前面那几例患者病情 并非特别重,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因此当时没有完整记录。 而前面患者的治愈却与我治疗这个病例有着直接的关系。 94 年 6 月,我去县城进药,当时我大姐和姐夫在食品公司停车场, 而患者李耀芳的弟弟李耀生也在这个停车场,他们住的隔两个 房子。我去后得知,李耀生的姐姐李耀芳得了中风,半身不遂, 不会说话,正在医院治疗。因为我姐夫和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学敏教授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其死亡率高、后遗症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全国各医疗及科研部门,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发病和治疗 自1972年,我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以来,我们对于中风的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患者达200万人次,形成了一套以针灸 治疗为中心的中风 诊疗体系。 1995年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题的科学研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最高奖励。此外,在针灸教学和针灸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1999年被国家中管局列为十大医药科技推广项目之一。 2000年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临床研究部分 (一) 一般资料 中风病住院患者9005例:男性6029人,女性 2976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87岁。 病种:脑出血3077例,脑梗死5928例; 合并假球麻痹者521例。 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2年。 首次发病6765例,两次以上发病者2240例。 (二) 治疗方法 1.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新选.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 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 牛宝宝文章网> 醒脑开窍> 中医诊断学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 析之一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300193)李军李妍卞金玲“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 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历经三十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该 体系充分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认真总结,深入探讨石学敏院士设立“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针 灸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1.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的“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中的 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疗效。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个体化医疗”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 学理论。但是,现代医家对“辨证施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 面性,其临床中的缺陷。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非常不利于中医针灸临床研究。1.2 中医诊断学是否仅以“辨证施治”理论。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经证 中共设立了16个处方,8个处方治疗太阳中风(表虚);8

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表实)。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衍生而来。同样抓住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麻黄汤”基础上衍生而来。充分体现了将疾病共性病机和个性病机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因此,张仲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1.3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中医的证是指证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证)与辨症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1.4 中风病是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痰浊、肝风、瘀血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中风病的发生。但是,无论什么病因;无论什么体质均出现共同的临床症侯既喎僻不遂。石学敏院士认为既然有共同的病症表现,必定存在共同的病理机转。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 2. 清楚阐述中医“神”的概念2.1 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2.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

中风后到个是有效康复期

精心整理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 □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 月底 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

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医案结论: 项准备工作,并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脑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重症、康复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实施溶栓、手术。这都大大简化了诊治过程,缩短了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医案启示三医案介绍:针对吴阿姨的病情,脑内科医生为她使用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以岭医院康复科的大夫来会诊,

便为她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慢慢的,吴阿姨感觉左胳膊和左腿有了劲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已经可以活动了。专家分析:胡秋生主任表示,临床上许多中风患者都存在治疗误区,很多人在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则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偏瘫等遗留的功能障碍,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从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医案结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恢复的程度与脑梗发生的位置、面积大小、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介入的早就会百分之百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尽早康复,其恢复的程度就要比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要好。一般来讲,脑梗死发生后,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尽量不要错过三到六个月的有效康复期。康复介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

第二十节半身不遂(中风、中风后遗症) 一、概述: 1、定义: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伴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患。它大多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也可由于其他脑部疾病(如肿瘤)或外伤引起。中风为常见病、多发病,且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半身不遂又称偏瘫,古称偏枯。它是一个症状,不是病名。 2、发病年龄:多见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年青人多由脑外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引起。 3、脑部的血液供应: ①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基底神经节、间脑前2/3。 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小脑、脑干、间脑后1/3。 ②椎动脉的分支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 下动脉。 颈内动脉的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等。 ③大脑中动脉:它的分支有:皮质支(分布于大脑皮质)和中央支(又称豆纹动脉: 主要营养内囊、尾状核、豆状核等处。)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它们口径小,管壁薄,发出处距颈内动脉近,压力较高,所以在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的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压迫内囊纤维,引起“三偏”症状。另外,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为最易发生脑栓塞的动脉。所以说中风好发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④内囊:偏瘫是由内囊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内囊为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它由上、下行传导束密集而成。它是大脑皮质与其以下部位之间的交通要道。在两侧大脑半球水平切面上,呈“》”与“《”形。可分为三部: 前部(额部):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有额桥束通过。膝部:有皮质脑干束通过。 后部(枕部):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管运动,如损伤则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丘脑皮质束(管感觉,如损伤则引起感觉功能障碍。)、枕颞桥束、听幅射、视幅射(如损伤则引起对侧同向偏盲。)。 内囊的神经纤维密集,较小的病变即可产生严重的症状,即“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所以说中风好发的部位是内囊。⑤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所产生的症状、病情程度取决于: A、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 B、受损区域的大小及其功能的重要性。 C、脑血管解剖结构的个体特点和侧枝循环建立的速度和程度。 4、中风发病的特点:①起病急骤:经常在瞬间、数分钟、数小时,至多1~2天内,脑部损害症状即达高峰,但恢复却很缓慢。即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②脑受损症状(病变)的局灶性:不论缺血,还是出血,都与脑部血管(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血液供应的分布以及其病变的好发部位(内囊)有密切联系。 5、推拿对中风的治疗作用: ①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②稳定血压。③促进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④缓解和消 除伴有症状:如肢体酸胀、疼痛、关节僵硬、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肌肉萎缩、肢体浮肿及面瘫所致的口齿不清、流涎和褥疮等。⑤反射性地刺激大脑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 6、推拿的临床效果:就病情而言,取决于:①病情的轻重程度。如:中风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的疗效较好,中脏腑的疗效较差。②病程的长短:时间愈短,疗效愈好;时间愈长,疗效愈差。半年之内效果较好,2年以后意义不大。临床上,一般下肢比上肢恢复要快要明显,是因为: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1“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 处方主方Ⅰ(即“大醒脑”),主穴: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主方Ⅱ(即“小醒脑”),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副穴及配穴同主方Ⅰ。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主方Ⅰ: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5~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3~0. 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 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主方Ⅱ: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 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 ~2. 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 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 5~2寸,局部酸胀为度。 2 中风常见后遗症操作 ①口眼喎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风池针尖刺向喉结,进针1. 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 5~1. 5寸,施捻转

偏瘫神医于春廷于氏中风偏瘫丸三个月让偏瘫患者站起来

偏瘫神医于春廷于氏中风偏瘫丸三个月让偏瘫患者站起来 脑中风偏瘫康复 于氏中风偏瘫丸图片:中风偏瘫复原丸素材:《预防脑中风》采用以活血化瘀为主,舒筋通络为辅,熄风定惊为佐使的组方原则,精选名贵中药材、科学组方,运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那么,?于氏中风偏瘫丸采用以活血化瘀为主,舒筋通络为辅它采用以活血化瘀为主,舒筋通络为辅,熄风定惊为佐使的组方原则,精选名贵中药材、科学组方,运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效果还是不错的。 中风偏瘫的人能吃于氏中风偏瘫丸吗?求大神帮助 能。效果还可以,我爸就在吃。于氏中风偏瘫丸是一个祖传秘方药纯粹的民间祖传秘方,配方很独特。说明书上写了,能治中风。它主要用于中风偏瘫,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等病症。 您好,于氏中风偏瘫丸治疗效果较好。该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风痰阻络引起的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盛气亏、言语不清、足膝浮肿、行步艰难、筋骨疼痛、手足拘挛。于氏中风偏瘫丸还能起到补气活血,祛风化痰等作用,效果真的不错。 于氏中风偏瘫丸脑路瘀阻中风偏瘫 专治中风偏瘫脑血栓及其后遗症 中风偏瘫中医康复很重要 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 中风的高发原因 最终发生中风 偏瘫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 中风专家与网友的互动偏瘫神医于春廷_于氏中风偏瘫丸大图_脑中风专家与网友的互

大医精诚 如何战胜中风 三个月让偏瘫患者站起来 多名下肢瘫痪需长期坐轮椅的患者在经过他的治疗......于氏中风偏瘫丸治疗脑血栓...... 缺血性脑中风2年 中风偏瘫,瘫痪治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周内见效) 偏瘫神医于春廷/于氏中风偏瘫丸/三个月让偏瘫患者站起来由于风痰阻络,中风偏瘫 偏瘫,大小便失禁 中风幸存者 中风偏瘫等重症 中风偏瘫的先兆 因“右侧肢体偏瘫25天”入院 大众健康-全国中风偏瘫患者免费体验治疗活动 祖传秘方治疗中风偏瘫/于氏中风偏瘫丸治疗脑血栓 多名下肢瘫痪需长期坐轮椅的患者在经过他十几天的治疗

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84例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84例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23T11:35:08.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定锋 [导读]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李定锋(广西东兴市妇幼保健院内儿科 538100)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运动康复加针灸、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灸、中药外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8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常规运动康复加针灸、中药外洗的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风偏瘫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28-02 中风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斜、不遂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如何促进患者病后的康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程度,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中风后偏瘫患者84例,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的同时予以针灸及中药外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康复﹚和治疗组(运动康复+针灸+中药外洗)。对照组84例,男43例,女41例;年龄(57士9)岁; 脑出血患者49例,脑梗死患者35例。按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Ⅰ级35例,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1例,Ⅴ级无。治疗组84例,男42例,女42例;年龄(58士9)岁;脑出血患者48例,脑梗死患者36例。按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Ⅰ级36例,Ⅱ级28例,Ⅲ级19例,Ⅳ级1例,Ⅴ级无。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诊断均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中关于脑中风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排除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但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者:(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美尼尔氏综合征;(3)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运动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包括①早期良肢位摆放,床上翻身;②垫上训练,包括患侧肢体的被动、主动训练、神经促通技术、肢体控制、搭桥等。③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位动静态平衡训练、跪位平衡、坐下起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④步行前准备训练,包括重心转移训练、迈步训练、平衡杆内步行训练及治疗室内步行训练等。上午、下午各训练1次,45min/次,每周训练5日,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完成后不休息即进入下一疗程。嘱早期迟缓期患者及家属注意患肩保护,防止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两个月按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2.2 治疗组(常规运动康复+针灸+中药外洗) 治疗组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针灸、中药外洗治疗。 中经络者取穴: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曲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操作: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患肢有抽动感。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天。 自拟外洗方,药物组成:全蝎12g、蜈蚣12g、红花12g、丹皮15g、木香10g、桂枝12g、生川乌12g、宽筋藤12g、透骨草12g、海桐皮12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鸡血藤30g、三七5g、冰片5g按方将药物配齐,研成粉未,装进布袋,加入600mL水,文火煮开约25分钟,熄火后加入60mL的米醋、60mL的米酒即可使用,先用水蒸气熏偏瘫的肢体,待水温合适后直接用药袋洗敷偏瘫的肢体。1天2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一天。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两个月按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采用Brunnstrom六级分法对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偏瘫功能评定,采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显效:即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达到Ⅳ级以上,改良Bathel指数≥60分生活基本自理。有效:偏瘫功能评定较治疗前恢复1级以上, 改良Bathel指数较治疗前提高分数≥20分。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程度、ADL能力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表例(%) 分组例数 n 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 84 77(91.7) 6(7.1) 1(1.1) 98.8% 对照组 84 50(65.4) 23(21.4) 11(13.2) 86.9% 有效率经Ridit分析:u=3.6764,P=0.0002<0.01。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