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地科1311

姓名:

学号:2013113130

任课教师:

实验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要求掌握频数分析(Frequencies过程)、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s过程)、探索分析(Explore过程)。

二.实验时间、地点

2015年5月11日周一19:00,五栋41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下表给出的是1951-1970年实测的由一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试分析田间小区的土壤侵蚀量分布特征,并绘制频数表、直方图,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描述统计量。

年份日期土壤侵蚀量(t/km^2)

1951 9.27 4380

1952 8.26 10130

1953 8.28 2750

1954 6.16 5970

1955 8.23 2510

1956 7.14 1600

1957 8.02 7530

1958 9.11 1770

1959 7.21 17

1960 7.05 1523.3

1961 8.04 0.1

1962 8.08 830

1963 8.28 620

1964 6.26 6540

1965 8.15 12670

1966 8.14 90

1967 6.27 12440

1968 7.17 10733

1969 8.19 180

1970 8.24 384

2.实验步骤

(1)打开相关数据文件,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s

Statistics-Frequencies”

(2)选择进行频数分析变量。选择“土壤侵蚀量”进入“Variables”列表框,

在该框中将列出所有要分析的变量。

(3)设置输出频数分布表。选中“频数分析”中的“Display frequency tables”,

要求输出变量的频数分布表。

(4)设置输出有关描述统计量。单击“频数分析”对话框下部的“Statistic”按

钮,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需要输出的描述统计量。

(5)设置有关图形输出,单击“频数分析”对话框下部的“Chart”按钮,选择

有关类型的图形输出。

(6)设置有关输出格式。单击“频数分析”对话框下部的“Format”按钮,选

择升降序问题。

(7)设置完成后,单击“Continue”按钮,单击“OK”按钮,等待输出结果。

3、输出结果

图1 土壤侵蚀量

N Valid 20

Missing 0

Mean 4133.370

Std. Error of Mean 985.2024

Median 2140.000

Mode .1(a)

Std. Deviation 4405.959

Variance 1941247

5.0401

Skewness .891

Std. Error of Skewness .512

Kurtosis -.639

Std. Error of Kurtosis .992

Range 12669.9

Minimum .1

Maximum 12670.0

Sum 82667.4

Percentiles 10 24.300

20 220.800

25 443.000

30 683.000

40 1553.980

50 2140.000

60 3728.000

70 6369.000

75 7282.500

80 9610.000

90 12269.30

a Multiple modes exist. The smallest value is shown

图2 土壤侵蚀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1 1 3.7 5.0 5.0 17.0 1 3.7 5.0 10.0 90.0 1 3.7 5.0 15.0 180.0 1 3.7 5.0 20.0 384.0 1 3.7 5.0 25.0 620.0 1 3.7 5.0 30.0 830.0 1 3.7 5.0 35.0 1523.3 1 3.7 5.0 40.0 1600.0 1 3.7 5.0 45.0 1770.0 1 3.7 5.0 50.0 2510.0 1 3.7 5.0 55.0 2750.0 1 3.7 5.0 60.0 4380.0 1 3.7 5.0 65.0 5970.0 1 3.7 5.0 70.0 6540.0 1 3.7 5.0 75.0 7530.0 1 3.7 5.0 80.0 10130.0 1 3.7 5.0 85.0 10733.0 1 3.7 5.0 90.0 12440.0 1 3.7 5.0 95.0 12670.0 1 3.7 5.0 100.0

Total

20 74.1 100.0 Missing System 7 25.9 Total 27

100.0

图3

土壤侵蚀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0

土壤侵蚀

F r e q u e n c y

8

6

4

2

Std. Dev = 4405.96 Mean = 4133.4

N = 20.00

4、结果分析

(1)从图1可以看出,有效样品数为20个,没有缺失值。1951-1970年黄土

高原某地区的次降水平均土壤侵蚀量为4133.370(t/km^2),标准差为4405.9590(t/km^2),25%、50%、75%百分位数的值分别是443.000、2140.000、7282.500。

(2)图2给出了土壤侵蚀量的频数分布。在该表中从左到右各列分别为有效变

量数值、频数、频数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有效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

(3)图3是此次降雨土壤侵蚀量的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次降雨土壤侵蚀量

主要集中在1000(t/km^2)以下,出现次数在6次以上。

实验二均值比较和T检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均值比较,用于计算指定变量的综合描述统计量;

(2)掌握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用于检验两组来自独立总体的样本,企图理综题的均值或中心位置是否一样

二、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5年5月18日周一19:00,5栋41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列出某单位的男女职员年薪,从中可以比较该单位不同性别之间的薪水的差异。

2.实验步骤

(1)输入数据

编号性别年薪/元

1 男57000

2 男40200

3 女21450

4 女21900

5 男45000

6 男32100

7 男36000

8 女21900

9 女27900

10 女24000

11 女30300

12 男28350

13 男27750

14 女35100

15 男27300

16 男40800

17 男46000

18 男103750

19 男42300

20 女26250

(2)打开相关数据文件,选择“Anlyze--Compare Means--Means”

(3)选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

(4)选择自己要比较的选项

(5)所有设置完成后单机“继续”

(6)所有设置确认无误后,单机“确认”,得出输出结果。

(7)输出结果

均值

图1

案例处理摘要

案例

已包含已排除总计

N 百分比N 百分比N 百分比

年薪 * 性

20 100% 0 0% 20 100.0%

图2

报告

年薪

性别极小值均值N 标准差中值均值的标准误极大值方差

男27300 43879.17 12 20812.894 40500.00 6008.165 103750 433176571.970 女21450 26100.00 8 4828.709 25125.00 1707.206 35100 23316428.571 总计21450 36767.50 20 18418.285 31200.00 4118.454 103750 339233230.263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处理样本统计,图1表示,共有20个样本,,占全部样本数的100%,即分析计

算中没有因数据缺测或其他原因等导致样本剔除。

(2)图2表示,该单位职员男性12人,平均薪水43879.17元,标准差为20812.894

元;女性8人,平均薪水26100.00元,标准差为4828.709元。结果表明该单

位不同性别的薪水有很大差异,男性比女性薪水明显要高。

实验三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2)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

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

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

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

二、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5年5月25日周一19:00,5栋412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某城市从4个排污口取水,进行某种处理后检测大肠杆菌数量,单位面积内菌数量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各个排污口的大肠杆菌数量是否有差别。

某城市四个排污口测量的大肠杆菌数量

排污口 A B C D

大肠杆菌数量9,12,7,5 20,14,18,12 12,7,6,10 23,13,16,21

2.实验步骤

(1)数据输入整理,在建立数据文件时要定义三个变量,即编号,大肠杆菌数量

以及排污口。1-4代表排污口A-D。

(2)选择“Anlyze—CompareMeans—One Way ANOVA”,弹出“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话框。

(3)选择需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变量和分组因素,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选择

“大肠杆菌数量”,使之进入因变量列表,选“排污口”进入因子列表。

(4)对组间平方和进行线性分析并检验。单机“对比”,选择所需要的分析。

(5)选择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的方法。

(6)选择选项按钮选择定义相关统计选项以及缺失值。

(7)完成设置后单机“确定”按钮,执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8)结果输出

图1

描述

大肠杆菌

N 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极小值极大值

下限上限

1 4 8.25 2.986 1.493 3.50 13.00 5 12

2 4 16.00 3.651 1.826 10.19 21.81 12 20

3 4 8.75 2.754 1.377 4.37 13.13 6 12

4 4 18.2

5 4.573 2.287 10.97 25.53 13 23 总数1

6 12.81 5.540 1.385 9.86 15.76 5 23

图2

方差齐性检验

大肠杆菌

Levene 统计量df1 df2 显著性

1.269 3 12 .329

图3

单因素方差分析

大肠杆菌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组合)308.188 3 102.729 8.097 .003

线性项

对比103.513 1 103.513 8.159 .014

偏差204.675 2 102.338 8.066 .006

组内152.250 12 12.688

总数460.438 15

图4

多重比较

因变量: 大肠杆菌

(I) 排污口(J) 排污口均值差

(I-J) 标准误显著性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Tukey HSD 1

2 -7.750* 2.519 .041 -15.2

3 -.27

3 -.500 2.519 .997 -7.98 6.98

4 -10.000* 2.519 .009 -17.48 -2.52 2

1 7.750* 2.519 .041 .27 15.23

3 7.250 2.519 .058 -.23 14.73

4 -2.250 2.519 .808 -9.73 5.23 3

1 .500 2.519 .997 -6.98 7.98

2 -7.250 2.519 .058 -14.7

3 .23

4 -9.500* 2.519 .012 -16.98 -2.02 4

1 10.000* 2.519 .009 2.5

2 17.48

2 2.250 2.519 .808 -5.2

3 9.73

3 9.500* 2.519 .012 2.02 16.98

LSD 1 2 -7.750* 2.519 .010 -13.24 -2.26

3 -.500 2.519 .846 -5.99 4.99

4 -10.000* 2.519 .002 -15.49 -4.51

2 1 7.750* 2.519 .010 2.26 13.24

3 7.250* 2.519 .01

4 1.76 12.74

4 -2.250 2.519 .389 -7.74 3.24

3 1 .500 2.519 .846 -4.99 5.99

2 -7.250* 2.519 .014 -12.74 -1.76 4 -9.500* 2.519 .00

3 -14.99 -4.01

4 1 10.000* 2.519 .002 4.51 15.49

2 2.250 2.519 .389 -3.24 7.74

3 9.500* 2.519 .003 4.01 14.99

Tamhane 1

2 -7.750 2.358 .101 -16.97 1.47

3 -.500 2.031 1.000 -8.33 7.33

4 -10.000 2.731 .080 -21.27 1.27 2

1 7.750 2.358 .101 -1.47 16.97

3 7.250 2.287 .121 -1.83 16.33

4 -2.250 2.926 .978 -13.74 9.24 3

1 .500 2.031 1.000 -7.33 8.33

2 -7.250 2.287 .121 -16.3

3 1.83

4 -9.500 2.669 .096 -20.80 1.80 4

1 10.000 2.731 .080 -1.27 21.27

2 2.250 2.926 .978 -9.24 13.74

3 9.500 2.669 .096 -1.80 20.80

*.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图5均值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图1给出了一些基本描述性统计量,输出统计量包括各组样品数,均值,标准误、均值95%置信区间、最小值和最大值,如各组参与分析的样品数量均为4,总样品数为16。

(2)图2是方差其次性检验结果。从表可知,输出的相伴概率sig为0.329,远大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可认为各组总体方差相等。

(3)图3输出的是方差分析表。从表中可知,总离差平方和为460.438,组间离差平方和为308.188,组内离差平方和为152.250,组间离差平方和中能被线性解释部分为103.513,方差检验F=8,097,对应的相伴率为0.0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4组之间至少有一个组与另一个组差异显著,但不能说明是哪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4)图4输出的是多重比较表。从表中可知,排污口A和排污口C之间,排污口B和排污口D之间的相伴概率都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这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其他各种组合的两组之间的相伴概率都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5)图5为输出的各组均值折线图,可以看出排污口A和排污口C的均值相对较小。

实验四相关分析

一、实验目的:

调用此过程可对变量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计算有关的统计指标,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调用该过程命令时允许同时输入两变量或两个以上变量,但系统输出的是变量间两两相关的相关系数。

实验内容:从某校学生中随机抽出15个学生,调查他们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4门功课的考试成绩,数据文件如下图所示。试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过程分析各科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二、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5栋412

三、实验步骤:

1.打开Bivariate Corrrlations对话框,选择变量“English、math、physics、chemical”移入Variables框中。

输入数据

number english math physics chemical

1 76 75 78 82

2 66 65 60 54

3 65 78 80 75

4 68 86 8

5 85

5 78 80 90 83

6 65 75 78 78

7 82 85 89 95

8 65 78 73 80

9 68 82 84 85

2.打开options对话框进行相关设置。

3.单机主对话框中的OK提交系统运行。

4.输出结果及分析如下

输出结果

描述统计量表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an

Std. Deviation N

ENGLIS

H

70.33 6.538 9 MATH 78.22 6.320 9 PHYSICS 79.67 9.206 9 CHEMIC

AL

79.67 11.136 9

各课程成绩的相关矩阵表Correlations

ENGLIS

H MATH PHYSIC

S

CHEMIC

AL

ENGLISH Pearson

Correlation

1 .376 .590 .577

Sig.

(2-tailed)

. .318 .095 .104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

cts

342.000 124.333 284.000 336.000

Covariance 42.750 15.542 35.500 42.000

N 9 9 9 9

MATH Pearson

Correlation .376 1

.884(**

)

.905(**)

Sig.

(2-tailed)

.318 . .002 .001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

cts

124.333 319.556 411.667 509.667

Covariance 15.542 39.944 51.458 63.708 N 9 9 9 9

PHYSICS Pearson

Correlation .590

.884(**

)

1 .889(**)

Sig.

(2-tailed)

.095 .002 . .001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

cts

284.000 411.667 678.000 729.000

Covariance 35.500 51.458 84.750 91.125 N 9 9 9 9

CHEMICAL Pearson

Correlation .577

.905(**

)

.889(**

)

1

Sig.

(2-tailed)

.104 .001 .001 .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

cts

336.000 509.667 729.000 992.000 Covariance 42.000 63.708 91.125 124.000

N 9 9 9 9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四、结果分析:

英语成绩与数学、物理、化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6、0.590、0.577,英语成绩与这几门理科课程的成绩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系数普遍较低,说明文理科之间的差异。数学与物理、化学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905,物理与化学的相关系数为0.889,都反映了理科各科课程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实验五回归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操作,能够读懂分析结果,并能够写出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各种统计检验。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2014年6月1日周一19:00,5栋41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表为全国以及各地的供水情况,给出了供水管道长度(公里)和全年供水总量(万立方米)。试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根据供水管道长度变化,来分析全年供水总量的变化情况。

2.实验步骤:

(1)输入相关数据

地区供水管道长度(公里)全年供水总量(万立方米)

全国333288.8 4752548

北京15896 128823

天津6822 64537

河北10771.2 160132

山西5669.3 77525

内蒙古5635.5 59276

辽宁21999 280510

吉林6384.9 159570

黑龙江9065.9 153387

上海22098.8 308309

江苏36632.4 380395

浙江24126.9 235535

安徽7389.4 204128

福建6270.4 118512

江西5094.7 143240

山东26073.9 259782

河南11405.6 185092

湖北15668.6 257787

湖南9341.8 262691

广东35728.8 568949

广西6923.1 134412

海南1726.7 20241

重庆6082.7 71077

四川12251.3 165632

贵州3275.3 45198

云南5208.5 52742

西藏364.9 5363

陕西4270 73580

甘肃5010 62127

青海893 14390

宁夏1538.2 22921

新疆3670.2 76685

(2)选择“Analyze—Regression--Linear”,弹出“线性回归”对话框。

(3)设置参与回归分析的变量。将“供水总量”设为因变量,“供水管长”设为

自变量。

(4)回归分析结果的描述统计量输出设置。

(5)回归分析结果的有关图形输出设置

(6)回归分析结果有关表格文件输出设置。

(7)表格设置完成后单击“确认”。

(8)结果输出

图1

图2

模型汇总b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998a.995 .995 58314.742

a. 预测变量: (常量), 供水管长。

b. 因变量: 全年供水总量

图3

Anova a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208E+13 1 2.805E+13 6130.970 .000b 残差 1.02E+11 30 3400609170.353

总计 2.01E+13 31

a. 因变量:全年供水总量输入/移去的变量a

模型输入的变量移去的变量方法

1 供水管长b. 输入

a. 因变量: 供水总量

b. 已输入所有请求的变量。

b. 预测变量: (常量), 供水管长。

图4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 Sig. B 的 95.0% 置信区间

B 标准误差试用版下限上限

(常量) 1486.758 10977.983 .135 .893 -20933.273 23906.790 1

供水管长14.188 .181 .998 78.301 .000 13.818 14.558

a. 因变量: 全年供水总量

图5

残差统计量a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偏差N

预测值6664.02 4730245.00 297034.25 820091.102 32

残差-140838.516 128661.188 .000 57366.472 32

标准预测值-.354 5.406 .000 1.000 32

标准残差-2.415 2.206 .000 .984 32

a. 因变量: 全年供水总量

图6

图7

图8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图1为回归分析过程变量进入/退出模型的情况。

(2)图2反映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情况,相关系数R为0.998,决定系数R^2为0.995,而调整决定系数为0.995,可见,模型拟合效果很理想。

(3)图3为一元回归的方差分析表。从表中看出离差平方和为2.01E+13,残差平方和为1.02E+11,而回归平方和为2.08E+1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中,统计量为F=6130.968,对应的置信水平为0.000,远比常用的置信水平0.05要小,因此可以认为方程是极显著的。

(4)图4是回归方程系数以及对回归方程系数的检验结果,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t 检验。未标准化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1486.892,自变量系数为14.188。对回归方程的检验结果,常数项检验对应的置信水平位0.893,远比常用的0.05要大,常数项不显著,可以考虑去除常数项的回归方程;自变量系数检验对应的置信水平为0.000,远比常用的置信水平0.05要小,因此可以认为该系数是显著的,不等于0.

(5)图5是有关残差的统计结果表。

(6)图6为标准化残差的直方图,用来表示残差的分布情况。

(7)图7为正态分布图,该图是用来观察标准化残差的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发布,如果是,则图中散点应该近似为一条直线,且与对角线近似重叠。

(8)因变量、预测值间的散点图,用来反映因变量和预测值的关系,图中可见,因变量和预测值间的散点图散落集中。

实验六聚类分析

一、实验目的

聚类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它是根据本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者差异性指标,定量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照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通过spss,了解聚类分析的步骤与应用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2015年6月4日周四5栋412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内容:

下表给出了2003年我国各省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单位),依据给出的数据对全国各省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类。

地区园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

北京11.92 0.2 25.74 2.48 2.62

天津 3.68 0.06 23.53 1.46 6.42

河北57.54 81.5 146.98 10.03 12.13

山西28.56 65.44 73.88 5.66 3.21

内蒙古7.33 6622.21 116.9 13.71 8.96

辽宁60.7 36.99 110.43 8.03 14.2

吉林11.59 104.74 82.6 6.14 15.47

黑龙江 6.04 228.08 114.13 11.33 20.76

上海 1.08 0 20.74 1.75 0.19

江苏29.57 0.51 144.48 10.17 19.8

浙江56.82 0.15 66.7 6.34 14.38

安徽34.31 3.77 128.37 8.62 22.88

副建61.34 0.27 44.17 6.32 5.93

江西26.99 0.38 62.37 6.17 20.35

山东102.38 4.14 193.6 14.93 25.03

河南32.08 1.45 183.25 11.04 18.16

湖北42.57 5.46 96.92 7.79 29.73

湖南50.25 10.51 104.11 8.81 19.31

广东84.95 2.82 133.34 10.82 21.1

广西47.01 73.83 65.56 7.31 14.79

海南53.02 1.94 21.74 3.93 6.02

重庆21 23.84 45.66 12.35 4.4

四川69.52 1373.43 131.18 5.22 9.81

贵州11.32 162.18 43.8 8.85 3.5

云南78.12 78.48 58.52 2.09 7.54

西藏0.17 6444.58 3.8 5.84 0.09

陕西65.1 315.99 69.07 6.07 3.92

甘肃19.38 1264.78 87.12 2.69 2.82

青海0.77 4038.57 23.95 2.69 4.39

宁夏 3.38 233.39 16.66 1.52 0.51

新疆29.58 5131.49 96.12 5.76 18.08

2.实验步骤

(1)选择“分析—分类—系统聚类”,弹出“系统聚类”的对话框。

(2)将“园林、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选入“变量”,将“地区”选入“标注个案”中。

(3)系统聚类分析的有关参数设置。

(4)系统聚类的统计量输出。

(5)系统聚类的统计图输出。

《计量地理学》作业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作业 课题: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姓名:贾斌学号:2012141234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2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学期:2013至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贾斌 (地理科学1202 2012141234) 摘要: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包括4个方面26个指标的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出无量纲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及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为初始因子的主成分变量,并计算出各主成分分值及综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1. 引言 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甘肃省的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面大,甘肃省又是少数民族广泛聚居的地区。甘肃各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也关系到地区稳定与建立和谐社会等问题。因此研究甘肃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具有对于促进甘肃省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所谓“中心城市”是指所处区域内经济比较发达、功能相对完善,对区域外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具有吸纳力,对区域内其他城市及农村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力的城市[i]。中心城市以其地理位置、规模大小、辐射范围、影响程度及吸纳能力等的不同,区分为世界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等等[ii]。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的重要依托,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它的区域带动力。评价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于规划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等级、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产业链等具有基础意义。 目前对中心城市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观赋值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另一类是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主观赋值法是由相关专家根据主观经验评判给分或给出相关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主观赋值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缺点是人为干扰因素多,尤其是在指标较多时,很难确定指标权重客观赋值法是根据客观对象构成要素的因果关系设计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采集原始数据,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指标权重,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客观赋值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主观赋值法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在不损失有价值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简化或结构简化。近年来,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得多少就是根据样本容量得多少确定得,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得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 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就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得集中化程度得指数。 R M R A I --= A ——实际数据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R ——均匀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M ——集中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得指标P25 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得与与样本总量得商,并分为分组得平均数与未分组得平均数。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 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 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 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 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二、填空题 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答案:越大、越小参考课本P43页 2.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参考课本P27页 3.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答案:g1>0、g1<0,参考课本P33页 4. 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

计量地理学上机实验报告5

《计量地理学》 实验报告 专业:地理与旅游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地理与旅游学院

实验五聚类分析 实验日期:2016-6-14 实验地点:JE330 一、实验目的 通过此次上机分析,重点掌握样本聚类方法的概念、基本思路、数据处理的方式,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运用SPSS应用软件中的 Classify 模块,建立分层聚类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标准化的方法、统计量的计算方式以及聚类的方法的选择,并根据自动生成的聚类谱系图进行类型的划分。

6 8 18 .501 0 0 18 7 20 31 .508 0 0 8 8 20 30 .509 7 0 11 9 5 14 .529 5 0 10 10 5 32 .535 9 0 11 11 5 20 .597 10 8 12 12 5 33 .599 11 3 13 13 5 16 .604 12 0 15 14 6 21 .634 0 0 17 15 5 22 .642 13 0 16 16 4 5 .763 0 15 18 17 6 11 .799 14 0 27 18 4 8 .806 16 6 20 19 12 13 .830 0 0 21 20 4 7 .862 18 0 22 21 12 15 .884 19 0 23 22 4 19 .893 20 0 23 23 4 12 .901 22 21 24 24 4 28 .916 23 0 25 25 4 26 1.061 24 4 26 26 3 4 1.073 0 25 27 27 3 6 1.088 26 17 28 28 3 9 1.102 27 0 30 29 2 23 1.827 0 0 30 30 2 3 1.837 29 28 31 31 2 24 2.528 30 0 32 32 1 2 2.905 0 31 33 33 1 10 3.949 32 0 34 34 1 27 4.463 33 0 0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 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 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 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 (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 4.洛伦兹曲线P31 5.集中化指数P32 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 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

关于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 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题型与分数: ?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2分)?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 ?三、计算题:(共3题,每题5分) ?四、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五、应用题:(共2题,每题10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 { min } { max i i i i x x R- = n n g x x x = 1 r x=-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袁程 学号: 专业班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14-02 指导教师:郜智方 2017年3月31日 ┄┄┄┄┄┄┄┄┄┄┄┄┄┄┄┄┄┄┄┄┄┄┄┄ 实验成绩: □优秀: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标美观,结果正确,体会深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良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标规范,结果正确,体会较深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中等: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完整,结果正确,有一定体会;能遵守实习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及格:格式问题较多,内容基本完整,结果基本正确,有一定体会;能遵守实习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不及格:格式问题突出有抄袭现象/不遵守实习纪律/未时上交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一: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作简单的统计处理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14-02班姓名:袁程 一、实验目的:利用Excel和Matlab对数据做简单的统计处理。 二、实验内容 (1)练习在Excel (2)练习在Excel中,对“铅.xls”文件中数据进行分组,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的操作,并绘制频数分布柱状图和累计频率曲线图; (3)在Matlab中进行简单统计处。

点击界面中选择相应函数即可实现运算,或者在运算格键入“=”后直接输入函数实现。 (4)如果对函数用法不清楚,点击上图中“有关该函数的帮助”查看帮助。在“搜索函数”栏还可以输入汉字查询相关函数。 (5)相关函数:平均值AVERAGE、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极差MAX(:)-MIN(:)、离差平方和DEVSQ、方差VARP、标准差STDEVP、标准差无偏估计(S)STDEV、偏度系数SKEW、峰度系数KURT。 (6)分组可借助COUNTIF函数实现绘制直方图和曲线图,在excel中,点击“插入”——“图表”,然后根据提示完成。 三、实验结果: 1.表一的处理: 点击——选择——在如下界面中选择相应函数即可实现运算,或者在运算格键入“=”后直接输入函数实现。在Excel2010中直接点击 如果对函数用法不清楚,点击上图中“有关该函数的帮助”查看帮助。在“搜索函数”栏还可以输入汉字查询相关函数。 离差(deviation),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如下: 再依次进行以下统计处理: 平均值AVERAGE、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极差MAX(:)-MIN(:)、离差平方和DEVSQ、方差VARP、标准差STDEVP、标准差无偏估计(S)STDEV、偏度系数SKEW、峰度系数KURT。 2.表“铅”的处理 1.实验步骤 对分组中的所有数据选中,定义一个名字。累计频数的计算:利用公式“=COUNTIF(XS,”<=某值)”实现。依次计算出频数、频率、累计频率,并利用公式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值(AVERAGE)反映了地理数据一般水平。计算方法: 中位数(MEDIAN)

计量地理 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地理学上机实习指导书 全

《计量地理学》 实验指导书 杨永国编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 二零一五年三月

说明 一、该指导书所属课程 《计量地理学》 二、适用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三、实验总学时 课内上机实习12学时,可根据需要增开适当的课外机时。 四、各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数 该门课程课内上机总学时12, 具体分配如下: 实验1: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2学时必做实验2:回归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3:时间序列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4:主成分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5:空间统计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6:线性规划单纯形求解方法 2学时必做 五、先修课程 1.高等数学 2.线性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实验1: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使用 EXCEL、SPSS、Matlab 软件对数据作简单的统计处理。掌握这些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原理,并进行上机操 作。 二、实习内容 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 据分成若干组。 ②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 ③作分布图。 实验数据如下: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步骤如下: (1)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2)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成如下的统计分组表; 表2.4.1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分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序号 分组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标志 组中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 5 值 频数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点击这里 1. 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1)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2)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 6. 对表2.4.1 中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3) 7. 查阅2011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3) 8.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 (7) 9.如果我们在作罗伦次曲线时,不是把某要素各组分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序, (13) 11. 根据第10 题中的数据,计算锡尔系数L 指标和T 指标。 (21)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 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

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

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 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 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 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

计量地理学丁利旺

南阳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丁利旺院(系)环旅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实验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 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 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数据分布 实验二:统计图表、空间罗伦兹曲线实验三:相关分析、一元回归模型构建实验四: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实验五:聚类分析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1 8 15.1 15.1 15.1 2 9 17.0 17.0 32.1 3 3 5.7 5.7 37.7 4 5 9.4 9.4 47.2 5 11 20.8 20.8 67.9 6 13 24.5 24.5 92.5 7 2 3.8 3.8 96.2 8 2 3.8 3.8 100.0 Total 53 100.0 100.0 (1)录入数据 定义变量“降水量”,并按表2-3内容输入数据,见图1-10 (2)录入下限值,调用Frequency函数,生成函数值用鼠标选择区域C2到C10,在编辑栏内输入“=Frequency(A2:A101,B2:B10)”;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数组公式”={Frequency(C2:C56,B58:B69)}”,这里要注意“{}”不能手工键入,必须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有系统自动生成,完成后C2:C10将显示如图1-11所示的降水值分布情况。 (3)绘制频数分布图 根据频数值计算频率值,然后在EXCEL表中录入组中值,并把频数、频率复制到组中值并列的单元格里,插入图表,图表类型选用双轴线—柱图,然后绘制频数分布图 实验小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地理数据分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主要表征值。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计量地理学期末样卷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样卷 参考教材《计量地理学》——徐建华主编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 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0.53 B 0.43 C 0.63 D 0.73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地科1311 姓名: 学号:2013113130 任课教师:

实验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要求掌握频数分析(Frequencies过程)、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s过程)、探索分析(Explore过程)。 二.实验时间、地点 2015年5月11日周一19:00,五栋41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下表给出的是1951-1970年实测的由一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试分析田间小区的土壤侵蚀量分布特征,并绘制频数表、直方图,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描述统计量。 年份日期土壤侵蚀量(t/km^2) 1951 9.27 4380 1952 8.26 10130 1953 8.28 2750 1954 6.16 5970 1955 8.23 2510 1956 7.14 1600 1957 8.02 7530 1958 9.11 1770 1959 7.21 17 1960 7.05 1523.3 1961 8.04 0.1 1962 8.08 830 1963 8.28 620 1964 6.26 6540 1965 8.15 12670 1966 8.14 90 1967 6.27 12440 1968 7.17 10733 1969 8.19 180 1970 8.24 384 2.实验步骤 (1)打开相关数据文件,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s Statistics-Frequencies” (2)选择进行频数分析变量。选择“土壤侵蚀量”进入“Variables”列表框, 在该框中将列出所有要分析的变量。 (3)设置输出频数分布表。选中“频数分析”中的“Display frequency tables”, 要求输出变量的频数分布表。 (4)设置输出有关描述统计量。单击“频数分析”对话框下部的“Statistic”按 钮,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需要输出的描述统计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