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书

汉书

汉书
汉书

汉书

重点:《汉书》的史学价值,纪的特点。

难点:选文一一《汉武帝纪》。

解题:

《史记》问世以后,后来又有人相继进行续补工作。就是按着《史记》的篇章,续写汉武帝以后的历史。当时就有褚少孙在做这个工作,西汉后期学者冯商也进行了续写。到了东汉初年,学者班彪,开始续写《史记后传》但是不久班彪死了。班彪死后,他的儿子班固开始继承了父亲的工作继续进行史书的创作工作,最终完成了汉代史学上的又一部史学史学巨著《汉书》。推动了史学的发展。

班固,字孟坚,是班彪的长子,生于东汉建武8年(公元32年)死于永元4年(公元92年)。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又在皇家学府太学读书。在太学,班固熟读儒家经典研究诸子百家学说。善写文章、诗赋、是著名的才子。班固23岁时,父亲班彪死了,班固就从洛阳回老家安陵。一边为父亲守丧,一边整理父亲的遗稿《史记后传》,准备在父亲的基础上研究西汉的历史,进行《汉书》的撰写。

这时,有人在朝廷上告发他,说他在家私自撰写国史,在那时,私写国史,是有罪的,于是班固被押解到

洛阳,关入监狱。尽管班固撰写《汉书》没有什么野心。但他也毫无办法。

这时,他的弟弟班超(就是后来出使西域、建立功勋的班超)赶赴洛阳,直接上书皇帝为哥哥申冤。这时,安陵的地方官也把班固的书稿送到京城。皇帝看了班超的上书,又看了班固的书稿,他明白了,班固没有罪。他反而很欣赏班固的才华,封他做兰台令史(兰台是皇家收藏图书的地方),掌管图书。同时皇帝还让他继续《汉书》的写作。

班固在皇家兰台,继续进行《汉书》的写作,他一写就是20年。这期间,他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创作工作。

当时东汉王朝与匈奴之间进行了战争。到了公元89年,班固被任命为护军跟着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班固跟着大军出塞3000里登上了燕然山。大败匈奴。在燕然山上班固为汉朝大军刻石记功,以示纪念。

但是这时,皇帝对窦宪专权十分不满。公元92年,皇帝夺了窦宪的兵权,迫使他自杀。班固因与窦宪关系密切,被牵连送入监狱,在狱中,班固忧愤不己,凄然而死。

这时,班固的《汉书》大体已经完成,只有其中的表和天文志还没定稿,这个任务就由班固的妹妹班昭来完

满成了。

班昭,又名班姬。她是有名的女才子,写有许多诗赋,由于她丈夫姓曹,时人称她为曹大家(音姑)。丈夫

死后,入皇宫成了皇后和嫔妃的老师。班固死后,皇帝

让她继续完成了《汉书》尚未完成的工作,当时的另一学者马续也提供了一些帮助。这样,班家两代三人用了几

十年时间才把《汉书》这一历史巨著最终完成。

《汉书》又叫《前汉书》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到王莽时期的历史。是后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必读书籍。《汉书》继续沿用了《史记》的纪传体体裁,只是把本纪省作纪,列传叫做传,因为《汉书》有了书名称,又把《史记》的书改叫志,取消了世家全书共纪、传、表、志四部分,共l00篇120卷,70多万字。

《汉书》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写了西汉王朝一朝的历史,后来各个朝代编写史书都以这

种形式为模式。

《汉书》从内容上讲,充满了大量的封建正统思想,宣扬封建神学。神化汉朝皇权。书中记录了大量天人感

应五行灾异的迷信故事,以此来宣扬东汉王朝继承皇位

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但《汉书》对西汉王朝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都

进行了具体而又详细地记述。收录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汉书》和《史记》一样,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汉书》中描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儒生文人、以至侠客、商人、形形色色、异彩纷呈。《苏武传》就是典型的代表。《苏武传》通过描写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在匈奴被扣19年,在北海牧羊,仍不失汉朝使者的气节,刻画了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汉书》是一部十分优秀的著作,得到后世许多人的喜爱。大文豪宋代的苏东坡就十分喜

欢《汉书》,他曾亲自把《汉书》抄写了三篇,能背诵如流。可见《汉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

选文之一:《武帝本纪》

一、《本记》的体例以及特点。《本记》专记帝王的事迹。只记叙大纲。但使用曲笔。借灾异说人事,保存

了一些诏令。

二、串讲课文:

三、重点词汇:举、民爵、算、复、受鬻法、孛。

四、翻译选文2-5段。

选文之二:《百官公卿表》(节录)

重点:西汉百官的结构特点,选文翻译

难点:选文翻译

l 选文百官公卿表选自《汉书.19卷,百官公卿表之

序,概述了先秦各代设官分职的变迁,详细记述了秦汉

官职的设置,表现了秦汉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权职组织

形式,基本上为历代王朝所沿袭。

2 百官公卿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概述了汉

朝的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官员执掌、机构、官职、爵

位等的组成情况。第二部分是表,以列表形式描述了中

央主要机构官员的任官情况。

3 串讲百官公卿表序

4 翻译选文

5 重点词语:大分、绶、秩、掌、禄

选文:《食货志》(节录)

重点:西汉经济制度的概况,赋税制的特点

难点:翻译选文

《食货志》选自《汉书》卷24,《汉书食货志》是

从《史记平准书》脱胎而出,但班固将经济制度记录的重点放在了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上,不像司马迁那样偏重

于工商业政策的叙述。

《食货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叙述了战国、秦、两汉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以及西汉政府在财政上的政策;而下部分则以钱币、盐铁、商业方面的发展为重点。这里选的是上部分。

选文一共有13段:

1段:叙述了战国时期,魏文侯的政策和李悝的改革。

2段:商鞍变法及其成效。

3段:汉初的经济状况。

4段:贾谊的论积贮疏。

5段:晁错的论贵粟疏。

6段:汉文帝的农业政策。

7段:汉武帝前期的财政政策。

8段:汉武帝后期的财政政策。

9段:汉宣帝时的政策及经济的发展。

10段:汉元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1、12段:成帝、哀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3段:王莽时期汉代经济的崩溃。

翻译:选文的13段。

重点词汇:经界、亩、提封、籴、粜、纺绩、贯、校、化牡、代田。

选文之四:《张骞传》

重点:张骞的历史功绩、重点词汇的掌握、选文的翻译。

难点:选文的分析、翻译。

《张骞传》选自《汉书》的61卷。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与中亚、西南亚

关系的加强,具有重大贡献。本篇和《史记大宛列传》相比,叙述更加翔实。

全文共有14段。

1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段:张骞来到了西域的大宛、大月氏。

3段:张骞出使到达的区域与艰苦经历。

4、5段:西域的概况。

6段:张骞建议出使西南夷。

7段:张骞二出西域。

8段:张骞来到西域乌孙。

9一-13段:张赛以后的西域出使情况。

14段:张赛的后人情况。

翻译选文的6、7段。

重点词汇:遁、传、诣、竟、候、报、凿空、树国、羁縻。

思考题:

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与内容上的异同点

2、依据《汉书武帝本纪》,归纳汉武帝定立施行的文化政策

3、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剖析西汉三公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

4、《汉书食货志上》所记赵过代田法透视

5、简析中汉王朝与中亚各古国的往来活动

6、你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

7、简析屯田奏的合理性

8、阅读《汉书》的部分篇章,写出读书札记。

参考书:

1、安作璋《班固与〈汉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汉书·常惠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汉书·常惠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汉书·常惠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 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 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 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因惠言:“匈 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 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 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 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语在《匈奴传》。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 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 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 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 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 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 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

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 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 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 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节选自《汉书·常惠传》) 〔注〕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发骑田车师田:屯田 B.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议:讨论 C.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风:暗示 D.缚姑翼来,吾置王置:处置 D(释放、放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常惠治外有功的一组是(3分) ①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②获单于父 行及嫂居次③乌孙皆自取卤获④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 封惠为长罗侯⑤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⑥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 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注】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答案 A 解析欺负:欺骗,对不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 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 B 解析 A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C项他们/你。D 项于是/乘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汉书·鲍宣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何武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复习课程

何武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何武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 九江太守戴圣,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①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驾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②,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多所举奏,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武后母在郡,遣吏归迎,会

成帝崩,吏恐道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后五岁,谏大夫鲍宣数称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为前将军。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公子,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众人多冤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谥武曰刺侯。莽篡位,免况为庶人。 【注】①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②方伯,商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县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捕羞辱了何显家人。何显发怒。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也应该这样吗!”

外戚传序汉书阅读答案翻译

外戚传序汉书阅读答案翻译 外戚传序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及有新女,而纣之灭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及太任、太姒,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故《易》基《乾》《坤》,《诗》首《关睢》,《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昏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人能弘道,末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况卑下乎! 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成子姓矣,而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 孔子罕言命,盖难言之。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 高祖吕皇后,父吕公,单父人也,好相人。高祖微时,吕公见而异之,乃以女妻高祖,生惠帝、鲁元公主。高祖为汉王,元年封吕公为临泗侯,二年立孝惠为太子。 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及叔孙通谏,用留侯之策,得无易。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长兄泽为周吕侯,次兄释之为建成侯,逮高祖而侯者三人。高祖四年,临泗侯吕公薨。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赵王诛之。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赵相,相征至长安。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入宫,挟与起居饮食数月,帝晨出射,赵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迟帝还,赵王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 ”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 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陈平曰:“何解?”辟强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军,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 ”丞相如辟强计请之,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太后临朝称制。复杀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王建子。遂立周吕侯子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又封诸吕凡六人皆为列侯,追尊父吕公为吕宣王,兄周吕侯为悼武王。 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语在《五行志》。病困,

朱自清《读史记汉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读《史记》《汉书》 朱自清 ①《史记》,汉司马迁著。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景帝中元五年生,卒年不详。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司马谈作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 ②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应试得高第,作了郎中。武帝元封元年,大行封禅典礼,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司马谈是史官,本该从行;但是病得很重,留在洛阳不能去。司马迁却跟去。回来见父亲,父亲已经快死了,拉着他的手呜咽着道:“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作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我作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作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司马迁听了父亲这番遗命,低头流泪答道:“儿子虽然不肖,定当将你老人家所搜集的材料,小心整理起来,不敢有所遗失。”司马谈便在这年死了,司马迁在这年三十六岁,父亲的遗命指示了他一条伟大的路。 ③父亲死的第三年,司马迁果然作了太史令。他有机会看到许多史籍和别的藏书,便开始作整理的工夫。那时史料都集中在太史令手里,特别是汉代各地方行政报告,他那里都有。他一面整理史料,一面却忙着改历的工作;直到太初元年,太初历完成,才动手著他的书。天汉二年,李陵奉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命,领了五千兵,出塞打匈奴。匈奴八万人围着他们;他们杀伤了匈奴一万多,可是自己的人也死了一大半。箭完了,又没吃的,耗了八天,等贰师将军派救兵。救兵竟没有影子。匈奴却派人来招降。李陵想着回去也没有脸,就降了。武帝听了这个消息,又急又气。朝廷里纷纷说李陵的坏话。武帝问司马迁,李陵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李陵也做过郎中,和司马迁同过事,司马迁是知道他的。 ④他说李陵这个人秉性忠义,常想牺牲自己,报效国家。这回以少敌众,兵尽路穷,但还杀伤那么些人,功劳其实也不算小。他决不是怕死的人,他的降大概是假意的,也许在等机会给汉朝出力呢。武帝听了他的话,想着贰师将军是自己派的元帅,司马迁却将功劳归在投降的李陵身上,真是大不敬;便教将他抓起来,下在狱里。第二年,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希图留个后世名。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做了宦者做的官——中书令,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全书才得完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他死后,这部书部分的流传;到宣帝时,他的外孙杨恽才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魏、晋间才简称为《史记》,《史记》便成了定名。这部书流传时颇有缺佚,经后人补续改窜了不少;只有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的有主名,其余都不容易考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汉书》三则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埠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 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汉书_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 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 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 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 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 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 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 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日: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汉书·翼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廩,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躅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签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注】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 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 D.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B.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 C.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生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 D.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

文言文阅读《汉书阅王商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阅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①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丹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足以厚风俗厚:使……淳厚。 B.于是制诏御史于是:仍当作承接连词“于是”解释 C. 数称其议数:屡次 D.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擢:提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官名。战国时管理国军车马之类的官。秦、汉为太子侍从官。B.薨只能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不可称薨。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 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行:巡察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矫:假托 C.干名采誉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锐:锋利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武帝异其文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 弃繻而去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以从民望,干名采誉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 D.终军请缨赴南越,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文言文《汉书》阅读训练(二)

文言文《汉书》阅读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埠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附答案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附答案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则仆偿前辱之责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藏之名山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参考答案: 17、B.A项“俗人”,文中指世俗之人;现在多指庸俗的人。B项,古今都是指不曾。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D项古义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多指卑鄙龌龊。 18、D.A项“就”,前者指“完成”;后者指“受”。B项“俯仰”,前者指“应付周旋”;后者指“低头和抬头”,“俯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C项“责”,前者通“债”;后者指“责备”。D项“累”,都是指“接连,连续,延续”(后句语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9、A.(A项都是代词,作宾语,“莫之夭阏”是宾语前置。B项“以”,前者表示凭借,译为“用”;后者表原因,当“因为”讲。C项“然”,前者表转折的连词,后者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D项“为”,前者作动词,可当“写成、成为”讲;后者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汉书·货殖传》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汉书·货殖传》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谓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

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不得僭大僭:超越本分 B.故上下序而民志定序:先后顺序 C.甘其食而美其服美:认为美 D.工作亡用之器亡:通无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 B. 莫大乎圣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莫辞更坐弹一曲 C. 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D. 非其所习,不相入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于是(先王)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 B.子弟之学(虽)不劳而能 C.是以(国君)欲寡而事节 D.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于)一世之间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先王的制度中,对君王及百姓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逾越。 B.《》中认为,应当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

《汉书》班固 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汉书》班固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汉书》班固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 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注释】: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②饬(ch ) 厉:整治、激励。③更怪: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少好学, 通《春秋》通: 通晓 B. 亲自饬厉, 遣诣京师诣: 派往 C.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荣: 以为荣 D. 文翁之化也化: 教化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 (2) 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3.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 4.文翁立学宫,兴教育,蜀地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种兴学的做法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谈谈。 课外文段答案 1.(2分)B( 诣意为到去) 2.(4分)(1)(2分) 看见蜀地边远偏僻,有蛮夷的风习,文翁就想去引导进化(或引导改进)它。(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陋诱意思的各计0.5分。)(2)(2分)就下令天下各地都设立学宫,是从文翁开始设置的。(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立为意思的各计0.5分。) 3.(2分)文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②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③兴建学宫,倡导学习;④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让其安心学习。(每点0.5分) 4.(4分)变化:前: 蜀地僻陋有蛮夷风(1分);后: 至今巴蜀好文雅或由是大化(1分)。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答内容只要扣住兴学并谈出自己的体会,且言之有理即可计2分。不够合理酌情扣分。

龚遂传阅读答案翻译《汉书·龚遂传》_1

龚遂传阅读答案翻译《汉书·龚遂传》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

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争:争论 B.至于涕泣,蹇蹇亡已蹇蹇:同“謇謇”,忠贞 C.渐渍邪恶所习渍:沾染 D.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翕:安定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

《汉书·货殖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谓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不得僭大僭:超越本分 B.故上下序而民志定序:先后顺序 C.甘其食而美其服美:认为美 D.工作亡用之器亡:通无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 B. 莫大乎圣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莫辞更坐弹一曲 C. 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D. 非其所习,不相入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