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与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4)

(一)建设背景 (4)

(二)人才需求 (6)

二、专业建设基础 (7)

(一)现有基础 (7)

(二)专业优势 (7)

(三)专业特色 (9)

(四)存在的主要差距 (10)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1)

(一)专业建设发展总目标 (11)

(二)人才培养目标 (12)

(三)教学质量与监控目标 (12)

四、建设内容 (13)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3)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5)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17)

(四)教学团队建设 (26)

(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0)

(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 (32)

(七)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与辐射能力建设 (33)

(八)校企合作,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 (34)

五、改革举措 (35)

(一)与软件行业协会、软件研发企业建设互惠多赢的长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 35 (二)突出职业能力养成,确定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5)

(三)实施教学改革,构建“岗位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36)

(四)实施四大工程,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36)

(五)整合资源,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37)

(六)统筹设计,客观评价 (37)

(七)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与辐射能力建设 (37)

(八)联合企业,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系统培养 (38)

六、建设进度与预期绩效 (39)

七、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41)

八、保障措施 (42)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

徐翠娟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项目副组长:

杨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带头人副教授

韩建军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世宽黑龙江中软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项目组成员:

王琼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张春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吴奇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宋磊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初世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宿佳宁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

李晓会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

李强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部经理于天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伟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公司软件部部长沙宁黑龙江省瀚博软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一、建设背景与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十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步入了成长的“黄金十年”。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又发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国发【2011】4号文),从投融资、税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资源培养、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为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对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总收入达到1.33亿元,同比增长31%。在自主创新能力上不断增强,应用水平和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了行业需求,技术先进的一些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我们两化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数据,2010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了8万件,十一五期间登记量翻了两番,平均增速达到37%。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产业积聚效应明确,区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国软件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的提升,有效的促进了产业积聚发展和创新提升。中心城市已经成为了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2010年全国四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收入达到10643亿元,同比增长了32%,占全国的比重为80%。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成为了软件企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50%以上。产业发展状况是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大企业培育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软件服务化和网络化的驱使下,云计算移动的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带动了软件技术服务业有一个多性的增长。据统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别达到了1233和2178亿元,同比增长了37.2%和44.6%,高于全行业的5.9%和13.3%的百分点。服务的比例在软件业

收入当中是逐渐提高的趋势。

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时期,软件产业的发展关系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推进量化深度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十二五”时期要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加快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国际上看,全球软件产业格局充分洗牌,成为了我们后发国家实现追赶和跨越带来更大的机遇,软件技术和产业的格局正在孕育新一轮的重大调整,一方面跨国公司原有的技术垄断受到了挑战,对后发国家的技术锁定效应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是云计算为代表的模式的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软件技术创新速度将明显加快,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的涌现。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给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作为后发国家,拥有大国优势,有庞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未来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五化”,分别是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化、融合化。

为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黑龙江省政府结合地方区域特点,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软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体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我省人才和技术优势,支持我省具备条件的院校创办软件学院或信息技术学院,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向软件倾斜,采取超常规措施,力争把我省建成软件产业强省。

2、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哈尔滨市政府十分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突破口,利用现有的优势,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核心园区、一个培训中心和一个技术支持平台,培育一批服务外包规模企业,培育一个示范区,建设一个服务外包公共服务网站。充分发挥我市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加工的优势,重点承接国内外空间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数据加工服务外包业务,逐步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哈尔滨市确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哈南工业新城中计划建设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的“中国云谷”。“中国云谷”是哈南国际数据城,规划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应用创新研发基地、企业孵化基地等。主要发展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新媒体影视制作和动漫制作产业,将吸引国内外IT领军企业、云计算战略投资者及产业链相关

企业入驻。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毗邻哈南工业新城和中国云谷,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为推动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便利的地理条件。(二)人才需求

1、行业人才要求

据专家预测,全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扩大到42.5万人左右。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严重不足,适合于国际市场的从事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极为短缺,人才问题已经成为软件外包行业的一大瓶颈。

软件企业中的开发人员基本上分为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师、程序员三类。这三类人员应呈现金字塔结构,即越高级的工作,从事的人员越少,而底层的开发人员要占据绝大部分。哈尔滨乃至全国软件企业急缺两种人才:一类是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高端人才,他们应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项目组织能力。另一类就是“蓝领”人才,他们应具有熟练的编程操作能力。软件企业的“蓝领”人才主要承担编写程序、录入数据、测试软件、整理文档、安装调试等工作。同时,企业还要求这些人员承担制订计划、控制质量、绘制模型图、记录程序差错、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通过对黑龙江中软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朗威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的调研,预计五年内,本市每个软件企业对软件蓝领的需求平均在5至10名左右,有些企业近一年内对人才的需求在百人左右,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将为哈尔滨软件企业提供具有高端技能的软件蓝领。

2、区域人才要求

作为“塔基”的软件蓝领,由于基数大、层次低,不可能依赖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只能通过本地培养得以实现。为了主动适应哈尔滨市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学生就业面向软件程序设计、编码、测试、维护、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软件的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哈尔滨软件企业提供具有高端技能的软件蓝领。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现有基础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的哈尔滨机电工程学校,学院2002年由哈尔滨市属七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学院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内涵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我院2004年开始设置软件技术专业方向,2005年软件技术专业开始正式招生,累计毕业生356人,现在校生206人。

软件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企业兼职教师6人。专任教师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名,讲师3人,助教2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硕士在读5人。师资队伍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师资队伍组成人员一览表

近三年的新生平均报到率为85%,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为90%,就业平均对口率达82%。

(二)专业优势

软件技术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多次在全省软件编程大赛中获得奖项,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软件企业中,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现已初步形成了软件专业的优势。

1、形成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软件技术专业与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培训专业教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企业学校合作完成从招生到就业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关系。

2、初步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与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所有专业核心课程按照项目贯穿内容实施教学,每个学期设置阶段性实战项目,由校企共同组织教学,第五学期设置综合性实战项目,所有项目均为企业真实项目案例。通过不间断的项目训练提高学生实际项目工程经验,实现与就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3、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软件技术专业普遍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实施过程符合软件开发流程。按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项目分配方式、项目评价过程组织教学,编写了多部校本教材。2010年《Java项目实战》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自2006年起,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全省高职高专软件编程大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学生就业取得重大突破,2011届毕业生全部高薪就业,这届毕业生现最高薪资已达10000元。

4、建立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软件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6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硕士在读5人;黑龙江省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77.8%。专业带头人为省级名师,专业负责人为院级教学新秀。

5、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软件技术专业现有软件应用技术、软件开发、软件调试技术等20个专业实训室,完全满足软件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本专业与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朗威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训场所,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搭建坚实的平台。

6、社会服务成绩显著

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合作。先后为黑龙江中软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进行了100人次300学时的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java软件工程师项目培训,培训效果良好。先后为学院网络中心、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新禾公司、黑龙江创事达科技公司等企业进行6个软件项目开发。与哈尔滨第一职业高中、第十三职业高中、哈尔滨技术学院开展对口支援项目,先后培训教师15人。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1届99名应届毕业生后跟踪调研的报告,获知软件技术专业的信息如下:软件技术专业就业竞争力指数96.3%;就业率100%;平均月收入3476元;用人单位规模:50人以下占20%,51-300人之间的占38%,301-1000人之间的占24%,1001人以上的占18%;对母校的满意度91%。

由以上数据可见,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前景非常可观。

(三)专业特色

软件技术专业初步实施了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双方合作,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

1、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紧密贴近软件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结合毕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由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我校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

2、校企合作,共建多方共赢体制

校企合作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教学评价、共同负责学生就业。最后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共赢。

(1)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到与职业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的职业导向训练课程,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

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团队精神的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建设、IT 活动月活动等。

(2)实施教师培养工程,促进师资教学技术共同提升

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寒暑假专任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培训、实践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的技术水平。同时,企业教师经过严格的教学方法培训,提高企业教师教学能力。

(3)校企共同实施教学,促进学生技能快速提升

课程体系中阶段性项目、实战项目等课程由企业和专任教师共同实施,教学效果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评价。课程教学以学校教学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为辅。

实施分层次教学。在第五学期进行筛选,按学生综合成绩选择前50%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企业人员组织的项目实战,学校专任教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同时学习企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过程。另外50%学生由校内教师负责教学工作,企业教师负责部分指导。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

(4)实施优秀生培养计划,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提高专业的知名度,校企联手实施优秀生培养计划。每年寒暑假选派优秀学生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企业真实项目训练,校企共同管理学生,完全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经过多年的训练,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5)校企携手促进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利用企业优质的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对学生简历撰写指导、组织模拟面试等工作,对学生全程就业推荐并指导,确保学生有效就业。

(四)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在探索过程中,合作企业的范围还不广泛,合作企业的数量还有待增加;二是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实训条件缺乏仿真企业运行的技术研发实训室;四是社会服务能力的辐射范围有待开发的空间。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发展总目标

1、总目标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成立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共同制定校企研互惠的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岗位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引企入校、推校进厂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的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同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行之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反馈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中国云谷”,提高软件技术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联合中职、软件企业,共同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系统培养平台,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专业。

2、具体目标

(1)构建校企互惠多赢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化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项目,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共同实施教学,达到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组织各项课余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2)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实施学校与企业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推荐学生就业。

(3)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岗位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建设教学资源库,全面实施项目导向教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4)完善教师评聘制度,打造一流“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实践课程比例,加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5)构建“四化”实训平台,强化实践育人

探索实施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

学化、教学过程实践化、研发中心市场化,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6)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就业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评价制度,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7)校企共建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与辐射能力

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软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岗位技能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加强教育资源开放力度,进行对口院校支援,提高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8)校企合作,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

与中职、软件企业合作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系统培养平台,统筹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Andriod开发等能力,面向在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Andriod开发等岗位上,从事软件开发、实施、维护、数据库开发、Andriod开发等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两年的建设,使专业规模在校生稳定在260人左右,专业群规模达到600人,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5%,专业就业质量大幅提高,专业对口率达到88%以上,企业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教学质量与监控目标

1、教学质量目标

培养职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满足软件企业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发展前景,具体标准是:专业设置合理、培养模式新颖、课程体系健全、育人环境一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师资队伍雄厚、学生素质优良、就业质量上乘、专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2、监控目标

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岗位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力争“双证书”比例达100%;开发项目导向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建立1个仿真实训基地和1个研发中心;扩展5个校外实训基地,在2个企业中建立“厂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1名后备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建立15名左右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成100%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项,两年内免费培训企业员工岗位技能50人,每年支援1次对口院校专业建设;建立学工办为主体,企业、教师及学生为辅助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建立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库;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系统培养平台。

四、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成立软件技术专业理事会,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宜。

(1)组织机构: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企业代表及学院相关人员组成,下设校企合作委员会。

(2)主要职责:

制定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研究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宣传;

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2、制定管理制度

(1)一方面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

(2)《软件技术类专业群校企合作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企业教学管理办法》等。

3、合作企业利益保障

(1)合作企业优先参与本院组织的产学研结合活动,合作开发应用技术项目,得到资金支持或费用减免。

(2)合作企业优先挑选毕业生。

(3)优先安排合作企业的员工轮训及其客户培训。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设

(1)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共同对学生实施完整的、企业真实的软件“项目”,项目所需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技能教学之中,校企合作项目如表2所示。

(2)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组建软件技术专业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讲座和专业教师技术指导;组织学生参加IT活动月编程大赛,校企共同辅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抗挫能力。

(3)校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拓展训练、组织模拟招聘会、到软件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

(4)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收集学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信息,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表2 校企合作项目表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资金预算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资金预算如表3所示。

表3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市场调研与岗位工作任务需求分析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软件开发工作过程及市场需求分析,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适合高职毕业生从事的三个岗位类别,即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Android开发。

并通过现场调研确定每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人才培养规格:具备完善健全的、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需求的通用能力,具有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团队合作与组织协作能力,满足软件工业化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软件技术人才。

2、构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密切与企业联系,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由哈尔滨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程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提供真实的项目资源、教学案例,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教师参与企业项目、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由企业负责策划专业认知、企业文化讲授、企业实训、模拟招聘等推进素质教育的活动,共同实施专业教学;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共同负责学生就业;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校企双主体”模式如图1。

图1 “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企校合作,共同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

与鑫联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教学过程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第一学期3周为入学素质教育时段,13周为校内专任教师完成常规教学时段;第二、三、四学期14周为校内教师完成常规教学时段,2周为企业兼职教师完成实践项目训练时段;从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假期由企业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真实项目训练;第五学期的12周为校内教师完成常规教学时段,4周为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真实项目训练时段;第六学期为企业兼职教师完成顶岗实习时段。

4、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经费预算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经费预算如表4所示:

表4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开发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企业技术应用水平,并根据岗位任职动态要求实时调整和完善。

(1)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

软件技术专业在原有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培养基础上,根据行业需求变化,新增初次就业岗位Android工程师和迁移岗位软件架构师。形成软件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图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岗位描述

初级程序员、Java工程师、Android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4类岗位为专业初次就业岗位,软件架构师岗位为学生就业后可持续发展的迁移目标岗位。

(2)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能力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活动和职业成长规律归纳提炼出本专业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18项;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围绕Java应用开发、数据库应用开发、Android开发三大核心技术,引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等相关标准,构建“岗位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归纳出15门课程及6个实战项目。精心打造核心课程,实现建设省级精品课一门、院级精品课三门。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3所示。

(3)专业教学进度安排

依照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本着夯实专业基础领域、强化核心领域、适度介绍扩展领域的原则,具体课程教学实施时间图如图4所示(标注★者为核心课程)。

核心能力

图3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概述软件的技术方案设计.doc

软件开发技术方案 Xxxx有限公司2018年6月13日

1.开发框架 开发的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基于JavaEE,技术成熟稳定又能保持先进性。采用B/S架构使系统能集中部署分布使用,有利于系统升级维护;采用MVC 的开发模式并参考SOA体系架构进行功能设计,使得能快速扩展业务功能而不会影响现有系统功能的正常使用,可根据实际业务量进行部分功能扩容,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系统功能隔离运行,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图1.开发框架与体系结构图 1.1.web端技术栈 (1)前端采用elementUI/jquery/bootstrap/vue实现,前端和Controller交换数据基于json格式。 1.2业务端技术栈 (1)业务端基于springboot、springMVC、JPA、SpringData技术栈构建,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采用springCloud构建。 (2)四层分隔:controller(Facade)/service/dao/entity,其中fa?ade主要用于生成json,实现和前端的数据交换。 (2)命名: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各层包名,各层一致。 2.系统安全保障 2.1 访问安全性

权限管理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式,必须是合法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系统(用户认证),且必须具有该资源的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该资源(授权)。 我们系统设计权限模型,标准权限数据模型包括:用户、角色、权限(包括资源和权限)、用户角色关系、角色权限关系。权限分配:通过UI界面方便给用户分配权限,对上边权限模型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策略根据角色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角色的变化性较高,如果角色修改需要修改控制代码。 而基于资源的权限控制:根据资源权限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资源较为固定,如果角色修改或角色中权限修改不需要修改控制代码,使用此方法系统可维护性很强。建议使用。 2.2 数据安全性 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比较常用的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如设置成端口8080只有自己的电脑能访问。应用系统层面通过登陆拦截,拦截访问请求的方式。密码不能是明文,必须加密;加密算法必须是不可逆的,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密码。密码的加密算法{ MD5--不安全,可被破解。需要把MD5的32位字符串再次加密(次数只有你自己知道),不容易破解;加密多次之后,登录时忘记密码,只能重置密码,它不会告诉你原密码,因为管理员也不知道。 3.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本公司项目基于敏捷过程的方式组织,项目计划基于需求和团队反复讨论的过程。在开发系统时都经过了解需求,开需求分析会议,确定开发任务,推进开发进度,测试,试点,交付等开发步骤,其中具体内容有: 1,了解需求:跟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过滤,最后整体成需求文档 2,需求分析会议:也就是项目启动会议之后要做的事情,对拿来的需求进行讨论,怎么做满足需求。主要对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让开发,产品,项目都熟悉整个需求。

信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XX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建设项目 解决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1.1 文档目的 (4) 1.2 背景与建设目标 (4) 1.3 设计规范与约束 (4) 1.4 参考资料 (5) 1.5 述语 (5) 2 架构需求分析 (6) 2.1 消费贷关键业务场景分析 (6) 2.1.1 场景:申请 (6) 2.1.2 场景:电核 (6) 2.1.3 场景:审批 (7) 2.1.4 场景:面签 (8) 2.1.5 场景:还款计划与费率计算 (9) 2.2 消费贷业务特征 (9) 2.3 设计目标与原则 (9) 3 架构设计 (11) 3.1 系统业务架构 (11) 3.1.1 业务模式 (11) 3.1.2 业务流程 (11)

3.1.3 功能划分 (12) 3.2 系统逻辑架构 (13) 3.2.1 功能层次划分 (13) 3.2.2 功能层次关系 (14) 3.3 系统技术架构 (15) 3.3.1 子系统划分 (15) 3.3.2 技术选型 (17) 3.3.3 技术架构分层 (17) 3.3.4 关键技术点 (19) 4 功能设计 (23) 4.1 功能模块划分 (23) 4.2 功能结构设计 (24) 5 非功能设计 (27) 5.1 性能设计 (27) 5.2 安全设计 (27) 5.3 容错设计 (28)

1概述 1.1文档目的 《架构设计说明书》用于确定消费信贷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业务功能结构、技术方向、以及设计原则,为后续阶段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开发以及测试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 消费信贷系统主要针对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消费信贷部门的业务运营需求而设计,本说明书将从消费贷业务特征分析为切入点,从业务架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等多个维度,逐步分析采用何种技术架构可以在最大程度地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发展变化。 1.2背景与建设目标 基于国内整体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和银行关注消费金融的程度,以及国家加速发放消费金融牌照的趋势,为了能够抢占消费系统服务市场份额,特别研发新一代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消费系统建设整体目标如下: 1、建立先进、有效、多类型的进单渠道,并建立与渠道的沟通方式,以扩大与外部合作机构、消费者的联系和服务质量;扩大客户群体和异地服务的能力。 2、为了支持消费贷款业务短、平、快、业务量大等情况,建立适合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统计分析、监测、审批、控制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供存储、汇总、收集、反映,为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监控、决策、分析、预警等功能,为信贷业务的创新、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3、高效的影像审批流程:通过消费信贷管理系统和影像系统的整合,以及通过系统提供在线通知、在线打印等自动化功能,实现业务审批模式的突破,满足消费业务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港口电气设备 姓名:万金华 部门:电气工程系 2012 年10 月2日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港口电气设备》是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相关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口电气控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同时由于生源的数量及素质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亟待变革,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向纵深推进。 当前依据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港口特色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3~5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在全国港口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建立新课程标准 根据港口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符要求,准备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现状,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调整当前课程内容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以突出职业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化工学结合课程,并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现有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和当前的港口的电气控制技术严重脱节,为此教材建设已刻不容缓。新教材编写已经立项,相关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新教材在原有基础上除了保留低压电器及电机基本控制电路,大幅压缩港机设备中“继电器-接触器”这一淘汰控制技术,增加PLC-变频控制技术,并补充多种港机电控系统原理的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软件的技术方案设计

软件开发技术方案 Xxxx有限公司 2018年6月13日 开发框架 开发的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基于JavaEE,技术成熟稳定又能保持先进性。采用B/S架构使系统能集中部署分布使用,有利于系统升级维护;采用MVC的开发模式并参考SOA体系架构进行功能设计,使得能快速扩展业务功能而不会影响现有系统功能的正常使用,可根据实际业务量进行部分功能扩容,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系统功能隔离运行,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图1.开发框架与体系结构图 web端技术栈 (1)前端采用elementUI/jquery/bootstrap/vue实现,前端和Controller交换数据基于json格式。 1.2业务端技术栈 (1)业务端基于springboot、springMVC、JPA、SpringData技术栈构建,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采用springCloud构建。 (2)四层分隔:controller(Facade)/service/dao/entity,其中fa?ade主要用于生成json,实现和前端的数据交换。 (2)命名: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各层包名,各层一致。 系统安全保障 2.1 访问安全性 权限管理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式,必须是合法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系统(用户认证),且必须具有该资源的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该资源(授权)。 我们系统设计权限模型,标准权限数据模型包括:用户、角色、权限(包括资源和权限)、用户角色关系、角色权限关系。权限分配:通过UI界面方便给用户分配权限,对上边权限模型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策略根据角色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角色的变化性较高,如果角色修改需要修改控制代码。 而基于资源的权限控制:根据资源权限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资源较为固定,如果角色修改或角色中权限修改不需要修改控制代码,使用此方法系统可维护性很强。建议使用。 2.2 数据安全性 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比较常用的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如设置成端口8080只有自己的电脑能访问。应用系统层面通过登陆拦截,拦截访问请求的方式。密码不能是明文,必须加密;加密算法必须是不可逆的,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密码。密码的加密算法{ MD5--不安全,可被破解。需要把MD5的32位字符串再次加密(次数只有你自己知道),不容易破解;加密多次之后,登录时忘记密码,只能重置密码,它不会告诉你原密码,因为管理员也不知道。 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本公司项目基于敏捷过程的方式组织,项目计划基于需求和团队反复讨论的过程。在开发系统时都经过了解需求,开需求分析会议,确定开发任务,推进开发进度,测试,试点,交付等开发步骤,其中具体内容有:1,了解需求:跟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过滤,最后整体成需求文档 2,需求分析会议:也就是项目启动会议之后要做的事情,对拿来的需求进行讨论,怎么做满足需求。主要对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让开发,产品,项目都熟悉整个需求。 3,确定开发任务:根据敏捷开发法则,需求变成一个一个功能点之后就是安排开发任务了。根据团队现有的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节点 4,推进开发进度:在开发的实际过程中,注意节奏的把控,注重功能点完成的时间点。 5,每一个功能点完成之后都会有测试工程师进行单元测试。 6,6,试点单位进行试用,然后解决问题。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0120703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小组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独立开展中药的检验工作,具备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依法检验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中药质检、中药验收、中药调剂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在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应根据企业、社会的需要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思想。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提高学生的中药质量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胜任中药产地收购、入库质量验收、仓储养护、出库复核、中药生产投料、中药调剂等职业岗位的一项主要实践能力——中药真伪优劣鉴别能力,熟练运用中药鉴定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管理。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 3、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校企共建,必须充分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调研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调研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改革,本课程的建设应打破以往教师不深入企业,闭门造车的课程建设方式。课程应当如何建设,中药企业及从事中药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因此,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充分听取和采纳中药企业的意见,只有他们的参与才有可能建成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课程,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中药人才。通过与重庆天绿药物资源科技开发公司、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C/S、B/S、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最全面的门户网站架构设计方案

前台门户网站架构 设计方案 北京宽连十方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12-7

目录 1设计思路 (3) 2系统结构 (3) 3网络规划及性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网络架构 (8) 3.2网络架构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余,保障平台服务 (8) 3.2.2采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8) 3.3系统测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系统处理能力要求 (34) 3.3.2业务处理能力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系统话务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配置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WEB服务器集群性能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WEB服务器集群内存性能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网络带宽 (35) 4性能模拟测试及性能推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测试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1个客户端模拟不同线和并发请求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10个客户端请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结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根据测试结果推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设备清单 (35) 4.5.1硬件设备配置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设备技术规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平台扩容的建议 (35)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房产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2015 年7月 版本控制

一、前言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2.2架构定义 2.3架构说明 2.4软件逻辑结构 三、具体功能简述 3.1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 3.2多语言解决方案 3.3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 3.4报表&打印方案 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 五、系统网络结构 六、开发管理层面

一、前言 一个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 ●高性能 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的性能,支持最大的并发性。 ●健壮性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的和无缺陷的。现在的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的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的稳定通过良好的代码和完备的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低成本 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 2.2架构定义 本架构以XML为整个系统的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 2.3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 Erp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的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

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Erp应用系统。 2.3.1 适配器 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 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的其它服务。 2.3.2 资源仓库 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的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的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的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 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的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的接口描述、服务的业务特性、服务的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的QoS属性。 2.3.3 连通服务 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的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的骨干。连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的双向交互、代理之间的通信、代理之间的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 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的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的,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 2.3.4 流程服务 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支撑的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的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的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 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的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的任务操作,它支持的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的,多方合作操作的业务过程。 2.3.5 交互服务

齐鲁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齐鲁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全面的基础建设,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有用有效的好课程,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打造一流课程,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建设优质课程体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 为培养“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每个专业每年遴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行重点建设,前期学校组织各学院(部)申报,并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将资助经费进行建设。通过“先学院内重点建设、后校内立项建设、再学院内推广逐步铺开”的建设思路,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同时,在立项建设的项目中,推选出具我校特色的优秀课程,资助经费进行慕课的录制,并优先向公共平台推广。 二、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范围聚焦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 干课程,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引导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积极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水平,夯实专业的办学基础,增强专业的发展后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对全校课程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建设50门左右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覆盖学校招生的大部分本科专业,并带动各专业其它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具我校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软件架构设计》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0>

目录 1. 文档简介6 1.1 文档目的6 1.2 文档范围6 1.3 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6 1.4 参考资料7 2. 架构描述方式7 2.1 架构视图阅读指南7 2.2 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7 3. 架构设计目标8

3.1 关键功能8 3.2 关键质量属性8 3.3 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8 4. 架构设计原则9 4.1 架构设计原则9 4.2 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9 4.3 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9 5. 逻辑架构视图10 5.1 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11 5.2 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11 5.3 重要设计包12

6. 开发架构视图12 6.1 Project划分13 6.2 Project 1 14 6.2.1 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14 6.2.2 程序单元组织14 6.2.3 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15 6.3 Project 2 (15) 6.4 Project n (16) 7. 运行架构视图16 7.1 控制流组织16 7.2 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17

7.3 加锁设计17 8. 物理架构视图18 8.1 物理拓扑18 8.2 软件到硬件的映射19 8.3 优化部署19 9. 数据架构视图20 9.1 持久化机制的选择20 9.2 持久化存储方案20 9.3 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21 10. 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21

1.文档简介 [帮助读者对本文档建立基本印象,并为阅读后续内容扫清障碍。] 1.1文档目的 [文档目的,非项目目的。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本小节应指明文档针对的读者对象,最好列出各种读者角 色,并说明每种读者角色应该重点阅读的章节。] 1.2文档范围 [文档的Scope,非项目的Scope。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 1.3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集中列举文档中的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课程建设方案

英语专业《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3篇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3篇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3篇篇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为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计划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三期,在五年内完成,一期建成 10门左右,二期建成30门左右,三期在全院所有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全面铺开,第一、二期建设课程学院提供每门4000元的资金支持。 三、建设内容 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

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专任教师要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下厂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建成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注重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 重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