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地铁车站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XX地铁车站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XX地铁车站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XX地铁车站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2)

工程简介 (2)

场区地质水文情况 (2)

3. 降水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 (5)

.降水方案及设计参数 (5)

]

施工技术要求 (6)

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 (8)

4.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 (8)

管井施工 (8)

排水管线及电缆敷设施工 (9)

验收标准 (10)

/

5. 施工组织 (10)

施工平面布置 (10)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0)

6. 施工质量控制 (12)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12)

质量保证体系 (12)

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13)

质量保证措施 (17)

"

质量控制程序 (18)

7. 安全生产、卫生保健与消防安全 (22)

安全生产 (22)

卫生保健 (28)

消防安全 (29)

8.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30)

工程危险性分析 (30)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0)

{

事故报告及处理 (30)

应急响应 (31)

应急物资及装备 (32)

预案管理 (33)

预案修订与完善 (33)

9.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3)

文明施工目标 (33)

文明施工管理方针 (33)

>

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34)

文明施工组织管理制度 (34)

场容布置 (34)

防止对大气污染 (34)

防止水环境污染 (35)

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35)

限制光污染措施 (35)

废弃泥浆、管材及降水井的处理 (35)

`

材料设备的管理 (36)

施工现场卫生 (36)

降耗节能措施 (36)

10.异常水处理措施 (37)

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 (37)

潜水残留水处理措施 (37)

11、降水工程施工配合 (37)

与业主、监理方的配合 (37)

;

与土建施工方的配合 (38)

与降水设计方的配合 (38)

与其他相关单位配合 (38)

12.附图 (39)

1. 编制依据

《XX地铁二号线XXX站(212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站结构设计图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降水施工设计图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09-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JG46-20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职业与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 121-9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GB 50205-2001)

《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土建篇)》(QGD-001-200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13-2005)

市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和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2. 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XXX站位于XXX西侧并与之平行,基本呈南北走向。车站主体东侧为美林园小区,东南侧为美林园小学,西侧为大片温室绿地,北侧为XX市甘井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车站总长,设计起迄里程为DK29+~DK29+。XXX站主体分两部分,一部分客运线,另一部分为存车线。客运线标准段宽度为20.5m,加宽段宽度。XXX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客运线段分站厅层和站台层,存车线段分层只以横梁隔断。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和1个紧急疏散出入口以及2组风亭。1号出入口设置于温棚区;2号出入口位于车站东南侧,沿张路设置。3号出入口下穿XXX设置于美林园小区门口附近;紧急疏散口位于1号出入口西侧;车站两组风亭均为矮风亭,沿线路方向布置。

场区地质水文情况

XXX站位于XX市XXX西侧,地貌为冲洪积平原,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面高程~,拟建车站附近为XXX主干道,DK29+490处有一宽约的明渠斜穿车站,车站施工对道路行车并无太大影响。站址内普通建筑物较多,局部地下管线较为复杂。

本站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Q4al+pl),下伏震旦系南关岭组泥灰岩(Zwhn)。

地层划分主要考虑地质成因、时代以及岩性,划分依据根据野外原始编录、土工试验结果,同时参照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化。各层土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人工堆积层(Q4ml)

①1素填土:灰色,褐黄色,以粘性土为主,混10-30%左右角砾、碎石,局部含少量建筑及生活垃圾,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该层仅在个别钻孔中未揭露,层厚~,层底标高~。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③5粉质粘土:灰褐-黄褐色,湿,可塑状态,含少量碎石、角砾及铁锰氧化物,该层于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层底标高~。

③7碎石:黄褐色,湿,稍密状态,石英岩碎石一般粒径20-60mm,含量60%左右,分布不均匀,粒间孔隙由粘性土充填,该层于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层底标高~。

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

⑤4粘土:棕红色,湿,可塑状态,含10-15%碎石、角砾,碎石成份为石英岩和灰岩,该层于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层底标高~。

4)震旦系南关岭组泥灰岩(Zwhn)

⑾5全风化泥灰岩:黄褐-灰黄色,散体结构,岩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土状。该层于部分钻孔揭露,层厚~,层底标高~。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⑾6强风化泥灰岩:灰黄色,碎裂结构,岩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局部有溶蚀痕迹。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粘土质矿物。该层于部分钻孔揭露,层厚~,层底标高~。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⑾7中风化泥灰岩:灰色,块状结构,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夹方解石脉,局部有溶蚀痕迹。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粘土矿物。揭露层顶高程~,层顶埋深~。根据岩石抗压强度结果,本场地中等风化泥灰岩为较软岩,岩芯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级。

⒁1溶洞:溶洞为泥灰岩溶蚀形成的,全充填粘性土及灰岩碎石、碎屑,软塑-可塑状态。该层仅于ZD-ZQL-31、ZD-ZQL-38、ZD-ZQL-40号钻孔揭露。揭露洞高~米,揭露洞顶埋深~米,揭露洞顶标高~米,揭露洞底标高~米。

XX市的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气温较高,降雨集中,较多。气候和降雨量随冬、夏季风的转换而变化。每年5-9月份为雨季。

本场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下部及碎石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中风化泥灰岩的裂隙以及溶隙中。稳定地下水位埋深~,水位高程~。年水位变幅1~3m。

本区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汇入地表径流排泄以及人工开采,地下潜水埋藏较浅地段,有蒸发排泄,其余地段地下水埋深超过极限蒸发深度,不存在蒸发排泄。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化学侵蚀,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详见“XXX站车站主体地质剖面图”、“XXX站附属结构地质剖面图”。

3. 降水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

.降水方案及设计参数

3.1.1降水方案

根据勘察资料、现场施工场地条件、地下管线情况、现场构筑物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确定降水方案如下:

①车站主体采用集水明排和井点降水方案。

②由于车站靠近路边,且四周有建筑物,因而在车站四周布置监控量测点,根据基坑开挖过程中水位的变化,对各降水井抽水情况进行合理有效控制。

3.1.2 降水设计参数

根据上述计算分析结果,确定降水设计参数见表3.1.3-1

表3.1.3-1 XXX站降水设计参数表

注:

(1)管径为:外径/壁厚;

(2)管井内安装潜水泵,施工中应根据井内水位下降情况及时调整泵量,以满足降水需求。

降水井布置详见“XXX站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管井结构详见“XXX站降水井结构图”。

3.1.3降水排水设计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明挖基坑动测有一条Ф600mm雨、污合流管,可供降水期间基坑东侧降水井排水用。基坑西侧无现成地下排水管网,需临时建一条通向排污明渠的地下排水管线。排水方式可采用集水管方式,也可以采用单井直排方式。

设计排水管主管(集水管)采用Ф377mm钢管。部分降水井可能采用明排,部分采用暗排,暗排管线应做防锈处理和冬季保温措施。考虑到结构围挡内场地占用情况,其排水管线采用暗排,每个暗排井点做一个工作井,主管线和支管线均埋置于地面以下800mm。出水管、支管和主管用单向阀连接,防止停泵时水倒流,然后恢复路面。水从支管流经主管汇到雨水井,雨水井要做一工作井,采取暗排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