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机械学院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机械学院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机械学院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机械学院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机械工程学院简介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为适应山东经济建设对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龙头的制造技术类专业群,主要有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五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学校的重点专业。机械制造技术类专业为目前社会就业“绿牌”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则是当前社会紧缺人才需求专业之一。按照专业设有数控技术教研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塑性成型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18人,有10名教师是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具有硕士学位的27人。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学校投资3500万建成了1200平米生产性实训车间,购置了包括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快速成型机等适用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学院建有国家数控技术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国家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华中数控山东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项目考试点、山东省数控加工仿真鉴定考试单位。还有机械制造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中心、数控技术仿真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中心、机械原理实验室、公差实验室、材料机械性能实验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00万元。学

院先后与中国重汽、山东浩信、山东法因、山东青能动力等23家知名企业签署实习就业协议。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95%以上毕业生取得了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涌现出在坚持与提升中成长的 05级李冰,已任生产部经理。是金子就会发光 06级苑嗣欣为济南美鹰炊具厂设计出“双动双速和面机”企业奖励他130平米住房。在山东法因数控的05级申发强月薪达4000元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先后取得了国家级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级大学生机电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院被授予“山东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称号。完成省级教研课题2项,在研国家级、省级教研课题3项,在研校级教研课题4项。同时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主编《机械制造基础》等12部规划教材。数控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数控编程与加工原理》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几年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工作成果奖3项。完成山东省科协组织的节能减排科研项目《油田抽油杆防偏磨机构二次开发》及《雕刻加工中心研制开发》、《视频钻》、《矿井安全门》等横向课题10余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专业的发展。

学院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2009年,08级机制一班获得山东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07级俞桂华同

学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010年,08级许际鹏等同学获市优秀学生称号;08级数控6班获得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07级数控2班王蒙同学获得“济南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机械工程学院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谐发展 摘要 大学生是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较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培养和造就适合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全面发展”,树立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协调发展”,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高校,人才培养 1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科学的轨道健康运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发展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一种科学提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的历史重任。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提升人才培养理念,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2我国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缺陷 2.1 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方面还没有完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更准确的说是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

育区别于其他各项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也决定了高校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的所有活动的指向。而事实上,某些高校在认识上存在模糊,以至于许多教育行为偏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表现出粗浅化、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等不良倾向。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为现代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并最终落实到这个目标上来。 2.2 在人才培养工作绩效的评价方面,存在就业率至上的错误倾向 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绩效的评价包括数量、质量和效益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其中质量是核心。对人才质量的评价必然涉及到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质量观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只能是一个,那就是看是否实施全面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教育的社会性、阶级性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功能不是抽象的,教育的价值功能不仅体现在促进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上,而且还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上,二者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为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人类理性的理想社会。 因此,评价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绩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才质量观为核心标准,按照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功利价值与目的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从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脱离,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而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科学教用科学发展观审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培育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当今世界面临着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霸权问题、战争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色情暴力问题、恐怖主义活动问题等,无不与人文精神的衰落有关。在现代物质文明如此丰富多彩和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和精神

0---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5.10)

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资(通)12--000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本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知识和技能提高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工作原则 *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坚持“重实际、重实效、按需培训”的原则,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能提升与岗位复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持有证书作为使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全体员工”的原则,更新培训工作服务理念,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方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培训思路,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目标到“十二五”末: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大幅度增加高级工总量,增加各类高技能人才人,使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渐趋合理。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选送外培训高技能人才名,培养名具有企业特有专业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引进紧缺急需型高技能人才名,其中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名。 —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占工人队伍的比例提升10%左右,技师及以上等级提升6%左右。 三、实施八项工程 1、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 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今后两年在全公司评选表彰名“技能大师”、50名“首席技师”、300名“公司技术能手”,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专项技能的拔尖型高技能人才。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公司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带动我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 结合我公司生产及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以良好的条件吸引高技能人才来企业工作。积极利用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条件,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其它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我公司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缓解我公司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建立浙江公司高技能人才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VIP专享]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作为校园文化的窗口———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它包括校园的整体设计,景物设置,绿化布局,校园卫生状况及人文环境等。我通过积极探索思考,试图从校园环境这一视角谈谈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是古人对环境造人的精辟阐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称物质环境是育人的一种财富。他说:“依我看,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旷达深邃的校园环境会使人有种胸襟开阔,气度恢弘的感觉,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四季常青,浓荫蔽日,垂柳拂面,鲜花簇生,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环境,会使人神情舒展,心旷神怡,幡然脱俗;干净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丰富多彩的、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低俗的非理性文化及各种消极腐...... 为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周一国旗下讲话时号召,教师和学生写出书面保证;开例会时班级里一个一个学生说;每天三检查,早上一次,中午课间操一次,下午课前一次。第一周由校长带队,课间校长和值周教师巡视,看到果皮、纸屑由校长带领全体教师拾,第二周由值周教师带队,哪个班卫生区有果皮、纸屑哪个班的班主任带领本班教师和全体学生拾,第三周果皮、纸屑就很少了,这时

还得坚持,查到仍有果皮、纸屑由班长带领大家拾,三周后学生已有二十一天的习惯养成,基本已能保持。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01003 一、专业介绍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教育历史悠久,其始于1949年,前身是平原省立医科学校,历经通州医士专科学校、保定医学院等发展历程,1983年改建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医学影像技术专科专业,2005年并入河北大学。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2010年医学影像技术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 医学影像专业现拥有双能DR、数字化胃肠机、64排CT,1.5TMRI,DSA、PET-CT、PACS系统等专业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及各种基础实验室。并拥有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在影像专业的建设中,我校积极创建医学影像培训基地,努力实现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医用电子学基础、人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图像处理、电工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护、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基础等课程。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优良,就业前景较好。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拥有终身学习、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的等综合能力,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基础医学与相关临床医学知识较强,具有深厚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及能力,毕业后在医院和医疗设备部门从事设备应用开发和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影像检查及报告书写的基本训练,掌握影像检查设备应用开发和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的应用的基本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毕业生具有下列知识、能力和素质: 1.良好的综合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3.具有较强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4.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基础知识; 5.系统掌握基本的医学影像诊断理论知识,认识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6.系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 7.局部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能力;

(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能动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做多强,并不取决于它获得了多少物质资产、多少资本,更主要取决于它的经理人、它的员工。企业兴衰乃是常事,但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败”。企业的人才资源区别于企业其它资源因素的最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人性的力量,具有其它资源因素所没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其它资源因素也只有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则是人力资源中与其它资源因素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左右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员工的职业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定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人,如IT业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全面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品牌、消费行为的认知。经验性人才一般都是从行业底层做起,熟悉产业链的全过程,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差,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较差。 二、智慧性人才 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可以首先来为“智慧”定义,善于用哲学的角度去洞察知识,谓之智慧。知识是所有才能的源泉,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技能;同时,有经历也不等于有经验。因此,智慧性人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复合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全局观和操控全局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他们是高素质人才。 三、高素质人才 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许多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但多数企业对如何获取或如何培养这一“资源”,并没有做过科学的、有效的和长远的规划。纵观现阶段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从别的企业“挖人”;二、直接招收MBA毕业生;三、从企业内部培养提拔。 “挖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挖人”也是企业中无可厚非的竞争手段。但“挖人”的首要前提是:有人可挖。即要有适度的人才供求关系。否则,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奇货可居”;二是“以次充好”。前者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人员的不安定因素增加;而后者给企业带来的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危害了。 事实上,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但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中、高级经理人才的综合商业素质是有较严重缺陷的。首先是知识结构的缺陷:如缺少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缺少政策法律知识、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等;其次是商务基本技能的不足,如演讲技巧差、写作能力差、商务概念缺乏、营销技能不全面,甚至连会议技巧都有欠缺(会议冗长、跑题、效率低);三是缺乏大局意识,只知道自己本岗位的情况,对其它有关市场、消费者的情况都不了解。四是以经验为导向,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实务创新能力。 因此,“挖人”只是企业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短期行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MBA不是企业的“救世主” MBA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代名词。MBA在成功风行于欧美之后,199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并不出所料地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狂热追捧。应该承认,MBA们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不过,MBA 教育专家戴启思教授观察了这种精英模式在中国的十年发展现状后,警告说:MBA有成为继夜大、电大、函大之后“第四大”的危险。美国斯坦福商业研究生院

学校是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摇篮

学校是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摇篮,那么优秀的班集体则是优秀学校的载体。如何成为优秀班级?标准又是什么?结合我校制定的标准,我认为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拥有团结活泼、好学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2、应拥有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3、应拥有一位有爱心和宽容心,能为学生所认可的优秀的班主任 4、有一套适合本班、可靠而实用的班级管理制度 5、班上的个学生都能有比较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 6、班集体凝聚力强,同学之间一般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帮助 7、有班级建设的目标,班内定期开展活动,大多数同学拥有自己的理想和爱好 那么,如何使优秀班级获得持续发展呢? 1、拥有“三心”的班主任是优秀班级的决定条件。 不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优秀的班级应有位责任心、事业心、爱心的班主任,他们必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大家都知道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领路人,是班级的核心与灵魂,在班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们的优秀品质直接映射着学生的言行,决定着班级管理质量,因此优秀的班主任是优秀班级形成的基础。 2、优秀的班委会是优秀班级的中坚力量。 班级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小老师。每个班级干部合理的选拔和任用,不但能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而且更能积极配合老师管理的各项措施,想老师之所想,做老师之所做,配合老师使班级管理和行为更规范化、严密化、榜样化。所以,得心应手的班委会是优秀班级的中坚力量。每次接管班级,我都把竞选班级干部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选拔和使用老师赏识和同学佩服的班委会干部,常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优秀班级的行动指南。 班风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稳定风格,它是班级整体形象概括,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所有班级成员共同的精神面貌。班风一旦形成,班风具有无形的制约、管理、促进提高的长效效应而且具有约束、保证、激励、维护等效应。学风是班级成员共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上的稳定风格,它是班级建设的重点更是根本。

要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

要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 ——孙珩超校长接受银川大学校报学生记者采访 校报学生记者:您好孙校长,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帮助和鼓励,我们银川大学也开办了大学生创业园,那么您认为我校创业园的成效如何,是否考虑过要加大投入使老师的科研和学生创业相结合? 孙校长:你这个问题挺好。第一,银川大学去年11月新开的大学生创业园我上次看了,感到还是很震撼的。我感到这只是开了好头,但是还没有做大,环境和地点都不够完善,要使全体大学生都有机会在学校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参与创业,学校一定还要加大投入,必要的时候考虑将来在我们新增的地方搞一个创业园。现在校内这只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园,只是个展示地,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平台。第二,刚才学生记者的建议也很好,将来要逐步把大学老师的科研经费和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我们大学老师的科研经费也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实践载体,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学生在创业起初的资金困难多少也能帮助解决一点。 校报学生记者:银川大学已经办学16年了,我们也经常在网络和校报上看到您对学校未来的规划有许多想法,那么,除了银川滨河

校区和新疆奎山培训学院的建设,您对银川大学校本部今后的办学发展还有什么设想,让全校师生与您一起分享? 孙校长:总体设想为:一是从体量上讲这三个办学点就够了,不再扩大规模了。从办学的方向讲,永宁王太堡这个地方是我们办好学历教育的一个制高点,将来要培养出我们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线的本科,甚至更高的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学历教育。然后,新疆奎山培训学院和银川滨河校区的教学要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也就是要逐步走向社会化的培训。这是我对银川大学教育的一个综合定位和设想。 校报学生记者:请问校长您对毕业生还有哪些寄语呢? 孙校长:我作为校长、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第一个希望就是要保重身体健康。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大家的健康是第一呢?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大家的机会太多了,你们面临的选择也太多了,所有的一切,我们的身体只要健康了,各方面的机会都来了。所以,我的寄语就是同学们一定要把健康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目标。你要保护好身体,保护好眼睛,保护好你的耳、鼻、舌、身,这都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在这些方面大意了。有的同学不注意这些,一生发生很多不测、意外,这是最悲惨的,所以这是我的最高的也是第一寄语。同学们这一生出去,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社会上向前走着,没有不选择的,为了个人生存也得选择,为了发展更要选择,为了个人事业的成就还得选择。我今天这一切都不是老师教给我的,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只有同学们把身体健康搞好了,你们是大学生,在大学接受这么多教育,应该把握好选择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继续锻炼成长,建功立业。 校报学生记者:我们银川大学是一个职业技术类高等院校,除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您对学生品德修养方面还有什么要求? 孙校长:我觉得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适应中国社会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所以,今后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也一定要跟着转型,一定要把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这个更高层次上不光是简单的掌握一些技术技能,实际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术的理论。要注重理论,教会你,过去是为了就业,适应工厂化,掌握简单的技术;今后通过对学生养成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转向更深的理论。学校领导班子要注意大胆改革创新,加快转型提升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在中国的经济新常态,让增速变慢了,前后做了调整了,传统产业都已经慢慢地调整完了,新型产业都在起来了,所以,我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定要按照时代发展的

临床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规划

资源县人民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卫生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特需人才。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提升我院实际竞争能力,现制定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 ㈠人才无断层,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㈡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培训方式 ㈠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㈡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根据全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㈢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由我院主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3.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方向明确,形式多样针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四、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㈠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院长期致力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关情况与各位领导做一交流,请各位同仁给与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实践,面向技术”办学理念,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明确了“立足市场、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定位,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的管理,逐步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山西省内外4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资源共享、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为实践教学教学搭建有效

载体。与山西益源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设“干部储备班”,与康美徕药业有限公司开办“店长强训班”,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09月,中国药店商学院山西分院在我院挂牌,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专题召开院长办公会研究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师联系企业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院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院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二是各专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论证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三是由合作办学科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规划。 三、工学结合,凸显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系2013年立项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对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特征、成长规律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研究,重构了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撰写出版了《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开发策略诸问题研究》等专著和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论文。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技能型人才”,是指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般是我国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提供的材料,目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匹配、面临断档三个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青年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二)课题的界定 据考证,目前对技能型人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 1.“高级蓝领”说:首都经贸大学刘庆唐教授认为技能型人才是“高级蓝领”,是“持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证书的技术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

力,是工厂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复合型、技能型的工人”。 2.“灰领”说:陈宇教授在《就业市场中的灰领群体——技能型人才的最新发展》中提出技能型人才“灰领”学说。他认为,劳动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面是决策层,指挥层、管理层;下面是执行层、实施层、探索层;决策层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方法指导生产活动;执行层主要靠经验、实践来完成生产活动。而介于上、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即技术技能层)的就是“灰领”。灰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3.“职业教育人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H·F·French所著《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承担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技能型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紧缺人才”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失业”较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市场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的单位是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中职学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三)研究现状 国外技能型人才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能型人才(以下简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成绩,但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成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唯有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强有利的人才支撑,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解决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以卫生需要为导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适宜人才。[1]我校积极响应号召,于2010年开始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积极为基层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研究旨在切实掌握基层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为调整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基层医院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缓解学校与基层医疗机构供需脱节问题。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定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 )编制《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对179家医疗机构221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适应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以及面向基

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了解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真实需要。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利用Excel软件录入问卷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工作单位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有23家,最多的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占40.7%和30.8%;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临床岗位的有64人,占29.0%;多数人属中、初级职称,分别占38.5%和35.3%;40岁至49岁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岁70人占31.7%。大部分调查对象属于基层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有评定职称并在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数,相信其对基层具体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较深了解,能较大程度的反映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真实需要。 2.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综合素质调查 对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调查,内容包括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等三个要素,各要素内又包含若干项目,对各项目进行重要性评价。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重要性评价有5个项目。结果显示,遵纪守法,具

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一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张新科,王斌,张宏彬,杨润贤 摘要: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计明确的培养任务。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既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0-00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苏教高〔2010〕17号)。 作者简介:张新科(1966-),男,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欧比较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邮编225127 一、引言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方式等诸多方面围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这些创新与改革的举措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巩固了高职这个年轻分支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扩大与提升了高职作为教育崭新类别的影响。 改革与创新需要激情、需要胆识、需要努力、需要坚守,但改革与创新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也需要尝试、需要耐心、需要纠偏、需要总结。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与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忽略与轻视。目前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1、改革与创新重共性轻个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立足点在共性上,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的界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技能证书获取标准的制定、职业素养的普遍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高等职业教育因办学规模大、发展快、模式与经验形成积累少,外加政府指导协调缺位、办学经费紧张、社会和企业配合程度低、教师自身素质不符合要求等相关因素影响,在过去以“校区建设与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办学阶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阶段性办学客观实际。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重心转移,这种全神关注共性的办学思路就有失偏颇了。高等教育的其他阶段,如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在中外已施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更是作为基本培养制度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推广。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世界各国也推行或试行了以引导学生身

职业学校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技能型人才地摇篮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焕发出新地生机与活力.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优化区教育资源,原技工学校、财贸学校与农业农机学校进行了教育资源整合,成立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成立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市路街号,占地面积亩,总建设面积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余万元.学校拥有名教职工,教师名.学校设有第二国家技能鉴定所、区劳动培训中心、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岗位培训考核站、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区青年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以及财经大学、农业大学函授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终顺应市场需求,坚持“全面育人,以优取胜”地办学方向和“服务社会,注重实践”地办学宗旨,按照“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科学管理、提高效益”地工作方针,紧紧把握时代地脉搏,捕捉发展地机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并举,在专业拓展、办学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做了不竭地探索和改革,逐步形成紧贴市场、市场引导办学地办学特色,发挥全体教职工地积极性,群策群力,走出了一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之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高效地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地挑战和考验.学校生存和发展地根本出路在于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运用物质刺激手段,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地改革.通过改革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增强办学活力,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此,三校整合时,制定出《科级干部竞聘方案》和《科室人员竞聘方案》,方案切实可行,操作稳妥缜密,过程公开透明.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共设八个科室,新增以产学研为一体地实训中心,共有名科级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组成新一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地中层领导班子.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地任用也按照竞聘方案,经过竞争走向工作岗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内部管理体制地改革,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地变化.内部地组织机构改革,是学校各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地职责,职能得到了强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人事制度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原则,促进了人才地合理流动,使大多数教师和员工找到了适合自己地岗位,在竞争中相互了解,认识到各自地潜能,增强了职工地敬业精神,激发了职工对工作地热情.通过改革和探索,我校已建立一个良好地竞争激励机制,形成一个正确地利益导向和一个健康向上地政治环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紧密联系市场,打造学校品牌专业 社会对职业教育地发展和定位,是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地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探索和挖掘职业教育地真正内在价值,使职业教育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产业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地发展.这既是新形势下历史赋予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新地使命,同时也是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地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将办学地立足点定位在服务区地社会与经济发展地高度上.学校开设了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衔接地常设专业,包括汽车驾驶、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烹调、维修电工、美容美发、财务与会计、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会计与文秘、服装裁剪与缝纫等十余种专业项目.其中,汽车驾驶、汽车维修、中式烹调等专业经过近三十年地发展与积累已经拥有了广泛地声誉.这些专业无论在师资力量、设置配置、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已领先于区其他培训机构.近几年,学校对有发展前景地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美容美发等专业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和资金地投入.同时,坚持走市场化办学地路子,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年在自治区首届烹饪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获优秀成果展示奖,年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