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 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X 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X 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X 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X项目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集团

XXX.XXX.XXX

目录

1XXX项目建设背景 (4)

1.1项目背景 (4)

1.2项目目标 (4)

1.3项目需求 (4)

2XXSDN技术发展及产品现状 (4)

2.1XXSDN技术发展现状 (4)

2.2XXSDN市场地位 (5)

2.3XX SDN解决方案 (6)

3XXX项目SDN网络解决方案 (6)

3.1方案设计原则 (6)

3.2整体建设方案 (8)

3.2.1整体组网设计 (9)

3.2.2单Fabric组网设计 (10)

3.2.3方案主要功能 (11)

3.3XX SDN服务支持 (20)

3.3.1SDN部署服务 (20)

3.3.2SDN软件技术支持服务 (20)

3.3.3SDN开发者技术支持服务 (20)

3.3.4SDN解决方案规划咨询服务 (20)

3.3.5SDN APP定制开发服务 (21)

3.4XX SDN下一代数据中心优势 (21)

3.4.1 整网设计架构开放、标准、兼容 (22)

3.4.2可靠性设计 (22)

3.4.3安全融合,符合等保建设要求 (23)

3.4.4架构弹性设计 (23)

3.4.5端到端全流程自动化 (25)

3.4.6 可视化运维管理便捷 (25)

1 XXX项目建设背景

1.1项目背景

XXX

1.2项目目标

基于以上项目背景和需求,本次XXXX网络建设设计需要满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础设施部署需求,并借助本次XXXX网络部署的独立性,运用VXLAN、SDN主流技术对当前数据中心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以适应未来网络架构的发展需求。本项目的具体目标如下:

1.建设XXXX机房网络基础设施。

2.数据中心网络至少需要支持未来的生产系统、业务系统部署需求。业务

上线时间由原先的平均30天,缩短到分钟级别。

3.结合xx公司IT总体的规划,对XXXX的网络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以适

应新时期的业务部署、安全运行、提高IT管理水平的需求,网络方案要

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4.采用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理念,能够支持新一代应用架构,适用于未来

5-7年的IT技术发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和业务连续性。

1.3项目需求

在XXXX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需求。

1.1.1 业务需求

如何更加快速地部署业务应用,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更及时、更便利的网络服务,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与竞争实力,也是当前企业数据中心使用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当前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考虑如何实现快速上线业务、快速响应需求、提高部署效率。

1.1.2 网络需求

服务器虚拟化使高效利用IT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为可能。服务器内

多虚拟机之间的交互流量,传统网络设备无法感知,也不能进行流量监控和必要的策略控制。虚拟机的灵活部署和动态迁移需要网络接入侧做相应的调整,在迁移时保持业务不中断。虚拟机迁移的物理范围不应过小,否则无法充分利用空闲的服务器资源。迁移后虚拟机的IP 地址不改变,以保持业务不中断,因此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大二层的需求。

1.1.3 安全需求

数据中心对网络安全性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性设计包括物理空间的安全控制及网络的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从整体方案上需要考虑端对端的安全,保证安全、绿色的使用资源。

1.1.4 运维需求

高效的运维是数据中心运营成功的基础。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和IT资源呈现数量大、厂商多、运行配置复杂的特点,如何简化企业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降低人工运维成本,是当前企业数据中心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采用虚拟化技术后,数据中心网络延伸到服务器内部,如何对包括虚拟设备在内的多类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网络流量的精细化管理和网络故障的快速定位,都是对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运维的基本需求。

在数据中心业务场景中,面向应用的运维管理目前正变得越来越迫切,如应用间/内的交互数据统计,带宽占用情况,数据转发路径链路质量,会话连接故障分析等精细化运维管理正成为用户广泛的诉求,上述运维手段的实现将对减轻人工运维压力,快速故障响应,提升用户业务体验等方面都将获得显著效果。

2XXX项目SDN网络解决方案

2.1XX SDN解决方案

做为国内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厂商,XX在SDN领域同样有着深厚的积累,能够提供从SDN设备、SDN控制器(Controller)、SDN业务编排、SDN应用与SDN 管理等全套SDN解决方案的厂商。与传统网络设备与解决方案不同,XX的SDN

设备、SDN控制器与整个SDN解决方案都提供了丰富、标准与开放的可编程接口(API),使得用户能够针对自己网络的特点使用这些可编程接口来开发网络应用,并通过网络应用对网络进行智能掌控,从而实现网络与用户业务及应用的无缝集成。

2.2方案设计原则

XXX项目从业务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用户共同建设一个目标明确、管理清晰、执行顺利、平稳运行的项目,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总体设计阶段做好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然后分层、分阶段、逐步建设,关注每个阶段的产出和成果,在统一的目标下逐步完成整个项目的策略、需求、分析、设计、研发、测试、部署、试运行、培训、运维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各类项目相关人的知识能动性,为XXX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咨询指导。

2、强化应用建设,突出应用,关注实用原则

XXX建设项目的建设效果和建设思路直接体现了XXX建设项目最直接的产出。因此,我们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将重点突出项目的应用目的,关注实用价值,以应用和需求为主导,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基于XXX业务服务的要求、IT技术的发展,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让应用的实际效果作为项目直接驱动要素。

3、追求架构先进、技术成熟,扩展性强原则

项目建设中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稳定性,也影响到项目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放眼长远,在保证可靠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平台和开发工具,使XXX系统建设项目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4、经济实用、节约成本原则

无论在产品的选型、技术的选择中,我们都要考虑成本的约束,其中不仅考虑当前采购的经济性,还要考虑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即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尽力选择既经济可行又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

5、确保安全、保护隐私原则

在系统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性以及敏感信息的隐私性,避免数据出现在共享信息里,从网络系统、硬件子系统、软件子系统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安全保密,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保证建成的系统稳定运行。

6、重视资源、强调成长原则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数据资源方面,注重网络资源共享的效率性,实现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用交互与协同的网络环境,同时注重各级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做好培训工作,与甲方的工作人员共同成长,充分发挥资源效能。

7、保护投资、充分利旧原则

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防止新铺摊子和重复建设,所有建设内容都依托现有条件和队伍进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成果、设备,不搞重复建设。

8、先进性和成熟性

遵守先进性、可行性、成熟性,以保证系统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并对前期投资有较好的保护。

9、一致性和复用性

本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要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资源,以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10、实施有序性

统筹协调,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协调推进,有序实施,保证项目能够顺利、按时完成。

2.3整体建设方案

由于数据中心云计算流量类型和流量突发的复杂性,希望全网实现clos架构,如何避免环路,充分利用带宽链路且实现负载均衡是网络非常关心的问题。之前的stp会导致链路block,导致链路带宽浪费,其他的TRILL/SPB实现复杂,支持设备较少,且无法实现L2隧道终结和L3转发在同一台设备上。XX SDN数

据中心解决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分布式控制的优势,根据全局网络拓扑,基于流进行路径规划,将网络流量分散到不同路径上去,在避免环路的同时实现了链路之间的负载均衡,和链路故障冗余切换,从而提高链路的利用率。

3.2.1整体组网设计

加入方案整体网络设计,如下参考:

按照数据中心业务分区,构建四张Fabric网络,分别为生产云DMZ、服务保障区DMZ、生产云内网、服务保障区内网,每个Fabric网络部署一套SDN控制器集群,一套Openstack云平台,SDN控制器和Openstack 平台通过Neutron 实现对接,形成四朵云。

同时,从稳定性、高效运维、弹性扩展方面考虑,四个Fabric采用相同的组网架构,根据业务规模控制器网络的规模,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3.2.2单Fabric组网设计

1)整网架构采用Spine+Leaf两层结构设计,Leaf分为Border Leaf(出口),Server Leaf(TOR服务器接入)、Service Leaf(安全资源池接入),将

支持MP-BGP EVPN功能的交换机作为数据中心架构中的Spine交换设

备;

2)TOR接入区分为计算资源接入和安全资源池接入。

3)控制平面采用MP-BGP EVPN协议,数据平面采用VXLAN。

4)Underlay采用OSPF路由协议,Spine为iBGP RR角色;

5)Overlay VXLAN L3/L2网关部署在LEAF节点,LEAF采用40G上行接入SPINE节点。同时LEAF可以为服务器提供1G/10G/25G服务器接入能

力。

6)东西向安全,利用安全资源池为逻辑区域间访问提供安全控制和LB 服务。

7)运维管理区部署VCF Director(VCFD)、SDN控制器(VCFC)、云平台等。VCFD实现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自动化部署及Overlay网络运行

维护监控,VCFC控制器实现对Overlay网络的调度管理,通过带外管

理方式管理业务区,其中SDN控制器可以与原生标准OpenStack云平

台对接,对于其他非Openstack云平台或非原生Openstack云平台(经

过二次开发),可以通过控制器Restful Api方式进行对接,需要评估

开发工作量。

3.2.3 方案设备选型

方案拟采用如下设备选型:(按照下面维度列举,说明选型建议和考虑因素.直接附配置清单)

Spine:

Leaf:

Border:

ED:

3.2.4方案主要功能

?SDN、EVPN、VXLAN:通过SDN、EVPN和VXLAN技术,支持业务应用系统运行自虚拟网络环境中,使得业务网络不再受限于物理网络设备位置

限制,实现业务网络按需自动化部署。

?服务链:当通过服务链,用户可以依据自身业务需求,自定义业务的安全访问路径。这样使得用户可以对业务应用系统灵活的实施安全防护策

略。

?VPC租户:在云平台为租户提供私有云环境,这样使得租户间从逻辑上完全隔离。从而保证租户间业务应用系统相互没有任何影响。例如,租

户间业务应用IP地址重叠了,也不会互相影响。

?第三方安全设备东西向引流,可纳管第三方安全设备,目前实施项目中已经对接过的厂商有F5、山石、迪普等,对于在Openstack社区中提供

安全设备插件接口的其他厂家,同样可以纳管。

?支持多层级端口绑定特性,突破4K VXLAN限制特性,可对接Openstack VLAN组网和Openstack VXLAN组网。

?Underlay自动化支持路由协议包含OSPF、ISIS。

?Overlay自动化支持配置按需下发。

2.3.1.1Underlay自动化

Underlay自动化功能,由Fabric Director软件和Spine-Leaf网络设备配合完成。

2.3.1.1.1Fabric规划

开始自动化部署之前,需要先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步骤:1.物理设备连线,安装Director软件,通过带外管理交换机将Director和物理

设备管理口接入三层可达的管理网络。

2.根据用户需求完成Underlay网络规划,包括IP地址、可靠性、路由部署规

划等,规划完成后,自动生成Spine-Leaf规划拓扑。

3.通过Director完成Underlay自动化预配置

1)通过Director完成DHCP服务器、TFTP服务器的部署和参数设置

2)基于Spine/Leaf角色,通过Director完成设备软件版本和配置模板文件

的准备

3)指定Fabric的RR、Border角色,支持指定多个Spine/Leaf作为Border 3.2.1.1.2自动配置

Underlay网络自动配置的目的是为Overlay自动化提供一个IP路由可达的三层网络,包括以下步骤:

1.设备上电,基于Spine/Leaf角色,自动获取管理IP、版本文件、配置模板

2.根据拓扑动态生成配置

3.自动配置IRF

4.自动配置Underlay路由协议,可选OSPF、ISIS

3.2.1.1.3 可视化部署

Director根据IP地址段扫描已经上线的设备,生成Underlay自动化过程中的动态拓扑,并在该拓扑上实时呈现自动化状态和进度:

1.自动化开始

设备根据角色加载版本,并获取配置文件模板,开始自动化配置过程,进入设备自动化开始状态。

2.查看实时IRF状态

设备加入IRF时,支持上报设备IRF开始;设备加入IFR完成后,支持上报设备IRF结束;设备出现故障等导致IRF分裂,支持上报设备离开IRF。

3.查看实时拓扑状态

支持上报设备互连接口UP、DOWN状态;设备互连接口获取IP,路由收敛后,支持上报设备间Spine和Leaf链路三层连通性状态;设备互连接口获取IP,路由收敛后,支持上报链路连通状态的整网检测结果。

4.自动化结束

支持Fabric自动化过程结束状态上报。

3.2.1.1.3资源纳管

Underlay网络自动化完成后,所有参与自动化的物理网络设备自动被Director纳管。

3.2.3.2 Overlay自动化–对接OpenStack

Underlay自动化完成后,用户可以从云平台界面按需配置虚拟网络模型,或者直接在SDN控制器的界面完成同样的工作,两种情况下,均由SDN控制器将虚拟网络模型转换为Overlay配置下发到设备。

当用户通过云平台进行配置时,在创建接入主机的虚拟L2网络时可以选择

VLAN网络、VxLAN网络等类型。

3.2.1.2.1支持OpenStack VLAN网络

当租户使用VLAN网络时,需要提前进行的准备工作如下:

在VCFC上为该VLAN网络配置VxLAN-VLAN映射关系

如果配置下发方式为预下发,配置完成后会立刻下发到指定的设备所有端口或指定端口;如果配置下发方式为按需下发,在VM上线后再下发到VM上线端口。

准备完成后,租户申请VM的整个处理流程如下:

1.租户在云平台界面创建VM

1)云平台租户根据业务需求,创建VM,并接入指定VLAN Network,分配

到对应VLAN ID及IP地址

2)Neutron组件为该VM分配接入VLAN网络的vPort

3)Nova组件将VM创建请求下发到选定计算节点

2.计算节点创建VM成功

1)计算节点为VM分配云平台指定的计算资源配额(CPU、内存、磁盘空

间等),VM创建成功

2)计算节点上运行的Nova Agent通知Nova组件VM创建成功,Nova相关

处理完成

3)计算节点上运行的Neutron Agent向Neutron Server请求该VM分配到的

VLAN ID,并配置在vSwitch上,保证VM启动后发出的报文经由vSwitch

上送到交换机时携带该VLAN ID

3.Neutron将相关信息下发到VCFC

VM创建成功,Neutron Server将分配给该VM的vPort信息、IP地址下发到SDN控制器VCFC。

VM创建成功后,用户启动VM,开始正常使用,整个流程如下:

4.VM启动并上线

用户启动VM,VM上线,发送DHCP请求(广播报文)。

5.VCFC处理DHCP代答及VM上线

1)如果部署了独立DHCP服务器,不需要VCFC进行DHCP代答,则跳过此

步骤

2)如果需要VCFC进行DHCP代答,Leaf通过Openflow通道将DHCP请求上

送到VCFC,VCFC使用VM创建成功时Neutron下发的IP地址构造DHCP

应答报文,经由Leaf发送给VM

3)VCFC将VM对应的vPort状态标记为上线,如果配置下发方式是按需下

发,此时会将提前在VCFC界面配置的VxLAN-VLAN映射关系下发到Leaf

接入该VM的端口上

6.VM发送首个报文

VM在发送首个业务报文前,先发送针对其目的IP的ARP请求,获取其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

7.Leaf进行ARP处理

1)Leaf复制ARP请求上送控制器

2)Leaf根据当前配置,进行ARP代理/代答应答处理

8.VCFC进行ARP处理

如果部署了独立DHCP服务器,VCFC未进行DHCP代答,此时该VM对应的vPort 在VCFC处并未上线;VCFC收到Leaf上送的ARP请求后,将VM对应的vPort状态标记为上线,如果配置下发方式是按需下发,此时会将提前在VCFC界面配置的VxLAN-VLAN映射关系下发到Leaf接入该VM的端口上。

经过上述流程处理,租户VM创建及上线均已完成,可以基于虚拟VLAN网络进行正常通信。

3.2.1.2.2层次化端口绑定

云平台租户使用OpenStack VLAN网络类型时,受限于4K VLAN限制,最多只能创建不超过4K的L2虚拟网络。

如果使用OpenStack VxLAN网络类型,在云平台上没有4K VLAN限制;当云平台将虚拟网络模型下发到VCF Fabric时,就形成了如下图示的分层网络:

?Spine-Leaf、Leaf-Leaf是VxLAN网络,其Segment ID(L2广播域标识符)

为VxLAN ID,通过VxLAN ID区分不同的L2虚拟网络

?Leaf到计算节点间是VLAN网络,其Segment ID(L2广播域标识符)为

VLAN ID,通过VLAN ID区分不同的L2虚拟网络

?不同层级的网络,由Neutron组件中对应的Mechanism Driver对接管理

对于分层网络,为了保证VM可以接入并正常使用端到端的L2虚拟网络,必须解决以下2个问题:

?问题1:对同一VM(vPort),不同层级网络的Segment ID如何形成映射

关系

?问题2:如果Segment ID间是静态1:1映射关系,且下层网络为VLAN网

络,则端到端的二层广播域数量将受到VLAN 4K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OpenStack从Liberty版本开始,正式引入层次化端口绑定特性。

?解决问题1:通过不同Mechanism Driver配合,为同一主机在各层网络

分配对应的Segment ID

?解决问题2:下层网络(VLAN网络)使用动态分配的Segment ID

1)在下层网络对应的Mechanism Driver中,为每个计算节点建立独立的

Segment ID范围

2)当接入某vPort的VM需要分配Segment ID时,上层网络(VxLAN网络)

分配静态ID,下层网络(VLAN网络)从主机所在计算节点的Segment ID

范围中分配动态ID

3)当VM(vPort)迁移到新的计算节点,上层网络的静态ID保持不变,下

层网络从新计算节点的Segment ID范围中再次分配新的动态ID

4)按上述实现,单个计算节点上的VM所接入的虚拟网络不能超过4K,整

网无此限制

3.2.1.2.3支持OpenStack VxLAN网络

租户使用VxLAN网络时,需要提前进行的准备工作如下:

?在Neutron组件配置文件中,为每个计算节点配置独立的VLAN范围,

不同节点的VLAN范围可以重叠

?承载VM的物理服务器需要启用LLDP协议,向Leaf设备定期发送LLDP

报文(Leaf设备的LLDP协议已经在Underlay自动化时开启)准备完成后,租户申请VM的整个处理流程如下:

1.租户在云平台界面创建VM

1)云平台租户根据业务需求,创建VM,并接入指定VxLAN Network,分配

到对应VxLAN ID及IP地址

2)Nova组件将VM创建请求下发到选定计算节点

3)Neutron组件为该VM分配接入VxLAN网络的vPort,同时从选定计算节

点的VLAN范围中,为该VxLAN ID分配对应VLAN ID

2.计算节点创建VM成功

1)计算节点为VM分配云平台指定的计算资源配额(CPU、内存、磁盘空

间等),VM创建成功

2)计算节点上运行的Nova Agent通知Nova组件VM创建成功,Nova相关

处理完成

3)计算节点上运行的Neutron Agent向Neutron Server请求该VM分配到的

VLAN ID,并配置在vSwitch上,保证VM启动后发出的报文经由vSwitch

上送到交换机时携带该VLAN ID

3.Neutron将相关信息下发到VCFC

VM创建成功,Neutron组件的VCFC Mechanism Driver将分配给该VM的vPort 信息、IP地址下发到SDN控制器VCFC。

4.VCFC处理LLDP报文

1)Leaf收到计算节点定期发送的LLDP报文,将其通过Openflow通道上送

给VCFC

2)VCFC收到Leaf上送的计算节点LLDP报文后,从中解析得到该计算节点

当前接入的端口信息,填写到该计算节点上当前已创建VM的vPort信息

中,形成完整的VxLAN-VLAN映射关系(VxLAN ID、VLAN ID、计算节点

接入端口);如果配置下发方式为预下发,立刻下发到该端口;如果配置

下发方式为按需下发,在VM上线后再下发到该端口

VM创建成功后,用户启动VM,开始正常使用,整个流程如下:

5.VM启动并上线

用户启动VM,VM上线,发送DHCP请求(广播报文)。

6.VCFC处理DHCP代答及VM上线

1)如果部署了独立DHCP服务器,不需要VCFC进行DHCP代答,则跳过此

步骤

2)如果需要VCFC进行DHCP代答,Leaf通过Openflow通道将DHCP请求上

送到VCFC,VCFC使用VM创建成功时Neutron下发的IP地址构造DHCP

应答报文,经由Leaf发送给VM

3)VCFC将VM对应的vPort状态标记为上线,如果配置下发方式是按需下

发,此时会将该vPort的VxLAN-VLAN映射关系下发到Leaf接入该VM的

端口上

7.VM发送首个报文

VM在发送首个业务报文前,先发送针对其目的IP的ARP请求,获取其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

8.Leaf进行ARP处理

1)Leaf复制ARP请求上送控制器

2)Leaf根据当前配置,进行ARP代理/代答应答处理

9.VCFC进行ARP处理

如果部署了独立DHCP服务器,VCFC未进行DHCP代答,此时该VM对应的vPort 在VCFC处并未上线;VCFC收到Leaf上送的ARP请求后,将VM对应的vPort状

态标记为上线,如果配置下发方式是按需下发,此时会将提前在VCFC界面配置的VxLAN-VLAN映射关系下发到Leaf接入该VM的端口上。

经过上述流程处理,租户VM创建及上线均已完成,可以基于虚拟VxLAN网络进行正常通信。

3.2.3.3Overlay自动化–独立Fabric场景

3.2.3.3.1软件定义网络模型

XXSDN控制器VCFC支持OpenStack Neutron标准网络模型,用户可以选择通过云平台或VCFC界面配置虚拟网络模型,实现相同的功能。

3.2.3.3.2Overlay配置下发到设备

VCFC将虚拟网络模型转换为具体配置后,向纳管网元下发,配置类型有:

?VPN实例配置

?L3VNI配置

?VSI接口配置

?VSI配置

?AC配置(含VxLAN-VLAN映射关系)

VCFC下发配置的方式,按下发配置的时机,分为以下两种:

?配置预先下发

在VCFC上配置完成后,立刻下发到网元,此时通常主机还未上线,并不需

要使用相关配置,属于配置预先下发。

?配置按需下发(部分)

AC配置在主机上线时下发,其他配置预先下发。

3.2.3.3.3Fabric接入

如果将VCF Fabric整体看成一台虚拟网络设备,数据中心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包括计算及存储资源、数据中心出口的外部网络,都必须接入到Fabric的某个端口,才能正常使用。

该方案可支持接入的资源包括:

?支持VM接入:VM通过ARP/DHCP报文上线、VM迁移时支持配置及策

略随迁

?支持外部网络接入:通过配置Border vRouter(无安全纳管)或服务网关

组(安全纳管)实现

?支持第三方防火墙接入:通过控制器下发引流策略

3.3XX SDN下一代数据中心优势

XX AD-DC方案采用云网安融合的建设思路,Overlay技术为支撑,为客户带来以下价值:

(1)兼容第三方设备的全网络虚拟化能力,构建“一网一设备”的交换矩阵。基于IP网络构建Fabric。无特殊拓扑限制,IP可达即可;承载网络和业务网络分离;对现有网络改动较小,保护用户现有投资。

(2)丰富的云特性,业界最佳的将“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资源”统一灵活部署的多租户方案。

(3)基于SDN架构的高度自动化运维能力。

(4)支持VMware、Microsoft Hyper-V、XX CAS、KVM和XEN等主流虚拟化平台。

(5)原生的灾备建设能力。

(6)网络配置一次成型,业务扩容与变更无需改动网络,大幅度减少网络运维工作量。网络简化、安全。虚拟网络支持L2、L3等,无需运行LAN协议,骨干网络无需大量VLAN Trunk。

(7)简化网络IP地址的规划,用于设备互连的IP网段和用于业务通信的IP网段互相不重叠。

(8)加快应用部署速度,应用可以在任意位置部署,配置好自己的IP地址即可实现通信,无需变更网络,应用部署速度从以周计缩短为以天计。

(9)转发优化和表项容量增大。消除了MAC表项学习泛滥,ARP等泛洪流量可达范围可控,且东西向流量无需经过网关。

3.4.1 整网设计架构开放、标准、兼容

XX AD-DC方案已开放为基础,采用SDN理念,设计场景化的方案。

1、L4-L7层开放兼容,可以纳管第三方安全品牌的设备、F5的设备,对于第三方安全设备纳管采用openstack标准的FWaas/LBaas等安全云插件形式,提升异构厂商组网的开放能力和标准化程度;

2、北向接口开放,不同于传统SDN控制器只提供Rest API,XX VCF Controller可以同时提供Rest API和JAVA API,给用户更多灵活的选择。理论上可以对接任何品牌的云平台、客户自身的应用APP,但实际部署中主要考虑基于Openstack平台的商用产品,有标准的插件进行对接;

3、南向接口开放,有利于基础设施层设备纳管,不会被绑定,即使需要管理第三方品牌的交换机,也可以考虑定制化;

4、Overlay网络的控制层面采用标准RFC定义的EVPN协议,不掺杂私有协议;

5、可视化采集使用SNMP、NETCONF等标准协议,不掺杂厂商私有协议,可以有效的监控数据中心除网络设备、SDN控制器之外的,服务器、存储等运行状态。

3.4.2可靠性设计

新型数据中心承载者用户80%以上的核心业务,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可靠性需要全方位保证,XX AD-DC方案提供从设备级到方案级的各层次

可靠性保证机制。

3.4.2.1设计级可靠性设计

leaf采用IRF虚拟化技术,保证设备和链路的冗余可靠;

Spine设备部互联,underlay进行动态路由部署,采用ECMP提升业务转发的可靠性;

Border设备采用对称式和非对称结合部署,保证出口区设备的冗余可靠性;

SDN控制器提供集群机制,集群内通过region机制,既保证SDN网络规模的可持续增加,也保证了SDN控制器侧的稳定可靠,同时为了保证SDN控制器的安全性,可提供基于本地认证或者AAA认证的方式,同时基于角色来控制权限,区分前端权限和后端权限,保证用户灵活使用的同时,把安全做到最极致。

3.4.2.2方案级可靠性设计

采用三平面分离架构设计,采用MP-BGP EVPN作为VxLAN控制面的弱控组网模型,管理面由SDN控制器承担,进行业务驱动的流量调度;数据转发面依赖underlay强壮的IP网络完成。

3.4.3安全融合,符合等保建设要求

1、安全设备类型丰富,可以包含防火墙、WAF、LB、IPS等设备;

2、安全设备形态多样,可以用硬件的设备,也可以用NFV(软件,基于SDN 理念设计)的设备;

3、可以做细颗粒度的安全引流和防护, 可以进行第三方安全资源纳管,实现东西向防护的引流和策略端到端自动化配置和打通;

4、整网安全设计考虑数据中心以及业务等保建设要求,同时结合后续云环境下的安全建设要求设计,满足未来上云计算的安全需求。

ADC IDC机房解决方案

ADC助您打造电信级IDC机房 ADC 施洁明 2009年4月27日

1.概述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带宽需求的强劲增长,这几年IDC机房的发展速度极快。很多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许多大企业纷纷建设新的IDC机房。同时,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以盈利为目的的托管机房也在加速建设。根据建设方的不同,我们可以大致将IDC机房划分为电信级和企业级两种。这两种IDC机房在本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而且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但是,其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机房的配线。电信运营商在建设大型机房方面具有更多、更成熟的经验。ADC作为横跨电信和综合布线产品制造商,在IDC机房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从配线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电信级IDC 机房。 2.IDC机房建造三原则 节省机房空间,高可靠性运行和有效线缆管理是机房配线建设的三项基本原则。 1)节省空间 IDC机房的建设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每一平米的建筑费用十分的昂贵。要做到节省机房空间,必须做好空间规划,选择适合的配线结构。高密度的配线设备以及小半径的线缆可以节省设备占地空间以及缆线通过的空间。 2)高可靠性 网络中断不仅许多企业和机构将面临停工,而且意味着数百万美元的损失。IDC机房的可靠性是由机房配线产品的性能以及品质所决定的。由于网络故障70%是由配线产品产生的,因此应该选择那些经过长期考验有品质保证的产品。配线产品要有技术前瞻性,应该至少满足20到25年的需求。 3)有效线缆管理 线缆管理起始于战略规划,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线缆长度。按照最新的配线管理观点,统一机架,简化机架组合可以使线缆管理更容易。配线设备要易于布放、易于接入以及简单的重新配置,减少维护中断时间。配线设备应具有充足的垂直和水平理线系统,机架和线缆路由要有全程半径保护,余缆要有存储。三线分离,电源线、铜缆以及光跳线路由分离。上走线,上走线易于线缆管理和设备散热。有效线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证线缆有序排列,不占用散热通道,改善空气流通,提高机房制冷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平面布局 TIA-942将IDC机房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1)传输机房(ENTRANCE ROOM):用于布放运营商设备和网络划分点设备。它也可以在数据 规划好空间 机房之内。但出于安全考虑,TIA-942建议使用独立机房。如果必须建在数据机房内,则应放置在主配线区内(MDA)。 2)主配线区(MDA):布放主网络交叉连接设备,也是数据中心网线系统的中心交换点。 3)水平配线区(HDA):HDA是水平交叉连接区,分配到设备区的线缆。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取决于IDC的规模。TIA-942建议一个HDA机房最多是2000条UTP或同轴电缆。标准还规定光缆和UTP线缆及同轴电缆应分机架配线。 4)特定配线区(ZDA):这是为那些无法安装跳线盘的网络设备机柜安排的网线配线区。如,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目录 1前言 (2) 1.1背景 (2) 1.2文档目的 (2) 1.3适用范围 (2) 1.4参考文档 (2) 2设计综述 (3) 2.1设计原则 (3) 2.2设计思路 (5) 2.3建设目标 (7) 3集团云计算规划 (8) 3.1整体架构规划 (8) 3.2网络架构规划 (8) 3.2.1基础网络 (9) 3.2.2云网络 (70)

1前言 1.1背景 集团信息中心中心引入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全院及国网相关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电力科研云,支撑全院各个单位的资源供给、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需求。实现云计算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云计算服务统一提供;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块化设计,逐渐完善云运营、云管理、云运维及云安全等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建设;是本次咨询规划的主要考虑。 1.2文档目的 本文档为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的咨询设计方案,将作为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1.3适用范围 本文档资料主要面向负责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维护人员、工程师等,以便通过参考本文档资料指导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 1.4参考文档 《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访谈纪要》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 《OpenStack Administrator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2d14414890.html,/) 《OpenStack High Availability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2d14414890.html,/) 《OpenStack Operations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2d14414890.html,/) 《OpenStack Architecture Design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2d14414890.html,/)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1模块化机房 (5) 1.1模块化数据中心概述 (5) 1.2怎么样的机房适合采用微模块机房 (7) 1.3微模块机房与传统机房有什么区别? (9) 1.4单排模块化数据中心 (17) 1.5双排模块化数据中心 (21) 1.6密封冷通道部分 (26) 1.7智能动环监控系统 (34) 1.9列间(行间)精密空调 (45) 1.10房间级精密空调 (47) 1.11智能低压配电柜 (49) 1.12精密配电柜(列头柜) (52) 1.13双排微模块冷通道产品规格 (54) 2一体化机柜 (68) 2.1什么是智能一体化机柜 (68) 2.2智能一体化机柜优势 (70) 2.3用户价值 (73) 2.4应用场景 (74) 2.5智能一体化机械柜组成部分(产品配置) (75) 2.6智能一体化机柜(MDC)分类 (76) 2.7智能一体化机柜系统特点 (77) 2.8智能一体化机柜系统功能 (79) 2.11联柜数据中心(中型MDC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89) 3机房建设 (126) 3.1机房建设概述: (126) 3.2机房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127) 3.3机房分级的判定条件: (127) 3.4机房环境建设等级保护二级要求 (128) 3.5机房环境要求及解决措施 (129) 3.6机房系统建设内容: (130) 3.8案例分析 (139) 3.9注意事项 (140) 3.10常见问题 (141) 3.11机房建设设备清单 (142) 4屏蔽机房 (174) 4.1电磁屏蔽室简介 (174) 4.2电磁屏蔽室遵循的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175) 4.3电磁屏蔽室的主要功能: (176) 4.4屏蔽的基本分类 (177) 4.5电磁屏蔽室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 (178)

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

XX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 技术方案

目录1.项目概述4 1.1.目标与范围4 1.2.参照标准4 1.3.系统描述4 2.安全风险分析5 2.1.系统脆弱性分析5 2.2.安全威胁分析5 2.2.1.被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2.2.2.主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3.安全需求分析7 3.1.等级保护要求分析7 3.1.1.网络安全7 3.1.2.主机安全8 3.1.3.应用安全9 3.2.安全需求总结9 4.整体安全设计10 4.1.安全域10 4.1.1.安全域划分原则10 4.1.2.安全域划分设计11 4.2.安全设备部署12 5.详细安全设计13 5.1.网络安全设计13 5.1.1.抗DOS设备13 5.1.2.防火墙14 5.1.3.WEB应用安全网关15 5.1.4.入侵防御16

5.1.5.入侵检测17 5.1. 6.安全审计18 5.1.7.防病毒18 5.2.安全运维管理19 5.2.1.漏洞扫描19 5.2.2.安全管理平台19 5.2.3.堡垒机21 6.产品列表21

1.项目概述 1.1.目标与范围 本次数据中心的安全建设主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技术部分,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来对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在本次建设完毕后XX数据中心网络将达到等保三级的技术要求。 因用户网络为新建网络,所以本次建设将完全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技术部分要求进行。 1.2.参照标准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1.3.系统描述 XX数据中心平台共有三个信息系统:能源应用,环保应用,市节能减排应用。 企业节点通过企业信息前置机抓取企业节点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上传到XX 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数据库对这些企业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同时企业节点也可以通过VPN去访问XX数据中心的相关应用。

电信IDC网络解决方案-网络需求和拓扑设计

电信IDC网络解决方案-网络需求和拓扑设计 一、IDC的业务发展和对网络的需求 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是电信运营商运营的核心业务之一。IDC机房建设要求和维护要求很高,许多行业用户无法承担其高额费用,即便有能力建设,也需要向运营商申请高出口带宽,因此国内外的IDC机房大都由运营商来出资建设和维护运营。行业用户则通过租赁运营商机房资源,部署自己的服务业务,并由运营商为其提供设备维护等服务。 当前中国电信在全国各省均建有多个IDC机房,主要运营资源的租赁业务,例如VIP机房租赁、机架或服务器租赁、带宽租赁等,同时也提供例如流量清洗、DDOS防攻击、CDN内容加速等增值服务业务。从IDC的运营情况来看,目前限制IDC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不断上升的电费以及越来越紧张的空间资源。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特别是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前的瓶颈,同时也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许多IDC机房开始逐步建设云资源池,运营例如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等云业务。开展云计算业务对IDC网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就是IDC网络云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 l 服务器虚拟化要求建设大二层网络 云计算业务的主要技术特点是虚拟化,目前来看,主要是指服务器的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可以根据物理资源等使用情况,在不同物理机之间进行虚拟机迁移和扩展。这种迁移和扩展要求不改变虚拟机的IP地址和MAC 地址,因此只能在二层网络中实现,当资源池规模较大时,二层网络的规模随之

增大。当前IDC机房大力开展云计算资源池建设,对于网络而言,大二层网络的建设是重要的基础。

XXX 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X项目SD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模板) XX集团 XXX.XXX.XXX

目录 1XXX项目建设背景 (4) 1.1项目背景 (4) 1.2项目目标 (4) 1.3项目需求 (4) 2XXSDN技术发展及产品现状 (4) 2.1XXSDN技术发展现状 (4) 2.2XXSDN市场地位 (5) 2.3XX SDN解决方案 (6) 3XXX项目SDN网络解决方案 (6) 3.1方案设计原则 (6) 3.2整体建设方案 (8) 3.2.1整体组网设计 (9) 3.2.2单Fabric组网设计 (10) 3.2.3方案主要功能 (11) 3.3XX SDN服务支持 (20) 3.3.1SDN部署服务 (20) 3.3.2SDN软件技术支持服务 (20) 3.3.3SDN开发者技术支持服务 (20) 3.3.4SDN解决方案规划咨询服务 (20) 3.3.5SDN APP定制开发服务 (21) 3.4XX SDN下一代数据中心优势 (21) 3.4.1 整网设计架构开放、标准、兼容 (22) 3.4.2可靠性设计 (22) 3.4.3安全融合,符合等保建设要求 (23) 3.4.4架构弹性设计 (23) 3.4.5端到端全流程自动化 (25) 3.4.6 可视化运维管理便捷 (25)

1 XXX项目建设背景 1.1项目背景 XXX 1.2项目目标 基于以上项目背景和需求,本次XXXX网络建设设计需要满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础设施部署需求,并借助本次XXXX网络部署的独立性,运用VXLAN、SDN主流技术对当前数据中心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以适应未来网络架构的发展需求。本项目的具体目标如下: 1.建设XXXX机房网络基础设施。 2.数据中心网络至少需要支持未来的生产系统、业务系统部署需求。业务 上线时间由原先的平均30天,缩短到分钟级别。 3.结合xx公司IT总体的规划,对XXXX的网络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以适 应新时期的业务部署、安全运行、提高IT管理水平的需求,网络方案要 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4.采用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理念,能够支持新一代应用架构,适用于未来 5-7年的IT技术发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和业务连续性。 1.3项目需求 在XXXX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需求。 1.1.1 业务需求 如何更加快速地部署业务应用,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更及时、更便利的网络服务,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与竞争实力,也是当前企业数据中心使用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当前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考虑如何实现快速上线业务、快速响应需求、提高部署效率。 1.1.2 网络需求 服务器虚拟化使高效利用IT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为可能。服务器内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模板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 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安全)

目录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安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系统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系统详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计算环境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区域边界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通信网络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管理中心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安全设备及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VPN加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入侵防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 防火墙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 安全审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 漏洞扫描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6 网络防病毒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7 PKI/CA身份认证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8 接入认证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DC客户解决方案标准版

XXXXXXXXXXXXXXXXX公司IDC服务器解决方案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三区电话局分公司 2012年XX月

IDC业务是一种通过向用户提供网络带宽和机房环境的租用,为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器托管与租赁及相关增值产品的业务。是贵公司网站建设的最佳合作伙伴。 针对XXXXXXXXXXXX公司服务器托管的需求,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专业IDC 托管服务。 北京联通的IDC基本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提供电信级机房场地(包含机位、机架),用于用户放置其服务器设备; ?提供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独享或共享端口; ?针对用户的特殊电力需求、特殊机架改造等,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提供电信级电力、空调等基础环境保障。 一、IDC技术方案 1.1 IDC机房介绍 (一)网络带宽 1.独享:2M、10M、20M、50M、100M、1000M及以上 2.共享:10M、100M (二)空间租用 1、机位:机架中的部分空间,以U(Unit)计算。1U=4.5CM 2、标准开放式机架:未经保护网封闭的机架 3、封闭式机架:根据用户需求使用保护网进行封闭的机架,最小单元4架。 (三)机房环境 位置:我公司有23个IDC机房,机房分布广泛,可最大限度的方便客户就近选择合适机房。 参数:IDC机房建在交通方便、自然环境清洁的地点。机房建筑结构抗震烈度不低于8度,能防雷击、防御重大洪涝灾害。IDC机房室内净高度不小于3.2米。机房承重不低于每平米600公斤,UPS室承重每平米不低于800公斤。

供电:机位、机架A、B两路交叉供电;供电采用两路10KV市电引入,五星和四星级机房UPS采用1+1或2+1冗余系统,机架双路电源引自不同的UPS系统,构成双总线系统.单机架供电2.86KVA(13A/架)或3.52KVA(16A/架). 按照满负荷配备柴油发电机,为IDC 机房提供后备电源,蓄电池满负荷工作持续时间30分钟。 安防:门禁系统、7*24小时专业保安、闭路监视系统及7*24小时监控等。通过摄像头保证机房监控无死角,监控系统由专业人员7*24小时值守,监控录像内容至少保存一个月。 布线:IDC机房根据不同机房条件采取下走线或者上走线方式布线,高低压分开,以太网线和光缆分开,三种线均有走线槽。 消防:采取防火构架和材料,不同的楼层/空间/防火门分隔。具有完善的消防监控系统7*24小时运行,使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探测活动并报警。据有气体灭火系统及充足的手动灭火设备。每年消防检测单位对设备检测一次。

机房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商行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分电源、环境控制和机房监控管理系统。由于数据中心承载商行的核心业务,重要性高,不允许业务中断。因而数据中心一般根据TIA942标准的Tier4标准建设,可靠性要求99.99999%以上,以保证异常故障和正常维护情况下,数据中心正常工作,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1、电源系统: 选用两路市电源互为备份,并且机房设有专用柴油发电机系统作为备用电源系统,市电电源间、市电电源和柴油发电机间通过ATS(自动切换开关)进行切换,为数据中心内UPS电源、机房空调、照明等设备供电。由于数据中心业务的重要性,系统采用双母线的供电方式供电,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等IT设备高可靠性用电要求。双母线供电系统,有两套独立UPS供电系统(包含UPS配电系统),在任一套供电母线(供电系统)需要维护或故障等无法正常供电的情况下,另一套供电母线仍能承担所有负载,保证机房业务供电,确保数据中心业务不受影响。在UPS输出到服务器等IT设备输入间,选用PDM(电源列头柜)进行电源分配和供电管理,实现对每台机柜用电监控管理,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管理性。 对于双路电源的服务器等IT设备,通过PDM直接从双母线供电系统的两套母线引人电源,即可保证其用电高可靠性。对于单路电源的服务器等IT设备,选用STS(静态切换开关)为其选择切换一套供电母线供电。在供电母线无法正常供电时,STS将自动快速切换到另一套供电正常的母线供电,确保服务器等IT设备的可靠用电。 供配电系统拓扑图

ATS ATS 柴油机发电 第一路市电 第二路市电动力配电柜 第二级配电UPS 配电柜 UPS1 UPS2 PDM1 PDM2 列头柜 STS 机柜P D U 1机柜P D U 2 机柜P D U 1机柜P D U 2 机柜机柜P D U 1 机柜P D U 2 机柜机柜P D U 1机柜P D U 2 机柜P D U 2 机柜P D U 1机柜机柜 第一级配电机柜 第三级配电 空调新风 双母线供电方案 机柜内走线 图示双母线供电系统可确保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999%以上 2、机房智能配电系统三级结构 数据中心三级配电系统是对机房配电的创新,机房三级配电系统有利于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维管理 第一级:机房配电接入层。主要包括大楼地下配电室到机房输入端电缆的部分及机房市电配电部分。 第二级:机房配电管理层。主要包括机房UPS 配电部分。通过使用模块化配电柜,实现机房的模块化配电,并将设备用电和辅助设备用电分开; 第三级:机柜排及机柜配电层。主要包括列头柜PDM 配电、STS 配电到负载部分; 3、 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列头柜的智能监控系统可对配电系统开关状态与负载情况进行监测、告警、统计。 监控的输入部分电气参数有: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三相电压、电流、频率等。 监控的输出支路电气参数有:额定电流,实际电流、负载百分比、负载电流谐波百分比、负载电量、功率因数等。 这些监测信息能让值班人员掌握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负载分布,清楚了解每一个机柜的耗电量,对设备电源部分的潜在故障、对能效管理、降低能耗提供可靠依据。 模块化设计智能管理:本方案配电系统遵循以可靠性设计为核心,专

电信级IDC网络建设方案

电信级IDC网络建设方案 1概述 如下图是整个IDC的建设框架,本章将阐述网络框架的建设以及网络管理。 网络架构运行在布线系统,供电系统等基础系统之上,同时为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提供平台。而在横向结构上,IDC的网络运行离不开网络管理和运营维护。网络架构的可靠,稳定,高效,安全,可扩展,可管理性将直接关系到上层的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也将直接关系到IDC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总之,网络架构是IDC建设框架中重要而又承上启下的一环,网络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IDC建设的质量。 IDC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框架如下图所示。

基本托管服务网站托管(共享)网站托管(独占)主机托管 高级安全服务 Private VLAN 专用防火墙、专用入侵探测安全审计Internet 连接服务Committed Access Rate 服务类别(COS) 内容交换服务基于IP, URL, Cookie 的负载均衡 语言和终端设备优化 跨地域负载均衡 内容传送服务网站服务加速 网站内容推送 突发拥挤保障 内容分段复制 后台连接服务端到端安全端到端私用网络 IDC 网络架构 运行管理专业服务 IDC 的业务将包含接入业务,空间出租业务,托管业务,管理业务和增值业务。本章将在介绍IDC 网络设计的同时,阐述每个设计要点对IDC 业务的影响和重要性。因为上图中整个IDC 建设框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IDC 业务的开展和拓展,在这个框架的每个部分都必须贯穿为IDC 业务开展服务的宗旨。 本章将从托管服务,网络安全,Internet 连接,内容交换,内容传送,后台连接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具体阐述IDC 网络解决方案对IDC 业务的针对性设计。 2 托管服务 IDC 的基本业务包括网站托管(Web hosting )和主机托管(Co-location )两大类。其中网站托管分为共享式和独享式两种。由于其业务模式的不同,使得其在对网络设计时的要求也不相同。以下分别给出基于两种不同模式时的网络全貌。

数据中心机房布线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布线方案 1. 概述 当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数据的存储量已经不仅仅是用 KB、 MB 、GB 甚至 TB 来计算 , 在不远的将来 , 人们所谈论的将是 PB(1petabyte=1,000terabytes甚至 EB(1exabyte=1,000petabytes。在企业的 IT 基础架构中,数据中心是数据及业务应用的总控中心。数据中心汇聚了最昂贵的服务器和存储及网络设备, 担负着数据存储、访问的艰巨任务。数据中心的建设要面向企业业务的发展, 并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业务支撑。这种支撑涵盖了客户、企业业务、企业数据和决策支持等层面。 随着数据中心高密度刀片式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数量的增多, 数据中心面临着网络性能、散热、空间、能耗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根据全球最大的独立技术研究公司Gartner Research 发布的研究资料显示,由于缺乏灵活、高性能的综合布线规划, 在2002年之前建立的数据中心中, 半数需要在 2008年前升级或者淘汰。 因此, 建设一个完整的、符合现在及将来要求的高标准的新一代的数据中心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 高可靠性——基于标准的开放系统, 预先经过测试 , 确保系统 7*24小时稳定可靠。 ? 高性能——满足目前的网络传输需求, 支持至少 1G 或 10G 甚至更高速率传输 ? 高密度——节省空间,方便设备散热设备散热。 ? 可维护性——美观大方 , 适应频繁的需求变化,方便 MAC 维护。 ? 可扩展性——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增长,支持未来扩容需求。 本次设计将从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的原则出发, 以满足目前用户的应用需求为基础, 充分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具有长远效益的全面解决方案。 2. 设计标准 TIA-942数据中心机房通信设施标准

云数据中心边界防护项目解决方案v1.0[文字说明]

云数据中心边界安全解决方案 -安全网关产品推广中心马腾辉 数据中心的“云化”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先后经历了大集中、虚拟化以及云计算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初期的大集中阶段中,数据中心实现了将以往分散的IT资源进行物理层面的集中与整合,同时,也拥有了较强的容灾机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使我们在软、硬件方面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但实际的资源使用率却很低下,而且灵活性不足,于是便通过虚拟化技术来解决成本、使用率以及灵活性等等问题,便又很快发展到了虚拟化阶段。 然而,虚拟化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对于一个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讲,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软、硬件的升级与更新,另外,持续增加的业务总会使现有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的扩展性受到限制。因此,采用具有弹性扩展、按需服务的云计算模式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中心的“云化”也自然成为发展的必然! 传统边界防护的“困局” 云计算的相关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模式正在使网络边界变得模糊,这使云数据中心对于边界安全防护的需求和以往的应用场景相比也会有所不同。在云计算环境下,如何为“云端接入”、“应用防护”、“虚拟环境”以及“全网管控”分别提供完善、可靠的解决方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对于解决云数据中心的边界安全问题,传统网关技术早已束手无策,而此时更需要依靠下一代网关相关技术来提供一套体系化的边界安全解决方案! 天融信云数据中心边界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面对上述问题,天融信解决方案如下: 通过TopConnect虚拟化接入与TopVPN智能集群相结合,实现“云端接入”安全需求; 通过在物理边界部署一系列物理网关来对各种非法访问、攻击、病毒等等安全威胁进行深度检测与防御,同时,利用网关虚拟化技术还可以为不同租户提供虚拟网关 租用服务,实现“应用防护”安全需求; 通过TopVSP虚拟化安全平台,为虚拟机之间的安全防护与虚拟化平台自身安全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实现“虚拟环境”安全需求; 通过TopPolicy智能化管理平台来将全网的网络及安全设备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智能化的安全管控机制,实现“全网管控”安全需求; 技术特点 ●虚拟化 ?网关虚拟化: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建设方案 1.概述 随着在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某公司拟设数据中心,对中小企业提供电信级数据服务。目前,该公司计划建立一个1000平米的数据中心,初始阶段,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内容以专线租用和主机托管为主。随着业务的发展及收藏的增加,会逐步发展成应用服务供应中心。用户也会扩展到城镇居民,即同时作为智能小区的服务中心。 1.1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 1.1.1机房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机房建设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的基本条件。这里我们提出选址中必须注意的10个方面供用户参考。 ◆使用面积达到规划的要求 ◆建筑物内部由扩展空间 ◆避免附近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源 ◆所在建筑物本身及周围无安全隐患 ◆便于光纤的接入 ◆足够的电力容量及用电安全性 ◆楼板承重满足功能需要 ◆楼层净高符合使用要求 ◆专业空调系统室外机能有合理的摆放位置 ◆能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发电机房及油库 1.1.2工程项目设计 作为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首要任务,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是十分重要的起步。优秀的设计,合理的性价比及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是建设一个成功的数据中心机房的重要保证。 通过我们对数据中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规划出一个数据中心工程应该具备的若干子系统。 (1)装修子系统 (2)电力及地线子系统 (3)空调冷却及新风子系统 (4)烟雾检测及灭火子系统 (5)漏水检测子系统 (6)门禁保安及监控子系统 (7)结构化布线子系统 (8)事故广播子系统 (9)设备总控子系统 (10)监控中心控制子系统 当然,在具体项目的规划中不必要对每一个子系统都进行逐一描述,但是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每一个子系统的功用和针对项目本身的实现方式。 1.1.3项目施工与管理 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的重头戏,也是一切设计规划得以正确实现的重要保证。 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商对每一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都倾注了极大的力量。组织专业水平高的工程队伍,我们强调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对项目的施工和管理有着自己的规范。 ◆制定先进,严格,规范的施工组织计划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方案

数据中心运维外包 服 务 方 案 2019年8月

数据中心运维外包服务方案 目录 一、运维的重要性 (1) 二、维护范围 (1) 三、提供的服务 (2) 四、服务内容 (3) (一)UPS供配电系统 (3) (二)机房空调系统 (5) (三)服务器运维 (7) (四)存储系统运维 (9) (五)虚拟化平台运维 (10) (六)数据库系统运维 (11) (七)网络设备运维 (13) (八)其它有关系统或设备运维 (15) 五、运维报价服务 (16)

一、运维的重要性 数据中心的日常运维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设备故障时,应提供快速的备件供应、技术支持、故障处理等服务。通过机房设备维护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专业性很强,通过引入专业的维护公司进行日常运维工作。建设及使用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可从日常需要完成专业性很强的维护保养工作中解放出来,重点做好管理及协调工作,更好的发挥信息或科技部门的其它职能。 通过专业、系统、全面的维护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做到为客户排忧解难,减少客户人力、物力投入的成本,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可延迟客户设备的淘汰时间,使可用价值最大化。通过专业的维护,将数据中心机房内各类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给客户的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投入提供依据。 二、维护范围 数据中心机房于××年×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数据中心有关设备及基础系统清单如下:

三、提供的服务 为更好的服务好客户,确实按质按量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我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厂商维护标准,结合自身经验积累和客户需求,制定以下服务内容: 1.我公司在本地储备相应设备的备品备件,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免费更换新的器件,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2.我公司和客户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同时指定一名负责人与使用方保持沟通,确保7*24小时都可靠联系到工程技术人员,所有节日都照此标准执行。 3.快速进行故障抢修:故障服务响应时间不多于30分钟,2小时内至少2人携带相关工具、仪器到达故障现场现行故障排查处理,直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4.我公司对维修维护的设施设备的使用性能负责,在维修维护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设施设备的性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在维修维护间,我方应对设施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做出评估,并进行恰当的预防性处理,以保证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若故障隐患超出维修维护范围的,及时书面通知客户,并提出消除隐患建议。 5.维护巡检中我公司提供设备系统图或使用说明书:将机房内设备的整个系统等汇编成资料,由维护人员进行统一放置,便于应急查询。 6.巡检次数每年不少于四次,每次巡检后,由维修维护方提供巡检报告,并由使用方签字确认。每月由我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回访,听取客户意见反馈,搭建起双方的沟通渠道。 7.提供系统应急方案:设备在12小时内还无法修复的应有备份应急处理方案。如提供适合负载功率的备机、备用空调等。 8.培训: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培训,维修维护培训,简单故障处理培训,培训文档由我公司整理。 9.人员配置:全年(包括所有的节假日期间)提供不少于2名工程师在常住贵阳本地,确保满足响应时间要求;到现场的维护维修工程师至少一名是能完全解决故障并有丰富从业经验的。 10.我公司每次巡检完毕后提供维护报告,同时还提供全年维护报告、每次维修事故报告等资料,根据事故提出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等管理规划层面的内容。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法规办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969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法规办法标准版本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法规办法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加强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和保密管理,保障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当前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本办法。 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 二、各单位应当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工作,指定一个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综合管理。各部门内设

机构应当指定一名信息安全保密员。 三、要加强对与互联网联接的信息网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规接入,防范外部攻击,并留存互联网访问日志。 四、计算机的使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对计算机及软件安装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定期核查; 2. 设置开机口令,长度不得少于8个字符,并定期更换,防止口令被盗; 3. 安装防病毒等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进行升级;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4. 不得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5. 严禁同一计算机既上互联网又处理涉密信息; 6. 严禁使用含有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

盘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7. 严禁将涉密计算机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五、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实行登记管理; 2. 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间交叉使用,涉密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 3. 移动存储设备在接入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之前,应当查杀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 4. 鼓励采用密码技术等对移动存储设备中的信息进行保护; 5. 严禁将涉密存储设备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六、数据复制操作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电信运营商虚拟化解决方案

电信运营商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 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为主的电信行业面临国内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利用最新的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所有运营商亟待考虑的问题。 运营商内部支撑系统,包括BSS、OSS、MSS、增值业务平台的云化改造中,已经采用虚拟化技术打造内部统一支撑云;外部业务,包括政企业务、中小企业业务和公众业务等云化改造,都采用虚拟化技术,通过整合大型IDC 的资源和小型IDC 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统一调度和弹性按需分配。 应用特点 ?虚拟化转向深度应用,为满足业务快速的发展,运营商需要结合自身应用和业务系统特点合理选择虚拟化技术,需要充分考虑应用软件虚拟化环境的移植;还需要为虚拟化资源管理设计新的管理和操作流程;同时要保证业务的可靠性、安全性。 ?原有业务系统迁移,虚拟化要求上层业务软件架构具备分布式部署、跨平台调度等特性。业务系统迁移时除了节约成本、保证业务连续运行外,还需要考虑整体付出与投资回报。优先选取对实时性要求较低、对业务影响较小的系统开展现网部署。 ?资源动态、自动化管理,目前应用的虚拟化技术大多实现了“一分多”的初级使用,但也要面对后续资源动态化、自动化,异构虚拟化平台的统一

管理,以及如何建立与大规模虚拟化应用相匹配的存储、网络、管理系统乃至数据中心等问题。 ?应用场景合理选择,虚拟化过程中,应用场景、技术实现和实施方案选择方面要相对合理。IaaS 层需要选择技术体系成熟的厂商,PaaS 层需要 选择具有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SaaS层则需要运营商基于原有的业务软件基础和架构进行创新。 EASTED 数据中心整合方案 针对电信运营商内部信息化和IDC 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使用易讯通EASTED 云计算虚拟化平台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虚拟化整合。EASTED 云计算虚拟化平台具有Farm、Policy、HA、DRS 等高级特性,可保证整合后的数据中心平台的稳定可靠运行。 价值和收益 ?降低成本: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硬件成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电力成本 ?资源利用率:整合计算和存储资源,摆脱复杂混乱的硬件、电源、机位、网络、存储等 ?弹性扩展:通过计算和存储动态资源分配提高IT 的架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加快应用扩展的响应速度 ?提高可靠性:降低维护造成的宕机时间;在软件、硬件故障时快速备份恢复

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工程概述 (2) 三、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4) (一)网络结构 (4) 1、链路接入区 (4) 2、互联网接入区 (5) 3、互联网服务资源区 (5) 4、专网接入区 (6) 5、专网服务资源区 (6) 6、核心网络区 (7) 7、内网服务资源区 (7) 8、存储资源区 (8) 9、运维管理区 (9) 10、指挥中心接入区 (9) 11、物理整合区 (10) (二)虚拟化组网 (10)

一、项目背景 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14年11月我区启 动了智慧城市战略发展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经过几个月的 努力,通过一系列调研、分析、设计与研讨,《智慧城市建 设总体规划与三年行动计划》文稿形成(以下简称“《规划》”), 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若干次的专题讨论。根据各方意见修改 《规划》于2015年4月中旬经区长办公会研究原则通过。后, 《规划》中指出“新建智慧城市云平台,与现有的“智 慧华明”云平台共同支撑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按照“集约建 设、集中部署”的原则,将新建的智慧应用系统直接部署在 云平台,将各部门已建的非涉密业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类应用 系统逐步迁移至云平台,实现智慧应用在基础层面集中共享、 信息层面协同整合、运行维护层面统一保障,有利于充分整 合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根据《规划》中的目标和原则,在“智慧城市”首期项 目中与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同步进行云计算数据中心工 程建设,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的总体建设提供基于云计算技 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的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稳定 可靠的运行环境。 二、工程概述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选址为同一 地点,位于城市开发区津塘路与五经路交口处的“帝达东谷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如何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与EDC(企业数据中心)的区别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区别在于应对的业务模式不同。传统IDC多数是支撑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并有明确的跨网和区域性限制。传统EDC支撑的信息系统架构也与云计算有很多不同,例如EDC更多地支持了以商业软件为平台的特定应用信息系统,因此其规模、等级、变量相对固定。而云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中心来源于互联网,但又向集成化平台演进,因此,有别于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软硬件分离的局面,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从基础设施到计算与应用是连续和整体的,并相互关联和可适应。 云数据中心应该如何建设?目前,业内有两种常见观点。 观点一:“高投资、高性能的超算就是云计算”。 观点二:“云计算就是把一堆烂机器攒在一起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这两种观点对应了两种不同建设模式。 观点一对应的是传统建设模式。该模式注重构建高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基础设施,再实施有物理边界的简单虚拟化私有云。例如银行业数据中心以成本简单堆叠,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可靠性,但由于数据中心硬件与软件系统分离,在高投入的情况下总体效率反而下降,事倍而功半。 观点二对应的另一种模式的特色是盲目追求降低初始投资成本,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一种简单资源建设和经营,建立和运行低成本、低效率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从而造成初始成本虽低,但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却较高的局面,这虽然适应了目前行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但总体上并不适合云计算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服务。 这两种云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都有着片面性和局限性。如同早年的互联网虽然可以承载在PSTN(公共电话网络)上运行,但却不是最佳模式一样,为云计算而建的基础设施可以运行于IDC,但却不能有效优化和发展云服务,若建立为社会服务的公共设施,云计算必须重新规划和建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架构。 云计算基础设施应与计算平台充分整合,正如云计算行业一部经典书籍《数据中心就是计算机》(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而言,云计算数据中心是自上而下的全程融合和优化,包括系统软件、芯片、存储、网络、电源、配电以及制冷,因此,新一代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充分整合了软件、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供电与制冷、能源等多个环节,并以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优化了从能源到计算的总体效率。例如谷歌并未单独狭义地优化数据中心PUE,而是以软件为基础,融合了定制基础设施构架,建立了全球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架构。 在落实到云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上,还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在业务模式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充分适应云计算的业务发展客观规律,按照最优化效率的单位规模建立,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而高效建设,摒弃传统模式,最好不要一次性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单体多层建筑,而将采用灵活和高效率的模块化方式,将数据中心配电、制冷、供电、甚至建筑物与市电彻底分割,以云计算业务单一集群为最小单位,分布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