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诗词:《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诗词:《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诗词:《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诗词:《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文学常识】

1、本诗作者是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字 乐天 ,晚年号 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讽喻诗语言通俗易懂,叙事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名作。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钱塘湖”指 杭州西湖 。

【译文】

1、解释词义

初:刚刚 云脚:指低垂的云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杂花,各式各样的花

2、句义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阴下的白沙堤。

【文章主旨】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初春时节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写作手法】

1、寓情于景

2、直抒胸臆

【拓展链接】

《钱塘湖春行》的早春特点:本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

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春有初春、仲春、暮春,景色各有不同。积累下列写不同春色的诗句:

初春: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

仲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

暮春: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衡元

仲春: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

脉络结构图: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一、导入(3分)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那么,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同学们积累的有哪些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词?给大家分享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还有没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 师: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首先,学习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会感情朗读和背诵)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其次,古代诗歌讲究炼字,所以要用心品味诗歌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准确体会作者情感) 三、检查作者预习及课下积累(3分) 西湖赏景,怎能少得了导游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时: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地:今山西太原人。 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7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老师想补充的一点是: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照四三或者二二三的节奏朗读。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自由大声朗读本诗。 2、点名朗读。请按四三节奏朗读的同学举手展示朗读。你读出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读出了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期盼。 请按照二二三节奏朗读的同学举手展示朗读。你又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 读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过程与赏景的喜悦。 3、齐读诗歌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首先请戴眼镜的同学一起按照四三节奏读一遍,要求随着文字想象画面。 再请不带眼镜的同学一起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要求随着文字想象画面。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同学们无论用哪种节奏读这首诗歌,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够读的抑扬顿挫、读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教学设计(2)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教学设计(2)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教学设计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品一品探寻诗之妙(6分钟) 1、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幻灯)品一品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

个阶段的景色?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1)水、云、莺、燕、花、草;春水初涨平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 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早春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在此环节中,如遇到学生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几处”和“谁家”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了“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 师:大诗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极为讲 究对语言的`锤炼。 2)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因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拜见。[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 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 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 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展示自己图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我想问问大家,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 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赞美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同在杭州任过职的白居易,对西湖又有什么喜爱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让白居易给我们做导游,进行“钱塘湖春行”,领略西湖美好的春光。 二、作家及作品 (指一生说) (白板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三、朗读 6、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白板出示)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1、出示白板音乐: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中去,画一画西湖春景图,(小组合作) 2、展示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充当小导游解说诗中的画面, 六、赏析(根据学生画的画,抓诗歌中的关键字眼,注意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 案教学设计 这篇关于初三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是为大家收集的,希望你们能喜欢, 部编版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2)、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 (1)、用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画画的方式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要求解决生字新词,划出疑难之处,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 教学方法: 1、情境法(直观画面)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教学手段: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在小学里我们曾学过一首诗《草》,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知道作者是谁?谁来说说白居易?指名回答,然后教师补充。课件显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 二、回顾学法 赏析诗歌的方法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像感悟 三、整体感知 1、读诗。 (1)听录音朗读

第13课 《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 3.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的风景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先通过一段西湖风光的短片,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教师播放《航拍中国》第二季杭州西湖片段视频)欣赏完美景,我们再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一起学习他的《钱塘湖春行》,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 二、问题设置,任务导学 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积累文学常识,夯实基础知识,理解诗歌大意。 活动设计:学生朗读诗歌,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自主完成以下任务,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我核对,有错自我订正。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

隐的《安定城楼》等。 2.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祖籍山西太原,是________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参考答案:2.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1)刚刚;(2)向阳的树 5.钱塘湖春行:钱塘——杭州旧称;钱塘湖——西湖旧称;行——游览;钱塘湖春行——春天游览西湖。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 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yù):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部编版《钱塘湖春行》精品教案

13 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和白居易一起感受西湖的美吧! 二、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2、背景介绍《钱塘湖春行》这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因地处秦代钱唐县(唐代以“唐”为国号,因加“土”为钱塘)而得名。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中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一)整体感知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看视频,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2.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 1.“春”“行”。 2.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3.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春光及作者对西湖的热爱。 (二)赏析诗歌 赏析方法: 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根据诗歌鉴赏的方法,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请小组探究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卢建明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3、说说印象中的西湖美景及古今描绘西湖的诗句、故事。 二、粗读、熟悉全诗: 1、播放课件,学生听读,要求正音、正字; 2、学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老师范读,学生思考: A、划出压韵的字; 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 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

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景物。 生:准备、发言。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播放课件——姑苏行)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老师给大家搜集了“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大家任选其中一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最新资料推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 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 3.或.王命急宣今义:从;由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 1/ 25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基本信息。 2.梳理中,作者所“行”处见到的景致,体会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4.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蕴藏的传统文化。 5.领会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6.初步了解律诗在格律上的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1.律诗在格律上的要求,如押韵等。 2.诗人的主观情感是怎样融和在写景中的 3.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古往今来,有多少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啊!首先人们想到的是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幻灯片1:西湖美景。文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选自《》)而的《钱塘湖春行》更是描写西湖美景的代表之作,读了他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苏轼这比喻的确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幻灯片2:该课封面,应包括西湖、湖水、堤岸、骑马漫步的诗人、燕子、树间的小鸟等景物。文字:该课课名、作者、全诗。画外音:男声朗读该诗。)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72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幻灯片3:白居易照片或图片。文字:“白居易(72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朗读一次,感受一下诗中洋溢着的春意。 (三)、分结构 1、感受全诗,我们知道诗人在这首诗中写的是骑马游西湖,全诗大部分文字写的都是春天的景物,西湖有那么多景物,诗人在这首诗中使用的是怎样的顺序? 分: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幻灯片2中“孤山寺”与“贾亭”几个字变换形态、颜色)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幻灯片2中“白沙堤”与“湖东”几个字变换形态、色彩),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幻灯片2中“莺”与“燕”二字变换形态、色彩),花和草是植物(幻灯片2中“花”和“草”二字变换形态、色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这样,我们知道此诗是从行游观赏的角度来写钱塘湖的景色的。全诗像几幅连缀而成的风景画,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诗从“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的题眼是“雨”字,而《钱塘湖春行》的诗眼就是一个“行”字,一贯而下,统摄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时,移步换景,美好春景化作诗人笔下的一串串意象。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为全诗,引人注目的焦点。 “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 草”“绿杨”“白堤” 自“孤山寺北贾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选取的都是最能表现“春”的景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春雨过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莺争春”“春燕啄泥”写尽初春时节的生命活力;“乱花迷眼”“浅草新长”将花草的整个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联更是直抒胸,以一个“爱”字,一个“不足”点明——作者在早春风光中的无比喜悦、热爱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体裁把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课下积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 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读一读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飞(yuān) 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 济阳初中:董素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师:一折山水一折情,山水随情入诗中。孤山下,西湖畔,草长莺飞,最美是江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白居易一起到钱塘湖春行。 二、检查预习(2分钟)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读教学案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三、出示目标:(2分钟) 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教学案!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10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读准节奏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 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