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汇总)填空题

26."曲子相公"指的是和凝。

27.贺铸的词集名是《东山词(东山寓声乐府)》。

28.晏殊《蝶恋花》“一场愁梦酒醒时”的下句是斜阳却照深深院。

29.《花间集序》的作者是欧阳炯。

30.被清人冯煦称作“北宋倚声初祖”的词人是晏殊。

31.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词牌名是《玉楼春》。

32.《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作者是张先。

33.《龙洲词》是刘过的词集名。

34.吴文英的号是梦窗。

35.《望海潮》(东南形胜)所吟咏的城市是钱塘(杭州)。

26.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7.《于湖居士长短句》的作者是张孝祥。

28.按每首词的字数多少可将词分为小今、中调、长调三种。

29.“词为艳科”是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30.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词牌。

31.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3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34.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指的是范仲淹的作品。

35.被苏轼评为“野狐精”的词人是王安石。

26.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词为艳科"这一概念。

27.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

28,《渔歌子》此词一名为《渔父》。

2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0.朱淑真的词集名是《断肠集》。

3.任二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32.“要眇宜修”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给词体特征的体性下的界说。

33.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

3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被宋代黄异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35.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2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李清照

27.陆游词集名是《渭南词》

28.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2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吟

咏的是蟋蟀

30.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中国民间

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的“故国”指的是金陵

33.“曲子“侧重强调词的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强调文学性为主

34.《甘州遍》(秋风紧)的作者是毛文锡35.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26.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词为艳科”这一概念。

27.《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余)一词所写的女子是西施

28.《渔歌子》一词别名为《渔夫》

2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0.陈亮的词集名是《龙川词》

31.任二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32.李隆基词今仅存《好时光》一首

33.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

3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萧声咽)两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被宋代黄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35.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称张先的词为"古今一大转移”26.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词牌

27.词起源于六朝乐府说是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28.《人间词话》中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29.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30.李珣《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是粤东

的风土人情。

31.史达祖的词集名是《梅溪词》的词集名。

32.《竹山词》是蒋捷的词集名

3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34.姜夔的号是白石道人

35.《诚斋乐府》的作者是杨万里

26.李清照是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人

27.词集《渭南词》的作者是陆游28.《花间集序》的作者是欧阳烔

2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吟的是蟋蟀

30.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中国民间

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的“故国”指的是金陵

33.曲于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

文学性为主。

34.吴文英《莺啼序》一词共分为四片。

3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6.词牌是词的音乐性标志

27.六朝乐府说是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28.朱敦儒传世词集的名称是《樵歌》。

29.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0.歌咏粤东风土人情的是李珣的《南乡子》十七首。

31.《梅溪词》是史达祖的词集名。

32蒋捷的词集名是《竹山词》。

3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34.白石道人是姜夔的号。

35.将南宋词人蒋捷誉为“长短句之长城”的是刘熙载

简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析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的侧作主题。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全词以歌女自述的方式,倾诉了欲结知音、脱离魔窟的强烈愿望。(2分)词人叙写歌女痛苦的遭遇和卓异的品格,(2分)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同情和怜悯之心。(2分)37.简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的人生情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在词中叙写了遇雨时淡然处之,超然于物外的一次生活体验。(2分)一且超越是非,也就无所谓得意的欢乐和失意的痛苦的人生体会。(2分)这表现出了词人旷达自适、超越凡俗的情怀。(2分)

38.简析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写梦境的特点。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写清楚了梦中的地理环境。(2分)(2)从视觉、听觉和联想的不同角度来写梦境。(2分)(3)将梦境写得非常完整,从梦中到梦醒均有记述。(2分)

39.简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2分)(2)舌音、齿音交替重叠。(2分)(3)敢押险韵。(2分)

40.简析欧阳修《南歌子》(风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全词上片以写女子的装束和体态为主。(2分)下片则通过细节叙写夫妇亲密的生活情趣。(2分)以此突显出一个俏丽、温柔的新婚少妇形象。(2分)

36.简述关于词体起源的五种观点。

诗词同源说,(2分)词源(诗经》说,(1分)隋代初唐说,(1分)六朝乐府说,(1

分)六朝浮艳说。(1分)

37.简述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中的

对比手法。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此词上下阙都用对比手法。(2分)把塞雁、

城乌的惊起和屏上鹧鸪的漠然形成对照,女

子的孤寂之情由此轻轻逗出。(2分)下阕

以有情対无情,愈见情之悲哀,有让人窒息之感。(2分)

38.简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如何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者上阙在描述当时扬州的萧条景况,(1分)但起首八字却重笔点出昔日扬州之繁盛,盖以盛观衰,感慨加倍深沉。(2分)下阙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1分)词人多处化用杜牧歌咏扬州的诗句,构成历史意象,用这类诗中意象所蕴含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来衬写今日扬州的见闻感受。(2分)

39.简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上阙主要追忆当年参加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豪情。(2分)下阙重点写敌我交战的惊险场面。(2分)其

宗旨所在,仍在蓄往日豪气之势,跌回冰冷残酷之现实。(2分)

40.简述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加倍衬写自己的感情。(2分)舌音、齿音交相重叠,形象而准确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迷茫。(2分)敢押险韵,用得自如贴切。(2分)36.简述关于词的五种起源说。

诗词同源说,(1分)词源《诗经》说,(1分)隋代初唐说,(1分)六朝乐府说,(1分)六朝浮艳说。(1分)上述各说侧重不同,逻辑起点不同,应结合词体的复杂性与

特殊性进行综合评判。(1分)

37.简述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结合的特点。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词写离愁别恨,起二句即拈出此题,涵盖全篇。(1分)三四句写“触目”所见,是眼前实景,也是情中之景。(1分)情景相生相合的境界已宛然在目。(1分)后两句极言音信阻隔之无奈和相思难成之苦痛。(1分)最后二句以春草喻愁,设譬新颖贴切而又明白易懂,(1分)情景妙合无垠。(1分)38.简述韦庄《思帝乡)(春日游)塑造的女性新形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语言浅显,主题也比较明确,抒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

的强烈愿望,(3分)体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3分)

39.简述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依红偎翠,固有不得已者在。(1分)且其与歌妓之间,并非一例逢场作戏、追声逐色,(1分)其中大有真情缱绻、两心相悦的深情感。(1分)这首以思念情人为主题的词,(1分)便表现了柳永在离别情人之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笔端情感历历,荡气回肠。(2分)

40.简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待女形象。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与待女,一有情面数微,(1分)一无意而粗心,(1分)一同一答,尽见两人个性不同。(2分)侍女或许只是看到了海棠的外形变化不大,而未留意于叶长花消,故答得极随意,(1分)而词人不必亲眼见过,即知雨必然催肥了枝叶,风必然吹折了花瓣,读者于此不能不佩服词人平时观察之细致。(1分)

36.简述张炎的“清空”说。

张炎所调的“清空”是指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2分)质实的词则写得典雅奥博,但过于胶着于所写对象,所以显得板滞。(1分)在张炎的理解中,清空的词一定是蕴含着骚雅的意趣的,质实的词则未必。(1分)所以,清空的词澄净精纯,能传达出词人的冲和淡泊的胸襟,(1分)在风格上则

是一种含蓄与自然、峭拔与流转的结合。(1分)

37.简述冯延已《鹊踏枝》(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从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全词写景角度变幻,(1分)由室内到室外,(1分)由早晨到黄昏,(2分)由静景到动景,具见作者的灵动之思。(2分)38.简述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艺术上在温庭筠的作品中有代表性,(1分)“小山”、“鬓云”等多写感性印象,语言富丽精致,词风香软,(2分)而且章法极密,层次极清,以一线贯穿,但中间暗寓转

折。(2分)在刘禹锡、白居易词中曾经出现过的浅白流畅,至此已为精微细致所代替了。(1分)

39.简述《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场少女形象。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作者写两个东西邻居的少女,在采桑的小路上相遇了、情境并不复杂,但极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2分)这种健康的少女形象,既不同于穿梭于青楼楚馆的艳情歌妓,又不同于困居于深闺重院的相思女子,(2分)她们的天地是开阔无垠的,她们的生活是随心适性的,她们的心情是亮丽快乐的,她们的笑容是灿烂动人的。她们生活在自由的天空下,无羁无绊,自由畅快。(2分)40.简述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

的写景特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此词上阙写景,从写水到写山,(2分)从写无情之景到写有情之景,层次十分清晰。(2分)开头两句写词人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气象阔大,笔力遒劲,十分契合江南秋季的地理特征和季节特征。(1分)接下来三句写山,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自己在远眺群山后引发的对中原父老悲惨命运的忧愤之情,并采用移情的表现手法,意思更深层。(1分)

36.简述关于词的五种起源。

诗词同源说,(2分)词源《诗经》说,(1分)隋代初唐说,(1分)六朝乐府说,(1

分)六朝浮艳说。(1分)

37.简述冯延已《鹊踏枝》(秋人蛮蕉)的意象特点。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冯延已的心绪凌乱往往借意象之凌乱来表现。(1分)这首词写韶光已逝,欢期难再的愁苦心情,意象密集跳跃。(1分)上阕写景,蛮、池塘、荷、蛰声、丁香纷至者来,让人目不暇接,兼以秋季风雨交加的气候,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凌乱、凄凉、让人心悸的氛围。(2分)下阕意象更具跃性,将时间和空间随着作者思绪的变化而变化,完全超越了一般性的时空限制,(1分)通阙构思复杂深广,意象驰纵跳跃,而意脉相承。(1分)

38.简述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用“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