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发布审查制度

信息发布审查制度

信息发布审查制度
信息发布审查制度

信息发布审查制度

第1条为确保某乡信息公然真实、及时、有效、安全,根据《x守旧国家秘密法》及《x政府信息公然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对拟公然的政府信息在公然前,要依照《x守旧国家秘密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第3条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然工作机构对本机关拟公然的政府信息在公然前,对其内容是不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公然后是不是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不是公然作出审查结论或提出处理意见的行动。

第4条政府信息公然保密审查应遵守“谁主管、谁负责;谁公然、谁审查;先审查、后公然”的原则。

第5条保密审查的根据是《x政府信息公然条例》、《x守旧国家秘密法》及其实行办法、相干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国家有关规定和信息载体上的国家秘密标志和其他相干标志。审查触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还应根据本单位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权利人的事前声明;认为需要公然的,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6条本单位政府信息公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和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

第7条本单位政府信息公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保密审查程序规范,明确本单位政府信息公然工作领导小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查责任。

第8条本单位公然政府信息前,应当审查该政府信息是不是可以公然;肯定不予公然的,应当注明理由。相干站所应当提出政府信息是不是公然的意见和相应理由,经乡政府信息公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领导小组组长肯定。

第9条对制作进程中的公文,应当同步审查该公文属于主动公然、依申请公然或不予公然的属性。同步审查意见由公文制作部门提出,经本单位政府信息公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领导小组组长肯定。

第10条保密审查必须有文字记载并妥善保存。文字记载应当载明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及文号或内容摘要、不公然政府信息的根据或理由、保密审查的结论或处理意见、保密审查责任人的签章和日期等。公文类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的文字记载可体现在公文处理单上。

第101条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份内容触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予以公然。

第102条以下政府信息,免予公然:

(1)属于国家秘密的或公然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2)属于商业秘密或公然可能致使商业秘密被泄漏的;

(3)属于个人隐私或公然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

第103条本单位不能肯定政府信息是不是可以公然的、是不是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肯定。

第104条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政府信息公然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点、监督、检查,对本单位不能肯定是不是属

于国家秘密或公然后是不是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进行肯定。发现违背国家保密规定的应当予以纠正。对本单位不能肯定是不是可以公然的政府信息,应报相干部门和市保密工作部门进行肯定。

第105条需要报相干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才能肯定是不是可以公然政府信息的,本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肯定的政府信息文本;(2)说明不能肯定缘由的申请公文;

(3)相干部门或市保密工作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106条已移交档案馆及档案工作机构的政府信息的管理,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

第107条本制度由某乡政务公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108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某乡人民政府

某年某月某日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doc

华士镇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是指党政机关、单位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涉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的审查。主要包括网站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对外宣传等,管理要求如下1.职责分工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组织协调,保密工作机构负责指导监督。对包括各下属事业单位的所有网站、政务微博等明确责任部门,指定专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人员。(详见《网站基本情况报备表》)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人员的职责主要是: (1)负责信息公开的日常保密审查和送审工作; (2)根据授权依法界定国家秘密事项,决定相关信息能否公开; (3)及时登录相关网站和网页,检查本单位发布的信息,发现涉嫌涉密信息及时采取应急和补救措施。 2.审查依据 依据《保密法》、《保密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有关机关颁发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涉密事项一览表》,作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依据。一般包括《定密事项一览表》明确的定密事项、《保

密范围规定》明确的工作秘密、内部事项以及机关、单位工作涉及的敏感信息等。《涉密事项一览表》应在单位内部公布,并明确告知相关责任部门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人员。 3.审查程序 (1)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实行“自审”和“送审”相结合的逐级审查制度。由提供信息的业务部门对所提供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公开进行初步审查,填写《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涉及重要内容的信息应报分管业务领导审查把关。 (2)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人员对初审后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转载发布应注明出处,原始资料妥善保存。正式文件发布要从严审核,禁止发布中央文件,上级或其他部门的正式文件一般应在其网站正式发布后进行转载。确需发布,应先征得发文单位的同意,并对照原件认真审核。 (3)单位分管信息公开领导终审并签发。对拟公开的信息本单位不能确定其能否公开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和确定。 4.监督检查 保密工作机构每年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包括下属事业单位)的网站、政务微博、博客的基本情况,明确责任部门、审查人员,填写《网站基本情况报备表》,报市保密局备案。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人员应每季度对本单位网站、微博等发

保密监督检查制度

保密监督检查制度

保密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落实公司的各项保密制度,确保各项保密工作得到贯彻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进行保密工作检查的依据是保密管理制度及各项保密规定,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验证各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对各业务部门进行保密提醒。 第三条公司保密委员会每年12月份组织对公司总经理的保密检查,填写《总经理保密工作检查表》(见附件一)。 第四条保密室每月进行1次保密安全自查,填写《保密室保密工作自查表》(见附件二)。 第五条保密办公室每月进行1次保密安全自查,填写《保密办公室保密工作自查表》(见附件三) 第六条保密办公室每年要组织两次以上的全公司范围的安全保密检查,填写《全公司保密工作检查表》(见附件四)。 第七条保密办公室负责每季度对涉密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填写《涉密部门负责人保密工作检查表》(见附件五),并上缴保密办,公司留存备查。 第八条所有涉密人员每月进行本岗位保密自查,填写《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自查表》(见附件六),上缴自查报告到保密办公室。

第九条保密委员会、保密办公室应针对保密检查中发现问题和簿弱环节,及时发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做好整改的复查及记录工作。公司专职保密员要积极协助各部门做好保密检查工作。 附件一《总经理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二《保密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三《保密办公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四《全公司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五《涉密部门负责人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六《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一编号:年第号 总经理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二编号:年第号 保密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保密监督检查制度.doc

保密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落实公司的各项保密制度,确保各项保密工作得到贯彻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进行保密工作检查的依据是保密管理制度及各项保密规定,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验证各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对各业务部门进行保密提醒。 第三条公司保密委员会每年12月份组织对公司总经理的保密检查,填写《总经理保密工作检查表》(见附件一)。 第四条保密室每月进行1次保密安全自查,填写《保密室保密工作自查表》(见附件二)。 第五条保密办公室每月进行1次保密安全自查,填写《保密办公室保密工作自查表》(见附件三) 第六条保密办公室每年要组织两次以上的全公司范围的安全保密检查,填写《全公司保密工作检查表》(见附件四)。 第七条保密办公室负责每季度对涉密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填写《涉密部门负责人保密工作检查表》(见附件五),并上缴保密办,公司留存备查。 第八条所有涉密人员每月进行本岗位保密自查,填写《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自查表》(见附件六),上缴自查报告到保密办公室。 第九条保密委员会、保密办公室应针对保密检查中发现问题和簿弱环节,及时发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做好整改的复查及记录工作。公司专职保密员要积极协助各部门做好保密检查工作。 附件一《总经理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二《保密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三《保密办公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四《全公司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五《涉密部门负责人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六《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一编号:年第号 总经理保密工作检查表 附件二编号:年第号 保密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附件三编号:年第号 保密办公室保密工作自查表

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 一、为保证公民、法人与其她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各科室、直属单位在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她相关法律法规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体彩审查意见。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应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与“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 三、宣传信息档案中心为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机构,负责单位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其主要职责:对单位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对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的统计、分析与报告等。 四、信息发布前应履行如下程序:由信息提供的科室、直属单位提出审查意见,经宣传信息档案中心进行保密审查后,报分管领导批准。对经保密审查不能公开的信息,应说明理由。保密审查记录应保存备查。在信息形成或公文制作程序中应增加确定信息就是否公开以及以何种方式公开的程序。具体承办人员应当对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与其她要求,提出其就是否可以公开的意见,并履行保密审查程序。 五、拟公开涉及突发事件、重要数据等需要审批的信息时,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机关规定确定的审批权限报请审批。 六、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应经宣传信息档案中心进行保密审查,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公开。 七、对信息不能确定就是否可以公开时,依照法律、法规与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八、未经保密审查,公开不应当公开的信息,一经发现,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泄密的,应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的保密工作机构与同级保密工作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查处。 九、各科室不得以保密为由,不履行公开义务。 十、对拟公开的信息未审查或审查不当,造成泄密的,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将信息发布保密审查纳入本单位保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十二、法律、法规关于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试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哪几个等级?基本期限如何确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国家秘密事项的基本保密期限规定为,绝密级一般不得超过30年,机密一般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一般不超过10年。 3.《保密法》规定的保密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保密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 4.保密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保密工作的原则是: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 5.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管理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6.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应当做到那几个同步? 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7.什么是“泄漏国家秘密的行为? 《保密法实施办法》规定:泄漏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 (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知悉者知悉的。 8.泄漏国家秘密行为者依法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漏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9.什么事国家秘密载体? 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等。10.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主要环节是哪些? 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 11.什么是密件? 密件是指以文子,数字,图像,声音的形式载有国家秘密的物件。他包括传统的多为纸介质的文件,资料,也包括磁介质和光介质等国家秘密载体。 12.什么事密品? 密品是指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产品。这种设备,产品通常不是直接裸露国家秘密,但通过测试,分析等手段可以获得国家秘密的信息。 13.复制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的要求是什么? 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确定密级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的批准。 14.涉密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当到那些定点单位复制国家秘密载体? 涉密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当到当地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复制单位复制国家秘密载体。 15.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所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如何进行标识和管理? 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所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进行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流程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我局对社会公众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以下简称信 息公开保密审查),规范信息公开行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维护国 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我局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具有信息公开权限的科室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贯彻“既保证政府信息及时有 效公开,又确保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秘密信息安全”的方针。必须遵循 “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不得公开、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由我局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 领导,指定专门审查人员,实行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具体科室和专门审查人员具体实施、保密工作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 体制。 第五条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对信息公开的日常保密审查和送审工作;根据授权依法界定国家秘密事项,决定相关信息能否公开;及时登录相 关网站、网页检查本单位发布的相关信息,发现涉密信息应当及时采取 补救措施。 第六条各科室要依据我局制定的涉密事项一览表比对信息公开保密 审查工作。 第七条各科室对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实行“自审”和“送审”相结 合的逐级审查制。提供信息的科室应当对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

公开进行初步审查,再交由本单位专门审查人员进行最终审查,分管领导签发确认。对拟公开的信息本单位不能确定其能否公开时,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领导进行审查和确定。保密审查的过程和结论应当有文字记载。对上互联网信息的发布,信息发布单位应填报《上网信息保密审查签发单》,履行审签手续。 第八条送审信息或其载体,按照国家秘密载体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传递送审。 第九条各科室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把关不严造成泄密的,或者应当送审而不送审造成泄密的,由承担保密审查的人员负责;经承担审查任务的主管领导确认可以公开而造成泄密的,由分管领导负责。 第十条我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将及时通报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对上网公开信息的保密检查,通报网上泄密事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一条我局对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情况,纳入单位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第十二条我局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把关严格、未发生网上泄密问题的科室及其相关人员定期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发生泄密事件的,对负有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的人员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应的泄密责任。 第十三条本制度所称“上网”,是指各科室在国际互联网等公共网站以及在相关的局域网等非涉密网站上公开发布信息。本制度所称的“保密审查”,是指各科室在以不同方式或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信息之前,对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密以及能否公开发布所进行的一项内容甄别、确认和许可工作。

保密知识测试(带答案110题)要点保密要点

保密知识测试(带答案110题)要点保密要点 1.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的手机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B),并在指定地点维修,无法恢复使用的应按涉密器材销毁。 A 关机 B 报告 C 停机 D 更换号码 2. 普通电话、专网电话、公网电话等与公共 __络连接,其通信内容可通过串音、搭线或电磁辐射进行窃听。铺设保密电话线路时,应于普通电话、专网电话、公网电话线路(A),可以避免(A)泄密。 A 不靠近、不平行、串音 B 不靠近、不平行搭线 C平行铺设串音 D 不靠近、不平行电磁辐射 3. 传真涉密信息,必须使用(D)批准使用的加密传真机,只能传输(D)信息,绝密级信息应当送当地机要部门译发。 A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秘密级 B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秘密级 C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密级和秘密级 D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机密级和秘密级

4. 处理涉密信息的(ABCD)等设备不能连入互联网、普通电话网等公共 __络。 A 复印机 B多功能一体机 C 扫描仪 D 打印机 5.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A)。 A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 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极限和知悉范围 D 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6. 定密工作程序为:由(A)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guo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A)审核批准并承担(A)。 A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 B定密责任人定密小组组长行政责任 C 承办人定密小组组长法律责任 D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7.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ABC)工作。 A 确定 B 变更 C 解除 D 销毁 8. (D)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小专业目录(xx)》,实现了保密学历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A 保密技术 B信息安全 C 保密法学 D 保密管理 9. 核心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一般涉密场所(B)。 A 禁止使用手机 B 限制使用手机 C 可以使用手机 D 定时使用 手机] 10. 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坚持(BD)的基本原则。 A 分类确定 B分级确定 C 全程化 D 最小化 11. 重大涉密会议、活动应当请(A)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A)。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X县卫生局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做好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局信息公开条例》,经我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乡对拟公开的我局信息在公开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条我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拟公开的我局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第四条对拟公开我局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由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 第五条建立健全我局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行政机关业务工作流程和特点,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并明确1名机关行政负责人分管保密审查工作,指定股室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开展保密

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第六条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我局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七条对我局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由信息产生的股室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 (二)由信息产生股室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 (三)机关负责保密审查工作的股室提出审查意见; (四)机关分管领导审查批准。 第八条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形成的我局信息拟公开时,应由主办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机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第九条对我局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其他方面的事项逐级报至有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附件1 ****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局机关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承担以下职责:(一)制定本机关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并负责督促落实; (二)对本机关拟公开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三)对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等不确定事项的申报; (四)对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的统计、分析和报告等; (五)对已泄密或可能泄密的政府信息采取补救措施; (六)负责查处本机关或督促查处本系统发生的泄密事件,协助保密工作部门查处重大泄密事件; (七)对直属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指导和督促各单位建立、落实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 (八)受理直属单位提出的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事项的申请; (九)开展保密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查处信息公开过程中泄密事件,直接查处或组织查处重大泄密事件。

附件2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真实、及时、有效、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本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保密审查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信息载体上的国家秘密标志和其他相关标志。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还应依据本单位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公开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促进信息公开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青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对拟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内蒙古青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包括党务公开和企务公开)对本公司拟公开的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四条保密审查应当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 和“一事一审”的原则,既要保障应当公开的信息能够顺利公开,又要确保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切实加强保密防范。 第五条公司党务(或企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组织管理。公司保密委员会是保密审查的责任主体,负责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六条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还应依据行政机关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公开的,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七条保密审查应按要求填写《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并妥善保存。应当载明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内容摘要、不公开信息的依据或理由、保密审查的结论或者处理意见、保密审查责任人的签章和日期等。 第八条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由信息产生的部门经办人员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并注明其依据和理由;(二)由信息产生部门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信息内容涉及其它部门的,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三)公司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党务公开和企务公开)提出审查意见;(四)公司分管领导审查批准。涉及到重大问题、敏感性信息等内容须经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 信息产生部门的负责人是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保密审查的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经保密审查的公开信息,由公司相关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外公开。 第十条在保密审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息不得公开或暂缓公开:(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保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在政务信息公开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档案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市档案局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拟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 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市档案局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市档案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的领导工作。市档案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开展保密审查并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第四条保密审查工作分两种情况进行: (一)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市档案局主动公开政务信息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以市档案局名义正式印发的文件,对外报送信息以及相关部门变更原发布信息内容等。对上述

三种形式的信息公开,在对外公开前,发起部门应首先提出是否涉密的初步意见,报办公室进行保密审查; (二)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除市档案局已经下发通知且非涉密的各类制度、规定、办法、业务规范外,对申请人的公开申请事项,受理部门暂无法确定申请信息是否涉密的,受理部门应当及时提报办公室进行保密审查。 第五条拟公开的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未经保密审查的政务信息不得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 第六条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政务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七条保密审查必须有文字记载。文字记载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及文号或者内容摘要; (二)保密审查认为不应公开的依据; (三)保密审查的结论或者处理意见; (四)保密审查承办人的签名、日期;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我局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规范信息公开行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我局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具有信息公开职责的科室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实行“先审查、后公开,谁审查、谁负责,谁公开、谁负责,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方便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不得公开、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开。 第四条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主管领导组织协调直接负责,专门审查人员和有关科室具体实施具体负责。 第五条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实行“自审”和“送审”相结合的逐级审查制度。提供信息的科室应当对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公开进行初步审查,再由专门审查人员进行审查,主管领导最终审查并签发确认。对上互联网信息的发布,信息发布单位应填报《互联网信息公开发布审批登记

表》,履行审签手续。在本单位门户网站转载刊登其他机关单位制发的信函、电报、传真、文件通知等,需书面征得制发机关的同意。 第六条各科室要依据我局制定的保密事项目录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对拟公开的信息本单位不能确定其能否公开时,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或领导进行审查和确定。未经保密审查和授权确认,任何人都不得在本单位门户网站或向社会网站发布刊登任何办公信息。 第七条局办公室及时通报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对上网公开信息的保密检查,通报网上泄密事件,提出整改意见。 第八条各科室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把关不严造成泄密的,或者应当送审而不送审造成泄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负有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的人员行政或者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xxxxxx 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第一条为做好我委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防止在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和其他不应该公开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委拟公开的信息(包括宣传报道的信息)在公开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条我委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实施” 、“先审查、后公开” 、“一事一审、全面审查”的原则。我委拟公开的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确保发布的信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敏感内容。 第四条建立健全我委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并明确1 名领导班子成员分管保密审查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开展保密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第五条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

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六条对我委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由信息产生的股室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 (二)由信息产生股室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 (三)委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负责人提出审查意见; (四)委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七条我委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形成的信息拟公开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机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第八条对我委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九条违反有关规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我委信息成泄密 ,造事件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xxxxxx 2017 年1 月9 日

信息发布保密管理制度.doc

信息发布保密管理制度1 信息发布保密管理制度 一、在互联网上(张掖市畜牧兽医信息网)发布的信息是指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核批准,提供给国际互联网站、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网或其他公众信息网站,向社会公开、让公众了解和使用的信息。 二、互联网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凡向国际互联网站提供或者发布信息,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完善和落实信息登记、审批责任制。 三、除新闻媒体已公开发表的信息外,本单位各科室及相关单位提供的上网信息应确保不涉及国家秘密。 四、本单位任何个人不得利用网站、网页上开设的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论坛等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五、单位内部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虽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应作为内部事项进行管理,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发布。 六、禁止网上发布信息的基本范围: (一)标有密级的国家秘密。 (二)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涉及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经济稳定等敏感信息。 (三)标注“机要”字样的密码电报、内部明电、甘肃省发

电、张掖市发电和其它电报的格式、样式、印章及其它 相关信息。 (四)未经制文单位批准,标注有“内部文件(资料)”和“注意保存”(保管、保密)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五)本部门或单位认定为不宜公开的内部办公事项。 七、提供信息发布的单位应履行的职责: (一)对拟发布信息(即将向网络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 (二)对已发布信息进行定期地保密检查,发现涉密信息的,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查清泄密渠道和原因,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接受上级机关和保密工作部门的监督检查。 八、单位分管领导应履行的职责: (一)定期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规、保密纪律、保密常识教育,增强信息保密观念和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并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二)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保密防范措施。 (三)发现国家秘密网上发布的,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保密审查制度

为做好保密审查工作,预防信息泄露,应制定规范的保密审查制度。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保密审查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保密审查制度篇1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当坚持谁公开谁审查、事前审查、依法审查原则。 二、依据国家保密事项范围,对拟公开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也包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是否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秘密等进行甄别鉴定,以确认拟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以公开。 三、按照信息公开规定和对保密事项范围,对信息公开目录和拟公开信息分别进行审查。 四、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按照一般审查程序、不明确事项审查程序和特殊情况处理程序进行。 五、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当对拟发布公开信息名称、审查依据、审查机构、审查结论或意见、工作过程、审查手续履行、责任人员、审查时间等内容作出详细记录。 六、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一般应当在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 七、违反保密法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保密审查制度篇2为做好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 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我委各科室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拟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 二、本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 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三、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四、对拟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由区保密局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 五、本机关保密审查工作由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 开展保密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六、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政府信息:(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七、对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由信息

2021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保密工作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保密 工作

2021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保密工作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条为加强我局对社会公众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以下简称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范信息公开行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我局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城市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具有信息公开权限的部室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贯彻“既保证政府信息及时有效公开,又确保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秘密信息安全”的方针。必须遵循“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不得公开、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由我局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指定专门审查人员,实行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具体部室和专门审查人员具体实施、保密工作部门指导监督

新闻报道的保密审查制度

新闻报道的保密审查制度 1、凡向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的报刊投稿,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单位内部自编自采报刊,涉密事项须经非密化处理后,方可刊载。 2、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向新闻报道单位的采编人员提供信息时,不得涉及秘密事项。 3、单位应当建立保密审查制度,并指定本单位的审稿人。 4、新闻报道稿件必须由单位领导审查,并指定专人负责。 5、新闻工作者有义务不得向外界传播内部消息,不泄露采访中的秘密,对一些内部资料,使用时妥善保管,用后销毁。 6、对涉及其他行业或单位工作中国家秘密的,应当负责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十四、失泄密事故处理制度 若单位发生失泄密事件或者案件时,单位的保密组织 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在事发后立即向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最迟不超 过二十四小时,并同时报告公安机关协助破案。 2、迅速查明被泄露的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已经造 成的危害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应负的责任。 3、有关单位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 4、对责任者按有关处罚规定作出适当的处理,并报区 保密局。

十五、保密工作奖惩制度 1、凡有下列表现之一的个人或者集体,由单位或者当地政府依照授予奖状、奖品、奖金、记功、升职、荣誉称号、通令嘉奖等其中一项或者多项奖励: (1)在危急情况下,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 (2)对泄露或者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及时检举的; (3)发现他人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的; (4)在涉及国家秘密的专项活动中,严守国家秘密,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国家保密技术和开发、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显著成绩的; (6)一贯严守国家秘密或者长期从事保密工作管理,事迹突出的; (7)长期经管国家秘密的专职人员,一贯忠于职守,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 2、对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分: (1)泄露国家秘密已造成损害后果的; (2)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数较多或者数量较大的;

药监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药监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市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局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 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拟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 第三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第四条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由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 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实行保密“自审送审终审”的三审制度,即拟公开信息科室、局保密审查员、分管领导分别对拟公开的文件或资料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 行自查、复核和认可。 第五条建立健全局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行政机关业务工作流程和特点,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成立局政府信息公开保

密审查小组,明确1名副局长(副调研员)分管保密审查工作,指定科室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开展保密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第六条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有密级的三密文件; (二)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标注有“内部文件(资料、交流)”和“注意保存(保管、保密)”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四)其他公开后可能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七条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形成的政府信息拟公开时,应由主办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机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第八条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 级不明确的,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其他方面的事项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信息发布保密管理制度

信息发布保密管理制度 为加强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保密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在互联网上(张掖市畜牧兽医信息网)发布的信息是指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核批准,提供给国际互联网站、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网或其他公众信息网站,向社会公开、让公众了解和使用的信息。 二、互联网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凡向国际互联网站提供或者发布信息,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完善和落实信息登记、审批责任制。 三、除新闻媒体已公开发表的信息外,本单位各科室及相关单位提供的上网信息应确保不涉及国家秘密。 四、本单位任何个人不得利用网站、网页上开设的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论坛等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五、单位内部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虽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应作为内部事项进行管理,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发布。 六、禁止网上发布信息的基本范围: (一)标有密级的国家秘密。

(二)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涉及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经济稳定等敏感信息。 (三)标注“机要”字样的密码电报、内部明电、甘肃省发电、张掖市发电和其它电报的格式、样式、印章及其它相关信息。 (四)未经制文单位批准,标注有“内部文件(资料)”和“注意保存”(保管、保密)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五)本部门或单位认定为不宜公开的内部办公事项。 七、提供信息发布的单位应履行的职责: (一)对拟发布信息(即将向网络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 (二)对已发布信息进行定期地保密检查,发现涉密信息的,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查清泄密渠道和原因,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接受上级机关和保密工作部门的监督检查。 八、单位分管领导应履行的职责: (一)定期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规、保密纪律、保密常识教育,增强信息保密观念和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并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二)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保密防范措施。 (三)发现国家秘密网上发布的,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保密审查制度

老城街道办事处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 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本规定所称保密审查,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的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对本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可以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保密审查应当遵循“全面、及时、准确、规范”的原则,既要保障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顺利公开,又要确保不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不被公开。 第四条保密审查工作实行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行政机关业务工作部门负责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或不公开。

第五条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建立符合本机关工作实际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保密审查的工作程序和责任。 第六条街道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街道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报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确定。 第七条保密审查依据《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信息载体上的国家秘密标志。 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应依据行政机关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八条经审查,确定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除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之外,应当公开。 第九条经审查,确定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公开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应公开。 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