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

中国服装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使中国服装产业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服装产业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服装的加工与生产;二是服装的营销。因此生产和营销将直接决定行业的兴衰。我国服装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术挑战、人才挑战、企业竞争力挑战、行业综合竞争力挑战。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服装行业应对入世最重要的对策。

那么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一)服装品牌战略任重道远。服装的品牌战略首先要解决盈利以保障持续投入的问题,因此,低成本与品牌战略之间就产生了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品牌道路是对低成本道路的颠覆,但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低成本却又是品牌战略的血液来源。因此,怎么处理两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既关乎现实生存,又关系长远未来。

短短10多年,中国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支数量十分可观的品牌大军,例如:恒源祥、红豆、李宁、雅戈尔、杉杉、波司登、七匹狼等。

在中国,品牌总是和低成本相对应的。

相当多的企业在成本和品牌两种模式之间摇摆,产业竞争的主导力量是成本而不是设计和新技术,品牌导向和成本导向一个是决定企业的未来一个是决定企业的

生存,企业走哪条路是需要战略设计的。服装品牌需要一定的沉淀,但时间有限,时尚产品竞争的终极力量是品牌价值,沉浸在成本竞争之中,往往痛失战略转型的宝贵机会。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

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道路只能有两条,不管你走哪一条都可能成就霸业:低成本的巨无霸与高附加值的品牌道路,中间的空间有,但是很难过。

走低成本道路的企业就是要抓紧时间用资本杠杆快速整合生产能力,在全国跑马圈地,以产能优势获取采购优势、政策优惠,一个方向是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上市或者被溢价收购;或者利用联合的力量向上下两个方向整合,从而达到用产能整合市场的目的,利用服装渠道这个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走品牌道路的企业就要进行战略的转型设计,包括区域拓展规划、设计与技术投入、品牌包装、媒体公关与消费者互动、广告策略与传播行为、人力与组织的保障、核心文化的养成、产品结构的区隔与平衡、销售与推广的思路、渠道的分类与利用、产品的展示终端类型等等,与社会的热点和流行主题相结合,快速释放品牌热量。在品牌策略上,是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共同发展,还是集中发展自有品牌等

等这些都是整个品牌战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服装行业技术与设计固然重要,但是表演更为关键,休闲主题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下一个可以开发的消费者价值是娱乐。

服装行业是产业链条比较长的行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还要立足于产业结构的改善情况,好设计没有好料子、好品牌没有好的产业配套都将严重制约品牌成长。

纺织业是服装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棉纺企业与当地的服装发展速度不同步,明显滞后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以至于不能及时地适应服装生产商的货物供应要求,当地的纺织企业大都是老牌的国营企业,其加工生产能力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纺织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服装企业在采购面料的时候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了外地,使得原料输送距离增长,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丧失了当地棉花的生产优势。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提高纺织品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以质取胜才是当地纺织业改革的重点。

怎么以全局的观念,走业务或者资本股份整合/联合的道路是长远之计。品牌也要讲究成本,国内的一些企业眼光很高,认为品牌一定是用进口的顶级料子,其实不然,品牌是企业整体资源匹配的结果。再好的料子如果资源整体不匹配还是支撑不起来实际的产品价值。产品溢价能力有限,结果卖品牌成了卖料子了:高档料子的服装卖了个低档产品的利润。

(二)服装产业链还没有建立。产业链的建立需要整个产业经营战略和导向的转变,具体经营业务的转变不但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思路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的经营业务的问题,因为就目前的产业状态,只能是逐渐去往某个战略方向去优化,而不能动作太大。另外,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和信息有相当的关系。

振兴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产业链,包括从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这个产业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产业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从业内得到某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成本竞争导向的企业经营思路直接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产业链依然没有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机缘。很多研发机构研发出来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并不是很感兴趣,问题是这些技术相对于成本竞争来说,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现实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纺织科技协会的统计分析信息,相当多采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企业并非是为了投入生产,而是为了技术压制——我不用,别人也别想用——相当多(96%以上)的研究成果甚至无法成功实现市场转化。

当然,研发公司的成果市场转化困难或者成活率低,也与这些研发机构的研发导向是市场/客户导向还是自我/纯技术导向有相当关系。

一方面是成本竞争的巨大压力与对品牌的殷切期盼,另一个方面是大量采购国外的高档面料,而国内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成果却被束之高阁,难以产生真实的市场价值,从2000年以来,我国高档面料的进口每年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上。

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有一定的关系。浙江服装企业的崛起,不能不说是

充分利用了靠近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时尚是时刻处在变化中的,流行趋势直接与国际接轨,只有时刻处于更新状态,才能保证时尚气息的活水特性,时尚产品只有“活”,经营才能火。

(四)服装企业公司制度与经营相对滞后。组织是人才与经营模式的结合,组织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制度和销售绩效。组织问题不是单一问题,需要相当的养成时间。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型企业的经营导向的转变。信息和销售是未来的竞争核心,也是品牌实力的主要表现内容。

一个公司好比一个组织,其中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的十分全面才可能健康并长久的发展,但是从低成本格竞争走过来的企业,根本不能也不需要很完善和科学的经营组织。

相当多的服装企业,部门设立存在不科学或者不健全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人才的外流,缺少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部门的健全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但从一个公司的利益出发,站在长远的立场上来看,健全公司部门和其职责势必会增强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能留住人才。这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平衡过程需要与具体的业务规划相结合。

服装企业经营落后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这些公司普遍缺乏先进的成型的信息研究与市场推广机构,企业产品与设计的落后与信息尤其是时尚信息滞后有相当大的关系,成长型的公司,原创能力不需要太高,需要慢慢养成,而作为跟随策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对流行/时尚信息要有足够的把握能力。温州的服装企业每年都要派人在巴黎、伦敦、意大利、纽约、东京、香港、西班牙等时尚之地穿梭,广泛的收罗时尚信息。在相当的程度上,也许一个信息就可以使一个工厂的设

计水平提升数倍,这就是信息的力量。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很多企业习惯按照一般的招商或者直营方式进行销售,可以说服装企业普遍是造势的高手,但是,怎么把造好的“势”转化为“市”,这是很多企业的短板,销售不畅,造成相当的库存。而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广大的区域内,适销对路的产品却是缺乏的,消费形态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不能很快实现消费升级。

经过2000年以来的产业技能层面的积累,中国的服装产业已经完全进入超量过剩的阶段,关键的问题存在于市场上。广告与销售的协同,不同媒体的传播内容效果的保证,销售模式的创新与通路利益协调,分销过程中的经销商选择、管理与服务,贴牌与自有品牌的渠道区隔,组织的配置与能力养成,市场秩序的控制,区域与部分大客户的发展/分等/分类/分策等等,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突现出来。

如果现在企业或者经销商不与自身的具体经营业务结合起来逐步优化并解决,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来自于设计、制造、销售、品牌、终端的全面压力才刚刚开始。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精编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 景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

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亿美元,增长%。?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 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 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 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 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元,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服装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06年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服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 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性别细分1.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讲义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服装行业总体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尤其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

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据有关近年来的数据统计,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势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 近代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成为中山装的特色之一。孙中山亲自设制了新服装,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穿着。因为,这种服装优点很多,主要是外形美观大方。可以使用高级衣料制作,也可以使用一般布料制作。既可以作为礼服,又可以作为日常使服。因此,很受群众的欢迎,将它称为“中山装”。后来,经孙中山大力提倡,普遍推广,一时穿“中山装”,举国崇尚,蔚为凤尚。 在这个时期旗袍同样也深受欢迎。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据资料记载,最早穿袍旗的汉族妇女是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的旗袍,引起了各界妇女的羡慕,并纷纷仿效。同时,社会舆论对此也大加赞扬。于是,旗袍竟成了当时女子最时髦的服装。 20年代初,旗袍开始普及,其式样与清末的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旗袍的袖口逐渐

浅谈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行业调整

一、中国服装市场现状 1.1总述 谈到中国的服装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第一:一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第二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然而在中国服装制造业如火如荼的虚假繁荣背后,却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拿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的事实,让中国服装业犹如天空里高高飘扬没有方向的风筝,生命线攥在别人手中。为什么中国服装业会如此被动和尴尬呢?认为这种处境的造成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有广阔的资源;第二、中国有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吸引着国际品牌的进驻;第三、中国拥有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第四、中国有非常先进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第五、中国有无数趋利的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趋之若骛。第六、中国有庞大的市场空间。第七、中国缺泛运作的人力。第八、中国还处于在一个创业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 1.2分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国内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所以,企业应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这种企业的结构好象是一个杠铃,中间是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两端是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就像杠铃一样,紧握中间的管理去平衡两端的能力,用两端的力量来显示企业的实力,这种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强,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企业由被动市场型的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电商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商家瞄准互联网而向电商市场进军。很多大牌商店也开始做起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不得不说这给了买家很多便利。比如在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节,网上的销售额又创新纪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一、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服装行业不同于其他,时效性极强, 现已表现为“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必须具备高度自动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电子商务适合时宜地为整个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纵观我国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史,在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爆发期后,现已逐步跨入稳定期。 (1)孕育期:1994年-xx年,服装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以B2B为主,诞生了诸如中国服装网这样的行业领先平台。 (2)起步期:xx年-xx年,在非典爆发、淘宝网广告效应 * 下, 奠定了坚实的网购用户基础,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3)发展期:xx年-xx年,传统服装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B2C直销的电子商务模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同,服装电 子商务由此进入发展期。 (4)成熟期:xx年-xx年,凡客诚品、若缇诗、欧莎、裂帛、七格、斯波帝卡、玛萨玛索、零男号、梦芭莎、螃蟹秘密和兰缪等网络服装品牌大规模增加。服装服饰类商品成为网络购物的第一大销售商品。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由此步入了成熟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 (5)爆发期:xx年-xx年,李宁、红豆、森马、以纯、GXG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服装企业纷拓展“线上渠道”,服装电商进入爆发期。 (6)稳定期:xx年以来,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保持较大比例的平稳增长,并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服装电商销售渠道拓展为C2C、B2C、O2O、虚拟试衣间等新模式、新技术相结合,移动端销售增长迅猛,内部结构优化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情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349亿元,同比xx年的3050亿元增长了42.6%,占整个网购市场的23.1%。xx年服装行业网购渗透率达21.7%,较xx年增长5.8%。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达到6153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国网购市场规模的22.1%。 有调查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4%,增速较xx年回落0.9%。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

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它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前三名: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

浅谈中国服装业的营销策略

浅谈服装的营销策略 摘要:服装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服装消费在人民日常生活消费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由此可见,服装市场前景必定灿烂夺目。近年来,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求生、发展成了必然上演的剧目。企业家常说:“企业成在营销,也败在营销。”未来的服装市场,一定是营销型企业的舞台。服装企业应足够重视并充分运用服装的营销策略,从而,扎根于服装行业。 关键词:市场营销组合;价格;渠道;促销 一、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分析 生活水平低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服装是护体之物,是遮羞之物,是生活习惯和风俗,是社会规范的需要。生活水平高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服装是生活快乐之物,是机能活动之物,是心理满足之物,是社会流行要求之物。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并不能构成消费的实际需求。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满足方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亦即,消费者只有同时具备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两个要素,才能产生实际购买行为。 目前,服装行业频繁出现产业规模扩张止步,服装总产量下降,小企业队伍萎缩,产业效益明显下滑,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国内市场低迷,服装类消费增幅下降,消费结构生变,服装出口实际下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服装行业要从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自主创新的自有品牌,尤其在研发和营销有所作为、对行业示范作用的骨干企业;推动区域经济调整、形成比较优势建设,从而更快、更好的使服装行业不断发展。 二、服装的营销策略 20世纪60年代,伟大的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的4Ps理论,即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2]。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为了实现营销目标,通过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后,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条件,与4P进行有机地结合在

中国服装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第4季度分析报告 摘要:报告分析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生产和销售、进出口和经济效益情况,并指出2005年出现的新现象 ?生产和销售情况 ?全年产量及其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7.98亿件,比去年同期 增长16.8%。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05年中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上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上年增长10.1%图标1 “十五”期间服装行业产量及其增幅单位:亿件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总体上看,服装生产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尤其是梭织服装。2005年与以往不同,梭织服装的增长幅 度不但高于针织服装。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梭织服装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中表现出较强竞争能力。同时发展较为平稳,产量基数小于针织服装。此外,梭织服装增长很快,但其增量绝对数仍然比针织服装少 ?年内月度生产形势 2005年配额取消后,服装行业出现了对设限地区出口增长的短期释放现象,1、2月份中国出口到欧、美的服装数量成倍增长。3月份以后,随着中国主动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实行自动出口许可、调低出口税率等措施,加之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紧急特保”,出口服装企业受到极大影响。到4月份服装生产急刹车,增幅猛然下降到8.5%。国内对出口服装征税政策反反

复复,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企业不敢贸然接大的订单,接受的订单就抢时间出口,根本无法均衡生产。环境稍稍稳定以后,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直至11月份中国与欧美达成协议后,才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四季度行业呈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图表 1 2004~2005年服装产量月度增长幅度对比 ?分地区生产情况 ●从全国生产情况来看,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越来越 明显,而东部发达地区则相对而言生产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地区,梭织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地区。高速增长态势较为突出的是黑龙江、河南、广西、江西和四川。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服装生产大省还有湖南、山东、辽宁、湖北、安徽和江苏,上述六省增速虽不及黑龙江等地,但由于基数大,是真正左右全国服装生产形势的省份 图表 2 2005年服装主要产区产量增长幅度 ●预测,今后在国内服装生产环节的转移中邻近发达省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纺织产业有基础的中 部省份将会成为服装资本的首选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挑战 中国服装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使中国服装产业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服装产业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服装的加工与生产;二是服装的营销。因此生产和营销将直接决定行业的兴衰。我国服装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术挑战、人才挑战、企业竞争力挑战、行业综合竞争力挑战。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服装行业应对入世最重要的对策。 那么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一)服装品牌战略任重道远。服装的品牌战略首先要解决盈利以保障持续投入的问题,因此,低成本与品牌战略之间就产生了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品牌道路是对低成本道路的颠覆,但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低成本却又是品牌战略的血液来源。因此,怎么处理两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既关乎现实生存,又关系长远未来。 短短10多年,中国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支数量十分可观的品牌大军,例如:恒源祥、红豆、李宁、雅戈尔、杉杉、波司登、七匹狼等。 在中国,品牌总是和低成本相对应的。 相当多的企业在成本和品牌两种模式之间摇摆,产业竞争的主导力量是成本而不是设计和新技术,品牌导向和成本导向一个是决定企业的未来一个是决定企业的生

存,企业走哪条路是需要战略设计的。服装品牌需要一定的沉淀,但时间有限,时尚产品竞争的终极力量是品牌价值,沉浸在成本竞争之中,往往痛失战略转型的宝贵机会。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 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道路只能有两条,不管你走哪一条都可能成就霸业:低成本的巨无霸与高附加值的品牌道路,中间的空间有,但是很难过。 走低成本道路的企业就是要抓紧时间用资本杠杆快速整合生产能力,在全国跑马圈地,以产能优势获取采购优势、政策优惠,一个方向是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上市或者被溢价收购;或者利用联合的力量向上下两个方向整合,从而达到用产能整合市场的目的,利用服装渠道这个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走品牌道路的企业就要进行战略的转型设计,包括区域拓展规划、设计与技术投入、品牌包装、媒体公关与消费者互动、广告策略与传播行为、人力与组织的保障、核心文化的养成、产品结构的区隔与平衡、销售与推广的思路、渠道的分类与利用、产品的展示终端类型等等,与社会的热点和流行主题相结合,快速释放品牌热量。在品牌策略上,是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共同发展,还是集中发展自有品牌等等这些都是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行业分析)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国内服装行业 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壹、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壹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壹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壹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壹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壹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且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仍没有壹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仍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壹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和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壹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壹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运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3-02-17 00:00 原文链接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 一、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1、全年服装内销增长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90347亿元,同比增长14.5%。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明显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8.96%)、2009年(15.51%)同期水平。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 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随着经济筑底企稳,2012年内销市场增速呈逐季回升的态势。 2、价格增幅回落,年末销量增幅有所上升 2011年以来,国内服装价格上升较快。价格上涨对服装内销金额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对服装销售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2年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1%、15.19%,而销售量仅同比增长2.56%。之后的7个月,服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一直较低,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处于2%左右。至三季度后,随着价格涨幅回落,服装销售量也出现较明显增长,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68%、16.4%和11. 2%,销售数量和金额呈现同时增长。 2012年三季度以来,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年关将近,节日来临,各地零售企业打折、满赠、抽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比较复杂。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彩依然比较单调。 当时典型的服饰及形象 男子服饰 新款中山装。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款中山装成为全国城乡广大人民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裝,具体款式为:前襟4个口袋、5粒纽扣,袖口各3粒纽扣,立领上装翻领,后背没有横带。中山装在以后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他将中国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并结合了西装的样式,和旗袍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益借鉴。 还有衬衫和大衣。村杉主要有两种:一为长袖衬衫,直摆,尖领或方领,克夫袖,以为白色,也有淡蓝色和灰色;二为短袖衬衫,样式为翻领、翻驳头,胸前两只袋,门襟4粒纽或硬领,以及不翻驳头,胸前一只带,门襟6粒纽。大衣。男子冬装除中式棉袄外,还有棉大衣或呢大衣。款式为翻驳领,贴袋或插袋,明门襟或暗门襟,单排扣或双排扣,装袖。女子服饰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到50年代后期,随着女性就业队伍的扩大,穿着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机会销声匿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领好八字领的衬衫十分普及,面料为细布或府绸。女子冬装主要是中式棉袄加罩衫。列宁装是当时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人员常穿的服装,具体形制是大驳领,双排八粒纽,斜插袋,束腰带,主要为女子穿着,但在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装。进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种年龄层次的妇女所喜爱。形制是翻领,装袖,直襟,四粒纽,可开关门襟驳头,一字领或八字领,前身两只大贴袋,外观稳重大方。到以后又流行拉链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连衣裙逐渐成为我国中青年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 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无袖等;领型有无领(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V”字形、“U”字形)、装领等。而料常用各种印花或素色的丝绸、全棉、棉涤,款式主要有细褶裙、喇叭裙等。 服饰品女子基本不化妆,发型日趋简化,姑娘们爱留辫,上了年纪的妇女一律齐耳短发。男子发型更简单,有梳理整齐的“西装头”和“平头”。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进入20纪60年代,中国连续3年自然灾害,粮食大减产,棉花也连年歉收,纺织品和针织品产量都比往年下降。这个时候又受计划供应的限制,布票的数量比较少,人们在购买

著名中国服装产业城市

著名中国服装产业城市 服装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国内消费市场的热点,更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获取贸易顺差的主要产业。目前,我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服装产业城市,如杭州女装、均安牛仔、宁波男装、沙溪休闲服、织里童装等。本文对我国服装产业极具特色的部分城市作了简要概述。 七、南派女装名镇——虎门 虎门毗邻粤港澳,位于广州、深圳、珠海经济走廊的中心点。相对国内其它市场来说,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其获取国际流行元素和市场信息反应更加敏捷、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形成了对市场得以快速反应的产业集群,使虎门成为了中国一个主要的时装生产基地和市场。 发展特点: 1、以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虎门服装业,姿态各异、充满活力。 2、特殊的地理优势。虎门地处德、深、港、澳的交汇点,广深、广珠等高速公路横穿全境,水路进出便利,距铁路和飞机场的车程也都很短。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对巴黎时装,东京市场的反应周期是l5天;对东京时装,香港市场的反应周期是lO天左右,而对香港服装,虎门市场的反应只需5天。可以说,虎门服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3、虎门人超前的商业经济观念。 4、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 5、优惠的产业政策。 风格特点: 整体设计意念注重突出岭南风情和水乡韵味。在用料上偏重于轻盈、薄透;色彩上着力于表现南国的蓝天、碧水、绿树以及缤纷花色的明快色调;在造型、款式和流行色彩上既与港澳、东南亚乃至巴黎、意大利等派系的服装同步,又融入中国南方民族民间服饰的要素,强调椰风海韵的飘逸浪漫;更注重紧随当今国际流行的现代时尚,从而在风格上自成一体,魅力独具。 优势品牌和企业:伊莎艾伦、以纯、索莎、松鹰、爱弥尔、灰鼠、夏雪儿、异乡人等。 九、牛仔名镇——顺德均安 均安镇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均安镇位于珠三角腹地、顺德市西南部,与中山、新会两市相邻。 均安牛仔的目光紧随潮流和时尚的脚步,以绿色和环保为核心,适时提出要建“牛仔的世界,世界的牛仔”的行动口号,明确了以牛仔产业与生态旅游业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在“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