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219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钻井技术授课单位:石油系煤层气教研室

学时: 7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孙建华2012 6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石油工程概论》是钻井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与运输等内容。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在这个专业二学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系统学习地质作用的知识,组成地球的三类岩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会识别油气藏的类型,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与勘探方法;掌握油气开采的方法、设备,油气开发

方案的编制。油气钻探的设备、钻具、钻井液的相关知识,现场应用的钻井技术。明确油田

稳产高产的原理与技术,最低损耗的进行油品输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油气从勘探到生产直至输送的各个工作过程。

最终目标:提高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的需要。

1.3 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现场职业岗位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及逻辑关系和学生认

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据此,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33 项学习任务,排序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得认知规律:

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

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

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

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

学习情境五采油技术

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

学习情境七油品保存与运输

1.3.2 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油田生产现场,本专业岗位群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

点,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做”合

一,体现“做、中、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

(1)掌握地质学的相关概念;

(2)能够熟知油气藏的富集条件、油气层的压力与分布;

(3)能够掌握油气田勘探的方法与任务;

(4)能够掌握石油开发的主要内容;

(5)能掌握钻井的方法、设备与油气井控制;

(6)能够掌握采油的技术与方法;

(7)能够掌握油井的增产原理;

(8)能够掌握油品输送的输油泵、阀门及输油管道。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备石油人的铁人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意识;

(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具有爱国创业精神。

(4 “将今论古”,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5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

《石油工程概论》学习内容和要求见表1-1 。

表 1-1《石油工程概论》学习内容与要求

序号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描述

通过教师的讲

学习情境一解和多媒体演1石油地质分示,使学生掌

析握掌握油气藏

的相关知识

通过教师的讲

解,学生讨论

学习情境二

2掌握油气勘探石油勘探

的方法与物理

测井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

学习情境三解,学生讨论3

石油开发掌握油气开发

的方法与技术

学习情境四通过教师的讲4

参考

工作任务

学时项目一地质的基本概念

任务 1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地球的

物理性质

任务 2矿物与岩石

任务 3地质构造与地质时代

项目二油气藏的形成

任务 1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任务 2储集层与盖层

任务 3圈闭与油气运移

任务 4油气藏类型

项目三

16油气藏流体分布

任务 1油气藏流体分布及地层原

油物性

任务 2天然气高压物性

项目四油气层压力与温度

任务 1油气层压力

任务 2油气层温度

项目五油气储量

任务 1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任务 2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项目一油气田勘探

任务 1油气田勘探对象与任务

任务 2油气田勘探程序

任务 3油气田勘探方法

项目二

6

地球物理测井

任务 1电法测井

任务 2声波测井

任务 3测井综合解释

项目一油气田开发的内容与指标

任务 1油气田开发的内容

任务 2油气田开发的指标

项目二油田开发

任务 1

10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

任务 2开发层系的划分

任务 3油田开发方式

任务 4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项目一钻井技术

12

掌握石油钻井

技术

通过教师的讲学习情境五解,学生讨论5

采油方法掌握采油工艺

技术

通过教师的讲

解,学生讨论

学习情境六6掌握注水工

油井增产原

艺、酸化原理理

分析以及提高

采收率的方法任务 2钻井设备与工具

任务 3钻井液

项目二油气井控制

任务 1井斜与井内压力控制

任务 2轨迹控制

项目三固井技术

任务 1套管柱设计

任务 2注水泥工艺

项目三完井方法

任务 1打开生产层

任务 2井底完井方法

项目一自喷采油

任务 1油井流动的流入动态

任务 2自喷井设备与管理

项目二气举采油

任务 1气举系统、过程与方式

任务 2气举阀的结构与作用

项目三有杆泵采油

10任务 1抽油装置

任务 2悬点运动规律与载荷

任务 3泵效分析

任务 4抽油井生产状况分析

项目四无杆泵采油

任务 1潜油电泵

任务 2螺杆泵、水力话塞泵

项目一注水工艺

任务 1水质与水处理

任务 2注水井动态

任务 3注水工艺

项目二水力压裂

任务 1造缝机理

任务 2压裂液支撑剂10项目三酸化原理分析

任务 1酸化增产原理

任务 2酸岩反应机理

任务 3砂层储层酸化

项目四提高采收率

学习情境七通过教师的讲

油品储存与解,学生讨论

7运输掌握油品储存与运输的

方法

3. 2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石油工程概论》学习情境设计见表

任务 2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项目一油品储存与运输

任务 1油品储存

任务 2油品的加热与保温

项目二油品运输8任务 1输油泵与阀门

任务 2输油管道

任务 3油品输送

1-2

表 1-2《石油工程概论》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学时:学时16

石油与天然气分布在地壳的岩石中,因此在获取能源的同时,首先要掌

握地质的基本概念,熟知地球及地球的物理性质,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学习目标

油气藏的形成与类型,油气层中的流体分布,掌握油气层的压力与分布,有

利于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

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

教师安排

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评价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

项目一地质的基本概念3

任务 1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地球的掌握地球的构造特征,以及地球的密度、

物理性质1重力、磁力等物理性质

任务 2矿物与岩石1

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任务 3地质构造与地质时代1熟知各种类型的地质构造,会划分地质时代,会划分地层

项目二油气藏的形成7

任务 1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1掌握干酪根的类型及生油潜力

任务 2储集层与盖层2熟知储集层的孔隙性与渗透性,掌握储集层的类型与特征

掌握圈闭的概念及参数,圈闭的有效性,

任务 3圈闭与油气运移2掌握油气的运移的相态、动力、通道、方

向、距离

任务 4油气藏类型2掌握油气藏的分类原则及类型、会判断其成因

项目三油气藏流体分布2

任务 1油气藏流体分布及地层原

1认识油气藏流体分布,熟知地层原油高压

油物性物性

任务 2天然气高压物性1认识气藏流体分布,熟知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项目四油气层压力与温度

任务 1油气层压力1掌握地层压力、流动压力、异常压力等压力参数,掌握异常压力与钻井的关系

任务 2油气层温度1掌握油气层的温度对生产的影响

项目五油气储量

任务 1油气储量的分级1熟知油气储量的三级储量以及分级依据任务 2油气储量计算方法1掌握容积法计算储量的方法及参数

续表 1-2

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学时: 6 学时

学习目标重点掌握油气田勘探任务、方法、程序,地球物理测井的方法勘探油气资源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师安排具有组织教学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考核与评价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项目一油气田勘探

任务 1油气田勘探对象

1掌握油气田勘探的任务与对象,会油气单聚集单元

与任务的划分

任务 2油气田勘探程序1掌握不同勘探阶段的任务与勘探方法

任务 3油气田勘探方法1掌握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钻井勘探方法多种勘探方法

项目二地球物理测井

任务 1电法测井1会利用电法测井方法判断油气水层

任务 2声波测井1会利用声波测井方法判断油气水层

任务 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1会利用多种测井方法综合解释油气水层

续表 1-2

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学时: 10 学时

学习目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掌握油田开发的主要内容,明确油田开发的指标,掌握油田开发的方式,会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做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师安排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

项目一油气田开发的内容

2

与指标

任务 1油气田开发的内容1掌握油田开发的主要内容与工作

任务 2油气田开发的指标1掌握关于产量的指标、掌握压力与压差的指标,掌握各指标的作用

项目二油田开发8

任务 1流体在储层中的流2掌握渗流的概念与渗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任务 2开发层系的划分

掌握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掌握划分开发层系的2

作用

任务 3

掌握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原则,掌握保持压力开油田开发方式2

采的优越性

任务 4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熟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的内容,油田开发方案编2

制需要的工作过程

续表 1-2

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学时: 12 时

在油气田的整个勘探、开发、建设、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钻井工学习目标作。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钻井的方法来取得地下的石油与天然气。本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钻井方法、钻井设备及工具、钻井液、固井及完井技术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教师安排

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

项目一钻井技术4

任务 1钻井方法1熟悉钻井工艺的发展,掌握冲击钻井方法,旋转钻井方法,掌握井身结构

掌握钻机的组成,井口工具及井口防喷器。重点

任务 2钻井设备1掌握钻具的组成,钻头的类型。现场用的钻头类

任务 3钻井液2会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钻井液,掌握钻井液的性能,熟知钻井液的参数与生产的关系

项目二油气井控制2

任务 1井斜与井内压力控制1熟知井斜的危害,掌握控制井内压力的方法,出现溢流会井喷的的时候可以进行压井

任务 2轨迹控制1掌握定向井井身轨迹设计,掌握定向钻井技术的应用

项目三固井技术3

任务 1套管柱设计1掌握套管柱的结构以及套管柱设计方法

任务 2注水泥工艺2熟知油井水泥的分类,掌握水泥浆性能的调节,注水泥的设备与工艺过程

项目三完井方法3

任务 1打开生产层1熟知油气层伤害的原因以及保护油气层的措施

任务 2井底完井方法2掌握裸眼完井、射孔完井、割缝衬管完井方法,完井井口装置。掌握完井工艺及完井测试的内容

续表 1-2

学习情境五:采油方法学时: 10 学时

学习目标采油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有效地方法和技术措施实现油井的系统的优化生产,使油田高产稳产。本学习情境主要是油气开发的各种技术与方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师安排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

项目一自喷采油2

任务 1油井流动的流入动态1掌握油井流入的动态,垂直管流、嘴流动态

任务 2自喷井设备与管理1熟知自喷井井口装置,自喷井的管理方法,自喷井的分层开采与协调生产

项目二气举采油2

任务 1气举系统、过程与方式1掌握气举系统的流程,掌握启动压力与工作压力

任务 2气举阀的结构与作用1掌握气举阀的作用、气举阀的结构,掌握间歇气举、柱塞气举

项目三有杆泵采油4

任务 1抽油装置1掌握抽油机的型号、结构,掌握抽油泵的理论排

量,掌握抽油管柱的结构

任务 2悬点运动规律与载荷1掌握抽油过程中的多种载荷,动载荷、静载荷、摩擦载荷、悬点的最大最小载荷

任务 3泵效分析1掌握柱塞冲程损失,掌握气体、漏失的影响, 会根据生产需要采取提高泵效的损失

任务 4抽油井生产状况分析1熟知理论示功图,会分析实测示功图,进行抽油井设备的选择

项目四无杆泵采油2

任务 1潜油电泵1熟知潜油电泵的结构、离心泵的工作特性,电潜泵的管理

任务 2螺杆泵水力话塞泵1掌握潜油电泵的结构、工作特性及排量

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原理学时: 10 学时

学习目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保持油井的稳产,采取各种的增产方法,如水力压裂和酸化等方法,提高最终采收率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师安排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项目一注水工艺3

任务 1水质与水处理1熟知油层伤害的原因,注入水的水质要求,注入水的流程

任务 2注水井动态1会看注水井指示曲线,会进行指示曲线分析

任务 3注水工艺1掌握注水系统的构成、分层注水及注水工艺措施项目二水力压裂2

任务 1造缝机理1

熟知地应力场与井壁应力分布,人工裂缝方位,

破裂压力梯度

任务 2压裂液支撑剂1掌握压裂液的类型、压裂液添加剂,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及支撑剂的选择,压裂技术的实现

项目三酸化原理分析

3

任务 1酸化增产原理1掌握酸洗、基质酸化、压裂酸化原理,碳酸盐岩的酸化原理

任务 2酸岩反应机理1掌握酸—岩反应机理、酸岩反应速度,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任务 3砂层储层酸化1掌握常规酸化工艺与深部酸化工艺项目四提高采收率2

任务 1提高采收率方法1掌握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化学驱、微生物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任务 2影响采收率的因素1掌握油层非均质性、粘度、润湿性、流度比及井网对采收率的影响

学习情境七:油品储存与运输学时: 8 学时

学习目标油品的储存方式按其容器及运输的形式分为散装与整装油品储存,储存后依据需求成品油与原油要进行输送,主要方式是管道输送。

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师安排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

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方式

工作项目学时内容项目一油品储存与运输2

任务 1油品储存1掌握油品储存的基本要求,油罐的类型与容量,油库的工艺流程

任务 2油品的加热与保温1

掌握油品加热的方法,掌握油品在储运过程中的

损耗

项目二油品运输6

任务 1输油泵与阀门

掌握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掌握阀2

门的类型与作用

任务 2输油管道

熟知管道的分类与常见管材,管道附件及管道的2

防腐、伴热与保温

任务 3油品输送

熟知铁路装卸设施及装卸工艺,熟知水运装卸设2

施及装卸工艺,熟知公路装卸设施及装卸工艺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借助于多媒体、现场实测资料、电子书

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采取多种教学

手段进行教学,如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多媒体

教学法等,适合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独立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引导、陪伴的作用,学生之间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工作任务单

引导的教学法,教学的实施采取任务驱动,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把“教、学、做”融合在一起,学完一个情景即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方法

(1)引导文教学法

本课程主要以项目均为载体,把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实际问题,

教学的主要实施步骤为:

(1)创建学习情境,引出问题;

(2)学习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分析标准,确定方法;

(4)实际动手操作;训练能力;

(5)报告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组织自评互评,提升素质。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参加了教学的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

计划,反馈控制,评价成果,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了操作技能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 2)“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室和实验室合一,边讲边练,将理论与实际融于一体,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3)头脑风暴法

教师先布置工作任务,由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 4)案例教学法

选择煤层气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学校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 5)角色扮演法

在具有地质分析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班组进行组织管理,在任务实施之前,由

班长组织召开班前会,传达学习及操作任务要求,劳动分工及安全注意事项,劳动监督与

检查、考评等,任务结束后召开班务会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考评结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仅充当技术顾问巡回指导,使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养成服从、协作、负责的职业素养。

4.2.2教学手段

1.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理论教学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有趣味;另外,教师积极

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组织学生参加技术比赛,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实验室,为学生创造真实情景

3.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课程将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学习。

4.3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要求

考核方式:节点考核、过程考核

(1)节点考核:每个项目(或任务)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该

项目成绩为学生自评 (30 分 ) +组长评价 (30 分 ) +教师评价( 40 分)。所有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后,各项目(或任务)成绩取平均值的50%作为总成绩的第一组成部分。

(2)过程考核:每个学习情境结束要做笔试(或口试、或答辩、或网上答题)和技能操

作考核,比例见表 2-4 。

表1-3 考核评价比例分配

学习情境笔试(或口试、或答辩、或

技能操作总分网上答题)

学习情境一 5 分10 分15 分

学习情境二 5 分10 分15 分

学习情境三 5 分 5 分10 分

学习情境四10 分5分15 分

学习情境五10分10 分20 分

学习情境六 5 分10分15 分

学习情境七5510 分

合计( 100%)100 分注:总成绩构成:节点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

5.课程实施条件

5.1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5.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5.2.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

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5.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5.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3.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要求;教材编写参照学校《关于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的指导意见》。

5.3.2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5.3.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资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现场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教师。

(2)实训条件: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基地等。

(3)学习资料:专业教材;相关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电子图书馆、地质模型;专业

网上资源;科研信息等。

(4)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专业认识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6.其他说明

工程建筑监理概论教学大纲

工程建筑监理概论教学大纲-----------------------作者:

-----------------------日期:

《工程建筑监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刘亚审核人:吴延风编撰日期:2009年9月8 一、课程概述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是B类课(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计划时数为30学时,其中实践部分10学时,占总学时的33.0%,本课程2学分,是职业延伸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依据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法体法规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在现有建设工程监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监理的实践认识,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任务、方法和手段。教材内容上力求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结合,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土木工程类专业、工程管理类专业和工程建设领域其他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监理程序。

2.能力训练目标 通过学习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描述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 2.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形成与发展 3.了解建设的相关法规与制度 4. 熟悉解监理工程师的执业特点 5. 掌握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及监理工程师注册 6. 熟悉监理企业的分类及其经营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 1.主要内容 监理,顾名思义,就是监控督导、检查疏理、监督管理的意思。具体地说,监理是指有关监理组织或监理执行者接受事主的 委托,对某一行为或一些相互交错和相互协作的行为,依据一定 的行为准则,进行监控、监督、评价、约束、组织、协调和疏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详]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108 实践学时:12 学分:8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解决杆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外因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学习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为,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书中施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容。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构件的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力计算、构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与刚度校核、土力学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2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土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工程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标准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标准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建设法规 课程性质:《工程建设法规》属于专业领域课,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分:2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检测专业、建筑工程监理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通过对《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关于建筑法规及业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从而达到掌握建筑法规,遵守建筑法规、应用建筑法规的目的;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自觉抓住学习机会,获取相应的法律知识,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专业领域课,安排在第一学期学习,为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奠定基础。本课程可作为注册建造工程师考试中相关法规内容的学习和补充。 1.2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工程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现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及标准相结合,与建造师考试结构和体例相结合,采用理论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教学形式必须结合开放教育“自学、导学、助学”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学、辅导教师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和观看有关建筑法律法规的电视录像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建筑法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学习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单位所涉及的

工程法律法规,重点学会其中与施工单位密切相关的工程法律法规。能够深入理解建设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操作程序;能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找出原因并从中得到启发。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学习建设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建设所要遵守的准则,培养自身的工程建设法律意识。 2.合同法 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同管理主要的依据就是《合同法》。通过学习合同法,掌握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提高合同管理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3.建设工程纠纷处理 建设活动非常复杂以及政府监管严格,因此,建设工程纠纷不可避免。学习建设工程纠纷处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1.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掌握工程建设所要遵守的准则,会运用所学建设工程法律制度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会工程建设相关的操作程序。 2.合同法 掌握合同法的知识,正确选择使用《合同法》,会有效进行合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 --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容的深广度、教学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法 (二)课程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式的力、应力、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 优质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工程监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监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监理 课程编号:560302 学时:60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设工程监理》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为培养工程监理专业人员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开发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在职业岗位行动领域中提炼出来的完整工作过程,主要以行动情境中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任务来构建学习情境,作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供学生完成。 三、课程特色: 《建设工程监理》学习领域课程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内涵,并模拟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工学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习真正领悟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 一、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监理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以及建筑 施工技术工人岗位。 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种主要有: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二级建造师等 第三部分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监理概念与性质;了解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了解招标与投标的概念、了解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工程项目文件资料的组成。 2、掌握监理制度基本内容、监理工作内容与目标控制;掌握合同订立程序,合同效力及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程序,合同管理方法;掌握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掌握档案资料的管理。

二、职业能力目标: 掌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法;掌握质量控制理论,具备质量事故处理的技能;掌握进度控制理论,具备进度计划调整技能;掌握造价控制理论,具备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技能;知道工程项目文件组成,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监理资料管理技能。 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必要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企业第一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交际和沟通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为XX项目,以XX个子项目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60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专业层次: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计划学时: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基本情况 8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8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 建议课时:64 学时学分:4学分 三、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工程概论,建筑材料。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等。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等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五、教学目标: 1. 对简单的物体和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受力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2. 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内力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梁、刚架、桁架及结构内力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结构内力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3. 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梁应力及强度的计算,使学生具备对结构应力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4. 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位移计算的能力 通过对构件变形和结构位移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结构位移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六、能力要求: 1. 对简单的物体和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1)能够在5min内画出简单物体的受力图,能够在10min内画出较复杂的系统的受力图。 2. 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内力分析的能力 (1)能够在1h内对梁、刚架、桁架及组合结构内力进行分析计算并能绘制出剪力、弯矩图。 3. 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的能力 (1)能够在1h内能计算简单结构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并能够进行强度校核。 4. 具备对简单结构进行位移计算的能力 (1)能够在20min内能计算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简单的位移。 七、教学内容(64学时): 模块一:建立和做出构件、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受力图(参考学时:8学时) 主题1:力的概念,刚体的概念;各种力学术语;静力学公理(2学时); 主题2:约束与约束反力;做结构受力图;构件和结构计算简图的建立和简化原则(4学时); 主题3:建立和做出某砖混结构楼面梁的计算简图和受力图的教、学、做(2学时) 模块二:用静力平衡方程确定构件和结构中的未知力(参考学时:16学时) 主题1:平面力系的概念、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4学时); 主题2: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力偶与力偶矩、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4学时); 主题3: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应用(4学时);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标准

《工程建筑监理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管理等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了解建设监理制度。 2、不断提高对建设监理制度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 本位。教材容上力求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结合,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突出职业教 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土木工程类专业、工程管理类专业和工程建设领域其他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案确定课程标准。 2、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工程建设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工程建 设合同管理,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等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设监理 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依据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法体法规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在现有建设工程监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监理的实践认识,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任务、法和手段。 2、具体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监理程序。 (2)能力训练目标 通过学习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 2. 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形成与发展 3. 了解建设的相关法规与制度 4. 熟悉解监理工程师的执业特点 5. 掌握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及监理工程师注册 6. 熟悉监理企业的分类及其经营与管理 (二)教学容 第一节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 1. 主要容 监理,顾名思义,就是监控督导、检查疏理、监督管理的意思 具体地说,监理是指有关监理组织或监理执行者接受事主的委托,对某一行为或一些相互交错和相互协作的行为,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进行监控、监督、评价、约束、组织、协调和疏导,使其符合准则的要求,从而促使有关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 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 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 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 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 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 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3.可采用笔试、答辩、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 1.开展本课教学需要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学。 2.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教材编写 1.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在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施工类和非施工类等专业的不同侧重,编写想赢的多学时教材和少学时教材,便于灵活使用。 3.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算单位等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授课单位:管理工程系学分: 3.5学分学时:60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项继军2011年4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定课程标准的通知》要求,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工程专家对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项目案例的讨论分析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工程力学》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专业能力 ①绘图与书写能力; 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③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能力; ④力系平衡条件的运用能力; 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 ⑥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 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方法能力 ①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④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⑤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 3.社会能力 ①人际交往能力; ②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 ③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习情境设计 1. 设计思路 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对于不擅长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知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是:突出主线,精选内容。遵循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学习内容。抓住共性,触类旁通(启发思维)。研究静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平衡方程;研究变形固体的基本方法都是依据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建立应力计算公式与强度条件,解决“三类工程”工程控制设计的所有破坏判据都是作用力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标准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标准 1.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管理等内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了解建设监理制度。 2、不断提高对建设监理制度的认识。 总时间:课内32学时,其中工学结合实践4 学时。学分:2 1.2课程作用 监理资料是反映监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监理过程的真实记录。目前各方对监理资料的编写和管理越来越重视,监理资料的管理直接影响监理工作的成效。对于本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从事监理工作的,很多都是从整理监理资料来熟悉监理工作。所以,学生能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其今后顺利从事监理工作能起到不少帮助。 1.3课程设计 1.3.1课程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更贴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材内容上力求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结合,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土木工程类专业、工程管理类专业和工程建设领域其他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1.3.2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

2、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工程建设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设监理的相关知识。 2.教学目标 2.1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依据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法体法规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在现有建设工程监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监理的实践认识,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任务、方法和手段。 2.1.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监理程序。熟悉监理工作的纲领性资料,掌握监理工作联系单、会议纪要等监理日常工作中有关资料的内容和编写方法。 2.1.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增强学生对建筑工程监理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内容监理资料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工程中,结合工程实例,编写监理工作资料,达到建筑行业监理资料员最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监理职业道德,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监理人员作准备。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教学内容和实施要求(可以用表格,也可用文字表述)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 2.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形成与发展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计划学时:72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3、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课时共72学时,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安排在第3学期。 4、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应在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实物、模型等教具和挂图、教学录像片,并组织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同时应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这一教学环节的开设。 5、课程评价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终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注重最终的考核成绩,还关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和学生反馈等方法对教的过程和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获得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功用、结构特点、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完成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的拆装,经历“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过程,熟悉结构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处理岗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品质,具备与相应的专业素养。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 ①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②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力图的绘制方法; ③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平衡方程和计算方法; ④掌握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基本变形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⑤熟练掌握在不同变形情况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与计算; ⑥熟练掌握材料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2)能力 ①能利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 ②能根据内力计算方法判断工程结构的危险截面; ③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 ④能根据结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 ⑤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⑥能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 (3)素质 ①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