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情况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

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

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

水量).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正在上浮的物体.浮力

(大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时.此时浮力=(重力+拉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相同大小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相同);相同大小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铁块的浮力大于木块的浮力);同一块橡皮泥做成的实心团和小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船的浮力大于实心团的浮力.)

8.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

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9.我们采用(增大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量.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稳.

10.比较同体积液体重量的仪器叫(比重计).

11.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科学探究

1. 如何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材料:泡沫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带吸盘的滑轮、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测出泡沫块的重力;

2)把细线一端固定在泡沫块上另一端通过杯底滑轮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

3)弹簧测力计调零.提起弹簧测力计使泡沫沉入水底;

4)通过“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浮力大小;

2.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材料: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2)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测得重力;

3)根据“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计算出浮力.

发现: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比在水中测得的重力要大.说明在水中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

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因此.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3.设计实验.测马铃薯的体积大小.

器材:烧杯、马铃薯、滴管

方法:在烧杯中取200毫升清水.把马铃薯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水位.上升的水量就是马铃薯

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这个体积等于马铃薯的体积.

4.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铁块排开的水量少.受到的浮力也小.所以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排开的水量多.受到

的浮力也大.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5.外观一样的两杯液体.一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你能用几种方法把它们区开了?

答:(1)、各取50毫升比重量.重的是浓盐水.轻的是清水.

(2)、放一个马铃薯(或鸡蛋).马铃薯浮的是浓盐水.沉的是清水.

(3)、用比重计测量.比重大的是浓盐水.比重小的是清水.

(4)、分别往里面加盐.溶解盐少的是浓盐水.溶解盐多的是清水.

(5)、加热两杯液体.有白色物质出现的就是浓盐水.

6.相同体积的铁块、石块、木块放入水中.它们受到水的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答:铁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石块受到的浮力.都大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因为铁块和石块都沉没在水中.排开是水量最大且相等.所以浮力也最大且相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少.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小.

小学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_____。 2.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_____、_______ 、科学方法。 3.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4.凸透镜有放大、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6.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放大镜镜片的凸度就越( )。 A.大 B.小 C.一样 2.下列物体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 ( )。 A.铜 B.铁 C. 塑料 3.米饭在嘴巴中会变甜主要是因为( )。 A.米饭本来就甜的 B.嘴巴里有糖 C.米饭和唾液反应的结果 4.馒头和面包里面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生面中加了( )。 A.蓬松剂 B.酵母菌 C.馒头和面包本身的热胀冷缩 5.( )被称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A.土地荒漠化 B.气候变暖 C.白色污染 6.蚜虫的天敌是( )。 A.苍蝇 B.草蛉和它的幼虫 C.蝴蝶 7.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8.光年是( )单位。 A.距离 B.速度 C.时间 9.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10.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11.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12.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答案 一.填空题 1.风 2.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3.叶片、叶柄、叶脉 4.成像、聚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袁隆平 二.选择题 1.A 2.A 3.C 4.B 5.A 6.B 7.B 8.A 9.A 10.C 11.D 12.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1、情境导入 1.1 你听说过火山和地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思考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2.探索新知 1.2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火山和地震使地表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来了解火 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1.3 图中苏尔特塞岛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提示:请阅读课本第一段文字) 1.4 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艘渔船在海面作业,人们突然看到那里的海水汹涌翻 滚,烟柱腾空而起,结果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苏尔特塞岛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新岛屿。 1.5 2007年,所罗门群岛发生的八级地震,使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岛屿周 围的瑚珊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

1.6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海原县8.6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山崩地陷,山地开裂,河流 堵塞,最终形成堰塞湖。 1.7 从以上的几个事例中,我们发现火山和地震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和地貌。引起火山和地 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阅读课本后并讨论3分钟) 1.8 我们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从外到内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火山和地震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和地壳及地幔的岩浆活动有关系。

1.9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 使它分裂成六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1.10 这些大陆板块通过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小学科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1、既是液体又是气体的热传递方式是(B)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2、酒精灯的酒精量一般不超过瓶体的(C)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3、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形态会(A) A、发生变化 B、不变 4、下列事例不是应用热胀冷缩原理的是(C) A、烫鼓乒乓球 B、弯玻璃管 C、楼梯建成倾斜的 D、设计铁轨 5、发明华氏温标的是(D) A、伽利略 B、斐迪南 C、摄尔西斯 D、华伦海特 6、不同的物体在太阳底下吸收热的能力(B) A、相同 B、不同 7、浅色的物体比深色的物体吸热(A) A、快 B、慢 C、相同 8、冰箱背后的散热板都漆成黑色的原因是( A) A、散热快 B、吸热快 C、几种颜色搭配更好看 9、下列物体吸热最快的是(C) A、水 B、面包 C、铁板 10、温度最低的物体是(B) A、冰加盐水 B、冰水 C、盐水 1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A) A、蒸发 B、凝结 C、升华 D、凝华 12、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这种现象叫做(B) A、蒸发 B、凝结 C、升华 D、凝华 13、晾晒衣服时,有风和无风时比(A) A、有风时干得快 B 无风时干得快 C 没有区别 14、农民伯伯在晒粮食时,总是把粮食摊得凹凸不平,这是因为( B)

A、利用空气流动晒得快 B、增加蒸发面积晒得快 C、没时间摊均匀 15、下列不属于纯净的气体的是(C)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氮气 16、下列气体中不能支持燃烧的是(B)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一氧化碳 1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B)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其他气体 18、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A) A、二氧化碳 B、氧气 C、固体 D、空气 19、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木棍发生倾斜。说明空气(C) A、会流动 B、要占居空间 C、有质量 D、能被压缩 20、空气是混合气体,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其他气体 21、下面属于空气和水不同的特性的是(C) A、没有味道 B、透明 C、易被压缩 D、都会流动 22、下列器材运用了压缩空气的性质的是(B) A、羽毛球 B、篮球 C、发令枪 D、垫子 23、辨别物体气味所用的器官是(C) A、眼睛 B、舌头 C、鼻子 D、耳朵 24、“人离不开空气”这句话主要是指生命离不开空气的(B)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一氧化碳 25、把一张纸揉皱后塞进玻璃杯的底部,把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杯底的纸是(A) A、干的 B、一半干一半湿 C、湿的 26、用一纸蛇挂在燃烧的烛火上面,纸蛇转动起来的原因是(A) A、热空气上升 B、冷空气下沉 27、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热水变凉的规律是(A)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雨水能侵蚀土地,使土地表面形态发生变化。 2.了解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能够作出推测并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5.能够关注到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同学们请看下图,为什么土地会有那么多的沟壑?

(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1.2 有的同学认为是风的作用,有的认为是雨水冲走了土壤,留下了沟壑。那么,雨水会 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会变成什么样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探索新知 1.3 下雨是我们常常经历的天气现象,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下雨后土壤和雨水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吗? (提示:学生交流2分钟)

1.4 同学们的想法和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看 看雨水是如何影响土地的。 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装土壤的容器、喷水器、接水 容器。 然后将土壤装入容器中,将其中一边垒高,做成一个“斜坡”, 并用小铲子把土壤拍紧。 再用喷水壶向斜坡洒水,观察“斜坡”表面有什么变化,接水 容器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1.5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实验视频,仔细观察当“雨水”降落到“斜坡地形”上时,发 生的现象,以及雨水的变化。 1.6 交流一下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下雨时,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雨水落到土地时,雨 水怎样了?比较接水容器里的径流和雨水,它们有什么不同?还有其他发现吗?

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科学最全经典试题及答案 植物部分 一、判断 1、(对)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错)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对)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错)南瓜、西瓜籽、豌豆荚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错)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错)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错)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对)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阳光。 9、(错)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里,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对)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错)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错)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对)植物的根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错)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对)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和繁殖的特殊作用。 16、(错)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错)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气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对)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错)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 20、(错)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错)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错)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23、(对)叶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保护叶片不受高温损伤。 24、(错)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 25、(错)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有充足的阳光。 二、选择 26、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的是(C)。 A、水杉 B、葡萄 C、甘薯 D、爬山虎 27、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C)。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援茎 D、匍匐茎 28、我们用扦插的方法来种葡萄,主要是因为葡萄的茎具有(C)。 A、贮藏作用 B、输送作用 C、繁殖作用 D、光合作用 29、一生要经过发芽、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这几个过程的植物是(B)。 A、水稻 B、棉花 C、苹 果 D、小麦 30、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C)。 A、根毛 B、叶柄 C、气 孔 D、导管 31、用镊子解剖白菜花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镊子要夹住被撕部分的(C)。 A、上部 B、中部 C、基 部 D、边缘 32、植物用茎和根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B)。 A、种子繁殖 B、营养繁殖 C、出芽繁殖 D、分裂繁殖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科学教师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完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班级姓名 沉与浮单元概念 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35、塑料块在食用油中会沉。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 、填空(20分,每空1 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_、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_、叶柄_、叶脉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 、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脂肪_、维生 素_、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_、过滤_和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 二)、选择(10 分,每题1 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 A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 、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 、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 、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 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 A 、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 、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 分,每题8 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 四) 、案例分析(10 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 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 颗。"这位老师听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期中考试 五年级试卷(答案附后)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填空题。(10分) 1、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 ,它就会慢慢 到水底了。 2、船是人类的伟大 。 3、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 他们所受到的浮力是不 的。 4、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5、锑和铋这两种金属不像其他金属那样热胀冷缩,而是 。 二、判断题。(16分) ( )1、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直接用测力计来测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比较困难, 如果在容器底部安装一个小滑轮, 测起来就容易一些。 ( )4、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 ( )5、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 )6、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 ( )7、我们把温度计放到一件没有穿在身上的毛线衣里面, 过一会儿,温度计的读数就上升了。 ( )8、木勺与钢勺相比,木勺的传热速度要快一些。 三、选择题。(24分) 1、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 A. 它的重量 B. 液体浓度 C. 它的体积 2、马铃薯放入( )中会浮起来。 A. 很淡的盐水 B. 清水 C. 浓糖水 3、我们把塑料块放入( )中,它会下沉。 A. 清水 B. 食用油 C. 浓盐水 4、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A. 加快 B. 减慢 C. 不改变 5、下列几种物质中,( )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热量。 A. 棉衣 B. 太阳 C. 食物 6、( )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 大多数 B. 很少 C. 所有 四、填表题。(12分) 1、看图,再根据要求填空。 把图中容器里的物质由轻到重排列 顺序 1 2 3 4 5 物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题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检测题题库 一、口试题。 第一单元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发生改变吗? 答: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什么有关? 答:质量和体积。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 答:沉,浮;沉,浮。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什么来实现沉浮的? 答:轻重。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什么? 答:排开的水量。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怎样?它的装载量也怎样? 答:上浮,增大。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什么? 答: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0.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什么测出浮力的大小? 答:测力计。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就会怎样?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怎样? 答: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相同吗? 答:不同。 第二单元 13.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至少说三种) 答:运动、吃食物、用取暖器、晒太阳、烤火等都能让自己热起来。 14.衣服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 答:不能,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1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 答:沉,浮;沉,浮。 1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瓶里的液体不装满是给液体一定的空间,不要液体满出来。17.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它与水比有什么特别的区别? 答:有。空气的变化比水更明显,空气变化得更快。

科教版小学科学试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3-6年级毕业试卷二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格一分,共16分) 1、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取出木板中的螺丝钉,合适的工具是。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铁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铁跟或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 4、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在建造上使用了结构。 5、冬天的早上很冷,我要使自己热起来的方法有、。 6、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等现象。 7、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主要是来源于。 8、太阳系是以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矮行星、慧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的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是。 9、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个小时。 二、判断题(对的打“√”表示,错的打“×”表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动植物在地下埋久了就一定会变成煤和石油------------------------()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把有害的动植物消灭干净---------() 3、宇宙中时时刻刻都有新恒星产生,同时又有恒星灭亡------------() 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5、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6、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太空物质撞击而形成的------------------() 7、焚烧也是处理垃圾的一种方法,它有优点也缺点--------------------() 8、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9、<京都议定书>是一份全球性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10、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放大镜镜片的凸度就越()。 A、大 B、小 C、一样 3 下列物体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 A、铜 B、铁 C、塑料 4、米饭在嘴巴中会变甜主要是因为() A、米饭本来就甜的 B、嘴巴里有糖 C、米饭和唾液反应的结果 5、馒头和面包里面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生面中加了() A、蓬松剂 B、酵母菌 C、馒头和面包本身的热胀冷缩 6、()被称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A、土地荒漠化 B、气候变暖 C、白色污染 7、蚜虫的天敌是()。 A、苍蝇 B、草蛉和它的幼虫 C、蝴蝶 8、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9、光年是()单位。 A、距离 B、速度 C、时间 10、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 A、火山说 B、地震说 C、撞击说 四连线题(每线一分,共8分) 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 ()小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 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一般是() 材料制成的。比如().()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2,共28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1 图2 图3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 在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8.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9.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 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