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一、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突破建议:

1.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1)在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2)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为抓手,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掌握“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等关键知识以及形成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重要基础。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任务

比较复杂。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要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个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己易出错的环节,如:数位没有对齐,忘记进位等。

二、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建议: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不仅选材范围扩大了,而且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在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自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可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1.物体的观察,一个立体的图形从正面看,侧面看,下面看得到的 不同的平面图形。 2.因数和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 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3.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能被2整除的数字是2的倍数 4.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以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3 整除的是3的倍数。 5.5的倍数:个位上是0,5是3的倍数。 6.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7.整数中是2的倍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8.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9.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11.偶数+偶数=偶数 1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定点。 1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14.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15.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16.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7.正方体每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1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9.正方体的表面积=长*宽*6 20.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a*b*h 2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a*a=a^3 22.V=S*h 23.容积是指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单位是升或者毫升。 24.1L=1000ml 25.1L=1dm^3 26.1ml=1cm^3 27.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是一些物体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8.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9.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例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0.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31.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 大于或者等于1. 32.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 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精编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归纳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 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 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 ★3、小数表示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填空+解决问题中的重难点题目

一、填空 1、100里面有( )个十,( )个一。与99相邻的两个数是()()1元=()分 2、从( )到( )是两位数。 3、从最大的两位数中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差是( )。 4、6个十2个一再添()个()是70。 5、18个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数起,小芳排在第9位,从右数起,她排在第()位。 6、最大的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和是()。差是()。 7、9个十9个一合起来是(),和它相邻的数是()和()。 8、小林从1写到100,他一共写了()个数字6。 9、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7大,十位数字比2小,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10、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5,这个数可能是() 11、最大两位数与取小的两位数的差是() 1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8大,个位数字比1小,这个两位数是() 13、用5元钱,买了一支铅笔用了2角,又买了一盒饼干用了2元,还剩()元()角 14、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8。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15、9-()=5+() 二、解决问题 加法问题: 1、姐妹两人做花,姐姐做了32朵,比妹妹多做8朵,姐妹两人一共做花多少朵? 2、从花上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4、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5、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6、小明拔萝卜,已经拔了10个,地里还剩48个,地里原有几个? 7、停车场上第一次开走7辆,第二次开走8辆。一共开走多少辆? 8、草地上白兔有8只,黑兔和白兔同样多,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减法问题: 1、小明有37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少19个,小红有几个? 2、小明跳了25下绳,小刚跳了17下,小刚再跳几下就和小明同样多? 3、小明跳了47个绳,小红再跳18个就和小明一样多,小红跳了几个? 连减问题: 1、小红拿30元钱去买一本书15元和一枝笔8元,售货员应找回多少元? 2、亮亮有40张纸,折纸飞机先用去13张,又用去9张,共用去多少张纸? 3、向阳小学要种65棵树,第一天种了30棵,第二天种了15棵,还要种几棵? 4、一共有96个苹果,上午卖了26个,下午卖了39个,还剩几个? 5、用50元去买一个贝壳25元,一个海螺13元,还剩多少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四个季度 1、2、3、月ー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间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7、8、9、月--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31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30天,只有二月有变化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般的公历年份÷4 ,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钟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经过的天数来计算: 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1=经过的天数 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 现在的年-原来的年份=周年) 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的时间- 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六、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X宽长=面枳÷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计算。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4.(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他们之间的进率) (4)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他们的进率)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和题库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和题库知识点整合: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等式包括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方程。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的基本步骤:(1)写设句;(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解方程; (4)检验;(5)写出答句。 分数 【知识要点】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带分数 5.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1.根据假分数的含义解决;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除法计算。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直接除以分母来计算;2.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添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回顾】 1、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约分的方法: (1)分步约分法:在约分时,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最简分数,这种约分的方法叫分步约分法 (2)一次约分法:在约分时,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一次就得出和原分数相等的最简分数,这种约分的方法叫做一次约分法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来几个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分数化成用这个公分母作分母的分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完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三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考点汇总,一份就够了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东、南、西或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P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P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2.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3.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认写100以内的数,掌握组成,顺序,会比较大小,会用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事物,会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和一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初步感 知所学图形的关系。 5、知道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的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 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和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4、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三】德育目标: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爱护人民币,珍惜时间。 3、形成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良好信心。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必背重点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需要背诵知识点 1.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4.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5.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7.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8.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10.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11.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12.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 (2+8=10,2是8的补数) 3.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 个位加补数 2.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试题全套

期末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卷1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对比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8分) 1.42的因数中,质数有(),合数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14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100以内14和21的公倍数有()。 3.18和24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4.a=10b(a、b都是非零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48,其中一个数是16,则另一个数是()。 6.9路公共汽车每10分钟发一次车,11路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一次车,两车同时发车后,至少经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这是求10和15的()(填“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7.学校购回75朵红花,60朵黄花,将红花、黄花搭配插在花瓶中,并且每个花瓶中的搭配要完全相同,两种花都正好用完。要求最多能插多少瓶,是求75和60的()(填“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此时每瓶中红花有()朵,黄花有()朵。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3分) 1.两个不同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2.相邻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

积。 ( ) 3.五(1)班评选的“爱心少年”占全班人数的18,“才艺少年”占全班人数 的110,五(1)班至少有40人。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6分) 1.只有公因数1的一组数是( )。 A .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B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C .2和奇数 2. a 和b 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 ÷11=b ,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11 B .a C .b D .无法确定 3.有一块长48 cm 、宽42 cm 的长方形花布,不浪费边角料,剪出 若干个相同的正方形布片。正方形布片的边长不可能是( )cm 。 A .2 B .3 C .6 D .12 四、我会按要求正确解答。(共32分)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每题4分,共16 分) 8和15 66和22 35和28 46和23 2.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每题4分,共8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复习资料 一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 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 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与50相邻的整十数是40和60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一、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突破建议: 1.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1)在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2)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为抓手,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掌握“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等关键知识以及形成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重要基础。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任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2和所有奇数互质;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练习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练习资料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旳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旳特点:相对旳两条长边相等,相对旳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旳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旳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旳正方形能够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旳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旳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旳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差不多上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旳长方体,能够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旳正方体能够拼成一个大旳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9=3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那么再算:1+2=3 1 ★2、应用题: ①条件里明白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旳关键字:一共、共、总旳、原有等。 ②条件里明白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旳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旳分类和按不同标准旳分类,专门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旳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能够一个一个旳数,也能够二个二个旳数,五个五个旳数,十个十个旳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旳珠子数和那个数旳个位,十位,百位上旳数 字相对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 一” 和“ ” ,初步理解个位、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 角,1 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 角,1 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60 分,知道珍惜时 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角, 1 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 2

全册教学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角,1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 / 2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P10【5】)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1【1】、12【2】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如:60÷3=,用被除数60中0前面数是6除以一位数3, 即:6÷3=2,算出结果后,被除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2后添1个0.所以:60÷3=2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如:60÷3=,想:3×()=60,由于3×(20)=60,所以:60÷3=20. 【2】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2【3】 ①.把被除数写成:几十与几的和或:几十与几的差;②.用“几十”与“几”分别除以一位数,③.把所得的商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就是最后的结果. 如:66÷3=,66=60+6,60÷3=20,6÷3=2,20+2=22,所以:66÷3=22. 如:72÷4=,72=80-8,80÷4=20,8÷4=2,20-2=18,所以:72÷4=18.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15【1】、16【2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数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数;如果不够除,再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