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施工图说明

河道施工图说明

河道施工图说明
河道施工图说明

**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4+00-终点)

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述

**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河上游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有效截流城镇污水,改善水环境和塑造水岸景观起着重要作用。《**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省工程勘察院于2009年3月完成,**市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工程范围为双凤水库坝下6km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底泥清淤、污水截流、河堤加高增厚、护砌、沿河道路、生态景观绿化及配套穿堤涵闸工程,污水管道工程建议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分阶段实施。

2010年3月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对双墩路——鹤翔湖路段的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因河道中心线调整,河道长度调整为5814.105m。本次设计为桩号24+00~设计终点段。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主要规范及标准

一设计依据

1、《**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省工程勘察院2009.03)

2、《**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7年版

3、《**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区域〔2009〕604号);

5、**河的测量地形图和纵、横断面

6、**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2009.05.29)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L/T191-96);

《水工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其它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第二节河道现状

**河上游现状河道呈天然状态,河道狭窄,防洪能力低,河道位于城市规划

区,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本次设计河道起点为桩号24+00,在河道桩号30+13.699处有双三路桥梁,43+74、36+05.6,51+78.531处有现状小桥各1座,49+00处有工业大道跨**河桥梁(2009年建成),河道底宽为5-16m,设计起点河底高程为31.87,本次设计终点高程为28.691。区域现状道路有双三路(鹤翔湖路)、魏武路(工业大道)。

第三节工程地质条件

经野外钻探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定名,综合划分沿线地基土层自上而下为(由新至老地层):

①层素填土(Q m l):厚度0.50~4.70m,层底标高26.5~47.40m,灰黄色,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

①1层淤泥(Q

4

a l+p l):厚度0.30~6.50m,层底标高20.88~44.80m,层底埋深1米~

7.5米。青灰色,流塑~软塑,土质不均匀,含水量高,有腐臭味,承载力特征

值60kpa。

①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

4

a l+p l):厚度0.40~4.70m,层底标高23.27~43.11m,层

底埋深1.1米~7.9米,青灰色~灰黄色,软塑,土质不均匀含水量高,沿线普遍分布,承载力特征值140kpa。

②层粘土(Q

3

a l+d l):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7.9m,灰黄色,硬塑,土质均

匀,含灰白色粘土,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沿线普遍分布,承载力特征值230kpa。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河主要为水渠里的水,靠沿河水沟及降雨补给。排泻方式为蒸发、渗入低洼地。

2)地下水

本次勘察以河道地表水为主,由于河道两边地形起伏大,统计河道两岸路堤的静止地下水不具科学性。

河道沿线场地地基抗震效应

1)**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第一组。属抗震一般地段。

2)该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中风化岩面)约20~25m,根据沿线场地岩土名称和性状,综合划分为软弱场地土,为II类建筑场地

第二章工程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一、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现状,改造后的河道走向根据现状河道的

自然河势确定。

2、承受泄洪功能:按照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两侧堤防设计,并对河道进

行清淤,增加泄洪能力。

3、力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造福子孙、服务社会。

二、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2、堤防标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工程的堤防工程级

别为1级堤。根据初步设计,按照1级堤防允许越浪的堤防工程设置安全加高0.5m,并考虑0.1m的波浪爬坡高,超高取0.6m,堤顶宽不小于8m,取8m。

3、污水设计标准:2020年城市综合污水量指标为400 L/cap·d;2020年综合生

活污水量指标为240 L/cap·d。

4、雨水标准:按照**市的暴雨强度公式:q=3600(1+0.76l g P)/(t+14)0.84

其中:q—暴雨强度(L/s2ha)

p—重现期(采用1年)

t—降雨历时(分钟)

t=t

1+mt

2

t

1—地面集水时间(取t

1

=10min)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

t

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径流系数ψ的采用:采用综合加权数为0.60。

第二节河道工程设计

1、河道平面设计

基本保持现有河道平面形态。河道底宽不小于15m。同时在走向上采取“大弯就

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现状布设。对原有河道的淤泥进行疏浚,同时协调好河道与

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对于河道和规划道路相冲突的地方,对河道进行局部调整,解

决好河道和规划的关系。详见平面设计图纸。

与现状的双三路(鹤翔湖路)、魏武路(工业大道)按现状衔接。河底衔接至

桥梁锥形护坡。

2、河道断面设计

断面1适用于河道桩号24+00~桩号28+75.768段和河道桩号33+48.653~桩号

58+14.105段:采用1:2的水下护坡+3米亲水步道+现状自然地面缓坡+1:2~1:5

植被生态护坡的横断面形式,河道底宽不小于15m,在现状河道两侧新建河堤,堤顶

宽8m,河堤外边坡1:3。

断面2适用于河道桩号28+75.768~桩号33+48.653段:河道底宽21m,采用景

观生态挡墙+8米宽的防洪通道,河堤外边坡1:3。

详见横断面设计图。

3、河道纵断面

河道设计坡降为0.001,,为保证常水位河道景观,在桩号24+50、36+50、43+65、

51+00、57+50处设置0.8m高的拦水坝。

详见纵断面设计图。

4、堤顶高程的确定:

根据10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程+0.6m超高作为堤顶控制高程,结合现状地面测量高

程,进行堤防纵断面设计。灌溉渠按现状堤顶高进行堤防纵断面设计。

5、河道护岸设计

1:2水下护坡采用双孔型连锁块护坡,块内种植草类植物。

河道挡墙采用自嵌式景观生态挡墙和浆砌块石挡墙。

第三章河道工程施工

第一节施工放样

本工程河道中心线以设计河道中心线为准进行施工放样,河堤中心线以设计河堤中心线为准进行施工放样。各主要控制点坐标见河道平面图及相关平曲线表和逐桩坐标表。边坡坡比根据河道挡墙顶、亲水平台边标高与堤顶道路标高及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施工水准点应按有关要求设置,竣工验收后,应将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纳入竣工资料一并移交给建设单位。河道中心线经建设单位、规划部门等确认后方可施工。

第二节清淤工程

一、河道放线后,根据设计断面,河道上口范围内的全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必须清除干净,超出河道范围但影响施工及河坡稳定的垃圾也应一并清除。

二、河道开挖时,若现状河底高程低于设计河底高程,则维持现状,不予填平。

三、施工排水建议采用排水沟加水窝子的方法。

四、清淤后的弃渣运到指定区域堆放,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遗撒污染环境。

五、施工时挖出的土和淤泥应随挖随运。

六、本工程河道清淤厚度平均约 1.50m,清淤土方不得随意处置,应采取干化处理措施后填埋。

第三节土方工程

一、施工围堰与导流

河道施工根据区段采用不同的导流方式:

方式一:对于在河道单侧开挖拓宽区段,利用原河道导流,在河道一侧保留一定宽度河岸作为围堰。

方式二:对于在原河道基础上向两侧开挖拓宽的区段,采用分期围堰,修筑沿河纵向围堰,横向可根据情况200~300m一段,先对一侧河道拓宽,保留另一半河道作为过流通道。

围堰采用土工编织袋装土,围堰填土取自河道开挖土方。

河道开挖工程及护岸工程全部完成后,施工围堰人工拆除,弃土运往指定的弃土场。

以上围堰及导流措施为建议措施,施工单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满足施工要求。

二、河道开挖

本工程河道疏浚部分基本上均为河道两岸实地开挖施工。一般应先从河道中间开始挖,挖土时需始终保持河道中间深两边浅的状态,以便于排水和施工机械进出场。开挖土中土质较好者(②层土)堆于基坑边用于后期回填。部分表层30~50cm厚耕作土堆放在河边待建绿化带处,河道及护岸基槽预留30cm由人工进行修复。建筑垃圾及淤泥(①、①1、①2层土)外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三、堤防填筑

根据需要,应对拟建场地进行清坡或清基处理,清除淤泥、树根、草皮等不符合要求的杂质,堤防底面置于②层粘土上。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做好基面保护,继续施工前应再检查,必要时需要重新清理。

筑堤土料采用粘性土,粘粒含量15~30%,土料塑性指数10~20,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其天然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接近。

在土方填筑前必须对使用的土料进行碾压试验,以确定经济合理的碾压方式及碾压参数。同时必须做土料碾压后的力学指标试验,及时将物理力学指标数据提交设计方。

堤坝的填筑标准:压实度≥0.94,压实干容重控制指标≥15.0KN/m3,碾压夯实后土料含水量应接近最优含水量,其误差应小于±3%。

压实度标准击实试验方法:轻型击实试验。路堤结合段,请注意道路图纸中相关要求,两者不一致时,以要求高者为准。

填筑时,不应乱堆乱放,填筑每层厚度大约在20~30cm之间,要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夯实。碾压施工时,应采用羊足碾或履带式拖拉机带碾磙。堤身土方碾压应平行于堤纵轴线进行,不得垂直于轴线进行碾压,特别要防止漏压和欠压。堤面的宽度及堤身应一次修筑,不要有“膛腰”、“挺肚”或堤面宽窄不一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已铺好的土层如发现天气转变,应抓紧时间夯实,防止雨后积水。土料上堤,要将土块打碎耙平,夯实时不得乱夯和漏夯。

堤身土方铺填后碾压或晾晒连续进行,如因故发生间歇,在下一层铺土前应对其表面层土进行洒水处理,使含水量达到控制范围。

堤身土方填筑面要求平整,不得有连续和隆起的土埂,每层填筑面设单侧横向坡,

以利施工表面的排水。

填筑土方如出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取样测定干容重实验,压实干容重合格率≥95%,不合格样不得集中在局部范围内。

堤顶预留新筑堤高5%的沉降超高。

第四节河道护岸及护砌工程

河底挡墙结构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遇①1层淤泥质土、淤泥或①2层淤泥粉质粘土时,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详见挡墙图纸。挡墙基础施工时,应做好基坑排水,确保干地施工。

生态挡墙与连锁式生态护坡

生态挡墙施工包括:墙体结构施工、挡墙绿化、植草、营养土铺设及养护等。施工需要在产品供应商指导下进行,具体要求详见挡墙图纸。

生态护坡施工包括1:2水下护坡和出水口护砌。

设计要求的管道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具体预埋位置、管径、标高详见平面图及排水图纸。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

土工布要求:

(1)护坡地下的反滤布采用无纺土工布;质量250g/m2, 抗拉强度350N/5cm、顶破强度1000N,等效孔径(O

90

)小于0.16mm,渗透系数>1310-1cm/s

(2)护坡底下的土工布搭接缝为斜坡向缝,禁用水平缝,且必须满足搭接长度要求。(3)土工布在运输、贮存、施工过程中不得受阳光暴晒,不得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在其上另覆一块土工布,并满足搭接长度要求。铺设应平整,松紧度均匀,端部锚着牢固、

第五节冬季及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一、碾压土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雨前应及时压实作业面,并根据道路坡向做成单向坡。当降小雨时,应停止粘性土填筑;

(2)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行人不宜践踏,并应严禁车辆通行。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应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应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及时复工;

(3)土堤不宜在负温下施工;如具备保温措施时,允许在气温不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

(4)负温施工时应取正温土料;装土、覆土、碾压、取样等工序,都应采取快速连续作业;土料压实时的气温必须在-1℃以上;

(5)负温下施工时,粘性土含水量不得大于塑限的90%;砂料含水量不得大于4%;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规要求适当减薄,或采用重型机械碾压;

(6)填土中不得夹冰雪。

第六节其他注意事项

本工程为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前必须结合水工、截污、道路各专业设计图纸,优化施工顺序,避免冲突。

本工程采用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作为主要的护岸结构,建议业主在选择产品供应商时考虑挡墙绿化的长期养护与技术支持,以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如所采用的生态挡墙产品与图纸不符,应通知设计作出调整。

在河道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图上未标明、淹没在水下的排口,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处理。

双三路、工业大道桥梁按现状予以保留,施工与现状衔接,衔接段长度50m;36+05.6小桥因河道改线,废除,利用梅冲湖路新建桥梁沟通(该路正在设计中),现状有2座小桥(河道中心桩号43+74、51+78.531),小桥根据业主意见是否保留,如需保留,小桥两侧10m范围内河道维持现状或在小桥两侧填土,以保证通行。

工业大道雨水出口按河道设计底边予以改造。处有现状小桥各1座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一节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第二节道路设计

2.1道路平面设计

**河西岸道路、东岸道路为**市**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河道中线桩号24+00至设计终点段两岸堤顶道路均为土路,路堤顶宽8米。本次设计西岸道路全长3325.46米,东岸道路全长3522.357米。道路中心线依据河道断面形式及位置布设。

2.2 道路纵断面设计

高程坐标系:吴淞高程系,北京坐标系。

纵断面设计标高:见道路纵断面图所示。

其设计控制点主要有:

◆河道两侧地面高程;

◆参考河底设计线;

◆根据10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程+0.6m超高作为控制高程。

2.3 路基、路面、挡墙等工程设计

2.3.1 路基设计及边沟、边坡特殊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3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

25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本工程路基防护设计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和沿线地质水文条件等因素,保证边坡防护安全。河道侧边坡为1:m(1:2~1:5),背河侧边坡控制在1:3。

根据地质报告,道路施工前需对①层素填土以及①1层淤泥按挖除处理,先铺20cm4%石灰土,其上用素土按要求分层填筑至路床。

沿线路基施工前对土基含水量较大,易形成橡皮土、不易压实的路段应先在路基两侧开挖边沟排水,对路基进行翻晒晾干,以保证路基回填质量。

2.3.2 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道路面结构:

4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5%)

7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5%)

乳化沥青透层PC-2,阳离子乳化沥青BC-1下封层,粘层,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粘层

32厘米3%~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98%,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3.5MPa) 15cm10%石灰土(厂拌)底基层(压实度≥96%,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0.7MPa) 素土压实(压实度≥94%,按轻型标准压实)(设计抗压回弹模量≥30MPa)

结构层总厚58厘米。

●水泥稳定集料的水泥剂量为推荐值,水泥剂量应根据选用材料实验确定,一般为

3%~5.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在沥青路面中,为防止路面反射裂纹,增加其结构整体性;提高沥青面层的强度,在沥青底层、基层之间铺设防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本次设计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是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当以试验段现场取样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应≥98%,同时为了提高沥青砼碾压工艺和沥青路面质量,沥青路面的渗水数宜<120 ml/min。

近期实施时,河道两岸道路均为土路至道路设计高,待河堤沉降稳定后反开挖

实施道路结构层。

第五章排水工程

第一节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北部组团排水规划》(2006-2020年);

4、北城提供的地形测量条件图;

5、梅冲湖路的排水工程设计资料;

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第二节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使工程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以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为原则,分区排水,远近期结合。

3、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

4、排水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合理确定收水范围,确定合理的排水走向。

5、坚持经济性原则,在满足适用性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污水在满足

服务范围高程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埋深,方便管理,节约投资。

6、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节设计标准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流量:2020年城市综合污水量指标为400 L/cap·d;2020年综合生活污水量

指标为240 L/cap·d。截流倍数n=2。

3、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满流时粗糙系数=0.013,非满流时粗糙系数=0.014

塑料管:粗糙系数=0.01

4、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

按经验公式K

总=2.7/Q0.11计算,当Q≥1000L/s时,K

=1.3,当Q<5L/s时,K

=2.3。

5、流速

污水管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0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非金属管道为 5 m/s。

第四节排水设计

本工程为**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配套污水截流工程,北起桩号24+00,南至桩号

59+30,长约 3.5km,路中与润河路、鹤翔湖路(现状双三路)、梅冲湖路、谷河路、

魏武路(现状工业大道)等现状以及规划道路相交。该截污管网的建设可以使沿线

地块的污水实行有序规范排放

1、污水出路

按《**北部组团排水规划》,**河沿岸两侧需设置污水管道。河道西侧污水管

道已经实施,本次仅设计东侧污水管。污水自北向南汇集(本次设计终点污水接入

下次设计污水管网),进入蔡田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管径d400-d700。

2、管线位置

污水管位于本次实施的河道两岸道路中心线。

3、管道材料

管材采用S2级HDPE双壁波纹管。过工业大道、鹤翔湖路处采用顶管过路方式

过路,管径调整为d800,管内底高程不变,顶管管材建议采用F型管材(采用Ⅲ

级),管材应符合《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 640-1996)的要求,

钢承口橡胶圈接口。

雨水管及穿堤过路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Ⅱ级)。

4、管道基础及接口

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接口及与检查井的连接做法见04S520-21、57、59。

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参照标图04S516-11;接口

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橡胶圈接口,参照标准图04S516-23。

雨水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基础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参照标准图

04S516-17;接口采用120°混凝土基础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参照标准图

04S516-28。

顶管施工参照04S516-15、25。

5、检查井及进出水口

污水检查井参照标准图02S515-20、21、24、25,根据覆土厚度按图集选择。

雨水检查井参照参照标准图02S515-32。

雨、污水检查井内外墙均用水泥砂浆抹面。井盖座使用带防盗功能的QT500-7球墨铸铁制品。

进出水口参照95S517-3.

6、管槽开挖与回填

管道采用开槽埋管,原则要求地基为原状土,施工排水中不受扰动,机械开挖不应超挖,要求人工清底,地基如受扰动,可用碎石回填夯实;在填方段埋管,则要求按道路标准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待压实后再予开槽。

管道回填材料:管道基础以上至管顶以上50cm采用中粗砂回填,管顶以上50cm-道路路床底采用6%灰土回填。

回填密实度:管顶上方0.5m以下不低于85% ,胸腔部分不得低于95%,为轻型压实度标准。与道路重叠部分为道路密实度。

7、施工时如遇到沟塘时,应将沟、塘内淤泥清除,清至原土后再用10%灰土回填至管顶上50cm,再反开槽施工。

8、污水管道应做闭水试验。

9、管道如与相交道路的已施工管道(双三路、工业大道)衔接,要事先予以实测,如与设计标高不符,请及时联系。

10、该工程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现场未尽事宜,及时联系,协商解决。

污水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名称管道规格材料单位数量

1 污水管d300 HDPE 米150

2 污水管d500 HDPE 米600

3 污水管d600 钢筋混凝土(Ⅱ)米1940

4 污水管d800 钢筋混凝土(Ⅱ)米960

5 污水检查井d200~d600 砖砌座40

6 污水检查井d600~d800 砖砌座33

7 污水检查井d800~d1000 砖砌座17

注:本表工程数量为本次设计施工范围的污水工程的管道及检查井等的工程数量表,请自行计算复核后,参考使用。

设计:校对:审核:审定:

2010.06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课程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根据义乌市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纸。 2.国家和浙冮省的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质量评定标准、定额等文件和有关规定。 3.本公司根据GB/T19001-2000、GB/T24001-2004、GB/T28001-2001标准、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编制的管理手册及管理程序文件。 4.将本工程列为我公司的重点工程,实行政策的倾斜,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考虑,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第二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义乌市佛堂镇西村西南侧,原一阶段已建工程的南侧。本次为二阶段工程,日处理能力2万吨/天。涉及土建的主要新建单体有:水解池、初沉池、A/A/O反应池、二沉池、初沉污泥泵房、二沉污泥泵房、储泥池、污泥料仓、已建单体安装部分、场区总平等。 本工程抗震烈度为小于6度,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结构设计年限为50年,建构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级。 1、工程质量标准: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达到国家有关验收规标准;一 次性验收合格,出水水质按照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执行。 2、工期目标:从开工之日起400日历天全部完成所有项目。具体见 施工计划(横道图附后) 3、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

一标准(GB50300-2001)“合格标准”。 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达到义乌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样板工地。 第三节污水处理进、出水水质 1、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准备 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场地开阔,项目部设置在现场办公,仓库、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场均安排在场地。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庞大,投入的人员较多。租借临近的居民房作为工人的宿舍。 2、施工便道 本工程施工便道,场地外均有道路解决运输。 第二节施工部署 一、劳动力安排 本单体工程按照工期目标,在400个日历天完成所有构筑物的结构,达到试水条件,因此配备高素质的作业队伍是实现合同工期和确保工程质量的主要条件保证,本工程拟投入一个混凝土班组,两个钢筋班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探讨了河道治理中前期所采用的硬质驳岸技术的缺陷,从景观、生态、经济等多角度分析了硬质驳岸对河道的危害,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例如生物菌、水下森林、水上森林、水湿生动植物等,以及曝气造流、生态护坡等工程技术来进行河道水环境修复的优点及技术手段。 【关键词】河道治理;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生物生态 水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当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和某些不当措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和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在水环境方面由于污染源增加以及在营建水利工程中偏重于水利安全的考虑,河道成为纳污渠,该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大量污水和垃圾的排入使得河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严重限制了现代城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教训表明,我国大部分城镇正在重蹈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欧美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又花费巨资治理受污染河道,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许多城市河道水质已恢复正常。而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疏于管理,重视度不高,经济实力有限,并最终导致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恶化,黑臭和水华现象频繁暴发,丧失自净能力,水域栖息生物减少或消失,河岸自然生物群落消失、绿地人工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一系列恶果。 1 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硬质化(硬质驳岸) 即采用水泥浆砌石块的方法形成排水沟渠 河道硬质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断面形态的人工化,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道截弯取直,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化河流;把天然河槽复杂多变的横断面改造成梯形、阶梯型和矩形等规则的几何断面。(2)建设材料的硬质化。采用混凝土、块石等材料浇(砌)筑护岸及河床,河槽严重硬质化。(3)滨岸带破坏或消失。滨岸带植被缩窄或消失,自然土壤,植被系统被人造道路、码头、步道等取代。 1.2硬质驳岸的缺陷 (1)天然美景破坏多少天然美景因硬质驳岸而消失。天然河流中的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丰富的地貌构成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由此形成流速、流量、水深、河床材料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为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灰白色的堤防护岸,极大影响了水体的可达性和景观质量。破坏了植被丛旱生向水体的过渡生长,从而使该区域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带消失 (2)亲水性下降,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准备 1.1、人员组织 我单位选派富有此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组成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主要组成人员具有相应专业资质,持证上岗。 1.2、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对各项施工文件和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考察,对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进行核对和保护,根据现场调查和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每一个具体的单位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编制好作业指导书,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预算,合理安排场地,作好现场道路并做好排水等技术准备工作。 1.3、施工用水及消防 以满足生产和消防用水为主,现场沿道路布设主管道,设高压水泵,厂区内设置一座15米高20立方米的贮水箱,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阀门以供消防、施工和生活用水。 1.4、施工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沿厂区道路边埋电缆地下敷设,主要用电为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钢筋加工机械等。现场拟设315KV A变压器一台,备用200W的发电机组一套。 1.5、施工道路

根据厂区整体设计,进场后要把部门正式道路路基修好,作为临时道路,与原有道路形成环回路。待土建基本竣工时,再作路面,其它各项附房所用支路,用炉渣或灰土铺设4米宽,路边挖排水沟,以利雨季施工。 1.6、施工机具准备 大型机具包括土方挖掘和运输,混凝土搅拌、钢筋加工,设备安装,水平、垂直运输,起重机具及其他施工大型配套设备。详见设备机具计划表。 1.7、劳力准备 集团将调集技术熟练的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本工程的施工作业队伍。劳力动态调配详见劳力计划。 1.8、物资准备 开工前做好物资准备工作,对工程材料的来源进行考察、落实,以便根据工程需要及时采购,组织好工程所需的机械、工具、材料和临时设施所需各类物资。 1.9、资金准备 准备充足的启动资金,确保本工程正常进行,并设本工程的专用财务帐号,以便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1.10、临时设施搭设 生活用房760平方米,生产用房530平方米和其他设施,详见施工总平面图。 2、土建工程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1T16:33:54.4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卢建军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山东东平 271513)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防洪工程;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河道整治作为一种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因治理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 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防洪工程。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七、疏汲河床,清除底泥。城市河流不但河水严重污染,而且河流底泥也受严重污染。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机质分解物和动植物腐烂物,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卢建军(1968—),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技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

给水管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给水管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业主的设计委托书和双方签署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地形图。 3、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设计院已完成的初步设计。 二、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5、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 三、工程设计概况 八一路给水管管径为DN600,北接门背街已建DN600给水管,南接西环路,沿西侧人行道敷设。 西环路给水管管径为DN600,北接八一路DN600给水管,南接南环路DN200 给水管,沿西环路东侧敷设。 民主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和DN100,北接门背街已建DN600给水管,沿民主路路边敷设。 龙山路给水管管径为DN300,北接西环路DN600给水管,南接龙都路DN300 给水管,沿东侧人行道敷设。 龙都路给水管管径为DN300,西接西环路DN600给水管,东接马家湾至龙门街DN400给水管,沿北侧人行道敷设。 建设南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北接马家湾至龙门街DN400给水管,南接龙都路DN300给水管,沿东侧人行道敷设。 铁石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北接龙都路DN300给水管,南接西环路DN600 给水管,沿西侧人行道敷设。 丝绸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北接龙都路DN300给水管,南接中兴路DN200 给水管,

沿西侧人行道敷设。 中兴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东接西环路DN600给水管,西接中南路已建DN600给水管,其中节点J-1?J-22沿北侧人行道敷设,J-23?J-37沿南侧人行道敷设。 南环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东接西环路DN600给水管,西接龙门街DN400 给水管和白龙大道DN250给水管,沿北侧人行道敷设。 四、管材、接口形式、管道基础及管道防腐 1、管材 本工程采用球墨铸铁管;过桥、过街、穿越地下障碍等采用钢管。 2、管道接口 钢管采用焊接接口;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橡胶圈柔性接口。 3、管道基础 在管基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位低于管底的地段钢管及铸铁管采用素土基础 , 管道铺设在未经扰动的原土上,铸铁管采用砂基础,砂垫层厚200mm。 管基在岩石地段采用砂基础,砂垫层厚200mm。 管基在回填土地段,超挖500m m,管基的密实度要求达到路基密实度后(95%),垫砂200mm 厚。 当位于淤泥或地下水位多且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应换填300mm碎石,再铺200mm厚砂敷管。 4、管道防腐 球墨铸铁管内外部均需防腐,其内部防腐采用水泥砂浆防腐,并已在制造厂内完成。 埋地钢管及管件内防腐采用IPN8710-2B防腐底漆一道,IPN8710-2B防腐面漆二道,其干膜厚度应130um,钢管及管件外防腐采用IPN8710-1防腐底漆两道, 脱脂玻璃布两层,IPN8710-3厚浆型面漆三道,漆干膜厚度500um,防腐漆操作程序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河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市水利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河道治理中应当遵循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生态;措施;回归自然;以人为本 前言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构建具有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以实现人水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要求和特点,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时,需要遵一定的原则,通过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分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识别河道主要天然资产、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有限次序,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资产保护和河道改善措施和策略,并对制定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细化,制定出更加详细、可以度量的目标,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和设计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和评估方案,进行修复工程的组织工作,制定时间进度表,明确施工任务,落实资金来源,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工程完成后,评估确定其达到了生态河道的治理要求后,即完成整个生态河道治理的工程。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生态河道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生态河道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

第十章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 10.1 概述 一、给水排水工程简介 给水排水工程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活、生产及消防的用水和排除废水、处理污水的城市建设工程,它包括室外给水工程、室外排水工程以及室内给水排水工程三方面。 1、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包括水源取水、水质净化、净水输送、配水使用等。 2)排水工程是指将经过生活或生产使用后的污水、废水以及雨水等通过管道汇总,再经过污水处理后排放出去。 2、给水排水工程图按内容大致分为: 1)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2)室外给水排水施工图 3)水处理设备构筑物工艺图 下面着重介绍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自室外给水管引入至室内各配水点的管道及 其附件。 进户管→水表→干管→支管→用水设备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排水设备→支管→干管→户外排出管 室内排水系统:自各污水、废水收集设备(如卫生洁具、洗涤池等)将室内的污水、废水以及雨水排出至室外窨井的管道以及附件。 二、给水排水施工图的组成 给水排水施工图是表达室外给水、室外排水及室内给排水工程设施的结构形状、大小、位置、材料以及有关技术要求的图样,以供交流设计和施工人员按图施工。给水排水施工图一般是由基本图和详图组成,基本图包括管道设计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系统轴测图以及原理图、说明等;详图表明各局部的详细尺寸及施工要求。 三、给水排水施工图的一般规定及图示特点

1、一般规定 绘制给水排水工程图必须遵循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 1-86及《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 106-87等相关制图标准。 1)图线 给水排水施工图,采用的各种线型应符合表10-1的规定。 2)比例 建筑给排水平面图采用的比例有:1:200、1:150、1:100,且宜与建筑专业一致; 建筑给排水轴侧图采用的比例有:1:150、1:100、1:50,且宜与相应图纸一致。 3)标高与管径 室内工程应标注相对标高。压力管道应标注管中心标高;重力流管道宜标注管底标高。标高单位为m。 管径的表达方式,依据管材不同,可标注公称直径DN、外径D×壁厚、内径d 等。 2、图示特点 (l)给水排水施工图中所表示的设备装蚩和管道一般均采用统一图例,在绘制和识读给水排水施工图前,应查阋和掌握与图纸有关的图例及其所代表的内容。 (2)给水排水管道的布置往往是纵横交叉,给水排水施工图中一般采用轴测投影法画出管道系统的直观图。 (3)给水排水施工图中管道设备安装应与土建施工图相互配合,尤其是留涧、预埋件、管沟等方面对土建的要求,必须在图纸说明上表示和注明。 四、给水排水施工图中的常用图例(表10-3) 五、给水排水管线的表示方法 1、管道图示 管线即指管道,是指液体或气体沿管子流动的通道。管道一般由管子、管件及其附属设备组成。 (1)单线管道图。 在同一张图上的给水、排水管道,习惯上用粗实线表示给水管道,粗虚线表示排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经验材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 经验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0.6m,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2.5m以上。根据XXX 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21.6%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XXX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

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

管道施工图识别

第一章管道施工图识读 1.设计规范要求,暖气支管不得小于DN20。 2.保温常规做法――给水:防结露保温,热水:保温,消防:不保温,冷冻水:连阀门都需保温,冷却水:按设计要求,未要求可以不作。一般吊顶里的管道均需保温。给水:暗敷防结露保温;明敷穿越门厅、卧室和客厅过门处必须做防结露保温。排水:暗敷做防结露保温;明敷公共厕所座便上反水弯必须做。管井里除消防、喷洒管道管道外均做保温。 3.镀锌钢管连接方式:《DN100丝接,>DN100可焊接(需防腐),可法兰焊接(需二次镀锌),少量可丝扣法兰连接。 4.管道外皮距墙距离为25-50mm。 5.采暖干管接立管时,当立管直线管段<15m时,采用2个90。弯头,当直线管段>15m时采用3个90。弯头。 6.施工时,排水管宁高勿低,地漏宁低勿高。 7.标高规定:室内管道一般为管中,室外管道排水为管内底,给水为管顶。 8.暖气片中应与窗同轴。 9.闸阀:开关作用,阻力系数0.5;截止阀:调节开关作用,阻力系数19。 10.补偿器分为:自然补偿,方型胀力,弯头,波纹补偿器,套筒补偿器,球型胀力,角质胀力。 11.集气罐:干管末端,其管径为末端管道直径的4-6倍。膨胀水箱:稳压、排气、容纳膨胀水、信号作用。气压罐:稳压、排气。膨胀水箱共五根管道:膨胀管、循环管、溢水管、排污管、信号管。集气罐安装位置:管道接口距集气罐上端2/3,距下端1/3。 12.按照标准图集,掌握热媒入口情况。 13. PP-R管可以套用铝塑复合管或给水U-PVC管道定额。 14.(1)刚性防水套管:Ⅰ型防水套管,Ⅱ型防水套管,Ⅲ型防水套管。Ⅰ型防水套管适用于铸铁管和非金属管;Ⅱ型防水套管适用于钢管;Ⅲ型防水套管适用于钢管预埋,将翼环直接含在钢管上。 (2)柔性防水套管一般适用于管道穿过墙壁处受有振动或有严密防水要求的构筑物。一般管道穿外墙的管道加防水套管。穿水池的管道采用柔性防水套管。若室外水位高采用柔性防水套管,若室外水位低采用刚性防水套管。 15.一般水表管径比管道管径小一号。 16.给水支管上凡是接两个以上供水点,支管均加活接头和法兰。若支管接水表除外。 17.规定:洗脸盆(洗菜盆)上边缘距地800mm.水嘴距脸盆上边缘200mm.布池水嘴距拖布池上边缘300mm.便给水距地250mm.脸盆给水距地450mm. 18.立管出地面时必须加阀门和活接头。 19.消火栓:单栓 DN65.规范:栓口向外,不应安装在门轴侧.双栓 DN65或DN50.消火栓箱厚度》240mm,栓口中心距地.单栓+自救卷盘.1.1m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给水排水系统图(施工图)绘制规则

给水排水系统图(施工图)绘制规则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水专业组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用建筑物的功能与体型日趋复杂、庞大,用传统的轴侧图画法绘制给排水系统图遇到了困难。介绍了平面展开图画法,对轴侧图的画线进行了简化,而在系统的原理及功能表述方面做了加强。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绘制规则 Formulation of Working Drawings of Water and Discharge System Abstract:The function and size of civil buildings are going to complicating and hugeness day by day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axonometric projection is not fit the progressing demand in making up of working drawings of water and discharge systems.A new advance called flat-developing drawing based on improved axonometric projection with simplified lineation and enhanced expression of systematic function and principl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1 说明 我院从80年代初开始,给水排水专业施工图从原来的平面图、系统图并重改为以平面图为主、辅以系统图及大样图的表示方法。即:平面图详细表示水平管道的管径、坡度、定位尺寸及标高等内容,作为施工的主要依据。平面图中因比例限制不能表示清楚的部分,如卫生间、水池、水泵房、水箱间、热交换间、各种水处理间、冷却塔布置等给排水内容较复杂处另画大样图。系统图则借鉴美、英、日等国较简练的绘图方法,在大部分工程设计中用特定的展开图画法取代传统的轴侧图(又名透视图)画法。 系统图的这种画法对轴侧图的画线进行了简化,而在系统的原理及功能表述方面做了加强。它大大节省了制图画图的时间。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效果良好。为使这种设计制图方法更具科学性,我们又从几何做图法及系统图功能表达要求的角度,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及完善,使其系统化。本文暂把其称之为系统图的新型画法,并做一简单介绍。 1.1采用新画法的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用建筑物的功能与体型越来越复杂、庞大,建筑给排水系统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复杂性方面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水卫概念。用传统的轴侧图画法绘制给排水系统图遇到了困难,这是考虑新型画法的起始原因。综合表述新型画法的理由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1)系统的庞大复杂造成了轴侧图不同层次的管线相互重叠,图面显得很乱,阅图者不易理清各管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本来欲表达系统整体关系的系统图难以看懂。 (2)一些大型复杂建筑的系统轴侧图在一张图上完不成。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方案及施工图设计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方案及施工图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⑴项目名称:某县污水处理厂工程 ⑵项目主管单位:某县建设委员会 ⑶项目建设单位:某县城市建设经营发展有限公司 ⑷工程规模:4万m3/d(其中一期工程2万m3/d,二期工程2万m3/d)。本次投标的设计内容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⑸工程内容:处理能力2万m3/d的污水处理厂,不包括市政污水管网工程。 ⑹污水处理厂厂址:某县城北部杨家沙滩,南侧距离某城区北外环线约1500米,东侧紧邻青通河。 ⑺污水厂一期工程设计水质 a.设计进水水质 : 300mg/L COD cr BOD : 150mg/L 5 SS: 250mg/L -N: 30mg/L NH 3 TP: 2.5mg/l b.设计出水水质 :≤60mg/L COD cr BOD :≤20mg/L 5 SS:≤20mg/L TN:≤20mg/L -N:≤8mg/L(温度小于12℃时为15mg/L) NH 3 TP:≤1.0mg/L 粪大肠菌群:≤104个/L ⑻工程项目现场熟悉情况 投标文件准备阶段,我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两次赴某县踏勘现场,并就项目基本情况与走访了县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的设计、运行经验,提出如下设计

思路: a.省级经济开发区某县工业园规划面积8km2,目前近百家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工业废水水量、水质对某县污水处理厂将来的运行影响不可忽视,污水处理工艺必须耐水质、水量的冲击影响。因此,本投标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具有A2/O法功能的氧化沟为核心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 氧化沟中几十倍于进水的循环混合液使进水达到快速混合稀释, 对污水的水质水量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稳定。 氧化沟法不需要像A2/O 法那样为了进行反硝化专门设置一套内循环系统, 它可通过特有的构造形式进行内循环以满足反硝化的需要, 节约了能耗和运行费用。 b.氧化沟停留时间的确定 采用较长的硝化和反硝化时间,有利于充分的硝化和反硝化,提高二级出水的脱氮率。这种强化二级处理的做法虽较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增加部分工程投资,但强化二级处理后,可以简化本污水厂将来的排放标准由现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一级标准的B标准提高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的升级改造的处理工艺,减少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及方便运行管理。 c.氧化沟型式和曝气设备的选择 城市污水处理在某县尚属起步阶段, 污水处理方面所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所选氧化沟型式和曝气设备必须同时考虑这些因素(包括污水厂运行成本及设备维修等)。因此, 本投标氧化沟型式采用由功能不同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组成的氧化沟处理工艺,氧化沟曝气设备采用倒伞式表面曝气机。 本氧化沟工艺除具有一般氧化沟的共同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a)氧化沟内设独立的缺氧区,与氧化沟前置的厌氧区结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A2/O生化处理系统。 b)回流活性污泥回流至氧化沟厌氧区,在此区域内混合液的基质浓度很高,有利于聚磷菌对基质的摄取。 c)好氧区采用完全混合式的循环流流态,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耐一定的冲击负荷。 d)采用表曝机曝气,水力提升及混合能力好,可增加池深,减少占地面积。 e)表曝机充氧能力强,动力效率高(一般情况下:表曝机 2.0kgO /kW·h、转刷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