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党课讲稿(2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党课讲稿(2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党课讲稿)

前言

在第一个专题当中我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第二个内容叫做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对专家学者来讲相对容易来把握,但对于平民大众和领导干部来讲算一个理论难题,如何破解这个理论难题呢?我想还是应该讲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包括哪些最基本的原理。这基本原理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联系,这些基本原理有哪些功能。我想把这些东西需要给我们平民大众和领导干部搞清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

(一)第一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1978年时,或者换一句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1978年时它主要还是以一种概念、范畴、论断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比如说改革开放、三个有利发展标准初级阶段等等等等,是一个一个概念、一个一个论断、一个一个范畴。它没有完全形成一些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成果,这是最早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概念、范畴、论断出现的。

(二)第二阶段

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这些大概念,大范畴,大论断当中找出经验,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发展观。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记录的第二个阶段以三大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是概念范畴和大论断,第二个是三大理论成果.

(三)第三阶段

然后进入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在对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过程当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有一个要求,能不能从这三大理论成果当中来建构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概念、范畴到三大成果,到理论体系。所以第三个阶段是以理论体系的形式出现的,今天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三大理论成果的进一步的理论提升提出来的。

(四)第四阶段

理论体系出现以后同志们需要抓住这里面最本质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东西。邓小平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理论体系里边最精髓的东西是什么,最精要的东西是什么,最管用的东西是什么,有这样一个要求。满足要求的就是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这是第四个阶段,概念、范畴,理论成果,理论体系,基本原理。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提出,按照满足精髓、把握精髓、把握精要、把握管用的要求而提出来

的。先讲一讲他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讲到这里同志们很关心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边哪些可以称之为基本

原理。有没有判断基本原理的一个根本标准?

二、基本原理的判断标准

根本标准我本人的理解那就是本质性、核心性、稳定性、抽象性、普遍性和管用性。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边按照最本质的、最核心的、最稳定的、最抽象的、最管用的要求,从这里边来提升出一些基本原理。

既然是基本原理,一定是理论体系里边最本质的理论。既然是基本原理一定是理论体系里边最核心的理论,一定是理论体系里边最稳定的、最抽象的、最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同时是具有最管用性的理论。本质性、核心性、抽象性、普遍性、管用性、稳定性,是我们把握基本原理的基本标准。

按照这些标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边能抽象出

其中哪些基本原理呢?思想从哪里开始,它必须要考虑历史从哪里开始。反过来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才会从哪里开始,历史的起点就是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起点。

三、提升基本原理的方法

(一)历史起点的制定

1978年以后中国的历史起点要定在哪里呢?首先要定在思想路线,同志们想一想1957年到1977年这20年,我们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够格。是一个不够格的社会

主义,这里边有很大的教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就是当时我们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出发点错误。这个出发点不是为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是他的小兄弟,我们是把我们的上,苏联老大哥的模式搬过来了,这叫做为上。第二个为书,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是马恩书本里边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从中国实际里边出发成长出来的社会主义。之所以为上,之所以为书,与我们思想保守、思想僵化有关。为上思维、为书思维,而不是为实思维。

为上、为书在当时最集中表现就是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说过的,凡是毛主席做过决策的,坚决照办、坚决执行,这也是为上,这也是为书,而不是为实。

(二)如何打破思想僵化

所以1978年我们最关注的,大家面临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如何打破思想僵化。当时在中央党校有一批专家学者写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时任校长胡耀邦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倍加赞赏,说这篇文章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尤其是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后来就把这篇文章推荐给邓小平,邓小平对这篇文章也倍加赞赏。后来文章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率先发表。与此同时南京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教授叫胡福明,当时也在云南同样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送给光明日报。后来这两家形成合力,把文章加以修改和完善,最后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

光明日报发表。发表以后党中央就领导全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针对为上思维、为书思维而掀起了实践标准,或者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这场讨论取得了两项成果,第一个成果从破立方面来讲,破除两个凡是,破除为上思维、为书思维。从另一方面来讲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是破,二是立,取得这两项成果。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是从这里开始的,基本原理思想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及其内在逻辑结构

(一)思想路线论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一个原理叫做思想路

线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因为它是历史的一个起点,也是理论的一个起点。思想路线的实质是改变了认识中国国情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不是从为上出发,也不是从为书出发,而是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它的实质是选择了认识中国国情的出发点,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所以从客观实际出发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今天这个基本原理非常非常重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出发点的问题,是认识中国国情的出发点问题,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比如说毛泽东和王明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认识来说,王明认识

中国革命的实际的出发点是书本,王明读的书比较多,对理论比较熟悉。他的办公室到处都是书,都堆成山,哪一个理论,哪一个观点在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王明倒背如流。王明从书本出发,得出一个结论:城市武装暴动。毛泽东也喜欢理论,也喜欢读书,但是毛泽东更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来认识中国革命。当时中国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农民最多、农民最苦、农民最受剥削和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终以动员和组织起来。

所以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得出一个结论:农村包围城市。王明是城市武装暴动,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城市武装暴动使革命屡屡受挫,农村包围城市使革命转危为安。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结果。所以出发点问题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中国国情,会得出什么结论?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包括三点:一是时间,二是空间,三是条件。任何一个实际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条件下存在。你只有把握住实际所存在的时间,存在的空间,存在的条件,你才能真正把握实际的客观情况。

(二)初级阶段论

当时,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当时的空间,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当时的条件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生产力不发达,中国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是一个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从客观实际出发来认识中国国情,我们

中国共产党人得出的第二个大论断、大判断、大理论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这是思想路线确立之后我们取得第二个大的理论成果。初级阶段是我们最大的实际,是我们最大的国情。所以第二个基本原理出现:初级阶段论。初级阶段论是思想路线论取得的一个成果,初级阶段论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成为第二个基本原理,它最本质,它最核心,它最管用。

初级阶段意味着什么?初级阶段意味着生产力不发达,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还是一个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由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面临的首要根本任务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任务。

既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它首要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建设过程当中的一条主线,一条红线。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很重要就体现在这里,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根本任务论和市场经济论

所以第三个基本原理出现:根本任务论。根本任务论与初级阶段是紧密相关的,逻辑相连的。思想路线论、初级阶段论、根本任务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怎样来解放?怎样来发展?

手段是什么?方式是什么?途径是什么?

当时邓小平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经济是中性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基本的手段、最基本的途径、最基本的方式是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所以第四个基本原理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出现,叫做市场经济论。

市场经济该怎样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你把它作为基本手段,核心手段。为什么让它成为基本手段、核心手段?为什么中央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总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与市场经济的魅力和机制有关。

市场经济机制,它首先强调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在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他要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所以利益被强调。在1978年以前我们更多的强调集体的利益、国家利益,而对个人利益关注不够。不关注个人利益,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短时期可以调动起来,长时期调动不起来。所以市场经济它既强调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它也强调关注个人利益。

马克思在1846年也讲过这样一个观点:思想一旦离开利益,追究要出丑的。你搞思想政治工作光在讲宣传、讲说教,就是不解决人民的切身利益,你是事倍功半的,是要出丑的。所以市场经济把尊重每个人的正当利益的观点凸显出来,这又焕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什么今天我们都那么勤劳?勤劳致富,

致富是利益,个人利益。你为了个人利益你要勤劳啊。

市场经济的第二个魅力焕发了每个人对自己的努力奋斗、发展发挥、业绩贡献的关注。你不是要满足个人利益吗?你怎样来满足?不能以权谋私,不能采取非法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个道是什么,把自己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要努力奋斗,要在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能力和业绩来满足自己正当利益,这就是勤劳致富,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能力给予关注。

应当说我们的社会在传统中对能力是不大关注的,对权力是更为关注的。权力、能力都是力量,权力这里有一个力,能力也有一个力,都是力量。但是力量的来源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导向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权力作为一种力量来源于我有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廷有人好做官。所以有权力的人很愿意摆谱,我的级别高,你是科长,他是处长,他是局长,他是部长。通过权力级别来显示自己的权威。能力呢?能力作为一种力量来源于全球通的广告词,我能。我有知识,我有科技,我有创新精神,我有创新能力人才,这是能力源源不断的源泉。希望是个能力社会,怎么显示力量?我有核心技术,我有创新人才,我有知识创新。你看看我们中国很多人怎么显派头,显权威?我是部级干部你才是局级干部,你才是处级干部。

所以在我们中国社会一个专家学者和一个部级干部站在一

起,人们更看重谁,肯定看重部级干部而不是你专家学者。这就是我们崇拜权力,而不是崇拜能力。来源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权力的功能是管制人、控制人。能力的功能是解放人、开发人。你看掌握权力的人,级别更高的人和下属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讲是服务被服务的关系,实质上是管制被管制的关系,控制被控制的关系。我是管你的,你是听我的,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管制和服从的关系。

所以我们的社会控制很厉害,管制很厉害。为什么要掌权,掌权就能管制,就能管别人,就能管资源,他的心思没有放在怎么解放你,怎么开发你,没有在这里。而能力社会的功能是解放人、开发人。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解放大旗,一浪高过一浪,高高举起。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次人性解放,从文化上解放自然人性,反对封建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第二次高举人性解放大旗的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派,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冲破封建专制。第三次高举人性解放大旗的十九世纪德国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解放人,开发人。

来源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导向也不一样。权力本位的导向是什么?权力配制资源,人们愿意做官,奉行官本位的价值观。能力本位、能力社会的导向是什么?凭本事吃饭,凭能级立足。

先来看看权力,权力本位的导向。每年春节回家,我前脚踏进门,后脚我的同学、亲戚、朋友跟上了,干什么?让我们帮他干事的,我半斤八两,我心里很清楚。我说我是中央党校的一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