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特点研究

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特点研究

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特点研究
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特点研究

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特点研究

●李 波

摘 要: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出现,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伴随而来的由于金融市场监管不力,内部控制疏漏以及其它各种原因所引发的金融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因而研究这类犯罪的特点及其侦防对策以更好地为打击这类犯罪提供参考,实为必要。据此,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找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特点,探求标本兼治的良策,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犯罪 现状 发展趋势 对策中图分类号:DF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2-215-03

一、金融犯罪的概念

对于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在第13条用外延与内涵相结合的方法作了准确、完整的界定,金融犯罪是犯罪的一类,其内涵可以从犯罪学和金融学两个角度来考察。

从犯罪学的角度来考察,金融犯罪指一切侵犯社会主义金融管理秩序、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犯罪同样具备犯罪的三大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考察,金融犯罪指一切破坏我国资金聚集和分配体系的犯罪行为。金融犯罪直接或者间接侵犯了我国的资金融通体系,阻碍或者歪曲了货币的流通,限制或者破坏了信用的提供,从而危及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一)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

1.金融犯罪的主体要件。(1)法人主体。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委)、金融机构(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从业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2)自然人主体。包括:第一,各类金融机构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指金融监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主要指除金融监管机构外的国有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主要指除金融监管机构外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第二,非金融机构人员,即外部人员。

2.金融犯罪的主观要件。这一要件要求金融犯罪主体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否则不构成犯罪。对于一些金融犯罪,这一要件要求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如构成贷款诈骗罪要求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构成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要求有牟利的目的。

3.金融犯罪的客观要件。金融犯罪的客观要件有下面几方面要求:(1)有的金融犯罪只要求具备特定行为即可,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而不问是否造成后果,情节是否严重以及是否有违法所得。(2)有的金融犯罪要求具备“数额较大”或者“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前者如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后者如高利转贷罪。(3)有的金融犯罪要求具备“情节严重”,如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4)有的金融犯罪要求具备“后果严重”,如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5)有的金融犯罪要求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或者三项特征,如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要求“数额巨大,后果严重”。(6)有的金融犯罪要求使用特定的方法,如金融诈骗罪均要求用诈骗的方法。金融犯罪的危害行为有两种具体形式:作为型犯罪(如伪造货币罪)和持有型犯罪(如持有假币罪)。

4.金融犯罪的客体要件。金融犯罪的同类客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金融管理制度。包括货币管理制度、有价证券管理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资金市场秩序和信用制度。(2)金融市场秩序。包括金融机构管理制度、证券市场交易秩序和保险市场秩序。(3)公共财产所有权。包括侵犯财产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金融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直接客体不是简单客体,而是复杂客体。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贪污公款的犯罪行为,其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不仅是公共财产所有权,而且还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所以,上述只是简单化的划分,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二)金融犯罪的罪名

金融犯罪在我国不是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在法律文件中并不能直接找到这一称谓,但它却是一个在理论界、实务界甚至立法者等都普

遍接受的约定俗成的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在金融业务领域,一切破坏

金融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我国,金融犯罪被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第五节金融诈骗罪,199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2005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五)》中,共涉及金融犯罪罪名34种。

二、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波动、银根的松紧、宏观调控是否得力、金融犯罪打击的及时与否,总的来说金融犯罪具有起伏性,而近几年金融犯罪则呈现出高发态势。

1.大案要案大幅度上升。在金融犯罪案件中,20世纪80年代,案值上百万的还不多见,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犯罪金额动辄上千万元、上亿元,特别是近十年来,案值超亿元、数十亿元乃至超百亿元的大案屡见不鲜。

2.作案手段呈智能化、多样化、隐蔽化。其作案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窃取或破获银行密码,直接进入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篡改数据或窃取信息。(2)利用工作之便制作新程序或修改原有程序,将他人账单转入自己账户。(3)非法输入数据或程序,破坏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或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

3.涉及金融业务各领域。前些年,金融犯罪主要集中在银行系统,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和领域的不断开拓,金融犯罪的领域越来越广。从伪造货币、非法集资到利用计算机犯罪,从骗取巨额保险到骗取备用信用证、存款证明书,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到骗取信贷资金,从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到国债期货市场的操纵,金融系统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市场、每一个机构都存在着被侵犯的事实和风险。

4.金融诈骗占整个金融犯罪案件的比重突出。在所有的金融犯罪案件中,金融诈骗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金融诈骗中以金融票证、贷款、信用卡、信用证4类诈骗案件更为突出,立案数占金融诈骗案件总数的90%。

5.跨区域作案突出,涉外案件增多。金融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地区、数个单位,跨省作案、境内外勾结作案屡见不鲜,且作案后为躲避打击迅速向境外逃窜也是金融犯罪嫌疑人常用的伎俩。金融犯罪的跨地区作案给司法机关的侦破和追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加大了金融犯罪的危害。

6.具有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并发性。金融犯罪往往与其他犯罪相伴而生,如在保险或金融欺诈罪案中,犯罪分子为了便于达到犯罪目的,往往与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或银行内部人员相勾结,合谋诈骗保险金或银行资金,保险公司、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构成贪污或职务侵占罪。再者,保险诈骗犯罪分子为了骗取保险金,而产生故意纵火、杀人、伤害等其他犯罪;非法集资常引发聚众斗殴闹事、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刑事案件发生。

(二)发展趋势

1.潜伏期加长,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犯罪人主要从贷款,信用证,票据,信用卡等方面打开突破口。有的通过设立普通公司,开立账户以假汇票,假合同骗取钱款,然后携款潜逃。有的以假担保,假抵押骗取银行贷款,通过假破产实现真逃债,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搞非法集资,违法融资性租赁等,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利用计算机犯罪,跨国性的国际金融诈骗也将增多,近年来随着对贪污腐败打击力度的加大,洗钱犯罪增多。

2.犯罪形态复杂,内外勾结,上下勾结联手犯罪问题进一步突出。金融犯罪更加注意伪装和内外勾结,只有这样才能冲破越来越严密的制度和安全措施,使犯罪更容易得逞且便于掩盖,且获取的非法利益更

《经济师》2008年第2期 ●金融研究

大。从表面上看,这些犯罪通常是以正常的业务名义和正常的业务程序实施,很难被发现。新兴金融业务领域成为犯罪多发地区。随着新业务的增长,利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骗取银行资金和针对电话银行,自助银行,证券交易系统的资金偷盗犯罪不断增多。

3.犯罪主体中私营企业呈上升趋势。最近在多个银行内部通报的黑名单中民营企业占比例都很大,其中不乏曾经有过辉煌业绩和良好社会形象的企业。

4.入世后金融犯罪进一步跨国化发展。全球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金融犯罪也必然向跨国化发展,跨国犯罪主要发生在国际贷款,跨国资本流动等国际金融业务中,以伪造,欺诈为主要形式。如假融资,信用证欺诈,金融票据欺诈和信用卡欺诈等。另外,国际经济犯罪组织为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的犯罪空间,其触角已开始伸入我国。“洗钱”作为犯罪分子转移、隐匿非法所得并使之合法化从而逃避追缴的重要手段,将被犯罪分子更多地利用。

5.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网络技术的运用在提高金融业务效率的同时也给新型犯罪带来机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改变或破坏存储在网络银行中的信息,截取网络传递中的资料,加载不实记录或信息,侵入网络银行中的客户账户转移资金。

三、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的新特点

在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犯罪必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发案点位扩大化

1.涉案机构增多。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各级各类金融机构,都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金融违法行为,已经发生过形形色色的金融违法犯罪案件。

2.涉案部位增多。除过去涉案部位主要集中的储蓄、出纳、会计、信贷四个部位如今仍然风险高之外,保险理赔、证券投资、计算机网络等部位也都成为金融案件的高发区。

3.涉案地域扩大。无论是富庶的沿海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还是贫困的内陆欠发达地区或偏远乡村,都已不可否认地发生过这样那样的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现代金融犯罪点位扩大化的这一特点,最终具体而突出地表现为金融犯罪发案率的上升和它在现代经济犯罪中所占比重的扩大。

(二)作案手段智能化

1.金融犯罪主体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大案要案的主体拥有大学、甚至硕士以上的学历和学位。

2.金融犯罪富有极强的专业化色彩。行为主体大都十分熟悉甚至精通相关金融业务及其操作程序。

3.金融犯罪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已由传统的手工涂改、制作假存单、假汇票发展到了当今的利用电子计算机、信用卡等高新技术进行贪污、挪用和透支资金。

(三)犯罪品种多样化

现代金融犯罪的品种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近20年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盟、日本和其他国家,都纷纷根据本国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增设了许多金融犯罪的新罪名。我国也毫不例外。我国在1997年以前,刑法所设定的金融犯罪品种仅有伪造国家货币罪、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和伪造支票、股票等有价证券罪等三种,而1997年以后,我国新的刑法典及其附属刑法所设定的金融犯罪的品种已经高达上百种之多。

(四)犯罪主体多元化

从性质来看,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单位);从性别来看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从身份来看,既有一般员工,也有高层管理者;从年龄来看,既有青年,也有中老年;从职业来看,既有金融业内蛀虫,也有金融业外不法分子;从国籍来看,即有境内居民,也有境外成员。

(五)犯罪金额巨大化

以往的金融犯罪,涉及的金额一般是以百元、千元、万元计算的,而如今的金融犯罪,所涉及的金额,却常常是一个天文数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其社会的危害性越来越大。

(六)犯罪性质综合化

最常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巨额行贿、骗贷、骗汇、逃汇关系网。二是性贿赂,用黄色炸弹击溃金融机构大小掌门人。三是伪造、变造金融单证,如引资证明、经济合同、产权证书、报关单、进口证明、核销单等等,然后利用这些伪造、变造的金融单证进行欺诈。

(七)作案形式隐蔽化

一方面,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在实施金融犯罪时,一般都已经过精致巧妙的包装,或者已与金融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巧妙勾结,其行为是一般人很难轻易发现的。另一方面,如果系金融机构或从业人员实施单位或者职务金融犯罪,其作案手段则更是狡诈圆滑,隐蔽的时间必定很长,一般都很难及时发现、即便发现了要取证也十分艰难。

(八)作案方式团伙化

由于金融业务涉及的部门环节多,具体操作实行流水作业,加上内控与制衡机制比较健全,行为人要想实施金融犯罪,仅仅依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往往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因此,现实中的许多重大的金融犯罪,常常都带有团伙化、集团化的特点,是在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完成的。

四、新形势下金融犯罪的防治对策

防治金融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配合与通力协作。本文依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提出以下几项对策建议: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造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支配行动。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必然与金融主体深受错误思想观念的指引密切相关。因此,防范和抵御金融犯罪,对各种金融主体,包括金融交易、金融监管和金融执法、司法主体进行适度的思想道德控制是完全必要的。

(二)实施金融法治,构筑坚实有效的金融犯罪防范体系

1.建立健全金融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架构。

2.建立健全金融行政执法体系,改进和完善金融行政执法工作。

3.及时启动金融司法程序,严惩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4.加强金融法治教育,培育和强化金融主体的金融法治意识。

(三)强化金融与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升金融主体的合法行为能力

实践证明,金融主体对合法金融行为的选择是受其合法行为能力的大小的影响和制约的。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如果合法行为能力不强,出于利益的内在驱动和竞争的外在强制,金融主体就难免选择金融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因此,各金融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对全体员工的金融专业技能培训和金融法律知识培训,努力提升金融主体的合法行为能力,金融犯罪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抑制。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努力消除金融良性运行的体制障碍

有效防范和遏制金融犯罪,必须继续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这种改革应当致力于彻底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层次的重大问题:

1.规范政府行为。应科学界定和切实转换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积极推进政企分开,建立金融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谋发展”的机制,实现金融企业在法治状态下的自主经营,从源头上遏制贿赂、渎职、账外经营、造假账等类型的金融犯罪。

2.完善分配体制。分配不公、收人差距过大,会引发社会和金融主体严重的攀比心理。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驱使下,难免会催生一些人的犯罪动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以便使我们的利益分配真正体现和反映按劳分配的原则和精神。

3.明晰金融产权。通过行之有效的改革,如实行股份化改革等,进一步明晰金融机构的产权,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强化金融主体行为的产权约束机制,切实提升金融管理者和广大金融员工对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这是有效防治金融犯罪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4.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如果不能市场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就无从谈起,金融存贷业务中的利率违法犯罪问题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集资诈骗犯罪等问题就难以获得彻底的解决。应当从我国金融市场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借鉴外国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金融市场上的各种以套利为目的金融违法犯罪问题。

5.推进制度创新。我国金融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选择实行分业经营体制,这作为一种过渡是十分必要的,但加入WTO之后如果仍然长期坚持这种制度框架,那无异于自缚手脚,必将严重妨碍金融主体合法行为能力的提升。应当适应国际金融形势发(下转第236页)

加强高校效益审计 为创建节约型社会服务

●周 昕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急剧扩张,办学经费来源不断拓宽,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资金结构逐步多样化,学校的经济活动日渐复杂。因此,在高校开展效益审计也成为必然。通过对高校利用资源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审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关键词:高校 效益审计 节约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2-236-02

效益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g)也称为经济效益审计、绩效审计。世界审计组织审计准则中将效益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其核心是“三E”,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cy)、效果性(Ef2 fectiveness)。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效益审计的概念,基于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提出了高校效益审计这个概念。高校的效益审计就是要由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以学校发展的效益、效率、效果为着眼点,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来评价经济效益的现状和能力,揭露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效益的建议,促进高校改善管理,提高高校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高校效益审计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主要是站在外部审计的角度上,例如Ping,Charles J.(1993)提出应采用六个量度来衡量高等学校的绩效,包括学生及员工需求的满足程度量度、学校总体产出量度、学校声誉及学术排位量度、学生受教育后综合能力增长量度、成本效率量度、质

量控制与保证量度。Banks,W.;Fisher,J.;

Nelson,M.(1997)考察了英格兰、威尔士、北

爱尔兰的大学在1992-1994年期间年度报

告中披露的经管责任情况,其效益审计是和

年报审计结合起来的。Vernon P Dorweiler,

Mehenna Yakhou.(2005)提出了在高等学校

等学术机构采用平衡积分卡进行效益评价的

框架。

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

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职能和工作重心

上较多的强调监督,主要的项目是财务审计、

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调查,在组织

增加价值和改善管理方面强调不够,专门针

对某项经济活动展开的效益审计还处于起步

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节约

型社会的要求,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

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内

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

这些都为高校内部展开效益审计指明了方

向。

二、高校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氛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对内

部审计进行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

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

改善组织的营运。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

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

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

越来越重视管理和效益,而高校开展效益审

计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使我国高校内

部审计逐步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为在竞争

中求发展,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益意识不断在

强化,效益审计也逐渐成为高校内部的真正

需求,也是高校管理层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

2.高校内部管理的自身需求。随着高校

办学规模不段扩大,办学经费持续增长,校园

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投资也日益俱增,高校对

校办企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其经济活动也

日渐频繁,财务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高校

财务管理也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而且由于

高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规范和完善,执行政

策的力度和效果较差,导致高校长期存在一

些问题。国家审计署2004年对19所重点高

校进行审计中查出,许多高校在预决算管理、

财务收支及管理、教育收费与管理、银行贷款

与投资、校办企业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说明高校管理确

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隐患和风险,急需加强

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因

此,效益审计作为评价和考核经济活动经济

效益性和经济活动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手段,

在促进高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控制各种风

险,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高校效益审计的特点

1.复杂性。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

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经费来源

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预算内拨款和预算

外收入在高校资金中占了几乎相同的比例。

高校的经济活动形式也呈多样化,有利用学

校资源对外服务的实验室、后勤服务机构以

及学校产业实体等,资金来源多样化及经济

活动多样性决定了高校效益审计呈现出复杂

性的特点,必须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

行,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也可从多方面来设计。

2.长远性。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

培养专门人才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

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

生活等方面的成效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

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也很长,所以高校

活动的效益也具有长远性。

3.社会性。高等院校是为全社会服务

(上接第216页)展的需要,及时修正我们的制度架构,并实行大胆的制度创新;在此之前,金融业尤其应当努力“强身壮体”,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经营、综合监管的能力。

(五)改进和完善内控机制,不断强化金融机构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人才选拔、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金融业务操作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内部稽查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内控评估制度;五是建立健全奖励惩罚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海滨.关于金融犯罪的理论思考.中国城市金融,1999(9)

2.1999年3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

3.林志农.试论我国金融犯罪现状原因及其对策.公安大学学报, 2001(6)

4.杨江华,董亚荣.入世对经济犯罪的影响及对策.贵州警官学院学报,2003(1)

5.孙雷.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及其防范对策.团结,2004(5)

6.吴国平.现代金融犯罪特点根源及其防治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4)

7.游小勇.金融犯罪案件的特点及其侦防对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4)

8.林安民.我国金融犯罪国际化趋势及其对策.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6)

9.尚勇.论金融犯罪及其防范.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5(6)

10.杨正鸣.金融犯罪与法律控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刑法系 河南郑州 450002)

(责编:贾伟)

银行业典型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从业人员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始终在风险博弈中求生存、求发展。但风险无处不在,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因操作风险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颇多,严重威胁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银行内控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缺乏应有的行为制约机制。因此,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学习相关制度、《银行业典型案例汇编》,观看教育视频,我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增强能力,积极规范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进一步增强维护邮储银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明确了在平凡中奉献,在爱岗中敬业是我们从业人员增强岗位责任心、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所必备的奉献精神。 为此,我认为银行在加强预防金融犯罪、进行规避风险的同时,首先要重视做好从业人员的思想引导工作,其中重要一条是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就像这次合规教育一样,而不能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从业人员的思想建设,从近年来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例看,有许多都存在没有

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所以,银行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既要进行正面的宣传引导,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从业人员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使大家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谈不上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此外,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比如杜绝为客户代签凭条,在操作中按流程查验存折、身份证真伪等等;还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上级检查、交互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比如从业人员要克服领导交办、亲朋催办、同事请办等因素带来的违规操作问题,防止在此过程中缺相关手续,有没有相关的检查把关环节,进而导致金融犯罪,造成金融风险损失。所以,实现规避风险的最大效益化,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

青少年犯罪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含义 在我国,16岁是完全负刑事责任的起点年龄,14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的起点年龄。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14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犯罪。我国青少年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主体年龄也有所放宽;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14-25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处罚的行为。犯罪学主要采取广义概念。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书本内容:各国青少年犯罪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盲目性大,纠合性强,诱发快,蔓延广,,可塑性和反复性大,反社会倾向性强。 一·从犯罪的主体特征为视角 从犯罪的主体特征为上看,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女性青少年犯罪上升 (一)未成年人犯罪比较明显,在校生、流失生犯罪增多 (二)女性青少年犯罪上升 1·性错罪是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类型 2·女性青少年犯罪往往是从受害开始的 3·女性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比较长 4·女性青少年犯罪有极大的腐蚀性 5·犯罪恶习的顽固性 二·从犯罪的行为特征为视角 从犯罪行为特征上看,青少年犯罪类型多样、手段狡猾、结伙性强 (一)青少年犯罪类型多样 1·财产犯罪突出 2·暴力犯罪严重 3·淫乱型犯罪持续增多 4·毒品犯罪急剧传染 (二)犯罪手段狡猾、隐蔽,趋于智能化 (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是团伙犯罪 三·以犯罪的心理特征为视角 从犯罪的心理特征上看,青少年犯罪易受外界影响,突发性强,反复性大 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上升 网上找的: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2、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这些人或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或暴力抢劫,或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性。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预谋,突发性犯罪比较多。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在青少年犯罪中,不少犯罪手段成人化,且有不少是智能犯罪。 5、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青少年模仿性强,犯罪学得很快。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既有可塑性强、易于改造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反复性。在看守所、监狱的“交叉感染”,使其学会了更多的犯罪“技术”,由以前的“一面手”变成“多面手”,并且胆子更大,反侦查性更强。这恐怕是重大、恶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断发生,并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 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 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书本内容: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心理矛盾与违法犯罪 特点:思想单纯、兴趣广泛、好奇心和模仿力强、精力充沛、什么都想尝试、容易接受外界事物 (一)生理发展与青少年犯罪 1·活动能量增大,精力过剩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调结构、促改革以及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特征的各类风险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为金融体系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转变发展模式。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金融领域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及传导途径日趋复杂,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为7.4%,创1990年以来最低。理论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利润效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强相关,[1] 特别是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资产的50.1%,存款占全部负债的 78.6%),银行业经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9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达到26.3%的峰值。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从事融资活动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众所周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不仅损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合法利益,更严重地损害广大存款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定。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其特点,分析其成因,并为更好地预防金融机构犯罪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复杂性 金融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金融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可以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公开或秘密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二)隐蔽性 一般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激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而职务犯罪是金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其侵犯的对象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一般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接侵害对象。因此,别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的职务内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2020反洗钱最新案例分析

1资金账户 经典案例 2013年至2014年,被告人崔某明知父亲无力偿还高息债务,依靠集资诈骗偿还债务。他仍然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为父亲办理了9张银行卡。银行为其父亲非法集资3668792元。本案二审认定,崔某明知其父有财务诈骗行为,遂提供资金账户,对犯罪所得来源和性质进行掩盖和掩盖。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 洗钱犯罪的范围“洗钱”仅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有组织犯罪、恐怖活动、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收入和所得。涉案金额巨大,是这七类犯罪的共同特点。因此,犯罪分子为了避免受到攻击,通常以他人名义开立大量账户,分散资金。虽然这些账户大多是未经户主同意非法开设的“账户账户”,但犯罪分子往往使用亲友的银行账户。此时,如果其亲友知道要将上述7起犯罪所得或赃款存入银行,并同意提供账户,就涉嫌洗钱。 2帮助转移

经典案例 2008年,被告人张某、刘某认识并发展了友谊。后来,刘某将4014万元转入张某及其家人的银行账户。张某知道上述资金是刘某非法集资的。按照刘某的指示,他经常将上述资金在不同账户间进行转账,并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3套住房和1辆宝马汽车。以他在杭州的名字命名。此案二审裁定,张某明知自己是破坏理财犯罪所得,仍通过提现等方式协助转移资金,掩盖其来源和性质。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汇款和经济贿赂犯罪在这里经常发生。犯罪分子攫取非法利益后,往往需要通过信任的亲友转移资金,制造“清白”或无钱还债的假象。此时,如果帮助者故意转移上述7项犯罪所得或所得,并积极提供帮助,就涉嫌洗钱。 三个。协助财产转换 经典案例

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特点及形成原因-调研报告.doc

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特点及形成原因-调研报 告 黑恶势力即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的合称,是应我国打击特定类型违法犯罪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集合名词。同犯罪团伙概念一样,黑恶势力既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不是一个规范概念,而是最近几年来刑事政策文件中开始使用的一个政策性概念。 黑恶势力在实践中有以下两种意义:一些犯罪分子经常聚集在一起实施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形成犯罪团伙,虽然他们尚不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随着其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社会危害和危险性不断增强,其有发展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趋势与潜力。这是第一种意义上的黑恶势力。还存在一类犯罪团伙, 这种犯罪团伙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向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趋势和潜力, 但是这类犯罪团伙成为黑社会组织的外围组织, 接受黑社会组织的雇佣、安排或者与黑社会组织相互勾结、独立地或者与黑社会组织一起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这类犯罪团伙可以称之为流氓恶势力,这是第二种意义上的黑恶势力。 yl镇位于yg县城东,距离城区较近,有“塑胶之乡”的美称,经济发展较其他乡镇靠前,由于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近年来,未发现黑恶势力犯罪,更不存在黑社会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我镇公安机关共破获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涉黑涉恶案件1起,批准逮捕1人。我就yl镇违法犯罪的特点,政法各部门打击黑恶势力的现状以及特征,作一分析: 1、在性质上不属于黑社会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从我镇黑恶势力的犯罪情况、组织结构、存在基础等方面考察,我区目前尚不存在典型黑社会或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从组织形式上、内部的结构看,目前所破获的1起涉黑案件均不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犯罪往往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更严格的组织戒律,其内部自成系统、等级森严、控制成员的能力强,因而具有更高的犯罪效率和更大的影响范围,而我镇的黑恶势力则明显不具有这一特征,我镇未发现明显的团伙性犯罪;再次,从犯罪的主观指向来看,我镇的黑恶势力与黑社会或黑社会性质组织也不可同日而语,一般来说,黑社会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多以获取非法的政治、经济利益,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刻意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我镇公安机关破获的王moumou寻衅滋事案,参与成员只有王moumou一人,目的是为了非法获取利益,尚不构成团伙性犯罪,更不构成黑社会性质犯罪。 2、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黑恶势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活动范围也一般是以黑恶势力的首要分子或骨干分子的居住地为中心而展开的,就我区而言,黑恶势力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各乡镇场镇、城市边缘、学校周边及网吧、溜冰场、KTV等处,这些地方,治安状况复杂、成员聚集,便于作案和逃窜,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往往成帮结伙,形成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恶势力。目前,yl镇不存在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未发现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 3、成员逐渐低龄化 黑恶势力成员年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年龄一般在二、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目; 录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2、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二、惩治与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犯罪行为的超前性与法律规范的之后性之间的矛盾 2、犯罪复杂性,专业化与侦查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侦查手段简单之间的矛盾 4、犯罪的国家化趋势与侦查工作跨国合作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监督力度 2、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 3、建立健全防范体制,加强道德教育 4、加强部门联系,争取破案时机 5、保持协作关系,建立犯罪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银行信用及其它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迅速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

融业区际化,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内外勾结作案十分突出,危害严重,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虽然司法机关和金融部猛做了很多努力,但打击力度还不够,防范效果不尽人意。目前,由于我国金融立法的滞后,致使金融市场一些违规经营和非法交易活动得不到有效惩治。这方面必须做到强化金融执法,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监管种类金融机构的行为和遏制金融犯罪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加大金融监管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严禁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强化对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惩治。充分发挥包括检查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依法惩治金融犯罪的作用,分析犯罪原因,掌握犯罪规律,研究侦察策略,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大案要案上升的势头。 关键词:金融; 犯罪; 贪污; 受贿; 银行 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区际,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表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 (1)犯罪手段从过去的以权谋私和监守自盗转向运用专业知识,利用金融业务程序,制造漏洞进行作案,犯罪的隐蔽性增强。

公安机关参与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对策机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15650174.html, 公安机关参与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对策机制研究 作者:方芳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对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作了简要描述,对公安机关参与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公安机关参与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对策机制。 关键词公安机关金融诈骗犯罪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化,经济犯罪案件尤其是金融诈骗犯罪案件持续飙升,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部门,必须不断创新对策机制,有效遏制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1金融诈骗犯罪现状 金融诈骗犯罪是指在金融活动领域中,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他人财物、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行为。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涉及金融诈骗犯罪的罪名共有八种,即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普遍遭受金融诈骗犯罪的困扰,尤其是近30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的此类犯罪案件急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金融诈骗犯罪也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现如今,只要你每天看报,登录各类新闻网站,就几乎可以看到各种有关金融诈骗的新闻,而且是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仅2013年一年,我国通过电信手段进行的金融诈骗案件发案30多万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2014年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都大幅上升,同比增长都在2倍左右。2015年,平均每月就有超过50家P2P平台出问题,其中跑路或者诈骗的占比最高。据《2017年度互联网报告》统计,2016年,我国网民因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漏等遭受的经济损失就高达915亿元。如果不对金融诈骗活动进行来历的打击,必将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2公安机关参与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诈骗犯罪是发生于金融领域的诈骗行为,与普通的诈骗行为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更具复杂性、破坏性、隐蔽性。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是各级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基金法》明确对私募基金的监督管理不设行政许可,实施备案制,由行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对私募基金备案。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近期渠道运营部支部组织学习了建党纪(2016)45号《关于印发2016年以来员工严重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的通知》,该文收集了近几年来全国建行系统发生的57个比较典型的员工违规违纪案例,对违规案例的具体事由、产生原因以及问责情况均进行了深刻剖析,我觉得这份文件印发得非常及时,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警示性。 比如其中例举的违规侵占客户和银行资金系列案例,反思此类案例,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对基层负责人监管不力的问题,又有内控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十案九违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发生案件的最主要原因。此类案件当事人均为基层支行的负责人、客户经理以及柜员,他们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很容易利用

职务之便将黑手伸向客户或银行资金,如果组织上应有的案防教育提醒不到位、监督制约缺失,往往容易让思想不坚定的员工起于贪恋,止于锒铛入狱。而其身边的同事也存在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简单听信,盲目服从,互不设防,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这一系列案件,不但给建行造成了重大资金风险和损失,损害了建行形象,而且对每一个涉案人员及家庭造成的伤害也是非常深刻的。由此可见,一方面需要继续强化党纪行规教育,让全行员工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意识,破除侥幸心理,长怀敬畏之心,谨防一失足成千古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各部门各支行负责人都要认真按照“管人管事管思想”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铲除违规操作的苗头和土壤。 作为一名建行员工,也许我们没法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遵规守纪,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份工作。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原审被告人马乐担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全权负责投资基金投资股票市场,掌握了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

当代大学生犯罪特点及成因

当代大学生犯罪特点及成因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已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青少年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毁掉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部门,小到社区、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互相配合、共同行动。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趋向,加大防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全方位预防络。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机制以及个人机制的弱化、学校弊端的影响、多元文化、不良媒体文化的影响以及人文主义的缺失。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下面就如何做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减少大学生犯罪,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现象犯罪心理特征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应该说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情绪特征 1.缺少社会情感。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人缺乏起码的仁慈和同情心;情绪体验地基、庸俗,不择手段的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不良的精神需要。 2.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同伙讲义气、重感情,对正常人则冷漠、界碑,遇有冲突易导致攻击行为。 3.自尊与自卑共存。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多数逞强好胜,妄自尊大;另方面在外界评价的影响下,有具明显的自卑感。二者并存于一体,使大学生犯罪行为人经常发生内心的情绪冲突。

金融风险管理论文选题

金融风险管理论文选题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这个词汇是金融语言的核心。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以下是113个整理好的关于金融风险管理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金融风险管理论文题目一: 1、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 2、浅析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 3、基于FRM认证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 4、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5、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探究——基于博弈分析角度 6、当前金融环境下金融风险管理探究 7、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8、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管理专栏介绍 9、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10、探究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11、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 12、探究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13、基于服务生态圈的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14、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 15、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6、“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战略对策 17、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18、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19、关于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管理探析 20、“三农”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以“希望金融”为例 21、基于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2、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23、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探析 25、基于风险价值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风险管理论文题目二: 26、新时代的金融风险管理 27、从金融风险管理看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28、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理浅析 29、探索金融网贷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30、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中金融工程的应用方式 31、防控金融风险背景下的投行风险管理 32、浅析金融风险管理及其发展趋势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精选范文3篇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近期渠道运营部支部组织学习了建党纪(2016)45号《关于印发2016年以来员工严重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的通知》,该文收集了近几年来全国建行系统发生的57个比较典型的员工违规违纪案例,对违规案例的具体事由、产生原因以及问责情况均进行了深刻剖析,我觉得这份文件印发得非常及时,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警示性。 比如其中例举的违规侵占客户和银行资金系列案例,反思此类案例,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对基层负责人监管不力的问题,又有内控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十案九违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发生案件的最主要原因。此类案件当事人均为基层支行的负责人、客户经理以及柜员,他们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很容易利用职务之便将黑手伸向客户或银行资金,如果组织上应有的案防教育提醒不到位、监督制约缺失,往往容易让思想不坚定的员工起于贪恋,

止于锒铛入狱。而其身边的同事也存在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简单听信,盲目服从,互不设防,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这一系列案件,不但给建行造成了重大资金风险和损失,损害了建行形象,而且对每一个涉案人员及家庭造成的伤害也是非常深刻的。由此可见,一方面需要继续强化党纪行规教育,让全行员工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意识,破除侥幸心理,长怀敬畏之心,谨防一失足成千古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各部门各支行负责人都要认真按照“管人管事管思想”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铲除违规操作的苗头和土壤。 作为一名建行员工,也许我们没法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遵规守纪,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份工作。 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 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原审被告人马乐担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全权负责投资基金投资股票市场,掌握了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的标的股票、交易时点和交易数量等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马乐在任职期间利用上述未公开信息,操作自己控制的“金某”、“严某进”、“严某雯”三个股票账户,通过不记名神州行电话卡下单,从事相关证券交易活动,先于、同期或稍晚于其管理的基金账户,买入相同股票76 只,累计成交额人民币10.5亿余元,非法获利人民币18833374.74元。

中国金融犯罪的立法变革与司法现状

中国金融犯罪的立法变革与司法现状 肖中华 教授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以后,短短二十多年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确立并逐渐完善。由此金融体制开始改革、金融市场开始重建,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逐步形成并趋向国际化。随着金融活动的日趋活跃,中国的金融犯罪也更加突出并呈现国际化趋势,开始阻碍经济的良性发展。以下想要简单就中国金融犯罪的立法变革与司法现状进行介绍。 一、中国金融犯罪的立法变革 1、立法整体介绍——从1997年新刑法典到刑法修正案八 在1997年新刑法典颁布之前,一般认为,中国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主要由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组成:一是1979年刑法典,其规定了伪造国家货币罪,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伪造支票、股票或者其他有价证券罪。二是单行刑法。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全国人大在1995年6月通过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单行刑法的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规定了金融犯罪的具体行为类型,至此,刑法中的金融犯罪涉及货币、证券、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信贷管理、金融票证、外汇和金融诈骗等,使金融犯罪体系初步形成,这也为金融体制的顺利改革和金融安全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火墙。三是附属刑法。这里主要是与打击金融犯罪有关的银行法规范中的刑事责任处罚规定,需要说明的是,附属刑法在中国存在争议,因为其仅

仅表明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缺乏具体的罪状和法定刑描述。 1997年修订刑法典时,立法者曾考虑为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而把金融犯罪等特殊犯罪单独列于刑法典之外,但考虑到刑法的统一和执行,最终还是把原有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规定的金融犯罪统一规定于刑法典,并且集中规定于中国现行刑法典第三章的第四节和第五节,同时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新增了若干新的罪名。此时刑法典中规定了30多个金融犯罪罪名,涉及除期货之外的各金融领域,可以说中国金融犯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为了使刑法与金融法律更加协调,也为了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在1997年刑法典修订之后,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一系列的单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对金融犯罪作出补充规定。1998年12月通过《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规定了骗购外汇罪和非法买卖外汇等犯罪行为(归入非法经营罪范畴),并扩大了逃汇罪的主体范围。1999年12月通过第一个刑法修正案,对期货犯罪等作了规定,并与证券犯罪相并列;另外,根据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刑法第174条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和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的罪状作出相应修改。2001年1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三),扩大洗钱罪的外延,把“恐怖活动犯罪”也列为洗钱罪的上游罪。2005年2月通过刑法修正案(五),对信用卡犯罪作出补充修改,规定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并增加了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2006年6月通过刑法修正案(六),对操纵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罪,违反国家规定发放

最新读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有感2020

最近行内组织阅读了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回顾,真实再现了案例中那些曾经事业飞黄腾达而得意忘形的同行,面对权力和金钱,未经得住诱惑与考验,私欲膨胀,一步步迈向犯罪深渊,最终走进高墙、受到法律惩制的过程。 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农商行的员工与钱联系最为紧密,认识的大都是“有钱人”,时间久了不免就有了攀比心,房子、车子、儿子、票子,时间久了不加强制度学习合规教育人心就变了,抵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思想退化,随波逐流,犯错误后心存侥幸,最终走向犯罪道路。典型案例中一位服刑犯讲: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在你犯错误时想想父母希望,想想妻儿的期望,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不能因一时的冲动来伤害自己最亲最近人。 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我认为,合规就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遵章守制为荣,以违规违章为耻”。 常怀感恩心。我们要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微观上问心无愧;二是宏观上遵章守纪。对所在的农商银行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以成为农商行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能够把农商行的利益和荣誉放到第一位,牢记我们的使命----服务三农,支农支小。感恩农商行给我提供工作的机会,感恩社会,感谢每位同仁。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对自己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满足于己掌握的知识,要努力寻求更好、更快、更富有成效的专业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佳绩,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银行风险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完全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可预见、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我行一定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我们前台员工也一定要树立高度的风险合规意识,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勿以恶小而为之,注重自身工作中的细节,积极配合行里审计工作的开展。不断建立健全我行的内部风险测量和预警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银行审计制度,这样才能使我行的合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坚持合规经营,注重案件防控和减少风险的产生。 通过此次典型案例的学习,在以后的银行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树立依法合规的意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积极进取,切实做到“依法合规从我做起”。

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与对策(一)

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与对策(一)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特征/思想教育/尊老风尚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大力改善,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犯罪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呈现出不同的犯罪特点。从犯罪手段看,老年人犯罪往往采取非暴力手段,表现出智能性、间接性、隐蔽性;从犯罪类型看,男性多属猥亵、强奸、流氓犯罪、诱骗、放火、盗窃、侵占、窝赃、赌博、伪造、投毒、诈骗等,女性老年人犯罪则以盗窃居于首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离退休前后的心理失衡,对新的生活环境及家庭关系的不适应,人格自身显示的敏感多疑、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等。针对如上老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应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老年人维权工作体系和网络;加强对老年人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保持晚节;积极安排他们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动员全社会关心尊重老人,不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同时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应列为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新课题之一。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都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国家,并称其为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早在1995年我国已达到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12亿多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9100多万,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3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还正在以年平均3.2%的较高速度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因此,早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及时采取正确的政策”。同时在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关心老年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中也曾指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是一个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早研究相应的对策,避免在将来出现被动局面。” 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出现新的特点,也给社会带来种种问题,其中包括老年人犯罪问题。一般说来,在整个社会的犯罪中,老年人犯罪的比例是很低的,在整个老年人口中,犯罪的比率也是很低的。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犯罪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日本每年一册的《犯罪白皮书》在谈到日本犯罪的两个特点时,其中之一就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者犯罪增加,在老年人犯罪中,初犯的比例很高,这说明,老年人犯罪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对老年人犯罪进行探讨和研究实属必要。从世界范围看,使用德语的地方从20世纪开始,以埃克斯纳的《犯罪学》中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论述为起点,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以美国、英国为中心的使用英语的地方,对老年人犯罪问题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世纪中期,日本人开始深入研究老年人犯罪问题。受德国等国的影响,我国台湾地区已对老年人犯罪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当前,我国大陆对老年人犯罪的研究较少。但是,老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仍占有一定的数量。因此,研究老年人犯罪特点及其预防,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所谓老年人犯罪,概括起来说,就是指60岁以上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这是一种以年龄为标准对老年人犯罪所下的定义,即为老年人规定一个起点年龄,达到这个起点年龄的人即为老年人,尽管年龄标准具有个体差异,不能反映每个人进入老年期的时间,但它整齐划一,便于掌握,因而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奈德、凯泽、阿尔布莱希特等人对老年人犯罪所下的定义都是:老年人犯罪是指年满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总和1](P245)。 最早从年龄结构研究出发定义老年人的是瑞典学者桑德巴,他把老年人的起点年龄定为50岁。如今,各国老年人的起点年龄并不完全一样,挪威、瑞典等国规定67岁以上才算老年。

金融犯罪研究

金融犯罪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出现,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监管不力,内部控制疏漏以及其它各种原因的普遍存在,致使金融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因而研究金融犯罪的特点及其侦对防策以更好地为打击这类犯罪提供参考。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并找出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关键字:金融秩序金融犯罪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由此可见,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具有“造血机能与血液循环机能”。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打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秩序。首先要求我们对金融犯罪作出界定。那么,什么是金融犯罪呢?所谓金融犯罪,就是指行为人在货币资金的融通过程中,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从事融资活动,破坏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金融犯罪的主要表现为破坏金融秩序、违反金融管理法规和危害程度严重。金融犯罪有广义狭义之分,前文所述的金融犯罪即为狭义的金融,而广义上的金融犯罪,除了包括狭义的金融犯罪外,还包括与金融有关的所有其它犯罪,如抢劫、盗窃金融机构的犯罪行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犯罪、走私伪造的货币、金融电脑犯罪等等。从我国来看,在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典中,金融犯罪包括两部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这样的划分突出了金融秩序本身的重要性,符合金融犯罪的行业特点。绝大多数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都具有欺诈的性质,任何金融诈骗犯罪也都同时破坏了金融秩序。 一、金融犯罪的现状 金融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核心,是所有经济的纽带。金融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集散地,而且是各类风险的盈利机会的聚集地。金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巨大影响最用及本身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金融犯罪危害的严重性。金融业作为信贷收支、外汇收支、现金收支、会总结中心和分配渠道,金融机构一旦出现巨大损失,或者不堪承资产损失而被迫倒闭时,势必导致与之相联系的“支付链条”中断,对其他相关金融机关及工商企业产生巨大冲击。金融风险已成为一种系统风险,而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契约和商业活动的局部风险。2007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现金融犯罪案件179件,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51件;累计处理直接作案人员216人,追究案件相关责任人1132人,其中442人被追究领导责任。这种种金融犯罪不仅造成金融机构和相关经济主体的物质、财富上的损失。而且会引发非物质性的危害结果,如市场准入方面的混乱,金融的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金融机构的信誉危机,公众对金融监管机关或币值、汇率稳定的信任危机,甚至导致国家的政权危机。 二、金融犯罪的成因 金融犯罪作为经济领域的一种特殊犯罪类型,成因非常复杂。对金融犯罪而言,其产生既有犯罪人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金融犯罪得以产生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先说犯罪人方面的原因,从理性犯罪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犯罪行为的产生是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即犯罪人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金

未成年人违反犯罪典型案例

未成年人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沉重的。很多时候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未成年人,要牢记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案例】关于网络及游戏 第一个小案例:一个15岁山西少年在网上下过这样的帖子:“她让我没有一点上网自由,我恨她,请帮我除掉她,愿意者请与我联系,重金酬谢。”这是一则雇凶杀母的帖子,仅仅是因为每次上网都受到母亲的阻止。可悲的是,几天后山西省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竟然真的为了这200元“酬金”成为凶手,他们竟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第二则小案例: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年仅16岁,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导致他当场死亡,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还有一则案例,郑州少年15岁的小威,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要孩子,爷爷奶奶又管不了,小威辍学在家无聊迷上了到电子游厅玩电子游戏,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在“作战”过程中,游戏对家将小威在游戏中“杀死”。一怒之下,小威在游戏厅内将其游戏对家活活打死。 据检察院调查,大部分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的诱因、作案的勇气甚至作案方式都来源于游戏。一些网络暴力游戏从2D升级为3D,动画效果极其逼真,游戏人物杀人或被杀时,血光四溅。这样长期的、无数次的“杀人”训练使玩家变得情感丧失,对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观的画面加上充满挑逗性的文字,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模仿欲,使他们由“网上搏杀”到“仿效杀人”,由网络游戏高手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凶犯。 某检察院检察长说:“我以前就想不明白,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了解了网络游戏,我才明白,他以为人被杀死之后,可以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在下一局中死而复生,继续厮杀!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 【案例】相关法律 我们来看看相关法律对类似案件做了哪些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上面说的三个案例,三个少年都不满18周岁,所以,法庭也没有公开审理这些案件。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