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敖汉旗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

敖汉旗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

敖汉旗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
敖汉旗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

1 规划概要

1.1 自然情况

敖汉旗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20°53′,北纬41°42′-43°02′,东临通辽市奈曼旗,西与辽宁省建平县接壤,南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毗邻,北与赤峰市松山区、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全境东西宽112km,南北长176km,总面积8300km2。其中耕地面积1874km2,占总面积的22.6%;林地面积3427.9km2,占总面积的4 1.3%;草地面积1990 km2,占总面积的24%。全旗土壤分为棕壤、褐土、粟钙土、草甸土、风沙土、沼泽土6个土类,19个亚类,66个土属。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和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南山北沙,地形复杂,由浅山、丘陵、沙坨及河川平原四种地貌类型组成,其中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面积5665km2,占总面积的68.3%,全旗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在400-850m之间,年平均气温4.9-7.5℃,年平均降雨量310-460mm,无霜期为130-150d,≥10℃有效积温2800—3200℃,年日照时数2750-3020h,年日照百分率在66-69%;全旗发源和过境河有5条,即西辽河水系上游的老哈河、孟克河、教来河和大凌河水系上游的小凌河和牦牛河。

1.2社会经济情况

全旗辖15个乡镇苏木,228个村(嘎查),据2008年末统计,总人口59.8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3.04万人,农业劳动力32.33万人,非农业人口6.70万人,人口密度72人/ km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68.1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72元,粮食总产量50.7

万t,人均持有粮957kg。

1.3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遥感资料显示敖汉旗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266.3 km2,占总面积的39.4%,侵蚀模数在2500—8000t/ km2〃a。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全旗农牧业生产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几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敖汉旗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截止到2008年末统计,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734km2,水土保持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取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4治理目标及投资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2km2,其中水平梯田36km2,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36km2(含沟道河川治理),生态修复36km2。

估算总投资13201.8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0223.12万元,林草措施1392.23万元,封育措施100.64万元,独立费用1101.3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10561.45万元,地方匹配2640.36万元。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质、地貌

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总面积297.8km2,属于土石山区,海拔高度在600—1134.8m,山顶呈尖顶状,山坡为直坡。

地带性土壤为褐土,土壤结构呈团粒状结构,属中壤土,容重1.52g/cm3,有机质含量1.285%,N含量0.07%,P含量3.1ppm,K 含量129ppm。

2.1.2 水系

新惠镇孟克河流域水源涵养规划项目区,流域面积297.8km2,由主要干流组成,干流长度5.1km,多年平均径流深40—50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54万m3,地下水资源量849.2万m3。

2.1.3 降水气象条件

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位于敖汉旗中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4.9—7.5℃,具有多大风、富日照、少降水、寒暑变化激烈,四季分明的特点,≥10℃有效积温2700—3200℃,冬季平均气温-9.8—-7.3℃,极端最低气温-30.7℃,夏季平均气温20—22℃,极端最高气温39.7℃,无霜期140—150d 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400—46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其特点是水热同季,降水强度大,多集中在6—8月份,且年际变化较大。

我旗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热而降水集中,

春季干旱多大风,年平均大风日数56d,秋季温度剧降,降水减少,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800—3000h,日照保证率54—76%。

2.1.4植被条件

低山丘陵区域植被类型位于森林、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度地带,局部低山山地阴坡分布面积不大的天然次生阔叶林,山杨、蒙古栎、山里红等阔叶乔木林,低山山地阳坡分布有大面积的灌丛和灌草丛,主要有虎榛子、苦丁香、绣线菊、杜鹃、刺玫、蔷薇、荆条等。

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现有人工林145.87km2,占总面积的49.98%,人工草地面积5.67km2,占总面的1.9%,林草覆被率为51.88%。

2.2 自然资源

2.2.1 土地资源

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总面积297.8km2,其中农业用地面积68.0km2,占总面积的22.83%,其中水旱平地面积11 km2,占耕地面积的16.18%,水平梯田面积16.85km2,占耕地面积的24.78%,坡耕地面积40.15km2,占耕地面积的59.04%,人均耕地0.32hm2,人均基本农田0.13hm2;林地面积145.89km2,占总面积的48.98%,其中成林面积约占40%左右;人工草地5.67km2,占总面积的1.90%;村庄道路沟河道面积51.41km2,占总面的17.26%;荒山、荒坡面积24.72km2,占总面积的8.30%;难利用地2.13km2,占总面积的0.73%。

2.2.2 水资源

孟克河上游新惠城区水源涵养规划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量1054万m3,地下水资源量849.2万m3。

2.2.3 光热资源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h,≥10℃有效积温2700—3200℃。

2.2.4 植物资源

孟克河新惠城区水源涵养规划项目区现有林地面积145.87km2,人工草地面积5.67km2,用材林每年每公顷可增加材积近10m3,山杏、沙棘经济林每年每公顷增加1000元经济收入,人工草地每年每公顷可为牲畜提供3000kg的优质牧草和150kg草籽。

2.2.5 矿产资源

该流域尚未探明能形成规模开发的矿产资源。

2.3 社会经济条件

2.3.1 人口劳力情况

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总人口2.25万人,农业人口2.16万人,农业劳动力1.01万人,人口增长率4.02%,人口密度75人/km2。

2.3.2 土地利用现状

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使规划区多数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只剩余少部分荒坡荒沟作为低产天然牧场,具体土地利用现状见附表,规划区内农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左右,但是坡耕地占

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靠天收,是影响群众直接经济收入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规划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剩余部分荒山荒坡荒沟为治理难度地段。

2.3.3 各业生产水平

规划项目区各业生产发展水平见表A.0.1-3。

从附表可以看出各业产值比例接近一般的比例,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应适度扩大防护林、经济林、放牧林比例,加强秸秆转化,发展舍饲牧业,走农林牧副并举的道路。

2.3.4 群众生活水平

农业人均粮食1500kg,人均产值1.14万元,人均收入4072元,通过治理农村“三料”短缺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得到了初步改善,多数行政村所在地已铺设了柏油路,交通较为便利。

2.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2.4.1 水土流失现状

规划区域总面积297.80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积263.26km2,通过多年治理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68.41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4.85km2,占总面积的36.03%,主要分布在坡耕地和未治理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侵蚀程度多为中强度侵蚀,具体面积及侵蚀程度见表A.0.1-4。

2.4.2 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荒山荒坡地段植被稀疏,主要是超载放牧,

自然植被破坏殆尽,使自然水土保持功能丧失,坡耕地坡度较大,绝大多数地段未能实行等高耕作,每逢暴雨表层土壤冲刷严重,同时开矿、修路随意弃土弃渣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2.4.3 水土流失危害

主要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当地的危害有:

a 降低土壤肥力,水土流失造成土壤含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质等含量的变化,相应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增加了干旱威胁、使农作物产量降低;

b 破坏地面完整,加速侵蚀沟的发展,使可利用的土地减少,岩石裸露增加;

上述危害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失调、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连续耕作等不利影响。

4.4 水土保持现状

敖汉旗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规划区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水土保持工作,落实了80年代开始的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90年代生态经济沟建设项目及大规模群众投资投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二十一世纪开始的京津风沙源水利水保项目,分部在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完成保存治理面积168.41km2,其中,修水平梯田16.85km2,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145.89km2,人工种草5.67km2;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程度64.0%,从根本上改善了规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 1995年为进一步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

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敖汉旗作为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县,成立了专门执法组织,并制定四个相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同时划分水土保持“三区”并以政府文件公告。

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层干部群众认识程度较低,以传统的粮食生产、散撒牲畜放牧,务工及其他副业为主,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保存治理成果认识不足;二是缺乏系统规划和国家资金扶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已被证明了的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关系当地及下游经济发展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和地方给予扶持;三是落实前期规划设计资金,组织得力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保证实施。

3 规划依据、原则和目标

3.1 规划依据

3.1.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6月29日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

(3)《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八届内蒙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正),1997年9月24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3.1.2 规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

3.1.3 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

(2)《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

(3)《关于印发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

(4)《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

<1998>36号);

(5)《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

(6)《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号,2006年4月29日);

(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9>62号)。

3.1.4 技术规范与标准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4)《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

(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SL73.6-2001);

(8)《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3.1.5 技术资料

(1)《赤峰市土壤侵蚀图斑登记表》;

(2)《赤峰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建设规划》;

(3)《敖汉旗统计年鉴》敖汉旗统计局2008年;

(4)《敖汉旗气候资料》敖汉旗气象局;

(5)《敖汉旗水利区划》敖汉旗水利局;

(6)《敖汉旗土壤》敖汉旗土壤普查办公室;

(7)《敖汉旗农业气候区划》敖汉旗农牧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3.2 规划原则

3.2.1 预防为主,防护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监督,防止生态功能退化。同时,遵循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

3.2.2 综合治理的原则。治理上以重点水土流失区、重点水系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臵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山、水、田、林、路、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

3.2.3 生态优先的原则。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3.2.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规划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3.2.5 多方筹资的原则。水土保持所需经费原则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集资方针,发挥国家、地方和群众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3.3 规划时段

近期规划2010年—2017年;

远期规划2018年—2022年。

3.4 规划目标

3.4.1 治理目标:

孟克河新惠城区水源涵养规划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2km2,其中水平梯田36km2,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36km2(含沟道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程度27.31%,使治理程度达到91.2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62.97%。

3.4.2监测目标

对重点治理区、预防保护区进行代表区域实时监测。

4 水土保持分区及总体布局

4.1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主要治理方向,进行水土流失总体防治分区,确定规划范围内的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提出分区的防治对策和主要治理措施。

4.1.1 重点预防保护区

对现有治理程度已达到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标准,且集中连片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列为重点预防保护区,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为156 km2。

4.1.2 重点监督区

4.1.3 重点治理区

对尚未治理的荒山荒坡荒沟及大面积的坡耕地和治理成果不集中连片,不能将整体水土保持功能的区域列为重点治理区,面积94.85km2。

4.2 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

孟克河新惠城区以上水源涵养区位于敖汉旗中南部,为土石山区,地带性土壤、植被状况、水土流失程度相连或相似,均为以水蚀为主的土石山区中强度水土流失类型区。

水土保持总体布局为:在重点预防保护区内实施生态修复36km2,,对重点治理区,认真总结旗内外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规划治理面积72km2,其中修筑水平梯田36km2,营造水保林36km2,其中坡面水土

保持林24 km2,沟道治理12km2。

5 综合防治规划

5.1 生态修复规划

重点预防保护区面积156km2,治理程度虽已达到国家治理标准,但是其范围还有局部地段未能治满治严,疏林地仍需抚育补植,灌木林地需要逐渐更新改造,荒山裸地需封育。

规划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6km2,具体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密度,进行沙棘补植。

5.2 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划

5.2.1 预防保护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相关保护生态治理成果的法律法规,地方人民政府成立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加强对治理成果的管护,并制定管护和抚育更新目标。

预防保护区面积156km2,对未集中连片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区域,实施生态修复36km2,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落实产权,按“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使治理成果发挥更大的效益。

5.2.2 监督管理规划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配套法规,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重点监督主要对新建开发建设项目要严格审批程序,对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要严格“三同时”制度,尽量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

土流失。对已建项目或扩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要重新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5.3 综合治理规划

5.3.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规划上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在保证现有农业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产量,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扩大林业用地面积,在保证综合防护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沟道资源,增加经济果林和用材林的比例,有计划的更新改造中低产林,提高林业产值,畜牧业上,引进优良畜种,逐渐实现放养型向舍饲型畜牧业的转变。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规划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逐步提高林牧产值,使各业并举,增加当地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5.3.2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

5.3.2.1典型小流域规划

(1)基本情况

石砬沟小流域位于孟克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总面积20.43km2, 水土流失面积 17.39km2,占总面积的85.1%,属中度水土流失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4500t/km2〃a。农地面积4.00km2,占总面积的19.6%,其中水旱平地面积1.08km2,占农地面积27.0%,梯田面积1.41km2,占农地面积的35.3%,坡耕地面积

1.51km2,占农地面积的37.7%;林地面积7.39km2,占总面积的36.2%,其中疏幼林1.40km2,占林地面积的18.9%;人工草地面积1.26km2,占总面积的6.2%;村庄道路沟道面积3.48km2,占总面积的17.0%;荒山荒坡面积3.87km2,占总面积的18.9%;难利用地0.43km2,占总面积的

2.1%。流域内总人口1532人,劳力789人,人口密度75人/ km2。2008年末人均收入4072元,人均持有粮食1200 kg。

(2)规划目标

流域内新增治理面积5.68km2,其中修水平梯田1.0km2,营造水保林3.14km2,沟道治理0.83km2,生态修复0.71km2。水保治理程度由原来的57.8%达到90.5%,蓄水达到94%,保土达到90%,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23hm2。

(3)流域布局

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为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为目的,确定流域内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和配臵模式。

○1对裸露分水岭及疏幼林的地段通过鱼鳞坑整地补植沙棘;面积0.71km2

○2坡面中部至坡脚地段采取水平沟整地阴坡营造水保混交林,阳坡营造水保林或经济果林,面积2.31 km2;

○3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面积1.0 km2;

○4主沟道通过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沟底防冲林,面积0.83km2。

5.3.2.2治理措施布局

在已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按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进行综合治理。

(1)对裸露分水岭及疏幼林的地段实施生态修复;

(2)荒坡荒沟因地制宜营造水土保持林;

(3)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

(4)通过有效的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沟道资源,营造经济果林、用材林和基本农田。

5.4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是水土保持信息反馈的重要来源。

5.4.1 监测目的

主要是进行有量化概念的对水土流失消长(发生、发展、消失)过程的监测监控和预报,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控制水土流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流域、支流进行定期量化观测,检验治理措施的成效及治理对生态环境,江河和侵蚀土地的变化规律和重大影响。

5.4.2 监测站网布设

根据统一安排,在流域内取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设立一个固定的监测点,通过动态监测,调整工作对策,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表5-4 监测站网布臵统计表

5.4.3建设内容

(1)、新建控制站量水堰;

(2)、建设观测房;

(3)、新建不同坡度不同治理措施坡面径流小区;

(4)、修筑场内便道。

5.4.4监测设备配臵

(1)、泥沙自动监测仪;

(2)、分析处理设备(计算机);

(3)、自记水位计、水尺、泥沙采样器

(4)、土壤水分测定仪;

(5)、烘箱;

(6)、电子天平;

(7)、监测摩托车;

(8)、手持GPS;

(9)、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设备

(10)、自记雨量计、雨量筒;

(11)、量筒、量杯等水样处理设备。

5.4.5监测内容

(1)、土壤侵蚀类型、强度、面积与流失量监测;

(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3)、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与质量监测;

(4)、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5)、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

5.4.6监测方法

(1)、降水量采用自记雨量计配合直观雨量筒观测;

(2)、坡面径流量根据集流池集流量推求;

(3)、产沙量根据水样处理结果计算;

(4)、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相关仪器设备直接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