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物,实验

织物,实验

织物,实验
织物,实验

无甲醛纯棉织物的性能研究

摘要:织物性能是内部结构外在的表现,能准确的描述组成织物的每根纱线在空间的伸展状态,将有助于对织物各项性能准确预测。纯棉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成的纺织品。纯棉织物特点为耐热性、耐碱性和吸湿性等;缺点是容易皱、易变形和易缩水等。本实验主要是对纯棉织物进行无甲醛抗皱整理。采用柠檬酸无甲醛抗皱整理剂。通过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织物强力和白度等性能的对比得出较佳的整理工艺。

关键词:柠檬酸,防皱,纯棉织物,折皱回复角

1引言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防皱防缩整理;洗可穿整理;耐久压烫整理;低甲醛整理;无甲醛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维和纤维之间形成表面树脂,所以手感很差。

随着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棉织物的其他物理机械性能受到影响,如强力下降、不耐磨、手感和吸湿性也不同程度的劣化等,所以到20世纪70年代,抗皱整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整理后织物的弹性和强力保留率。另一个发展的重点是减少织物甲醛的释放量,以减少对人体的刺激和危害,称为低甲醛整理或少甲醛整理。在羟甲基类整理剂中使用了甲醛作为原料,甲醛是一种刺激物,它对人的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可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另一方面,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有害,可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引起组织的病变,可能是一种致癌物。意识到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法规或强制性标准,对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纺织品染整的生产和研究领域开发了减少甲醛释放量的产品和工艺。

免烫整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相当大的进步,在棉纤维上已广泛地应用,

但目前还存在免烫效果与强力的矛盾:如多羧酸无甲醛整理免烫可达4-5级,强力下降50%左右,低甲醛整理免烫可达4级,强力下降达40%左右,纤维大分子间交联度越高,免烫效果越好,强力下降就越大,免烫整理会造成织物白度下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终究会解决,必将有更多的有利于环保及健康的、性能更优异的免烫整理技术诞生。

2实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2.1研究目的

针对棉纤维弹性较差,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等缺点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改善织物弹性,提高棉织物干湿态抗皱性能。由于传统的免烫整理剂对棉、粘胶及混纺织物有很好的耐久抗皱效果。但是在织物整理、存放或穿着过程中会分解释放出有害的游离甲醛(如刺激人的眼睛及鼻粘膜等),随着国际范围内对绿色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开发无甲醛抗皱整理剂成为一种趋势。

2.2研究内容

采用柠檬酸抗皱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柠檬酸作为整理剂时有五个变量:柠檬酸的用量、三乙醇胺的用量、次磷酸钠的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柠檬酸的用量分别为:6%、7%、8%;三乙醇胺的用量分别为:4%、5%、6%;次磷酸钠的用量分别为:3%、4%、5%;焙烘温度为:160℃、170℃、180℃;焙烘时间为:1min、2min、3min。

采用固定其他变量改变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各个变量的最佳用量。

3实验部分

3.1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及药品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电子天平,台式轧车,电热鼓风循环烘箱,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织物强力机,白度测试仪,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

纯棉织物,柠檬酸,次磷酸钠,三乙醇胺。

3.2 实验操作

(1)配制工作液:剪取几块棉布,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然后根据工艺处方计算各个药品所需的质量。称量药品加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蒸馏水的

量(根据浴比1:20计算得出)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烧杯中的药品溶解在蒸馏水中。

(2)浸压工作液:把剪取的棉布分别放入各自所对应的溶液中,使织物完全浸透。然后用均匀轧车对织物进行二浸二轧。

(3)后处理:把浸轧后的织物在100℃烘箱里预烘5分钟,然后按实验方案进行焙烘。焙烘后的织物用50℃温水水洗,再用冷水洗(约5分钟)、晾干用于各项性能的测定。

(4)测试: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折皱回复角、织物强力和白度的测试。记录各项数据用做实验分析。

柠檬酸为整理剂的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轧余率80%)→预烘(80℃,5min)→焙烘(160-180℃,1-3min)→水洗(50℃)→晾干。

3.3折皱回复角的测定

整理后的织物剪取三经三纬(长40mm、宽15mm),利用织物弹性回复测试仪进行测试。首先对折剪取的织物,然后进行施压5分钟。解除压力后把织物加持在测试仪上使折端自然下垂。找准零刻度读取下垂端所对应的刻度即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3.4白度的测定

利用DatacolorSF600+电脑测配色仪进行测试,将整理后的织物折叠起来,加持在电脑测色仪的透光孔上。利用电脑测色配色仪对各组整理后的织物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查看各组白度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5强力的测定

整理后的织物剪取三经(长200mm、宽50mm),适当多剪取一点以便扯毛边。然后把剪取的纯棉织物依次加持在电子织物强力机上对其进行拉伸实验。打印数据用来分析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

4.1柠檬酸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柠檬酸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改变柠檬酸的用量为6%、7%、8%,使三乙醇胺,次磷酸钠,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分别固定为4%,3%,160℃,1min。其工艺处方及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4-1柠檬酸作为变量的工艺处方

编号布重(g)柠檬酸% 三乙醇

胺% 次磷酸

钠%

焙烘温度

(℃)

焙烘时间

(min)

1

5.62 6

4 3 160 1

2 7

3 8

注:浴比1:20

表4-2性能测试结果

编号柠檬酸的用量

%

断裂强力(N)折皱回复角(O) 白度

1 6 284.0 208.8 118.6

2 7 248.5 218.6 111.2

3 8 242.2 234.0 104.4

由表4-2可以看出随着柠檬酸用量的增加,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得到了明显

的提高,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柠檬酸以单分子或缩聚

物的形式在棉纤维无定形区的分子键间生成共价交键,犹如整理剂单分子伸出了

两只强有力的“大手”紧紧抓住无定形区的分子链,在纤维分子链间产生牵制和固

定的作用,使其不得产生相对位移,这样就减少了不立即回复的变形,从而提高

了纤维的变形回复能力。由于共价交联,使纤维受外力后均匀分配外力的能力下降,易造成应力集中,大分子链更容易断裂,因而断裂强力下降。综合分析,柠

檬酸的用量为7%最为适宜。

4.2次磷酸钠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次磷酸钠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改变次磷酸钠的用量为3%、4%、5%,使柠檬酸,三乙醇胺,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分别固定为6%,4%,160℃,1min。其工艺处方及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4-3次磷酸钠作为变量的工艺处方

编号布重(g) 柠檬酸% 三乙醇次磷酸焙烘温度焙烘时间

胺% 钠% (℃)(min)

1

5.64 6 4 3

160 1

2 4

3 5

注:浴比1:20

表4-4测试结果

编号次磷酸钠的用

量%

断裂强力(N)折皱回复角(O) 白度

1 3 260.4 211.8 114.6

2 4 253.5 221.5 107.1

3 5 244.6 227.3 102.2

由表4-4可以看出在整理液中加入催化剂后,随着次磷酸钠的用量的增加,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得到了提高,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有所下降。在整理液中加入催化剂后,能够促进柠檬酸上的羧基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使纤维素分子链之间被一部分柠檬酸约束,限制了纤维素分子链的滑移,所以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大,由于纤维分子链被柠檬酸约束,纤维分子链的自由度变小,在受到拉力时应力分布不均,造成了断裂强力的减小。整理液中加入催化剂后虽然促进了柠檬酸的羧基与纤维分子链的酯化反应,但同时也会促进柠檬酸的脱水形成带双键的多元酸,造成织物泛黄。次磷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使织物在焙烘时产生的有色副产物少。在柠檬酸防皱整理中,综合考虑被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断裂强力,可以看出催化剂的量以4%为最佳。

4.3三乙醇胺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三乙醇胺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改变三乙醇胺的用量为4%、5%、6%,使柠檬酸,次磷酸钠,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分别固定为6%,3%,160℃,1min。其工艺处方及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4-5三乙醇胺作为变量的工艺处方

编号布重(g) 柠檬酸% 三乙醇

胺% 次磷酸

钠%

焙烘温度

(℃)

焙烘时间

(min)

1

5.66 6 4

3 160 1

2 5

3 6

注:浴比1:20 表4-6测试结果

编号三乙醇胺的用

量% 断裂强力(N) 折皱回复角

(O)

白度

1 4 246.8 226.6 117.9

2 5 229.6 238.7 117.3

3 6 214.7 233.1 122.5

由表4-6可知,当三乙醇胺的用量小于5%时,棉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大小随三乙醇胺用量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三乙醇胺带有三个羟基,在焙烘过程中,可容许与几个柠檬酸分子连结,每个相连的柠檬酸均可与纤维束分子发生化学键作用,这样在纤维内部就可能会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加强了交联效果。另外,随着三乙醇胺的用量增加,棉织物的白度也有所增加。这是因为三乙醇胺与柠檬酸中羟基的作用抑制了柠檬酸的脱水反应,避免了乌头酸的产生,从而防止了织物泛黄。在柠檬酸防皱整理中,综合考虑被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断裂强力,可以看出三乙醇胺的量以5%为最佳。

4.4焙烘温度对柠檬酸整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改变焙烘温度为160℃,170℃,180℃,使柠檬酸,三乙醇胺,次磷酸钠焙烘时间分别固定为6%,4%,3%,1min。其工艺处方及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4-7焙烘温度作为变量的工艺处方

编号布重(g) 柠檬酸% 三乙醇

胺% 次磷酸

钠%

焙烘温度

(℃)

焙烘时间

(min)

1

5.66 6 4 3 160

1

2 170

3 180

注:浴比1:20

表4-8测试结果

编号焙烘温度(℃)断裂强力(N)折皱回复角(O) 白度

1 160 243.4 228.6 119.1

2 170 235.2 232.4 121.6

3 180 212.6 237.3 115.2

由表4-8可知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大。原因是温度越高,柠檬酸与纤维素纤维发生酯化反应程度越大,但其断裂强力和白度有所下降,因为柠檬酸呈强酸性,在高温下与纤维素纤维交联的同时,也导致了纤维的脆化,同时,柠檬酸在高温下,失去二氧化碳和水而部分变成衣康酸,乌头酸和衣康酸进一步加热则变成柠康酸,上述三种酸由于分子内含有双键,受高温焙烘,泛黄严重,故焙烘温度愈高,织物的强力损失愈大,白度越差。柠檬酸防皱整理中,综合考虑被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断裂强力,可以看出焙烘温度170℃。

4.5焙烘时间对柠檬酸整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改变焙烘时间为1min,2min,3min,使柠檬酸,三乙醇胺,次磷酸钠,焙烘温度分别固定为6%,4%,3%,160℃,。其工艺处方及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4-9焙烘时间作为变量的工艺处方

编号布重(g) 柠檬酸%三乙醇

胺% 次磷酸

钠%

焙烘温度

(℃)

焙烘时间

(min)

1

5.73 6 4 3 160 1

2 2

3 3 注:浴比1:20

表4-10测试结果

编号焙烘时间(min)断裂强力(N)折皱回复角(0)白度

1 1 238.1 223.9 118.6

2 2 233.0 233.5 116.5

3 3 225.2 235.2 110.6

由表4-10可知,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大,原因是温度越高,柠檬酸与纤维素纤维发生酯化反应程度越大,时间愈长,酯化反应愈充分。但其断裂强力和白度有所下降,因为柠檬酸作为酸性整理剂,其与纤维素纤维交联时,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其对纤维的损害愈大导致了纤维的脆化,同时,

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柠檬酸在高温下,愈容易分解成使织物泛黄的产物。因此,在柠檬酸防皱整理中,综合考虑被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断裂强力,可以看出焙烘时间为2min为最佳。

5实验结论

本课题采用了柠檬酸无甲醛抗皱整理剂,通过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织物强力和白度等性能的对比得出较佳的整理工艺。

通过实验,柠檬酸为整理剂处理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条件:柠檬酸的用量7%,次磷酸钠的用量4%,三乙醇胺的用量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2min。

参考文献

[1]张维,田勇强,杜建功.甘油与柠檬酸酯化交联对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影响.[J]染整技术.第32 卷第2期2010 年2月.

[2]张维,李鹏飞,杜建功.乙二醇在柠檬酸抗皱整理中的应用.[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9年第4期.

[3]钟振声,薛万博,励雯波.棉织物无甲醛防皱整理剂MA- IA- 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精细化工,2005(2):145-148.

[4]周晓东,朱平.氯乙酸/阳离子丙三醇离子交联抗皱整理.[J]印染,2008:4.

[5]汪季娟,陈克宁,刘夺奎.棉织物的柠檬酸/β-环糊精抗皱整理.[J]印染,(2006 No. 16).

[6]戴飞,宋曲一,崔维怡.纯棉织物采用液氨进行抗皱免烫整理的发展.[J]国际纺织导报,2001年第4期.

[7]曹万里,无甲醛整理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J]丝绸,2006,(06);15-17.

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量

= (注:以下不确定度的计算中质量m的单位为g、长度单位均用厘米(cm)) = 测量铜圆柱体直径、高度数据记录 测量值/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标准差直径d/mm 13.975 13.975 13.990 13.972 13.986 13.970 13.980 13.985 13.982 13.970 13.979 0.002252 高度h/mm 20.10 20.08 20.10 20.08 20.10 20.08 20.10 20.09 20.10 20.10 20.09 0.003 ρg/cm^3 8.848 8.857 8.829 8.861 8.834 8.863 8.842 8.840 8.839 8.855 8.847 0.003695 测量圆管内外径数据记录 测量值/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标准差 内径d/mm 10.40 10.40 10.36 10.40 10.38 10.4 4 10.40 10.36 10.42 10.4 4 10.40 0.008944 外径D/mm 13.08 13.10 13.10 13.12 13.12 13.10 13.12 13.08 13.08 13.08 13.10 0.005538 高度h/mm 19.76 19.76 19.76 19.78 19.76 19.76 19.78 19.76 19.80 19.80 19.77 0.005333 ρg/cm^3 7.741 7.677 7.578 7.607 7.565 7.780 7.607 7.640 7.77 7 7.829 7.679 0.030041

机织物密度与紧度实验

机织物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及有关试验方法,对机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依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机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样 Y511B往复式织物密度分析计或Y511C织物密度镜(如图1所示),机织物数种。 图1 Y511C和Y511B织物密度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 (l)直接测数法:Array ①试验时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 纬纱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 准,用手缓缓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 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 50mm中的纱线根数。 图2 密度点数方法 ②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 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 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1中的规定进行。 表1 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 ③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以在2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 准。如起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 根作0.5根计,超过0.75作1根计,如图2所示。 ④计算指标,将所测数据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并求出平均值。密度计算

至0.01根,修约至0.1根。用平均值计算出径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 (2)织物分解点数法 凡不能用密度计算出纱线的根数时,可按上述规定的测定次数,在织物的相应部位剪取长、宽各符合最小测定距离要求的试样,在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再用小钢尺测量试样长、宽各达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允差0.5根纱。然后对准备好的试样逐根拆点根数,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指标计算同上。

针织学实验报告

《针织学》实验指导书 一、总则 1.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1)本大纲相关的课程名称及课程属性 针织学,属于专业模块课 2)本大纲的适用范围:纺织工程专业 3)实验总时数:16课时 2. 本大纲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针织学》课程的理解,巩固课堂内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及其特性、针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针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及横机的编织原理。 3. 本实验课程的重点和内容 1)针织物密度的测定:测定不同针织物组织的横向密度、纵向密度和总密度。 2)纬编针织物组织分析:分析纬编针织物组织的种类,并分析其特性。 3)手摇横机的操作:掌握横机的操作原理及方法。 4)经编针织物组织分析:分析经编针织物组织的种类及其特性。 4.本大纲的所需实验设备 放大镜、挑针、密度镜、天平、烘箱、圆盘取样器、手摇横机等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实验项目一针织物性能测试 1) 实验类型:验证性 2) 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 学时数:2学时 4) 实验目的:使学生学会针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学会织物密度镜的使用;了解织物密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了解针织物的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指标。 5)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认真测定织物密度,掌握密度镜的使用方法及不同组织密度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掌握织物密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了解针织物的主要参数指标包括:线圈长度、密度(横密、纵密、总密度)、平米克重等测试方法。 6)实验过程 密度测试:羊毛衫织物的密度,用以表示纱线线密度相同条件下羊毛衫织物的稀密程度,指织物在规定的长度内的线圈数。通常采用横向密度、纵向密度和总密度来表示。 (1)横向密度(简称横密)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测试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实验方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以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基本知识 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比较。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因此在产品标准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样 实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仪。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织物密度测试 ⑴直接测数法: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计法:常用的织物密度计有放大镜、转动螺杆、刻度线和刻度尺组成。实验时将织物密度计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针织物沿线圈纵行或横列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慢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或圈数)。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2-1规定进行。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已在两根纱线间

织物,实验

无甲醛纯棉织物的性能研究 摘要:织物性能是内部结构外在的表现,能准确的描述组成织物的每根纱线在空间的伸展状态,将有助于对织物各项性能准确预测。纯棉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成的纺织品。纯棉织物特点为耐热性、耐碱性和吸湿性等;缺点是容易皱、易变形和易缩水等。本实验主要是对纯棉织物进行无甲醛抗皱整理。采用柠檬酸无甲醛抗皱整理剂。通过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织物强力和白度等性能的对比得出较佳的整理工艺。 关键词:柠檬酸,防皱,纯棉织物,折皱回复角 1引言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防皱防缩整理;洗可穿整理;耐久压烫整理;低甲醛整理;无甲醛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维和纤维之间形成表面树脂,所以手感很差。 随着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棉织物的其他物理机械性能受到影响,如强力下降、不耐磨、手感和吸湿性也不同程度的劣化等,所以到20世纪70年代,抗皱整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整理后织物的弹性和强力保留率。另一个发展的重点是减少织物甲醛的释放量,以减少对人体的刺激和危害,称为低甲醛整理或少甲醛整理。在羟甲基类整理剂中使用了甲醛作为原料,甲醛是一种刺激物,它对人的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可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另一方面,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有害,可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引起组织的病变,可能是一种致癌物。意识到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法规或强制性标准,对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纺织品染整的生产和研究领域开发了减少甲醛释放量的产品和工艺。 免烫整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相当大的进步,在棉纤维上已广泛地应用,

棉型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棉型类织物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l、初步了解织物设计的知识.掌握小样工艺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制识小样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 二、设计内容 l、设计织物组织 根据没计意图确定地组织和边组织,画出组织上机图. 2、设计配色 根据设想的色彩效果.选择相应颜色的纱线并确定经向和纬向的色纱排列。 3、设计织物规格 ①确定纱线规格:根据织物风格的要求,选择纱线的原料及号数。 ②确定经纱密度P j和纬纱密度P w. 经,纬纱密度对织物风格及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经、纬纱密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纱线的原料、号数及织物组织等因素。通常,当选用的纱线较粗,刚性较大,或组织的交织点较多时,纱线密度应小些,反之,应大些。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一,二中的类似产品确定. ③确定织物幅宽L 一般要求小样幅宽L=10-15cm 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 ①筘号 筘号是钢筘的一项规格指标,表示钢筘单位长度内的筘齿数,它通常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表示方法。 公制筘号(N 公 ):钢筘上10厘米长度内的筘齿数。 英制筘号(N 英 ):钢筘上每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它们的换算关系:N 英=0.508N 公 筘号的的计算式: N公= %) 1( a b Pj a

式中: b----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根数。一股为2—4根/齿。 a w ----纬纱织缩率。一般为3一7%,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二中的类似 品种确定。 计算所得的N 公尚须根据现有的设备器材情况予以修正.修正方法如下: I 、参照计算值N 公在现有筘号中选择相近的筘号N 公/,并代入 %1/w a b j N P -?=公公式计算,若P j 在合理范围内,则所选筘号可行。 II 、若P j 超出合理范围,可改变b 值后重新计算N 公,并按方法I 进行修正, 直至可行。 注:根据N 公/计算得到的P j 即为小样的经密。 ②总经根数Z : 计算式: Z=地经根数+边经根数 = 总经根数应取整数,并尽量修正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边纱根数可参考类似品种确定。 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 纱线原料 : ;筘号: ; 纱线号数: 、 地经根数: 、 纱线密度: ; 边经根数: ; 织物幅宽: ; 色经纱排列: ; 色纬纱排列: ; 上机图(包括地组织和边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 三、布边的设计 1、布边的作用 ① 防止经纱松散脱落,保持织物边部整齐平整。 ② 增加边部强力,提高织物在织造和后整理过程中抵抗外力的能力。 ③ 增加织物的美观性。 )布边每筘穿入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边经根数)标准幅宽()经纱密度(根-?+?1cm /cm

织物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织物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纺织品的各种织物组织对织品的外观,结构及其性质都有一定影响,评定织品质量时,应该分析织品的织物组织,同时结合使用特点,原料性能研究织物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对如何扩大和改进花色品种都有重要的意义。 纺织品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也就是经纬线按一定规律地相互沉浮,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纹路和花纹,这种组织称为织物组织。织物的组织有多种,其中原组织是所有织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类,也是构成其他组织的基础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其他的各种组织都是由原组织变化衍生而来。原组织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三类组织。 平纹组织:即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线即交织一次。采用这种组织,织物密度不太高,但耐磨性和透气性好,且织物较为轻薄。由于平纹组织的交织点很多,经纬线的抱和最为紧密,因此,平纹织物的质地最为坚牢、外观最为平挺。这种组织应用极为广泛,最普及常见的棉平布、有电力纺、双绉、乔其纱等。 斜纹组织:组织点连续成斜线的织物。在一个完全组织中,往往只有一个经组织点,其余都是纬组织点,或者只一个纬组织点,其余都是经组织点。采用这种组织,由于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的交织点少,浮线较长,手感松软,组织织物密度较高,产品比较厚实,组织立体感较强,但织物的牢固度差。最普及常见的有斜纹布、卡其、劳动布、法兰绒。 缎纹组织:经纱和纬纱至少隔三根纱才交织一次。采用这种组织,织物密度更高、更加厚实,更柔软,表面光泽好,最为富贵华丽,在织物中应用很广。如织锦缎、花软缎。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分析仪器——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2、观察六种织物试样的组织特征,掌握织物组织图的绘制; 3、根据绘绘制图,确定织物的所属哪类组织,进一步感受织物的特性。 二、试验仪器和试样 仪器为普通生物显微镜。试样为棉布、羊毛、涤纶、锦纶、卡其、的确良六种织物,擦镜头纸和蒸馏水等。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者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减小试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过程:1:测形状规则的的固体的体积,例如实验室的铝块。 A.利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为:。 B.利用刻度尺测量它的半径,从而求出其横截面积,再测量高,利 用公式:V=S.h求的铝块的体积约为:。 C.利用公式,求的铝块的密度为:。 2: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例如小石块。 思考:质量可以用天平测的,那么体积呢?形状不规则,无法用刻度尺量取,该用什么方法呢?。 实验步骤:A:利用天平测自己准备的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 B: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水=,用细线悬挂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测的此时液面示数为V总=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 。 C: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 ; 反思:1.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先测石块体积,再测石块质量?如果不可以,说说为什么!。 2.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你们采用的方法是。 3 实验步骤:方法一:A: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为. C: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体的体积v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方法二:A: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B: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 C:测量烧杯和剩余水的适量m2,则倒出水的质量为。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反思:两种方法哪种好?哪一种方案需要改进,从而更好的减小误差,如果不改进会是实验值偏。

实验练习题 1.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 其 中错误.. 的操作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 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22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 3 , 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 /cm 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20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 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 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 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 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 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 (选填“<”、“>”或“=”) 图 2甲

纺织品性能实验总结

纺织品性能与测试 实 验 课 总 结 XXXX学院 纺织工程XXX班 XXXX 2016年4月5日

目录 一、我国目前纺织品检测的现状 (2) 二、课程收获 (2) 实验过程 (2) 最大收获 (3) 解决知识误区 (3) 三、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4) 国家标准 (4) 国际标准 (4) 纺织品国家标准 (4) 附录1 (6)

2016年三月初,我们班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解了纺织品相关性能的测试,并动手实践。在近六周的实验课中,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对织物性能的基础理解能力,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很感谢老师在实验中给予我们的帮助。接下来,我将就我所学的进行如下总结。 《纺织品性能与测试实验》是一门结构完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实验主要围绕织物的服用性能、机械性能和各种色牢度、拉伸性能等展开,主要有织物的耐皱、汽蒸收缩、缩水率、起毛起球、勾丝性、悬垂性、拉伸断裂、撕破强度、顶破强度、耐磨性能、耐气候性能、摩擦色牢度、刷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升华色牢度、透气性、防水性、光泽性等十八个。 一、我国目前纺织品检测的现状 众所周知,纺织品出口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纺织品质量检测,据我查资料得知,我国现阶段的纺织品质量检测市场主要是由国家性质的检验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机构“两雄称霸”,而第三方检验机构又划分为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和国内第三方检验机构,但因为国内地撒放检验机构的人力、技术、检测力度、权威性都相对较弱,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份额都较少,所以与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无法相比。大部分出口型企业选择检验机构主要还是以国家质监部门和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主。 纺织品检验学在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份额,任何一家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必须要重视它,才能在进出口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纺织品检测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方向。 二、课程收获 实验过程 这次实验课很大的不同就是老师充分给予了我们时间让我们思考实验,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每次实验课前,我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翻阅实验报告书,然后查阅资料,大致思考实验的几项原因: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原理是什么?这个实验主要针对的织物面料有什么要求?会有什么影响因素影响该实验的结果等等?课堂上我们先听取老师讲解部分实验原理,然后动手实践操作,并记录数据,最后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整理誊写

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指导书

织物组织与结构 实 验 指 导 书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黄翠蓉 2005年11月 目录 1、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教学大纲 2、实验一:来样分析实验 3、实验二:简单组织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4、实验三:变化组织织物分析 5、实验四:联合组织织物分析 6、实验五:配色模纹组织结构分析 7、实验六:经起花组织织物分析 8、实验七:起毛起圈织物分析 9、实验八:双重复杂组织织物分析

10、实验九:设计与试织复杂组织织物 12、实验十:精纺毛织物仿样设计与试织 13、实验十一:粗纺毛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14、实验十二:仿毛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15、实验十三:仿麻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16、实验十四:装饰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17、实验十五:毛条混色 18、实验十六:小样织物后整理 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100420 1、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 2、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 3、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4、总学时:52 5、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4 6、学分:3 7、目的与要求: 初步了解织物分析以及织物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来样分析和小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织物分析和小样试织的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理解上机图的意义和各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 8、课程简介: 本课程结合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理论教学,介绍了织物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介绍了织物设计的要点和小样织造的要领,是织物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以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9、教学大纲: (1)来样分析 (2)简单组织设计及试织 (3)复杂组织设计及试织 10、学时分配: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

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配套砝码一盒、量筒、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盐水 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 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 2 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 1 /m l 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 V2/ml 石块的体积 (V 2 -V 1 )/cm3 石块的密度 ρ/(g/cm3) 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2 盐水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 体积V 1 /ml 烧杯和剩余液 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 质量m/g 液体的密度 ρ/(g/cm3)

问题思考: 1、在石块的密度测量中为什么要先测质量后侧体积,若先测体积在测质量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测固体密度时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可能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密度也偏大。 2、测量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后将盐水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那么求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为什么? 答:将烧杯中的盐水都倒入量筒中时,不管如何细心正确操作,烧杯内壁都会沾有一点盐水,这会导致测量出来的体积比实际值小一点。而烧杯加盐水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却是所有盐水的质量,因此计算出来的密度就会比实际值偏大一点。 3、蜡块不沉入水中,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 答:(1)针压法:用针压进水里,针的体积可以忽略 (2)重物拉拽法:在水底放一重物,加水,记下体积,再把蜡块用线系上,用水底的重物带到水里,记下两次的差,就是腊的体积了。 4、如果物体溶于水,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 答:(1)溶于水的可以用酒精汽油等物质代替水。 (2)排沙法.类似于排水法,只不过是用沙来代替水。先把适量的沙倒入量筒摇平,记录体积V1;然后把物体埋入沙中摇平,记录体积V2,则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5、给你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空瓶、水、一杯牛奶,没有量筒,请你想办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答:(1)利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m1; (2)在空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2; (3)在空瓶中装满牛奶,再测出盛满牛奶的瓶和牛奶的总质量m3; (4)表达式:牛奶的密度为:ρ 牛奶= 水 ρ m - m m - m 1 2 1 3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 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 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 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 推到过程: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实验数据: G/N F/N F 浮/N ρ物 金属A 金属B 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 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实验步骤: 1、 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 ,并记录数据 2、 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 3、 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 如果物体体积为V 物 排开水的体积V 排 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 度呢? =V V 排 物物 ρρ液

你能推到出此公式么?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 ===V h V a 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 =h a 物液ρρ 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 原理:=h a 物 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

数据表格: (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 此时可以变换成: 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 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 ===V Sa a V Sh h 物液 物物物 液 ρρρρ 得到公式五 =a h 液物 ρρ 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 =V V 排物 物ρρ液 =V V 物液物 液 ρρ

(最新版)服装材料学实验报告

面料结构与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目录 1.面料展示 (3) 2.织物结构测试: 实验01.织物原料(纤维)的鉴定 (4) 实验02. 烘箱法测定纤维制品水分 (6) 实验03. 纱线的细度测定 (7) 实验04. 纱线的捻度和捻缩测定 (8) 实验05. 织物长度、宽度、厚度测定 (10) 实验06. 织物质量指标测定 (12) 实验07.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测定 (13) 实验08. 织物组织分析 (14)

3.织物性能测试: 实验09.织物拉伸强力测试 (15) 实验10. 织物撕破强力测试 (17) 实验11. 织物耐磨性测试 (19) 实验12. 织物起毛起球性测试 (21) 实验13. 织物保暖性测试 (22) 实验14. 织物透气性(防风性)测试 (23) 实验15. 织物吸水性测试 (24) 实验16. 织物拒水性测试 (25) 实验17. 织物悬垂性测试 (26) 实验18. 织物刚柔性测试 (27) 实验19. 织物抗皱性测试 (29) 实验20. 织物缩水性测试 (31) 面料展示: 实验01 织物原料(纤维)的鉴定 三、实验目的:纺织纤维的种类繁多,随着化学纤维的迅猛发展,混纺和交织 织物也日益增多,而织物的性能与组成该织物的纤维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服装生产中,常常需要鉴别所用面料的纤维种类,以便制 定相应的服装加工工艺。 利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织物的原料纤维的品种,通过实验,掌握常用的 鉴别方法 四、测试对象:巴里纱、富春纺、哔叽、牛仔、大衣呢、涂层、麻布、帆布的 纱线若干根

五、实验仪器:酒精灯、镊子、打火机 六、测试环境:干温24°C,湿温18°C,湿度45% 七、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加若干根纱线靠近火焰,观察现象 2、伸入火焰中,离开火焰,观察现象 3、观察烧尽后的灰烬 4、记录各步骤的燃烧现象、闻到的气味和灰烬特征 八、实验数据与数据分析:

织物勾丝仪勾丝评级箱_织物勾丝性测试方法详解

织物勾丝仪勾丝评级箱_织物勾丝性测试方法详解 以国标GB/T 11047-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织物勾丝性测试的原理,设备,详细步骤和评级方法。 1、原理 筒状试样套于转筒上,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置于试样表面上。当转筒仪恒速转动时,钉锤再说海洋表面随机翻转、跳动,并钩挂试样,试样表面产生勾丝。经过规定的转速后,对比标准样照对试样的勾丝程度进行评级。 2、仪器设备 钉锤勾丝性测试仪 3、操作步骤: ( 1) 首先将样品在温度( 20 ±2)℃、相对湿度65% ± 2% 的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一般织物至少平衡24 h,纯涤纶织物至少平衡2 h,公定回潮率为0的织物可直接进行试验。 ( 2) 在平衡后的样品上,用划样板裁取经向和纬向试样各2块。不能在距布边1/10幅宽内取样,试样不能含有完全相同的纱线,试样上不得有任何疵点和折痕,试样尺寸为200 mm× 330 mm。 ( 3) 先在织物反面按规定周长作好标记线,然后正面朝里对折,沿标记线平直地缝成筒状,最后翻过来使正面朝外。非弹性织物试样套筒周长为280 mm,弹性织物试样套筒周长可缩短至270 mm。若试样套在转筒上后过松或过紧,可适当减小或增加周长,使其松紧适度。 ( 4) 将筒状试样小心地套在转筒上,其缝边应分向两侧展开,使缝口平滑。然后用橡胶环固定试样一端,展开所有折皱,使试样表面圆整,再用另一橡胶环固定试样另一端。在装放针织物横向试样时,应使其中

一块试样的纵列线圈头端向左,而另一块向右。经向和纬向试样应随机地装放在转筒上,即试样的经向或纬向不总是在同样的转筒上试验。 ( 5) 把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绕过导杆,轻轻放到套于转筒的试样表面上,启动仪器,注意观察,钉锤应能自由地在整个转筒宽度上移动,否则应停机检查。当转筒以恒速转动时,钉锤在试样表面随机翻转、跳动,使试样勾丝,达到规定的600转转数后,小心地移去钉锤,取下试样。 ( 6) 试样勾丝完毕后放置一定时间( 至少4 h ),然后直接将评定板插入筒状试样,使缝线处于背面中心。把试样放在评级箱观察窗内,同时将标准样照放在另一侧。在评级箱内参照标准样照,依据试样勾丝的密度( 不论长短) 对试样的勾丝程度进行评级。 ( 7) 分别计算经向和纬向试样( 包括增试的试样在内) 勾丝级别的平均值,并按GB 8170修约至最接近的0. 5级作为该向最终勾丝级别。 4、评级 评级箱光源采用12 V 、55 W的石英卤灯。评定板厚度不超过3 mm,幅面为140 mm×280 mm。标准样照共有1-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按标准规定,评级时参照标准样照,依据试样勾丝的密度进行勾丝程度的目测评级,分别计算经向和纬向试样勾丝级别的平均数,修约至0. 5级。该标准中规定从勾丝末端至织物表面间的长度称为勾丝长度。按照勾丝长度,可将勾丝分为小勾丝、中勾丝和长勾丝三种。其中,小勾丝指长度在2 mm及以下的勾丝;中勾丝指长度超过2 mm而不足10 mm的勾丝; 长勾丝指长度达到10 mm 的勾丝。若试样勾丝中含中勾丝或长勾丝,则应按表1对所评级别予以顺降。一块试样中、长勾丝累计顺降最多为1级。若同一向试样的级别差超过1级,则应增试2块。

织物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一织物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织物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2、学会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织物分析中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工具 织物密度分析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剪刀、钢尺、扭力天平、分析针等 三、织物分析的基本内容 试样一 1.经纬纱原料:棉 2.捻度:经向z捻纬向s捻 3.经纬密度:经密400根/10cm 纬密250根/10cm 经密(根/10cm)纬密(根/10cm) 396 244 400 247 403 256 404 253 397 250

4.经纬纱线线密度 纱线长度经向纬向 10.3cm 10.4cm 10.2cm 10.5cm 10.5cm 10.5cm 10.5cm 10.3cm 10.4cm 10.5cm 10.4cm 10.5cm 10.3cm 10.3cm 10.4cm 10.4cm 10.3cm 10.4cm 10.6cm 10.5cm 总长度104.3cm 103.9cm 平均长度10.43cm 10.39cm 缩率 4.3% 3.9% 重量0.015g 0.015g 线密度14.38 14.43 线密度: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 5. 缩率:经纱 4.3%纬纱3.9% 6. 色纱排列: 色经种类 纱样 色纬种类 纱样 注:由于部分纱线纱样太短无法进行测试

色经排列蓝白蓝白根数40 2 100 2 色纬排列白蓝白蓝根数 2 20 2 76 7.上机图

试样二 1.经纬纱原料:涤纶 2.捻度:经向弱捻纬向弱捻 4.经纬密度:经密1140根/10cm 纬密440根/10cm 5.经纬纱线线密度 纱线长度经向纬向 5.2cm 5.1cm 5.2cm 5.1cm 5.3cm 5.1cm 5.4cm 5.1cm 5.2cm 5.4cm 5.2cm 5.1cm 5.2cm 5.1cm 5.4cm 5.2cm 5.3cm 5.0cm 5.2cm 5.1cm 总长度52.7cm 51.3cm 平均长度 5.27cm 5.13cm 缩率 2.7% 1.3% 重量0.005g 0.002g 线密度9.5 3.9 线密度: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 5. 缩率:经纱 4.3%纬纱3.9%

织物阻燃剂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织物阻燃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硼酸甘油酯及二乙醇基磷酰氯的合成方法,及两种中间体合成硼酸双甘基双二乙醇基磷酰氯的合成方法。 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筑更为密集,人口密度增大,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用量急剧增大,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上升趋势。火灾已成为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共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此外,根据数据统计,火灾中的伤亡事故,有80%左右是由于火灾前期材料热解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使人窒息无法逃生所造成的。因此,在提高材料阻燃性的同时,应尽量减少热裂解或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和烟量。研究清洁、高效、与材料相容性好的无卤阻燃剂成为阻燃材料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各类民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消费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各种室内装饰、舱内装饰织物和床上用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也不断增加。本世纪60年代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各类纺织品的阻燃标准,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阻燃标准、明确提出了阻燃制品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对纺织阻燃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在应用方面,从纺织品的种类和适用场所限制非阻燃织物。 四、阻燃机理 1覆盖层理论:阻燃剂在高温下能形成玻璃状或稳定泡沫覆盖层,具有隔热、隔氧、阻止可燃气体向外逸出,起到阻燃作用。 2不燃气体理论:阻燃剂受热分解出不燃气体,将纤维素分解出来的可燃气体浓度冲淡到燃烧下限以下。 3吸热理论: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反应,降低温度阻止燃烧蔓延。

此外,织物整理后能将热量迅速传出,致使纤维素达不到着火燃烧的温度。 4化学反应论(催化脱水论):阻燃剂在高温下,作为路易斯酸与纤维素发生反应,使纤维催化脱水炭化,减少可燃气体的产生。 五、阻燃整理方法 1浸轧焙烘法:阻燃整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工艺。工艺流程为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浸轧液一般由阻燃剂、催化剂、树脂、润湿剂和柔软剂组成,配制成水溶液或乳液进行整理。 2浸渍-烘燥法:又称吸尽法。是将织物在阻燃液中浸渍一定时间后,再干燥焙烘使阻燃液被纤维聚合体吸收。 3有机溶剂法:该法是使用非水溶性的阻燃剂,其优点是阻燃整理时的能耗低。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溶剂的毒性和燃烧性。 4涂布法:将阻燃剂混入树脂内,靠树脂的粘合作用使阻燃剂固着在织物上。根据机械设备的不同分为刮刀涂布法和浇铸涂布法。 我国纺织品阻燃的发展趋势 1.加强阻燃纤维的开发和研究 目前,以对织物进行后整理而获得具有阻燃性持久及赋予高性能、多功能等特点的阻燃纺织品及其加工工艺是阻燃纤维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是阻燃整理织物,包括纯棉、纯涤纶、纯毛、涤棉和各种混纺的耐久性阻燃织物和纯棉、粘胶、纯涤纶非耐久性洗涤阻燃织物,阻燃纤维织物的生产和使用量很少,年产量只有100吨左右。随着人民生活与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阻燃纺织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应投入力量和资金加大阻燃纤维的开发。 2.加强阻燃纺织品多功能化的研究 目前多数阻燃纤维或织物仅具有阻燃功能,不能满足某些部门的特殊要求,如阻燃拒水、阻燃拒油、阻燃抗静电,发展阻燃多功能产品势在必行。如在生产方法上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对阻燃纤维织物进行防水、拒油整理;采用阻燃纤维纱与导电纤维交织以生产抗静电的阻燃纤维;利用阻燃纤维与高性能纤维进行混纺交织生产耐高温织物;采用阻燃纤维与棉粘胶等纤维混纺以改善最终产品舒适性并降低成本等。

织物基本力学性质

第12章 织物基本力学性质 拉伸性能 撕裂性能 顶破性能 弯曲性能 耐疲劳性能 磨损性能 勾丝性能 第1节 织物的拉伸性质 1. 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 1.1 机织物 (1)条样法(Raveled-Strip Method) 将织物扯去边纱到规定的宽度,并全部夹入夹持器内的测试方法,按照规定条件进行测试。 (2) 抓样法(Grab Method):将一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仅一部分宽度被夹入夹钳内的试验方法 (3) 切割条样法(Cut-Strip Method):将剪切成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全部夹入夹钳内的实验方法。 (a) (b) 1.2 针织物 不宜采用上述矩形试样作拉伸试验。 原因:会出现显著的横向收缩,在夹头钳口处产生的剪切应力集中,使大多试样在钳口附近撕断,影响准确性。

试样形式:梯形或环形试样 优点:改善钳口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且伸长均匀性也比矩形试条好。 2. 织物的拉伸曲线 伸长(cm) 拉伸力(N ) (a) 纯纺织物 (b) 方向和混纺织物 织物拉伸曲线特征与组成织物的纤维和纱线拉伸曲线基本相似 混纺织物的拉伸曲线保持所用混纺纤维的特性曲线形态(接近比例大的纤维) 织物结构不同。拉伸曲线有差异 与织缩率有关。越大,在拉伸开始阶段伸长较大的现象越明显 3. 织物拉伸性能指标 (1)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断裂功、断裂比功 注意:断裂强度和断裂比功计算

(b) (c) 4. 织物的拉伸断裂机理 4.1 拉伸过程 (1)机织物 初始阶段,织物的伸长变形主要是由受拉系统纱线屈曲转向伸直引起的 后阶段,受拉系统纱线已基本伸直,伸长主要是纱线和纤维的伸长与变细 (2)针织物 线圈取向变形,在较小受力下呈较大地伸长 取向变形完成以后,纱线段和其中的纤维开始伸长 4.2 拉伸特点 (1)初始模量较低 (2)拉伸曲线有陡增现象 (3)织物破坏首先是纱线断裂,直至织物结构解体 (4)织物受拉过程中有束腰现象 问题:机织物纱线强度利用系数大于1? 机织物在拉伸过程中,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相互之间切向阻力增大,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降低纱线强伸性能不匀的作用 针织物和无纺布不存在。

纺织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纺织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纺织工程专业实验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继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学、纺织品检验学、纺织品设计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综合实验课,主要包括织物分析及织物性能测试两大部分。织物分析是对现有的织物样品的经纬纱原料、线密度、并和根数、捻度捻向、织物正反面判别、经纬色纱排列、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度、织物重量、织物厚度等诸多内容进行分析与判断,计算与推测,是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织物设计者走访市场、收集新品、累计设计素材的必备知识。织物性能测试是对现有的织物样品进行织物的回潮率、吸水性、厚度、拉伸断裂强力、伸长、撕破强度、顶破强力、摩擦色牢度、及甲醛含量的测试,以掌握织物各种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通过纺织工程专业实验的开设,使学生掌握织物分析及织物性能测试方法,学会各种测试相应的纺织设备的使用,通过整个纺织工程专业实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纤维原料、纱线、织物分析及性能测试等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为将来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生产以及纺织品检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织物的正反面判别 1、根据布边可知正反面,由于布边一般为平纹、重经等组织,且布的宽度不变,布的两布边对称。 2、根据两面的颜色度可知正反面,正面较鲜艳、色泽均、清晰美观。 3、正面紧密而细腻,而反面较粗糙。 4、判别结果 正面反面 2. 织物经纬向的判别 1、与布边平行的为经向,与布边垂直的为纬向 2、织物密度大的为经纱,密度小的为纬纱 3、筘痕方向为经向 3. 织物的幅宽 通过用直尺对织物的外幅、内幅、边幅的测定(每组在不同的地方测五次, 精确到0.1mm,结果取平均值,舍入到1mm),随机性的测量不同地方,直尺与布的纱线平行或者垂直。测量结果如下: 织物门幅的测定(/cm)

织物的勾丝性实验

织物的勾丝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勾丝仪的结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熟悉指标评定。参阅GB/T 11047。 二、实验仪器与工具、试样 YG518型织物勾丝仪,缝针或缝纫 机,剪刀、尺子。标准样照,丝针织物 若干。 三、实验方法、步骤 1.每份样品至少取550mm×全幅, 不要在匹端1m内取样,样品应平整、 图1 勾丝试样的排样图 无皱、无疵点。按图1的排样方法,剪Array取纵向试样和横向试样各2块。试样的长度为 330mm,宽度为200mm。 2.先在试样反面做有效长度(即试样套筒 周长)标记线,伸缩性大的织物为270mm,一 般织物为280mm。然后正面朝里对折,沿标记 线平直地缝成筒状。再翻转,使织物正面朝外。 如果试样套在转筒上过紧或过松,可适当调节 周长尺寸,使其松紧适度。 3.导杆的方位和链条长度是调节勾丝力大 图2 钉锤勾丝仪基本结构图

小的主要部件,必须严格校验。否则,不仅勾丝无法正常进行,勾丝效果也差异很大。按下述参数调整仪器(如图2所示)。 ①导杆高度到圆筒中心距离为100mm。 ②导杆偏离圆筒中心右方的距离为25mrn。 ③钉锤中心到导杆中心的链条垂直长度为45mrn。 ④转筒速度为(60±2)r/min。 ⑤试验转数为600r。 4.将筒状试样小心地套在转筒上,缝边向两侧展开、摊平。然后用橡胶环固定试样一端,展开折皱,使试样表面圆整,再用橡胶环固定试样另一端。将钉锤绕过导杆轻放在试样上。 5.启动仪器,钉锤应能自由地在滚筒的整个宽度上移动,否则需停机检查。 6.达到规定的转数后,仪器自停,移去钉锤,取下试样。国标要求:试样取下后至少要放置4h再评级,教学试验时只作说明。 7.将试样放入评级箱观察窗内,标准试样放在另一侧,对照标样评级。级别的判定规定如下: ①根据试样勾丝的密度(不论长短)评级,精确至0.5级。 ②如果试样勾丝中含中、长勾丝,则应按表1的规定,在原评级的基础上顺降等级。1块试样中,长勾丝累计顺降不超过1级。 表1 试样中、长勾丝顺降的级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