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新授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法的实践的感受

印梅芬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教学案的再认识、编写原则、基本环节、使用操作和自我想法等方面对“教学案”教学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在此大前提下,学生的学习不应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我在高新课教学中尝试着实行教学案教学,自感收获颇丰,下面我就“学案导学式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学案即导学方案,它是全组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经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此举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学案还是学生复习时不可多得的一份精典资料。

一、高一新授课教学案的栏目设置

1、【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基本掌握了高中化学知识;过程方法:了解一些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较多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刚入高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还需要培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需要纠正不良习惯。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哪些科学素质。

2、【自主梳理】

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梳理(准备知识),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知识的自主梳理。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可采用填充、图表的形式。

3、【课堂探究】

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内容包括:概念解析、问题讨论、实验演示、规律总结、学法指导等。可以采用图表、填空等形式。甚至可以以空白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了解、掌握知识,提高素养。

4、【随堂闯关】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少,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一般3-5题,5-10分钟。

5、【自我评价】

设置部分难度中等习题,便于学生复习巩固。(作业)

6、【提高训练】

设置1-2题,衔接高考,与高考题难度相当。目的是让学生见识一下高考要求。

二、对教学案的再认识

1.教学交流多元化的产物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的一种课时计划。从原来的“小黑板”“课堂练习本”“投影反馈”“多媒体交流”,到现在的“教学案一体化”,实际上是一种进步。因为“教学案一体化”则是全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实用。

2.教学载体经济实效的需要

各种音像资料、网上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学科教材等是“情境”的常见载体,而“教学案”则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现实的“情境”载体之一。一张学案纸包含了学、教、考的全部信息、且针对性强。

3.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的途径

“给人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通过对“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可进一步熟悉教材,理解规律,提高教学能力。

4.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一、课堂形式规范、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都很明确。第二、课堂容量大;第三、便于长期保存。从这几点意义上来讲,使用教学案一体化就明显优于粉笔加黑板的满堂灌的讲述。

三、教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可用于新授课),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估、作业,可用于习题课)等。

五、实行学案教学的意义

1.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2.实行学案教学,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

3.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六、几点感想

(1)累:设计教学案难、书写较多、化去时间很多。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特别是在教学案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特别是老师们既要写教学案,又要写教案、再要做课件、教学案的批改等,工作量实在大。但只要有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考成绩,我想是值得的。

(2)烦:找题、解题,审题,先讨论、再主备,再讨论,定稿,打印、找签字,油印。步骤烦琐,无用功也不少。

(3)高:课堂效率高一点。

(4)难:编一份教学案不难,编一份好的教学案很难。

总之,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学案导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王海华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学案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

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我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中体会到,上好思想政治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学案的编写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的“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分析,了解论述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和要求,提高归纳、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增强论述题论证过程的严密性、条理性。

(2)、关注社会热点,并在解题论证的过程中提高认同感,激发政治热情。

2、列出导读提纲

导读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提纲:

(1)、期中试卷论述题解答得失分析

(2)、自我反思总结论述题解答步骤

(3)、论述题解答评分细则

(4)、根据论述题解答要求分析某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加以修改完善,作好交流准备。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的“《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论述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六次会议决定》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并明确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系统论述这个问题。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中央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学案”的使用

1、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优作业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五、“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六、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的方面

1、设想完成政治高考题型解题方法指导的系列学案;

2、设想完成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纲辅导的学案;

3、设想完成时政热点专题讲座的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13

必修一导学案1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金属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3、通过归纳整理,了解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与其单质化学性质的联系 【学习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习难点】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习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认识金属元素 活动 主题 活动内容活动结果 自主整理 复习巩固1、阅读教材P46第一自然 段及图3-1,,归纳出自 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 态及地壳中金属元素 的含量 2、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画出Na、Mg、Al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4、分析原子结构特点与金属 的化学性质的联系。 5、阅读教材P46第二自然 段,归纳出金属共同的物 理性质 6、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 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铝与硫酸铜镁条燃烧 溶液反应 1、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地球上绝大多数金 属元素是以(填“单质”和“化合物”)的形 态存在的。因为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其次是, 第三位,第四位是。含量最高的非金属 元素是,金属元素是。 2、 3、Na Mg Al 4、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或“少”),易 (“得”或“失”)电子,所以金属单质的化学 性质一般较(“活泼”或“不活泼”) 5、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易导,易导有性。 6、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 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离子方程式) 还原剂氧化剂 (2) 还原剂氧化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高一化学学案1(必修1).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 1 课时安全实验制作人(湛才善) 一: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取药品: (1)固体块状 粉末 (2)液体少量 大量 定量 2 .加热(1)固体 (2)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思考题1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 .收集:(1)排空气法: (2)排液法: 思考题2 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作图) 4 .闻气味: 5 .点燃 气体加热 6 .尾气处理碱性 酸性 其他 7.干燥酸性 碱性 中性 8.混合固固 固液 液液 思考题 3 浓硫酸稀释浓硫酸与乙醇、乙酸、甲酸呢?

9 意外处理:1液体飞溅到实验台 2 强酸溅到身上 3强碱溅到身上 10 熟记安全标志 补充习题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B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 C .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 D .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 .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 D .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 .下图是用浓H 2 SO 4 和HCOOH (甲酸)制备CO 还原Fe 2 O 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制备CO 的方程式为HCOOH+(浓)H 2 SO4==CO ↑+H 2 O 。 ⑴ A 、B 、C 、E 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⑵加热还原Fe 2 O 3 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 检验;然后还要做 _____________ 试验,检验_________ 是否被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中所放物质为CuCl -NH 3溶液,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立即加水冷却全问题。 课后作业 1 熟记安全实验2预习1过滤实验 2 蒸发实验 3 蒸馏实验4萃取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经典:高一化学学案全册最新(人教版经典)

目录 尽力而为还不够 (2)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1.1.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3) §1.1.2蒸馏、萃取及离子的检验 (7) §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0) §1.2.2摩尔质量 (12) §1.2.3气体摩尔体积 (15) §1.2.4物质的量浓度 (20) §1.2.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3)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26)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31) §2.1.1物质的分类 (31)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35)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8) §2.2.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42) §2.2.3离子反应的应用 (44) §2.3.1氧化还原反应的建立 (47) §2.3.2氧化剂和还原剂 (51) §2.3.3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 (54)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5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60) §3.1.1金属的化学性质 (60) §3.1.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62)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5) §3.2.1钠的化合物 (67) §3.2.2铝的重要化合物 (70) §3.2.3 铁的重要化合物 (73) §3.3.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7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79)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84) §4.1.1二氧化硅和硅酸 (85) §4.1.2硅酸盐和硅 (87) §4.2.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89) §4.3.1硫及其氧化物 (93) §4.3.2氮及其氧化物 (97) §4.4.1 氨 (98) §4.4.2硫酸和硝酸 (10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106)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统一教学案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1)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学习难点]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课前预习区】 1.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铜与氧气反应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碳酸钙高温加热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NaCl溶液与AgNO 3 溶液反应 【课堂互动区】 [交流研讨]: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分析,上述这些反应有何特征?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化学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如:反应H 2+CuO高温Cu+H 2 O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发生氧化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发生还原反应 [小结1] ①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看,氧化还原反应是。 ②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③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④氧化、还原反应是对立的、相互依存于同一反应中。

⑤新的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及依据: 【当堂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CaCO 高温CaO+CO 2↑ C.Na 2O+H 2O=2NaOH D.Mg+2HCl=MgCl 2+H 2↑ 2.金属钠的性质我们已经熟悉,将其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以下变化:第一步,变成Na 2O ,第二步转化为NaOH ,第三步逐渐生成Na 2CO 3·10H 2O ,第四步脱水变成碳酸钠粉末,上述四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第一步 B. 第二步 C. 第三步 D.第四步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交流研讨】: 1、实验室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反应原理(类型)得到氯化钠呢? 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本质区别。 3、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本质区别。 2Na+Cl 2=2NaCl Na :化合价 , (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 Cl :化合价 , (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 【实验演示】: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电流检验 【思考讨论】 1、写出Zn 与Cu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它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讨论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会偏转?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讨论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有何关系?两者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什么?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与化合价升降有什么关系? 【小结2】 CuSO Cu 失去 e - ,化合价 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 e - ,化合价 发生还原反应

2020高一化学 1.1走进化学科学学案 鲁科版必修1

1.1 走进化学科学学案(鲁科版必修1) 学习目标定位:1.能说出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知道化学的两个基本特征。2.能记住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知道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活动探究 【情境引入】古代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的不乏其人,点石成金终成泡影。古代中外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最终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方法来改变常见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等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想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科学。 探究一怎样理解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1.观察欣赏下列几幅图片,思考有关问题 (1)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又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物质是在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常伴有发光、放热等。 (2)化学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什么? 提示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①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和原子等; ②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③化学是自然科学。 2.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利用化学方法,人们从矿物、岩石以及动植物体中发现了很多有用的物质,并设法把它们提取出来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而且通过对有关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认识,根据需要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现在,化学家们已发现和创造了几千万种物质,如利用合成氨技术制造出增产粮食需要的氮肥;成功研制出大量帮助人们战胜疾病的新药物;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造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1)从以上一段文字你能概括出化学的特征吗? 提示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提示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还是一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实用的科学。 (3)举例说明哪些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 提示①人们从矿物、岩石及动植物体中发现了许多物质并设法把它们提取出来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

高中化学导学案

导学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导学案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授课日期: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关系难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而原子或分子都很小,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 1、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含有的集合体。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 (2)单位:简称,符号为。强调指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_______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__________个微粒。 (2)适用范围:摩尔可以计量所有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注意: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使用__________表示。如:2mol H ,1mol H2 ,1.5mol NaOH ,1molOH-和1mole-等。 (4)定量关系:物质中所含某微粒的n=该物质的n×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微粒的数目。 例:1mol Na2SO4中含有______mol Na+、______mol SO42- 1mol NH3中含有______mol N、______mol H、______mol e- 1mol S2-中含有______mol e-、1mol NH4+中含有______mol e-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摩尔基准的规定:以______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中化学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 物质的分类胶体 [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同素异形体。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4.会制备Fe(OH)3 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同素异形体 (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 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 (1)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 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 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 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3.悬浊液中的微粒直径均大于10-7 m 吗? 提示:否,悬浊液中含水分子,其直径小于10-9 m 。 4.向Fe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得到Fe(OH)3胶体吗? 提示:否,得到Fe(OH)3悬浊液。

化学必修非常学案导学案

新课标化学必修 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与蒸发 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 2.了解安全措施 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 (2)实验后的废液用收集,实验后集中处理。 5.记住报警电话 急救,火警(填电话号码)。 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2)在H2还原CuO的实验中为什么先通一会H2再点燃酒精灯?据此思考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注意什么? 1.过滤 (1)作用:分离和液体。 (2)请写出实验的主要仪器及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滤纸。 2.蒸发 (1)作用:将中分离出来。 (2)请写出实验的主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3.粗盐中混有泥沙的除去

作用? (2)蒸发时,待溶液蒸干再停止加热,对吗?为什么? 【问题导思】 ①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为何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满气体后为什么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例1:(2012·山东高考模拟组合题)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来回均匀加热,后固定局部加热 C.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例:化学实验室中必须注意安全,要掌握一定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水扑灭火焰 B.酸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稀释浓硫酸时,先向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地注入浓硫酸 D.浓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E.实验中不小心划破手,先用医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用创可贴包扎F.汞有剧毒,易挥发,在实验室、家庭或医务室里不小心打碎温度计而造成汞洒落,应立即收集,并用硫粉处理,开门窗通风 【问题导思】 ①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是什么意思?

高中化学学案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学案全套 必修1 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的方程式并将物质进行分类:Ca→CaO→Ca(OH)2→CaCO3→Ca(HCO3)2 C→CO2→H2CO3→CaCO3 2、用树状分类法与交叉分类法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依据是: (2)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都是棕色的区别的方法是: (3)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流口形成的三角洲等都与胶体的性质相关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础类型的关系: (1)2H2O2 == 2H2O + O2↑ (2)CaCO3 == CaO + CO2↑ (3) 2Na + Cl2 ==2 NaCl (4) CaO + H2O == Ca(OH)2 (5) 2CuO + C == 2Cu + CO2↑ (6)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如何判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2)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反应 (3)铁与硫酸铜反应 3、盐酸与锌反应,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时,盐酸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4、分别写出水作氧化剂、还原剂、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5、常作氧化剂的物质有:O2、Cl2、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常用的还原剂:Al、Zn、Fe、C、H2、CO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案

2020.1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一、原子核核素 1、卢瑟福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模型:原子由和组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运动。 2、原子的构成 3、构成原子、原子核的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和中子之间依靠一种特殊的力——核力结合在一起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3)质量数:。 (4)原子的表示方式:常用 A Z X 表示,A表示Z表示 (5)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数=数; ②质量数=数+数;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数-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数+数。

(6)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针对训练】完成下表 微粒符号Na+M n+M m- 质子数11 16 x 核电荷数y 电子数18 4、核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数不同,数相同,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A.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 1 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丰度)算出的平均值。如: 原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氕 H 11H 氘D(重氢)21H 氚 T(超重氢)31H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 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

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自学目标】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知识建构】 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阅读思考:门捷列夫生平:他是。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 ①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②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钠原子的原子组成示意图 ④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关系怎样? 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归纳:它们之间有关系: 1、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典型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Ⅱ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思考交流】 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自己或通过科代表告诉老师) 【随堂练习】 ( )1.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胶体及分散系 一、问题导引 1.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使用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3.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是什么情形? 二、学习过程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几个概念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试举例: 3、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 溶液(其中的溶质粒子通常) 分散系胶体(其中的胶体粒子通常 _____________ ) 浊液(其中的粒子通常 ______________ )

思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体的性质有等,这是鉴别________和________的常用方法。 思考:胶体为什么比较稳定? 如何使胶体聚沉? 5、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哪些胶体,哪些运用到胶体的性质?试举例说明。 三:典题训练 2. Fe(OH)3胶体的制备: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 后者: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液体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效应 四:精讲点拨 1.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3.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五:归纳小结与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一 《导学案》(全套)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 火种的获取和保存、□01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和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3.现代化学的发展成就

(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发现□06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07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08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DNA结构的测定,使生命科学进入了研究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新阶段。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科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 化学的特征就是□03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02合理开发、□03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04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能帮助研究人员在□05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交流研讨]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的贡献? 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一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 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