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腺炎营养治疗国际共识指南-guo-2012.6

胰腺炎营养治疗国际共识指南-guo-2012.6

胰腺炎营养治疗国际共识指南-guo-2012.6
胰腺炎营养治疗国际共识指南-guo-2012.6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Therapy

in Pancreatitis

胰腺炎营养治疗国际共识指南

Apr 24, 2012 Version of Record

Mar 28, 2012 OnlineFirst Version of Record ?Platinum (A): guideline statement meeting the criteriafor high grade of evidence with uniform consensusacross multiple societal reports

白金(A):指南建议符合如下标准,具有高水平证据支持并且多个协会指南意见相一致

?Gold (B): guideline statement that meets criteria forlow/intermediate grade of evidence or where there islack of consensus across societal reports (at least 1societal report is in disagreement)

黄金(B):指南建议符合如下标准,中低水平证据支持,或者协会指南之间缺乏共识(至少一个协会指南建议不一致)

?Silver (C): guideline statement meeting the criteriafor high grade of evidence, published only in asingle societal report (consensus not applicable inthis case)

白银(C):指南建议符合如下标准,仅有一个协会发布的具有高水平证据支持的建议(共识不适用于此等情况)

Indication for Nutrition Therapy

营养治疗指征

1. Pancreatitis patients are at nutrition risk and should be screened. (Grade B: Gold)

1. 胰腺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应当进行营养筛查。(Grade B: Gold)

2. For mild to moderate disease, analgesics, intravenous (IV) fluids, and nil per os (NPO) with a gradual advancement to diet (usually within 3–4 days) are recommended. (Grade C: Silver)

2. 对于轻中度患者,推荐镇痛剂、静脉补液、从开始禁食(NPO)逐渐过渡到日常饮食(一般3-4天)。(Grade C: Silver)

The need for nutrition therapy (NT) by the enteral or parenteral rout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xtent of disease and nutrition status of the patient.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营养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NT)。

3. NT is not generally needed for mild to moderate disease unless complications ensue. (Grade A: Platinum)

3. 轻中度胰腺炎一般无需NT,除非并发症出现。(Grade A: Platinum)

4. N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patient regardless of disease severity if

the anticipated duration of being NPO is >5–7 days. (Grade B: Gold)

4. 预期禁食时间超过5-7天应当考虑NT,无需考虑疾病严重程度。(Grade A: Platinum)

5. NT is needed in mild to moderate disease when the patient has been NPO for 5–7 days. (Grade B: Gold)

5. 已经禁食5-7天的轻中度胰腺炎患者应当开始NT。(Grade B: Gold)

6. Early NT is indicated for severe pancreatitis. (Grade A: Platinum)

6. 重症胰腺炎是早期NT的指征。(Grade A: Platinum)

7. NT is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ho develop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 (Grade B: Gold)

7. NT有益于出现外科并发症的胰腺炎患者的治疗。(Grade B: Gold)

Use of Enteral Nutrition

适用于肠内营养

8. Enteral nutrition (EN) is generally preferred over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or at least EN should, if feasible, be initiated first. (Grade A: Platinum)

8. EN通常优于PN,或者说,只要可能就要先从EN开始。(Grade A: Platinum)

9. EN may be used in the presence of pancreatic complications such as fistulas, ascites, and pseudocysts. (Grade C: Silver)

9. 当出现诸如肠瘘、腹水、假性囊肿等胰腺并发症应当开始EN。

(Grade C: Silver)

10. Continuous EN infusion is preferred over cyclic or bolus administration. (Grade B: Gold)

10. EN持续输注优于间断输注或推注。(Grade B: Gold)

11. Nasogastric tubes may be used for administration of EN. Postpyloric placement is not necessarily required. (Grade B: Gold)

11. 实施EN可以使用鼻胃管。并非必须幽门下置管。(Grade B: Gold)

12. For EN, consider a small peptide-based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 (MCT) oil formula to improve tolerance. (Grade B: Gold)

12. 对于EN,考虑中长链脂肪乳的短肽制剂改善EN耐受性。(Grade B: Gold)

Use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适用于肠外营养

https://www.doczj.com/doc/2c968178.html,e PN if NT is indicated, when EN is contraindicated or not well tolerated. (Grade A: Platinum)

13. 具有NT指征当EN禁忌或不能耐受时使用PN。(Grade A: Platinum)

14.IV fat emulsions are generally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as long as baseline triglycerides are below 400 mg/dL(4.4 mmol/L) and there is no previous history of hyperlipidemia. (Grade B: Gold)

14. 只要基础甘油三酯低于400 mg/dL (4.4 mmol/L)并且之前没有高

脂血症病史,通常静注脂肪乳是安全的并且能够耐受。(Grade B: Gold) 15.Glucoseisthepreferredcarbohydratesourcewith metabolic control of glucose as close to normal as possible. (Grade C: Silver)

15. 葡萄糖是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血糖控制尽可能接近正常。(Grade C: Silver)

16.Consider use of glutamine (0.30 g/kg Ala-Gln dipeptide). (Grade C: Silver)

16. 考虑应用谷氨酰胺(0.30 g/kg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Grade C: Silver)

17.NospecificcomplicationsofPNareuniqueto patientswithpancreatitis.Ingeneral,avoidover-feeding. (Grade C: Silver) 17. 没有胰腺炎患者特定的PN并发症。通常应当避免过度喂养。(Grade C: Silver)

Both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肠内肠外营养都适用

18. Meet macronutrient requirements with NT. (Grade B: Gold)

a.Calories: 25–35 kcal/kg/d

b.Protein: 1.2–1.5 g/kg/d

18. 达到NT最大需要量(Grade B: Gold)

a.热卡: 25–35 kcal/kg/d

b.蛋白: 1.2–1.5 g/kg/d

A.S.P.E.N./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2;26(1):Suppl (Jan-Feb) ESPEN/ClinNutr. 2002;21(2):173-183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Gut.2005;54(suppl 3):iii1-iii9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2379-2400

Japan (JSEAM)/HepatobiliaryPancreat Surg. 2006;13:42-47 ESPEN—enteral nutrition:pancreas/ClinNutr. 2006;25:275-284

AGA/Gastroenterology. 2007;132:2022-2044

A.S.P.E.N. and SCCM/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9;33(3):277-316 Chinese Societies/Chin J Dig Dis.2005;6(1):47-51

Bangkok 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2002/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suppl):S15-S39

AGA,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A.S.P.E.N.,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hinese Societies,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Pancreatitis Disease Group; ESPEN,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JSEAM, Japanese Society of Emergency Abdominal Medicine; SCCM, Society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百普素

通用名称: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英文名称:Short Peptide Enteral Nutrition Powder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份为:麦芽糊精、水解乳清蛋白、植物油、中链甘油三酯(MCT)、乳化剂、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至黄色粉末,略带芳香气味,易溶于水,形成乳状液体,味略苦涩。

【不良反应】

本品对人体无严重不良反应。

【禁忌】

1. 肠道功能衰竭;

2. 完全性肠道梗阻;

3. 严重腹腔内感染。

【规格】

125克(500kcal)

【用法用量】

在容器中先注入50毫升温开水,加入本品1袋,充分混合。待粉剂完全溶解后,再加温开水至500毫升,轻轻搅拌混匀即可。

口服或管饲喂养。管饲喂养时,先置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正常滴速为每小时100-125毫升(开始时滴速宜慢),剂量根据病人需要,由医生处方而定。

一般病人,每天给予2000kcal(4袋)即可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

高代谢病人(烧伤、多发性创伤),每天可用到4000kcal(8袋)以适应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病人,初始剂量最好从每天1000kcal(4袋)开始,在2-3天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 【编者按】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而该疾病的病死率仍较高;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以进一步规范该疾病的临床诊治。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拟定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下称《指南》),并分别于2002年12月20日及2003年3月16日在上海和广州召开的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及部分常委会议上就此对指南》作了认真的讨论,于2003年12月13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胰腺疾病学术大会上通过。现予以公开发表,并希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AP专题研讨会制定的AP分级和分类系统(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AP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AP术语和定义,旨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使用术语 1.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2.轻症AP(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或APACHE-Ⅱ评分<8,或CT分级为A、B、c级。 3.重症AP(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 Ⅱ评分≥8;CT分级为D、E级。 4.建议:(1)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暴发性胰腺炎(fullnillate pancreafitis),或早期重症AP。其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176.8μmol/L、呼吸衰竭[PaO2≤60 mm Hg(1kPa =7.5mmHg)]、休克(收缩压≤80mmHg,持续15min)、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70%(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败血症(T>38.5℃、 WBC>16.0)<109/ L、剩余碱≤4mmol/L,持续48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T>38.5℃、WBC>12.0)<109/L、剩余碱≤2.5mmol/L,持续48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3)临床上AP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AP(胆源性、重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P(胆源性、轻型)。(4)AP临床分级诊断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APACHE-Ⅱ积分和CT 分级。 (二)其他术语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的选择_于健春

炎的治疗或有利于处理胆源性胰腺炎。 2.5 非手术治疗措施不可忽视。I C U加强监护治疗更应强调。使胰腺“休息”(禁食、胃肠减压等),维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营养支持;其他相关药物的应用,如:抗胆碱药物(654-2,阿托品等),H2受体拮抗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生长抑素(思他宁、善宁等)以及抑肽酶等。 3 关于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S A P并发症有多种,发生在手术后者可概括为三类:①开腹手术后一般性并发症,诸如切口感染、裂开、切口疝,肺部感染、肺不张,胃肠道功能障碍,胃出口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或脓肿,应激性溃疡出血,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②S A P手术后特殊性并发症,诸如肠瘘、胰瘘、胆瘘、胰创面出血、胆道出血、乳糜性腹水等;③S A P疾病相关的并发症,诸如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糖尿病、脂痢或消化不良)、毒血症、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A R D S、肾衰竭、循环衰竭、胃肠道功能衰竭等)。胰源性脑病,胸腔腹腔、心包积液等。围手术期应大力加强防治措施,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现仅介绍胰外瘘、假囊肿、大出血和结肠瘘的处理原则。①胰外瘘,诊断多无困难,主要依据是:腹腔引流液量不断增加,含高淀粉酶,且为透明、清亮非胆汁性液体,对周围皮肤腐蚀明显,经瘘道造影或E R C P 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了解与主胰管的关系等。通常采用非手术处理(包括医用生物胶封堵等),约80%可愈合,只有在非手术治疗3~6个月后不愈或排出量多(>200m l/d),或o d d i括约肌狭窄或主胰管狭窄等需手术治疗。②假囊肿,依据临床征象和B 超、C T、E R C P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对其处理可试用非手术治疗,如囊肿继续增大或与主胰管相通,或其破裂、出血、感染等,或呈现胃肠道压迫症状以及大于6c m,病程已逾4~6周,囊壁厚>3m m,可行手术(囊肿胃吻合或R o u r-e n-y型囊肿空肠吻合术),只在少数且不与主胰管相通者可选用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术。③出血:来源于腹壁切口、腹腔、消化道、腹膜后等部位。可试用非手术治疗,尤其是出血量不大者。大出血系指补血>400~800m l/6h或引流血性液>200m l/h或>500m l/d,且循环不稳定或腹膜后血肿短时间扩大等,应采用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④结肠瘘。S A P手术后胃肠道瘘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小肠,但以结肠瘘为常见。尤其是反复清除坏死组织更易发生。在治疗上以手术为主,不宜急于一期切除吻合。通常行分期手术处理,将瘘口外置,待病情稳定、营养状况改善、胰腺炎以及胰周炎性水肿消失后可行瘘口关闭术。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的选择 于 健 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北京100730) 胰腺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不同类型,其营养支持方式也不同。尽管人们增加了对代谢、临床营养和介入治疗的认识,但对最佳治疗的方案仍存在不少争论。 大约有75%急性胰腺炎病情轻微,病死率<1%。经过症状、化验检测、R a n s o n标准及C T扫描可早期鉴别诊断,大多数病人经过标准的支持治疗措施,3~7天后既可恢复正常饮食,又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治疗是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因为约30%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在发病开始时即出现营养不良,随着急性坏死型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病程迁延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多年以前的教科书提出口服或肠内营养有害于急性胰腺炎,认为喂养可刺激胰腺外分泌、继而诱发自身消化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无论完全肠外营养(t o t a l p a r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T P N)或是完全肠内营养(t o t a l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T E N),均可安全应用于重症胰腺炎病人,并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随机、对照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T E N在迅速恢复炎症标志物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减少并发症以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均优于T P N。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邀请了一组胃肠病学家、胰腺病学家、加强治疗专家以及营养学家,对早期肠内营养是否能改变无并发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如何实施标准化的途径和方案、筹备指南以及急性胰腺炎的营养策略等问题进行研讨,一致目标在于共同分享现有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知识,发展公共术语,以获得临床试验的统一标准。 1 急性胰腺炎有关营养的生理学 胰腺合成和分泌酶和激素,是消化营养素、维持糖类动态平衡以及调节肠腔内肠道转运所必需的。由于营养不良会加重病程,为更好地理解胰腺炎时的营养支持,了解不同营养方式的裨益,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基本认识是必要的。 控制胰腺外分泌包括激素和神经两方面。胰腺外分泌发生于四个时相:基础相、头相、胃相和肠相。基础的胰腺分泌以低分泌率发生于禁食状态;头相是因食物的视觉和味觉诱发,由迷走神经通过胆碱能介导刺激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胃相的胰腺分泌是当食物使胃窦膨胀、诱发促胃液素(又称胃泌素)和胃酸释放开始的;胃相后,即当酸性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刺激促胰液素(又称胰泌素)和缩胆囊素(又称胆囊收缩素)(c h o l e s y s t o k i n i n,C C K)时,开始肠相。C C K主要刺激胰酶分泌。C C K最大的释放是对氨基酸、整蛋 26(总346)《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第34卷第6期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 总体死亡率为5%?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分类系统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用术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咼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 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 3,或APACHE- n评分< 8,或CT 分级为A、B、C。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 > 3; APACHE- n评分 > 8; CT分级为D、E。建议:(1)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ar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SAP)。其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肾功能衰竭(血清Cr > 2.0 mg/dL)、呼吸衰竭(PaO2 < 60 mmHg)、休克(收缩压w 80 mmHg ,持续15 min)、凝血功能障碍(PT < 70%、和/或APTT>45 秒)、败血症(T>38.5 C、WBC > 16.0 X 109/L、BE w 4 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T >38.5 C、WBC > 12.0 X 109/L、BE w 2.5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3)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4)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诊断: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s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APACHE- n积分和CT分级。 (二)其它术语 急性液体积聚(acute fluid collection)发生于病程早期,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 聚,并缺乏完整包膜。 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增强CT检查提示无生命力的胰腺组织或胰周脂肪组织。假性囊肿(pseudocyst)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以后。 腺脓肿(pancreatic abscess)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外周为纤维囊壁。 二、急性胰腺炎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且存在地区差异。在确诊急性胰腺炎基础上,应尽可能明确其病因, 并努力去除病因,以防复发。 (一)常见病因 胆石症(包括胆道微结石)、酒精、高脂血症。 (二)其他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治疗概要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治疗 多年来在很多教科书中都将急性胰腺炎作为肠内营养或口服营养的绝对禁忌症,认为进食可能会刺激胰腺外分泌,继之发生自身消化而加重病情,因此反对给予肠内营养。而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建立合理的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取得良好预后,能够有效防止病程长、并发症多的坏死性胰腺炎发生营养不良。当然,由于各自经验和所处理的病人不同,在此方面尚存很多争议。 胰腺分泌的正常生理特点及对营养素消化的影响 正常人的胰腺每日分泌1~2L碱性的液体,其中含有10余种消化酶、水分、碳酸氢盐和一些非酶类蛋白。碱性的胰液能中和胃酸,为保证胰酶的活性提供合适的PH值。这些胰酶的正常分泌量很大,包括蛋白水解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弹力蛋白酶等),脂肪水解酶(如脂肪酶、磷脂酶A2)和淀粉酶等。在小肠内主要水解三大营养物质,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将脂肪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磷脂酶A2将卵磷脂转换成溶血卵磷脂,而淀粉酶则将淀粉转变成双糖和麦芽糖。同时胰腺的分泌也处于复杂的神经、激素调控之下。胰腺的分泌被人为地分成头期、胃期、肠期。由食物的色香味刺激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食物进入胃后,胃期即开始,扩张的胃粘膜与营

养素相接触,刺激含较多胰酶的胰液分泌。当食团进入十二指肠后肠期开始,此期对于维持胃扩张刺激消失后的胰液持续分泌很重要。除了外分泌功能外,正常胰腺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这些激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产生极大的影响。 ★食物的理化性质对胰腺外分泌的影响 (1)混合的固-液体食物所引起的胰腺分泌要比相近热量的均质食物或液体食物引起的分泌要长,主要受限于胃肠道排空的速度。 (2)混合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不同比例也影响胰腺的分泌时间。 ★餐后胰腺分泌最大量的部位位于十二指肠的屈氏韧带处,其中神经通路的激活(主要是迷走-胆反射)以及调节性多肽(主要是胆囊收缩素)的释放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囊收缩素数既作为胆碱能神经轴的调节者,又作为一种激素调控者胰液的分泌。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营养素消化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由阻塞胰管的胆石引起,也可由胰腺的外伤及急性酒精负荷所致。

最新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 ~ 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为5% ~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分类系统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用术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或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 l 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 l 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 l Ranson评分 < 3, l 或APACHE-Ⅱ评分 < 8, l 或CT分级为A、B、C。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 l 局部并发症 (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 l 器官衰竭;Ranson评分≥ 3; l APACHE-Ⅱ评分≥ 8; l CT分级为D、E。 建议: (1) 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 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ar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SAP)。其定义为:SAP 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 肾功能衰竭(血清Cr > 2.0 mg/dL)、 呼吸衰竭(PaO2 ≤60 mmHg)、 休克(收缩压≤80 mmHg,持续15 min)、 凝血功能障碍 (PT < 70%、和/或APTT>45秒)、 败血症(T>38.5℃、WBC > 16.0×109/L、BE ≤ 4 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T >38.5℃、WBC > 12.0×109/L、BE ≤2.5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 (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 (3)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

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21T13:27:15.1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作者:牛延军王玮璟曾高云李琰 [导读] 研究并分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时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巴州 8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时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生长抑素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体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体质量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16-02 急性胰腺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发的胰腺内胰酶被激活,并导致胰腺组织出现水肿、自身消化甚至坏死等炎症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了腹痛、发热、呕吐、血胰酶增高等[1]。若患者病变程度较轻,那么主要表现为胰腺水肿,且预后良好;但若患者病变程度较重,则可能出现胰腺出血或坏死,并继发腹膜炎、感染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在本次研究中,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了生长抑素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在36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5.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在35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5.7)岁。92例患者中,38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合并急性肾衰竭,16例休克,9例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标准: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8分;患者均存在持续性的器官衰竭症状;患者出现了胰腺脓肿、胰腺坏死等局部并发症。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患者禁食,给予早期液体复苏,并行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患者体内酸碱、水以及电解质的平衡。观察组接受生长抑素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每日146kJ/kg计算出非蛋白质热量,并保证糖脂的比例为2:1,蛋白质则以每日1.5g/kg进行补充。计算出患者每日需要的热量,将中长链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经中心静脉注入其体内,每日1次,直到患者能够经口进食后方才停止。常规供给微量元素,并进行生长抑素干预,缓慢推注施他宁(生产厂家: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H41013857),剂量为250μg,之后以每小时250μg进行持续静脉滴注。 1.3 评价指标 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体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过程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体质量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表2。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中出现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大量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胰腺组织会逐渐水肿并坏死,从而变为了炎症刺激物或抗原,并能够产生肿瘤坏死因子,促使其加快释放,引发一系列的放大效应和级联反应[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了生长抑素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相较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体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优。有研究发现,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胰腺的外分泌,使其能够处于休息状态,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4]。值得注意的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一旦发病将会加快蛋白质的周转率,因此患者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对肺部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影响。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在不刺激胰腺分泌的前提下提供合作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缩短患者病程。但是,一旦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施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导管感染等风险,甚至引发胰腺坏死组织出现继发性感染。而生长抑素的使用则能够对胰酶分泌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降低胰管压力,增强肝部网状内皮系统的毒素清除能力,降低毒素对肝细胞、胰腺细胞以及胃黏膜的损

2019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

2019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AP的总体病死率约为5%,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为规范AP的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13年颁布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1],经过6年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AP的诊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AP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SAP的救治经验不断积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救治模式逐步得到认可。因此,有必要在原指南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从而指导我国AP的临床诊治,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指南采用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高、中、低),同时采用推荐等级(强、中、弱)表示指南制定专家的建议。指南框架采用标准的疾病阐述流程(分类、病因、诊断、治疗),指南的推荐意见采用陈述条目方式表达,并由消化内科、胰腺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放射诊断科和中医科等领域专家投票达成共识,共包含30条陈述。 一、AP的分类 推荐意见1:AP临床上分为3类: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SAP。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沈阳)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沈阳)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AP 的总体病死率约为5%,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为规范AP的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13年颁布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经过6年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AP的诊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AP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SAP的救治经验不断积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逐步得到认可。因此,有必要在原《指南》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从而指导我国AP的临床诊治,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指南采用“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GRADE)”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高、中、低),同时采用推荐等级(强、中、弱)来表示指南制定专家的建议。指南框架采用标准的疾病阐述流程(分类、病因、诊断、治疗),指南的推荐意见采用陈述条目方式表达,并由消化内科、胰腺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放射诊断科及中医科等领域专家投票达成共识,共包含30条陈述。 根据国际AP专题研讨会2012年修订的AP分级和分类系统(美国亚特兰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范AP的分类。AP按照临床表现和预后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不需反复的胰腺影像学检查,病死率极低。 2.中度重症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伴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 h内可以恢复),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对于有重症倾向的AP 患者,要定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持续评估。 3.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必须伴有持续(>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极高。 危重急性胰腺炎(critical acute pancreatitis,CAP)是由SAP的定义衍生而来,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或全身感染,病死率极高,因此值得临床关注。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类(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DBC)方法与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revision of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标准同年提出,后续相关研究也提示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可能是决定AP预后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AP应采用三分类还是四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最新的证据表明仅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病死率直接相关的危险因素,但该研究的CAP例数过少,因此四分类原则在AP严重程度判断上尚

-胰腺炎治疗常用药药品

胰腺炎治疗常用药药品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消化系统用药。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消化性溃疡及应急性溃疡、急性胰腺炎、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胃肠胰内分泌肿瘤、肢端肥大症。 [生产厂商]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规格: 1ml:0.1毫克 2家药店有售清胰利胆颗粒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舒肝利胆,解毒通便,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症。 [生产厂商] 抚松县中药有限责任公司

剂型:颗粒剂 规格: 每袋重4g 1家药店有售清胰利胆颗粒 行气解郁,活血上痛。舒肝利胆,解毒通便。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症。 [生产厂商] 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 剂型:颗粒剂 规格: 每袋装10g 5家药店有售天普洛安(注射用乌司他丁) 用于:①急性胰腺炎;②慢性复发性胰腺炎;③急性循环衰

竭的抢救辅助用药 [生产厂商]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 5万单位 5家药店有售泰胃美(西咪替丁片) 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样纤维变、返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等。 [生产厂商]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0.2g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

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 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生产厂商] 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 剂型:片剂 规格: 4毫克 1家药店有售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SP))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一胰腺

重症急性胰腺炎(完整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饮酒量和高脂饮食的增加.胰腺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快、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也是我国外科临床工作的难点和实验研究的热点。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个病情凶险的疾病.你能准确判断下面的描述吗? A.SAP是胰腺炎发展的一个阶段.可根据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对该病作出准确诊断 B.SAP属于消化内科疾病 C.防治SAP并发的多器官衰竭非常重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严重疾病.常并发脏器功能衰竭。虽然SAP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近年来文献报道SAP的死亡率仍达10%~30%。本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作简单介绍。 一、SAP的诊断 一般说,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困难不大。然而,如何及早地识别重型胰腺炎,至今仍缺乏较敏感的指标。大多情况下SAP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判断指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1、临床判断标准 (1) Ranson评分: Ranson标准 当评分在3分以上时.即为SAP。同时发现Ranson评分与病死率有明显关系.3分以下的病死率为 0.9%.3-4分为16%.5-6分为40%.6分以上为100%。正确率为69%。 Ranson预后指征和并发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Imrie评分: 是在Ranson评分基础上作的改良.3项或以上为重症。 Imrie临床标准

(3)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评分系统: APACHE评分由Knaus于1981年提出.采用进入ICU24小时内最差值进行评分.并加上慢性健康评分.共34个参数.较为繁琐;1985年作者对其进行修改.采用12项急性生理指数.结合年龄因素.慢性健康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共15项.称为APACHEⅡ评分。其优点为评分系统较为全面.既不受入院后时间的限制.又可反复评估病情严重度.起到了动态观察、监测疾病过程的目的。 2、CT扫描及增强CT 由于CT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应用.为非创伤性检查.可反复、动态观察.因而临床价值高。如Perez对1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经过与CT所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胰腺大小、轮廓、腺体密度及胰周异常情况将CT变化分为6级.A:正常;B:局限或弥漫的胰腺增大.包括轮廓不规则.非出血性腺体增强及腺体内少量液体积聚;C:内在胰腺异常现象模糊及发现炎性改变的条纹样密度;D:单个胰外液体积聚;E:两个或更多的胰外液体积聚;F:胰腺及其邻近部位气体积聚或胰外液体大量累及腹膜后间隙。 急性胰腺炎重度判断标准及预后因素 二、SAP的治疗及进展 SAP总的治疗原则是设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全身支持.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应积极、有效、综合的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主要用于处理一些并发症。 (一)基础治疗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为5% ~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分类系统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用术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 3,或APACHE-Ⅱ评分< 8,或CT分级为A、B、C。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建议:(1)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ar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SAP)。其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肾功能衰竭(血清Cr > 2.0 mg/dL)、呼吸衰竭(PaO2 ≤60 mmHg)、休克(收缩压≤80 mmHg,持续15 min)、凝血功能障碍(PT < 70%、和/或APTT>45秒)、败血症(T>38.5℃、WBC > 16.0×109/L、BE ≤ 4 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T >38.5℃、WBC > 12.0×109/L、BE ≤2.5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3)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4)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诊断: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s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 APACHE-Ⅱ积分和CT分级。 (二)其它术语 急性液体积聚(acute fluid collection)发生于病程早期,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聚,并缺乏完整包膜。 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 增强CT检查提示无生命力的胰腺组织或胰周脂肪组织。 假性囊肿(pseudocyst) 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以后。 腺脓肿(pancreatic abscess) 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外周为纤维囊壁。 二、急性胰腺炎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且存在地区差异。在确诊急性胰腺炎基础上,应尽可能明确其病因,并努力去除病因,以防复发。 (一)常见病因 胆石症(包括胆道微结石)、酒精、高脂血症。 (二)其他病因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应根据病变的轻重加以选择,原则上轻型可用非手术疗法,以内科处理为主,对重型的胆源性胰腺炎及其继发病变,如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等需积极支持和手术处理,以挽救生命。 (一)非手术治疗1.解痉止痛(1)杜冷丁、阿托品肌注。在腹痛剧烈时予以应用。不宜单独使用吗啡止痛,因其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合用阿托品可对抗其所引起的痉挛,效果好。(2)针刺治疗:体针取阳陵泉、足三里、内关、下巨虚、中脘等。耳针取胰区、胆区。(3)剧痛不缓解者,可用0.1%奴夫卡因 300~500ml,静脉滴注。 2.给予抗胆碱药物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普鲁本辛,以抑制胰液分泌,宜早期反复应用。同时应给予制酸剂甲氰咪听呱200mg、4次/日,氢氧化铝胶、碳酸氢钠口服以中和胃酸、抑制胰液分泌。胰高糖素对抑制胰外分泌有一定作用,亦可选用。 3.中药治疗:①清胰汤Ⅰ号:适用于水肿型胰腺炎,尤适于肝郁气滞,脾胃湿热。方剂组成:柴胡15g、黄苓9g、胡连9g、杭芍15g、木香9g、元胡9g、生军 15g、芒硝9g(冲服)。每日一剂,二煎,分二次服。②清胰汤Ⅱ号:适用胆道蛔虫性胰腺炎,可疏肝理气,驱蛔安蛔。方剂组成:柴胡15g、黄芩9g、连翘9g、木香9g、槟榔30g、使君子30g、苦栋皮30g、细辛3g、芒硝9g(冲服)。每日一剂、两煎,分二次服。此二方适用于大多数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可随症加减,热重时加二花、连翘,湿热重加菌陈、桅子、龙胆草。呕吐重加代赭石、竹茹。积食加莱菔子、焦三仙,痛重加川栋子、元胡索,胸满加厚朴、枳实,肩背痛加瓜蒌、薤白、防风等。 4.抗休克:重型者常早期即出现休克,主要由于大量体液外渗,可使循环量丧失40%,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是早期死亡原因,故依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红细胞压积和电解质的监测,补给平衡盐液、血浆、新鲜全血,人体白蛋白、右旋糖酐等血浆增量剂及电解质溶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和电解质平衡,同时应维持酸碱平衡,在上述情况改善后,在排除心功不全引起的低血压后,可应用升压的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为首选。此外,还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及激素以调动机体应激能力提高效果。同时应保护肾功能,应用利尿剂,必要时行腹膜透析。呼吸衰竭时,应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予以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和正压呼吸。若有心功能不全应及时给予强心剂。抢救时,均应与有关内科医师协作方能获得成功。 5.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轻型者可进少量清淡流汁,忌食脂肪、刺激性食物,重症者需严格禁饮食,以减少或抑制胰液分泌。病情重笃或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可抽出胃液,减少胃酸刺激十二指肠产生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使胰液分泌减少,并可防治麻痹性肠梗阻。禁食期间应予输液、补充热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钙、低镁、酸中毒和高血糖等。必要时可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以维持水电解质和热卡供应。优点是可减少胰液分泌,使消化道休息,代偿机体分解代谢。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 治疗反应 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 根据2013 年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静脉补液疗法 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是一项缓和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 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是最初的首选。 (1)ACG 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是250~500 ml/h(6~12L/24 h);以降低血浆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和(推注)」法补液。(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和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3)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5~10 ml/kg/h (8~17L/24 h),通常范围在2.5~4.0L/24 h。直到完成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g;血细胞比容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 在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是这一说法不

急性胰腺炎用药指南1

急性胰腺炎用药指南 【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呕吐、腹胀、发热和血中胰酶升高等为主要特点,病情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诊断要点】 1.有引起胰腺炎的相关致病因素如胆石症等胆道疾病、大 量饮酒、暴食暴饮、手术、创伤、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 约15%胰腺炎的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胰腺炎。 2.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胰腺炎腹痛特点为突发、程度较剧 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主要位于中上腹,可伴有腰背部带状放射,弯腰和蜷曲体位常可好转,进食后易加剧。可伴有呕吐、腹胀、发热,重症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休克等。轻症患者主要体征为中上腹压痛,重症患者常可出现肠麻痹、腹膜刺激征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清和尿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明显升高,一 般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 4.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和增强CT常可显示肿胀的胰腺,

胰腺周围渗出以及是否存在出血坏死等。 5.区分重症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具有评价预后和指导 治疗的价值,有以下改变时应考虑重症胰腺炎,如休克表现、腹膜刺激征表现、Cullen征、Grey-Turner征、血钙>2mmol/L、血糖>11.22mmol/L、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受损严重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建立在病因治疗和基本治疗基础之上,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支持等。 1.抗菌药物主要用于胆源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和有感染 证据的胰腺炎患者。比如如头孢菌素(如头孢硫脒、头孢西丁、头孢唑肟等),静脉滴注(8-12小时一次),疗程不定,一般随着病情好转或感染控制而停用。一般联合应用奥硝唑,以加强抗厌氧菌效果,一般剂量为1g每日1次,静脉滴注。 2.甲氧氯普胺主要用于患者恶心和呕吐症状比较明显时, 一般剂量为10 mg静脉注射或肌注。多为短期使用,长期连续使用易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共济失调。 3.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液分泌,还可以预 防应激性胃黏腊损害。疗程不定,一般随着病情好转而停用。一般为40mg,一日2次,静脉注射。 4.奥曲肽减少胰液分泌,疗程不定,一般随着病情好转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