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探设计指导书DOC

道路勘探设计指导书DOC

道路勘探设计指导书DOC
道路勘探设计指导书DOC

道路勘测设计实验指导书

罗丽君翟京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二0 一0年十月

道路勘测设计实验指导书

专业

姓名

学号

目录

第一部分道路勘测设计实验须知---------------------------------------------------------------1 一道路勘测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1 二道路勘测设计实验的设计资料------------------------------------------------------------2 三道路勘测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2 第二部分道路勘测设计实验项目---------------------------------------------------------------3 实验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3 实验二道路纵断面设计------------------------------------------------------------------------6 实验三道路横断面设计------------------------------------------------------------------------9 实验四道路平面交叉设计--------------------------------------------------------------------11 附录成果文件的提交-----------------------------------------------------------------------13

第一部分道路勘测设计实验须知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实验则是课堂教学期间随堂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研究公路路线的平、纵、横线形和断面设计,以及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公路、城市道路的线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加强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基本要领的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打好基础。本书列出的道路勘测设计实验项目是按照《道路勘测设计》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的,实验项目由教师在每次布置实验课的任务时通知,使学生有可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和软件的应用。

《道路勘测设计实验课》共8学时,四个实验,每个实验的学时数为2学时,实验小组人数一般为1人,以保证试验时每人都可以在相对应的机器上进行软件的操作。每项实验都要遵循相应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和《公路勘测设计规范》(JTG D20-2006)(以下简称《规范》),实验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占《道路勘测设计》考试课总成绩的20%。

一、道路勘测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

开设道路勘测设计实验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公路及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程序、设计文件的组成和内容,掌握《标准》、《规范》中线形设计有关标准及其制定依据,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道路网型式及规划方法,掌握道路交叉口平面、竖向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过程及设计内容。

2、掌握路线平面线型的纸上定线方法及线型计算方法。

3、掌握路线纵断面设计及计算方法。

4、掌握路线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方法。

5、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及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与步骤。

6、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掌握道路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的绘图方法。

二、道路勘测设计实验资料

1、实验指导书

2、平面设计图比例 1?5000 等高距 10m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三、道路勘测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

1、在实验之前,必须阅读《道路勘测设计》的有关内容及本指导书的相应的实验项目,以明确目的,了解软件基本操作。

2、计算结果要正确,设计方案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或标准。

3、学生在借阅、使用过程中要爱护《标准》、《规范》等参考用书,不得恶意涂抹或撕毁。

4、按时提交相应的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应整洁、规范。

5、实验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不得擅自离开。

6、服从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本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实验任务。每项实验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验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结束工作。

7、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机房纪律,爱护电脑、实验用软件,禁止在实验过程中玩游戏、浏览网页。

第二部分道路勘测设计实验项目

实验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对道路线形的元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配置。实践证明,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道路的通行能力、车辆的行驶时间、运营费用和道路交通安全等。平面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要满足行驶力学、视觉和心理多方面的要求;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应避免急转弯或急刹车;平曲线要满足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长度的要求(同向曲线的最短直线段长度不小于6V,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度不小于2V)。

学生要掌握道路平面线形的设计及计算的方法,绘制道路平面线形图,能够独立的进行道路项目的平面设计。

二、主要内容

(1)踏勘选线

选线就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路线的方向,并确定空间位置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会选择2-3条路线,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的比选。

(2)路线方案的选择

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设计公路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3)纸上定线

遵循定线的要求,确定路线的导向后,对路线进行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的设计,在试定出一段距离后,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看路线是否合理,不合理则进行修改,直至满意为止,确定路线。

(4)平面线形具体设计

①确定路线起终点及每个交点的位置,并确定每个交点的偏角及交点之间的距离;

附图1-1 平面线形导向线参考图

②在转角处插入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③设定圆曲线半径的大小;

④复核圆曲线半径是否满足《标准》、《规范》中关于不设缓和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等要求,以便采取相应的缓和曲线设置方式;

2

127()

V R i μ=

±

表1-1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⑤设定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平曲线要素,并推导桩号;

⑥复核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曲线长度是否满足《标准》、《规范》中对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限制;

表1-2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表1-3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⑦复核曲线间直线段长度是否满足《标准》、《规范》中对于直线段最大长度及最小长度的要求;

⑧绘制平面设计分图及直线、曲线与转角一览表。

三、软件应用

1、打开AutoCAD,在纬地道路工具栏上点击“项目”,“新建项目”,输入新建项目名称及存放路

径,生成一个.prj文件,在项目管理器中可以查询到(若AutoCAD主界面上未显示纬地道路工具栏,在命令窗口中输入”hmenu”将其调出)。

2、点击“设计”,“主线平面设计”,“拾取”起始点,并连续“插入”交点。

3、单击右键,选择交点,点击“拖动”,在CAD图面上点击相应的交点并拖动它,可以得一个与

之对应的曲线,在随后出现的平面线形对话框上设置圆曲线的半径及前后缓和曲线的长度,通常情况下,将圆曲线半径取整,而前后缓和曲线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相同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长度。(P.S.若圆曲线不够圆滑,可以采用CAD命令中的“regen”命令,使之重新生成圆滑曲线。)

4、点击“设计”,“主线平面设计”,“存盘”进行保存。这时自动生成一个交点文件存在于项目

管理器之中。

5、点击“表格”,“输出直曲转表”,选择高等级公路(坐标简单型),Excel格式,“计算输出”

可得到一个“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保存。

6、点击“设计”,“主线平面设计”,点“计算绘图”生成图面,再点击“绘图”,“平面自动分图”,

选择输出页码及桩号范围、插入元素表、插入指北针“开始出图”,系统自动分幅出图。

7、点击“项目”,运行“设计向导”,完成后可以看到生成了4个文件:超高设置文件、路幅宽

度文件、设置参数控制文件以及桩号序列文件,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器来查看。

四、提交文件

1、道路平面线形图

2、道路平面线形分图

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逐桩坐标表

实验二道路的纵断面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平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和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道路纵断面实际地面线高程的绘制,以及纵断面拉坡、竖曲线的设置等纵断面的设计及计算方法。

二、主要内容

(1)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平面设计的中桩里程和中桩处的地面标高,按比例绘制纵断面地面线。

(2)确定和标注标高控制点,控制点就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等。

(3)在已标出控制点标高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试定出若干直线坡。

(4)对这若干个选择的坡度方案进行排水、工程量等方面的比较,定出比较优的方案,并对照《规范》和《标准》检查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要求,以及平、纵组合是否适当,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对初定的坡度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

表2-1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表2-2 各级公路最小坡长(m)

表2-3 各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

(5)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线坡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并进行竖曲线设计及计算竖曲线要素,并核对竖曲线半径及长度是否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表2-4 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6)输出纵坡竖曲线要素表。 (7)绘制完成纵断面设计图。

注意:设置竖曲线时,要注意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竖曲线

组合不当

组合得当

圆曲线 直线

(不设回旋线时为虚线)

回旋线 回旋线 直线

三、软件应用

1.纵断面数据的输入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之前,有两个要求一定要满足,那就是平面线形设计的完成和纵断面地面线文件的输入:点击“数据”,选择“纵断数据输入”,按照提示输入地面线文件并存盘,生成的文件可以在项目管理器中进行查看。

表2-5 纵断面地面线参考文件

2.竖曲线设计

1)点击“设计”,“纵断面设计”,在出现的窗口点击“计算显示”,则生成一个地面线实际高程的CAD文件。

2)点击“设计”,“纵断面设计”,“选点”选择BP点并修改桩号为0,点击“插入”进行拉坡,并连续进行整条线路的拉坡。

3)点击“设计”,“纵断面设计”,选择交点,进行“实时修改”,在CAD命令栏输入“r”,按半径修改辅设竖曲线,将半径取整,“计算显示”存盘。

3.输出结果

1)点击“表格”,“输出竖曲线表”,选择Excel方式,输入起止页码。

2)点击“设计”,“纵断面绘图”,“搜索全线”,修改为路线的起终点桩号并进行“批量绘图”,输入起始页码、总页码以及选择的绘图基点。

四、提交文件

1、纵坡、竖曲线表

2、纵断面地面线文件

3、纵断面设计图分图

实验三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除包括与行车有关的路幅外,还包括与路基工程、排水工程、环保工程有关的各种设施。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横断面设计是在平面线形和纵断面设计的基础上考虑横断面的形式和尺寸,绘制横断面设计图,作为计算土石方数量和日后施工的依据。横断面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用合理的断面形式,以满足行车顺适、工程经济、路基稳定且便于施工和养护的要求。通过该实验能够达到让学生掌握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路线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方法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

(1)路基设计计算。包括每个横断面方向上的宽度及设计标高的计算(即路基加宽和超高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路基计算表

(2)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在标准的横断面中,一般要包括路堤、路堑、半填半挖、护肩路基、挡土墙路基、砌石路基等

(3)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①绘制横断面地面线图;

②根据路基设计表中的有关数据,绘制路幅的位置和宽度;

③参照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绘制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线相交,并在需要设置支挡防护处绘制支挡结构物的断面图;

④检查弯道路段横断面内侧的视距是否满足要求;

⑤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绘制路基边沟、排水沟和截水沟等在横断面上的位置。

(4)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并进行土石方的复核。

横向调运 + 纵向调运 + 借方 = 填方

横向调运 + 纵向调运 + 弃方 = 挖方

挖方 + 借方 = 填方 + 弃方

三、软件应用

1、与道路的纵断面设计相同,在进行横断面设计之前,我们要保证道路的横断面数据文件的输

入,以及道路路基设计的计算的完成。

附表3-1 横断面地面线参考文件

2、点击“设计”,“路基设计计算”,搜索全线,给出路线的起止桩号,“计算”,则生成路基中间

数据文件存于项目管理器中。

3、点击“设计”,“横断面设计绘图”,“绘图控制”,选择生成土方数据文件以及记录三维数据文

件,给出起止桩号以及绘图的比例,“计算绘图”,给出绘图的基点,输入起始页码,这样横断面图就已经自动绘出,并装有图框。

4、点击“表格”,“输出土方计算表”,选择Excel格式,计算输出,给出出表的起止页码。

5、点击“表格”,“输出路基设计表”,选择CAD形式,计算输出,给出起止页码。

四、提交文件

1、路基设计表

2、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3、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4、土石方调配文件

实验四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得交叉口的行车速度降低、阻塞交通,耽误通过时间,引发交通意外。故而交叉口设计的好坏对于道路的使用效率、安全程度、行车速度、运营费用及通行能力都有直接的影响。在设计时,一是要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平稳,同时符合排水的要求。

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应了解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和应用纬地三维道路CAD 系统进行基本的平面交叉设计的方法。

二、主要内容

(1)决定交通管理方式,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根据设计交通量及管理方式检验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车道数,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包括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岛的尺寸、绿化带的尺寸等)。

(2)绘制平面设计图,将上述的设计成果绘制在交叉口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构成平面交叉口设计详图。

(3)验算交叉口停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表4-1 公路停车视距

(4)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①绘制交叉口平面图,确定交叉口竖向设计范围;

②依据交叉口各进口道的道路纵坡及相交道路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特征断面,并计算特征点的标高,确定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图式;

③计算标高控制线网;

④勾绘设计等高线并进行调整,完成竖向设计图。

三、软件应用

1.绘制等高线

1)点击“平交”,“创建平交口模型”,根据提示,输入第一条路脊线,第二条路脊线,ESC,再

依次输入每一条转角曲线以及每一条平角范围线。

2)点击“平交”,“路脊线高程赋值”,“批量”,按照提示输入路脊中心点高程,各路脊线端点高程。

A

附图4-1 平面交叉控制点高程

3)点击“平交”,“路边线高程赋值”,“批量”,按照提示依次输入个路边线高程点的高程。

4)点击“平交”,“等高线绘制设置”,进行等高距的设置。

5)更改图层到“等高线”图层,点击“平交”,“输出等高线”。

2.网格线的绘制及标注

1)锁定等高线图层,更改至网格图层

2)点击“平交”,“等距批量复制”,选择复制的目标实体及复制的方向范围。

3)点击“平交”,“标注设置”,进行字髙及字宽的设置。

4)点击“平交”,“标注网格”,选择标注范围,右键标注每个网格交点的高程。

5)点击“平交”,“标注板块宽度”,选择标注的起点和终点,系统自动标注。

四、思考题

1、如图4-1所示为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相交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每

条车道宽4.0m,人行道宽4.0m,进口道的右侧车道可供直右方向行驶,转角曲线半径为15.0m。

从视距的要求考虑,试问位于转角人行道外边缘的建筑物A是否应拆除?(要求写出过程)

附录成果文件的提交

为统一格式。应将各实验所得图表插入Word文档中提交。

AutoCAD格式图表的输出:

1.新建Word文档,点击“插入”,选择“对象”,切换到“由文件创建”选项卡。“浏览”,找到

AutoCAD图表,点击“确定”插入。

2.双击插入的AutoCAD对象,调出AutoCAD主界面,以调整图像的显示效果。在命令栏中输入

“zoom”命令,选择范围缩放,使整个图形最大范围显示。

3.某些图形横向无法完全显示时,可在Word中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将纸张设为横向。

(整理)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个人实习总结 个人设计总结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 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结合地形地 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 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三周(18周—20周) 三、实习地点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60米,长 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地形图按一般二级 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选定弯道不少于3个、长度不少于350 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2天:动员实习、分组,领取仪器,现场踏勘 (2)第3-7天:测基平和中平,计算导线闭合差; (3)第8-12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13-15天:放样 (5)第16-21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三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二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

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 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 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 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 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 论上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如使用全站仪的时候,调了将 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看了看书上是怎么样的调节顺序和按键的方法, 我们才没耽误宝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

(完整版)大工16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大作业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学 号学 生: 指导教师: 乔 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 1 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解: 0N =2300+200+420+200+580+310=4010(辆/日) 假设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将上述的种种数字带入公式后计算: 设计交通量:d N =0N ×() 1 1n r -+ =4010×(1+0.07)19 =14502(辆/日)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 3 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 4 2384R L s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1. 绪论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为汽车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地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和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某一级公路地处东北山岭重丘地区,无不良地质状况,沿线的土质多为粘性土。但是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分布有大量山峦、丘陵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山岭地区的展线问题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资料、公路平面设计、数据计算等。 本着科学、谨慎、认真、务实的原则。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公路勘测设计》、《公路设计规范》、《路基路面工程》、《公路设计手册》、《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文献。力求做到在技术上先进适用;费用上经济合理;施工上安全可靠,并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使设计更加完善的目的。 1.1 原始资料 本设计是根据所给比例尺为1:1000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的某一级公路的施工设计。本设计地形图主要为山岭重丘区,整个设计应遵循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1.1.1 地形、地貌 本设计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山岭重丘区沿河线。 1.1.2 地质、气候、水文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顶多有碎落现象,在碎落带地区设置碎落台,以堆积碎落岩屑和土石,便于养护时清理。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 1.1.3 公路设计基本参数 通过对该公路所处的地形、地貌、公路等级、交通量及设计车速的分析调查,对远景交通量进行计算,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1.1规定:“双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的要求,确定采用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进行设计。现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将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指标列出如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土木工程(道桥)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2014.12.0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 完成全线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其中桩号间距取100m。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1、平面设计 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公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路线平面图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它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示出特大、大中桥、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等。图中还应列出平曲线要素表。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路线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由原始设计资料绘出路线的导线和路中线,其设计步骤与要求为: (1)定路线平面导线。 (2)根据交点坐标和交点间距初定平曲线。 (3)编制出《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复核。 (4)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及平曲线线位是否合适,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最终完成纸上定线。 (5)按有关规定要求标注出公里桩,百米桩、主点桩位置,交点号、桥涵位置及孔数,孔径,结构类型等。 (6)在平面图上曲线上方或下方绘制曲线表。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2.地质资料:地表以下1m范围内为松土,其余为强风化砂岩 3.区域概况: 位于华南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下游,地跨东经112°59′-113°15′、北纬21°27′-22°51′之间。 本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相接壤,地貌类型多样。丘陵台地土壤主要是赤红壤,土层较为深厚,富含有机质;平原则为深厚肥沃的水稻土,潜在肥力高,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土壤,为稻谷、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赖以生长的基础。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多雨,阳光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32-2003小时。年平均气温21.8℃-23.2℃,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7℃;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1℃-28.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2,极端最低气温为0.5℃。全年无霜期达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2700毫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秋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春常吹偏北风,干冷少雨。全年降雨量70%集中在4月至9月,形成明显的雨季汛期。夏秋,沿海一带常常受到台风洪涝侵袭,台风风力最大可达12级。风灾洪涝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㈠、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系别:土木系 班级:08道桥<1>班 姓名:王俊文 学号:08202052136

第一章总说明 1.1设计概述 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 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 地形图比例尺1:2000 3.主要参考文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2.1说明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140

道路勘测设计学习指导书-内蒙古工业大学

《道路勘测设计》学习指导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交通系 2009年5月

第1章绪论 1.1 考核内容 交通运输的特点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公路现状及发展规划、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及任务、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1.2 考核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我国道路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理解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知道车辆、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等是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1.3重点、难点 重点: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及任务、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难点: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及任务、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第2章汽车行驶特性 2.1 考核内容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2 考核要求 了解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懂得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汽车的爬坡能力;理解汽车行驶纵向、横向、纵横组合向的稳定性;明白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难点: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例题] 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车装载90%时,挂1V档以30km/h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海拔H=0,ξ=1,装载90%,G'=G×90%, H=1500,ξ=0.83,装载90%,G'=G×90%,f=1%,Dmax=0.06, 1)当H=0时:i1=tgαmax=tg(3.2496)= 5.67% 2)当H=1500时,αmax=2.593768 i2=tgαmax=tg(2.593768)= 4.53% 2-2 己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车以80km/h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解:因为V=80km/h,故为V档,λ=0.8,f=1%, 查图2-8a)得,V1=80km/h,S1=120m,S2=600+120=720,则V2=57km/h [习题] 2-1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 (1)当R=500m,ih=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 (2)当V=80km/h,ih=-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2-2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3章平面设计

道路设计任务书(可编辑修改word版)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学号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长沙市麓ft二级公路工程设计(自拟)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通过该设计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公路设计,达到通过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设计资料 (1)教学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 (2)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 该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湖南省境内南部温润区,年平均气温在16°C 左右,≥10°C 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 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 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 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5°C 左右,最低气温在0°C 以下的天气集中出现在12 月中下旬和1 月上旬,少部分出现在1 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提前一个月入春。夏季水量暴涨会冲毁路堤,这些会对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 月为北风,

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3)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沿线无不良地质状况。 (4)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农田处有灌木区,农田多旱地。沿线多粘质土。 (5)交通量资料: ① 近期交通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1.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40km/h。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不需进行抗震设防。 2、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三)、毕业设计内容 1.文字部分主要描述一下道路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和交通情况。 2.平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然后在1:500 地形图上确定从 A 点到 B 点间两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技术标准概述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 (4) 2.2路线方案比选 (6) 2.3选定方案的精算............. ... (6) 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 2.5逐桩坐标计算 (9) 三纵断面设计 3.1中桩地面高程 (11) 3.2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 3.3进行纵坡设计 (12) 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 3.5设计高程计算 (12) 3.6竖曲线计算表 (14) 四横断面设计 4.1技术指标 (16) 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 4.3加宽超高计算 (16) 4.4视距验算 (18) 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 4.6路基设计表 (18) 4.7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 五结束语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七附表 (21) 一、技术标准概述 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 极限值60 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 最大半径10000 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一般值50 m (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 (4)平曲线最小长度 70 m (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7% 最小纵坡: 0.5% (2)最小坡长:120m (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3 4 5 6 7 最大坡长—— 1100 900 700 500 (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竖曲线长度一般值 90m 极限值 35m (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宽度行车道宽度:2×3.5m 土路肩宽度:2×0.75m 路基总宽度:8.5 (2)视距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 (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αE=20°αF=30°

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专业) 辽宁科技大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二、基本内容与要求 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1、平面设计 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公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路线平面图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它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水准点、导线点及坐标格网或指北图式、示出特大、大、中桥、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等。图中还应列出平曲线要素表。比例尺用1:1000~1:5000,其带状宽度为中线两侧各200~250米。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路线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由设计资料已给出的平面外业勘测原始资料,绘出路线的导线和路中线,其设计步骤与要求为: (1)编制出《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复核。 (2)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 (3)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4)按有关规定要求标注出公里桩,百米桩、主点桩位置。交点号、水准点位置及高程,桥涵位置及孔数,孔径,结构类型,长(短)链等。 (5)绘制曲线表。 (6)绘出图纸的指北方向、比例尺等。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纵断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纵断面设计可分成两步,一是纵坡设计,二是竖曲线设计。 (1)、纵坡设计 ①准备工作。根据校核无误的《直曲表》,中平资料。在纵断面图上绘出公里桩,百米桩、其它各中桩,直线与平曲线位置。点绘出地面线,并将桥涵、地质、土质、水准点等有关资料填注在纵断面图相应的栏目内。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②标注控制点。包括属于控制性的“控制点”和属于参考性的“控制点”(经济点)。 ③试坡。“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标准,同时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

15级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第19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地理位置在东经123°32′44″~124°27′02″,北纬47°15′06″~48°32′20″之间。路线基本走向是由南向北,行政区划属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至甘南段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公路自然区划为II3区,地势起伏不大,地表多为农田,间有部分湿地和草地。 (1)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属松辽凹陷盆地西缘,即嫩江流域第一阶地,覆盖层由上向下为:新生代第四纪地层,为细流沙及砂砾石松散沉积物,层厚10~100m不等。第三纪地层,埋深由100~250m左右,层厚约150m,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 (2)工程地质评价 起点至甘南段的地质,表层一般为0~10m的砂性土,下层多为粉质低液限粘土,以下为砂砾石松散沉积物,层厚10~100m不等,承载力较大。 (3)水文地质评价 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和上层滞水为主。河谷漫滩所覆盖砂或砂砾含丰富的孔隙潜水,河谷平原低洼地带地表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排水困难,应采取保证路基稳定的措施,完善排水防护工程。 (4)沿线地质路段情况 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为湿地。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和筑路材料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提高路基、路基换填等有效措施,保证路床处于干燥或中湿类型的稳定状态,不受水分的影响。 (5)气候气象 路线所经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风温差大且早霜,冬季寒冷多雪,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路线所经地区年平均气温1℃~4℃之间;最低气温在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47.3℃~-35.2℃;极端最高气温37.4℃~41.6℃。年平均降水量在226.8~743.8mm之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6%;最大冻深在2.3~2.52m之间;最大积雪厚度为35~53cm。全年无霜期在94~148天之间;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 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2、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 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

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 少占农田,少拆房屋); 3、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 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 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 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 4、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 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 5、断面图设计; 6、编制《路基设计表》; 7、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9、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 情况; 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 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

《道路勘测设计》第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的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则有:522460p R = ,302 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 "00'54322?=右α ,"00'3043?=右α ,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选定m L R S 6530011==,,试分别确定2JD 、3JD 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0,由于3JD 是小偏角,根据《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小长度为: m L 555.1555 .4700700 min ===α,则切线长m 7.7723=≈L T 2JD 与3JD 为反向曲线, 由《规范》可得,直线段最小为速度的2倍,即120m,则有354m 77.7-128.84-54.560=,显然满足曲线的要求。 按min L 反算半径:m 59.1980180min =??=π αL R ,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30291?=右α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1、山区四级路,设计车速 V =40km /hr ,最小半径R= 60m ,现场定线结果如图示,JD A 的里程为K1十072.60,R A 选定为80m ,按线形要求(夹直线长为2.5V (m )) (1)试定R B (2)计算曲线要素,推算里程桩号。 JD A 41°06′44″ JD B 32°31′14″ 165m 1、①m tg R T A A A 302"44'0641802=?=?=οα (2分) m V T AB T A B 35100301655.2=--=--= (2分) m tg tg T R B B B 1202"14'313235 2 == = ο α (2分) ② m R L A A A 40.57180 =??= πα (1分) m R L B B B 11.68180 =??= πα (l 分) m L T D B B B 89.111.68702=-=-= (1分) JD B 的里程桩号为 K1+072.60—30+57.40+135=K1+235 ZY B =K1+200 (1分) YZ B =K1+268.11 (l 分) 06.2341+=K QZ B (l 分) 2.某变坡点桩号为K15+150.00, 高程为580.00m ,i 1=0.6%,i 2=4.8%,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5+100.00、K15+180.00及终点的高程。 ①%2.412=-=i i ω为凹形竖曲线(1分) ②m R L 210=?=ω (1分)

m L T 1052== (1分) m R T E 10.122 == (1分) ③所求点的高程 起点K25+345 高程779.16m (1分) K25+400 高程 779.90m (1分) K25+450 高程 781. 10m (1分) K25+480 高程 782.06m (1分) 10年 1.已知某JD 桩号为K1+780.502,偏角α=51°42′30″,初定缓和曲线长度L s=40m , 半径R =225m (1)计算曲线要素; (2)推算JD 的ZH 、HY 、QZ 、YH 、HZ 点的里程拉号。 1. 某四级公路路基宽B=9.0m ,路基外边沟宽1.5m ,某JD 点距房角1 2.33m ,偏角为 20°30′28″①在不拆房的情况下(不设缓和曲线)半径应选多大?并计算曲线要素;②如果JD 的里程桩号为 K10+500.00推算 ZY 、QZ 、YZ 的桩号(8分) JD 20°30′28″ ①m E 33.65.15.433.12=--= (1分) m Sec Sec E R 3901 2"28'302033 .61 2 =-=-= ο α (1分) 55 .702 =?=α tg R T (l 分) 59 .139180 =? =πα R L (1分) 32 .612 =-?=α Sec R E (1分) ②ZY=JD-T=K10+429. 45(1分) QZ=ZY +L/2=K10+499.25(1分) YZ=ZY+L=K10+569.04 (1分)

07140912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交通工程专业 《道路勘测设计》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题目: 湖南西南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设计周数: 二周 班级:0714091/2 班 指导教师:李辉夏英志 发题日期:2011年12月05日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6日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0714091/2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湖南西南部某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二、设计时间及地点 课程设计的时间在第一学期的第15、16周,共计二周,12月5日——12月16日。设计地点在10号教学楼B座601、602教室。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 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具体条件,要求对湖南省西南部山区二级公路进行设计。该公路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某山岭重丘区,气象资料主要包括: 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2℃。一月份平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气温26.7℃。日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38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400-2700小时。降水量年均500-560mm左右,最高899.5mm,最低346.4mm。年平均相对湿度55.6%。雪期,冻土期为90天左右,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冻土期开始于11月下旬,次年3 月上旬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达107cm。 四、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1. 山岭重丘区地形图:按编号对应,比例为1:2000。 2. 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山坡地下水 3.0米以下,有较大范围的补给汇水区,调节能力强,流量比较稳定。 3. 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生态条件优越,森林植被长势良好,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交错区,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树木较多,沿线多黄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4. 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线有丰富的砂砾、碎石,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湖北理工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主要内容 1 道路选线...............................................1 2平面设计................................................1 3 纵断面设计.............................................4 4 横断面设计.............................................6 二、参考文献.............................................9

第一章道路选线与定线 1、地形条件 该地区地形复杂,高差相对较大,多丘陵山地,属于山区。 2、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填、挖方基本平衡。 2)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0.3%~7%为宜 3)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4)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 5)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6)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 在地形图上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 3、定线 道路定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情况,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地区。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V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第二章平面设计 2.1平面线形设计依据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3、回头曲线的设计,其为一个主曲线和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助曲线所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公路工程二阶段初步设计 院(部):土木建筑学院 学号:2010304824 学生姓名:杨国方 指导教师:王长柏、胡功宏 专业班级:道路10-8 2013年 1 月11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建筑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目录 1.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的拟定………………………… 2.公路平面设计………………………………………… 3.公路纵断面设计……………………………………… 4.公路横断面设计……………………………………….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附件…………………………………………………….

设计说明书 1、道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的拟定 1)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初年交通量及年均增长率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远景特征年的确定以每五年为单位计 2012年交通量为3900辆/天,每年交通量增长率5%, 2017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5=4977 2022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10=6352 2027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15=8107 2032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20=10347 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第2.1条的规定: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 000~15 000辆, 表2.1.3设计速度 所以 拟建公路等级为二级, 3)车道数确定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第3.1.5条规定,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计算设计小时交通量,然后根据第3.2~3.4条的规定计算公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进而计算得到单向所需车道数N; 表3.4.1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