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标准体系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2010年3月)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标准体系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2010年3月)

电信网组成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企业在选择接口时应主要考虑各业务网接口的资源利用率和业务的灵活接入。 IP网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通信网,因其具有IP over everthing和开放网络特点,并与中国电信对通信网的垄断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许多生产厂家和其它运营公司都看好IP市场的前景,目前已有运营公司在构筑自己的纯IP骨干网。 接入网在接入INTERNE/IP网时,当前还以拨号上网方式接入为主。INTERNET/IP在综合接入网侧的业务分流,许多生产厂商的接入网设备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目前有关机构正在提出V5.2接口技术规范的扩展功能附件,该附件允许Internet业务在LE控制下,直接从接入网处选路至网络接入服务器或IP电话网关,从而支持IP业务的分流。应注意到这种IP业务分流可能对一些接入网局端设备的业务交叉能力提出考验。 综上所述,目前核心网中仍以电话业务和PSTN上的增值业务为主,传统的数据网在ATM与IP技术尚不成熟的今天,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认识到传统的数据网是电信网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网络。新兴的INTERNET业务将对传统的通信网格局发起冲击,ATM和IP形势还不明朗,因此运营企业应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出台。 用户的特点 显著的特点即: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用户的空间位置是随机的,也就是用户接入是随机的。第二,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类型是随机的,也就是业务接入是随机的。核心网是提供业务的网络,用户是业务的使用者,接入网所起的作用是将核心网各类业务接口适配和综合,然后OVER在不同的物理介质上传送分配给用户。 接入网的结构分层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对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的定义、目标、原则进行了描述和规范。同时,对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防护体系三部分工作及其关系进行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安全防护工作。 本标准涉及的电信网和互联网不包括专用网,仅指公众电信网和公众互联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丽成为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3 术语和定义 GB/T 5271.8-200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信网Telecom Network 利用有线和,或无线的电磁、光电系统,进行文字、声音、数据、图像或其他任何媒体的信息传递的网络,包括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3.2 互联网Internet 泛报广域网、局域网及终端(包括计算机、手机等)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接入设备等基于一定的通信协议连接形成的,功能和逻辑上的大型网络. 3.3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 Security Protection Architecture of Telecom Network and Intemet 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安全等级保护、安全风险评估、灾难备份及恢复三项工作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 3.4 刮言网和互联网安全等级Security Classification of Telecom Network and Internet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要:阐述了中国电信传输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输网、SDH、自愈环 1 概述 目前,中国电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已拥有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技术先进的光纤传输网络。采用光纤传输为主,加上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技术,组成立体交叉的网状网结构。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大容量、多手段、多路由的能承载各种业务的现代化传输网。下面就具体介绍中国电信光传输网的情况。 2 光传输网的建设历程 从1986年武汉-黄石、南昌-九江光缆建设开始,中国电信开始了以光纤传输为主的骨干通信网的建设。到1995年年底完成了"八五建设规划"的建设任务,共敷设长途一、二级光缆约11万公里。形成了以PDH 140 Mbit/s系统为骨干的光纤传输网络;到2000年9月,随着广北昆成光缆干线建成投产,又全面完成了"九五建设规划"的任务。共敷设长途一二级干线约23万公里,其中一级光缆干线约8万公里。形成了以SDH 2.5 Gbit/s为主的"八纵八横"的省级光纤传输网络。1998年开始又对京沪、京汉广、京太西、京呼银兰、京沈哈、沪宁汉、成渝、西成渝、沈大沪等工程进行扩容。采用先进的16×2.5 Gbit/s DWDM技术及32×2.5Gbit/s DWDM技术,同时在沪宁及宁汉线上进行了TDM 10 Gbit/s 及32×10 Gbit/s 系统的验证测试准备工作,从技术上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另外,中国电信还拥有近60万公里的本地网及农话光纤网络,20多万公里的接入网光纤网络。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拥有的全部光缆总长度约为110万皮长公里,覆盖中国的绝大部分行政村以上的地区。 除陆路光缆外,中国电信还建设了烟台到大连、广西北海到海南临篙、湛江到海南海口海底光缆。同时,中国电信自1989年开始在国际上参与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1993年12月合作建成开通了全长1 200 km的中日海缆565 Mbit/s系统;1996年2月合作建成开通了全长546 km的中韩海缆565 Mbit/s系统;1997年11月投资建成开通了FLAG海缆,全长27 000 km、5 Gbit/s系统;1999年12月参与建成开通了欧亚3号海缆(SEA-

中国电信FTTH网络架构图

中国电信FTTH网络架构图 o发布时间:2010-09-26 10:55:10 文章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导读: 说到FTTH,首先就必须谈到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 o关键字 o中国电信FTTH网络光纤 ?说到FTTH,首先就必须谈到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光纤用户网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目前光纤传输的复用技术发展相当快,多数已处于实用化。根据光纤深入用户的程度,可分为FTTC、FTTZ、FTTO、FTTF、FTTH等。 FTTH(Fiber To The Home ),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具体说,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 优点: FTTH的优势主要是有5点: 第一,它是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中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源; 第二,它的带宽是比较宽的,长距离正好符合运营商的大规模运用方式; 第三,因为它是在光纤上承载的业务,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 第四,由于它的带宽比较宽,支持的协议比较灵活; 第五,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点对点、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功能。 在光接入家族,还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SA(Fiber To The Serv ic e Area)光纤到服务区等等。 将光纤直接接至用户家,其带宽、波长和传输技术种类都没有限制,适于引入各种新业务,是最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方式。 虽然现在移动通信发展速度惊人,但因其带宽有限,终端体积不可能太大,显示屏幕受限等因素,人们依然追求性能相对占优的固定终端,也就是希望实现光纤到户。光纤到户的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信管1101班:汤炜 前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互联网的引擎作用,美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重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NGI)研究计划。同时,美国34所学校发起了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项目。随后,欧洲、日本等也迅速推出了自己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组织)及其试验网主要包括:美国的Internet2计划的主干网Abilene、第二代欧盟学术网的主干网GEANT2、亚太地区先进网络APAN及其主干网、跨欧亚高速网络TEIN2及其主干网、中国的CNGI及其主干网、日本的第二代学术网SUPERSINET和加拿大新一代学术网CA*net4等。 一、下一代互联网的出现背景: 我们过去用的Internet协议,也就是通常说的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其地址空间大约有43亿个,全世界每个人分一个地址都不够,同时还有组播地址、试验地址等不能用。随着用户数增加将不能够再申请到可以全球路由的IPv4地址。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超5.5亿,虽然只占人口总数的34%,但是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物联网、云计算、3G多媒体通信和三网融合等都将大量地使用IP地址。因此,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由表容量增长非常迅速,目前互联网的路由表条目已达30万条,庞大的路由表对路由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的互联网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解决方案,但由于TCP/IP协议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因此这些方案大都治标不治本。 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形象地说,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能获得一个IPv6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l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能更好地实现多播功能。 互联网即将进入IPv4和IPv6共存的阶段,而IPv6的部署规模将更大。虽然IPv6并不等同于下一代互联网,但下一代互联网必然选择IPv6。国际互联网普遍认同的是,互联网的核心问题是目前的IP地址、前缀、路由的增长态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用IPv6取代IPv4是维持当前增长趋势,或者创造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增长方式的惟一途径。 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1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中的各种网络和系统。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信网Telecom Network 利用有线和,或无线的电磁、光电网络,进行文字、声音、数据、图像或其他任何媒体的信息传递的网络,包括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3.2 互联网Internet 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它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大型计算机网络。 3.3 安全等级Security Classification

安全重要程度的表征.重要程度可从网络受到破坏后,对安全、社会秩序、经济运行、公共利益、网络和业务运营商造成的损害来衡量。 4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4.1第1级要求 不作要求。 4.2第2级要求 4.2.1安全管理制度 4.2.1.1管理制度 a)应制定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b)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4.2.1.2制定和发布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c)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4.2.1.3评审和修订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4.2.2安全管理机构

下一代电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

下一代电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 摘要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变革需要结合电信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有效的以技术变革为基础的未来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内容。从电信业务发展阶段看,3G逐渐过渡到4G,整个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变革。鉴于此,本文以电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卫星通信系统内容阐述了下一代电信技术发展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电信技术;发展现状;卫星通信;影响 引言 在无线电通信技术进入到3G时代以来,对于数据的传输速率以车速移动速率为标准,且整个的数据传输速率保持在144Kbps,室外静止时或者步行时的速率应达到相应的384Kbps,且整个的室内环境下的网速在2Mbps。从目前已有的电信业务发展渠道分析,将低速环境下的目标峰值速率分别进行相应分析,以实现对于整个卫星通信系统可持续变化状态下的应用。因此结合现有的卫星通信理论来说,应结合卫星通信的地面系统,对整个IMT系统进行相应分析,以实现整个3G卫星通信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并选择有效的提升相应的网络覆盖面积,使得4G地面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的研究内容相联系,实现各系统间的正常运转。 1 电信通讯环境的变化 从电信通讯业发展环境看,由于受到传统意义的电信业务理念的影响,市场的法律规制及其竞争,使得整个电信市场不断进行变革,也使得更多的宽带业务需求不断的增多,从而有效促进了“三网合一”的发展。为了实现更加快速便捷的电信网络技术,为此电信运营商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迎接通信行业的发展。 1.1 IP技术 起始为了有效地将某种单一的业务类型进行需求性分析,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简单的语音业务,且随着因特网业务的发展,电话线拨号的业务发展打破了整个行业的业务划分类别。为了获取有效的竞争,电信公司很快获得一种能够提供快速访问的因特网技术。 IP技术的核心是根据同类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需求,结合网络层的关系,将整个IP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从业务数据和软硬件环境上分析,将其网络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于实际的业务类型进行对应分析,以实现整体性的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IP技术的目标是以电信网、计算机网等融合在一起,使普通用户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数据传输及数据交换的优势。 1.2 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管理办法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规范网间互联互通故障处理,保障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公用电信网间的通信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第9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经营的下列公用电信网的网间互联及业务互通的质量监督管理: (一)固定本地电话网; (二)国内长途电话网; (三)国际电话网; (四)IP电话网; (五)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 (六)卫星移动通信网; (七)互联网骨干网接入; (八)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电信网。 第三条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地方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应当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的规定。 第五条公用电信网间技术故障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障碍、严重障碍、事故和重大事故。 本办法所称障碍是指未达到《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规定,且不属于严重障碍、事故和重大事故的情况。 本办法所称严重障碍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不属于事故和重大事故的情况: (一)在一个固定本地电话网范围内,过网呼叫的受端网络来话接通率低于30%,或发端网络呼损高于70%; (二)在一个固定本地电话网范围内,过网呼叫在发(受)端网络中的呼叫建立时延,与发(受)端网络中同种可比业务的连接建立时延的差异大于6秒; 本办法所称事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不属于重大事故的情况: (一)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网间通信全阻、关口局至某一局向全部中断或网间某一业务全部中断,历时不满一小时(用户数无法统计时); (二)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网间通信全阻、关口局至某一局向全部中断或网间某一业务全部中断,直接影响范围不满十万(用户×小时); (三)发生网间通信严重障碍,一日内累计一小时以上不满十二小时(用户数无法统计时); (四)发生网间通信严重障碍,一日内累计直接影响范围五万(用户×小时)以上不满十万(用户×小

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

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

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韦乐平 摘要论述了网络业务应用加速向IP化汇聚的趋势;提出了网络交换技术向分组化和IP化演进的战略路线,认为采取重叠网策略或混合网策略是完成由传统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电信网向分组化的数据网平稳过渡的两大过渡策略。分析了网络容量包括传输链路容量和传送节点容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认为MPLS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干IP网络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认为核心网络必然从电联网走向光联网。指出了带宽瓶颈是城域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域网的3种解决方案: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基于层2交换和层3选路的方案;用WDM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接入网向宽带化和IP化方向演进的趋势,网络功能结构的扁平化趋势。 关键词电信网IP光联网MPLS城域网接入网发展演进 1网络业务应用加速向IP化汇聚 100年来直至今天,电信网的主要业务一直是电话业务,呈平稳而缓慢的增长趋势。然而,近年来,数据业务正呈现指数式增长态势,特别是IP业务正呈现爆炸式增长,其光纤骨干网带宽已达到了约6~9个月就翻一番的地步,比著名的摩尔定律还要快2~3倍,成为所谓的光纤定律或超摩尔定律。显然,按此趋势,用不了几年,网上的数据业务将会超过电话业务。在北美,有些网络诸如太平洋贝尔、世界通信、亚美达科等上的数据业务已经超过电话业务,即使像AT&T、BT、DT和NTT这样的老牌电信公司的网络,数据业务也将在 2001~2002年超过电话业务。从全世界范围看,估计在未来5~10年内,包括中国电信网在内的世界主要网络的数据业务量都将先后超过电话业务量。最终,电信网的业务将主要由数据构成,100多年来的网络业务构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网络业务的数据化趋势,实质上主要是IP化,前者的业务增长率为两位数,而后者的增长率为三位数,很快就会超过前者。从数据通信联网协议的使用率看,发达国家IP协议已超过80%,而我国已超过90%,IP确实已经成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数据通信联网协议,而ATM等其他协议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小,最终只能寄托于IP之上。预计5~10年期间,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将占据90%的网络业务量,我国也将至少超过50%。届时,IPovereverything和everythingonIP 将不只是口号,而逐渐成为现实,这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战略趋势,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心理和观念上转变的准备,是唯一正确现实而又万无一失的对策。 2网络交换技术继续向分组化和IP化演进 网络交换技术是电信网的灵魂,尽管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和内在的高质量严管理优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仍将是提供实时电话业务的基本技术手段,但其基本设计思想是以恒定的对称的话路量为中心的,采用了复杂的分等级的时分复用方法,语音编码和交换速率为64kbit/s交换 机需要为每一个呼叫或连接维持大量的呼叫或连接状态信息,为每一种业务指定

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规范网间通信障碍处理,保障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互联网骨干网通过互联单位签署协议实现直联以及通过信息产业部批准的互联网交换中心(以下简称交换中心)转接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大区直联链路扩容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扩容之外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应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对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测试应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方法及本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监管部门)按照A类障碍和B类障碍的网间通信障碍分类对网间通信质量予以监督管理: (一)A类障碍: 1、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数据包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即附件5中PB或PE区段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下

同)连续三日忙时平均值均达到《网间通信障碍时延与丢包率对应表》(附件4,下同)中的相应数值; 2、在互联双方指定节点间的测试(测试次数不少于2次)中,跨网数据包在进入对方网络至离开对方网络,产生的转发时延平均超过35ms,或产生的转发丢失率平均超过0.5%;且与对方网内非跨网数据包从互联节点至目的测试点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即附件5中PC或PD区段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下同)相比,时延或转发丢失率超过对方网内同类指标的25%以上; 从互联一方网内指定节点向互联对方网内指定节点发起数据包跨网转发测试的频次不小于2次/小时,每次发送测试数据包不小于1000个; 数据包在对方网内产生转发时延、转发丢失率的具体计算方法见《跨网通信中对方网内障碍指标计算方法》(附件5,下同); 3、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正常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正常使用某一业务; 4、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网间通信障碍。 本办法所称A类障碍是指符合上述条件之一且不属于B类障碍的情况。 (二)B类障碍: 1、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数据包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连续三日忙时平均值均达到《网间通信障碍时延与丢包率对应表》

《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发布》

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规范网间通信障碍处理,保障公用电信网间通信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一)固定本地电话网; (二)国内长途电话网; (三)国际电话网; (四)IP电话网; (五)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 (六)卫星移动通信网; (七)互联网骨干网(接入); (八)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电信网。 第三条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应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及《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中继电路扩容技

术要求》的规定。对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的测试应按照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测试方法》及本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监管部门)按照A类障碍、B类障碍、严重障碍、事故和严重事故的网间通信障碍分类对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予以监督管理:(一)A类障碍: 1、发端网络的呼损:过网呼叫的发端网络呼损高于20%; 单一用户号码在发端网络内的呼损:对某一用户号码的过网呼叫进行测试,该用户号码发起的过网呼叫在发端网络内的呼损高于20%(该用户号码发起的呼叫次数不少于30次,呼叫频次不小于30次/小时、不大于60次/小时); 2、受端网络的来话接通率:过网呼叫的受端网络来话接通率低于80%; 单一用户号码在受端网络内的来话接通率:对某一用户号码的过网呼叫进行测试,落地至该用户号码的过网呼叫在受端网络内的来话接通率低于80%(落地至该用户号码的呼叫次数不少于30次,呼叫频次不小于30次/小时、不大于60次/小时); 3、发(受)端网络的呼叫建立时延:过网呼叫在发(受)端网络中的呼叫建立时延,与发(受)端网络中同种可比业务的连接建立时延的差异大于6秒的发生概率超过20%; 单一用户号码在发(受)端网络中的呼叫建立时延:对某一用户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中的各种网络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信网 Telecom Network 利用有线和,或无线的电磁、光电网络,进行文字、声音、数据、图像或其他任 何媒体的信息传递的网络,包括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3.2 互联网 Internet 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它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大型计算机网络。 3.3 安全等级Security Classification 安全重要程度的表征.重要程度可从网络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经济运行、公共利益、网络和业务运营商造成的损害来衡量。 4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4.1第1级要求 不作要求。 4.2第2级要求 4.2.1安全管理制度

a)应制定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b)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4.2.1.2制定和发布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c)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4.2.1.3评审和修订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4.2.2安全管理机构 4.2.2.1岗位设置 a)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b)应设立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岗位,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4.2.2.2人员配备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等。 4.2.2.3授权和审批 a)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 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b)应针对关键活动建立审批流程,并由批准人签字确认。 4.2.2.4沟通和合作 a)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网络安全职熊部门内部的合作与 沟通; b)应加强与相关外部单位的合作与沟通。 4.2.2.5审核和检查 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户账号情况、系统漏洞情况、数 据备份等情况。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产品介绍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产品介绍 无线宽带猫--中国电信定制无线家庭网关产品大全 e8-B篇 01、华为 Echolife HG522-a HG522-a似乎是华为交给电信的第一批e8-B产品,同其它e8-B产品一样,具有以下几个显着且与e8-A不同的特征:使用分级管理帐号,只有使用超级帐号登陆后才能设置PPPoE等高级功能;至少具备一个USB接口,能接U盘下载上传配置文件;默认都可以在接电话线的状态下,被电信远程管理,如远程下发配置文件,修改设备参数等等;具备4台限制,即无论以PPPoE或BRIDGE方式,通过E8设备一起上网的台式机、笔记本、带WIFI功能的手机甚至是ITV机顶盒加在一起的数量不能超过4台;可以把特定PVC绑定到一个指定的有线或无线通道中,这样对开启路

由器后看ITV非常有利。 HG522-a采用的是CX94610 + RTL8306SD的解决方案,FLASH是16M,内存为32M(16X2),操作系统为LINUX。国内外使用这CX94610方案的设备极少,大部分的

都是电信定制的,目前没有任何人成功给HG522-a刷上第三方固件。 不过最为严重的问题是,HG522-a的硬件设计有缺陷,要去掉两个电容才能正常工作。而且部分版本的HG522-a开启PPPoE后,无论是手动指定DNS或在自动分配DNS,部分网页都无法解析。 02、华为 Echolife HG522-c

HG522-c有个绰号叫“相框猫”,因为它的A面可以夹一张照片,这样当它竖着放时看看照片还是蛮有意思的。 HG522-c的硬件组成跟HG522-a完全一样,表面上看把天线改为内置是为了节省成本,但打开一看,整个PCB布局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设计,因此不得不联想到HG522-a的硬件设计有缺陷。外观上,HG522-c采用了新的外壳模具,这样再也没有人会把HG522错看成HG520了(HG522-a外壳跟HG520一样)。功能上两款HG522

中国电信某本地网网络资源管理办法

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管理规范及业务处理流程 电信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 2004年3月

目录 目录 (1) 前言 (2) 1、网络资源系统管理模式 (3) 1.1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位 (3) 1.2 网络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 (4) 2、业务流程管理 (6) 2.1业务一点受理流程 (6) 2.2 调查确认业务: (7) 2.3 网络资源调度管理业务: (10) 2.3.1 网络资源调度管理业务: (10) 2.3.2临时资源调度管理业务: (12) 2.3.3 重大故障资源调度业务: (14) 2.4 网络资源割接管理业务: (16) 2.5 固定资产管理业务: (21) 2.6 资源数据录入: (22) 3 、本地网网络资源数据动态管理办法 (25) 3.1网络资源数据动态管理的目的 (25) 3.2网络资源数据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25) 3.3资源管理系统站点的相关职责 (25) 3.4网络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流程 (26) 3.4.1网络资源数据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 (26) 3.4.2网络资源数据动态管理的考核办法 (26)

前言 本业务处理流程及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流程规范)根据四川省电信公司的《关于本地网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四川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技术规范》、《四川省本地网网络资源集中管理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四川省本地网维护管理目标体制实施办法》中对于四川省本地网集中维护管理目标模式中对资源管理的相关要求编制而成。 本流程规范规定了在本地网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工作中,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界面和职能划分。其中省公司运维部负责全省本地网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与监督等职能管理工作,各市州分公司运维部负责所辖区域内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工作的具体管理和操作。各专业维护中心、区域局、县局负责网络资源数据的录入,更新维护。 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网络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一致性检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网络资源的调度、优化,提供网络资源的现状分析报告。省技术支援中心负责对各本地网内资源系统的技术支撑,包括重大、疑难障碍的处理、修复等。 本流程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部分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定义了在各项业务处理中各部门的介入时限、工作目标,以及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 本流程编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工作定位清晰,责任明确,工作界面清楚;在业务处理流程上形成闭环管理,以便于监督考核;在保证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理顺业务处理渠道,保障问题的快速解决,提高维护工作效率。 由于全市的资源清查工作和网络资源系统建设已全面展开,管线清查已经过半,上半年将投入正式使用。我们同时将展开设备资源的清查工作,并加强系统应用。网络资源管理分为三个方面:网络资源数据管理、网络资源调度管理、网络的优化组织管理。现阶段,我们的清查工作正是在建立一个准确而完整的资源数据库,它是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资源管理的关键。因为网络资源的数据管理是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的详细程度影响到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源管理系统的成败,只有有了准确详实的基础数据才能最终实现网络资源调度管理和网络的优化组织管理,才能实现对全网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分析资源元素的占用情况和合理性提出相关配套建设意见和网络优化方案。

电信运营商部门组织架构

电信运营商部门组织架构

电信运营商部门组织架构 一、市场部职责及岗位设置 市场部主要职责: 1.负责某分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包括竞争动态、市场情报收集和全市市场经营分析等。 2.负责营销计划、经营策略及全市营销方案的策划和制定。 3.统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4.统筹渠道的规划和协调。 5.统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6.营收管理。 一、市场规划 1.市场调研、分析、研究及预测。 2.收集市场信息~制定市场规划~提出实施方案。 3.制定经营目标和计划~做出分析。 4.制定市场发展策略、客户分群策略。最大限度创造企业利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最佳经营业绩。 二、经营分析及预算 1.利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以及其他方面提供的资料~按地域、产品、业务、存增量、客户群、时间纬度对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2.根据市场规划~分析经营状况和行业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方案。 3.负责各类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4.负责风险管理、滚动规划、成本预算、预算管控等经营预算管理工作。 5.制定经营目标考核制度,并组织实施和提供支撑。 ,三,业务流程管理 1.制定及优化市场前端业务处理流程~指导实施,定期检查~实时分析~组织例会~督办相关工作~提出考核意见。 2.统筹业务系统和前端业务支撑系统的需求。 3.制定业务流程规划、标准和提升目标。 4.制定业务支撑系统业务规范。 5.承接省公司流程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前后端各部门在流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四,服务管理 1.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投诉管理制度。深入领会集团公司、省公司服务政策。 2.负责客户满意度管理、本地服务和客户能力提升工作。 3.负责服务规划、服务策略研究工作,做好服务问题的事前、事中控制措施和管控办法。 4.负责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分析、检查、考核、投诉督办、整改,工作,做好越级投诉管理。 ,五,品牌与宣传管理 1.制定各类产品分客户群广告策划方案和宣传设计~编 制费用预算~根据批复组织实施~并做好方案的评估和宣传的检查~提出考核意见。 2.根据集团公司、省公司品牌营销统一制作样本~并指导和配合县级分公司进行品牌宣传。 3.根据媒体实施结果~按合同、协议等规定及时向合作方结算费用~保证媒体发布的连续、稳定~做好媒体关系管理和维系。

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甲方合同编号:【】 乙方合同编号:【】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乙方:【公司】 【】年【】月【】日于【】①

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本合同由下列当事人于【】年【】月【】日在【】①签订: 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法定地址:【拉萨市金珠中路84号】 法定代表人:【卓锋】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乙方:【】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鉴于: 1、甲方拥有并运营陆地蜂窝移动电话网、IP电话网。乙方拥有并运营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 2、为实现双方业务的互通,甲乙双方须相互提供上述电话网的网间互联服务。 3、双方同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

《关于网间长途呼叫路由组织的通知》、《关于移动电话用户选择国内长途电话网或IP电话网呼叫国内异地移动电话用户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他有关互联技术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甲乙双方两总部之间相关协议,就上述网间互联服务以及与此相关的通话费结算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网间互联原则 1.1 甲乙双方应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向对方及时、合理地提供所需的网间互联服务。在国家规定的互联范围内,甲乙双方均不得拒绝对方提出的互联要求。 1.2 甲乙双方应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网间互联。互联方案应有利于甲乙双方业务开展、方便甲乙双方网络管理、便于甲乙双方进行网间结算、并保证甲乙双方网间通信的安全可靠。 1.3 甲乙双方应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规定的相应时限内,完成互联工作。 第二条互联业务范围 2.1 甲乙双方实现网间互联后,原则上甲方的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全球通用户、神州行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移动公用电话)和国际、港澳台漫游来访到甲方移动电话网用户能够与乙方的所有固定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普通固定电话用户、固定公用电话)相互通信。一方的国际局、IP 电话国际网关接收到的国际、港澳台来话能够通达另一方的所有用户,或者另一方电话网内开放国际来话呼叫功能的业务台。 2.2 甲方移动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全球通用户、神州行用户,下同)可以自主选择乙方的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乙方负责对主叫用户使用乙方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甲方不对该主叫用户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 乙方固定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普通固定电话用户、PHS无线市话用户,下同)可以自主选择甲方的IP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甲方负责对主叫用户使用甲方IP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乙方不对该主叫用户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中的各种网络和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信网 Telecom Network 利用有线和,或无线的电磁、光电网络,进行文字、声音、数据、图像或其他任何媒体的信息传递的网络,包括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3.2 互联网 Internet 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它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大型计算机网络。 3.3 安全等级 Security Classification 安全重要程度的表征.重要程度可从网络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运行、公共利益、网络和业务运营商造成的损害来衡量。 4 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4.1 第1级要求 不作要求。 4.2 第2级要求 4.2.1 安全管理制度

a) 应制定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b)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 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4.2.1.2 制定和发布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c)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4.2.1.3 评审和修订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4.2.2 安全管理机构 4.2.2.1 岗位设置 a) 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b) 应设立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岗位,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4.2.2.2 人员配备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等。 4.2.2.3 授权和审批 a)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b) 应针对关键活动建立审批流程,并由批准人签字确认。 4.2.2.4 沟通和合作 a)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网络安全职熊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 b) 应加强与相关外部单位的合作与沟通。 4.2.2.5 审核和检查 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户账号情况、系统漏洞情况、数据备份等情况。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doc 17页)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doc 17页)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二○○一年五月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公平、有效竞争,保障公用电信网间及时、合理地互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在下列电信网间的互联: (一)固定本地电话网; (二)国内长途电话网; (三)国际电话网; (四)IP电话网;

方的网络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的方式。 (二)互联点,是指两个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时的物理接口点。 (三)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控制必要的基础电信设施,并且所经营的固定本地电话业务占本地网范围内同类业务市场50% 以上的市场份额,能够对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电信业务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的经营者。 (四)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以外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第二章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义务 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设立互联工作机构负责互联工作。互联工作机构应当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制度,保证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电信主管部门之间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工作渠道的畅通。 第七条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包括网间互联的程序、时限、互联点的数量、用于网间互联的交换机局址、非捆绑网络元素提供或出租的目录及费用等内容的互联规程。互联规程报信息产业部批准后执行。互联规程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互通活动具有约束力。

第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的互联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业务。 第九条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含网络组织、信令方式、计费方式、同步方式等)、设备配置(光端机、交换机等)的信息,以及与互联有关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光缆(纤)、带宽、电路等通信设施的使用信息。 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设备配置的计划和规划信息。 双方应当对对方提供的信息保密,并不得利用该信息从事与互联无关的活动。 第十条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联,互联传输线路必须经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等通信设施的,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提供使用,并不得附加任何不合理的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