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肺通气功能测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仪器:微型肺活量测定仪、肺量计、消毒棉球、75%酒精、嘴夹

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1.肺活量的测定:仪器归零。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并与外界相通,作平静呼吸数次;之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关闭三通开关,吸气之末屏气1-2 秒,此时开动快鼓(25mm/秒),令受试者作最快速度用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从记录纸上测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第一秒平均值约为83%,第二秒约为96%,第三秒约为99%。

3.最大通气量的测定:肺量计内充入4-5 升新鲜空气,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转动三路开关,使口与肺量计相通,开动慢鼓记录平和呼吸曲线。然后开动中速鼓(1.67mm/秒),令受试者按主试者口令在15 秒钟内尽力作最深、最快的呼吸。根据呼吸频率与每次呼吸深度,计算出15 秒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然后乘以4,即为最大通气

注意事项:

(一)受试者在测试前应了解测试指标,掌握测试方法。

(二)受试者使用吹嘴前,应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吹筒,避免交叉感染。

(三)在测试时,要戴好口嘴及鼻夹,不要漏气。

(四)每一单项指标测完后,需平静呼吸几次,然后再测下一个指标。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二)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运动过程中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掌握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及动脉血压的影响

仪器:听诊器、节拍器、心率表或心率遥测仪、弹簧式血压计、电子感应血压计、水银血压计

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1.心率的测定。令受试者坐于测试人员对面,将听诊器胸端置于心前去听诊,记录1分钟的脉搏次数。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可较准确的记录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心率遥测系统可准确的记录安静时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并可实时监测训练瞬间心率变化,教练员可随时现场指导训练,也可通过网络远程指导训练。并通过相关软件作出快速统计分析,调整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运动员的训练。现有多种心率遥测系统可供选择,使用时根据不同系统的要求将电极贴在相应的部位(一般方在胸前左侧第五肋间心尖部),打开接收器即可。

2.血压的测定。(1)将脉压带绑在受试者上臂上,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 厘米,松紧应适宜。(2)以手指扪寻肘窝处的肱动脉,然后把听诊器的听头放在肱动脉上。(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 毫米汞柱,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当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的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音(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舒张压。(6)记录所得结果,例如收缩压为110 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 毫米汞柱,可表示为110/60mmHg。

注意事项:

(一)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二)受试者在测血压时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三)打气时不宜太快,以防水银柱喷出管外。

(四)重复测量血压时,应让水银柱回到零位后再测,以防静脉回流不畅。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有氧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掌握有氧健身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原理、方法,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以及运动处方的常用格式。

仪器:体重计、身高仪、血压计、电动跑台、功率自行车、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心电图仪、秒表、心率遥测仪等。

分组方法:每两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根据一定的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能、健康状况的差异,可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有氧健身运动处方

(一)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以及运动处方的常用格式。

(二)对实验对象进行一般调查,询问家族史、既往史、目前健康状况、测量身高、体重等。(三)对实验对象进行系统的身体检查(形态、机能等)。

(四)对实验对象进行体能测试,了解目前有氧工作能力水平。

(五)全面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

(六)根据主要目标制定具体的运动方案。

注意事项:

(一)制定运动处方的关键在于确定运动强度。注意运动强度的把握,可通过心率来进行控制。

(二)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要充分进行。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了解和掌握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并用于有氧能力的评价。

仪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跑台(或功率自行车)、台阶、心率遥测仪、秒表、75%乙醇等。

分组方法:4人为1组,分工合作。总指挥兼气体分析仪器操作者1人,控制运动负荷强度1人,管理呼吸口嘴(或呼吸面罩)及安全保护者1人。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1.受试者称体重,然后安装心率遥测仪(或电极),测定受试者坐位安静时心率和气体代谢各指标,如:VO2、VE、O2、CO2等。

2.达安静时指标后,令受试者上跑台或功率自行车(图4-8)。

3.开始进行负荷运动测定最大摄氧量。运动负荷方法可选择递增或间歇负荷运动。递增负荷运动见表4-2、间歇负荷运动见表4-3。

表4-2 递增负荷运动参数

4.最大摄氧量的判断方法:当受试者在运动中感到力竭时,测试者可用以下4种情况中任何3种同时出现时来确定:(1)VO2不再增加而出现平台;(2)呼吸商大于1.15;(3)心率大于180次/min;(4)血乳酸浓度大于8mmol/L。

5.测得最大摄氧量后,跑台慢慢减速到开始准备活动时的强度,受试者进行慢跑至步行整理活动,同时可摘下呼吸面罩或口嘴,然后停机并摘下呼吸面罩(或口嘴)及心率遥测仪(或电极)。

6.利用通过直接或间接法所测得的最大摄氧量值,查有氧工作能力级别表(表4-7),进行有氧工作能力的评定。

表4-7 有氧工作能力的级别评定

·上行(如1.69)用L·min表示,下行(如28)用mL·kg·min表示

注意事项:

(一)受试者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疾病。

(二)受试者在实验前禁止饮食。

(三)注意受试者在运动中的不良反应,当主观感觉不适时,可举手示意立即停止运动,主试者应充分注意安全保护。

(四)操作气体分析仪时,注意气体代谢各指标的变化,尤其是达到力竭运动及最大摄氧量出现时的准确性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五)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无氧功率的测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掌握无氧功率的间接测定及评价方法。

仪器:软黑板、直尺、无氧功率测定仪、体重计、功率自行车、跑表、滑石粉等。

分组方法:每两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纵跳法

1.受试者先称体重,然后用手指粘些滑石粉,侧向墙壁站立,近侧足应贴近墙根,远侧足置于离墙20cm的白线外缘处。身体轻贴墙壁,尽量上举手臂,用中指尖在软黑板上点一指印。

2.受试者在距离墙20cm处用力原地向上跳起,达最高点时用中指点一指印。上下两指印的垂直距离即纵跳高度。

3.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功率:

P=W H

注: P:功率(J/s)、W:体重(kg)、H:纵跳高度与站立摸高的差(m)、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

1.准备活动:先让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坐垫高度,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蹬车

2~4min,使其心率上升到150~160次/min,其中做2~3次/min(每次持续4~8 s)全力蹬车。

2.准备活动后受试者休息3~5 min。

3.Wingate正式测试:操作者A打开电脑中的Wingate文件夹,选择Select File,然后用键盘上的上下移动键选择文件(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文件New file,也可继续使用已有的文件名),选择好以后进入新的测试(New Measurement),输入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号(ID-number),姓名(Name),体重(Bodybeight,单位用kg),身高(Height)。然后根据受试者体重的7.5%电脑自动设置负荷,操作者B根据电脑提示加好功率自行车的阻力负荷(注意负荷篮子有1kg重量)。等操作者B加好重量,拉起拉线,操作者A可以打回车,此时电脑左上方显示“Waiting For Start Pulse”,只要操作者B把拉线一放,测试即刻开始。操作者B发出口令“开始”后,受试者以最快速度全力蹬车30秒,电脑屏幕每隔5秒将显示出Rpm和Power,即每秒自行车的转速和受试者所做的功,30秒运动后记录电脑显示的最大功、平均功。

4.整理活动:测试结束后,受试者

进行放松活动2~3 min,同时运动

负荷尽快减轻。

5.评定结果

(1)最大无氧能力:反映ATP、CP

分解供能能力。通常为第1个5s所

算出的瓦特数为最大无氧能力。

(2)平均无氧能力: 6个5s瓦特数

的平均数,反映非乳酸和乳酸分解供能。

图4-10 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

(3)无氧能力下降率:6个5s组中的

最大无氧能力值减去最小无氧能力值,

然后除以最大无氧能力值,再乘以100。其结果值反映疲劳指数。(表4-8)无氧能力下降率= ×100

注意事项:

(一)各种实验前受试者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出现运动损伤。(二)运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整理活动,以防发生头晕等重力休克现象。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六)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学时数:2学时

目的:掌握用皮褶钳测量皮褶厚度的技术;熟悉或了解生物电阻抗检测法。掌握体脂、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推算方法,分析评价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仪器:皮褶厚度计、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测试平台、酒精棉球等。

分组方法:每两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皮褶厚度法

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总量。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脂肪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同年龄女性皮下脂肪要多于男性;同性别年轻人皮下脂肪要多于老年人。

(1)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身体的右侧测量部位。

(2)测量时,检测者选准测量点,右手持皮褶厚度计,并将卡钳张开,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者测量部位的皮脂捏起,两指间相距3 mm左右。将张开的卡钳钳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取其均值,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以mm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3)测量部位

①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在右上臂肩峰顶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肱三头肌的肌腹处,顺直捏起皮褶(图4-12)。

②背部:在右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约1cm处,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角(图4-12)。

③腹部:在脐的右侧2cm处,垂直于腹肌捏起皮褶(图4-12)。

④髂部:髂脊上缘与腋前线交界处,方向向下前方倾斜(图4-12)。

图4-12 测量部位

3.计算身体成分

(1)计算人体密度:将皮褶厚度(mm)测量数据带入相应身体密度公式,计算身体密度值。

①已知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的推测方程式(表4-9)

表4-9 推测体密度的回归方程式

②巳知腹部和髂部皮褶厚度的推测方程式(表4-10)。

表4-10 推测体密度的回归方程式

注:D为体密度,X1为腹部皮褶厚度,X2为髂部皮褶厚度

(2)计算体脂%:将推算出的身体密度值带入下列公式,计算体脂%。

体脂(F)% =〔4.570/身体密度(D)- 4.142〕·100

(3)计算体脂重量:将所得的体脂%,按下列公式换算成体脂重量。

体脂重量 = 体脂%×体重

(4)计算去脂体重:将所得的体脂重量,按下列公式换算成去脂体重。

去脂体重 = 体重 - 体脂重量

(二)生物电阻抗法(BIA)法

采用微弱的(人体感觉不到)恒定交流电流,通过人体手、足与电极连接测量人体各部分的电阻抗。人体内脂肪为非导电体,而肌肉水分含量较多,为易导电体。非脂肪组织比脂肪组织有更高的电荷容量,更易于导电。如脂肪含量多,肌肉少,电流通过时生化电阻值相对较高;反之生化电阻值相对较低。因此,电流传导速度越慢,表示身体所含脂肪越多。本测量法就是通过测量电流通过身体脂肪和非脂肪组织时的差别估算体成分。

1.测量受试者的身高(cm)和体重(kg)。

2.将受试者的姓名、年龄、体重、身高等基本数据输入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

3.受试者平躺于测试平台上,两脚自然分开与肩齐,手臂自然放置,掌心向下。采用国际标准(四极片式),在受试者左侧腕关节、踝关节、手背掌指关节、足背跖趾关节等4个部位贴电极片,电极片安放之前用酒精棉球擦拭相应部位皮肤。

4.利用物理原理测出生物电阻值。分析仪显示测定指标有:总体脂重、瘦体重、体脂%等。注意事项:

(一)利用皮褶厚度计测量时,刻度盘和钳口应经常校正。捏皮褶时用力要均匀,保持恒定,不应连带肌肉。因皮肤具有弹性,捏起皮褶后会慢慢回缩,所以还应及时测量。

(二)利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前的运动、饮食、脱水和生物节律变化等都会影响测量值,因此要注意测量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性及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和特点;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不同水平及方法。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 第四节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第六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性和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概述 1、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

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以达到促进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防治某些疾病,提高运动机能术水平的目的。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assimilation);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dissimilation)。在物质合成时,即在同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而在物质分解时,即在异化过程中将释放出能量。因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和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是同时进行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能引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stimulus)。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之为兴奋(excitation)。因此,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力的高低反映了该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这种活动是兴奋活动;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这种活动是抑制(inhibition)活动。兴奋和抑制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生理活动过程。 (3)应激性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绪论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 概念: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吸收能量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产生能量过程。 以上两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依存,是需要酶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利用,而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应激性 3.兴奋性 概念: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环境变化。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分类,有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要求。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兴奋性表现:兴奋:相对静止——活动,弱——强 抑制:活动——相对静止,强——弱 例:肌肉活动的兴奋——收缩耦联、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活动、心脏活动的强弱变化。 比较应激性和兴奋性的区别。 4.适应性 概念: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客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可使生物体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例:气候服习、高原环境中人体红细胞增多 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肌纤维增粗。运动训练过程实质上为人体机能对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过程。 启发学生结合运动实例说明适应性在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 5.生殖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调节的控制 细胞外液——内环境: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稳态 稳态不断受到影响,又不断得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维持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体内调控机制调节生理机能,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节律。 体内主要调控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例:神经系统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内分泌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血红蛋白测定及血型测定 A..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目的】掌握用比色法来测定血红蛋白量。(3分) 【原理】血红蛋白量测定方法有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沙里氏比色计比色法。本实验采用沙里氏比色法。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颜色随其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有一定的变化。为提高测定的标准,可向血液中加稀盐酸,使亚铁血红蛋白酸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显稳定的棕黄色,加蒸馏水稀释并与标准色比较,既可求出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血红蛋白的含量受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体育锻炼以及居住条件的影响。(5分) 我国正常成年男子约含12~15g·dL-1;女子约为11~14 g·dL-1。 【器材】沙里氏比色计(含比色管、比色架、吸血管)、采血针、75℅酒精、棉球、95℅酒精、0.1mol盐酸、乙醚、蒸馏水、小玻棒、小滴管。(6分)【步骤】 1.向比色管内加入0.1mol盐酸10滴(约达到比色管的10℅的刻度线)。(3 分) 2. 采血。以75℅的酒精消毒无名指及采血针(2分); 3.用采血针刺破无名指指腹一侧皮肤,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擦去一滴后,用右手平持吸血管使管口接触自然流出的一滴血管,准备吸取20μl 的血液(血柱液面平20μl刻度线)。(6分) 4.用干棉球拭檫管外的血液,然后迅速将吸血管移入比色管,徐徐将血液吹入盐酸深层,并用上层清夜多次洗涤吸血管,轻轻振荡,置室温中10~15min,充分到使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6分) 5.比色。将比色管放入血红蛋白比色架中,向比色管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且边滴边搅拌边竖起对光观察,将比色管的颜色与比色计上的标准颜色做比较,直至比色管溶液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致为止。正确读出并记录比色管内溶液弯月面下缘最底点对应的比色管刻度数值,此数值即为每100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9分) 【注意事项】 1.要准确配制0.1mol的盐酸。血液被酸化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 2.吸取的血量应准确,并将吸血管外的血液抹去。 3.吹入血液和洗净吸血管时,切勿将空气吹入盐酸中,以免形成气泡影响 比色。 4.稀释时要耐心地逐滴加蒸馏水,并应边滴边搅边竖起比色,当颜色接近时,只能半滴半滴地稀释。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运动生理学》课程 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的反应与适应规律,具有初步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调节方式 第三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目的要求: 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能量系统特征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能量统一体的概念;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目的要求: 了解肌纤维微细结构、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力学特征以及两类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纤维微细结构 第二节: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第四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表现 第五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六节:肌电图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目的要求: 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听觉、位觉等感觉器官的分析机能;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基础,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题库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肺通气功能测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仪器:微型肺活量测定仪、肺量计、消毒棉球、75%酒精、嘴夹 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1.肺活量的测定:仪器归零。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并与外界相通,作平静呼吸数次;之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关闭三通开关,吸气之末屏气1-2 秒,此时开动快鼓(25mm/秒),令受试者作最快速度用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从记录纸上测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第一秒平均值约为83%,第二秒约为96%,第三秒约为99%。 3.最大通气量的测定:肺量计内充入4-5 升新鲜空气,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转动三路开关,使口与肺量计相通,开动慢鼓记录平和呼吸曲线。然后开动中速鼓(1.67mm/秒),令受试者按主试者口令在15 秒钟内尽力作最深、最快的呼吸。根据呼吸频率与每次呼吸深度,计算出15 秒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然后乘以4,即为最大通气 注意事项: (一)受试者在测试前应了解测试指标,掌握测试方法。 (二)受试者使用吹嘴前,应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吹筒,避免交叉感染。 (三)在测试时,要戴好口嘴及鼻夹,不要漏气。 (四)每一单项指标测完后,需平静呼吸几次,然后再测下一个指标。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04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 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日期:2005年10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设。它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打下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技能,并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 绪论(0.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该章的教学,能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兴奋;刺激。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肌肉的收缩机理、收缩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重点:兴奋的本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兴奋传递的机制;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形式、力学特点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专业:体育教育本科(四年制)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动生理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是学生逐步掌握人体基本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以及反映各种体育锻炼和训练对人体某些功能有影响的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定。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实验要求: ⑴实验前:认真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⑵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耐心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实验结果,遵守实验室的规则。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爱护器材。 ⑶实验后:整理实验仪器,所用器械应擦洗干净,打扫实验室卫生。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10学时,为必选实验。

四、实验课的考核 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分两部分: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30%,根据实验报告上交次数、书写是否认真及结论的准确性进行评分;实验操作占70%,根据出勤率,实验态度,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爱护仪器设施进行评分。 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报告: 1、实验指导书:《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实验报告的要求 ⑴实验报告书写应注意文字简练、通顺、清楚、整洁。 ⑵注明姓名、班级、实验日期。

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24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24 篇一:实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 题目: 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体育与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肖国强 提交日期: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实验题目】 跑台实验对心率,血压和体重的影响 【实验目的】 通过跑台实验进行有氧运动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后的心率,血压和体重的数据,并与实验前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跑台实验对心率,血压和体重有无影响。 【实验方法】 ⑴研究对象:本小组所有成员 ⑵实验器材:跑台机,血压心率计,电子秤⑶实验场地:

院楼六楼实验室 ⑷观测指标:体重(kg),心率(次/min),血压(mmhg) 【实验步骤】 ⑴步骤一:对本组所有成员原始心率,血压和体重进行精准的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登记在笔记本上; ⑵步骤二:将跑台机设定好。设定的状态为:10km/h(匀速),30min; ⑶步骤三:组员按照顺序分别进行30min的跑台机的匀速跑。每当一个组员跑完后,即刻利用血压心率计对其进行血压和心率的测量,紧接着进行体重的测量,将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 ⑷步骤四:运动后20min,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补液,并再次进行血压,心率和体重的测量,将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心率,血压,体重数据 表1 实验后即刻心率,血压,体重数据 表2 实验后20min心率,血压,体重数据 表3 分析: ⑴通过表1和表2,我们可以知道:经过30分钟的有氧

匀速运动后,由于运动使(: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24)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血压升高,心率随着人们进入运动状态加快。在有氧运动中,运动30分钟后,身体开始利用脂肪氧化供能并且体液流失,因此,体重也下降了!⑵通过表3我们可以知道,在运动后20分钟,心率和血压约恢复到实验前的数值,血压虽有个别组员下降或上升,但变化不明显。但是,心率却基本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有氧运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促进作用,使安静时心率低于非锻炼人群! ⑶通过表2和表3,我们知道,运动后20分钟体重比即刻运动后有所上升,但是通过表3和表1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运动后我们进行了补液,但是每位组员的体重还是比原始体重有所降低。 【实验结论】 ⑴可能由于样本和实验检验方法的原因,在本实验中,有氧运动对血压的变化 没有明显的影响。 ⑵有氧运动对心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心脏搏出量的增加引起心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心率减慢。建议大家坚持长期的有氧运动锻炼。 ⑶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身体利用脂肪氧化供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从而消耗脂肪。因此,长时间有氧运动具有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专科层次,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学时分配:72 赋予学分:4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后续课程: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①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②初步掌握人体功能能力评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原理。③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及卫生、健康教育,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③掌握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评价。④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和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讲授法、实验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录像法(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法、讲座法、练习法、科研训练法等多种形式。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Ⅰ理论部分(52学时)

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课上讲解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发展史等。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教学目的】了解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肌管系统。掌握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掌握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并能够说明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肌纤维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收缩过程,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掌握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等问题。 【教学重点】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内容】 一、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与生理学特性。 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二章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 【教学目的】掌握身体素质的内涵以及力量素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素质的因素。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掌握肌肉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 姓名代宝玉;班次食科131 ;组别第四组;日期2014.04.28;室温25℃ 1.实验目的:掌握声、光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生理意义。掌握人 体安静时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2.原理与方法: 1、通过测定反应时间以了解和评定人体神经系统反射弧不同环节的功能水平。 2、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听诊法和指触法。 3、感受器从接受刺激到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4、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 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出心率。 5、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用血压计的压脉 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通过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3.对象:人 4.仪器与药品:血压计、人体反映测速仪、听诊器; 5.步骤: 一;人体反应时的测定: 1:熟悉反应时测定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单纯反应时的测定 二;心率测定: 1:受试者静坐5min,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定时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三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时,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然后再测量30s脉搏乘以2,即为心率。 三;动脉血压的测量: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2:令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血压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脱了衣袖的前臂平放于桌面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朝上。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压脉带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脉搏处。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减压记中水银柱逐步上升,直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在上升20-30mmhg。随即松开充气球螺丝,连续缓缓放气,减低压脉带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的刻度即代表收缩压。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缓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到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减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代表舒展压。 6.

运动生理学25685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均来自的分解;间接能源来自食物中 的分解代谢。 2. 糖在体内的分解形式有和两种。 3. 短跑以代谢供能为主,长跑则以代谢供能为主。 4.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由细胞内和等化合物组成。 5.无氧分解供能应包括和两种能量系统。 6. 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 二、判断题 1.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 2.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可使肌肉内的ATP迅速下降,以后是CP迅速下降。() 3.人体内的能源物质,都能以有氧或无氧的分解方式来供能。() 4.ATP和CP分子都有高能磷酸键,其断裂释放出来的能量,都可被机体直接利用。() 5.在100m赛跑中,肌肉内CP含量在开始阶段迅速下降;而ATP含量变化不大。() 6.蛋白质在剧烈运动中的供能比例占有重要作用。() 7.当肌肉中糖原储量增加时,可以通过调节作用再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 8.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 9.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等量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多二倍多。() 10. 血糖的恒定有赖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释放进入血液。() 三、单选题 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 A.生成乳酸 B.产生大量的ATP C.生成H2O和CO2 D.不需要氧 2.骨骼肌在无氧分解代谢时,肌糖原最终分解为:() A.丙酮酸 B.酮体 C.乳酸 D.H2O和CO2 3. 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 A.CP B.乳酸 C.水 D.CO2 4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ATP B.CP C.葡萄糖 D.脂肪酸 5. .在剧烈运动开始阶段,骨骼肌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A.CP含量变化不大 B.ATP含量变化不大 C.ATP含量迅速下降 D.CP生成增多 6. 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是:() A.主要是糖类 B.完全依靠脂肪 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 D.糖类利用低于脂肪 7.400m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系统是:() A.磷酸原系统 B.有氧氧化系统 C.糖酵解系统 D.三者均衡 8. 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属于() A.多糖 B.双糖 C.单糖 D.上述都包括 四、论述题 1.比较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征。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1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 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 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 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 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是肌小节。()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6、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强度。() 7、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9、时值是评定组织收缩的一个重要指标。()10、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1、静息电位水平为+70mv—+90mv。()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最高水平。() 13、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表示组织的兴奋达最低水平。()14、动作电位产生的一瞬间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15、兴奋在神经上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17、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的接点。()18、运动终板神经未稍释放乙酰胆碱。() 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20、兴奋是电变化过程而收缩则是机械变化。() 21、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22、横桥与肌凝蛋白结合导致了收缩开始。() 23、最大收缩与刺激强度呈现正比。()24、一次电刺激可产生一次强直收缩。() 25、等长收缩不表现为作功。() 26、等张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D:都不是 正确答案:反应和适应 2、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其余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D:反应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正确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关于运动生理学,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郭臣的一门学科B:运动生理学可以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C: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资料可以从动物实验获得 D: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正确答案: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2、运动现场实验的优点 A:可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B: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 C: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D:测试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3、采用功率自行车,用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实验属于

A:运动现场实验 B:实验室实验 C:动物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 4、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某些部分,放在人工环境中,观察其生理功能的实验是 A:在体实验 B:离体实验 C:慢性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离体实验 5、运动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6、运动生理学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的一门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7、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通常与体育科学的其它学科构成一个综合系统的研究。 A:对 B:错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 绪论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 2 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介绍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第一节学科简介 1、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3、运动生理学: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变化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1、在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炼。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 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 与线粒体、生物膜、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3、人体实验常用的人体试验有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一、新陈代谢 (一)概念: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类型:1、分解代谢;2、合成代谢。 (三)意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 二、应激性 (一)概念:机体或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二)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三)反应: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一般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就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得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得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得基本规律,特别就是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得反应与适应规律,具有初步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指导与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得能力. 二、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得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得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得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目得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得对象、任务与方法;掌握生命活动得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调节得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得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得基本特征及其调节方式 第三节:运动生理学得发展 第一章肌肉活动得能量供应 目得要求: 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得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能量系统特征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得对应关系,以及能量统一体得概念;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得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得能量来源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得三个系统 第三节肌肉活动得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目得要求:

了解肌纤维微细结构、神经肌肉细胞得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得原理、肌肉收缩得形式、力学特征以及两类肌纤维与运动能力得关系。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实践中得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纤维微细结构 第二节:神经肌肉细胞得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肌纤维得收缩原理 第四节:肌肉收缩得形式与力学表现 第五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六节:肌电图及其在体育实践中得应用 第三章肌肉活动得神经控制 目得要求: 了解感受器得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听觉、位觉等感觉器官得分析机能;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基础,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得感觉功能、躯体运动调节功能与脑得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第二节:神经系统结构基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 二、判断题 (√)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一)信使。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动物)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其中条件反射又可分为阴性(经典)条件反射和阳性(操作式)条件反射。 (×)7. 从控制论的角度,在人体机能调节中,大部分为“正(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形式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8.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联系在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因此条件反射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9. 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强度,组织就可以产生兴奋。 (×)10.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和当时的机能状态无关。 (√)11. 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可扩布的电变化的活动过程,称为兴奋性,是一种基本生理特征。 (√)12. 兴奋指在刺激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细胞的一种特性。 (×)13. 兴奋性是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基本特性,只不过有的兴奋性高,而有些兴奋性低。 (×)14. 可兴奋组织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所以其余组织不具备兴奋性,而只具备应激性。(√)15.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中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16. 适应性是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利于机体避免环境伤害,因此,适应的结果一定对机体有利。 (×)17. 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引起人体机能的良好变化,这种适应与运动项目无关。 三、填空题 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过程。 3.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细胞 分子水平。 4. 人体生理学是实验科学,人体实验可分为运动现场测试和实验室测试。 5.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有时还将遗传与变异和生殖 包括在内。

2020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 【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D:都不是 正确答案:反应和适应 2、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其余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D:反应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正确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关于运动生理学,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郭臣的一门学科 B:运动生理学可以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C: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资料可以从动物实验获得 D: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正确答案: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2、运动现场实验的优点 A:可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B: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 C: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D:测试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3、采用功率自行车,用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实验属于 A:运动现场实验 B:实验室实验 C:动物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 4、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某些部分,放在人工环境中,观察其生理功能的实验是 A:在体实验 B:离体实验 C:慢性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离体实验 5、运动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