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气热泵性能测试

气—气热泵性能测试

气—气热泵性能测试
气—气热泵性能测试

实验三气—气热泵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热泵装置的组成,领会制冷与供热的对立统一关系;

2、明确热泵在节能技术上能作出的贡献;

3、了解热力完善度是衡量热泵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4、了解热泵和蒸气压缩制冷机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装置和工作原理

实验装置为压缩式气—气热泵,流程如图1所示,使用R22作为制冷剂,主要组成部件有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毛细管、干燥过滤器、气液分离器、轴流风机等,由四通阀组成四道换向机构,可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和气—气压缩式热泵工作性能的实验。

室外风机

室内

风机图1 制冷系统流程示意图

1、蒸汽压缩制冷缩环

参考流程图,调节开关构成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室内换热器(蒸发器)中产生低压制冷剂蒸汽。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到冷凝压力P1,消耗了机械功W,然后进入冷凝器中,因受到冷却介质的冷却而凝结成液体,凝结时压力保持不变,并放出热量Q,由冷凝器出来的制冷机液体,经节流毛细管膨胀到蒸发压力P0,温度降到与之相对应的饱和温度下,此时的成为低压两相状态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在其中制取冷量Q0,并回复到起始状态完成一个循环。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中,液体膨胀过程不用膨胀机而用膨胀节流阀或毛细管来实现,这就使设备大为简化。虽然膨胀阀和毛细管不能回收膨胀功,但因液体的膨胀功很小,因此引起的损失也不大。

循环的热平衡式为:

W

Q

Q-

=

循环所消耗的压缩功为W,故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Q

W

ε=

2、压缩式气—气热泵循环

调节开关构成压缩式气—气热泵循环。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介质的饱和温度随着压力的变化这一特性而工作的。制冷机(冷介质)从低温热源(管外界容气)吸收热量,蒸发变为蒸汽,然后经压

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在送到冷凝器放出高温热量,从而达到把低温热升温到高温热的目的,即所谓的热泵,压缩性热泵性能用工作性能系数ζ反映,其定义式为:

0Q W

ζ= 三、测量系统

1、制冷剂侧

1) 温度测量:采用铜-康铜热电偶(T 型),精度0.1℃,量程-200~350℃,分别位于室内机

换热器进出口和室外机换热器进出口,电压信号由Agilent 数据采集器转化为温度值。

2) 压力测量:采用精度0.25级的精密压力表,其量程为2.5MPa ,分别测量系统吸气压力和

排气压力。

2、空气侧

1) 温度测量:采用精度为0.1℃的Pt100铂电阻温度计,其量程为:-50~200℃,分别位于室

内机进出风口和室外机进出风口。

2) 风速测量:采用AR816型风速计,风速测量量程0~30m/s ,解析度0.1m/s ,准确度±5%;

风温测量量程-10℃~45℃,解析度0.2℃,准确度±2℃,要求操作湿度不大于90%。

3、功率测定:采用单相功率表,量程为300V/20A ,以测定压缩机和风机耗功。 四、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所有部件是否完好;

2、接上功率表电源及机组电源;

3、开机并调节至合适档位;

4、待工况稳定后记录各温度和压力,使用风速仪测量进出口风速;

5、接上四通阀电源,切换至制热模式,重复步骤4,共记录2组数据。

五、实验报告

1、热泵工作原理

2、原始数据记录

在气-气热泵试验台测试过程中,接通电源,压缩机正常运转10分钟,待各仪表显示数据平稳后,开始记录一组数据,然后切换至制热模式,再待各仪表显示数据平稳后再次记录一组。

3、数据处理

在上述数据中,当空气侧气流不稳定时,用均方根值表示平均V ,V 1,V 2,V 3,V 4。

即n V V m i ij ∑==

1211 当空气侧气流比较稳定时,用算术平均值求气流速度的平均值,即

n V V m i ij ∑==11 除了气流速度,其它参量均可用算术平均值表示平均值,即:

n X X m i i ∑==1

4、热泵工作性能(ζ)计算 W

Q =ζ

Q :到获得的热量

W :热泵装置实际耗功总和

5、实际制冷系数(ε)计算

W Q 0=ε

Q :从冷源制取的热量

W :装置消耗的功 6、使用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两种方法计算系统的制冷系数和热泵系数并对比进行误差分析

六、问题讨论

1、何为热泵的循环效应和结霜效应?由于存在这两个效应,ζ能否全面衡量热泵的性能?

2、通过实验,对如何改进热泵装置及其扩大应用,你具何见解?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实验三 活性氧化锌粉体制备及气敏性能测定

实验三、活性氧化锌粉体制备及气敏性能测定 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压电陶瓷、颜料、石油化工、催化、橡胶、塑料、涂料、电子及敏感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半导体气敏材料,氧化锌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气敏材料之一,它的优点是对可燃气体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通过掺杂提高其气敏选择性,从而达到对硫化氢、液化气、乙醇蒸汽和一氧化碳等气体的选择性检测。氧化锌气敏材料的缺点是工作温度较高,一般为400 ~ 500℃,气敏选择性较差。因此,对氧化锌气敏材料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灵敏度、改善选择性、降低功耗等方面。其方法有贵金属或稀土金属掺杂、氧化物复合以及元件表面修饰等。 活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化学沉淀法,其中包括直接沉淀法和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向锌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如碳酸铵,氨水,草酸铵等),直接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锌前驱物沉淀,之后煅烧得到活性氧化锌粉末。间接沉淀法是向锌溶液中加入尿素或六次甲基四铵等均相沉淀剂,通过它们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剂)使前驱物沉淀在溶液中均匀缓慢析出,经煅烧得到活性氧化锌粉体。 本实验用稀硫酸酸浸锌焙砂得到Zn2+溶液,之后以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活性氧化锌粉体。将该粉体涂敷在陶瓷管表面制成气敏元件,用电压测量法测定活性氧化锌对乙醇蒸汽的气敏性能。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氧化锌粉体的制备,了解液相法制备粉体材料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了解和使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测定固体物质的热分解性能; 3、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定固体物质的物相结构; 4、通过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了解其它气敏材料的制备、气敏性能测定的一般方法。 二、基本原理 1、锌焙砂制备氧化锌 锌焙砂系由锌精矿经氧化焙烧得到,用稀硫酸溶解时发生下列反应: ZnO + H2SO4 = ZnSO4 + H2O 锌焙砂中的杂质元素也和硫酸反应 FeO·Fe2O3 + 4 H2SO4 = FeSO4 + Fe2(SO4)3 + 4 H2O MnO2 + H2SO4 = MnSO4 + 1/2 O2 + 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CdO + H2SO4 = CdSO4 + H2O NiO + H2SO4 = NiSO4 + H2O 从共存杂质元素性质可知除杂的关键是除去铁、锰。而Cu2+、Cd2+、Ni2+等则可以通过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Zn与相应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使Cu、Cd、Ni等与过量的Zn 粉一起沉淀析出,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在弱酸性介质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 使Fe2+氧化为Fe3+, Mn2+氧化为四价锰,最后以MnO2·x H2O形式沉淀去除。调整PH值至5.0时Fe3+生成Fe(OH)3沉淀,过滤除去,得到硫酸锌精溶液,再加入碳酸铵溶液,即得碱式碳酸锌沉淀,碱式碳酸锌热分解即得活性氧化锌。 4 ZnSO4 + 4 (NH4)2CO3 + 4 H2O = Zn4CO3(OH)6·H2O + 4 (NH4)2SO4 + 3 CO2 Zn4CO3(OH)6·H2O = 4 ZnO + CO2 + 4 H2O 2、半导体气敏陶瓷的工作机制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一、概要介绍 1.1 软件性能介绍 1.1.1 软件性能的理解 性能是一种指标,表明软件系统或构件对于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也是产品的特性,可以用时间来进行度量。 表现为: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系统可扩展性;并发能力;持续稳定运行等。1.1.2 软件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呈现时间+系统响应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人数/秒) 并发用户数:业务并发用户数; [注意]系统用户数:系统的用户总数;同时在线用户人数:使用系统过程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的最高峰值。 1.2 LoadRunner介绍 LoadRunner是Mercury Interactive的一款性能测试工具,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该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实时性能监控的系统行为和性能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1.2.1 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 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

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1.2.2 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1)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记录并将其转发给服务器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流,记录并返回给客户端。 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以为在一个真实运行环境中,虚拟脚本生成器能通过这种方式截获数据流;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在截获数据流后对其进行了协议层上的处理,最终用脚本函数将数据流交互过程体现为我们容易看懂的脚本语句。 2)压力生成器则是根据脚本内容,产生实际的负载,扮演产生负载的角色。 3)用户代理是运行在负载机上的进程,该进程与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是线程协作,接受调度系统的命令,调度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线程。 4)压力调度是根据用户的场景要求,设置各种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设置同步点等。 5)监控系统则可以对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的主要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6)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是辅助测试结果分析。 二、LoadRunner测试过程 2.1 计划测试 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响应时间等。 2.2 创建Vuser脚本 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录制、编写)到脚本中,并对脚本进行修改,调试等。协议类型:取决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

graphene气敏性能_张焕林

石墨烯气敏性能的研究进展 张焕林1,李芳芳2,刘柯钊1 (1 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绵阳621907;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621900 )摘要 石墨烯因具有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超大的比表面积而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气敏材料,近年来有关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工作逐年增加。概述了石墨烯的结构和特性;介绍了典型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综述了本征和功能化石墨烯的多种气体气敏特性在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石墨烯 本征石墨烯 改性石墨烯 气敏特性 Research Progress in Gas Sensitivity  of GrapheneZHANG Huanlin1,LI Fangfang2, LIU Kezhao1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Surface Physics and Chemistry Laboratory,Mianyang  621907;2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  621900)Abstract Owing to its exceptionally high carrier mobilities and extremely large surface-to-volume ratio,gra-phene is thought to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gas sensing.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ported articlesabout gas sensitivity of graphene.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raphen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operational princi-ple of gas 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is also described.We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cent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status on sensitivity  of pristine and modified graphene to various gases.Key  words graphene,pristine graphene,modified graphene,gas sensitivity 张焕林: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碳材料的功能化研究 E-mail:zhang hl06@126.com0 引言 石墨烯是除了石墨、金刚石、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外碳元素的又一种同素异形体。它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二维蜂窝状结构, 是构成其他维数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它可以包裹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者堆 垛成三维的石墨[1]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Geim的研究组[2] 用高度定向的热解石墨(HOPG) 首次获得了独立存在的高质量的石墨烯, 并对其电学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发现石墨烯存在双极性电场效应,具有极大的载流子浓度、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亚微米尺度的弹性输运等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能引起了物理学、 材料学、化学等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后的又一次碳材料研究热潮。石墨烯的发现者Geim教授和Novoselov 博士也因此被授予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7年Schedin等[3] 首先发现, 用石墨烯制备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单个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这 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研究者们随后研究了微机械剥离、化学剥离和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的气敏特性,发现本征石墨烯只对NO2、NH3等少数气体有较高的灵敏度。于是理论研究者纷纷开始了本征、掺杂和缺陷石墨烯与气体吸附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缺陷或掺杂的石墨烯对特定的气体有较强的吸附。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最近研究者对石墨烯进行了有目的地掺杂和功能化研究以提 高石墨烯对特定气体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着重介绍本征石墨烯的气敏特性、对气体分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功能化石墨烯对氢气的响应特性。 1 石墨烯的结构和特性 石墨烯是由sp2 杂化的碳原子紧密排列构成的二维六角 结构的单层石墨,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连接,这些强C-C键的网状结构使石墨烯片层具有优异的结构刚性。每个碳原子都有1个未成键的电子, 这些电子在与原子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离域π轨道上自由运动,赋予 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4]。石墨烯sp2 杂化的碳碳键的长度为0.142nm[5],单原子层的理论厚度为0.34nm[6] 。图1为石墨 烯的能带结构和布里渊区图[7] ,价带和导带在费米能级的6 个顶点上相交,由此表明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的物质,具有 金属性。石墨烯中电子的典型传导速率为8×105  m·s -1,接近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1/400 ,比一般半导体的电子传导速率大得多[8] 。除此之外,当石墨烯被裁剪为宽度小于 10nm的纳米条带时会产生一定的带隙, 这种半导体石墨烯在晶体管中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9] 。目前已证实的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性质包括:室温下高 的电子迁移率(15000cm2·V-1·s-1)[2,10] ;优异的热导率(约5000W·m-1·K-1)[11] ,是Cu热导率的10倍多;超高的力学性能,破坏强度为42N/m,杨氏模量为1.0TPa[1 2] ;超大的比表面积,理论值为2630m 2·g-1[13];几乎完全透明,光透· 93·石墨烯气敏性能的研究进展/张焕林等

海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技术试验

第42卷 第1期 2009年1月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V ol.42 No.1 Jan. 2009 收稿日期:2008-03-04;修回日期:2008-08-28. 基金项目:天津市建委科技资助项目(2007-37). 作者简介:吴君华(1978— ),女,博士研究生,讲师. 通讯作者:吴君华,td_wjh@https://www.doczj.com/doc/2c4806034.html,. 海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技术试验 吴君华1,2,由世俊1,李海山2 (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2.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秦皇岛 066004) 摘 要:为了提高海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温度, 提出采用海岸井取水系统. 搭建海岸井取水试验台,进行抽水试验研究该系统的渗流换热特点. 试验结果表明,渗流换热过程中含水层温度变化最大,含水层周围土壤层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衰减和滞后. 海水渗流与土壤换热后供水水温提高,且间歇供热过程可以缓解抽水过程中井水水温下降速度,从而为热泵机组提供一个具有相对稳定和较高温度的热源. 关键词:海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取水系统;海岸井 中图分类号:TU9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93-2137(2009)01-0078-05 Experiment on Intake Technology of Sea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U Jun-hua 1,2,YOU Shi-jun 1,LI Hai-shan 2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 2.College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China ) Abstract :A beachwell intake system was proposed to provide water with higher temperature for seawater source heat pump. Pump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 beachwell intake system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and heat transfer.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variation appeared in aquifer and there were obvious tempera-ture attenuation and lag in other soil lay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eepage and heat transfer.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awater because heat was transferred from soil to fluid when seawater was filtered through the aquifer. Besides, the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decrease could slow down during the intermittent heating. So this intake system guar-anteed relatively stable higher temperature supply water as heat source. Keywords :seawater source heat pump ;renewable energy ;seawater intake system ;beachwell 海水源热泵属水源热泵,给系统除了做必要的防腐处理外,热泵机组方面技术是相对成熟的,而解决海水取水问题是海水源热泵技术的关键.海水取水技术内容包括取水方式和供水参数,且供水参数中水温、水质和水量直接影响海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并决定了整个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和维修维护费用. 国内外用于海水源热泵系统的取水方式大部分是直接取海水[1-4].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一样,取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笔者针对天津海域特殊的 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将海岸井取水系统用在海水源热 泵系统中.国外对这种取水系统已有研究,但只是将这种取水系统用于海水淡化工程[5-7],因此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取水水量和水质上,而用于海水源热泵系统时,取水水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参数.笔者将搭建一个海岸井取水试验系统,对这种取水系统进行基础试验的研究,目的是初步探讨海岸井取水系统的渗流换热特点,为下一步海岸井取水系统的渗流换热理论模拟以及海岸井取水技术的推广提供试验 基础.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换热器为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均是间壁式换热器,热量通过 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针对上述三种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方式的性能测试。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温度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即Q = KAΔT (1) 式中:A—传热面积,m2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板式换热器:0.65m2 (3)管壳式换热器:1.05m2 电加热器:6kV ΔT—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 Q—冷热流体间单位时间交换的热量,W.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ΔT 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对于工业上常用的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计算 除了顺流和逆流按公式(2)计算平均温差以外,其他流动形式的对数平均温差,都可 以由假想的逆流工况对数平均温差乘上一个修正系数得到。修正系数的值可以由各种传热学书上或换热器手册上查得。 换热器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传热系数K。实验时,由恒温热水箱中出来的热水经水泵

和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实验换热器内管。在热水进出换热器处分别用热电阻测量水温。从换热 器内管出来的已被冷却的热水仍然回到热水箱中,经再加热供循环使用。冷却水由冷水箱经 水泵、转子流量计后进入换热器套管,在套管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排向外界,一般不再循环 使用。套管外包有保温层,以尽量减少向外界的散热损失。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用热电阻测量。 通常希望冷热侧热平衡误差小于3%。 实验中待各项温度达到稳定工况时,测出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和冷、热流体的流量, 就可以由下式计算通过换热面的总传热量 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及已知的换热面积,便可由公式(1)计算出传热系数K 。 换热器类型 方式 热进温度 热出温度 冷进温度 冷出温度 热流体流量 冷流体流量 板式 顺流 57.1 43.5 22.8 31.8 78 72 逆流 56.5 35.9 23.1 33.1 76 72 套管式 顺流 57.6 40.7 22.5 31.6 72 78 逆流 56.8 35.2 22.1 33 72 64 管壳式 顺流 57.1 40.5 22.5 31.3 76 72 逆流 57.2 41.1 22.6 32 74 65 计算传热系数K 和换热器效率 TA Q K ?=

碳_离子液体凝胶气敏材料响应性能的研究

第22卷第5期2010年5月化学研究与应用Che m ica l R esearch and Appli ca tion V o.l 22,N o .5 M ay ,2010 文章编号:1004 1656(2010)05 0625 04 碳 离子液体凝胶气敏材料响应性能的研究 李 艳,孙 洁,陈 婷,汪佳俐,冯依玲,邓卫芹,曹晓卫,王 荣 *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234) 收稿日期:2009 10 14;修回日期:2009 12 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03016)资助;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基金项目(07QA14044)资助;湖南大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联系人简介:王荣(1972 ),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化学与化学传感器。Ema i :l w angrong @shnu edu cn 关键词:碳 离子液体凝胶;有机蒸汽;气敏材料;主元分析;气体传感器中图分类号:O657 1 文献标识码:A Carbon black ionic li qui d gel for gas sensi ng LI Yan ,SUN Jie ,C H E NG T i n g ,WANG Jia l,i FENG Y i li n g ,DE NG W e i q i n g ,C AO X iao w e,i WANG Rong * (D epart m ent o f Che m i stry ,Shangha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 ,Shangha i 200234,Ch i na) Ab stract :T he carbon b l ack/i on i c li qui d gels w ere used as the sensing ma teria l s i n the gas senso r and senso r array for o rganic vapor de tecti on R esults suggested t hat t h i s gas sensi ng m ater i a l showed a good li near response to w ards t he concentra ti on o f dich l o rome t hane ,te trahydrofuran ,et hy l cyanide ,e t hano ,l acetone vapors w i th quite different sensiti v ity T hese organ i c vapo rs w ere then successf u lly disti ngu i shed by the sensor array based on t he ca rbon b l ack /Bm i m PF 6、Em i m ET S O 4、Em i m CF 3SO 3ge ls and the pri nc i pal e le m ent data analysis m et hods K ey w ords :carbon black /i onic liqu i ds ge;l org an i c vapo r ;gas sensi ng ma teria;l pri nc i pal e le m ent ana l ysis ;gas sensor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 需要,及时、准确地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预报和自动控制,是煤炭、石油、化工、电力、国家安全部门等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在质量检测,生产监控特别是食品、化妆品、饮料和其他化学品中都要求能够开发出性能优良、 方便耐用、小型多功能的新型气体传感器[1] 。其中气敏材料是传感器的核心,它决定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度、线性度、稳定性等。因此,新功能敏感材料的开发及优化一直是传感器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碳粉/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气敏响应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和 电子 鼻中 [2],例如Do le m an 等[3] 使用导电碳粉分别与14种聚合物制备的复合材料所构成的传感器阵列,这一传感器阵列可用来检测19种常见有机溶 剂或蒸气。K i m 等[4] 构建了便携式的微型电子鼻系统,包含有16种碳粉聚合物的传感器单元,可以很好的鉴别常见的有机物以及混合酒类样品。 此外,日本的Tsuboka wa 研究小组[2] 在导电碳粉表面对化学接枝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气敏材料的响应特性。碳粉/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吸收了气体后,体积膨胀,电阻随之增加,从而 对大多数有机气体都有广泛的响应[5] 。然而由于聚合物没有固定的分子结构,且碳粉在聚合物中是很难均匀分散的,使得碳粉/聚合物材料的气敏特性受材料制作工艺的影响较大。 室温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由离子所构成的物质,由于具有可忽略的蒸气压,高的热稳定性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气体敏感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水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水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征求意见稿 2012.1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限定值、能源效率等级、节能评价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动机械压缩式系统,以水为冷(热)源的户用、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水源热泵机组。 注:术语“水”可能是指“水”、“盐水”或类似功能的流体(如“乙二醇”),应根据机组所使用的热源流体而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409-2003 水源热泵机组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制冷制热综合性能系数 ICOP 水源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制热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能效,与多个典型城市的办公建筑按制冷、制热时间比例进行综合加权而来的性能系数。 ICOP = 0.56EER+0.44COP 注:1. EER为水源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能效; 2. COP为水源热泵机组在额定制热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能效; 3. 加权系数0.56和0.44为选择北京、哈尔滨、武汉,南京和广州五个典型城市的办公建筑制冷、制热时间分别占办公建筑总的空调时间的比例。

3.2水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限定值 the minimum allowble values of energy efficiency for water-source heat pumps 水源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制热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其制冷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最小允许值,简称能效限定值。 3.3水源热泵机组节能评价值the evaluating valu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water-source heat pumps 水源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制热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节能型机组应达到的制冷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最小值。 3.4能源效率等级 energy efficiency grade 能源效率等级(简称能效等级)是表示产品能源效率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依据制冷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大小确定,依次分成1、2、3三个等级,1级表示能源效率最高。 3.5水源热泵机组额定能源效率等级 rated energy efficiency grade for water-source heat pumps 由生产厂家在产品上规定的机组能源效率等级。 4 能源效率限定值 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实测值应大于等于表1的规定值。 表 1 能源效率限定值 类型额定制冷量 (CC)/KW 制冷制热综合性能系数/(W/W) 冷热风型 水环式/ 3.50 地下水式/ 3.80 地下环路式/ 3.55 冷热水型 水环式 CC≤150 3.65 CC>150 3.95 地下水式 CC≤150 3.90 CC>150 4.20 地下环路式 CC≤150 3.65 CC>150 3.70 5 能源效率等级评定方法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

Q/SH1020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Q/SH1020 ××××-××××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 与计算方法 2005-××-××发布 2005-××-××实施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发布

Q/SH1020××××-××××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测试 (1) 6 换热器热负荷和传热性能指标计算 (2) 7 测试报告主要内容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计算数据综合表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数据汇总表 (6) 附录C(提示性附录)符号 (6) I

Q/SH102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提示性附录。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节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能源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涛、宋鑫、王强、王贵生、周长敬、李忠东、邓寿禄、冯国栋、郑召梅。 II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测试方法、技术要求、测试用仪器仪表、计算方法及测试报告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液-液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16409-1996 板式换热器 3 总则 3.1 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体系是由被测试换热器、冷热流体循环系统及测试仪表组成。 3.2 换热器型号表示方法符合GB 151-1999中3.10和GB16409-1996中3.5的规定。 3.3 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分级:一级测试为鉴定新投产换热器的测试,二级测试为换热器运行中的测试。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液-液换热器 指水-水、水-油、油-油等以液体与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4.2 换热器一次侧 指热量的提供侧,即高温介质端。 4.3 换热器二次侧 指热量的接收侧,即低温介质端。 4.4 换热器传热性能指标 4.4.1 对数平均温差 指冷热流体平均温差的表示,表征换热器传热的动力。 4.4.2 传热效率 指实际传热量与最大理论传热量之比值。 4.4.3 传热面积 指从放热介质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受热介质的表面积。 4.4.4 传热系数 指单位传热面积上,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为1℃时,两流体通过换热器所传递的热量。 4.5 额定热负荷 指换热器使用设计的介质流体,在设计参数下运行,即在规定的介质流量、温差和一定的传热效率下连续运行时,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4.6 运行热负荷 指在换热器连续运行工况下,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4.7 热平衡相对误差 指一次侧热负荷与二次侧热负荷之差值与一次侧热负荷之比。 4.8 传热系数误差 指在额定热负荷工况下测试两次所得的传热系数,两值之差与其中较大的传热系数之比。 5 测试 5.1 测试技术要求 1

Ru负载WO3纳米颗粒对NH3的气敏特性

第46卷第1期2018年1月 硅酸盐学报Vol. 46,No. 1 January,2018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2c4806034.html,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8.01.10 Ru负载WO3纳米颗粒对NH3的气敏特性 曾艳,花中秋,田学民,李彦,王天赐,奉轲,邱志磊 (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市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01) 摘要:采用酸化法制备了片状WO3纳米颗粒,通过动态配气测试系统测试了WO3对低浓度氨气(质量分数为2×10?6~20×10?6)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WO3对氨气的气敏性能较弱。为提高WO3纳米颗粒对氨气的气敏响应能力,采用浸渍法在WO3纳米颗粒表面负载了Ru元素。研究显示:Ru修饰改性的WO3对氨气的气敏响应显著提高,Ru-WO3对NH3的气敏响应随Ru的负载量及传感器工作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其中1%Ru-WO3在350℃时对NH3的气敏响应最好,且能响应低至1×10?6的NH3,同时,Ru-WO3在氢气还原后对NH3的气敏响应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还探究了氨气的气敏响应机理,初步认为表面吸附氧是WO3及Ru-WO3对NH3气敏响应的起源。 关键词:三氧化钨;钌;氨气;气敏性能 中图分类号:TP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8)01–0070–08 网络出版时间:2017–10–11 15:08: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2c4806034.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71011.1508.010.html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WO3 Nanoflakes Loaded with Ru for NH3 Detection ZENG Yan, HUA Zhongqiu, TIAN Xuemin, LI Yan, WANG Tianci, FENG Ke, QIU Zhilei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bstract: WO3 nanoflakes were prepared via an acidification method, and the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WO3 to low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gas (i.e., 2×10?6?20×10?6 in mass f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dynamic gas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ponse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WO3 to NH3 are relatively low.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ponse to NH3, ruthenium (Ru) was 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WO3 nanoflakes by an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response to NH3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ue to the Ru modification, the gas sensing response of Ru-WO3 to NH3 first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s of Ru loading amount and sensor operating temperature. The 1% Ru-WO3 has the maximum gas response to NH3 at 350oC and can respond to NH3 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1×10?6. Simultaneously, the gas response of Ru-WO3 to NH3 after hydrogen reduction is also enhanced. In additi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NH3 was also discusse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origin of NH3 gas sensing response of WO3 and Ru-WO3 is the surface adsorption oxygen. Keywords: tungsten trioxide; ruthenium; ammonia gas; gas sensing properties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体呼气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呼气分析式疾病诊断用氨气传感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2]。氨气作为人体呼出气体的重要成分,是肝脏功能障碍、肾脏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口腔等疾病的重要生理标志物,特别是肾脏病,其患者呼出气体中氨气浓度的质量分数可达10?6级别[1?2]。因此对NH3的呼气分析检测可实现对肾脏病的大规模快速筛查、早期预防和患者的日常自我诊断。目前对人体呼出气体NH3的检测分析常借助于气相色谱与质谱等技术,但其设备 收稿日期:2017–01–23。修订日期:2017–05–04。 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5JCYBJC52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116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F2016202214)项目。 第一作者:曾 艳(1991—),女,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田学民(1967—),男,博士,副教授。Received date:2017–01–23. Revised date: 2017–05–04. First author: ZENG Yan (1991–), female, Master candidate. E-mail: zengyan824803@https://www.doczj.com/doc/2c4806034.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TIAN Xuemin (1967–), male, Ph. D.,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txm07@https://www.doczj.com/doc/2c4806034.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