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

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变化的问题计算

2.关于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我们在进行猜想时,可以参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的讨论,则下面的猜想有道理的是()

①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将增加

②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将减少

③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负功时,弹性势能将增加

④弹力做功将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当弹力做负功时,弹性势能将减少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C.加速下降时,重力做功大于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4.有一种玩具弹簧枪,如图5-5-2所示,扣动扳机后,弹簧把弹丸弹射出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将弹丸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

B.弹簧将弹丸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传递给弹丸了

C.弹簧将弹丸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如果弹丸质量较大,它获得的动能就会少一些

D.弹簧将弹丸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如果弹丸质量较小,它获得的动能就会少一些

图5-5-2

5.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桌面为参考面,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为mgH,在B

点的重力势能为mgh

B.若以地面为参考面,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为mg(H+h),

在B点的重力势能为0

C.若以桌面为参考面,小球从A到B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

mg(H-h)

D.若以地面为参考面,小球从A到B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mg(H+h)

6.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一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动能增加了mgL

D.重力势能减少了mgL

7.用起重机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地吊起一段距离,那么作用在物体上各力的做功情况应该是下面的哪种说法( )

A.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功为零

B.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

C.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功为零

D.重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B.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

C.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正比

D.弹簧对外做了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反之,克服弹力做了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增加多少

9.空中某点,将三个相同小球以相同的速率v水平抛出、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则从抛出到落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相同

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C.竖直下抛的小球的重力平均功率最大

D.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10.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以速度v0冲向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的弹簧,弹簧在被压缩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弹簧被压缩得越短,弹性势能越大

B.弹簧的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C.弹簧的弹力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D.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是木块的动能转化来的

二、计算题

11.如图5-5-4所示,水平弹簧劲度系数k=500N/m,现用一外力推物块,使弹簧压缩x=10cm而静止.突然撤去外力F,物块被弹开,那么弹簧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弹簧与物块未连接)

图5-5-4

1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于水平面上,物体上竖直固定一长度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现用手拉住弹簧上端P 缓慢向上提,使物体离开地面上升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若P 端上移的距离为H ,求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D

B

A

AB

BD

A

C

BD

AC

ACD

二、计算题

11.解:弹开物块时弹力做正功W J kx W 5.22

12

==

弹性势能变化量 J W E P 5.2-=-=?

所以弹簧弹性势能减少了2.5J

12.解:

弹簧弹力F=mg 弹簧伸长量x : F=kx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高度h h=(H+l)-(l+x)

此时物体重力势能E P =mgh 该过程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

0-=?P p E E

由上各式解得)(k mg H mg E p -

=? 所以重力势能增加了)(k

mg H mg -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 设计 【一、任务分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 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doc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希望考生们能在202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开始前,积极准备备考,争取通过这最后一关!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测量、重心与稳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本节内容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对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较熟悉,学习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对小实验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不同的纬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样的。 2、重心的测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2、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 律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 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 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 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 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 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 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A 甲 乙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做功时间短的机械功率大 C.完成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功率大的机械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多 2、甲、已两车的额定功率之比是1:2,当两车以各自的额定功率行驶时,可判定(): A两车装的货物质量之比1:2 B在相同时间内,两车做功之比2:1 C两车行驰的速度比1:2 D速度相同时,两车的牵引力比1:2 3、(双选)竖直上抛一物体,物体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物体的速度()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4、设飞机飞行中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功率为P,则飞机以2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 A 2P B 4P C 8P D 无法确定 5、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6.(双选)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B. 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度V 向不同的方向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 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 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7、一实心的正方体铁块与一实心的正方体木块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铁块的重力势能大于木块的重力势能B铁块的重力势能等于木块的重力势能 C.铁块的重力势能小于木块的重力势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离地面高度(不为零)相同的两物体甲和乙,已知M甲>M已,则(以地面为零势面)() A甲物体的势能大 B乙物体的势能大 C甲. 乙两物体的势能相等 D 不能判断 9、用绳子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H的高度时,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A MgH B HgH+MgaH C M(g-a)H D MgaH 10、沿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个物体到顶端,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沿坡度长,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以上几种情况下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11、原来静止的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启动后就保持恒定的功率前进,在其后的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列车所受阻力恒定)() A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列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列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列车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12、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运动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小球从抛出点到再回到原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 0 B -fh C -2fh D -4fh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检测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有施力物体,后才有受力物体 B.足球运动员一脚踢出去却没有击中足球,看来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C.飞行的子弹能水平前进,也可以存在没有施力物体的受力 D.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 解析: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答案:D 2.人用绳和水桶从深井中取水,关于水桶所受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B.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 D.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桶 解析:对于水桶所受的拉力是直接作用在水桶上的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是绳子给水桶的,所以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答案:C 3.关于重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重力不是,所以A不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公式G=mg,由于在同一地点,所以g相同,因此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答案:D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C.重心是一个抽象的等效概念,是将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拿去物体的重心后物体将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是一个抽象的等效概念,是将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答案:C 5.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物体的支持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 ⑴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势能具有相对性。 ⑵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理解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⑷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及其表达式。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理论推导、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可阅读课本P4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物体具有能才能做功,我们经常用物体最多能够做多少功来量度物体具有多少能。(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 例如一:课本P42 小球落地。 例如二: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 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E p=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单位: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 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 3.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高度h如何确定? 课本P42图8-30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 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 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 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测试题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测试题 1.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 B .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 .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 .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少多少? (2)以桌面为零势能位置,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少多少?

9.如图7所示,重物A 质量为m ,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直固定着一根轻弹簧,弹簧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下端与物体相连结,现将上端P 缓缓地竖直提起一段距离L ,使重物离开地面,这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多少?(以地面为零势面). ※10.如图5所示,劲度系数为K 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m 2的物块1、2栓接,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栓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缓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1.D ; 2.AB ; 3. C ; 4. CD ; 5.ACD ; 6.1500J 7. mgssin θ 8.解:(1)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①Ep 1=mg(h 1-h 2)=24J ②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p ΔEp=Ep 2-Ep 1=24J (2)以桌面为零势能面 Ep 1′=mgh 1=8J Ep 2′=-mgh 2=-16J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p ′ ΔEp ′= Ep 1′-Ep 2′=24J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9.解:物体受力平衡,则由胡克定律F=kx 得: Kx=mg 则 x=mg/k 则物体上升的高度h 为: H=L+L O -x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Ep=mgh=mg(L+L O )-(mg)2 /k 10.解:开始时弹簧K 2的弹力等于m 1和m 2的总重力;最后, 弹簧K 2的弹力等于零,由胡克定律和势能的概念得: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ΔE P2= 2 212)(k g m m g m + = 22212)(k g m m m +.

高中物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练习 (2)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练习 A组(2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蒲公英被风吹走,蒲公英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羽毛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羽毛球受力后飞出,羽毛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解析:蒲公英被风吹走是空气和蒲公英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选项A错误;羽毛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所以选项B错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只存在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所以选项C正确;重力、磁极之间的磁力不需要直接接触,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2.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解析: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高度的增加,g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误,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3.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浸入水中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会减小

重力势能改变高二物理教案

重力势能改变高二物理教案 重力势能改变高二物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力势能改变高二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与能源”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的条目是:“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该条目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并能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出发,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势能有: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以后相关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 “势能的改变”是下节“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进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为下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弹性力做功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绝对性。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理解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4.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㈡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散思维和理论探究归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研究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及wG=Ep1-Ep2关系的得出及应用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探究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通过的雪崩及水库等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重力势能与高度和重力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学习体验应用“控制变量法”与“比较法”定性研究;通过设计物理过程体会“理论探究法”定量研究。通过实例计算来认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加深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流程】 1、开始,播放图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导出概念:重力势能Ep。时间5分钟。 2、教师引导,提出问题:Ep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生交流互动,猜测,建立假设。 实验定性检验,得出结论Ep与mg及h有关。时间5分钟。 3、教师引导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思考,并从理论上定量推导Ep与mg及h的关系。时间5分钟。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 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 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 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 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 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力是什么?——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请学生举例说明 演示一细线使钩码上升演示二磁铁吸引铁块 小结:力的相互性. 并说明施受力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表示符号? 提问:仅说大小能否完整表述一个力?(方向,作用点) 正误判断: 1)物体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物体受到了力。 3)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下,说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同一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关于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三、德育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重力与重心教案鲁科版必修

3.1 重力与重心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 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重力重心力的图示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4.力的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 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 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 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 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 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 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n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 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④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的字母或数 值。 3.注意:①箭尾通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②若在同一个图上作出不同的力的图示,一定要用 同一个标度。③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是为了分析受力而作,侧重于画准 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上没有标度,线段的长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三、力的示意图 与力的图示相比,只要求在图中准确画出力的方向,表达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力即可,不要 求准确画出力的大小。 此时可引入例题具体分析 四、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注意: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 力,可以叫同一个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可叫动力,其作用效 果可以相同。同一个力,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用绳子拉小车前进,绳子对小车施以拉力, 又叫弹力、动力等。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机械能守恒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科学的严谨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找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球,将小球摆动一定的角度,并靠近同学的鼻尖,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并不会碰到鼻子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动能与势能饿相互转化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通过自由落体得出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的关系。教师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并找同学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上述例子能够看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弹性势能属于势能,并提问学生他们之间有哪些关系?从而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教材中给出的自由落体例子,提示学生在AB两点的机械能是多少?从A-B动能怎么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指导。并提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让学生根据结论总结出规律后在给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强调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环节三:巩固提高例题巩固学生判断以下几种情况机械能是否守恒?( ) A、竖直上抛运动 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C、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中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中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概念推理为探究的一节课,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重力势能是本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物理量,要求学生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掌握重力势能的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难点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而重力势能的改变与参考平面无关。如果只是说明,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自己推出结论,用已学旧知识,推导新知识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了,对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也是引导学生用旧知识的推导得到结论。 为了突破难点从高度具有相对性入手,问学生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电风扇有多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样从矛盾当中,我们很自然的就引入了参考平面,即零势能面。有了高度的相对性,学生根据重力势能的计算式,就会很容易理解重力势能也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不同的。然后,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来计算物体从A位置下落到B位置重力势能的改变。这样的切入学生容易理解,难点也自然而然地被突破了。 不足之处是过于追求知识的完整和严谨,在学生经过探究后总结的答案要求过高,给予补充的太多太细,还过于急躁的在学生回答时插话,有些问题放不开让学生讨论。老担心学生的讨论不够全面,有遗漏。以后上课我要多加强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变为主体,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3.1《重力与重心》教案 一. 教学内容: 重力与重心 知识重点: 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主要内容讲解: 一.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特征: 1)物质性:产生力的前提是有物体,而且是两个物体。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相互性: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

高一物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案

5.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意义,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猜测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科学预测的能力。 2、体会计算拉力做功的方法,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弹性势能公式的探究过程和所用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体味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弹性势能公式的过程和所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迁移法。 ★教学工具 弹簧(两根,劲度系数不同),小物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 将一木块靠在弹簧上,压缩后松手,弹簧将 木块弹出. 分别用一个硬弹簧和一个软弹簧做上述实验,分别把它们压缩后松手,观察 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叙述实验现象 现象一:同一根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得越远. 现象二: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得远.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 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撑杆中的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请同学们再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演示,体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思考并举例: a.卷紧的发条 b.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 c.击球的网球拍

d.拉开的弓 [导入]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弹性势能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 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讨论弹性势能应该从弹力 做功的分析入手。 点评:通过知识的迁移,找到探究规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活动: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为零,弹簧被拉长或被压缩后,就具有了弹性势能,我们只研究弹簧拉长的情况。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次解决那几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 把这几个问题找出来。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探究过程中要依次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把握探究的思路。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导。 (1)重力势能与高度h成正比,弹性势能是否也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 量)成正比?说出你的理由。 (2)在高度h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对于不同 的弹簧,其弹性势能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 (3)对弹性势能的猜测,并不能告诉我们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样的猜测 有没有实际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势能 的变化量。那么,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重力是恒力,重力做功等于重力与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距离的乘 积。那么,拉伸弹簧时,拉力做功该怎样计算?阅读课本,并在练习本上自 己画图,写出拉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探求变力做功的方法,初步形成微分求解变量的物理思想方法。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求解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拉力做功的求和式?是否可以用F-l图象下一个梯形的 面积来代表功?在练习本上写出拉力做功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作F-l图象,推导拉力做功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在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曾利用v-t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位移;这里利用F-l图象下的面积来代表功,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但要搞清弹簧长度和伸

重力与重心-教案

重力与重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初中学习了力学初步的基础上对力的概念和表述进一步深化,为后面学习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基础。重力是一种基础力,了解重力的大小测量方法和方向,掌握重心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体会重力和重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了解重力的内涵,能用重力的概念和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能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能通过做图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有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实事求是和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知道物理学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判断。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重心”的理解;如何寻找重心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飞”的再高的物体最终都会落回地面?为什么玩具会变形? 引出“力”的概念。

教师过渡:无论是被风卷起的沙尘、飞舞的落叶,还是被踢起的足球,最终都会落下来。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重力产生的效果。本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力及其相关内容。 【新课讲授】 一、力的描述 1.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球与球拍之间有力的作用。通过分析该力引出力的性质。 3.力的性质 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相互性: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通过这三幅图引出“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五章 D 重力势能 教案

教学课题:重力势能 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技能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1 预习教材64页重力做的功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小球质量为m,A、B到地面高度分别为h1和h2,用求恒力功的公式,表示求出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归纳结论:

知识点 1、重力做的功 1.特点 只跟物体运动的_______和_______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_______无关。 物体下降时重力做_______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_______功。 2.表达式 WG =_______=mg(h1-h2),其中h1、h2分别表示物体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 自主学习 预习教材65-66页 知识点 2 重力势能 1.特点 与物体相对地球的______________有关。 2.大小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________与所处________的乘积。 3.表达式 Ep =__________ 4.单位 __________,与功的单位相同。 合作探究2 如图,小球质量为5kg,A 位置到桌面高度h 1=3m ,桌面到地面高度h 2=4m 。求: 归纳得到 知识点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所选择的参考平面 PA E PB E PC E 地面 桌面 A 点所在平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