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7.1 复习笔记

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一)领导的界说

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

(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心;

(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

(3)领导是一门引导服从的艺术;

(4)领导即施加影响;

(5)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

(6)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

(7)领导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8)领导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9)领导是特别的角色;

(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

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而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人、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角度是不尽相同的。(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心理品质(人)、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

(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行为特征(人)、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非正式结构(系统);

(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人、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

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

(1)领导是一种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心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角色,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角色。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领导者是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

(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

(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

(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方向;

(4)应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同组织的发展方向,共同参与规划组织的未来。

2.组织运行的指挥者

(1)概述

领导者是组织成员的主心骨,是组织运行的总指挥。在组织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确定之后,在组织实施既定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配置,要对组织活动进行全面的协调与统筹,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规划的达成。(2)法约尔的建议

①对自己的员工要有深入的了解;

②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

③深入了解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协定;

④领导作出良好榜样;

⑤对组织进行定期检查;

⑥会议与报告的利用;

⑦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

⑧使员工保持团结、积极、创新的效忠精神。

3.组织沟通的促进者

(1)领导者应当成为组织沟通的促进者,应当通过建立各种制度、运用各种形式加强组织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保证组织中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从而使组织内部思想更为统一,分工合作更为协调,组织活动更为有效。

(2)领导者还应推进组织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地将组织的目标、组织的成绩等信息传递给公众,并促使组织成员了解社会对组织的期望与要求,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教育领导者的分类与领导环境的差异

1.教育领导者的分类

(1)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首长,诸如中央教育部部长、地方教育厅厅长或教育局局长等;

(2)以学校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者。

2.领导环境的差异

教育行政机关是专门代表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管理机构,是一种行政性组织,其科层化倾向比较强烈;学校是办学的实体,是行使育人职能的专业化组织,其科层化倾向比较微弱而专业化的组织氛围比较浓厚。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科层化与专业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分工来看

①教育行政机关机构设置比较齐全,人员分工精细而专门化;

②学校的机构则相对简单,尤其是一些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国家,学校机构设置更为精简。

(2)从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和权限划分来看

①教育行政机关的层级比较分明,上二下级关系十分明确。科长听从处长,处长服从局长是不容置疑的。各层之间权限范围也很明确,不得随意超越;

②学校虽然也设置若干层级,各层之间的权限也有所划分,但这种层级和权限的划分有时却是比较模糊的。

(3)从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来看

①教育行政机关中命令与服从、汇报与批示最为常见;

②学校中命令与服从、汇报与批示虽然也不可避免,但命令与服从、汇报与批示对于学校中教学研究之类的业务活动显然是不适宜的,因而学校中磋商与探讨、征询与建议的沟通方式往往更为常见。

(4)从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来看

①教育行政机关人员的规范化行为和程式化行为占绝对主导地位,他们的工作规章意识比较强烈,其工作行为带有较为明显的非人格化倾向;

②学校虽然也有各种规章制度,但作为一种专业化组织,其成员的工作行为较为灵活多变,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行为难以完全用制度进行规范。

二、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

(一)领导特质理论

1.基本假设

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以便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据。

2.亨利的研究

亨利通过研究发现,优秀的领导者往往具备以下几种人格特质:

(1)获得成就的欲望强烈;

(2)获得社会进步的欲望强烈;

(3)喜爱自己的上司;

(4)坚决、果断、务实。

从反向进行研究,归纳成功领导者一般不会具有的五种人格特质:

(1)利己自私;

(2)重视组织的效能,忽视成员的需要;

(3)马虎草率、毫无主见,任职虽久,却无建树;

(4)胆怯畏缩,尤怕团体;

(5)顽固专横,不善应变。

3.斯多格迪尔的研究

(1)受到15项以上研究支持的领导特质

智力、学识、责任、社交活动的参与、社会经济地位。

(2)受到10项或10项以上研究支持的领导特质

社会性、主动性、持久性、知道如何完成任务、自信心、对于情景的了解、合作性、受欢迎度、适应性、语言能力。

4.评价

想要通过特质研究来确定理想的领导素质实在是非常困难的。并且,有人对通过人格测量来鉴别领导者特质的研究方法本身提出质疑,认为人格测试的不完备、主试的经验以及被试的伪装等因素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鉴于上述原因,20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学术界对领导特质研究的热情已大为减退。

(二)领导行为理论

1.研究成果

(1)莱温的研究

①20世纪30年代末,莱温等人进行了一项有关领导方式的研究,对民主型、独裁型和放任型三种领导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发现民主型领导方式优于另两种领导方式。

②这项研究为有关领导者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并对以后的领导行为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发的领导行为描述问卷

40年代末50年代初,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发的领导行为描述问卷颇具代表性。该量表用以测量领导行为的两个基本方面:主动结构和体谅。

①主动结构

主动结构是指确定领导自身与成员的关系以及建立界限分明的组织模式,确定沟通渠道和程序方法的领导者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