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作者:————————————————————————————————日期:

2

200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截止2003年底,我市文化部门共有产业机构3436个(不含电影业,下同),从业人员34399人,其中:高级职称535人,中级职称1409人。

2003年度,艺术表演团体20个(含人民艺术剧院),从业人员2226人,其中:高级职称367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了34人。

2003年度,艺术表演场所24个(含首都剧场),从业人员69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9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17人。

2003年度,公共图书馆25个(其中:少年儿童图书馆5个),从业人员1192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了1人。

2003年度,群众文化业317个,从业人员2026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机构数与上年相比增加36个,从业人员增加391人。机构数中包括: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9个;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3个,文化站29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97个),文化站机构数比上年增加36个。

2003年度,艺术教育业3个,从业人员431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增加34人。

2003年度,文化艺术科研业2个,从业人员36人,其中:高级职称l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19人。

2003年度,全市文化娱乐业1992个(其中:独立经营1065个,非独立经营927个),从业人员21486人。机构数与上年相比增加559个,增长了39.01%,从业人员增加4295人。其中:歌舞娱乐场所745个;电子游艺厅61个;综合娱乐场所196个;保龄球62个;台球厅279个;网吧645个;旱冰4个。

2003年度,全市文化市场其他经营机构1006个(其中:独立经营465个,非独立经营541个),从业人员5438人。其中:音像制品批发、零售业614个,录像放映、出租业181个;画店画廊173个;棋牌38个。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2003年底,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4.36亿元。其中:艺术业创造增加值0.90亿元(艺术表演团体0.65亿元,艺术表演场所0.25亿元),图书馆业创造增加值0.42亿元,群众文化业创造增加值0.28亿元,出版业创造增加值0.03亿元,娱乐业创造增加值1.72亿元,其他艺术业创造增加值1.01亿元。

三、文化事业经费收入情况

2003年底,全市文化事业费收入为62810万元(含人民艺术剧院和首都剧场),比上年增加7601万元,增长了13.77%。

其中:(l)财政补助收人43610万元,比上年增加8251万元,增长了23.33%,全市文化事业经费占全市财政支出的0.59%,比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2)事业收入15196万元,比上年增加923万元,增长6.47%。

四、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情况

2003年底,全市文化事业费支出为61639万元(含人民艺术剧院和首都剧场),比上年增加7444万元,增长13.74%。其中:事业支出57030万元,比上年增加6325万元,增长12.47%。

五、主要业务活动

1.艺术表演团体

2003年度,全市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20个(含人民艺术剧院),全年新排上演剧目

40个,首演剧目24个,总演出场次8053场,比上年减少1433场,下降15.11%(主要由于非典影响),国内演出6858场(其中:农村演出247场),国外演出1195场,国内观众249.2万人,比上年减少63.1万人,演出收人3836.4万元,比上年增加77.3万元,增长2.06%,演出收入占事业收入的92.79%。

2003年度,市属艺术表演团体11个(含人民艺术剧院),全年新排上演剧目24个,首演剧目15个,总演出场次3787场,比上年减少637场,下降了14.40%,国内演出2708场(其中:农村演出247场),国外演出1079场,国内观众187.8万人,比上年减少58.3万人,演出收人3555.6万元,比上年增加445.7万元,增长14.33%,演出收入占事业收入的94.04%。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项目合计

中央北京

机构数(个)30 10 20

从业人员(人)5162 2936 2226

演出场次(场)9247 1194 8053

国内观众人次(万人次)434.6 185.4 249.2

总收入(万元)47656.8 26786 20870.8

﹟演出收入(万元)10314.4 6478 3836.4

2、艺术表演场所

2003年度,全市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场所24个(含首都剧场),共有座席18147个,全年演(映)出13956场,比上年减少4478场,下降24.29%,观众人次216.2万人,比上年减少41.6万人,下降16.14%(主要由于非典影响)。在演出场次中,艺术演出2461场,比上年减少489场,下降16.58%,艺术演出观众99.5万人,比上年减少60.9万人,下降37.97%。

2003年度,市属艺术表演场所10个(含首都剧场),共有座席5691个,全年演(映)出4376场,比上年减少877场,下降了13.66%,观众人次79.5万人,比上年减少27.5万人,下降了25.7%。在演出场次中,艺术演出1694场,比上年减少401场,下降19.14%,艺术演出观众62.4万人,比上年减少29.6万人,下降了32.17%,事业收入2440.3万元(其中:艺术演出收入175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89.5万元(333.5万元),增加了13.46%(23.52%)。

专业艺术表演场所

项目合计

中央北京

机构数(个)24 —24

从业人员(人)698 —698

观众座席数(个)18147 —18147

演出场次合计13956 —13956

﹟艺术演出场次(场)2461 —2461

总收入(万元)4187.6 —4187.6

﹟演出收入(万元)2194.8 —2194.8

3、公共图书馆

2003年度,全市文化系统公共图书馆25个(其中:少年儿童图书馆5个),总藏量943.5万册,全年总流通人次443.0万人,为读者举办活动2119次,全年新增图书60.7万册,比上年增加8.9万册,增长了17.18%,全年购书经费1754.5万元,比上年增加90.7万元,增

长了5.4%。含中央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2.33.册,人均购书经费8.86元。

公共图书馆

项目合计

中央地方

机构数(个)26 1 25

﹟少儿馆个数(个) 5 —— 5

从业人员(人)3182 1990 1192

总藏量(万册件)3356 2412 944

﹟图书(万册)1534 718 816

总流通人次(万人次)892 449 443

﹟书刊外借人次(万人次)335 120 215

书刊外借册次(万册次)769 321 448

购书经费(万元)12748 10993 1755

新购图书(万册)85 24 61

房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31 16 15

﹟阅览室(万平方米) 5 2 3

阅览室座席数(个)13507 3419 10088

﹟少儿座席数(个)2770 ——2770

4、群众文化

2003年度,全市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9个,文化站297个,共举办展览1019个,组织文艺活动5432次,举办训练班6940次,结业24.3万次。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

项目总计

机构数(个)317

举办展览个数(个)1019

组织文艺活动次数(次)6073

举办训练班次数(次)5432

训练班结业人次(万人次)24

藏书量(万册)94

本年收入合计(万元)7294.7

本年支出合计(万元)7114.7

六、对外文化交流

截止2003年底,我市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81批,3901人次。其中:出访国外及港、澳、台地区165批,1462人次,引进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项目116批,2439人次。在出访次数中,商业演出70批,占总出访次数的42.40%;在来访次数中,商业演出84批,占总来访次数的72.40%。

七、电影业

2003年底,全市各类放映单位214个(其中:电影院65个,其他放映单位149个),放映场次11.8万场,观众人次683.0万人,票款收入13451.2万元,发行收入5208.5万元。

在电影院中,专业电影院21个,放映场次5.4万场,占总放映场次的47.55%,观众人次202.5万人,占总观众人次的29.65%,票款收入4993.7万元,占总放映收入的37.12%,发行收入2409.3万元,占总发行收入的46.29%,专业电影院上座率14.92%,人均票价25元,每场平均人数37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北京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优势

北京_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核心优势 (2011-04-07 15:21:05) 转载 分类:会展策划与管理 标签: 礼品饰品 北京 文化消费 会展业 首都 文化 作者:沈望舒 世界会展经济近年来的演变潮流是综合会展明显萎缩,专业会展从品种、规模、内容、形式、影响诸方面大幅扩展。相比金融业会展、制造业会展、服装业会展,北京更适合发展文化业会展,因为北京拥有发展文化经济的优势基础,具备做强文化会展的资源条件。 发展文化会展的核心优势之一是首都地位、首都功能、首都价值。作为中国的首都,太多的国内外文化机构 将北京列为其举办文化活动的第一站,列为体现身份、实现价值的首选平台。首都以共和国和东方文化代表的影响力,以文化时尚发端的辐射力,令众多文化会展产生地方上无法企及的号召作用。因此包括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国家级会展都是由北京首办之后,再进入各地省市轮办;世界图书馆大会、国际演艺大会等国际组织的重要年会类活动,首次落地中国往往也是首选北京。 发展文化会展的核心优势之二是北京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一项产业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创造奇迹的源泉。人文荟萃的文化之都北京因历史和现实的特定因素,具有国内各大城市不可比拟的文化欣赏水平和文化消费能力,1400万人口,数万个国家机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品牌公司所汇_聚的文化人,近万国内各地驻京单位、外国驻华使馆和外国驻京商社形成的多元文化消费者,以及每年300余万国际游客、上亿国内游客构成的强大文化消费潜能,不仅使北京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连同彩排在内人头攒动,让“世纪国宝展”,“玛雅文化展”,“达利互动展”等精品文化活动热烈非凡。自身拥有雄厚的 文化消费基础是发展文化会展最重要的保障。 发展文化会展的核心优势之三是辉煌的业绩、骄傲的历史、职业的队伍。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仅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就举办过国内外会议4000多个,其中十分之一为国际性会议;超过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平均每年10,数百人的中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 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 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 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 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 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 通、消费活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中国文化产业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概况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1.1行业分类 (1) 1.2行业发展状况 (2) 二、文化产业细分行业介绍 (2) 2.1文化艺术产业 (3) 2.2新闻出版产业 (4) 2.3广播、电影、电视产业 (5) 2.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产业 (6) 2.5广告会展产业 (6) 2.6艺术品交易产业 (7) 2.7设计服务产业 (7) 2.8旅游、休闲娱乐产业 (8) 2.9其他辅助服务类产业 (8) 三、行业政策 (9) 四、未来发展 (10)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影响举足轻重。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一、行业概况 1.1行业分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10个大类(具体见表1)。

(四)专业设计服务十、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一)印刷专用设备的制造 (一)景区游览服务(二)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的制造(二)娱乐休闲服务(三)其他文化专用设备的制造(三)摄影扩印服务(四)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的批发七、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五)舞台照明设备的批发 (一)工艺美术品的制造 (二)园林、陈设艺术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制造 (三)工艺美术品的销售 1.2行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幅度都在16%至20%左右,超过GDP的增长幅度(见图1),因此占GDP的比重在不断提升。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但我国文化产业占比不足4%,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图1 2006 -201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① 二、文化产业细分行业介绍 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趋势 ①数据来源: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其中2006 年-2011 年数据按照《文化及相关 产业分类》标准测算,2012 年数据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进行测算,同时为方便比较,也对2011年数据按照新口径进行了调整,2013年数据来自《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分析调研资料

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加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组 (2011年10月26日)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基本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旗帜和支撑力量。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组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着眼于发挥文化建设在基本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功能作用、着眼于不断巩固提升南通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着眼于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目标,重点围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目标任务、对策措施等内容,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文化企业和项目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和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并经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提出我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工作建议。 一、南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宣部与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注1〕。南通文化产业的组织、引导、规划、发展,即是遵循以上分类规定来展开的。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市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颁布了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出台了促进文化发展政策扶持政策,就“建设文化强市”作出具体部署,大力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各地各部门日益重视文化建设,一批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尤其市级财政三年累计安排市区景点建设近2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有总投资近60亿元的17个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完成投资12亿元,占1-6月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2%,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7%。据统计,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8.24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7%,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注2〕。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上下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着力点,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作者:————————————————————————————————日期: 2

200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概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截止2003年底,我市文化部门共有产业机构3436个(不含电影业,下同),从业人员34399人,其中:高级职称535人,中级职称1409人。 2003年度,艺术表演团体20个(含人民艺术剧院),从业人员2226人,其中:高级职称367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了34人。 2003年度,艺术表演场所24个(含首都剧场),从业人员69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9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17人。 2003年度,公共图书馆25个(其中:少年儿童图书馆5个),从业人员1192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了1人。 2003年度,群众文化业317个,从业人员2026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机构数与上年相比增加36个,从业人员增加391人。机构数中包括: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9个;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3个,文化站29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97个),文化站机构数比上年增加36个。 2003年度,艺术教育业3个,从业人员431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增加34人。 2003年度,文化艺术科研业2个,从业人员36人,其中:高级职称l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减少19人。 2003年度,全市文化娱乐业1992个(其中:独立经营1065个,非独立经营927个),从业人员21486人。机构数与上年相比增加559个,增长了39.01%,从业人员增加4295人。其中:歌舞娱乐场所745个;电子游艺厅61个;综合娱乐场所196个;保龄球62个;台球厅279个;网吧645个;旱冰4个。 2003年度,全市文化市场其他经营机构1006个(其中:独立经营465个,非独立经营541个),从业人员5438人。其中:音像制品批发、零售业614个,录像放映、出租业181个;画店画廊173个;棋牌38个。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2003年底,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4.36亿元。其中:艺术业创造增加值0.90亿元(艺术表演团体0.65亿元,艺术表演场所0.25亿元),图书馆业创造增加值0.42亿元,群众文化业创造增加值0.28亿元,出版业创造增加值0.03亿元,娱乐业创造增加值1.72亿元,其他艺术业创造增加值1.01亿元。 三、文化事业经费收入情况 2003年底,全市文化事业费收入为62810万元(含人民艺术剧院和首都剧场),比上年增加7601万元,增长了13.77%。 其中:(l)财政补助收人43610万元,比上年增加8251万元,增长了23.33%,全市文化事业经费占全市财政支出的0.59%,比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2)事业收入15196万元,比上年增加923万元,增长6.47%。 四、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情况 2003年底,全市文化事业费支出为61639万元(含人民艺术剧院和首都剧场),比上年增加7444万元,增长13.74%。其中:事业支出57030万元,比上年增加6325万元,增长12.47%。 五、主要业务活动 1.艺术表演团体 2003年度,全市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20个(含人民艺术剧院),全年新排上演剧目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网吧14家。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

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双胞迷城:××》、《哈尼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