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实验内容教学教材

数据库实验内容教学教材

数据库实验内容教学教材
数据库实验内容教学教材

数据库实验内容

数据库实验内容

环境选择:

WINDOWS XP SP2+SQL SERVER 2005

实验一:安装SQL SERVER 2005 EXPRESS +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

实验二:

实验三:

数据库实验报告完整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数据库实验 课程名称数据库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5/7/9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是为计算机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原理后,为培养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具备应用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 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在建立数据库系统过程中使用关系数据理论的能力。 3.通过对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方案设计、系统编码、界 面设计和软件调试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门考查学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验。 二、主要内容 针对一个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中小型系统(见题目附录)进行数据库设计,重点分析系统涉及的实体、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增加、删除、更新、查询数据记录等基本操作。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 理解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画出E-R图: 1)分析确定实体的属性和码,完成对该实体的实体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定义。 2)设计实体之间的联系,包括联系类型和联系的属性。最后画出完整的E-R图。 2.根据设计好的E-R图及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设计数据库模式: 1)把E-R图转换为逻辑模式; 2)规范化设计。使用关系范式理论证明所设计的关系至少属于3NF并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属于3NF则进行模式分解,直到该关系满足3NF为止,要求写出分解过程。 3)设计关系模式间的参照完整性,要求实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 4)用SQL语言完成数据库内模式的设计。 3.数据库权限的设计: 1)根据系统分析,完成授权操作; 2)了解学习收回权限的操作。 4.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内容应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的那些内容,并且要精当。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一番功夫,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有效重组。 一、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极大的兼容性,每一篇课文无不涵字、词、句、段、篇、语、修辞和逻辑,涵盖听、说、读、写,每一篇课文都内蕴其独立的思想、情感、见地。每篇课文可供训练的点很多,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精选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立重点难点,精选对学生发展有用的训练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不但直接显现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而且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教材,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就容易“把课文教肿了”,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辛辛苦苦,收获却不大。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当。首先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进得去”“出得来”。钻进去潜心体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再在此基础上精选出课堂的训练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二、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 对已有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要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教材的内容包括文本、插图、练习及语文乐园,这些内容可以进行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的序列也可进行调整,整合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老师执教《语文乐园》,语文乐园虽然不是纯阅读教学的课,但它也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通过对己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位老师教学的话题是“奇妙的大自然”。从识字到课文到乐园向学生展示的是大自然的秘密,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学习了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见识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这位老师设计的《语文乐园》的三个板块之一“我来试试”中有反义词、看图读词语、认识象声词、读短文等多项活动内容;板块之二“探究与发现”中有一首小诗《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让学生探寻含有口字旁的汉字,从而探究口字旁与语言的关系;板块之三“我的作品”,这一项目是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写写生动有趣的句子。我

sql大作业实验报告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1 、需求概述 (2) 2 、功能简介 (2) 第二章、概念结构设计 (3) 1、在员工实体内的E-R图 (3) 2、部门实体内的E-R图 (3) 3、在工资实体内的E-R图 (3) 第三章、逻辑结构设计 (4) 第四章、物理结构设计 (4) 第五章、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5) 一、数据库的创建 (5) 二、表格的建立 (5) 1、建立Employsse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5) 2、建立departments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7) 3、建立 salary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8) 三、建立视图 (9) 四、建立触发器 (10) 五、建立自定义函数 (12) 六、建立存储过程 (13) 第六章、总结 (14)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需求概述 针对现代化公司管理情况,员工管理工作是公司运行中的一个重环节,是整个公司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内容对于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公司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工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公司员工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处理的准确性。 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等处理功能,进行联机处理的相应时间要短。 具体功能包括:系统应该提供员工数据的插入、删除、更新、查询;员工基本信息查询的功能。 2 、功能简介 员工管理系统它可以有效的管理员工信息情况。具体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信息管理包括添加、查看学生列表等功能。

浅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浅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四川省营山县星火晶宝实验小学罗春燕 大家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优秀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进程的。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段目标。我以为,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确定的失当。 2.单元重点。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凭借。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我们如果承认不可能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解决语文上的所有问题这个事实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无视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随意地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依凭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而定。 3.课后练习。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再说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模块三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李卫东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 引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许根本就不能说孰优孰劣。关键是教教材的什么,用教材又教什么?首先从价值观的角度厘清“教材”与“人”(教者和学者)的关系。 课程内容教材化 课程内容是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而有效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要依凭教材,要通过教材呈现的事实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教学化 学生可以借助于同一的语文教材获得种种不同的内容,相同的内容则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语文教材里学到。这个事实即表明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朱绍禹)教学内容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曾天山) 语文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王荣生) 一、倾听文本的声音——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离不开教参,课堂教学缺少底气与自信,缺少独立面对文本的勇气。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教师用书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变通的功夫得靠自己。所以,直面文本、独立解读文本很重要。 倾听文本的声音,就是语文教师要以独立阅读者的姿态,以一个语文人的身份,独立阅读文本,发掘出文本有价值的内容。 教者如何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直面文本,发现有价值的“语文”内容。 直面文本、独立面对文本的几种策略 “倾听”什么? 1.倾听文本的“强弱音”《木兰诗》《猫》 认真倾听、归纳,思考为什么作者花笔墨写这些内容,而不写那些?为什么详写此而略写彼?因为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选择和过滤的变形,是一种审美选择的结果,受作者主观情感的支配。经过这样的倾听,就可以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主旨。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适合教学每一篇文章。 例如《木兰诗》一课中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郑振铎的《猫》一课分析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第三次养猫?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内容却大不相同。 2.倾听文本的“主和弦”《济南的冬天》 思考这些文本中有没有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很突出、很显眼或者反复出现,借抓住关键词句来探寻文本。散文、诗歌、戏剧都是经过审美变形的,抓住关键词句、段落来解读,抓得好就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还能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倾听文本的“变奏”《皇帝的新装》 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裂缝、缝隙、矛盾,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1)抓住发现在文本表层的裂缝、缝隙、矛盾;

数据库实验四作业及答案

实验4数据查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Transact-SQL的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的方法。 2.掌握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条件查询的方法。 3.掌握嵌套查询的方法。 4.掌握多表查询的方法。 5.掌握SELECT语句的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的作业和使用方法。 6.掌握联合查询的操作方法。 7.掌握数据更新语句INSERT INTO、UPDATE、DELETE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准备 1.了解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和执行方法。 2.了解嵌套查询的表示方法。 3.了解UNION运算符的用法。 4.了解SELECT语句的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的作用。 5.了解IN、JOIN等子查询的格式。 6.了解INSERT INTO、UPDATE、DELETE的格式与作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0. 创建studentsdb数据库及其相应表,并录入数据。 启动查询分析器,运行下面链接的代码即可。 创建数据库代码 1.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下列SQL语句将输出什么? (1)SELECT COUNT(*) FROM grade (2)SELECT SUBSTRING(姓名,1,2) FROM student_info (3)SELECT UPPER('kelly')

(4)SELECT Replicate('kelly',3) (5)SELECT SQRT(分数) FROM grade WHERE 分数>=85 (6)SELECT 2,3,POWER(2,3) (7)SELECT YEAR(GETDATE()),MONTH(GETDATE()),DAY(GETDATE()) 2.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 (1)在student_info表中,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日期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_info (2)查询学号为0002的学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SELECT姓名,家庭住址FROM student_info WHERE学号=0002 (3)找出所有男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学号,姓名FROM student_info

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安乡中心学校李敏 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中谈到: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乃至这一组这一个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可见,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啊。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内容应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的那些内容,并且要精当。 一、找准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兴奋点即兴趣点,扣准了学生的兴奋点,就把握住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教师要在学情分析中寻找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情感纽带,清楚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不感兴趣的是什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时“寻趣而教”,才能较好地调控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促使学生因为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而对教学过程投入。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一本书,教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为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作为名著导读,除强调阅读方法指导外,更侧重于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历险小说,故事围绕主人公的五次

有惊无险的历险经历展开,情节一波三折,惊险刺激,很适合采用预测情节来激发学生兴趣。预测阅读是导读激趣的有效途径,影响预测法运用效果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适宜预测展开的内容。我发现教材中的故事梗概部分对五次历险介绍得过于完整,加上在教材中直接呈现,难以制造悬念。于是,我反复阅读原著,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结果发现汤姆·索亚被罚刷墙部分,非常有趣,读到这儿总会让人忍俊不禁,“惩罚变成欢乐”这个题目就会给人留下很大的悬念,这应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于是,除了“封面预测”、“目录预测”之外,我把“刷墙”部分确定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讲述波莉姨妈决定惩罚汤姆的前因,逐步让学生猜测:姨妈会怎么惩罚汤姆呢?汤姆会怎么将惩罚变成欢乐呢?由于故事的结果出人意料,课堂上,学生被吊足胃口的情况下,参与情节猜测的积极性不言而喻。无论最终有没有猜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的确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全书一睹为快的阅读热情。 不同类型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出的兴趣点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文体的文章,也客观存在着作家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肯定也不一致。因此教师在把握学生兴奋点时,需要将学情分析和教材特点紧密结合,全盘考虑,这是合理、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二、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知识结构,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其实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化,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运用自己所得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他们。

Java程序设计大作业实验报告

目录 一、前言 (2) 二、需求分析 (3) 三、系统总体设计 (3) 3.1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思路 (3) 3.2数据库设计 (4) 3.2.1 login1表的设计和数据 (4) 3.2.2 student表的设计和数据 (5) 3.2.3 course表的设计和数据 (5) 3.2.4 score表的设计和数据 (6) 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 四、系统详细设计 (7) 4.1登录模块 (7) 4.2 学生模块 (7) 4.3 教师模块 (8) 4.4 管理员模块 (8) 五、系统测试及运行结果 (9) 5.1 主界面 (9) 5.2 学生管理中心界面 (9) 5.3 教师管理中心界面 (10) 5.4 管理员管理中心界面 (10) 5.5 查询课表界面 (11) 5.6 查询成绩界面 (11) 5.7 查询教学情况界面 (11) 5.8 查询所有学生成绩界面 (12) 5.9 学生信息管理界面 (12) 5.10 学生成绩管理界面 (13) 5.11 用户管理界面 (13) 六、实验总结 (14) 七、参考文献 (14)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信息的要求日益增加,学生信息管理业务受到了较为强烈的冲击,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社会。如何利用现有的先进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学生信息管理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就是针对前台的页面展示以及后台数据的管理。对于前者,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于使用,界面简单;而对于后者,则要求数据库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并能够依据前台的操作来对应操作后台数据库达到一定的安全性。 本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纯JAVA代码实现图形界面系统的开发,以及数据库知识进行数据的查询,删除,插入和更新。本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其中学生模块实现的功能:查询课表信息和查询成绩。教师模块实现的功能:查询课表信息、查询教学情况和查询所有学生的各科成绩。管理员模块实现的功能:课表信息的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 区别 【篇一: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作者/来源:】【更新时间:2014-05-05 1010:0505:0202 】【阅读:0 】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材不仅遵循学科逻辑,而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以便形成 高度“结构化”的教材,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基本的操作框架和步骤,提示教学方法,而且还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指引。换言之,教材不 仅方便教师教,还要方便学生学。日本教材研究中心20世纪80年 代就提出了“教材”转变为“学材”应具备的特征:唤起学习欲望、提 示学习课题、提示学习方法、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巩固学习 成果。我国学者也提出要重视知识在教材中存在的方式,认为教材 中的知识应具有一种“召唤力”、一种主动走向学习者和向学习者靠 近的姿态与倾向、应“境域化”。以上从教材设计层面阐述了教材内 容的“教学化”问题,这是教材编制者的研究内容,教师一般不直接 介入这一过程。 但,我们必须承认,教材内容无论多么“教学化”,它都不能自动地 成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静态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 而具体教学情景是复杂多变的,是动态的。这便引出了教材内容“教 学化”的另一层含义,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 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 程转变成为教学内容。 钟启泉教授这样论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 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要素:(1)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2)同计划相应的素材内容;(3)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 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4)教师的教育性价值判断与 学生集体成员的接受或批判性指示;(5)与上述因素相应,教师的 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规范行为。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素材内容),而且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 规范概念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过是一种成分。[6]

数据库实验内容与作业

任务1 SQL Server系统软硬件安装配 置 课堂实践1 1.上网查询目前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及各自的特点? 2.上网查询并写报告: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课堂实践2 1.选择SQL Server 2005企业版,上网查询安装该版本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安装SQL Server 2005企业版。 3.查询联机帮助了解SQL Server 2005的新特性。 4.上机熟悉SQL Server 2005的各项工具。 课堂实践3 1.注册和配置自己的服务器。 2.查资料用其他方法配置服务器。 习题 一、选择题 1. A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属于系统软件,它为用 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数据库在建立、使用和维护时由其统一管理、统一控制。 A.DBMS B.DB C.DBS D.DBA 2. D 是被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A.DATA B.INFORMATION C.DB D.DBS 3.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D 和 用户构成。 A.DBMS B.DB C.DBS D.DBA 4.目前 A 数据库系统已逐渐淘汰了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成为当今最为流行 的商用数据库系统。 A.关系B.面向对象C.分布 5.下面列出的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C 。Ⅰ.人工管理阶段Ⅱ.文件系统阶段Ⅲ.数据库阶段 A.只有ⅠB.只有ⅡC.Ⅰ和ⅡD.Ⅱ和Ⅲ 二、填空题 1.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有__层次___、__网状__和__关系__。20世纪80年代以来, __关系__逐渐占主导地位。 2.数据库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关系数据库的操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数据。 4.一个关系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是________,它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常用的三种数据库模型的数据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3.SQL Sever 2005有哪些新特点? (1)Notification Services 增强功能(2)Reporting Services 增强功能(3)新增的Service Broker(4)数据库引擎增加功能(5)数据访问接口方面的增强功能(6)Analysis Services 的增强功能(SSAS)(7)Integration Services 的增强功能(8)复制增强(9)工具和实用工具增强 4.详细介绍SQL Sever 2005的安装步骤? 任务2教务数据库系统设计分析 课堂实践1 1.用数据流图描述教务管理数据库中其他数据流。 2.结合需求分析规范说明书写出教务管理数据库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3.用数据字典描述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其它数据项。 课堂实践2 1画出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其它局部ER图。 2上网查询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课堂实践3 1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务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并设计ER模型,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表。课堂实践4 1.上网查询实施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并结合教务管理数据库实施数据完整性。

SQL大数据库期末大作业

学校:联合大学 系别:信息管理系 :超 学号:06 《餐饮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1、本项目的需求分析 随着今年来中国餐饮行业的日益火爆,在强烈的行业竞争中,一个高效的餐饮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高效,便捷的管理系统,不仅仅极大的方便了食客的就餐,同时对于餐饮公司的各项信息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的餐饮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帮助餐厅降低错误率,扩大营业围,增加知名度等。 为了使得系统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便捷,具有针对性,本次系统设计主要分为:员工登陆操作信息系统,以及店主操作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设计从而达到不同的功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与管理。 第一:在员工使用本餐饮信息管理系统应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添加修改查询客户会员信息(修改客户信息需客户确认) 2.查询菜单 3.添加查询预定信息,为老顾客打折 4.客户可以在自己的会员账户里充值 5.顾客可以用现金买单也可以从会员账户里扣取 第二:管理员使用本餐饮信息管理系统应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添加修改查询客户会员信息(修改客户信息需客户确认) 2.添加修改查询菜单信息,最好能看到菜品图片 3.添加查询预定信息,为老顾客打折 4.客户可以在自己的会员账户里充值 5.顾客可以用现金买单也可以从会员账户里扣取 6.设定具体的打折方法 7.添加职员信息,权限也可以定为管理员。 8.可以查询使用者的现金收款金额。 二、餐饮业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E-R模型(概念结构设计) 1.用户(员工)的信息:

编号、密码、类型、、、收款金额 2.客户信息: 用户编号、客户编号、、、密码、开卡时间、卡余额 3.食谱: 类型、名称、价格、配料、照片 4.预定: 用户编号、日期、预定时间、客户、类型、预定食谱、桌号 5桌台管理: 桌号、使用情况、 6.点餐管理: 用户编号、类型、菜品、数量、价格、照片 7.盈利管理: 日期、日支出金额、店收入、外卖收入、盈利额度 各对象之间的联系图: 用户E-R图 主要存储一些用户信息,如用户的账号、密码和类型地点等等,主要用于用户登录,添加客户和添加预定时会使用到用户信息。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开这两门课? 所谓教材,是指教学的材料。而教科书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历史教材还有许多种类,如原始资料、历史地图、历史图画、历史照片、文物及模型、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图册、历史练习册、声像资料等。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的起点是教材分析,终点是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材分析的意义 1、清理知识障碍 2、制定教学目标 3、确定重点和难点 4、拓展教学内容 5、选择教学方法 讲课的关键是组织好教学内容,体现在文字上就是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就是做历史教材分析,它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的前提。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历史等同于历史教材,不能把历史教学等同于教历史教材。 历史教学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但又不能局限于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应该向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复述历史教材中的文字。 三、分析历史教材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历史教材分析的重点是梳理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代典章制度、历史发展线索等历史概念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只有清楚地认识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分析教材时,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先掌握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也可以先分析每一节课的结构,再分析单元结构和整本书的结构。 1、分析、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 两步:第一步是阅读课文,搞清楚这节课讲了那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步就是要具体分析这几个问题,分析每个“目”内部的关系及“目”之间的关系。 一课书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并列关系的结构;因果关系的结构;专题类型的结构。 2、分析、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一个单元一般讲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单元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整本书的编写体裁。历史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通史或专题史形式。也有通史与专题史并用的。分析单元结构的方式和前面讲过的课的分析相似。 3、分析、梳理一本书的知识结构 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就是由几个单元构成的历史纵向发展线索。目录呈现了全书的知识结构。只要了解每一课在纵向线索中的位置,教材的分析就能够到位。

数据库实验上机答案整理-中国石油大学-龚安

实验四SQL练习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索引的建立、删除及使用; 2.掌握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3.掌握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语句的非常用形式。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利用Query Analyzer完成以下操作: ⑴在预算日期、结算日期和入账日期上分别建立索引,并在查询操作中体会索引的作用。 ⑵在完成第2题的查询操作后,删除预算日期、结算日期和入账日期上的索引。 2.利用Query Analyzer完成以下操作: ⑴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预算,列出相应明细。 ⑵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结算,列出相应明细。 ⑶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结算,列出相应的材料费消耗明细。 ⑷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入账,列出相应明细。

⑸列出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总的预算金额。 ⑹列出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总的结算金额。 ⑺列出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总的入账金额。 ⑻列出采油一矿2016-5-1到2016-5-28总的入账金额。 ⑼有哪些人员参与了入账操作。 ⑽列出2016-5-1到2016-5-28进行了结算但未入账的项目。 ⑾列出采油一矿二队的所有项目,按入账金额从高到低排列。 ⑿列出有哪些施工单位实施了项目,并计算各单位所有项目结算金额总和。 ⒀找出消耗了材料三且消耗超过了2000元的项目,列出相应消耗明细(利用子查询)。 ⒁作业公司二队参与了哪些项目。 ⒂作业公司一队和二队参与了哪些项目(利用union)。 ⒃采油一矿的油井是哪些作业队参与施工的。 3.利用Query Analyzer完成以下操作: ⑴建立数据表(包含3个属性列:★施工单位、★年月、◆结算金额)保存各个施工单位每月的结算金额总和。 ⑵用子查询将各个施工单位每月的结算金额总和插入到所建立的数据表中。 ⑶用带子查询的修改语句将采油一矿油井作业项目的结算人改为“李兵”。 ⑷用带子查询的删除语句删除采油一矿油井作业项目。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切实实现有效教学 我们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人问:“这堂课你教了什么?”数学老师的回答很干脆,比如教《圆的认识》,他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堂课教的是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绝对不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而我们语文教师却很尴尬:所教的就是这一篇课文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 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小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师心中常常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只是就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里教一点;就同—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个比喻句子,教了六年;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教的内容,变成了科学课、音乐课等等别的什么课。即使教的是语文学科的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也没有经过科学的学理考察。于是,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顽症。因此,专家们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教什么都还没弄明白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研究怎么教来提高教学效益或者效率,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确立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当务之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才能云开雾散。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 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是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工作中介、活动对象和教学凭借。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三类文本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造成所谓的“教教材”。我们要解决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判别,甄选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 二、目前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定位的“虚化”。不知以何去选择教学内容,为什么选择此内容而不是彼内容等。 ●教学内容选择的“泛化”。不知什么是该教的、什么是不该教的。与发展学生无益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也就是“语文”少了,而“关于语文”的多了。●教学内容组织的“浮化”。随意性较大,任意增删教学内容。课前预设内容与课堂生成处理不当造成教学过程空泛、肤浅,不求精细,不求精深。 ●教学内容延伸的“表面化”(形式化)。表现在“舍本求末”,一味延伸,或是可不可延伸总去延伸,也不知是哪一方面的延伸,形式主义太重。 例1: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有一篇课文《寓言两则》,选了两个寓言,一个是《揠苗助长》,另一个是《守株待兔》。有位老师教《揠苗助长》时,他选了一个教学内容是那个农夫怎么到田里去拔禾苗,把禾苗一根一根往上拔。让孩子反复读这几句话,然后想象,这么热的天,顶着太阳,他要到田里边把禾苗一根一根拔起来,这个农夫拔苗的辛苦。在这里展开想象,对体会《揠苗助长》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有多大的意义呢?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揠

教学内容的设计讲课稿

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教学目标地确定与教学内容地选择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容的选择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对“教什么”这个方向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不少专家就提出: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师大学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容。(2)一堂课的教学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但教学实际并非如此,问题有两个方面:(1)目标意识不强。许多教师平日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参。看教参是怎么分析教材,怎么确定目标,提供了哪些教学建议,安排了哪些课堂练习,甚至还会去查有哪些教师上过这课,有哪些现成的教案、教学设计。然后,才匆匆地跟教材“见上一面”。教师备课时最不关心的恰恰是教学目标,只是被当作一个条目抄到备课本上,如此而已。(2)教学容模糊。我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

型”教材。除了少量课文是编者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的以外,大部分选自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各类著作。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时就预见到自己的作品以后要让老师当教材去教,让孩子们当学材去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从作品成为教材再成为教学容,至少要有两次开发过程:第一次是编者经过遴选和改编,把作品编成教材,尽量适合某一年级的教学;第二次是教师细读文本,从教材中开发出对本班学生有价值的教学容来。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容,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对教材作“二度开发”,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见什么教什么,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就阅读教学而言,目前大体有这样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学生读了课文,只是知道了一个故事。这样的阅读教学处于没有“入门”的状态。第二种水平,学生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乎好一点,其实好不了多少,因为这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并没有完成阅读教学应该担当的任务。第三种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冶情操。这才是比较完整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虚拟仪器大作业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大作业 实验名称:基于MIT-BIH 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实验室: 实验时间:评定成绩:综合楼716 2013/11/28 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 1.实验要求和说明 2.程序设计流程图 3.程序各版块介绍说明 4.前面板的设计 5.调试过程 6.结果及分析 三.实验收获及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 现代医学表明,心电信号(ECG)含有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大量信息,ECG 的检测与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了解心脏的功能与状况、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各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本次大作业利用具有直观图形化编程和强大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虚拟仪器编程语言L abVIEW作为开发平台,设计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简单心电信号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心电信号的读取,处理分析,波形显示、心率显示及报警,波形存储和回放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及要求 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 1. 本次大作业所用原始信号是从MIT-BIH(Massachusettes Institute of and Beth Israel Hospita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贝丝以色列医院)心率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2c4189849.html,/physiobank/database/mitdb/)中选取心电信号作为实验分析的数据。设计的系统要求对原始心电信号进行读取、绘制出其时域波形,利用原始心电数据中的时间数据控制显示时间,并具有保存回放功能,同时具有心率过快或过缓报警提示功能。 2.心电信号是微弱低频生理电信号,通常频率在0.05Hz~100Hz,幅值不超过 4mV,它通过安装在皮肤表面的电极来拾取。由于实际检测工况的非理想,在ECG 信号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工频噪声及电极极化等各种随机噪声的影响。噪声的存在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噪声。因此,在ECG 信号检测过程中,如何抑制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等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求选择并设计合适的滤波器,除去所给心电信号的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 2.检测心率:检测信号心电的R波,计算平均心率和实时心率(R-R波时间间隔 的倒数),并显示实时心率和平均心率。 3.对任一路心电信号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分别显示出结 果。 提高部分: 由于原始信号数据并不是等间隔采样而得到的,而L abview中用数字滤波器1. 处 理的数据要求等间隔的,由此需要对原始数据做一次线性插值处理,使其成为均匀数字信号,以便后面的信号进行频域谱分析。提示:根据原文件心电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以《定风波》小、初,高同课异构为例褚树荣等【引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已久被语文教坛所诟病,教学方法的形式化追求也已成为课堂通病。我们都知道教学要基于学情、本乎文体、关注目标等道理,但涉及一篇具体课文,怎样确定内容、选择教法才算是基于学情呢?为了探讨问题,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和宁波泰河中学共同策划了“小、初、高同课异构”活动,华山小学王梁贤老师、泰河中学张倩老师、明港高级中学吕紫绡老师分别展示了课例(因篇幅关系,课例略)。策划时考虑到三个因素:首先是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比同一学段的学生学情差别更明显,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同课异构”,更能考察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相关性。其次是教师。不同学段的教师,平时教育对象不同,教学时应该更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保证了观察学情的区分度。第三是教学文本。必须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必须是三个学段的学生都能理解接受,必须有一定的阐释弹性,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所以,课文最终选择了苏东坡的经典词作《定风波》。同一篇课文由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分别在自己的学生中施教,对比的效果最为明显。课堂展示后,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主持入围绕主题对听课的教研员进行专题访谈。【访谈】褚树荣(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学情,贺老师事先做了很好的策划。先请贺老师谈谈,你所理解的学情是指什么?包括学生的知识起点、学习特点、学习任务吗?三堂课“基于学情”主要体现在哪里?贺飞君(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我认为学情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基于学情就是因材施教。总体上看,三位教师均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控制教学的起点、梯度和速度,呈现了较好的课堂面貌。小学的课以朗读和积累为主要教学目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并教给孩子们朗读、注释、想象和猜想、印证等诗歌解读方法。初中的课抓住关键词,以深入解读为要务。词前小序有关键句“余独不觉”,以此为起点展开课堂教学,并将苏轼面对风雨这种“余独不觉”的乐观豁达、特立独行的做法扩展到一群人,挖掘古代文人的“士”的情怀,在解读词义、感受意境和诗情的同时兼顾诵读辅导。高中的课注重文本对话和文化渗透。以苏轼所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中“反常合道”为教学切入点,以圣严法师”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为教学勾连点,揭示抒情主人公由“凡夫”到“圣贤”的心路历程,引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轻”背后的沉重和丰厚。文字理解和积累、文章理解和研读、文本对话和文化渗透,三堂课恰好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但又都能做到由词及人。这种异同恰恰表现出三位教师的教学是基于学情的。褚树荣:三位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时,确实有较强的生本意识。此外,基于学情的教学是否要尊重课文的文体特征?这首词的文体特征包括哪些要素?是这首词的节奏韵律、小序、双音节的转折词、上下片的结句等特点吗?在处理课文的文体特征上,三堂课的教学有区别吗?请赵老师说说。赵盛成(宁渡市名师,北仑中学教师):基于学情的教学应该尊重课文的文体特征。与诗惯于表达“正声”不同,作为“诗之余”,词是最适合古代文人表达“一己之情”的。如“定风波”词牌有特殊的表达风格;从结构上看,有小序,有上下片的结构;从句式上看,二字句在词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还有语音、语调、韵律、节奏无不与词人的心态相关。譬如作者用的是“莫听”、“谁怕”等洪声韵的否定式的二字句,表达着作者的豪迈、超然和决然;用“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细声、柔声韵表达着作者的淡定与从容。我们的解读只有尊重词的特征本身去品味、去感受、去感知、去感悟,这样才是一首词的教学。我以为就三者的侧重来说,小学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是:解读作者通过字词的音、义,字词的语气、语调,字词的语句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