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市装配式建筑“十三五”

发展规划

二〇一八年元月

目录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存在问题 (4)

(三)发展形势 (5)

二、总体要求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主要任务 (11)

(一)统筹规划,科学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11)

(二)科技创新,完善技术和标准体系 (12)

(三)机制创新,转变建设管理模式 (13)

(四)聚焦重点,强化实施能力建设 (14)

(五)强化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16)

(六)协调推进,实现绿色节能发展 (17)

四、保障措施 (18)

(一)加强组织协调 (18)

(二)完善政策保障 (18)

(三)加强宣传推广 (19)

(四)加强考核督查 (19)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对推进城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促进我市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津党发〔2017〕19号)和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展望到2025年。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住建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把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作为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策引导,示先行,完善标准,夯实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

1、政策引导效应逐步显现。2014年市政府制定出台《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要求在政府投资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行建筑工业化建造模式。2015年4月,市建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

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建筑业升级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12月市建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5-2017年)实施意见》,明确我市装配式建筑近期发展目标、实施围、责任分工和政策措施。2017年3月市委和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建设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城市,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7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明确了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随着市委市政府和各委办局文件的相继出台,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装配式建筑工作推进机制或联系会议制度,市场关注度稳步提升,开发、生产、设计、施工等各类市场主体在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基地投资和试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布局,成立产业创新联盟,强化实施能力建设,市场活力逐步迸发。

2、技术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我市从推进住宅产业化入手,依托示项目建设,系统开展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研究,先后组织制定并发布《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与检验标准》、《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导则》以及《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预制叠合梁、叠合楼板)》、《预

制装配式轻质隔墙》、《市保障性住房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等地方标准和图集。出台了《市装配整体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市建筑安装工程装配式(绿建)项目预算基价》、《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指南》等配套文件,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标准规体系,技术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3、试点示工作稳步推进。自2009年住建部批准住宅集团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积极推动住宅集团、万科和中冶等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建设,通过双青新家园、和苑等试点项目建设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钢结构模块建筑体系以及结构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同时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在现代木结构装配式建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2年完成了泰达悦海多层酒店式公寓,为中国首栋四层木结构建筑;2016年又启动了“中加合作多层木结构示项目”100套独栋“平台式框架”轻型木结构建筑项目建设。截止2016年,我市装配式建筑实施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达到80%左右,试点示带动作用逐步发挥。

4、产业基础日臻完善。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我市开发、设计、施工和生产企业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成立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企业42家,搭建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目前,我市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共计13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年设计生产能力83万立方米,预制钢构件年设计生产能力74.5万吨,预制木结构年设计生产力2万立方米,共计可满足12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建造需求。

(二)存在问题

我市装配式建筑虽取得明显进展,但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高,在政策支持、标准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培育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市场化发育程度不高。我市装配式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规模偏小,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未能充分显现,在成本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各方主体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和行动自觉,需要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我市在混凝土结构方面已基本形成标准体系,但在钢结构和木结构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体系方面有待加强,尤其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到质量验收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度低,难以引导企业标准化、规化、规模化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