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研究

——以丝绸之路为例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命题的提出,关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商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开发

引言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申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陵端午祭"之后,国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空前提高,尤其是学术界的很多研究者,对商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关注很多;近一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渐被提上日程,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丝绸之路这一命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综述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商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出发,苑利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具有矛盾的一面出发,提出只要将“保护”与“开发”工作分开来做,就比较容易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局面。这篇文献主要讲到“分别实施”是化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1];马柯则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描述,并提出在商业运作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进行解决[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张建昌通过对中国商用数码在近代历史中的实证应用的分析,探讨了这宗数码的历史变迁问题,并总结了这种特殊数码与中国汉字相结合运用的一些特点,提出传承开发这种数码的一种文化创意思路[3];张海超的文章则从生态学引入生境出发,使商业开发、社区参与、学者成为影响文化生命体演进的一种重要环境因子,并探讨其对文化传承产生的意义和作用[4]。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来说,雷蓉等根据不同类型的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具有的内涵、所承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具有较大差异的角度出发,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5];朱竑则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产品的低层次、开发的商业化以及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过分强调市场化等一些问题,并指出没有明确以及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的理念、原则与目标,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化”理念,“三高”原则,“三化”目标[6]。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开发的方法来说,徐红罡通过总结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动态过程,并提出在旅游开发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转化,同时对遗产资源的商业化开发作了理论性的阐述,又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路径”依赖的一些假说,同时建立遗产地旅游商业化发展的一系列的理论模型[7]。总的来说,关于商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方面的文献虽然多,但是大部分文献的质量却不是很高,并且文献的实用性价值还有待考证。本文针对目前正在开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谈谈商业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切实解决一些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二、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现状

丝绸之路是人类宝贵的历史财富,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中国为核心,跨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萨特阿拉伯等29个国家;国内途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区;国内丝路沿线所蕴含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在中华文化中占据

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的一个重要支脉。它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东西方经贸交流的桥梁,文化交流的运河,科技交流的纽带。

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地域辽阔,长期聚集着汉、回、维吾尔、蒙古、裕固等20多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流传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神话传说,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等,传承了西北地区历代人民的聪颖才智,汇聚成中华民族五彩斑斓的多元化文化格局。

陕西地区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造就很多的民族民间文化,民间音乐如洋县佛教音乐、靖边信天游、泾河号子等;华阴素鼓、韩城黄河阵鼓、渭旗锣鼓等是民间舞蹈的代表;秦腔秦调更将西北人民的文化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西秦刺绣、洛川剪纸更是全国各地游客选购的佳品[8]。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地段,是古代商旅的必经之地。因此,前人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多姿多彩,形式多样。既有民间音乐花儿(新城花儿会、张家川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等)、敦煌艺术、唢呐艺术等,民间文学如河西宝卷、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等;又有各式各样的民族舞蹈,如高跷、兰州太平鼓舞、攻鼓子舞等;民间美术有砖雕、夜光杯雕、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如刻葫芦、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等;同时,有传统医药、传统戏剧。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极具地域特色,既有民间传说、歌谣、草编、回族武术等,又有民间舞蹈、回族婚俗、民间杂技,泥塑和雕刻更是传承不息。新疆有广为流传的阿凡提故事,又有闻名遐迩的三大史诗《玛纳斯》、《格萨尔》、《江格尔》,还有民间曲艺新疆曲子,哈沙克族阿依特斯等,更有广为人知的维吾尔族花毡、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工艺等。青海地域广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既有以昆仑神话为标识的昆仑文化,又有以河湟“花儿”为代表的民间歌谣,以玉树“玉树卓舞”为代表的民间歌舞;还有九曲黄河灯会、土乡纳顿节、以赛马会等民族民间文化。

西北地区丝路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它的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由于其区域合作不成熟,各省市盲目追求短期效益,人为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程度。因此,我们因该站在国家主人翁的角度,肩负起对后代子孙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非遗的开发和传承工作。

三、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西北各民族所创造的具有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正逐渐流失,濒临灭绝,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人才。特别是信息化传媒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民族文化自身传播方式的脆弱和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薄弱,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面临着与外来文化趋同而逐渐消亡的危险,它的保护令人担忧。它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一下下几个方面来说:

1、当前的文化环境的改变。

2、遗产种类多,普查力度薄弱。

3、部分人民群众缺乏保护意识。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

合理的开发并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也并非无法解开发和保护虽然是一对矛盾的问题,但是并非无法解决,只要我们能够合理的利用、传承和发展他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保护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保障。

首先,要树立全民保护和共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把保护遗产提升为全民运动,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通过公众的呼声和社会舆论来平衡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力度,特别是发源于国内,继而又被其他国家引入的文化遗产,要深度挖掘民间非物质遗产资源,申报更多的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增强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再次,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管理,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建立有效的编码进行文献的管理。将各种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来存储保护,建立图文声像各类数据库,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储保护。

最后,要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重视对各种专业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使他们将各种创意的元素融于遗产的保护中,形成这种遗产的文化品牌。并且,在保持这些传统文化的基本上,融入符合现代审美理念的元素,只有这样的开发保护才能做到真正的发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经营[J],河南社会科学,2009.07(17),20-21。

[2]马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运作及保护[J],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3(11),219-220。

[3]张建昌,论陕西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J],商业论坛,2006(8),6-8。

[4]张海超,商业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基于文化生境理论的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01,86-90。

[5]雷蓉、胡北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12.07,210-216。

[6]朱竑、戴广全,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移为旅游产品:理念.原则.目标[J],旅游学刊,2010.03,6-7。

[7]徐红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J],旅游科学,2005.06,(19),74-78。

[8]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2c3470688.html,)。

[9]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https://www.doczj.com/doc/2c3470688.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